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

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

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

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

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

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基本信息

?书名

跨文化交际

?页数

393页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1月1日

简要介绍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美国认证协会

ACI认证代表了当今职业资格认证的国

际水平,客观地评价从事相关行业人员的专家级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取得认证对个人有四大益处:一是培养能力:即通过严格学习,培养相关职业的实际能力,代表该领域内得到专业水准;二是有利出国:ACI认证资格得到WTO成员国的政府、教育部门及各大公司的认可;三是有利就业:ACI认证培训,一切注重实战性与实用性,引导当今培训新潮流,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化对人才的需求,取得认证,终身有效,可以在各类公司及政府部门谋职,有利于您在各行业脱颖而出。同时ACI为所有通过认证者备案,利用广泛的渠道,加强交流与合作,选拔优秀者。四扩大人脉圈:ACI整合了各个行业的精英分子,构建了巨大的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以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2009年12月

ACI中国总部顺应中国财税领域专业知

识及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组织专家委员会

更新完善了财税类认证体系,面向全国启动新一轮的财税认证。

2010年4月

ACI财税认证之一的国际注册高级会计师(ICSPA)项目已覆盖全国18个省份,各地学员可就近在所在省会认证中心参加培训认证。

2011年7月

ACI中国总部与发改委培训中心授权机构建立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能源管理、节能等国家重点扶持项目的培训、认证推广工作,社会反响热烈,也受到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

2012年5月

ACI中国总部与中国产品质量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首席质量信用官认证项目。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

它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

这是显而易见的,假如一方使用一种语言,而另一方使用另外一种不同的语言,交际是无法进行的。但是,既然交际的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又要使用同一种语言,那么用来交际的语言对一方来说是母语,而对另一方来说必然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目的语”)。比如一个中国人与一个美国人交谈,他们可以选择使用汉语,也可以选择使用英语,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同一种语言直接交际,而不需要通过翻译这个中间环节。这样界定的着眼点也是由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决定的。

3.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口语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语言符号的交际,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的交际,如商品、画报、实物、影像、演出到呢个其他物化形式符号的交际;可以是现场的双向交际,也可以是通过媒介的单向交际,如电视、广播、报刊、广告等传播方式的交际;可以是口语交际,也可以是书面交际,如信

函、公文等的来往。从对外汉语专业来看,我们着眼的主要是实时的口语交际,即双方面对面的交谈。此外也包括伴随口语交际而可能发生的书面语交际,即文字传播方式的交际。

4.交际双方进行的是直接的言语交际

当前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

外语教学界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时代产生的新兴学科。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决策的需要。跨文化交际又是一门综合性学额,它是当代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学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其中文化语言学凸显“文化”的侧面,社会语言学凸显“社会”的侧面,而言语交际学凸显“交际”的侧面,这三个不同的侧面都围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语用”这个核心。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了这么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科。通俗解释在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许多人在语言交流当中有很多障碍,最早的时候沟通障碍在于你的英语表达不好而产生误解,这是传统的看法。之后,当双方的语言能力都很好的时候,好像就没有障碍了,而这其实是我们的一种误解。研究之中发现,并不是英语好就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我们过去所说的沟通仅仅是会表达。所以搞外语的人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成中文叫“跨文化交际”。交际,就意味着用语言进行表达,而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还有许多沟通上的问题。因为前者更注重你的语言表达好与不好,而不注重沟通之中对方是否真正理解到了你所要表达的问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倾向于“跨文化沟通”。同时,沟通的目的在于要让对方理解你要表达的intended message,即你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你所说的话。I know what you are saying, but not what you are trying to tell me or what you mean.而沟通则是在理解what you are saying 的基础上同时理解what you mean to say.

(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特征

20世纪人类的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人类的生活方式。现代交通高速发展,航班日益增加,油轮频繁出入,火车屡屡提速,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家用轿车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大范围内普及,这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空前频繁。现代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可视电话的广泛应用,这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绝对畅通。尤其是电脑的普及和国际互联网的诞生,使人类的生活形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突破了以往生活功能空间的限制,办公无纸化、商务电子化、生活网络化、沟通互动化等无处不在人们眼前展现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些巨大变化的一个核心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被拉近了,巨大的地球被压缩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人们可以像村民在小村子里一样,随时、随地地串门、聚会、交往、沟通。

与此同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日益加速。经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命脉,围绕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民族、地区之间在政治、文化、科技、贸易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这种交往可以表现为合作、援助,也可以表现为交涉、我选,乃至于冲突、战争,使得世界日已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格局,而且变得精彩纷呈、变化无穷。事实表明,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交往,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大家必须沟通,需要接触、会晤、谈判、协商、讨论,这就是外交舞台特别精彩的根本原因。所以这些所谓的“外交”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因为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却无法拉近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社会习俗,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让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语用规则,这些因素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潜在的障碍、低效率的沟通、相互间的误解以及可能导致的文化冲突,都会给人类带来不必要的灾难。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这个领域的研究无疑是为了适应这样一个日益发达的跨文化国际交往和人际交往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因为这门学科必须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差异,必须研究不同社会结构导致的角色关系、行为规范的差异,必须研究不同民族习俗所积淀的文化符号、代码系统的差异,必须研究不同交际情景制约的语言规则、交际方式的差异。所有这些研究不但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还要注重实际的应用研究,这样才能使这门学科更科学、更完善、更丰满,从而更好地为这个时代服务。

(二)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需求

同名图书

)平装

《跨文化交际》是“新编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之一。本系列教材是外教社组织国内10余所重点高校的专家、教授,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对当前研究生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倾力打造而成,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Unit One Challenges in the Multicultural World

Lesson 1 Globalization

Text A Living Between Three WorMs

Text B Growing Up Asian in America

Group Discussion

In-Class Debate

Interview Task

Cases for Further Study: Cases 1 -3

Additional Reading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Village

Lesson 2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ext A Misunderstanding Other Cultures

Text B Palestinian Like Me

Pair Work

Survey Task

Writing Task

Cases for Further Study : Cases 4 - 6

Additional Rea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Challenging Venture

Unit Two Cultur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Lesson 3 What Is Culture?

Text A Cultural Perspectives

Text B Culture as Software of the Mind

Fill-in Work

Group Discussion

Writing Task

Cases for Further Study: Cases 7 -9

Additional Reading Hyperculture

Lesson 4 Cultural Diversity

Text A Where Fat Is a Mark of Beauty

Text B The Basic Unit of Society: The Individual or the Collective?

Cross-Cultural Quiz

Internet Search

Survey Task

Cases for Further Study: Cases 10

-12

Additional Reading Studying Cultural Patterns

Unit Three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Lesson 5 Communication in Our Life

Text A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Say I'm Getting Married?

Text B A Wide-Angle View of Communication

Pair Work

Interview Task

Observation Work

Cases for Further Study: Cases 13

-15

Additional Reading The Sounds of Silence

Lesson 6 Communication Is Culture

Additional Reading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s

Unit Four Language Use in Communication

Lesson 7 Language and Culture

Text A A Bilingual Childhood

Text B Culture and Our Use of Language

Group Discussion

Translation Task

Survey Task

Cases for Further Study: Cases 19 -21

Additional Reading What Is Language for Us

Lesson 8 Cultural Variation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Text A Why Don't You Say What You Mean?

Text B Speaking English with a Japanese Mind

Observation Work

Pair Work

Writing Task

Cases for Further Study: Cases 22 -24

Additional Reading Culturally Different Verbal Styles

Unit Five 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Lesson 9 The Silent Language

Text A Our Body Language

Text B Who's Wrong?

Cross-Cultural Quiz

Pair Work

Writing Task

Cases for Further Study: Cases 25 -27

Additional Reading What We Use to Communicate NonverbaUy

Lesson 10 Time and Space Also Speak

Text A The Heartbeat of Culture

Text B Discovering the Japanese Space

Group Discussion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 -

基于教材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探析 摘要: 本文以2003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为基础,分析了新课标对文化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并简述了高中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文化意识培养,文化教学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这就对我们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将“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列在一起构成了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五大体系,同时也把文化意识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分级和描述。由此说明了文化意识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知识(knowledge about culture)是对中外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文化理解(understanding of culture)是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和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awareness)又可分为文化敏感度和自觉性,是对中外文化异同敏感度以及根据交际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根据所处文化环境和交际各方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各方文化身份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文化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标中提到,“在英语学习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以此为基础,在英语课标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都提到了文化及文化教学要求。 1. 课程性质 高中课程既有人文性又有工具性,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

跨文化交际-unit1-6-课后translation中英对照

跨文化交际-unit1-6-课后translation中英对照

Unit 1 Page 22 The growth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is based on a view of hi story that clearly demonstrates people and cultures have been troubled by a persistent i n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get along with groups and societies removed by space, ideol ogy,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from their own. What is intriguing about many of huma n civilization's failure is that they appear to be personal as well as global. The story of h umankind is punctuated with instances of face-to-face conflict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misunderstanding--major and minor quarrels that range from simple name-calling to i solationism or even armed conflict. It is obvious that increased contact with other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makes it impe rative for us to make a concerted effort to get along with and to try to understand peop le whose beliefs and backgrounds may be vastly different from our own. The ability, thr ough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 peacefully coexist with people who do not necessarily share our lifestyles or values could benefit us not only in our own neigh borhoods but could be the decisive factor in maintaining world peace.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 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 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 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 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 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 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Unit 2 Page 60 Culture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our mental programming,our “software of the mind. ” But we can take that computer analogy further and say that culture i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at enables software programs to run. Culture is like DOS or Unix or Windows:it is what enables us to process information in various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 metaphor of windows seems to be very appealing to describe culture: culture is a mental set of windows through which all of life is viewed. It various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within a society, but it share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ith menbers of a society. Culture is like the water fish swim in┄a reality t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and rarely examined. it is in the air we breath and is as necessar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o we are as air is to our physical life. Culture is the property of a community of people, not simply a characteristic of individuals. Societies are programmed by culture, and that programming comes from similar life experiences and similar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those experiences mean. If culture is mental programming, it is also a mental map of reality. It tells us from early childhood what matters, what to prefer, what to avoid, and what to do. Culture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宁五中张永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 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 文化交际。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要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交际因素引 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揭示那些隐伏在语言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掌握语言不只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外国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 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复习指南】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较为常见的日常交际礼仪,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中所占比例较少,但与案例分析部分紧密结合;建议考生复习此块内容时,注意相关理论概念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考生可重点看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或吴为善的《跨文化概论》,这两本书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都有全面介绍。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他定势” 定势概念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上后,称为文化定势(又译文化定型或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实际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先验的看法。 (4)文化冲突 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最早由由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 (5)文化曲解 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其他文化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会有不顾客观事实歪曲原意或作错误理解。文化曲解既是文化冲突的诱发因素,也是文化冲突的表现。 (6)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具有群体认同的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 (7)文化距离 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主要包括语言方面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等。 (8)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文化休克常见于移民当中或者是在一个社会内,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因文化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

《跨文化交际》_名词解释

1.Global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2.Macroculture: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3.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 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4.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 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 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 6.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7.Culture identity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文化身份:指有意识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特定文化或种族群体。 8.Subculture are form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at set apart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or dominant culture. 亚文化:具有能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范围内或主流文化中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文化。 9.Subgroup are group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does not agree and with which it ha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亚群体:与主流文化不一致,并与主流文化有交际障碍的交际群体。 10.Rules may refers to socially agreed-on behavior or to individual guidelines for behavior. 规则:社会认同的行为或行为的个体原则。 11.Norms are culturally ingrained principles of correct and incorrect behaviors which, if broken carry a form of overt or covert penalty. 规范指的是正确和不正确行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原则,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处罚。 Chapter 2 12.Enculturation is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you go through to adapt to your society. 社会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自己所在社会的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13.Acculturatio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learning and adopting the norms and

跨文化交际答案1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双语课程水平测试题(一) I. Multiple Choice(20 points, 2 points each) Directions: There are some statements in this section. For each statement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 the statement. 1.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welcome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移民each year and has referred to as a melting-pot大熔炉society. This trend can reflect the theory of ___A__. A. macroculture B. microculture C. globalization D. modernization 2. A teenager dresses like and talks like a gang member but not a member of any gang. This case reflects the ___A____ characteristic of subgroup. A. deviant label B. temporality C. wanna-be behavior D. unexamined 3.When you talk with your friends about Picasso, Beethoven, you are talking about culture from ___B___ perspective. A. anthropological人类学 B. intellectual有才智的 C. social D. psychological心理 4.The dialogues at the United Nations, for example, would be termed __B_______. A.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B.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C.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5.There is a Chinese belief that “One is good in nature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ut similar habits. However, if he is not well educated, his nature changes”. This belief can reflect that____C___. A. Human nature is evil but perfectible B. Human nature is a mixture of good and evil C. Human nature is good but corruptible容易 堕落的 D. None of the above 6.Mr. Wang, a Chinese immigrate in U.S, has adapted himself so well to American culture that he gradually lost his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This process is called__C___. A. separation and segregation隔离 B. integration整合一体化 C. assimilation吸收同化 D. marginalization边缘化 7.Liming, a Chinese student, just began his study in a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his first week in U.S., he thought everything was new and exciting, and he enjoyed himself a lot. Liming is in__A___ stage of culture shock. A. honeymoon蜜月 B. crisis危机 C. reintegration再整合 D. gradual adjustment逐渐适应 8. ___C__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an idea into a symbol. A. Decoding B. Channel C. Encoding D. Source 9.___A__ refers to anything that distorts歪曲曲解the message the source encodes. A. Noise B. Message C. Source D. Context 10.___D__ refers to that portion of the receiver response of which the source has knowledge and to which the source attends and assigns meaning.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有近 60年的历史,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如今,外语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家,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外语教学应当结合相关文化来进行,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界的共识。近年来,文化成了热门话题,文章和论著都有不少。无论是讨论教学还是教材,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计,几乎无一不强调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强调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相关的文化。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方面涉及不多致使学生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错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出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现在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教学很多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大文化信息量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学生也才能有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勿庸置疑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培养。高一虹教授指出,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特点:1.它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2 .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3. 不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 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6)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 “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导论课程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s trend,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r, and the shock or conflicts among countries is inevitable.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master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 that we can exchange and cooperate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much better. This article may give a brief overview on what 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eal function of getting the communicative skill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at capabilities we need to know,and how to improve abiliti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present situation, methods of improv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执笔人:董广坤编写日期:2010-7-15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 2. 课程性质/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 3. 学时/学分:学时/ 2学分 4.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属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是专业限选课。它主要介绍跨文化交际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从文化的要素和人的思维方式、感知、世界观、人生观等认识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分析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及其中各因素的关系和对交流的影响。其基本内容是文化和交际、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非语言交际和教育、商务和医疗保健等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 在教学中突出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合理地组织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初步具备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在本课程教学得到深刻体现,授课形式主要是案例分析,同时应尽量采取讲故事、问答、演讲等形式对某些专题进行讲解,以使本课程学习成为饶有趣味的学习活动。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

行交流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跨文化的能力和技巧,为学生通过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有关研究打好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全书共十个单元,可分成两大部分:一到六单元为第一部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理论问题:语言与文化、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以及文化模式与思维;七到十单元为第二部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方面:东西方的价值观及跨文化交际的社会心理、跨文化障碍、商务、管理和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和文化适应和跨文化能力。(一)UNIT 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 Overview(第一、二周,4学时) 1.主要内容: 1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基本要求 了解跨文化交际活动及其研究的发展历史,掌握交际和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3.自学内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发展史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历史 4.课外实践:无 (二)UNIT 2:Language and Culture(第三周,2学时)

跨文化交际-unit1-6-课后translation中英对照

Unit 1 Page 22 The growth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is based on a view o f history that clearly demonstrates people and cultures have been troubled by a pers istent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get along with groups and societies removed by sp ace, ideology,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from their own. What is intriguing about m any of human civilization's failure is that they appear to be personal as well as globa l. The story of humankind is punctuated with instances of face-to-face conflicts as w ell as international misunderstanding--major and minor quarrels that range from si mple name-calling to isolationism or even armed conflict. It is obvious that increased contact with other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makes it i mperative for us to make a concerted effort to get along with and to try to understan d people whose beliefs and backgrounds may be vastly different from our own. The ability, through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 peacefully coexist with p eople who do not necessarily share our lifestyles or values could benefit us not only i n our own neighborhoods but could be the decisive factor in maintaining world peac e.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Unit 2 Page 60 Culture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our mental programming,our “software of the mind. ” But we can take that computer analogy further and say that culture i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at enables software programs to run. Culture is like DOS or Unix or Windows:it is what enables us to process information in various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 metaphor of windows seems to be very appealing to describe culture: culture is a mental set of windows through which all of life is viewed. It various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within a society, but it share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ith menbers of a society. Culture is like the water fish swim in┄a reality t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and rarely examined. it is in the air we breath and is as necessar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o we are as air is to our physical life. Culture is the property of a community of people, not simply a characteristic of individuals. Societies are programmed by culture, and that programming comes from similar life experiences and similar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those experiences mean. If culture is mental programming, it is also a mental map of reality. It tells us fro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