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复印资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以一组存在活用的成语导入课堂教学。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示例使用多媒体)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动词又可分为使动词、意动词和为动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例如:

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旮说赵太后》)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7.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8.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9.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10.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

以上十类词可以合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可是代词所指人或事物是不固定的,在古代汉语里,许多代词都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如“其”“之”),所以也有人把代词归入虚词类的。

在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这是先秦古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的主要不同之处。

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例如: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

课堂练习:(使用多媒体投影)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性。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三、古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组成

古代汉语中除了特殊句外,一般句子成分组成是固定的,即: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而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

当然,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虽然都经常用作谓语,但构成的句子是不一样的。

由名词构成的谓语句叫判断句,又叫名词谓语句,简称名句,即:

名词+(者)+名词+(也)。(“主语+副词+名词+(也)”。)

由动词构成的谓语句叫叙述句,又叫动词谓语句,简称动句,即:

(状语)+形容词+(补语)。

由形容词构成的谓语句叫描写句,又叫形容词谓语句,简称形容句。

(状语)+动词+(补语)。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例如:

“虎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这个句子中的“蹄”,本是名词,这里临时用作动

词,作谓语。这种现象叫词类的活用。而词类活用一般较常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相互活用、名词作状语,不常见的有数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副词活用为动词等。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1、总的说来,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自由地用作主语、宾语,而动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和宾语,如果动词、形容词出现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是活用为名词;动词一般也不用作定语,而名词、形容词却经常用作定语,如果动词出现在定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活用为名词或形容词。

惧有伏焉“伏”意为“伏兵”

吊有忧,贺有喜“忧”“喜”意为“丧失”“喜事”

以上为动词、形容词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活用为名词。

2、动词一般用作叙述句的谓语,而且可以带宾语,而名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叙述句的谓语,不带宾语,如果名词、形容词出现在称述句谓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活用为动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福”指赐福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缟素”白色的丧服,这里指穿丧服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普说赵太后》) “侯”指做诸侯

见其矣十中八九,但徽颔之。(《卖油翁》) “颔”指点头

以上的名词都活用为一般动词。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徐珂《冯婉贞》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以上的形容词都活用一般动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

“固国”是使国家强固;“苦其心志”是使他的心志苦,“劳其筋骨”是使他的筋骨劳,“空乏其身”是使他的身体空乏;“远我”是使我距离远。“又绿江南岸”是又使江南岸绿。

名词用作使动的例子不普遍。名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名词用作动词带宾语,表示使动,含有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例如:

先破秦入成阳者王(wng)之。(《史记·项羽本记》)──先攻破秦军打进成阳的,就让他做王。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膑》)──齐威王打算让孙膑当主将。

“王之”的“王”本是名词,在这里是活用为动词,后面还带有代词宾语“之”,意思是“使之成为王”;“将孙膑”是“使孙膑成为主将”的意思。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活用形容词的性状,宾语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具有这种性状,只是一种主观的认为。例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刺史颜证奇之。(《童区寄传》)

愬然之。(《李愬雪夜入蔡州》)

“甚异之”是认为非常奇怪;“毒之”是认为它痛苦;“奇之”是以为奇特;“然之”是认为他对。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看作这个活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也是一种主观认为。

例如: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客我”是以我为客;“宾客其父”是以其父为客。

3、我们知道,同是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分别,及物动词是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如果带宾语就活用为使动词: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同上)

又数刀,毙之。(《狼》)

“止之”是叫他不要这样做;“已”是使止,“去”是使去;“殚…‘竭”都是使尽的意思;“毙”是使毙,即杀死。这些都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4、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状语一般由副词充当,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

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可译为“像……那样”。“犬坐”译为“像犬一样坐”;“猱进鸷击”译为“像猱一样前进,像鸷一样攻击”。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膑》)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

“客待之”是用客礼对待他;“兄事之”是用事奉兄长的礼节事奉他。都是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孔子东游,见两小辫。(《两小儿辩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布囊其口。(《童区寄传》)

第一句名词“廷”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第二句方位名词“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最后两句,名词“箕畚”“布囊”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四、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课所讲内容。

第二课时

一、示例解析

二、词类活用的条件

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否已经活用成另一类词呢?除了从前后文的意思来判断之外,还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关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包括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的语法条件,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中列举了其中七项主要的,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例如: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采草药》)

“数目项王”是动宾结构,两个名词连用,前一个名词“目”活用作动词;目:看,使眼色的意思。“冬实…夏荣”都是主谓结构,后面的名词“实”(本意是果实),“荣”(本意是花)活用为动词;实:结果实的意思;荣:开花的意思。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

“所罾,的“罾”是一种鱼网,本来是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意思是“所网着的(或所捕捉的)”。“贵”“贱”‘卑”“尊”本来都是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都活用为动词,“所贵”“所尊”都是“所看重的”的意思;“所贱”“所卑”的意思都是“所轻视的”。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水”本是名词,受能愿动词“能”修饰,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急”本是形容词,受能愿动词“欲”的修饰,活用作动词,是“逼迫”的意思。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一般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福”“衣”两个名词的前面有副词“弗”“皆”修饰,都活用为动词。“福”是“赐福”的意思;“衣”是“穿”的意思。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及陷于罪,然话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刑”是名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作动词.“刑“是使用刑罚的意思;“远”是形容词,用在代词“我”的前面,活用作动词,“远”是远离的意思。

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乎”就是“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舞雩”作宾语,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7.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作动词。例如:

儿涕而去。(《促织》)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羽本纪》)

名词“涕”“西”都用“而”和别的词连结,它们都活用为动词。“涕”是流涕的意思;“西”是向西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解惑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资料

第三课时(练习讲解课)

一、找出句子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

提示1:活用后既保留了名词的意义,又具有动词的功能。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译为现代汉语,有的译为述宾短语,[动+名]如:

1、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秋?上农》

2、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左传?哀公十六年》

3、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提示2:有的译为状中短语,([介+名]+动),如:

4、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5、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韩愈《原道》

提示3: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6、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报任安书》

7、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8、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说苑?贵德》

二、找出句子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形容词

提示1:活用后具有动词的功能。有的译为状中短语,[形+动],如:

9、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徐珂《冯婉贞》

10、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11、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

提示2: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3、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庄子?盗跖》

三、找出句子中使动用法的名词

提示1:主语使宾语成为(或产生)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4、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15、楚交宗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韩非子?问田》

16、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提示2:专有名词、名词性的词组也能活用为使动词。如:

17、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18、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左传.定公十年》

提示3:方位名词的使动用: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按照作谓语的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向发出动作。

19、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

20、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韩非子?外右上》

21、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经?小雅?斯干》

提示4:名词用作使动词,其后宾语也有省略的。

22、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提示5:同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还是使动词,无形式上的区别。

23、智伯伐中行氏,并吞其地,豫让背其主而臣智伯。《淮南子?主术》

24、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韩非子?五蠹》

四、找出句子中使动用的动词

提示1: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动词所具有的行为或动作,其中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最为常见。如:

25、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史?淮阴侯列传》

26、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27、卧赤子于天下之上而安。贾谊《治安策》

28、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国语?周语下》

提示2:动词的使动用,不仅可以带一个宾语,还可带两个宾语,一个宾语指人,一个指物。

2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0、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31、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诗经?小雅?斯干》

负—秦:间接宾语,两者是使动关系,“秦”是动作的发出者。

负—曲:直接宾语,两者是一般动宾关系,“曲”是动作的承受者,是动作关涉的对象。

翻译的结果:使+间宾+谓+直宾。仍是兼语句式。

提示3:宾语省略

3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33、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孟子?万上》

提示4:及物动词的使动用与一般用法无别

34、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孟子?公孙丑上》

35、孟子将朝王。同上

提示5:使动与一般动补关系无形式上的区别

36、欲因此时降武。《汉书?苏武传》

37、涉间不降楚。《项羽本纪》

提示6:同一句中,结构一样,有的是使动,有的是一般动宾关系。

38、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论语?阳货》

提示7:使动用的动宾后,有的还有补语

39、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史记?信陵君列传》

40、吾惧君以兵,罪莫大焉。《左传?庄公十九年》

五、找出句子中使动用形容词

提示1: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41、明主不滥(过度)富贵其臣。《商君书.画策》

42、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孟子?尽心下》

43、请问安国众民如何?《晏子春秋?内杂问下》

(吕不韦)乃往见子楚,曰:“吾能大子之门。” 《史记?吕不韦列传》

44、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论语?宪问》

45、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6、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上》

47、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修身》

提示2:形容词的使动用,其后宾语有省略的。

48、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补充:现代汉语中这类形容词的使动用很多,巩固国防、繁荣经济、密切关系。

六、找出使动用的数词

提示: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特点。

49、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五蠹》

50、傅之翼者两其足。《汉书.董仲舒传》

51、借令秦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世之,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章太炎《秦政纪》)

52、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战国策.楚策一》

53、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左传.成公八年》

七、找出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

提示1: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使动用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前者体现在行动上,

后者体现在思想认识上。

5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

55、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吕氏春秋.知度》

56、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孟子.告子上》

57、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58、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荀子?儒效》

59、吾妻之美我也,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60、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史记?管晏列传》

6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上》

提示2:名词的意动用主语把宾语看成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译为“以……为”。

62、臣闻王者父天母地。《后汉书.李固传》

63、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64、韩愈《原道》

65、其谓之秦者何?夷狄之也。《谷梁传?僖公三十四年》

66、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史记?扁鹊列传》

67、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后汉书?崔 shi传》

提示3:名词的意动用,宾语有省略的。如:

68、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提示4:形容词的意动用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译为“认为……”。

69、吾闻柳公尝巧我慧我。柳宗元《马室女雷五葬志》

70、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

71、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史记?商君列传》

72、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

73、张旄曰:“韩强秦乎?强魏乎?”王曰:“强秦。” 《战国策.魏策四》

74、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史记.滑稽列传》

75、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史记.淮阴侯列传》

76、夫差智太宰而愚子胥,故灭于越。《韩非子.难三》

提示5:形容词的意动用,宾语有前置的。如:

77、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说苑.建本》

提示6:形容词的意动用与用为一般动词无形式之别

7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79、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80、驱天下之民,从善远罪。柳宗元《断刑论》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古典诗文 2012-05-21 0544 5d56b7b40102dx9e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教学要点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 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 形容词使动用法。 11. 形容词意动用法。 12. 数词活用。 教学内容 一.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

“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规律总结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 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主语+【名词】+谓语 活用为状语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 E、籍吏民,封府库 二. 名词用作动词

高一文言文之词类活用

高一语文文言文字词整理: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用作状语 (一)名词用如动词 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如: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 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

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 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 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 (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左传成公三年) 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有时候不及物动词的后面虽然不带宾语,但是从上下文的意思看,仍是使动用法。例如《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个“来”字是使远人来的意思。 古代汉语及物动词用如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使动的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使它具有这种动作。例如《孟子·梁惠王上》“朝秦楚”,不食齐宣王朝见秦楚之君,相反的,是齐宣王是秦楚之君朝见自己。 下面各句中的及物动词是使动用法: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左传·宣公二年》

高考语文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复印资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以一组存在活用的成语导入课堂教学。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示例使用多媒体)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动词又可分为使动词、意动词和为动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例如: 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旮说赵太后》)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7.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例:(1)早.出暮.归。《促织》 (2)草.行露.宿。(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勾践灭吴》 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例:(1)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例: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例:(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 ..于此。《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促织》 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记》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二、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1、用在动词后的形容词,往往作宾语,因此活用为名词。 例:(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2)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处于主语位置的形容词往往活用为名词。例: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3、作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中心词的形容词往往活用为名词。例:(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或者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就活用作一般动词。例:(1)欲穷.其林,《桃花源记》(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副词+形容词】例:(1)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

一、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名词性词组)例如:(1)河水清且涟猗。(《伐檀》)*(2)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B.并列关系例如: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C.同位关系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梅花岭记》) 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上面三种关系除外)例如:1.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动宾)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主谓) 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并翻译各句。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2.曾皙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同上) 4.民生涂炭。(《三元里抗英》) 5.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6. [客]一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大铁椎传》)* 7.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8.士兵德顺昌甚。(《五人墓碑记》)* 9.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10.瓮牖绳枢。(同上) 11.老者衣帛食肉。(《齐桓晋文之事》) 12.子墨衰絰。(《之战》) 13.妇抚儿乳。(《口技》)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它们之间可能是主谓、状谓、动宾关系:曾皙后,诸越则桃李冬实、衣褐。 二、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状语 1.副词修饰名词一、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过秦论》 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口技》) 练习题:译句解名词动用的词 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卖柑者言》) 2、皆衣缯单衣。(《西门豹治邺》) 3、使人先表澭水。(《察今》) 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5、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 6、不蔓不枝。(《爱莲说》) 7、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童区寄传》) 8、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杂记》) 9、君子不齿。(《师说》) 10、昨日入城市。(《蚕妇》)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13、出入必舆隶。(《苦斋记》)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 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有: (一)名词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后有宾语或补语。 “朝服衣冠”:服,穿戴。“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2、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二月草已芽”:芽,发芽。“三岁贯汝,莫我肯德”:德,感激。 3、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 “蹄而杀之”:蹄,用脚踢。 “项王复引兵而东”:东,向东进发。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衣,穿衣。 4、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通常活用。 “面山而居”:面,面对着。“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第二个风,吹拂;第二个雨,滋润。5、句子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中“花”是“开花”。 名词作动词的译法是: (1)动+名,如驻军。 (2)介+名+动,用蹄踢。 (3)换成动词,如德,感激。 一狼洞其中(《狼》)洞:打洞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目:用眼睛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 (二)名词作状语,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译为“像……一样”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像人一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像狗一样地坐。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译为“用对待……的方式”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用对待客人的方式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依据。译为“用……”, “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 4、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译为“按照……” “其势必不敢留君”势:按照那情势 5、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向、往……”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隆中对》东西:向东、向西。 “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廷上 “间至军中”间:从小路 6、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译为“在、当、每……” “时公兵不满百万”时:当时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天天、每天。 (三)形容词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后面有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 “山多石,少土”多:有许多;少:少有 2、前面有能愿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到尽头 3、前面有助词“所”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高:推崇 4、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轩邈:争高争远 形容词作动词的译法是: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奔:飞奔的马。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教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 用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词含义及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2.掌握常用的18个虚词并在对比中辨别它的用法。 3.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 4.把握常见的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 5.掌握文言固定结构 6.把握筛选信息试题和综合试题答题技巧复习过程: 第三课时词类活用专题复习 在《考试说明》中,词类活用属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中的一种。于词类活用涉及到的问题较多,也有相当难度,因此单独列出来,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力争在复习备考时迅速突破难点。一.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

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 2.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②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①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②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课文言文词类活用 提示语:本练习为人教版初中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同学们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A、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山市》) 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山市》) 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 6、太傅寒雪日集。(《咏雪》) :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7、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太丘与友期》) 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8、天雨.墙外。(《智子疑邻》) 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9、其家甚智.其子(《智子疑邻》)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0、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 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 11、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有很多”。 七年级(下)1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异: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1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伤仲永》)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 1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1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1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策: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7、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 18、会宾客大宴.。(《口技》) 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人教版初中语文词类活用归纳整理

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现象;其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难度较大。【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例题】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无案牍之劳形 ②句中的“域”是名词(疆域)用作动词,意思是“限制”; ③句中的“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劳累”(使形之劳) ④陈胜王(《陈涉世家》)为王 ⑤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扩大 ⑥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解为:以……为美;认为……美 ⑦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理解为:认为……有利可图 词类活用归纳整理: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七年级(下) 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 7父利其然也。(同上) 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 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10会宾客大宴。(《口技》)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 12其一犬坐于前。(《狼》) 13一狼洞其中。(同上)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 八年级(上) 1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17无丝竹之乱耳。(同上) 18无案牍之劳形。(同上) 19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资料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 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古汉语知识。 2、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设想: 通过大量训练,加上老师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方面知识。 教学过程实施: 导入: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文言文专题训练之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训练之词类活用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 1、A、衣.锦还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B、草菅 ..人命童子隅.坐而执烛。 C、富.国强.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神.出鬼.没侣.鱼虾而友.麋鹿选A 2、A、朝.秦暮.楚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B、祸.国殃.民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C、风.餐露.宿春风风.人,春雨雨.人 D、幕.天席.地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选B 3、A、先礼.后兵.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 B、入.不敷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息.事宁.人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有口皆碑.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选D 4、A、不胫.而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兵不血.刃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C、千金 ..一刻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虎.视眈眈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选C 5、A、百废.俱兴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B、川.流不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C、正.本清.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D、不耻.下问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选D 二、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8分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 D.草.行露.宿 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春华.秋实 B.袖.手旁观

文言文词类活用

关于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其实只包括三类词语:名词、动词、形容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作状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5、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8、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9、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0、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1、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2. 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欲+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代+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敌:攻击 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以+名,名词活用为动词仇:报复 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 ⑥大楚兴,陈胜王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王:称王 ⑦日将暮,取儿稿葬将+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暮:落山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原:推究 3. 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4.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意动用法,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意动用法,把……当作门客 ④君子病无能焉病:意动用法,以……为病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5.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学案 1.名词作动词 2.名词意动用法 3.名词使动用法 4. 名词作状语 5.动词作名词 6.动词使动用法 7.动词为动用法 8.形容词作名词 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 一、名次作动词 规律一: 1、籍.吏民, 封府库 2、大楚兴, 陈胜王. 3、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规律二: 1、范增数目.项王 2、汉水又东. 规律三: 1、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 二、名词使动用法 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先生之恩, 生死而肉.骨。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三、名词意动用法 ①稍稍宾客 ..其父 ②鱼肉 ..缙绅 ③孟尝君客.我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规律: 1、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2、秦军降诸侯, 诸侯多奴虏 ..使之。 【关于状语】 A. 1、西.举巴蜀。 2、东.割膏腴之地。 3、北.收要害之郡。 B. 1、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2、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C.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2、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3、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D. 1、内.立法度。(《过秦论》) 2、良庖岁.更刀。(《庖丁解牛》) 3、其下平旷, 有泉侧.出。(《游褒禅山记》)E. 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 2、叩石垦壤,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3、黔无驴,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F. 1、日.削月.割。(《六国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五、动词作名词 规律: 1、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 2、燕赵之收藏 .., 韩魏之经营 3、追亡.逐北., 流血漂橹。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为动用法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概念:“为动用法”与“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中“造福人 民”“服务教改”即该用法的沿用。 语法特点: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简言之,主语为宾语而动。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动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宾语怎么样”,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为宾语怎么样”。当然,这里所说的动词,也都包括已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这是无用赘述的。 四种类型:“为动”的“为”读作去声,它在这里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为说明方便起见,我们把为动用法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例如: (1)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2)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祝之”译为“为她而祈祷”。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祝”的目的。 (3)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司马迁《报任安书》) “死节”译为“为(坚持)气节而死”。宾语“节”是动词谓语“死”的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例如: 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陈寿《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 “便苦咳嗽”译为“就因为咳嗽而感到痛苦”。“苦”,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为动用法。“咳嗽”是“苦”的原因。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例如: (1)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名我”译为“给我起(这个)名字”。名,这里作动词用,为动用法,意思是“给……起名”。 (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精品文档

人教版初中语文汇总词类活用

附录二: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辑录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满井游记》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陈涉世家》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陈涉世家》 1

初中1—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人教版)

初中1—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人教版) 初中1—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人教版)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4)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4) 3、天雨墙坏(雨,下雨,34)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42) 5、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42)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21) 8、愿为市鞍马(市,买,45)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57)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220)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二)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