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词类活用》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词类活用》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词类活用》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词类活用》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词类活用》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规律和辨析的方法2、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概念阐述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三、词类活用的分类

名词(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活用为状语

(3) 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动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使动用法/为动用法

形容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数词(1)数词活用为动词

(2)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3) 数词活用为名词

四、规律方法探究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驻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3)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⑸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孟子》)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⑹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过秦论》)

⑺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

⑻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⑼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⑽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

⑾江水又东(东:向东流)(《水经注》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

(1)名词前加能愿动词或副词。

(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

(3)名词与名词连用。

(4)副词后的名词

(5)“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

2、名词活用为状语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比较)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主语+【名词】+谓语

活用为状语

规律探究: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劝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劝学》)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

(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乘船)(《黔之驴》)

(6)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2)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老师)(《师说》)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为宾客)(《《伤仲永》)

规律三: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练习: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

E、籍吏民,封府库

答案:

1、BE(A、隶:像对待奴隶一样,C、面:当面,D、星:像流星一样,BE、王:称王;籍:登记,名作动)

注: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二)动词的活用

例: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动词活用为名词, 出产的东西。入:动词活用为名词,收入的东西。)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例: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使动用法, 使……来,安:动词使动用法, 使……安定)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

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名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作主语聪明的人,愚蠢的人

将军身披坚执锐坚、锐,作宾语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以小易大小、大,作宾语小的东西,大的东西

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小的方面

常在于险远。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危险的地方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比较)

古代汉语:形容词后带了宾语时,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爱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亲近;远,远离

上多足下,故赦足下。多,赞赏,赞扬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二三其德。数词+宾语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动+宾】=【使】+宾+动

1、动词的使动用法(1)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规律: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2、动词的使动用法(2)

中军置酒饮宾客。

规律: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春风又绿江南岸。

规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4、名词的使动用法(1)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规律: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5、名词的使动用法(2)

(1)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规律: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6、名词的使动用法(3)

(1)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2)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规律: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六)意动用法

动词谓语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的意思的叫做意动用法。

结构方式:【动+宾】=【以】+宾+【为】+动

译为:“以……为……”、“认为……是……”、“把……当作……”

1、形容词意动用法

(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2)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3)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规律: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规律: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七)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五、布置作业拓展迁移学法指导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的类型;掌握解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解题的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扩展语句的类型;掌握解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解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考点解析

“扩展语句”是近年新增的高考内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将结构简单、内容贫乏、达意欠明确,表达欠具体,描述欠生动的语句扩充得丰富、充实、鲜明、形象起来。它或者是

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或者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扩充或者合理地扩展成

几句话。

二、表达方式方面的要求:

表达方式上的要求,是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来扩展语句。

例如:将“燕子飞翔”扩展。

1、用记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介绍事物的概况,无细节描写。)

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

2、用描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

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3、用议论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时刻,一切生灵都热得难挨,可燕子却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4、用说明方式扩展。(其特点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情况。)

潮湿闷热的夏季,暴风雨到来之前,有翅目昆虫多在低空活动,这时是燕子觅食的最好时机,因而燕子也多在低空飞翔。

5、用抒情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包含有较强烈的感情。)

那白色的肚皮,昭示着燕子的高洁;那长长的翅膀,显示着燕子搏击的力量,让我们忧郁的灵魂也随着欢快的燕子飞翔吧。

三、扩展的结构形式

1、丰富充实型:

①单句扩展为单句

例:煤烟钻进窗户

(1)前扩式: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张扬肆虐的煤烟钻进了窗户。

(2)中扩式:煤烟从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后,张扬肆虐地钻进了窗户。

(3)后扩式:煤烟钻进窗户后迅速肆虐地在室内弥漫开来。

②单句扩展为复句。

例:扩展“红旗招展”

运动场上树立着一根旗杆,每天清晨,五星红旗在全校师生的注目礼中,随着《国歌》的乐曲徐徐升起,在晨风的吹拂下猎猎招展。

2.补充读写型:

这种类型的扩展,既要考虑语意、语气,又要考虑句式,情调综合性强。

①选句填充扩展。

例如:请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充到句子中的①、②处。

(雾中的松树)有风修剪的波浪形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飞翔的羽翼。从峰顶俯视。①;从山腰仰视,②。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身段翩然起舞。

A、①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②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

B、①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②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②自拟填空扩展。

例如:请将下句扩展完整。

看似从容的江水,一路上承接了多少人类随手弃置的污浊。①,一路上负载了多少人类加之于它的苦痛。看似无情的江水,②。

将本句扩展完成后,整个句群成为排比的形式,且句子格式十分明确,看似填两句,实则只填几个词语。格式基本为“看似……的江水”和“一路上……了多少人类……”

参考答案:①“看似平静(柔静、沉稳、淡漠)的湖水”。

②“一路上宽容(宽恕、忍受、默允)了多少人类无理的索取(蛮横的要求,强行的抢拿、肆意的掠取)。

四、解题建议:

1、先要仔细审清题目的要求,认真揣摩原句的意思。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句式、表达方式、重点等方面的要求,紧扣要求去扩展句子。

“扩展语句”,具体的解题策略与方法有四点:一是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的基点。扩展基点即是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二是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三是展开联想想象,适当添枝加叶,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要运用再现想象,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运用创造想象,进行合理扩展。或列举,或补充,或承接,掌握扩展方法。

扩展语句的考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另一种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鉴于试题类型,有如下几种具体操作方法:①连缀法,即对提供的一组词语加以连缀,按要求在隔断处有侧重地补充必要的内容;

②插入法,即在指定的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一些语句,使原语句的语言单位得以扩展,使指定语句的语意更加丰富;③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语句,使原语句得以扩展并使语意丰富起来;④重组法,即对所给定的内容,按特定的要求重新加以组合;⑤综合法,即在实际操作中,以上扩展法并不都是独立运用的,常常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

2、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词语来修饰中心词,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述事物。

五、应用举例

请看下面的例子:

(1)

(2)

(3)

(4)

(5)

(1)为单层次的让步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包含两个或几个层次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多重复句是复句的扩展形式,是由小复句充当组成部分的复句。(2)是一个二重复句,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在“我们”之前,第二层在“下大雨”与“施工有困难”之间。(3)也是一个二重复句。“而且”之前为第二层。(4)前后两个组成部分都是小复句,它也是二重复句。第一层在“我们也”之前,第二个层次分别在“下大雨”和“施工有困难”、“要干”和“而且要……”

如果一个复句的某个组成部分由小复句充当,而小复句又包含更小的复句,那么这个复句就具有三个或更多的层次,具有三个层次的,是三重复句,具有四个层次的是四重复句,依次类推。如(5)句就是一个三重复句。第一个层次在“即使……”和“我们也……”之间,第二个层次分别在“下大雨,刮大风”和“施工有困难”、“要干”和“而且要……”之间,第三个层次在“下大雨”“刮大风”

即使下大雨,①|刮大风,②‖施工有困难,③|我们也要干,④‖而且要提前

并列因果让步递进

多重复句层次多,组织严密。学会正确分析多重复句,不仅可以准确地理解句子本身的

意思,而且可以提高分析语言结构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学会运用多重复句,会使自己的论证

单句的扩展比较简单,小学二三年级就有这方面的训练。单句的扩展无非是给句子的各主干部分加修饰成分,如加状语、定语、补语,所加修饰成分又有多寡之分,可以加一个、二个或多个定语或状语,修饰成分越多,句子越严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压缩语段的类型;掌握解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解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考纲要求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筛选;二、概括。

二、“压缩语段”的命题范围。

1.筛选中心句——筛选文中能够表明中心的语句;

2.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导语或电报稿等。

拟一句话新闻,要把握文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所谓关键信息,主要指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提炼时,要根据是否是读者最需要知道的内容,是否是目前最需要宣传的标准来考虑。

新闻标题和导语在新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提挈全篇、浓缩文意的作用。因此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

拟写新闻标题,不但要突出主题,内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还要使标题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修辞方法等。

新闻导语,是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它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这是新闻的特殊格式。

电报稿是简洁的信,也是电报内容的高度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明,要言不烦。

这两种应用文的局部写作,实际上就是“压缩语段”的具体体现。

3、对所给材料进行高度压缩概括。

这有些和现代文阅读中“辨明和筛选重要信息”相似,它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文章或材料内涵,在准确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

要注意概括和提炼语段的主要内容,适当注意语段首句、过渡句、尾句等,并要统观全段,进行压缩和概括。

4、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

下定义也属于压缩语段范围,它要求必须在整体理解基础之上加以概括。

三、近年高考题例析

例一北京春季高考题第25题中有一道题集中体现了这一命题原则:

分析:题目给出的语言材料共279字。第(l)题要求压缩至80个字以内,以考查筛选能力为主,第(2)题要求压缩为30个字以内的导语,以考查概括能力为主。

第(1)题,首先需对语料进行分解:"今年3月,……超越时空的感觉。//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超过了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在近两年来……使全园职工备受鼓舞。//据说,……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第二步,进行筛选:第一层机器特点、第二层五一节的例子、第四层背景,可略去。第三步,再对余下可要可不要的信息可以

删掉,进行必要的压缩。这里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才能答好题目。比如题目要求"压缩后的内容包含具体的营业收入状况",有的同学答了"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40万元人民币" 这句话就已经表述清楚了,却又答上"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这句话,加上这句似乎表述更明确,但却占了宝贵的篇幅,其他非说清楚的内容就很难表述清楚了,所以宜舍去。

第2小题要求写一条30字以内的导语,导语要求对整条消息的内容高度概括,最主要的信息必须表达清楚,这实际上也是在考压缩语段,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其应是第1小题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概括。必须保留的信息有"明湖公园"、"筹资购置(或筹资购买)"、"娱乐仿真模拟器(或时空穿梭机)"和"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或获得巨大的收入)"。

例二、高考第五大题第26题。

分析:整段文字是一个三句话组成的句群,包含三方面两大类的信息,这要求有对句群关系的分析理解能力。这个句群又可以理解为一条简短的信息,要求起码了解以下要素:①消息发布单位②消息项目内容(电信费和邮资调价)③调价时间(3月1日),而所拟的新闻又必须包合上述的②③点,即:电信费邮资3月1日起调价。想到这一步还不能是完善的答案。因为没有反映出价格究竟怎么变的,也就是没有达到题干中括号说明的要求。价格变动的状况如何呢?题文中所列的6种具体项目调整数额(其中5种上调,l种下调)说明了是一种"有降有升"的变化状况。自此,即可概括出完整的答案:电信费、邮资3月1日起调价。价格有降有升。(或:3月1日起邮资上调,电信资有升有降。)准确地说这个答案是包含两个分句的复句。这也不悖于题目中"一句话"的要求,因为题干中的"一句话"不是指一个单句,而是作为一级语言单位的"句",它包括了单句和复句。这一语段第一个冒号后的主体内容共三句话。①②两句谈电信收费标准的调整。③句谈邮资也进行调整;在③句冒号之前的语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尽管只有三句话,但句子都相当长,涉面也很广泛,即如①②两句,就涉及到:电话通话费的调整(含高调低,低调高);固定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的降低;安装第二部以上电话免收初装费等诸多方面。再加上第③句的内容,要压缩到"不超过22个字"的字限内,对于不熟悉有关术语的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把握语段整体结构与内容就格外重要。

其实,要求对语段进行概括(或浓缩)这类题型在以往的高考中曾多次涉及,如92年,93年和96年的高考题中就有这类题型,只不过在xx年才在《考试说明》中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以往的提法不明确。"压缩语段"的题目,特别体现思维的外化,也就是说,准确把握语段整体结构与内容语段是不可回避、不容轻视的基础。

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

1、摘取法

所谓“摘取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示例:

用一句话表述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个字)

在轻轻荡荡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绵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其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为重点,提取之后,连缀压缩为: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缤纷华丽,绚烂耀眼。

2、分层法

“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会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示例:

将下面这段文字压缩到25个字以下

酝酿已久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终于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个人存款管理制度日趋向国际惯例靠拢。个人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个人到金融机构办理储蓄存款时,必须使用真名,并出示个人法定身份证件。此项制度的实施,是我国个人存款账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变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从全省各地传来的信息看,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在我省受到普遍欢迎,绝大多数储户对这一制度的实施表示支持和拥护。

(1)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以句号为界,本段划分为四个层次。

①实名制颁布实施。②何谓实名制。③实施实名制的意义。④实名制引起的反响。

(2)辨析主次,留主舍次。

这四个层中,重要内容应是①④两层,而次要方面是②③,为什么呢?因为①是中心事件,必留;而这个事件是新生事物,人们接受与否至关重要,那么④则应留。②为解释性文字可删;③为意义,③④比较,③就只好割爱了。

(3)压缩连缀,切合要求。

这一步可借用“摘取法”,压缩保留下来的①④两层。

个人存款实名制颁布实施,在我省受到普遍欢迎。

(说明:“分层法”中关于“留主舍次”的方法亦适合整段的保留和删除。)

3、复取法

“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示例:

阅读下面文字,概括成30字以内的一句话

塞内加尔近四十年来经济增长达到了百分之五点六,通货膨胀率下降到了百分之三以下。反对派指责说,这些数字掩盖了九百万塞内加尔人生活困难的现实。现在经济上的好转还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好处,所以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紧张气氛。

总统说塞内加尔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并说已成功地给塞内加尔的经济结构“重新注入了活力”,反对派指责国家经济后退到了世界排名第一百五十六位,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以及大城市郊区的人更是贫困,人民普遍反对政府。?

解题思路:

细读这两段文字,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结构基本相同,内容基本一致。

第一段内容为:

①塞内加尔经济增长。(第一句话)

②反对派与政府观点对立。(第二句话)

③社会生活方面气氛紧张。(第三句话)

第二段内容为:

①塞内加尔经济好转。(开头——“重新注入活力”)

②反对派与政府观点对立。(“反对派”——“一百五十六位”)

③人民普遍反对政府。(“人民生活”——结尾)

根据上述内容,把两段的三层内容相合复制(类似数学上的合并同类项)。?

赛内加尔经济虽然好转,但反对派与政府依然对立,社会关系紧张。

这里将“摘取法”、“分层法”、“复取法”分开讲述,只是为解题提供可操作性,其实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在压缩过程中常常是交叉并用的。

五、复习建议

1.要注意把握不同文体文段的主要信息。

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的语段,其压缩方法基本是一样的,一是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筛选主要的信息,二是将主要信息按要求概括表达。所以在压缩文段的题目中,把握文段的主要信息就显得很重要了。所谓主要信息,不同表达方式的语段信息特点也不相同。如以说明方式表达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被说明的事物;③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③说明的目的等。以议论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②证明中心看法的证据③结论是什么等。以描写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描写的景物②景与物的主要特征;

③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以叙述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叙述的主体;②主体的经历及特征;③叙述意义及目的。抓住了以上信息,再概括压缩是较易的了。

2.在压缩文段时要注意几条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读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有整体意识。阅读时,应立足于全文(或全段),视幅应面对整体,改变平时一字一字移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重点和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

②倾向性原则。不少阅读材料(尤其是记叙描写类材料)体现着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如果没有看准作者感情倾向,就难以把握概括的角度。

3.分析文段时要学会结构解剖法。

无论何种阅读材料,都包括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概括类题目主要是针对思想内容方面的理解,但我们在阅读时,通过语言,最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最容易把握的则是结构形式,而不是思想内容。结构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是作者思路的体现。通过解剖结构,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层与层之间、层与全文之间的关系,才能看清作者的思路,看出思想内容在言语中所体现出的深浅、轻重、疏密等轨迹。读解概括类题目,如果不会运用有关句群、段落、篇章等结构知识去解剖结构,而光凭感觉走,是很难做好的。

4.概括用语的表达要恰当通顺。

对阅读材料在内容上有了整体认识、结构上有了整体把握之后,紧接着就是用恰当的语句去表达。那么怎样才能使概括用语"恰当"呢?(1)概括用语应能涵盖所读材料的整体,是能体现本质特性的词语。(2)概括用语要得体。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概括用语往往不同。议论文常用“论述”、“批驳”等动词;说明文常用“说明”、“介绍”等动词;记叙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常用"记叙"、"描写"、"歌颂"、"揭露"等动词,而且常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字面意思的概括,一部分是深层意思的概括。(3)用语应当简明。概括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用言语来表达概括的结果,必然要求简洁、明确。

5.要注意吃透题目的规定。

题目中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在答案中体现出来,须知评分标准常常是按信息点给分的。如99年高考题目,就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的概括中要包括价格变动情况,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了无谓的失分,十分可惜。

6.要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①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②概括层意,抓住要点。

③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的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

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

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

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

④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