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土地的誓言》 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土地的誓言》 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土地的誓言》  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土地的誓言》  说课稿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李度一中陈海思

师院附中李忠海

一.说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它们表现的主题是热爱祖国。第二单元单元说明指出,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土地的誓言》是其中的一篇自读课文,也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作者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描写景物,运用呼告、变换人称的表达方法,直抒胸臆,发出为解放故乡而战斗到底的时代强音。

二.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

2、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抓住关键句子品读文本。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助多媒体了解时代背景,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思

想感情;让学生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理解作者如何将情感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句子品读文本。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抓住关键句子品读文本。

“九?一八”事变10年之后,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东北人民仍然无家可归,端木蕻良满怀思乡爱国之情写下这篇文章。现在的学生没有虽然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但朴素的爱国情感还是很浓厚的,尤其是本单元已经学习了《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被激发出来,而且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于是我将重点定在学习抓住关键句子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如何将对故乡的深情表达出来,同时学会在阅读散文时,抓住议论与抒情的句子。

三.说教法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相互感染,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文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奉行“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阅读散文的基本方。

四.说学法

本课的设计是针对语文基础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外教班的学生。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反复朗读课文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紧扣教学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五.说程序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将重难点字词划出,同时搜集九一八变的资料。上课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看哪组同学回答问题最快最好。

一、情境导入

1931年9月18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你能能谈九一八事变吗?

(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

配乐播放九一八图片(使学生对九一八有更直观的了解,在视觉冲击中调动学生爱国情怀)。

九一八事变迫使许多东北人背井离乡,流亡关内。如果今天是1941年9月18日,你是被迫流落它乡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此时你有怎样感想呢?(引导学生看课文预习提示及课文注释,了解背景、作者。这一问题主要是消除学生与作者70余年的时空距,与作者感上能达成共鸣)

二、协同探索

(一)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1、在朗读这篇散文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关注学生的初读感受。我们现在在在开展读书节活动,很多学生只是追求阅读的快感,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将表达出来在学完本课之,与自的初读感受进行比对,以提高读书的效率。)

2、根据课文的内容扩展标题。提示:谁发出的誓言,对谁发出的誓言,发出怎样的誓言?(分组讨论)(通过这一问题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培养学生通过标题抓住主要信息的能力)

——作者在九一八十周年之际,对故乡的土地发出誓言: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反复朗诵誓言,体味情感)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誓言。(这一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作者发出的誓言是否真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二)析读课文(紧紧抓住作者的誓言来分析文本)

1、作者在誓言中说“更美丽的家乡”,他的家乡美丽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分组讨论)

景美:白桦林在原野上呻吟、奔流似的马群

物产美: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生活美:田垄上的欢笑、镐头上的手印、吃过自己种的白菜、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指名朗读,进行朗读指导,提醒关注修辞)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东北景色、物产、以及作者在故乡生活的回忆,在朗读过程中品味情感,提醒学生关注修辞。

2、作者在誓言中说他“一定”会回去,你相信作者的誓言吗?为什么?(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中的句子,体味作者的情感。)

3、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其实课文关于誓言的部分已经很符合标题了,那么关于故乡景色的描写和对故乡生活的回忆可不可以删掉?(分组讨论)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一是想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情感是愈来愈浓烈的,关于故乡景色的描写与对故乡生活的回忆是蓄势,到誓言部分再喷薄而出。从作者人称的变

化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愈趋激荡,他对故乡的称呼从第三人称转向第二人称,这是呼告手法,表明作者的情感到了最高潮。二是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写作中很喜欢抒情,尤其喜欢直抒胸臆,往往忽视了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铺垫。通过这一问题让孩子们知道描写的重要性。)

(三)品读课文

1、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组内交流探讨。(有不理解的句子组内探讨,解决不了的可以翻看《词句手册》,《词句手册》也没有的可以全班讨论)品读时注意修辞与情感。(老师示范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品读)(四)拓展延伸

1、常见的几种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文运用最多的表达方式是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分组讨论)(在现代文阅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考点之一。学生很容易弄混淆,需在教学中反复强调,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语言优美,可以作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范本。)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本文运用最多的是描写与抒情。

2、你觉得文章的主旨主要集中在哪种表达方式之中?(分组讨论)

方法指引:本文是的体裁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阅读散文一定要抓住散文的“神”,而散文的“神”一般都在议论和抒情的句子之中。

三、练习反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怪诞(dàn )亘古(gèn )默契( qì)污秽(hu ì)

炽痛(chì)嗥鸣(háo)谰语( lán )

2、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四、小结提高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感受,可与初读感受作对比。老师归纳)

本课我们从作者的抒情——对故乡所发出的誓言入手,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好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这种爱国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对于散文的阅读一定要抓住议论与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描写中饱含的情感。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

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以风俗人情为主题,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社戏》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回延安》追忆了诗人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描绘了延安的新面貌,赞美了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巨大的变化,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了美好的明天;《安塞腰鼓》描写了黄土高原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灯笼》回忆了与灯笼的结缘,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与怀念;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是由生命之音为主题,这个单元主要以说明为主,通过本单元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培养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四单元是以名家讲坛为主题编写的,三篇演讲词,一篇议论文。《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讲述了作者自己一生中重要的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表现了作者质朴的胸怀;《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五年来的发展,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并提出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是在本单元的基础上,让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说课稿

《壶口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处理。 《壶口瀑布》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 难点:理解黄河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初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分析运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壶口瀑布有直观的印象及初步的感受: (1)导入。 在导入环节,通过启发回忆李白的著名诗句,引出壶口瀑布,然

后再借助观看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其次完成字词的巩固。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没有见过瀑布,所以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看完视频简单说说感受,这样学生对壶口瀑布就有了个较为直观的印象,利于接下来的理解和赏析。 (2)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学生能找到作者先后两次观赏壶口瀑布。然后让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瀑布的句子,找出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教师再出示三句示例,通过齐读来加深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一方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句子,进一步体会到瀑布的雄伟的气势。教师出示例句,用典型的例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妙之笔——修辞。 (3)品读文章。 充分利用三句示例,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进行赏析。教师先是帮助分析第一句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第二句师生合作完成,第三句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原本是设计让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但是考虑到做批注的方法我们还没有讲到,而且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发现这种方法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我把这一环节调整为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先是范例性地赏析一句,然后师生合作赏析,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完成由“扶”到“放”的过程。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母亲》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母亲》。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年少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显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这五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生活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自传的语体特征,把握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 速读并列举出写母亲的主要事例,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性的写法。 3,情感目标 体验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从而理解和关爱自己的母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概括写母亲的主要事例极其表现的人物品性。 2,品味语言的分寸感,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决定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朗读感受,质疑探究和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初中语文万能说课稿

初中语文万能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来自( )学校( )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年级()册第()单元中的第()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作为中/外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意义非凡。 2、教材特点: 《》是()(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课时,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一课时,在学习《》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了(),学生们懂得了一些(),有助于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b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c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d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 b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2、教学重点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说课稿

2.《回延安》 镇海中学陈志海 1、说教材 《回延安》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首距离学生所处年代较远的诗歌,因此以“信天游”的歌曲艺术导入,使学生由对信天游的感受走入课文。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对延安的历史以及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要详细介绍,从而更好地理解全诗主题。 2、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语文从整体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识拼音;有些同学古诗会背但不会写,或写不正确;至于改病句做过练过考过再考还是做不正确。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在做相关内容的选择题时错误率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阅读能力不强 阅读短文,许多学生不能从文中提取正确信息,学生的语言的概括能力不强,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至于赏析句子,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教给的方法进行答题。 (3)、作文水平不高 从作文批改的情况来看,较多学生作文的字数不足,文章的段落少,语句不够通顺,中心不明确,有的同学作文只是从阅读短文中抄些内容,甚至个别同学一个字也不写,写作态度极差。21教育网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作为教者要强化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教学,使本年级的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改变态度,关爱学生。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情感的交流是我们工作的突破口,

用情感到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我们的策略是:扶特---促中---培优,通过个别辅导和分散培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扶特培优,具体做好四个字:细,从细节、小事入手。盯,盯紧特殊学生,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帮,建立帮扶制度,建立课后辅导机制。活,开展竞赛,开展活动。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优秀生和特殊生,也要关注中等生和下等生,努力提高整体成绩。2·1·c·n·j·y 3、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5教学程 【导入】创设情境 用一首陕北民歌引题,让同学们体会陕北民歌高亢悠扬的曲调,引出这种歌词的特点,导入新课的讲授。21·cn·jy·com 【讲授】作者作品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于山东省峄县。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已出版《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回答今日的世界》等诗集。 1945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执笔,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鉴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白水县田家炳中学刘芳利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我的说课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分两点来谈:语文课程总目标、内容目标。说教材是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教材结构、立体整合四个方面来谈。说建议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三点来说。 一、说课标 先说“语文课程总目标”,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我从三个维度目标来说: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汉语拼音,能讲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式,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能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想法。 2、过程与方法 进行探究性学习,树立大语文观,在实践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爱国、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再说“内容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本单元特点,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鼓励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教育。 二、说教材 先说编写特点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本单元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对课文主题的分析讨论,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样解读,注重学生自己的

情感体验,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注重了自身的艺术性和内在的实用性。 教材在封面及插图的设计上有较强的艺术特色,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流动着艺术美。教材还注重实用性,如单元提示、课前小语、研读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课后小知识,都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力,是切合学生实际的。 3、注重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综合学习。 教材特别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研讨与练习”“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这就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教材最有特色的部分是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安排的活动有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烦恼;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周围成年人少年时期的烦恼,通过采访,与他们交流然后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最后还设置情景,要求打电话帮小学同学常君解脱烦恼。把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注重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教材课后的名著导读充分体现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教材还把语文学习放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如学习了《丑小鸭》之后,要求“搜集、整理安徒生的生平、创作资料,看他是怎样在逆境中成才的。并在班上交流”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再说编写体例: 通过知识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本册教材的编排上的突出特点是板块设计,它包括主题单元、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和附录四个部分,主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就本单元来讲,前有单元导读,就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学习重难点做了明确的提示。然后精读略读五篇课文穿插安排,课前由课文提示导入新课,点明中心,课后安排有研读与练习,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并指导性地进行拓展延伸,读一读,写一写更是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最后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又是一个补充、总结、提升的阶段。整个单元是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编写的。 接着说教材结构,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五篇课文,从不同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壶口瀑布》说课稿

17《壶口瀑布》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壶口瀑布》。(板书题目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壶口瀑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大纲要求基础模块下册“阅读与欣赏”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直面如何善待自然,善待每一个生命等问题,从而获得新的感悟。课文通过对壶口瀑布,对黄河的赞美,联想到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性精神的赞美,正是落实本单元学习目的的载体。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我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是:领会课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壶口瀑布的妙处,学习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是: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并且以女学生数量为主。她们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水平和想象能力,但总体程度参差不齐,且相对参与课堂的热情度可能不高。同时由于都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黄河气势的直观想象略有不足。针对以上情况,我选择的教法是诵读法为主,点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为辅。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我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等,使用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通过预习——导入——初读——研读——品读——练习——小结7个环节完成。 1.为使授课效果达到最好,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材料和图片,初步了解壶口瀑布。 2.在导入环节,通关ppt展示图片,向学生简介壶口瀑布,让学生们对这一自然奇观有个直观印象。 3.初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第一次、第二次看到的黄河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感受。 4.研读。请学生们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圈点法找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并讨论交流体现的是什么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这些语句所使用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5.品读。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第二次看壶口瀑布的文字,抓住关键语句勾画出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壶口瀑布,引导学生透过壶口瀑布探寻黄河的性格,从黄河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突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 说课稿

12 《诗经》两首 长郡中学史李东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是初中语文教材8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课文,单元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进程、思想感情及其艺术效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本次课将要学习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是诗经的名篇,两首诗在主题内容上是相似的,情感基调是相近的,同时在艺术手法方面也都运用了重章叠唱和赋比兴的方式。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特点,现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⑴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作的能力。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说教法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根据诗歌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四言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讨论法: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讨论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3、比较法:本节课,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比较,从而了解诗的内容及其艺术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善教人者,应教人方法,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 1、利用课件,创设有利于教学的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设置讨论题,在讨论中理清文章线索。 3、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形成运用、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课程安排为2课时,以《蒹葭》为例说环节) ㈠导入新课:(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取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㈡介绍有关《诗经》的学常识(多媒体显示)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里面的代表作品文字虽然简单,但却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的程度(《中国诗史》)知识总结如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

语文万能说课稿模板

初中语文万能说课稿模板 巧家县第三中学王欣 ____________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阶段语文第_______册第_______单元_______课《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优美,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清本文线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_______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角色扮演法——亲身实践,加深印象。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同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课件。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八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第—单元 《巴东三峡》刘大杰 《周庄水韵》赵丽宏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走进纽约》刘成章 第二单元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基仁等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生命之舟》梁家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 第三单元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谈语言》王力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懒惰的智慧》凯利 第四单元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范进中举》吴敬梓《选举风波> 秦文君 《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 第五单元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齐默尔曼等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第六单元 《小石潭记》柳宗元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游恒山记》徐霞客 《满井游记》袁宏道 《诗词五首》杜甫/孟浩然/陆游/范仲淹/苏轼 第七单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曹刿论战》\左传\ 《干将莫邪》干宝 《崂山道士》蒲松龄 《诗词五首》白居易/杜牧/文天祥/龚自珍/张养浩《巴东三峡》说课设计 沈阳市育源中学 杨成玲 我说课的题目是《巴东三峡》.这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是游记单元.《巴东三峡》一文记叙了作者刘大杰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富有人文内涵的游记,也是学生学写游记的好范文. 完成本文的教学任务可用两课时.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欣赏三峡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成之后更好的建设三峡,服务国 家. 知识与能力目标: 准确并简洁的概括三峡各部分的 景物特征;赏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美.在感知山川之 美的基础上感知文字之美.(这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二,具体教学步骤: 由诗导入,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把握游踪. 读文字观图片,抓住景物特征. 齐读重点语段,学技巧品语言. 虚拟剧场,试做导游. 由诗导入,激发兴趣. 以齐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导入新课.提到在七年 级学过郦道元的《三峡》,三峡留下了古代名杰的足迹, 古人尚心仪此处景观,今天又如何由古至今,让学生带着 兴趣走进现代作家笔下的《巴东三峡》. 回顾旧知,把握游踪. 通过复述游踪,让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容.也是让学 生了解学习游记的方法之一,即弄清游踪.同时也把地理 知识引入课堂,做到了学科间的牵引融合. 读文字观图片,抓住景物特征. 把学生分成三组,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合作探 究,分别勾画概括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景物特征. 全班交流之后,教师小结:作者按游踪顺序,先写西陵 峡,侧重于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四个自然段,条理清晰, 简明扼要;再写巫峡,着重描绘了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最 后写瞿塘峡,写了人文景观的丰富.作者准确地抓住了三 峡各段的特征.此项设计使学生学会了阅读游记和写作 游记的的方法之二,即抓住景物特征. 齐读重点语段,学技巧品语言. 三峡中,最著名的当属巫峡,而描写巫峡的两段语言 尤为精彩.通过齐读,初步领略本文语言之美.结合课件上 展示的思考题,学生进行第二次小组研讨交流,合作探究. 此时教师适当引导. 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如何从写作顺序,表现手法,修辞, 语言的准确形象等角度赏析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 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虚拟剧场,试做导游. 这是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优雅的古筝曲中,通过 让学生欣赏几幅优美的三峡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领 略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激起了 学生做导游的欲望,然后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过把\'导 游瘾\',尝试做导游.此项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 深对三峡景点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 创新能力. 课外拓展 课外布置了两个作业.其中一个让学生注意知识的 连贯性,并且学会从体裁,写法,语言等角度进行比较阅读. 第二个作业是为了培养学生查阅,搜集信息的习惯,筛选 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渠道全面地了解事物. 总结 本文的特色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条理清楚,能够 抓住景物特色,采用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 本课的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读,勾画圈点,整理归纳, 合作交流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指导,创设和谐,民主的 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的精 神. 采用课件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 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开拓了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多方面 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 式. 因为教学经验不足,能力有限,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附:板书设计: 巴东三峡 刘大杰 1,弄清作者游踪 2,抓住景物特征 3,赏美景学技巧 《周庄水韵》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 《周庄水韵》 一、说教材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是江南典型的“小桥、 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保存着 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周庄水韵》正是描写了江南古镇周庄的古韵与新 风。 因此,要解读周庄,解读《周庄水韵》,就一定要解 读江南。 江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赋予了它独 特的内涵 魏晋六朝,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江南逐 渐繁荣起来。 于是,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这些书法家、诗 人们来了,在江南的山山水水间,他们寻觅着优美的线 条、高妙的意兴,淋漓挥洒,俊逸飞扬的魏晋风度在江 南的水韵里诞生了。 于是,刘、李、马、夏,这些南宗画派的大师们来 了,一次柳溪归牧、一段小桥流水、一叶风雨归舟、一 人寒江独钓占据了水墨的一角,江南的“残山剩水”,在 他们画笔下,是那么精致、秀丽、诗意盎然。 于是,汤显祖、孔尚任,这些戏剧家们来了,无论 “良晨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的浪漫青春的浅斟低唱,还是“秦淮水榭花 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的家愁国恨的沉痛悼念,都在 江南的楼台水榭里一一上演。 终于,沈周、文征明、唐寅、扬州八怪,这些江南 才子们来了,一股浪漫的洪流弥散于江南水乡,山水不 再是山水,而化为人的主观世界的象征,温润秀丽、气 韵神采成为江南艺术的特质。 最终,江南神韵在古老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获得最后 的定格。 从此,江南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便不仅是一个 地域的代名词,而成为中华民族某种审美情趣和艺术风 格的象征,一个积淀着丰厚历史文化意蕴的意象,一个 令中国人感到无比亲切、值得永久追忆的温馨的梦。 沧海桑田,当江南所有的繁华与喧嚣都随风而逝的 时候,惟有江山依旧,周庄依旧,周庄似乎成为“江南” 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个标本,一个江南丰厚文化底蕴的缩 影。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洗尽历史铅华的周庄,卓 然独立,风姿绰约,它是那么宁静、素雅、悠远,周庄 在水,在水周庄。 正是从这一点上说,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 游的价值,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 赵丽宏的《周庄水韵》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 课文包含一种韵致,两相联系,三次游历,四个画 面,四种方法。 一个韵致 即:“水韵”,蕴涵在长街曲巷、黛瓦粉墙、橹声灯 影里的宁静,素雅、悠远的古典情韵和当代水乡的溢彩 流光。 两相联系: 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既抒发对周 庄古典情韵的赞叹,又表现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 了生机,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三次游历: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 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 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 到周庄为详写。 四个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 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四种方法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描写景物。 3、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 4、运用比喻等修辞法描写景物。 根据以上教材解读,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第二段。 2、抓住“水韵”,理清课文的游踪,整体感知周庄 水乡动人的情韵。 3、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体会出作者对周庄古风新韵的赞美之情。 4、能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 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学习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出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学习难点: 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 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说教法 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按照感知——理解——欣赏 ——评价的阅读心理规律教学。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揣 摩,最后整体评价。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 过程。”教师应该始终注意阅读探究的方向——文本,在 平等的对话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周庄,走出文 本,评价周庄。杜绝离开阅读感受的生长点——文本, 乱说乱评的现象。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 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的学习 方式。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 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