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研读——劝学篇

《论语》研读——劝学篇

《论语》研读——劝学篇
《论语》研读——劝学篇

劝学篇

主备人:李芙蓉审核人:赵立宏班级:姓名: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赏析: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冲破混沌,摆脱蒙昧,要求知。只有求知,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求知为用,要广泛地与志趣高洁的人交流,在实践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形成能力。但这仅仅是“人”,而不是“才”。要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要修德,这是和谐人的最高层面。“知、能、德”三者具备,才能达到孔子教育思想中树人的标准,才能符合孔子的人才观,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的标准。(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赏析: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赏析:“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

赏析: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子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困的生活,颜回却仍然不改变生活的乐趣。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赏析:这是一种很好的人生境界。在一个简陋的环境中,我们从容面对了,这固然可喜,但还不如那些没有抱怨的人。即便没有抱怨,也不是最坦然的,因为最高境界是乐在其中。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赏析: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简陋的食物,喝凉水,弯曲手肘当做枕头,也乐在其中啊,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的优点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赏析:教育我们要有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要善于从别人的言行举止中,发现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

赏析: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一不留神便会失去。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在正是这样的道理。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尤其要珍视时光,爱惜时间。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赏析: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赏析: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赏析:“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赏析:“问”字,从“门”从“口”,不就是打开屋门向人张口请教的意思吗?实际上,越博学的人,才会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也才越谦虚好学。学习不仅需要沉心向学的勤奋,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虚荣,不固执。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译文:孔子说:“早上明白做人的道理,晚上死去也没有遗憾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