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和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和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和现状

3.1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

3.1.1 标准化法及其配套法规

我国目前关于标准化的立法依据主要源自于1989年的《标准化法》与1990年的《标准化实施条例》。其中《标准化实施条例》第11条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二)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1

3.1.2 食品类法律

2006年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11条对标准立法做出较粗糙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性的技术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2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中用相当篇幅的文字对食品安全标准作了详尽的规定。《食品安全法》除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第十章“附则”没有涉及食品安全标准之外, 其余各章中都有条文涉及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法》全文涉及食品安全标准有关规定的条文共有33条。《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标准做出了专章和系统规定。根据这些条文的规定, 我们基本上可以形成一个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规范的完整体系的概貌。

3.2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3

现行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19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

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制定。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关产品国家标准涉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内容的,应当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一致。

现行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意见。

以标准的强制力来划分,食品安全法明确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以标准的层级来划分,食品安全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而就标准的内容进行划分,食品安全标准则可以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标准等标准。

另外,食品安全法指出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本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生产经营食品。

目前,我国没有单独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大部分以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形式存在,如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而少部分有关技术性规定见诸于各种法规、条例和部门规章中。

按食品标准的属性,我国将食品标准分为强制性食品标准和推荐性食品标准。强制性食品标准包含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如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限量》、GB2763-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剂及使用要求标准、食品标签标志标准、婴幼儿食品产品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国家需要控制管理的重要产品标准等。其它标准为推荐性食品标准。4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主要特点

(1)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的产物

这种标准体系以前苏联的模式为样板,为大多数标准赋予强制性属性,由国家意志推广应用,以扩大标准的影响力。根据我国《标准化法》有关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属于保障人体健康的强制性标准,并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

4 关养利.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转型研究.硕士论文.西北大学,2004

产、销售和进口”5。《食品安全法》未出台以来,正是标准化法赋予了食品安全标准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属性,在我国实际上充当了食品安全技术法规的角色。而发达国家的标准都是自愿采用性质。比如,CAC法典名称虽然类似技术法规,但是实际上和ISO标准一样,都是各国可以自愿采用的。它们的制定主体不是立法机构,其法典可以作为各国制定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食品标准的基础。但不能强制各国执行。在我国经历了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的形势下,原有的标准体系已经表现为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我国没有区分食品标准和食品技术法规,两者合二为一

大多数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制度包括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安全技术法规,食品安全标准这三个层级构成,呈自上而下的三角结构。食品安全法律和技术法规由立法机构制定,进行强制实施;而食品标准由相关标准化机构制定,自愿进行实施。欧盟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采用指令的形式规定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应达到的主要目标6;美国的食品技术法规采用联邦法规(CFR)以及一些单行的法令的形式7;日本采用的是肯定列表制度。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虽然形式不一,但都与食品标准相分离,有各自明确的定位。此外,欧盟和美国的食品技术法规数量少,食品标准数量多;而如果把我国强制执行标准等同于技术法规,则技术法规多,标准少。

(3)我国食品标准的实施情况差

我国食品标准在许多地方并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调查数据,在全国百万家食品企业中,其中有70%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这些小企业小作坊基本上难以依照标准进行生产。对过去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大量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是因为食品安全标准内容不全或技术指标设置过低造成的,而是生产者经营者主观上无视标准的存在,只要能牟利根本不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

3.4 食品安全法运行以来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特点

1、强制执行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担社会责任。因此,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2、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程序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9

6 席兴军,刘俊华,刘文,欧盟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及标准;现状与启示.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年

12月

7 沙林.美国有关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技术法规及其监督[J],农业标准与法规,20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卫生部负责制定。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意见,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

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有严格程序的,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制定标准研制计划、确定起草单位、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委员会审查、卫生部批准:(1)制定标准研制计划。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任何公民、法人、行业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均可提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并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审查通过的立项建议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或者修订规划、年度计划。(2)确定起草单位及草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选择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提倡由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标准起草单位的确定应当采用招标或者指定等形式,择优落实。一旦按照标准研制项目确定标准起草单位后,标准研制者应该组成研制小组或者写作组按照标准执行定计划完成标准的起草工作。标准制定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风险评估结果及相关的国际标准,也要充分考虑国情,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4)标准征求意见。标准草案制定出来以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完成征求意见后,标准研制者应当根据征求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提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该委员会由卫生部负责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对送审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审查。委员会由来自于不同部门的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行业协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社会团体可以参加标准审查会议。(5)标准的批准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涉及国际贸易的标准还应履行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义务,最终由卫生部批准、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后,由卫生部编号并公布。(6)标准的追踪与评价。标准实施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视频安全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分别进行跟踪评价,并应当根据评价结果适时组织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收集、汇总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也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

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8

3、过渡期食品标准执行情况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因为食品行业范围广、门类众多,涉及到的食品标准数量也极其巨大,短时期内无法全部变更统一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避免形成标准执行的空白期,该条补充规定“本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生产经营食品。”10该条文明确指出了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未出台前,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现行的标准进行生产经营,避免了新旧标准交接期间产生法律的真空和空白期,使得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延续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有效的保证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运行的平稳性。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0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

10 《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二条,2009

食品安全标准的国内外对比分析

食品安全标准的国内外对比分析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难题,不仅涉及到国家的经济、民生、社会稳定等方面,而且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因此,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来对比分析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探讨它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和保障。 一、国内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 我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实行,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检验检测、监督管理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此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标准,以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食品卫生法和相关法律 食品卫生法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食品的标准、检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我国还颁布了《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划分和编写规则》等法规,以规范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

2、食品安全标准 我国制定了大量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 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其中,国家标准是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它是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4800多项 国家标准,覆盖了大部分食品品种。 3、食品安全检测 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包括食品生产企业自检、检验检疫机构 检测、第三方检测等多层次检测。我国的食品检测水平逐年提高,但 在质量监测水平、检测手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二、国外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 国外的食品安全标准相对于我国而言,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即将食品安全贯 穿整个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标准。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和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和现状 3.1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 3.1.1 标准化法及其配套法规 我国目前关于标准化的立法依据主要源自于1989年的《标准化法》与1990年的《标准化实施条例》。其中《标准化实施条例》第11条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二)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1 3.1.2 食品类法律 2006年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11条对标准立法做出较粗糙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性的技术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2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中用相当篇幅的文字对食品安全标准作了详尽的规定。《食品安全法》除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第十章“附则”没有涉及食品安全标准之外, 其余各章中都有条文涉及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法》全文涉及食品安全标准有关规定的条文共有33条。《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标准做出了专章和系统规定。根据这些条文的规定, 我们基本上可以形成一个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规范的完整体系的概貌。 3.2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3 现行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19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是指为保障人们食品安全而制定和实施的法规、标准、规章等各种规范性文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建立严格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的历史沿革 早在唐代,我国就开始探究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了一些有关食品卫生的规章制度,但是那时还只是上篇文件,并没有实质性的监管作用。直到两宋时期,我国首次将食品安全立法化,明确规定了食品生产的基本要求,迫使生产者需要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到了现代,我国的体系愈加完善。于1995年设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该局被赋予了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管的职能,是监管食品安全的最高行政机构。 二、的内容 1. 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流程中,所有环节都包括在的监管范围内。从食材采购、加工、贮存、运输,再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并且需要健全的质量认证系统。 2.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是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保证。其目的在于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检测方法,确保生产出来的食品符合安全标准,从而减少与消费者交易时可能产生的纠纷。 3. 食品销售管理规定 食品销售管理规定是指对于食品经销商和流通商制定的标准。任何涉及食品安全的生产、产家、流通和销售都需要遵守这些规定。 4. 食品标签和广告管理规定

食品标签和广告管理规定是指对食品标签和广告内容所做的严 格规定。这些标签和广告需要公开给消费者了解,同时也需要遵 守相关法律法规。 三、落实的问题 1. 监管部门权利不足:在食品生产监管方面,监管部门的权利 并没有得到适当的增强,导致监管力度不足。即使是发生重大食 品卫生事故,监管部门都往往会追究最终发生事故的生产企业, 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前几个生产链节点上的企业并没有受到惩罚。 2. 惩罚不足:对于导致食品卫生事件发生的行为,现行法律并 没有相应的罚则,对企业没有足够的威慑作用。由此,导致一些 执法部门无法采取切实措施,以维护食品安全。 3. 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但是 在实际落实中问题非常严峻。由于监管部门人力物力有限,难以 将法律法规实施到位,而且一些企业的生产方式过于复杂,不利 于监管。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及完善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及完善措施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食品安全标准作为保障人们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备受关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如何?又有哪些完善措施?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 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善:我国通过《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对食品安全进行了严格规范,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2.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我国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主导,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包括食品质量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安全标注标准等。 3. 食品安全监管加强:相关部门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同时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警惕意识。 4.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存在不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仍存在一些不足,标准体系不够完善,部分地方性食品安全标准与国家标准不相衔接,标准制定过程中缺乏民众参与等问题亟待解决。 5. 食品安全标准约束力不够强:一些企业对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以标准为草纸”的现象,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 1. 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与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衔接,确保各级标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进国际标准的接轨,提升我国在食品安全标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2. 强化食品安全标准的约束力: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食品追溯体系,对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严肃查处,加大违法成本。 3.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注重食品安全标准,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提升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程序:鼓励广泛参与,推动民众、专家、企业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开放、包容、民主的标准制定程序,促进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从粮食的统购统销,到食品卫生法的颁布,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定了食品卫生法,先试行后确定,与之配套的有各种法律、法规;如:各类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各种食品卫生标准,无数个地方、行业、企业法规、标准、管理办法等,十分系统、健全,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市场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地完善、修订。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已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级标准构成的标准化体系。 中国已制定了1050项食品国家标准,1145项食品行业标准和近万项食品地方标准和几十万项食品企业标准。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已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级标准构成的标准化体系。我们有上百万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检测队伍。食品的卫生质量逐步提高。全国调查结果表明,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对各类食品抽检,合格率逐年上升,1982年合格率为61.5%,1994年为82.3%,2001年为88.6%,说明我国食品卫生的整体发展是良好的。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于起步晚,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地差距。我国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伴随改革过程而加重的,更多的是经济意义上的市场和政府政策失控,存在诸如取能部门“角色不清”,“权限不清”等界

定问题以及法律的系统性不够,使用局限性等急待解决的问题。食品安全标准的起点不高,管理落后,加工企业安全监控体系落后等因素制约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在国际贸易中屡屡受挫。 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官员、联合国粮农组织顾问鲁宾先生透露,美国FDA曾在4个月内扣留了634批从我国进口的食品,原因是杂质、农药残留及食物添加剂含量高、标签不清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我国农产品出口,也给国家形象和信誉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传统的茶叶出口大省浙江,近年来也因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在国际市场上频遇红灯,使众多茶农叫苦不迭。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产品出口因农药超标而被退回的事件每年都会有五六百起,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亿元,可谓令人震惊!

我国食品标准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我国食品标准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一、标准化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在食品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基本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未来,我国将继续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更新和修订,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二、标准制定流程优化 为了提高标准的制定效率和科学性,我国正在积极优化标准制定流程。未来,我国将加强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发布等环节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提高标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国际标准化参与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食品标准的国际协调和对接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和修订,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在国际食品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食品标准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未来,我国将加强信息技术在食品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食品安全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预警,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等。 五、食品安全法规协同

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未来,我国将加强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协同,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连贯性。同时,我国还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六、检测与认证的统一化 检测与认证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未来,我国将加强检测与认证的统一化,提高检测与认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我国还将加强检测与认证机构的监管,提高检测与认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七、标准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食品标准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动食品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和协调,提高我国在国际食品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我国还将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和修订,为全球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八、可持续性与环保要求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可持续性和环保要求在食品标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我国将加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性要求,推广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促进食品产业的绿色发展。 九、标准的科普宣传 加强食品标准的科普宣传是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未来,我国将加大对食品标准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及食品标准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标准的认知和理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在当今社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食品质量安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立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一、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概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是衡量食品质量合格与否的指标,是衡量食品安全的基本标准。明确的标准体系可以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可信的保障和参考,有效地控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 1.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为食品安全标准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食品安全法》的许多条款明确了食品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把控食品安全的标准,提出了食品出口的含量限制,企业若不能达到企业规范,就会受到管理部门的相应处罚。 2.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统一化。对于通过科学实验得到证实的食品危害物质,建立了一种统一估值标准:可接受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就要求在评估时,将相同的危害物质使用相同的评估方法,风险计算采用的QA(容限水平)和TF(转换因子)等因素,最终得出可接受每日摄入限。 3. 双检验标准在标准中也有所体现,要求企业建立一套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其产品的安全性。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自然可以对企业执行起到必要的管理作用。

虽然一系列的标准与监管措施已经出台,但是从实际效果来讲,食品质量安全 问题仍然存在,有限的资源、监管不力、生产缺乏意识等问题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大幅提高。 三、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主要挑战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同样是一项持续不 断地斗争。其中,主要挑战包括: 1. 标准建设的群体性。食品生产及销售中涉及到诸多领域,标准的建设也需要 各行业领域的专业力量参与,以此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标准。 2. 标准建设的系统性。标准的制定、推行和维护,都需要系统的高效执行,评 估标准是否合理,以及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性等,需要专业的人员去负责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3. 标准建设的速度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又新诞生出许多新的食品类型、的制作材料、需要特殊处理等,除了现有的标准体系,需要更引进更多的新标准,根据不同的行业、时代下的要求来进行实际制定。 四、探讨建立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途径 当前,要想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首先必须要了解现实中出现的问题, 只有从问题出现的原因中寻找症结,才能更好的针对问题解决方案。 1. 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意识,处置起来 难免会有误,所以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意识培养,将其放到安全管理的重要位置上。 2. 建立标准化生产和检测体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将生产过程标准化, 并建立全面的检测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好的产品带给消费者。 3. 与国际标准同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食品出口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有很 大的比重,如何将制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将是今后标准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及完善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及完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关乎人民健康,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将就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以期为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 1.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覆盖了各类食品的质量、卫生、添加剂、微生物等多个方面。由于行业标准数量繁多,标准体系不够统一,导致部分标准执行不到位,监管难度加大。 2. 食品安全标准更新迭代速度较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食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更新,食品安全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更新迭代速度较慢,部分标准滞后于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难以满足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新型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需求。 3. 食品安全标准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标准,但在执行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不愿或不敢主动遵守相关的标准要求。 4. 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技术手段亟待提升 随着食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食品供应链的日益复杂,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手段相对滞后,部分监管机构的监管手段有待提升,难以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风险。 2. 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更新迭代速度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标准更新迭代速度较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标准的更新迭代速度,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管理经验,及时调整完善国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 3. 增强食品安全标准执行力度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及完善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及完善措施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目标、质量要求、化学、生物、物 理等指标及检验方法所制定的规定和规范。这些标准是国家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和基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依据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标准,即必须遵守的食品安 全标准,另一类是非强制性标准,即建议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强制性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针对农产品、畜禽肉类、水产品、食品添加剂、 饮料、食用油等多个品种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则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食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等单位发布。 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 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还不够细致全面,不敏感和缺乏针对性。部分标准的制定 过于宽泛,精细度较低,无法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准确判断和监控。另外,当前许多标准 还未涉及到风险评估、预警、控制、应急等方面,未能从更深层次对食品安全进行保障。 其二,我国标准标准间存在差异明显,缺乏实质性的互联互通。目前,我国强制性标 准和非强制性标准的制定机构相对独立,协调不足。部分标准限制了产品的交易、运输和 销售,给企业生产带来不便,降低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其三,食品标准的执行存在缺陷。部分企业或商家在生产过程中,不按照标准执行, 山寨、假冒伪劣等不规范行为依然存在,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 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该推行以下完善措施: 第一,将食品安全纳入重要考核指标。要把传统的“好营业、好口碑”等指标转变为“安全、品质、环保、食品留样等指标”,强化对于食品安全开展广泛教育宣传,提高群 众食品安全意识,在实践中形成买菜上网、互动、共同监管的模式和机制。 第二,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优化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 准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地位。同时应建立食品行业标准统一发展的机制,实现强制性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等进一步互联互通,做好与国际标准接轨工作,实现互认。 第三,加大标准的加强力度。在制定标准时,应按照全面、系统、科学、可操作的原则,尽量涵盖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同时,要完善检验技术和检验标准,对不合标准的食 品制品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并公示执法结果,全社会形成强烈的食品安全共识。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及完善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及完善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人 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标准,并不断完善这些标准。本文将从我 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现状和完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覆盖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 食品生产的卫生条件和操作规范、原料和添加剂的限量标准、农药和兽药残留的限量标准、食品中微生物和致病菌的限量标准等等。 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特殊食品的安全标准。婴幼儿配方食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这些特殊食品对食品安全要求更加严格,需要额外的安全标准来保障。 我国还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一些食品安全标准,以便我国的食品能够符合国际贸易 的要求。这些标准包括了食品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微生物指标等。 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 完善。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主要以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为主,地方标准相对较少。这导致不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一致,给企业的经营带 来了困扰。需要加强地方标准的制定,并与国家标准相互补充。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仍然存在一些盲区。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及食品中的农药和 兽药残留等问题,目前的安全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完善 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 我国在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和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追求 经济利益,存在违法添加、虚假标签等行为,这对于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造成了威胁。部 分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导致违规企业逍遥法外。需要加强监 管力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不断 加强标准制定、加强实施监管,才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和现状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和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公众能够放心食用食品,各国逐渐建立起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一、历史沿革 1. 英国制定第一份食品法律 1847年,英国通过了第一份规定食品安全的法律——《食品及药品的危害预防法案》。该法规定了严格的制作和存储食品的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食品进行了惩罚。 2. 美国成立“食品及药品监管局” 1906年,美国通过了食品和药品管理法案,成立了食品 及药品监管局。该局负责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检测并认证食品的安全性。 3.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立 1955年,联合国成立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该委员会致力于制定国际上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准则,以确保全球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4. 欧盟建立单一市场

1992年,欧盟成立了“单一市场”,该市场让欧盟成员国的商品自由流通。为了确保欧洲市场上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欧盟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 5. 中国出台《食品安全法》 2009年,中国通过了《食品安全法》,成立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该法规定了生产、运输、销售、进口、出口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标准,并规定了食品生产、销售等行为的监管措施。 二、现状 1.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由于食品生产和交易越来越全球化,各国之间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因此,国际上逐渐建立了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例如CAC制定了一整套的食品安全标准,欧盟也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指令,美国则有FDA(食品及药品监管局)等机构制定和实施食品相关的标准。 2. 国内食品安全标准 在国内,食品安全标准由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和实施。该局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公告,包括 GB5009、GB2762、GB/T 22424等,对从生产到销售的食品进 行监管。 但是,近年来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例如,某些制造商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而使用化学物质和添加剂,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在采取

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维护食品安全,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逐渐增强了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力度,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加强自我监管力度,将食品安全放在企业的战略地位,打造出品质稳定、安全健康的食品品牌。那么,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一、现状分析 1.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各国政府逐渐加强了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力度,下发了许多关于食品安全的政策和文件。例如,中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规范了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行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对食品工业进行了全面改革。 2.社会关注度逐步提高 随着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知识的普及,食品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有品牌保障和质量认证的食品,而不是便宜的、来源不明的商品。 3.企业自我监管逐渐强化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对消费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保证企业的利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自我监管,注重食品质量控制,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保证产品的品质稳定和安全。

4.标准规范系统逐渐健全 标准规范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国标准规范系统逐渐健全。例如,中国实施了国家标准化法,成立了中国管理体系认证中心等机构,推动了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欧盟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法规,规定了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必须遵守的规定。 二、发展趋势 1.科技手段逐步应用到食品安全管理中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科技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到食品 安全管理中。例如,一些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已经将传感器等设备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中,以实现数字化生产管理;一些连锁超市和商家开始采用RFID标签技术对食 品进行管理,保证食品的来源和过期日期等信息真实可靠。 2.食品追溯系统逐渐完善 食品追溯是指从食品开始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中全程监控、追踪和记录食品信 息的系统。它可以用来追溯食品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减少减少食品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追溯系统逐渐完善,可以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3.国际标准逐渐统一 随着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标准和规范也逐步接近,国际标准逐渐统一。例如,国际组织ISO已经发布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为 各国食品企业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管理的体系参考。 4.智能检测与风险评估有望成为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检测和风险评估有望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使用TMS、ETM、GTS等技术手段对食品进行检测,提

食品安全的历史与演变

食品安全的历史与演变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不含有危害人身健康的有害物质,保证食品符 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以及保证食品生产、销售、储存、加工过程中不 存在污染等问题。然而,随着人口增长、人口流动、工农业生产方式 的改变、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品污染 事件频发,国家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 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的历史和演变,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的起源、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一、食品安全的起源 食品安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黄帝 内经”就提示了“饮食有度”的概念,而在公元前550年左右,中国《礼记》中已明确规定了“饮食谨慎”的重要性。此外,古希腊和古罗马的 哲学家、医学家也开始研究食品营养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希波克拉底 也提出了“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的观点。 在现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更是被广泛认识。随着化学、生物等学 科的发展,以及食品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控制。 二、食品安全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贸易也日益复杂,难以把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关注,

并出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如新加坡之爪蟹事件、美国毒马铃薯 事件等,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权益,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 管理。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国际食品标准, 各国政府也相应地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如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也不断提升。现代科技 已经可以检测食品成分、添加剂和污染物等。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 包括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多肽二维电泳等高科技手段。 三、食品安全的现状 虽然各国都通过特定的法规、标准来管理食品安全,但是食品安全 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食品污染、滥用添加剂、虚假宣传等问 题时有发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担忧。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比如鸡蛋污染、 地沟油的使用、非洲猪瘟等问题,都牵动着各国政府和公众的神经。 四、食品安全的未来方向 如何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成为了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管理力度,提高检测能力,严惩违规行为,让食品 安全真正成为一个制约生产者和商家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公众也 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食品安全的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 能力。

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我国食品添加剂原则化旳历史沿革及发展 食品添加剂,是在在食品生产加中过程中,为改善食品品质和外观颜色、香味,或者满足食品旳防腐需求,而添加到食品中旳化学物质。无论对于公司生产工艺需求,还是消费者需求来说,随着食品工业旳迅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旳重要推动力,是现代食品工业旳重要构成部分。但是,由于多种因素,食品添加剂旳安全卫生问题也严重存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食品添加剂使用中最重要旳两个方面,为了保证食品添加剂旳合理使用,国内外大多通过建立法规原则来规范食品添加剂旳使用原则,规定容许使用旳食品添加剂品种、质量规定、使用范畴和使用量等。通过数年旳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旳食品添加剂原则体系,制修订了一系列旳食品添加剂有关原则,在保证食品添加剂旳合理使用中发挥了重要旳作用。 1 我国食品添加剂原则化工作旳历史沿革 1973年,卫生部组织成立了“食品添加剂卫生原则科研协作组”,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国范畴内开展食品添加剂使用状况旳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1977年l0月20日,由卫生部起草、国标计量局发布了GBn50-7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原则》,开始对食品添加剂旳使用进行管理。 1980年9月,在国标总局组织下,成立了全国食品添加剂原则化技术委员会,由卫生部、化工部、轻工部、商业部、国家商检局等单位旳负责人及专家构成。卫生部担任主任委员,化工、轻工、商业部门分别担任副主任委员。该委员会是负责食品添加剂原则化管理旳专业技术组织,重要职责为提出食品添加剂原则工作旳方针、制定食品添加剂原则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审查添加剂原则(涉及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原则和产品质量规格原则)以及开展有关调研技术征询等工作。其中,卫生部负责食品添加剂旳使用安全管理,化工部、轻工部主管添加剂旳生产和使用,轻工部和商业部主管添加剂旳经营销售,商检部门负责对外贸易旳管理。1981年,卫生部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原则》(GBn 50—77)修改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原则》(GB2760—1981)。后经历次修订,形成目前旳原则版本。 在我国,各部门分工负责食品添加剂旳质量规格原则旳制修订工作。1967年,卫生部、化工部、轻工部、商业部联合颁布了《八种食品用化工产品原则和检查措施》(试行);1980年,国标总局发布《碳酸钠等二十四种食品添加剂国标》,对这些食品添加剂旳质量规格作了规定。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制定了各类添加剂旳质量规格原则约200多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行,对食品添加剂旳原则化工作提出了新旳更高规定,将食品添加剂旳品种、使用范畴、用量等列为食品安全国标旳内容,并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却有必要且通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容许使用旳范畴。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技术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成果,及时对食品添加剂旳品种、使用范畴、用量旳原则进行修订。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法》旳规定成立了食品安全原则审评委员会,全国食品添加剂原则化技术委员会相应撤销,成为该委员会旳食品添加剂专业分委员会,继续承当食品添加剂有关国家安全原则旳审查等工作。 2 我国食品添加剂原则体系旳构成 我国食品添加剂原则重要由食品添加剂旳使用原则和食品添加剂旳质量规格原则两部分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