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动物环境卫生学概括

大学动物环境卫生学概括

大学动物环境卫生学概括
大学动物环境卫生学概括

动物环境卫生学

名词解释

1.环境:作用于动物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

2.应激:环境应激,环境因素干扰或妨碍动物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的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程。

3.应激源:引起动物应激的有害环境因素。

4.温热环境:指动物周围空气环境中的温暖、凉爽、炎热或寒冷等状态,由气温、气湿、气流、气压

和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素。

5.适宜温度范围:对家畜生活和生产较为有利的温热环境。

6.物理调节(散热调节):在炎热或寒冷的环境中,家畜首先借皮肤血管的舒缩、增减皮肤的血流量

和皮肤的温度,其次通过加强或减弱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和改变姿

势等,以增加或减少热的散发来维持正常的体温的调节方式。

7.化学调节(产热调节):在较严重的热或冷的应激下,散热调节已不足以维持体温的恒定时,必须

减少或增加营养物质的氧化,以减少或增加热的产生的调节方式。

8.等热区(TN):指恒温动物主要借助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9.舒适区:动物体代谢产热等于散热,不需要物理调节而能维持体温正常时的环境温度范围。

10.下限临界温度:当气温从等热区温度下降时,动物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的

恒定,该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也称临界温度。

11.生产环境界限:尚不至于导致家畜生产力明显下降及健康状况明显恶化的临界。

12.气温日均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13.相对湿度(RH):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14.有效温度(ET):指能有效地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根据人体主观感觉而指定的一种温度指标。

15.温湿指数(THI):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16.风冷指数(WCI):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

17.风向玫瑰图:用一种8或16个方位表示一定时间内各种风向的频率分配情况的图式。

18.入射角:畜舍地面中央一点到窗户上缘所引的直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19.采光系数:畜舍有效采光面积与畜舍地面面积的比值。

20.大气污染:空气的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者原有成分骤然增加,以至于对人、畜和

其它生物的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1.负压通风:指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舍内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

管流入舍内。

22.混凝沉淀:水中较细的悬浮物及胶质微粒带有负电荷,彼此相斥不易沉淀,通过加入带正电荷的

混凝剂起中和作用,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质微粒聚成絮状物而加快沉降的过程。

23.自然沉淀:当水流减慢或静止时,水中原有的悬浮物可借助于本身的重力下沉,使水澄清。

24.水体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水体在一

定的时间和条件下,逐渐消除污染以达到净化。

25.DO:水中溶解氧含量。

27.卫生距离:为了预防疫病传播与火势蔓延,各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28.饲养密度:家畜在畜舍内的密集程度,一般用每头家畜占用的面积来表示。

29.PSE肉:动物在宰前遭受激原作用,导致宰后肌肉组织色泽苍白,质地松软,有渗出液,这种肉

不耐贮存,烹调合用性和适口性变差。

30.体温:指身体深部不同点的温度,是衡量恒温动物热平衡唯一可靠的指标,但并非一个确定的因素,心脏》肾脏》肺

31. 皮温:皮肤表面的温度,躯干和头部较高,躯干腹部高于背部,腹面中央和腋窝最高,四肢由近到远越低。

32.动物舍温:鸡25~35℃猪 15~25℃牛 8~20℃

33.光复原:生物学系统被辐射损伤后,通过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而得到恢复的现象

34.光周期:地球上光照时间运转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规律变化

35.光钝化:动物处于持续的光照射下,产生对光照不敏感的现象

36.环境控制舍:可根据舍内所养家畜的要求通过人工方式充分调节舍内小气候的封闭舍

1、环境的分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2、动物生产过程的应激因素:

(1)饲养环境因素:酷暑、严寒、强辐射、低气压、通风不良、强风、噪声

(2)饲养管理因素:监禁、密饲、捕捉等

(3)病原微生物应激(4)其他人为因素

3、太阳辐射是造成温热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温度最终源于太阳辐射,直接源于地面和海洋面

4、体温来源:

机体能量形式:化学能、机械能、渗透能、电能和热能

产热途径:(1)基础代谢(2)体增热(3)肌肉收缩产热(4)生产过程产热

(5)外源热

5、散热形式:辐射散热、蒸发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

6、可感散热: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合称

7、等热区影响因素:(1)动物种类(2)体重和年龄(3)生理状态(4)皮毛状态

(5)饲养水平(6)生产力(7)气候适应性(8)管理制度

(9)其他因素

8、热应激时的热调节:(1)提高可感散热(2)提高蒸发散热(3)减少产热

冷应激时的热调节:与其相反

9、气温对动物生产的影响:(1)对采食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2)对繁殖性能的影响(3)对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4)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5)对机体健康的影响:1.通过影响病原体间接影响动物健康 2.影响幼畜被动免疫 3.影响动物抗病力 4.直接伤害、致病或致命

10、动物舍内防湿措施:(1)选择干燥和排水良好的场址(2)注意建筑设施的防潮(地面、墙面使

用防潮层)(3)注意舍内保温(4)保持舍内适宜通风(5)加强饲养管

理中的防潮工作(6)注意及时更换或添加塑料

11、温热因素综合评定:(1)温湿指数(2)等温指数(3)有效温度(4)风冷指数

12、THI——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又称“不适指数”,可通过方法计算得

到。

THI=0.72(Td+Tw) Td 干球湿度 Tw湿球温度

THI=Td+0.36 Tdp+41.2 Tdp 露点

THI=0.81Td+(0.99Td-14.3)RH+46.3

THI的数字越大,表示热应激越严重

13、ETI——是指用气温、气湿和风速相结合评定不同状态,奶牛热应激成都的一种指标,又称“等

温指数”。 20℃、40%RH、0.5 m/s风速作为基础舒适环境。

14、红外线动物生产应用:(1)作为生产热源(2)消肿镇痛作用(3)负面作用

15、紫外线生物学效应:与波长有关。 A段:320—400nm 较弱

B段:275—320nm 很强

C段:275nm以下非常强烈,对细胞有巨大杀伤力(1)红斑作用:被紫外线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潮红的现象。作用最强波长:297nm。应用:

预防过多辐射,特别是幼龄动物。

(2)杀菌作用: 1.作用大小取决于波长和辐射强度。253.7nm最强。

2.不同微生物敏感性不同。

3.空气成分有一定影响。

动物生产应用:用于空气,物体的表面消毒,表面感染的治疗(3)抗佝偻病作用:机理: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红紫外线照射作用后可转变为VD3,另外,酵母和植物油中麦角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可转变VD2。

应用:283nm—295nm紫外线给动物适当照射

(4)色素沉积左右(5)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6)引起光敏性皮炎(7)引起光照性眼炎16、噪声防控措施:

(1)建立选址时避免外界干扰

(2)场内的规划合理,使用汽车,拖拉机等不能靠近畜舍

(3)选择性能优良且噪声小的机械设备

(4)装置机械时应注意消声和隔音

(5)畜舍周围植树隔离,可使外来噪音降低10dB以上

17、空气环境影响因素:地面结构、饲养密度、通风换气、空气湿度、管理水平(雏鸡对氨极敏感)

18、消除舍内有害气体措施:

(1)从舍内建筑设计着手,设计粪尿污水排除系统

(2)从舍内卫生管理着手,及时消除粪尿污水

(3)注意舍内的防潮

(4)地面和畜床上铺塑料,吸收一定量的有害气体

(5)合理组织通风,派出舍内有害气体

(6)化学法除有害气体,撒布过磷酸钙

19、空气环境中微粒的来源:

(1)舍外进入(2)舍内地面(3)饲料和垫草(4)动物自身

20、减少舍内微粒的措施:

(1)建筑设施方面:选址时远离尘源工厂;布局时注意结构有利于通风;必要时考虑舍内安装空气除尘器

(2)环境方面:牧场周围种植防护林草;粉碎饲料或堆积干草的场所远离畜舍

(3)饲养管理方面:饲喂湿拌料和颗粒料

21、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游离传播

(2)附着传播:1.灰尘传播2.飞沫小滴传播3.飞沫小核传播

22、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措施:

1.选址和防护

2.全面和及时消毒

3.适宜通风和防潮

4.及时清除粪污

5.减少舍内

灰尘 6.改进生产工艺 7.做好绿化工作

23、水的卫生学特性:(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毒理学指标(4)微生物学指标

24、集约化动物生产带来的问题:

(1)营养和饲料问题(2)环境卫生问题(3)空间限制问题(4)刺激贫乏或不当问题(5)感情交流问题(6)嗜好得不到满足

最终导致:生产性能降低;疾病传染或发病率高;种畜利用率低,淘汰率高;应急综合征高,影响畜产品质量;身体伤害率高;异常行为表现的个体多

25、动物福利与动物生产定义:无营养不良,饲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保证;无冷热和生理上的不适;饲养管理体系应无伤害和疾病;物理和群体环境应无限制的表现大多数正常形式的行为;无惧怕

和应激

26、地势地形和面积:(1)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2)地势要向阳避风(3)避免局部涡流现象(4)地面要平坦且稍有坡度(5)地型要开阔整齐(6)场区面积适宜

27、规划与布局遵循的基本原则:(1)节约用地(2)考虑粪污处理和利用(3)因地制宜,合理应用地形地势(4)留有发展余地(5)综合考虑,合理分区(6)以行列为基础畜舍布置形成

28、畜禽生产对墙的要求:(1)坚固耐久(2)结构简单(3)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4)防水防潮

29、畜舍降温措施:对流降温;传导;蒸发;机械制冷

30、添加塑料的意义:(1)保暖(2)吸潮(3)吸收有害气体(4)增强畜体舒适度(5)保持畜体清洁

31、塑料使用方法:常换法、厚垫法

32、饲养密度对畜禽及环境的影响:(1)对舍温的影响(2)舍内空气质量的影响(3)对噪声强度(4)畜禽生活习性(5)畜禽生产性能(6)畜产品的品质

33、腐败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判断指标:(1)DO指(溶解氧)(2)氧磷值(3)生物耗氧量(BOD)(4)化学耗氧量(COD)

34、水体自净作用途径:(1)综合稀释作用(2)沉降和逸散(3)日光照射(4)有机物的分解(5)水栖生物的拮抗作用(6)生物学转化及生物富集

35、距离:大型猪场、鸡场与居民点距离1500m以上,与主要公路 300m以上

36、畜舍布置形式:单行式、双列式、多列式

37、屋顶形式:单坡式、双坡式、钟楼式

38、粪便处理和利用:(1)合理规划畜牧场(2)用作肥料(3)作为能源(4)用作饲料

39、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畜牧场周围的大环境和畜禽生长的舍区和舍内环境等小环境的质量优劣进行定量的描述、并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和防疫措施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畜禽生产力和保证畜产品品质的过程。

包括: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

基本任务:

1.检测污染物的种类

2.检测并判断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

3.判断该污染源对畜禽健康和生产状况的影响

4.寻求污染来源和污染途径

5.提出防止污染的有效措施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二

及答案(二)环境卫生学试题 1. 致癌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 直线 B. U 型 C. S型 D .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 A 2. 可造成饮用水化学性污染中毒的物质不包括:() A. 氰化物 B. 铬 C. 硝酸盐 D. 放射性物质 E. 砷、汞 【答案】 D 3. 下列何者不是饮水处理常用混凝剂:() A. 明矶 B. 漂白粉、漂白粉精 C. 三氯化铁 D. 聚合氯化铝 E. 硫酸铝 【答案】 B

4.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A. 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B. 远期和近期规划结合,总体和详细规划结合 C.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环境 D .经济技术合理 E.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答案】 D 5. 原生环境是指:() A. 天然形成,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 天然形成,且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C. 天然形成,且受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D. 天然形成,且受人和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E. 人类生存的环境 【答案】 A 6. 光化学烟雾中,光化学氧化剂包括:() A. O3 B. PANs C. 醛类化合物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7. 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不包括:() A.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B .化妆品痤疮

C.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危害

D.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 E. 军团菌病 【答案】 E 8.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害事件:() A. 痛痛病 B. 水俣病 C.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D. 温室效应 E. 光化学烟雾事件 【答案】 D 9. 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受到土壤PH 值的影响,其特点是:() A. PH 值低,金属溶解度高 B. PH 值高,金属溶解度高 C. PH=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D. PH >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E. 土壤中金属的溶解度与土壤的 PH值无关 【答案】 A 10. 下列何者不是影响饮水氯化消毒的因素:() A.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B. 加氯设备 C. 水的PH D. 水的浑浊度 E. 水温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2. 生物节律:动物由于光照时数的周期性变化,其生理状态、生化过程、行为习性也呈现周期 性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3.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或升高时,引起机体代谢率开始提高时的环境温度,分上限和下限,一般指下限临界温度. 4.动物福利:维持动物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事物。 5.尘肺病:微粒侵入到肺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阻塞淋巴管,淋巴液潴留,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坏死。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 2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 3.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4.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5.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6.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7、水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类。 。 8.根据外围护结构的封闭程度,畜舍可分为开放式畜舍、半开放式畜舍、封闭式畜舍等类型。 9.畜舍横向机械通风的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正负压联合通风。 10. 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气候与大气候的不同在于个别气象因素的差异。( X )2.高山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缺氧所致。(∨) 3.高纬度地区,家畜发情的季节性不明显。( X ) 4.正常人耳听不到0分贝的声音。(∨)5.增大风速,能促进散热,对家畜有利。(X )6.凡产热少,散热易的家畜临界温度低。( X )7.大肠菌群指数越小,说明水质越好。( X ) 8.采光系数大,畜舍自然采光效果一定好。(∨)9.白肌病是汞中毒所致。(X)

环境卫生学 题库大全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家畜环境卫生学心得体会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学习所获在接触家畜环境卫生学之前,我对的期望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再将来自行设计我所需要的家畜的生产环境,最低要求是能再头脑中有对家畜生长的环境要求的大概了解,起码能知道我所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些地方需要我去注意,能有意识的去进行其生长环境的设计。 在课程结束时,家畜的生存生产环境,我已基本能知道该从那些方面考虑,并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以下便是我对这门课的认识及其所得。 认识。家畜环境卫生学能够通过人为的制造改变或是利用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千百年生存经验以及智慧的结晶。通过人为的各种干预,影响家畜的生活环境,更多的是掌握利用自然规律,为我所用。在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里,一定有很多我需要去积累和掌握的。我能感受到一种掌握了生产畜牧产品的利器的激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各种技能和规律的应用将能使我少走不必要的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收获。 不管养什么动物,都要搞清楚它的生物学特性,搞清楚这些后,如果我们能在能力所及范围内找到一块与之要求相符的环境,改造环境的费用将大大降低,也能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 每种动物都有其最适合的大环境。我们需要了解这种大环境。在考察环境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温度。日较差,年较差,日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动物只有在动物 的等温区内,才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效果。 2.所选地区的湿度。湿度和动物的健康以及生产力也是密切相关。适度 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环境的微生物传播,动物的其他方面的疾病,并 且,在保暖散热方面也有影响。 3.风。风速,风向。通风散气,有利空气清洁。选择背风,向风,上风, 下风,应根据环保动物的保暖散热等方面来选择。 4.光照。动物的生物钟是收光照影响的,动物的生活规律多是受太阳的 起落安排。光能带来能量或是过度的热量。

最新交大医学院实验动物学练习题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练习题 1.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名称是《实验动物管理条例》;(P4) 2.动物福利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善待活着的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减少死亡的痛苦);(P6/百度) 3.普通动物只能用于教学实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实验;(P27)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居住因素;(P47) 5.实验动物是指: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P2) 6.野生动物演变为实验动物的过程为:野生动物家畜化,家畜动物实验动物化和实验动物标准化;(P3) 7.《实验动物学》包含的内容可简述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P1) 8.“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ment);(P152) 9.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P2)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练习题 1.下列近交系小鼠命名书写不正确的是(B)。(P9-P10) A. 615 BALB/C C. C57BL/6 D. A 2.某小鼠毛色基因型为:A_BBC_,该小鼠毛色是(C)。(P18) A.白色 B. 黑色 C.野生色 D.棕色 3.在遗传检测中,观察皮肤移植成功与否,需要:(B)。(P17) A.60天 B.100天 C.10天 D.1年 4.下列正确书写的封闭群实验小鼠应为(B)。(P12) A.SHJTU:KM B. Shjtu:KM C.SHJTU/KM D. Shjtu/KM 5.下列不属于封闭群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是(B)。(P12-P13) A.基因库大 B.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 C.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D.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6.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包括和。 7.近交系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为19%。封闭群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应控制在1%以下。(PPT2/46) 8.下列不属于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的是(C)。(P10-P11) A. 基因纯合性高 B.个体间均一性好 C.基因库大 D.背景资料多 9.简述“近交系动物”。 答: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的交配,与全同胞兄妹的交配有同等效果。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P9) 10.简述“封闭群动物”。 答: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P12) 11.用复隐性有色小鼠DBA(雄性,毛色基因型为:aabbCC)对某白化小鼠(雌性)进行毛色基因交配试验,它们的F1代全都是野生色小鼠: 1)用简图叙述测定过程。 2)该白化小鼠毛色基因是否纯合?

2012年12月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考核试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有(写出3类)___________、等离子体灭菌、化学浸泡灭菌;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为 _____________。 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测指示菌为____________. 3、平板暴露法采样时,物品准备:9cm直径无菌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无菌纸。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处理后、操 作前进行采样。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_____________.方法: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取______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_____点;室内面积>30㎡,设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及中心点。采样时,动作要轻,注意布点顺序、收取顺序要一致;采样后,注意做__ _________。Ⅱ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_cfu /cm3,Ⅲ类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 cfu /cm3。 4.物体表面采样时,物品准备:5cm×5cm的标准无菌规格板、装有无菌棉拭子+10ml采样液、酒精灯和弯盘。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_处理后进行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__表面;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2。 5、Ⅰ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 cfu /cm2。Ⅱ 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 cfu /cm2。Ⅲ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__ cfu /cm2。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__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6、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_. 接触皮肤或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共25分) 1、关于无菌器械保存液和消毒剂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无菌器械保存液应该是无菌的,最多允许检出少量微球菌 B、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2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C、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总数应≤5 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D、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cfu/ml,允许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E、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关于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C、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的浓度应每天监测 E、对戊二醛浓度的监测应每月不少于1次 3、关于地面和拖洗工具的消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地面应经常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既能消毒,又能增白 B、因为2%戊二醛是高水平消毒剂,有条件时最好用戊二醛拖地,消毒效果好 C、地面应湿式轻扫,保持清洁,局部有血迹等污染时局部用消毒剂处理 D、脱洗工具使用后先洗净,再消毒,然后晾干 E、检验科的地面每天均需用消毒剂脱洗 4、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E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过氧乙酸浸泡灭菌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5、属于低水平消毒剂的是() A、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碘伏 D、洗必泰 E、异丙醇

最新《实验动物学》试卷电子教案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秋季学期 《实验动物学》考试试卷 姓名学号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是_________年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制 定颁布的。 A、1988年 B、1997 年 C、20XX年 D、20XX年 2.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因素有_________。 A、年龄与体重; B、实验技巧; C、麻醉深度; D、实验药物 3、下列叙述中,违背《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精神的是 _________ 。 A、实验动物繁育室和动物实验室应设在同一区域,按同样的要求进行管理; B、对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进行管理; C、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应采用国内或国外公认的品种、品系; D、应用实验动物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相应的合格实验动物 4、下列_________品系动物属于近交系动物。 A、Km小鼠 B、SD大鼠 C、新西兰兔 D、C3H小鼠 5、以下小鼠_________是封闭群动物、_________是近交系动物、_________是F1代动物、_________是突变系动物。 A、N:NIH B、BALB-nu/nu C 、B6D2F1 D 、C57BL/6 6、国家标准中小鼠房的湿度是40~70%,这指的是小鼠的_________。 A、绝对湿度 B、相对湿度 C、饱和湿度 D、不饱和湿度 7、因为患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色作为条件刺激物,进行条件反射实验的动物 是________ 。 A、大鼠 B、豚鼠 C、兔 D、犬 8、引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C57BL/6J小鼠,在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繁殖了10年,这群小鼠是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C57BL/6J小鼠的_________。 A、品系 B、亚系 C、支系 D、重组近交系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练习题 第1章温热环境 一、名词解释: 1、温热环境; 2、气象; 3、动物福利; 4、热增耗; 5、气候; 6、太阳高度角; 7、光敏作用;8、等热区;9、绝对湿度;10、相对湿度;11、饱和差;12、露点;13、气温日较差;14、风向频率图;15、应激;16、适应17、光周期18、长日照动物19、临界温度20、有效温度 二、填空题: 1、温热环境是指与畜禽散热相关的所有物理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非蒸发散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其光谱组成按人类视觉反应可分为三个光谱区,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应激反应阶段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紫外线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太阳高度角随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变化。 8、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9、过度红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10、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时,则黑色皮肤的较白色皮肤的家畜_______ 患佝偻病或软骨症。 11、可见光是太阳辐射能使家畜产生_______和__________的部分,并通过家畜的眼睛的视网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家畜机体反应,从而提高或降低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的生理过程。 12、红外线生物学的基础主要是___________。 13、家畜高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4、在高温的环境中,动物主要依靠____________散热。 15、家畜低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6、猪生长肥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在_____之间。牛的生长肥育温度以_____左右最佳。各种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_____。 17、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则露点_______,否则,反之。 18、一般,种鸡和蛋鸡光照强度可保持在_______;肉鸡和雏鸡______即可。 19、空气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个相邻地区的_______差异而导致_____差产生的。 三、选择题: 1、在气象因素诸因素中,核心因素是_______。 A、气温; B、气湿; C、气流;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和使用计划(AnimalProtocol)(201312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及使用计划(Animal Protocol)(201312版) 此处供IACUC使用: 研究计划编号 批准日期 终止日期 1)为节省审批时间和节约纸张,请首先e-mail本申请书电子版至清华大学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工 作邮箱(lac@https://www.doczj.com/doc/dc14380877.html,)。 2)接收后将由IACUC秘书进行格式审查,假如符合要求,将递交给IACUC委员会所有成员进行审阅。IACUC秘书将 收集修改意见反馈给申请者。时间间隔一般为2周。 3)研究计划被批准后,PI签字后正式生效。请递交一式一份纸质版到实验动物中心1182房间订购动物。 A.管理信息:□初次申请□3年复审,请填写已有的研究计划号:() 列出在本计划中所有动物实验操作人员: 注:职责可为:课题设计、主要操作、辅助操作、手术操作、小鼠管理等 列出每个人相对于职责,已有的实验经验和资格 B.研究或教学的目的: 以一般非生物医学背景人员为对象,简述研究目的,以及对人类或动物的健康与解决的科学问题。一般只需要以非科学术语描述做什么以及做这个实验的必要性。 C.危险试剂或感染性试剂: □本计划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 □本计划使用有害物质,假如使用 危险试剂的使用需要取得清华大学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认可。危险试剂包括下列几个范畴: □1. 放射性性物质□2. 致癌物/致突变物□3. 感染物质□4. 重组DNA □5. 肿瘤等细胞系□6. 组织或抗血清□7.其他有害物质 1.请详细描述具体的试剂名称、拟使用剂量,以及给药或使用方式: 2. 请详细描述对人或动物的潜在毒性、并简述安全操作和处理受污染动物及材料的方法及程序: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是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 应激:机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产生生理上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应激源: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依靠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当气温下降时,动物的散热增加,物理和行为调节无法使动物保持体温正常,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该开始提高代谢率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下界临界温度”有时即称为临界温度。光钝化:动物处于持续的长光照下,会产生对光的不敏感现象,称之“光钝化” 维持行为:是家畜自身启动与终结的个体行为,它包括肉体和精神舒适两方面,由采食,休息,饮水,排泄,护身,舒适,探究和游戏8项行为系统组成。 社会行为:群居性是家畜特征之一,同类群居发生联系和作用的行为称之为社会行为。 行为缺失:是指在现行管理条件下动物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必要行为,是剥夺的结果。 行为剥夺:如果是因维持行为当中的某个行为成分的缺失而影响到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家畜无法通过行为调节来维持体内平衡时,这类行为的缺失就叫做“行为剥夺” 动物康乐:动物自身的感受状态,也就是身体健康和“心里愉快”,包括无疾病,无损伤,无异常行为,无痛苦,无压抑等。 采光系数:指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畜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环境自净:自然界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对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去除消害,降解,转化,灭活作用,这一能力我们称之为自净。 体热的来源? 1.基础代谢产热家畜在饥饿,休息,气温适宜和消化道中无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 2.体增热当动物休息于舒适的环境中,产热量取决于采食量,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 3.肌肉活动产热动物因起卧,站立,步行,运动,觅食,争斗和劳役等肌肉活动,都可增加产热。 4.生产产热家畜的生殖,生长,产乳,产毛和产蛋,都在维持产热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产热量。这主要是营养成分转化为上述畜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 5.外源热暴露在阳光下或者畜舍的采暖设施等。 可见光的作用机理(简答时画图,简述写字) 可见光对动物的影响,一般是导致下丘脑的兴奋,由此引起一系列反应,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生产和繁殖产生影响。 就哺乳动物而言,光线照射在眼睛上,引起视网膜兴奋,并通过视神经将这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后者又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使其分泌释放激素。对家禽而言,眼睛不是主要的,即使没有眼睛仍可以引起反应。这是因为光线可以穿过头盖骨经脑神经作用于下丘脑,,引起下丘脑兴奋,即所谓的“视网膜外或脑感受器”。此外,光还可以通过视神经作用于松果腺,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后者经下丘脑影响垂体前叶。下丘脑兴奋分泌释放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H)等,经下丘脑-垂体门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释放促激素,如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并释放生长激素(GH),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性激素等直接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生产和繁殖。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4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实验动物。( X) 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 X)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 5.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6.1907年Little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 ( X ) 7.动物在没有肠道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 ( X ) 8.全国第一次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于198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 9.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于1987年。 ( X ) 10.1988年,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颁布实施。(√) 11.无胸腺裸鼠属近交系动物。(X ) 12.悉生动物的内脏器官都比普通动物小。() 13.只有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豚鼠成为目前唯一用于实验性坏血栓病的动物。(X ) 14.封闭群动物不属于同基因型动物,故其群体内个体之间杂得不一样。(X ) 15.大鼠比小鼠更容易攻击人,同类之间的斗殴倾象也比小鼠严重,故不可将多只雄鼠同笼饲养。(X ) 16.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雌免只有在交配后25~27小时才排卵。(X ) 17.使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将实验动物应用动物实验中去的最主要的方式。()18.下列实验动物中,妊娠期最长的是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家兔。(X ) 19.同一杂交群内动物个体之间也可以进行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 )20.在实验动物的微生态模式中,无菌动物代表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式。() 21.在多基因性问题的研究中,杂交群动物比封闭群动物更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的实际情况。(X ) 22.近交系,杂交群和突变系动物都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23.杂交群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 24.豚鼠是实验动物中血清补体含量最多的动物。(√ ) 25.小鼠骨髓为红髓,可终生造血。(√ ) 26.大鼠、家兔、豚鼠和小鼠中,妊娠期最长的动物是家兔。(X ) 27.清洁级动物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动物。(X ) 28.选择基因型一致或相似的实验动物做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再现性的重要措施。(√ )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10.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从一个动物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近亲交配有三种形式:兄妹交配、母子交配和父女交配,最常用的形式是全同胞兄妹交配。 13.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14.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的现象。 15.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16.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RC):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在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前提下,再近亲交配14代以上而育成的近交系。 17.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确定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 18.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是指通过杂交-互交和回交的方式将个体的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一个新的近交系。这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19.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20.杂交群: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2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不带有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22.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3.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25.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GN)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26. 哨兵动物:所谓的“哨兵动物”是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 27.屏障环境是专门为清洁级、SPF级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设计的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要求。 28. 必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29. 必需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 30.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是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后按一定

环境卫生学试题

环境卫生学试题 一、填空题 1. 氨氮水样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内,要尽快分析。如需保存,应加硫酸使水样酸化至pH<2,2-5℃下可保存。(7天) 2. 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发布日期与实施日期为。 (2004年12月9日) 3. 气态污染物是以分散在排放气体中的各种污染物。(气体状态) 4.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是:(1);(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5. HJ/T637-2012《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发布日期为2012年2月29日,实施日期为。(2012年6月1日) 6. 根据土壤监测目的,土壤环境监测有4 种主要类型:、、监测、环境评价监测和监测。 (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建设项目土壤、土壤污染事故) 7. 土壤是连续覆被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物质,是随着、、、和 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历史自然体。(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 8.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体现了“”的原则。(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9. HJ/T544-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的发布日期为2009年12月30日,实施日期为。(2010年4月1日)10. 测定石油类水样,用1000ml样品瓶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用500ml样品瓶采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采集好样品后,加入盐酸酸化至。(pH≤2)

11. 控制噪声的主要方法有。 (噪声降噪,声源降噪,隔声,消声器降噪,绿化降噪) 12. 我国《环境保护法》对造成环境污染危害规定的民事责任形式有两种:。(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13. 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以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以NO2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5. 环境噪声主要来自、、等四个方面。(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及社会生产) 16..标准状态下的干排气指温度为273.1K,压力为101325Pa条件下的排气。(不含水分) 17.过量空气系数是指燃料燃烧时与理论空气需要量之比值。(实际空气供给量) 18.颗粒物指燃料和其他物质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机械处理中所产生的悬浮于排放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状物质) 二、单选题 1. 1. 我国制定的环境监测标准属于 A 环境行业标准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练习题 第1章温热环境 一、名词解释: 1、温热环境; 2、气象; 3、动物福利; 4、热增耗; 5、气候; 6、太阳高度角; 7、光敏作用;8、等热区;9、绝对湿度;10、相对湿度;11、饱和差;12、露点;13、气温日较差;14、风向频率图;15、应激;16、适应17、光周期18、长日照动物19、临界温度20、有效温度 二、填空题: 1、温热环境是指与畜禽散热相关的所有物理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非蒸发散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其光谱组成按人类视觉反应可分为三个光谱区,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应激反应阶段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紫外线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太阳高度角随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变化。 8、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9、过度红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10、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时,则黑色皮肤的较白色皮肤的家畜_______ 患佝偻病或软骨症。 11、可见光是太阳辐射能使家畜产生_______和__________的部分,并通过家畜的眼睛的视网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家畜机体反应,从而提高或降低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的生理过程。 12、红外线生物学的基础主要是___________。 13、家畜高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答案】 B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 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土壤岩石圈 D. 生物圈 E. 以上都包括 【答案】 E 2. 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 皮肤温度、体温 B. 脉搏、心率 C. 代谢产热量 D. 出汗量 E. 温热感 【答案】 C 3.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 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 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 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 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 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4.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自然环境 B. 生活居住环境 C.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5. 引起 "富营养化 "的原因是()。 A. 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 温室效应 C. 酸雨 D. 氮循环不平衡 E. 以上都是 【答案】 D 6. 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 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 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 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 居住建筑基底面积 /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 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 D 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 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 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 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 C 8. 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 普通氯化消毒法 B. 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 二氧化氯消毒法 E. 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 D 9. 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 毒理学指标 C. 细菌学指标 D. 水体自净指标 E. 放射性指标 【答案】 D 10. 酸雨是指降水的 pH 值小于()。 B. 5.6 C. 4.6 D. 3.6 E. 2.6 【答案】 B 11. 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 呼吸带高度 B. 0.5 米的高度 C. 1.0 米的高度 D. 3 米的高度 E. 5 米以上高度 【答案】 A 12. 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 吨,煤中含硫量为 1%,约有 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 SO2()。 A. 9.0 吨 B. 4.5 吨 C. 18 吨 D. 90 吨 E. 45 吨 【答案】 A 13. 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A. 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C. 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间接指标 A. 6.6 B. 水体自净的间接指标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卫生学综述论文名称:家畜饮用水性状指标及家畜饮用水污染 对家畜生活生产的影响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年级:2012级动物科学二班 完成时间:2014年9月18日 小组成员: 杨海天(总负责人) 王科达负责:“摘要及水的性状指标”部分 侯润负责:“水源选择”部分 郝浩然负责:“水源保护”部分

家畜饮用水性状指标及家畜饮用水 污染对家畜生活生产的影响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就家畜而言,水是禽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畜体的一切生理和生化过程都在水中进行,如养分的运输,废物的排泄等。它构成了畜体的内环境,在维持畜体热平衡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水源和水质的要求关系到家畜生活及生产的关键,选用无污染且卫生的水及水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的性状水污染水体污染及其危害水源选择水源保护 前言:动物在生存过程中,水一般容易获得,因为被忽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实际上水也是动物重要的营养成分。大多数动物对水的摄入量媛媛比三大营养因素大,成年动物体成分中,水分占约50%~60%,初生动物体甚至高达80%.因此,重归分认识水的营养生理作用,保证动物水的供给和饮水卫生对动物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 一水的形状及评价指标 水质的优劣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健康,水体是否受到污染

以及污染的来源,性质,污染的程度可依据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一)物理性状:水质的物理性状包括水的温度,色度,浑浊度,嗅和味等,水体受到污染后,水的物理性状恶化,可作为水体是否被污染的参考指标。 (二)化学形状:水体的化学性状比较复杂,因而采用较多的评价指标,以阐明水质的化学性质受污染的程度。 (1)PH:决定水中氢离子及氢氧根离子的多少; (2)硬度:溶于水中镁钙等盐类的含量; (3)氮化物:当水体有机氮和蛋白氮含量显著增高时,说明水体受到明显污染; (4)氯化物:自然界的水含有一定氯化物,但因地区含量不同,同一地区的含氯量是稳定的; (5)硫酸盐:当水中硫酸盐突然增加时,表明水可能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或化肥硫酸铵等污染; (6)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当有机污染或藻类大量死亡时,水中溶解氧迅速减少,水体呈厌氧状态; (7)化学耗氧量:一定条件下,以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耗氧量; (8)生物需氧量:水中有机物被氧化性细菌作用所消耗的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