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应对“末位淘汰制”

如何应对“末位淘汰制”

如何应对“末位淘汰制”
如何应对“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好像是从1999年开始,流行于中国各行业管理中的一种制度。近一段时间以来,末位淘汰越来越时髦,似乎不采用末位淘汰制的管理就不是高水平的管理。管理者不论该方法是否适用,都想赶一下时髦,来末位淘汰一把,大有将末位淘汰制取代标准线淘汰制而一统天下之势,而被淘汰的阴影笼罩下的员工也大有载浮载沉、朝不保夕之感。

别拿淘汰来唬人,末位淘汰制不合法--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末位淘汰制是不合法的,因为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员工的双方法律行为,合同一旦生效后,就对双方当事人产生了法律约束。在合同期未满前,任何一方要解除都必须有法定的或约定的理由。因此一个没有法律依据的制度何必去适应它呢?

与末位淘汰过招:

1、调整好心态

(案例)小刘其实是一名很有潜力的IT市场销售人员,但是由于很多IT公司都采取了末位淘汰制,使得小刘难以应付。每当看到自己业绩下滑,或者排名落后的时候,情绪就十分低落,到最后以跳槽告别这家公司。可惜,他刚跳出了“火坑”,又钻进了“地洞”。这次加盟的公司同样也有末位淘汰制,小刘左顾右盼,发现这两年IT行业都流行淘汰了。既然大环境如此,而且小刘还要等米下锅,只能再次和末位淘汰制搏斗了。小刘的问题就是把末位淘汰看得太重,使这种机制成为他永远的噩梦、永远的包袱。其实没有必要,自己曾经努力,曾经拚搏,即使没得到好的成绩,也不会愧对自己。

一句话:什么事情只要自己尽力了,没有人会责怪你。

2、目标是第一名而不是最后一名

(案例)梁风下午5点钟回到公司,第一句话就是问市场助理:“今天谁是最后一名呀?”市场助理问:“你怎么不问问谁是第一名呀?”“现在大家都关心谁是最后一名,而不关心谁是第一名,第一名可以继续留在公司,倒数第6名也可以留在公司,没有太大的差别。而最后5名将要离开,这才是大家关心的话题。”现在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最后一名,会不会成为被淘汰的人。其实这在目标上就偏离了,如果员工把眼光放在最后一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每个人都把目标放在第一名上,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完全就不一样了。人人斗争做第一名,那谁还会去理会最后一名呢?

一句话:给自己自信,我来到这个公司就是来做第一名的。

3、学会保护自己

(案例)赵刚这两天十分生气,因为他前几天已经跟广告客户谈好了价格,而且这个广告客户对赵刚他们公司的价格也能接受。只是客户给赵刚打电话,赵刚没在。旁边的一个与赵刚有竞争关系的同事接的电话,他跟这个客户说赵刚给你的价格太高了,如果你从我这里签单,我可以再给你打一个八折。故事的最后,客户还是跟赵刚签了单,只是价格又打了一个七五折。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被如此小人算计了一番,使公司和自己的利润都折了25%,当然由于这25%赵刚的业绩还没有超过那位“同仁”。末位淘汰使每一个同事都成为竞争对手,对竞争对手也不能太过仁慈。赵刚在这件事情上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他给客户的电话都是自己的手机号码。

一句话:害人知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4、把销售额平均分配

(案例)陈玲最近正在安排她的销售业绩,怎么销售业绩还能安排?没办法,陈玲他们公司有末位淘汰制,这种淘汰机制是每个月的最后5名被黄牌警告,连续2个月在最后5名徘徊就被清除掉,而一年累计4个月在最后5名的,对不起一样走人。因此陈玲在已经谈成两笔单子,但是想把其中的一个单子

放在下个月再签,这样下个月就不用担心了。如果你的公司就是这样的无情,那你也必须要为自己考虑。陈玲实在是聪明,把本来这个月就可以签的单子放到了下个月,如果下个月还有单子,在完成任务或排名在后5名开外的,又可以放在第三个月里,使自己不用担心被淘汰的危险。这也是淘汰的压制下,人民群众想出的又一个方法吧。

一句话:适者生存。为了生存,什么招都用吧!

末位淘汰制是把“双刃剑”

末位淘汰制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说末位淘汰制的推出,使你有了危机感、使命感、紧迫感,末位淘汰使你无怨无悔。有人说末位淘汰制度对员工的心理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也有人形象的比喻末位淘汰制度为“抓小偷”,谁跑的慢,肯定是被抓到,而且必须有个人被抓到。于是良好的合作气氛没有了,每月的绩效考核成为大家害怕而又无法避免的事情,直接出现的后果就是大家互相猜疑、互不信任,从而影响团结。并且每个员工的业绩、表现都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而且影响本身-工作的原因是由众多的因素造成的,于是人人自危,造成心理压力过大,不得不离开公司。总而言之,末位淘汰制度的适用是有一定范围的,不顾自身企业的实际而盲目的使用这一制度不仅不会对企业产生好的作用,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从一个案例看末位淘汰制

从一个案例看"末位淘汰制” 一、案例 某应用软件公司,现有员工200多人,是本行业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公司最近从一家美国著名的电气公司挖来一个人力资源副总监A君,担任本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A君来公司后,提出了一系列公司管理上的改革方案,其中有一项力度较大的措施是:实施末位淘汰法,将年终评估中最差的10%解雇。对此办法,公司老板T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不该采用。T君觉得公司的员工普遍表现都很努力了,实在很难从中评出最差的10%出来。如果强制划分10%出来,T君也觉得他们不应该给淘汰。但是,A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中,末位淘汰法是一个核心内容,并且此方法在A君原来所在公司被运用得非常有效。T君不知如何是好? 二、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主要涉及的是“末位淘汰制”是否应该使用的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发表看法,罗列了支持或者反对的理由。有趣的是,在谈论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不应该采用这样的做法,并且指出种种弊端,显得理由充分;但是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不断开始实施这种“末位淘汰制”,著名的企业如北京现代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广东TCL、深圳华为、联想集团、北京SOHO等。甚至在一些高校、事业单位也开始采用这一制度。例如著名高校北京大学就对学生进行末位淘汰,中央电视台对台内各栏目进行末位淘汰,其它如各省市中的事业单位采用末位淘汰制进行改革的报道更是频繁见诸于报端。 本文的分析将首先从一般的“末位淘汰制”开始,综述前人的观点和理由,然后结合这个案例分析,最后对“末位淘汰制”的适用范围和关键因素进行讨论。 1.什么是“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是指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一段时期内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将淘汰百分比之内的员工从本岗位上予以淘汰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末位淘汰制的利弊简议 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制度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 (1)鞭策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企业实施末位淘汰制,必然会给员工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员工有一种紧迫感,并在企业中形成一种竞争的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绩效,同时也提高企业的效益。 (2)避免企业人浮于事。企业实施末位淘汰制,也促使企业认真、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置,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用,避免企业人浮于事。同时,对于人员过剩的企业,实施末位淘汰制,也可以将工作能力低下、态度不积极者淘汰出去,减少企业冗员,降低企业成本。 2003年8月20日,《金融时报》报道了工行湖北孝感市分行扭亏为盈的历程。其中关键的改革措施就是该行在2002年出台了《中层干部末位淘汰管理办法》和《一般员工末位淘汰管理办法》,通过末位淘汰激励企业员工的潜能和斗志,使其转变思想,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北京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也曾经说,末尾淘汰制就是我们探索出来

公司末位淘汰方案

青岛高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2013年末位淘汰方案 一、实施目的 为实现公司内部职工动态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优化职工队伍结构,提升职工整体素质,促进职工合理流动,结合公司实际,在公司实行末位淘汰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二、实施范围 除公司领导及中层管理人员(另行考核)外,公司所有司龄半年以上员工。 三、组织领导 成立末位淘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组织领导。 1、组长:总裁。负责最终决策工作。 2、副组长:副总裁。负责领导组织工作。 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综合考核工作。 四、末位淘汰的比例 五、末位淘汰考核的程序 1、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的末位淘汰比例和各部门在职员工总数,拟定公司各部门的末位淘汰名额。 2、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各部门考核分值进行综合末位排名,拟选出末位淘汰名额的预淘汰人员名单。对各部门严重违章违纪的直接进入淘汰名额。 3、由部门负责人、本部门员工(随机选择2-5人)根据员工的日常表现按照末位淘汰考核项目(见附件)进行综合打分。

①第一评定人(占总分15%):由本部员工进行评定。 ②第二评定人(占总分25%):第二评定人评定后,由部门负责人进行评定。(在以上评定结束后,考核分值进行综合末位排名,拟选出末位淘汰名额2倍的预淘汰人员名单) ③第三评定(占总分40%):第三评定由各部门统计2013年6月30日之前的六个月的绩效考核的平均数,对预淘汰名单再次进行排位。 ④第四评定人(占总分20%):以上评定结束后,由工作小组讨论进行最终评定。 4、人力资源部根据上述打分汇总后得出的分值,报总裁审核决裁后,按照事先设定的淘汰名额,从末位开始淘汰。 5、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向所在部门或职工本人送达末位淘汰通知书(见附件1)。 6、当打分出现并列时,由考核小组及部门负责人确认淘汰人员。 六、淘汰措施 凡被确定为末位的人员视个人表现,公司将对其采取降薪及留岗察看、进入熔炉计划、辞退等处理方式。 1、降薪及留岗察看。如岗位确实需要则进行留岗查看,降低岗位工资的50%。两月后绩效考核达到标准,则回复原有薪资。由部门负责人与其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必要时调整工作岗位。 2、进入熔炉计划。发放青岛市最低社会保障工资,脱岗进行岗位、企业文化及公司产品等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岗。

末位淘汰制度

末位淘汰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工作提升,帮助员工查找缺点、不足,提高工作水平,形成员工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分厂中层以下员工末位淘汰的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人力资源部是末位淘汰考核管理的归口部门,依据本办法组织执行,并依据实际执行情况,予以修订、补充和完善。 第二章末位淘汰原则 第四条末位淘汰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原则。 第五条动态考核原则,坚持教育与考核相结合,鼓励员工力争上游,公平竞争。 第三章淘汰模式 第六条末位淘汰以生产分厂每月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按最末位的1%比例进行淘汰。 第七条生产分厂应建立员工绩效考核登记卡,将每月考核结果和排名情况计入其中。每月25-30日期间将本月考核结果和半年累计考核结果向全体员工公示。 第八条末位淘汰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淘汰情形:员工在当月考核中排名最后1%。 由分厂发放书面末位预警通知,三个月内岗薪及相应绩效较正常下调10%。分厂可对此类员工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或适当岗位调整。 二级淘汰情形:符合上述情形的员工在预警半年内再次考核为末位1%;半年内累计考核仍为分厂最末位1%; 由分厂出示书面说明,将该员工淘汰至职工交流中心。 第九条淘汰至职工交流中心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进行访谈,并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报请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后,办理解聘手续。

第四章申诉 第十条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每月公示期内提起申诉,具体程序为:员工提起申诉申请,说明申诉理由—分厂工会主席调查处理,员工仍存异议的提交公司工会审议—工会会同人力资源部、生产管理部现场调研,出具调研结果和调研证据,确认是否淘汰。 第十一条确因考核失衡取消淘汰的员工撤销本次淘汰记录。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末位淘汰制利弊分析知识讲解

末位淘汰制利弊分析

积极作用: 末位淘汰制之所以在全球企业界被普遍使用,并被视为有效法宝,主要是因为它把外部的竞争引进到企业内部,使组织处于一种激活的状态,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1、增强员工竞争意识。没有竞争、没有激励的企业是缺乏生机、缺乏希望的企业。末位淘汰制实行一种强势管理,把被淘汰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员工工作的动力,激发员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建立精英团队。 1、合理淘汰,精简分流。企业在处于人员过剩的情况下难免会存在人浮于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精简分流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和直接的办法。通过末位淘汰制,对不同绩效级别的员工实施,它可以剔除不适合团队需要的人员,“净化”和“精化”员工队伍,实现优胜劣汰,从而实现团队的整体优化。 3.利于减少管理成本。在企业内部管理方法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要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一般要进行系统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职责调查,这样企业就会承担较大的成本,而且实施周期较长。推行末位淘汰法则显得相对简单,并且行之有效。 消极作用: 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尽管末位淘汰制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会发挥其积极作用,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末位淘汰制也有它的消极作用: 1、破坏合作精神 实行末位淘汰制,往往会造成员工关系紧张,不利于员工的协作。末位淘汰等于将每个员工放到了残酷的竞争层面,使得他们彼此之间有了直接的利益冲突,每个员工都希望别人处于末位,这种思想在工作上就体现为人际关系上的相互的猜疑和不合作,更不用谈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的分享,更有甚者还故意“破坏”同事的工作,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这对于组织而言显然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 2、降低忠诚度和安全感。 过大的压力,易造成人人自危,导致对公司失去信任感,使得一些非末位的员工也会产生去意。 3、易造成负激励过度。 尤其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可能会过于注重眼前客户和短期业绩,而忽视对于客户长期关系的建立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这样会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 4、末位淘汰制不符合以人为本管理的思想。 现代管理崇尚以人为本,以尊重人生、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努力通过创造一种宽松、信任的外在环境而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团队精神、责任感、创新性,人本思想注重长远效应,而非短期效应。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典型的强势管理,主张通过内部职工的竞争从而严加管理,职工外在的环境是紧张的,在这种环境下员工的心理压力很大,每日惶惶不安,同事关系也很紧张,团队精神差,这种环境下的职工有一种被动感和被指使感,而且末位淘汰制一般是注重短期效应的,并不是很在乎人的长远发展和潜力发挥。 末位淘汰制是对人性的假设是基于X理论,认为“一般人具有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以惩罚相威胁网”。事实上,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早已突破受雇人、经济人等假设,而现代管理以“人本理论”为理念,其核心是人能够自我有效的管理,这显然是与末位淘汰制的假设大相径庭,而应当在变动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资源配

我对末位淘汰制的认识

我对末位淘汰制的认识 末位淘汰制在GE和华为等众企业的成功使用,使末位淘汰制受到关注,甚至让许多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应用了末尾淘汰制就可能导致任何企业的成功。如今,许多中国的企业也纷纷效仿该种制度,"末位淘汰制"被当作一件法宝引入了企业的人事制度中。其目的是通过"末位淘汰制"这样一种强势管理,给员工一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但是末尾淘汰制真的可以确保企业的成功吗?本文就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我们全面解析末尾淘汰制度。 在绩效考核中,不得不提一种特别的制度:末位淘汰制。具体而言,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设定的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最后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该种制度在许多企业中都有较好地应用,比如GE,比如华为。其更是因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多年使用而闻名。末位淘汰制这一绩效管理方式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首先提出并在通用电气公司实践运用的。杰克·韦尔奇是一个竞争心很强的个体,他早年在GE工作时,因为自己得到的年终奖金与比他绩效差的员工没有显着差别而深感不安,觉得深深挫伤了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一直都想着要拉开优秀员工与落后员工之间的奖励距离,造成一种大家都争优秀的气氛。这个理想最终在他担任GE的CEO之后,通过末位淘汰制得以实现。杰克·韦尔奇命令各层管理者每年要将自己管理的员工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区分,从而产生20%的明星员工(“A”类),

70%的活力员工(“B”类)以及10%的落后员工(“C”类)。C类员工视其实际表现会得到一到两年的改进缓冲期,逾期无改进这则被解雇。通过坚定不移地“不断裁掉最差的10%的员工”,通用在韦尔奇的近20年治理期间市值增长30多倍,成为华尔街的宠儿。GE的成功使末位淘汰制受到关注,甚至让许多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应用了末尾淘汰制就可能导致任何企业的成功。如今,许多中国的企业也纷纷效仿该种制度,但是末尾淘汰制真的可以确保企业的成功吗?那么到底该不该实行末位淘汰制呢?为什么在GE,在华为“末位淘汰制”可以促使企业成功,但真正我们自己运用并实施起来却问题重重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末尾淘汰制的优缺点。末尾淘汰制之所以为GE和华为公司等众企业运用,自然是有着其吸引人的优点。 第一,激励员工。因为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管理,旨在寄予员工一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有力的竞争使整个单位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避免企业人浮于事的现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部门的效益。第二,分流员工、精简机构。通过末位淘汰制,对不同绩效级别的员工实施淘汰,这样既兼顾了公平,又实现了机构的缩减(downsize)。第三,有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在机关中实施末位淘汰制,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加入人民群众评价的因素,使人民有效的监督领导干部,使领

考核——末位淘汰制方案(新)

末尾淘汰制管理方案 为激发员工活力,提高工作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充分把员工工作能力与实际岗位相结合,实现合理的员工进退机制,为优秀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与发展空间,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评目的 引进竞争机制,体现优秀者升、平庸者下、违纪者罚。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考评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以动态考核为原则,激发员工工作活力,打通员工进退通道,实现末尾淘汰。 三、考评范围 矿山分厂全体员工。 四、考评办法 对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实行不同的考核周期和考核指标,充分体现员工德、能、勤、纪、效各方面综合表现。1、考评项目 考核项目因部门和级别不同而异,但均应对德、能、勤、绩、效五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五项指标在全体考核项目中所占分值比例如下:德——10%、能——35%、勤——10%、纪——10%、效——35%. 2、考评周期 普通员工考评周期为每年一次,对于各工段研究需考评

的上报人员随时进行考评。 3、考评标准 a、普通员工考评以分厂领导、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工段管理评分为依据。 b、管理人员考评以述职报告评分和分厂领导、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工段管理评分为标准,考核综合得分与述职报告评分各占考评总分50%。 4、考评办法 确定为准淘汰人员须满足两个条件:考评分数低于85分或考评成绩处于同岗位最末端,任何一个条件符合,则确定为准淘汰人员。 准淘汰人员满足一定条件后即为淘汰人员,淘汰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接受相应处罚。 5、处罚 考评处罚分为:留岗观察、调岗分流、降薪、停职培训以及辞退五种。 a、留岗观察:考评分数低于85分,确定为准淘汰人员的员工实行诫勉、留岗观察处罚。 b、调岗分流:考评分数低于80分,确定为准淘汰人员,可采取调岗分流处罚。 c、降薪:考评分数低于75分,确定为准淘汰人员,实行降薪处罚。 d、停职培训:考评分数低于70分,确定为准淘汰人员者可视情况或经本人申请采取停职培训处罚,停职培训只领

(完整word版)末位淘汰制管理办法

末位淘汰制实施办法 为激发员工活力,提高工作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充分把员工工作能力与实际岗位相结合,实现合理的员工进退机制,为优秀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与发展空间,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目的 引进竞争机制,体现能者上、适者留、庸者下、差者走的人才使用机制。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考评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以动态考核为原则,激发员工工作活力,打通员工进退通道,实现末位淘汰。 三、考评范围 除高管级(不含高管级)以下的所有员工。 四、考评办法 对所有符合考评的员工实行考核,充分体现员工德、能、勤、绩、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 (一)、考评项目 应对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五项指标在全体考核项目中所占分值比例如下:德——10%、能——25%、勤——10%、绩——35%、廉——10%. (二)、考评周期 所有员工每月绩效考核表打分情况作为月度考评依据,所有考评对象每年度综合考评一次,综合考评成绩作为最终考评分。

(三)、考评标准 年度考评以年终考核与月考核综合得分为标准,年度考评与月度考评平均分权重分别为70%和30%。 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月份计算月度考评平均分。 (四)、考评方法 考评分部门进行考评。3人以上部门每部门确定1名淘汰人员,不足3人的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满3人确定一名淘汰人员。 确定为准淘汰人员须满足以下条件:考评成绩处于本部门或合并组最末端,即可确定为准淘汰人员。淘汰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接受相应处罚。 (五)、处罚 考评处罚分为:待岗培训、调岗分流、降级降薪、辞退: 1、待岗培训:本部门或合并组确定为淘汰人员的,实行待岗培训,待岗培训相关待遇按照《制度汇编》相关制度执行,待岗期三个月,期满再次进行考评打分,低于同期所有其他本部门同事月度考核平均分数的为不合格。 2、调岗分流:待岗培训仍然不合格者,可采取调岗分流,不服从调岗或调岗仍不能胜任的公司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3、降级降薪:副主管及以上人员被确定为淘汰人员的实行降级降薪处罚;如:某主管被确定为淘汰人员则降至副主管,薪资待遇执行副主管。 4、辞退:试用期员工被确定为淘汰人员的属于在试用期被证明

全面看待末位淘汰制

全面看待末位淘汰制 内容摘要:末位淘汰制是绩效考核的一种制度。一方面末位淘汰制有积极的作用,如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精简机构等;另一方面末位淘汰制也有消极的方面,如有损人格尊严、过于残酷等。本文试图从一个较全面的角度看待末位淘汰制,并对此制度的出路谈了看法。 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人们对末位淘汰制的看法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它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力避免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状态;有人则认为末位淘汰制不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容易造成员工心理负担过重、同事关系紧张等恶性情况。那么,末位淘汰制的科学评价什么呢?对于这种制度的出路又如何呢?笔者围绕这些问题,力求全面看待末位淘汰制,并对末位淘汰制这种制度的出路做了一些探讨。 一、从积极的角度看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制度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有其积极作用:

(一)激励员工,避免人浮于事。在任何部门的工作中,激励必不可少。缺乏激励的单位是效率低下的单位,而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管理,旨在给予员工一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有力的竞争使整个单位处于一种积极上进的状态,克服了人浮于事的弊端,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部门效益。 (二)精简机构,有效分流。企业在处于人员过剩的情况下不免会有人浮于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精简机构、有效分流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和直接的办法。通过末位淘汰制,对不同绩效级别的员工实施淘汰,这样既兼顾了公平,又实现了机构的缩减(downsize)。可见,在企业人员过多的情况下,实施末位淘汰是分流员工、缩减组织的有效手段。 (三)推动当前我国企业向前发展。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力成本阶段。企业认为员工是成本,缺乏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多出效益,一味把员工工资压低,这种阶段是最原始的。第二阶段,人力资源阶段。企业逐渐认识到员工自觉干和被动干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开始重视培训,重视提高员工的能力。此阶段的企业会制定各种有关员工激励的制度,出台不同的考评办法。第三阶段,人力资本阶段。企业认识到要把人当做资产,实现资产增值。这时员工的革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最重要的。现在国内许多企业正在从第一阶段走向第二阶段,有的还没有走到。

案例分析:末位淘汰制

案例分析:末位淘汰制 来源:-- 2010-4-28 【易考吧:中国最大教育培训门户网】132 考试软件网上培训 一、案例 某应用软件公司,现有员工200多人,是本行业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公司最近从一家美国著名的电气公司挖来一个人力资源副总监A君,担任本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A君来公司后,提出了一系列公司管理上的改革方案,其中有一项力度较大的措施是:实施末位淘汰法,将年终评估中最差的10%解雇。对此办法,公司老板T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不该采用。T君觉得公司的员工普遍表现都很努力了,实在很难从中评出最差的10%出来。如果强制划分10%出来,T君也觉得他们不应该给淘汰。但是,A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中,末位淘汰法是一个核心内容,并且此方法在A君原来所在公司被运用得非常有效。T 君不知如何是好? 二、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主要涉及的是“末位淘汰制”是否应该使用的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发表看法,罗列了支持或者反对的理由。有趣的是,在谈论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不应该采用这样的做法,并且指出种种弊端,显得理由充分;但是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不断开始实施这种“末位淘汰制”,著名的企业如北京现代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广东TCL、深圳华为、联想集团、北京SOHO等。甚至在一些高校、事业单位也开始采用这一制度。例如著名高校北京大学就对学生进行末位淘汰,中央电视台对台内各栏目进行末位淘汰,其它如各省市中的事业单位采用末位淘汰制进行改革的报道更是频繁见诸于报端。本文的分析将首先从一般的“末位淘汰制”开始,综述前人的观点和理由,然后结合这个案例分析,最后对“末位淘汰制”的适用范围和关键因素进行讨论。 1.什么是“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是指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一段时期内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将淘汰百分比之内的员工从本岗位上予以淘汰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末位淘汰制的利弊简议 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制度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 (1)鞭策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企业实施末位淘汰制,必然会给员工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员工有一种紧迫感,并在企业中形成一种竞争的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绩效,同时也提高企业的效益。 (2)避免企业人浮于事。企业实施末位淘汰制,也促使企业认真、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置,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用,避免企业人浮于事。同时,对于人员过剩的企业,实施末位淘汰制,也可以将工作能力低下、态度不积极者淘汰出去,减少企业冗员,降低企业成本。 2003年8月20日,《金融时报》报道了工行湖北孝感市分行扭亏为盈的历程。其中关键的改革措施就是该行在2002年出台了《中层干部末位淘汰管理办法》和《一般员工末位淘汰管理办法》,通过末位淘汰激励企业员工的潜能和斗志,使其转变思想,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北京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也曾经说,末尾淘汰制就是我们探索出来的一流的销售制度。因为实践证明,从1998年开始实施末尾淘汰制,我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

末位淘汰制的弊端

末位淘汰制是企业对员工绩效考评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比较学术的名称是“强制分类法”,并在此基础上将被分在末端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员工解聘的制度。该制度因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多年使用而闻名,并被许多中国公司所仿效,变成“热门”的管理方式之一。去年夏天回国甚至听说有的大学也开始用此制度来淘汰教授,令我思考该制度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以及其可能产生良好效果的边界条件。 其实,任何一种制度的使用都有它特定的目的,而该目的又与公司意欲提倡的文化和氛围紧密相连。杰克·韦尔奇是一个竞争心很强的个体,他早年在GE工作时,因为自己得到的年终奖金与比他绩效差的员工没有显著差别而深感不安,觉得深深挫伤了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一直都想着要拉开优秀员工与落后员工之间的奖励距离,造成一种大家都争优秀的气氛。这个理想终于在他担任GE的CEO之后实现。而GE的成功使末位淘汰制受到关注,甚至让许多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实现了末位淘汰制就可能导致任何企业的成功。 姑且不论导致企业成功的因素可能林林总总,其实就末位淘汰制本身而言,它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员工激励制度。为什么呢? 首先,末位淘汰制用相对标准而非绝对标准去考核员工的绩效,造成的结果不是鼓励员工向绝对标准靠拢,而是强调同事之间的竞争(恶性或良性视而定)。这样可能出现的几种现象:(1)过分关注同事的绩效,而不是专心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绩效上下工夫。 (2)为了不让自己被淘汰,不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有时甚至恶意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3)个人绩效的好坏变成一个移动的靶子(moving target),难以瞄准,由此对员工心理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和不安全感。 (4)如果公司采用360度的评价体系,为了让同事和主管给自己打高分,员工就可能花很多脑筋在搞好人际关系上,而不是在提高业绩上。与此同时,为了不伤和气,即使同事犯了错误也不敢指出,而导致错误的积累从而延误整个团队的绩效; (5)如果公司采用的是直接主管评价的方法,那就有可能出现讨好直接主管的局面,从而产生办公室政治,于团队合作气氛的建立不利。 (6)为了自己不被淘汰,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资讯,怕别人掌握之后使自己失去价值。员工之间知识和信息的保密对实现企业的“学习型组织”目标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次,末位淘汰制的持续使用有可能对企业的总体绩效造成损失,不仅因为几年淘汰下来之后,留下的优秀员工之间的距离可能已经很小,前10%和后10%员工的绩效几乎无显著差异,如果继续淘汰,有可能造成在市场上找不到比淘汰掉的员工更优秀的人才;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每一个在团队中工作的员工,都有某一方面的专长,他在平日与团队成员的不断交往磨合中,彼此都产生了共识和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即当团队出现什么方面的问题时应该找谁解决,谁能找到资源,谁具有专业知识,谁能协调,谁能把关,等等,大家都心中有数,不言自明。如果其中的团队成员不断被淘汰,那么,他带走的就不仅是他自己的专长和资讯,而将造成整个团队部分记忆的缺失,进而影响团队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绩效。与此同时,招聘、学习、培养每一个新员工所花的费用之巨大(据调查,美国公司每招一个一线员工的平均费用为七千美元,若是技术专业人员,费用则在万元以上),新聘员工要完成与团队融为一体的过程之漫长,都会对团队的整体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 第三,采用末位淘汰制有可能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因为注重的常常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所以,那些被幸运分配到容易产生结果的项目或团队里工作的员工就能够避免被淘汰之厄运,而那些被分配到不容易产生结果的项目中,或者合作气氛不良的团队中工作的个体就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威胁。在以团队为基本组织架构的企业中,个人的绩效往往受到他人工作进度的牵制,由于团队的不争而导致个体成员的淘汰,势必会有不公平感的产生。而对评价制度的不公平感则可能导致员工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态度和行为,从恐惧、沮丧、士气低落到愤怒,甚至悲哀;从不情愿做与自己绩效没有直接关系的“闲事”(比如组织公民行为),到不愿帮助同事达成目标甚至故意在同事的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设置障碍。 最后,末位淘汰制的长期使用有可能使企业失去10%最优秀的员工。使用强制分类法的一

末位淘汰制度实施办法

员工末位淘汰制度 一、目的 为促进员工积极性,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提升工作效率,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员工进退机制,公司制定末位淘汰制度。 二、淘汰比例及方式 1、员工末位淘汰每季度实施一次,淘汰数量为3名。 2、员工末位淘汰实行积分制。根据积分标准对员工进行实时积分累加。 3、当积分最高员工的积分低于80分时,公司暂不对其进行淘汰,给予相应的思想教育及培训。若连续两季度其积分均排在最高三名内,则无论其积分多少,公司一律给予其淘汰处理。 4、车间组长负责本部门员工淘汰指标数据整理、证据提供工作,车间主管负责员工淘汰意见上报工作。 5、车间组长负责对当月累积计分达35分的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与工作辅导,并将上述工作以书面报告形式记录保存。 6、行政人事部负责对生产部提交的员工淘汰意见进行审核与员工淘汰情况的公布。审核后进员工资料,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的25号将本季度拟淘汰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呈报总经办审批。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3号公布根据上季度员工的综合表现及工作能力而确定的淘汰员工名单。

三、员工末位淘汰评分标准 1、员工有违反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行为的,如盗窃、赌博等违法行为者记100分。 2、严重违反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者,如打架斗殴、散播有损公司形象言论、聚众闹事者记60~80分。 3、不服从管理,顶撞上司,违反部门内的管理规定,不能按照部门流程及要求进行正确工作、违章操作者 20~40分。 4、迟到、早退、脱岗等,按每分钟1分记。 5、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者。计月工,日常工作行为及表现不符合部门要求,工作不主动、不积极者记20~50分;计件工,月计件产量位于最后两名,月产量数低于55000者记30~50分,月产量数高于55000者记20~30分。 广州市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教师末位淘汰制

教师末位淘汰制 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责任心,使我县党校教育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建设与教育强县相适应的强师队伍,更好地对干部进行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师管理,优胜劣汰,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具体内容 (一)辞退。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教师有下列情况之一,经教育无效的予以辞退: 1、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 2、学校进行撤并或缩减编制需要减员,本人拒绝组织安排的。 3、学校转移工作地点,本人无正当理由不愿随迁的。 4、无理取闹、打架斗殴、恐吓威胁学校领导,严重影响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 5、贪污、盗窃、赌博、营私舞弊,情节严重但不够刑事处分的。 6、学员对教师的评价满意率较低,优良率排名最后的。 教师有下列情况的不得辞退: 1、因公负伤、致残,丧失工作能力的。 2、女教师在孕期、产假及哺乳期内的。 3、享受休假待遇的人员在休假期间的。 4、患绝症、精神病及本专业职业病的。 5、符合国家规定其他条件的。 (二)末位淘汰。按照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予以淘汰。 一次末位的教师,党校不再聘为客座教师,本校教师本年度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不得评优评模,连续两次末位的按上述规定,予以辞退。 (三)辞退或末位淘汰教师处理。辞退或末位淘汰教师不再占用编制,并按以下相应条款处理: 1、辞退人员的人事档案原则转交县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浅析军校生长干部学员末位淘汰制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a14743131.html, 浅析军校生长干部学员末位淘汰制度 作者:俞波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12期 摘要:末位淘汰制度最初为一种企业管理制度,在被引入生长干部学员培养之后,带来 了诸多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本文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如何在培养生长干部学员过程中合理实施末位淘汰制度。 关键词:生长干部学员末位淘汰分流推优 近年来,“末位淘汰”制成为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随后被一些地方引入了政府机关和高等院校。之后末尾淘汰制度又被引入军校培养生长干部学员的培养管理当中,并得到一定推广,但褒贬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一、在培养生长干部学员过程中实施末位淘汰制度的现状 我们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在培养生长干部学员的过程当中,实施末位淘汰制度带来的诸多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此进行科学剖析,从新的角度审视末位淘汰制度,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使之成为培养优秀生长干部学员的有效工具。 (一)实施末位淘汰制度带来的积极因素 1.实施末位淘汰制,使学员之间充满了竞争与活力 实行末位淘汰制充分体现了能级管理的思想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化组合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后,使部分学员蒙混毕业的思想受到了威胁,很快就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故此也强化了学员的竞争意识,这也是末位淘汰制这种竞争机制的优势与魅力。 2.实施末位淘汰制,弱化了“人治”,强化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在对学员实施淘汰的管理中,一个现实的难题是:一些管理者不愿意得罪人,或是存在一时的“恻隐”之心,或是对一些学员存在主观看法等等。这都会使许多原本制定得非常周详实用的考核考试制度而形同虚设。通过科学的制度和政策,实行末位淘汰制,使得学员的考核结果不是由某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制度说了算。实现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考核机制,逐步解决考核问题上的难题。 3.实施末位淘汰制,可以确保学员的培养质量。

浅谈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

浅谈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会 市商务局纪检组长王存景 通过深入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和开展讨论,联系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深切认识到,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责任感和自觉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但作为一级政府职能部门,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确保政令畅通、依法行政、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的基本保证。下面结合机关实际,就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得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当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 1、认识狭隘。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识职责狭隘”,有的认为机关效能建设是机关党委和纪纪检监察部门管的事,“事不关己”,没有必要专门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抓,因而不认真研究落实办法,不想扎实抓。一种是“认识作用狭隘”,有的认为,抓机关作风建设就是抓效能建设,再单独抓效能建设本身就是增加机关的工作负担,使机关反而变得效能低下;也有人认为机关效能建设缺乏应有的制度法规和可操作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很难见效,靠推行机关效能建设解决不了问题,因而不愿主动抓。

2、责任模糊。从近两年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每年都强调,工作规划、落实措施中都有部署安排,也有相应的实施方案或意见,但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多是照抄、照搬,缺乏可操作性。主要表现是:责任主体不明确,存在着“人人都抓效能,人人都不负责”的现象;责任范围不具体,笼统划分,没有细化和量化;追究不认真,甚至忽略这个核心环节,有的虽然提出了要求,但没有配套的追究办法,难以操作。 3、措施乏力。对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环节,如宣传教育、检查督促、考评等方面,没有制定有力措施,只满足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效能建设仍流于形式,或仅凭印象或经验,“照葫芦画瓢”,缺乏有效的手段,削弱了效能建设的制约力度。 4、考评不够。一是就考评制度内容讲,由于量化细化不够,可操作性不强,责任权利不配套,赏罚力度不够,缺乏内在驱动力;二是从制度的实施方面讲,由于平时缺乏检查督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使制度未能真正起到规范、激励作用;三是从考评效果讲,处室忙闲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奖罚不明。 为切实用好提高“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行政的“法宝”---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近来的实践经验,对今后如何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抓基础,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实行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

非常精典的末位淘汰实施办法

工厂班长、线长级管理人员 “末位淘汰制”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智慧,有效提升管理人员整体质素,建立基层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合理流动、择优聘任的用人机制,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考评依据 以岗位职责为主要依据,坚持上下结合,左右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二、实施范围:工厂班长、线长级管理人员。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此方案的顺利实施,现成立工厂末位淘汰评估审核小组,负责该方案的组织、落实和实施,对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解释、评估及反馈,并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该厂的末位淘汰机制。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副总 副组长:工厂厂长、人力资源部经理 组员:工厂主任级以上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部主任 四、考评原则 1、客观、公正、准确及透明的原则; 2、注重工作实绩,反对形式主义及走过场; 3、接受公司及车间各层、各级人员的共同监督。 五、考评周期 1、班长:每两个季度为一个考评周期。即:每季度考核一次,每二个季度进行考评分数的汇总、排序; 2、线长:每四个季度为一个考评周期。即:每季度考核一次,每四个季度进行考评分数的汇总、排序; 六、考评者名称、分值所占权重、考评人数及考评者的产生方式

情况说明: 1、灯芯线线长、辅助线班长的同级考评归入制灯车间考评系列。 2、自动线的同级考评归入制管车间考评系列。 七、考评内容、流程

1、根据班长、线长在任职期间的“德、能、勤、绩”四个大类23个指标组成考核指标体系,采取百分制的记分形式,对考评对象进行综合评估考核,各项分值所占权重为: 德:15% 能:20% 勤:10% 绩:55% 2、考评表共二份,分二个层面:即直接主管与隔级主管,被考评者、直接下属与同级同事各用一份。该表给出了各类指标的权重体系,该权重对不同的考核层级,其考评标准应基本相同。 3、考评流程 (1)考评分二个层面,各层面人员均在当月考核季度结束之后的第一周进行。 第一层面:直接下属同级同事 第二层面:被考评者隔级主管厂部领导 (2)各层级考评人员应在收到考核表后的三天内完成,之后将表交给被考评者的隔级主管,由隔级主管发给相应考评人员填写。 (3)所有表格填写完毕后,由隔级主管收集,汇总后交人力资源部。 (4)考核结果于考评流程全部结束后的七天内,由人力资源部以书面形式,将每次考评结果在各生产车间公布。在一个考评周期结束后,将被淘汰的管理人员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并向各生产车间公布。 八、考评办法 1、“末位淘汰制”考评数据依据为一个考评周期内各次绩效考核的综合分数。 2、“末位淘汰制”考评的分数为一个考评周期内每次绩效考核成绩的算术平均值,即:各次绩效考核成绩的总和/绩效考核次数。 3、根据“末位淘汰制”考评分数,分别对班长、线长级管理人员进行排名,此排名结果为“末位淘汰制”考评排名结果。 4、具体末位淘汰细则 (1)班长:在一个考评周期内,两次考评成绩综合排名位于最后二位的,直接淘汰。 (2)线长:在一个考评周期内,四次考评成绩综合排名位于最后一位的,直接淘汰。 (3)末位淘汰出的管理人员处置

末位淘汰制的适用范围与利弊分析

末位淘汰制的适用范围与利弊分析 末位淘汰制的适用范围与利弊分析 文章标题:末位淘汰制的适用范围与利弊分析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引入了末位淘汰机制。作为绩效管理的一种手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引起了较多的争议。因此本文结合近几年工作的实际,并参考国内一些相关文章的观点,力求通过对末位淘汰的适用范围与利弊方面进行的分析,全面看待末位淘汰制,并对末位淘汰制这种制度的出路做些探讨,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末位淘汰制和首位激励制 1、末位淘汰制是企业为提高竞争力,根据本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以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工作任务为重点,设定考核指标体系和岗位工 作标准,进行科学评价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员工进行排序,对排名在后的员工, 按一定的比例、数量,轻者予以警告、调岗、降职、降薪,重者予以下岗或辞退,即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首位激励制是指在考核排序的基础上,对排名在前的员工,按照一定比例、数量,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 2、实施末位淘汰制的目的,是通过对末位的强行淘汰,一方面精简人员、调整机构;另一方面变更和调整人员,增强员工的危机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强制性施加外力,推动企业的整体进步和优化。 3、末位淘汰制与首位激励制常常同时被企业选用。与此相关的还有许多不同名称,女口 “首位激励和末位警示制”、“末位淘汰和首位晋升制”、“甲A甲B末位淘汰制”、“首位激励和末位淘汰制”等。总之对考核结果的不同处理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机 制。侧重末位淘汰的,则为末位淘汰制;侧重首位奖励的,则称首位激励制;既注重末位,又注重首位的是首位激励和末位淘汰制。 二、末位淘汰机制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绩效管理机制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有其积极的作用。 1、增强危机感,使命感,避免人浮于事。 在任何企业、部门的工作中,危机感和使命感都能够激发员工的潜能,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缺乏危机感和使命感,那么这个企业是效率低下的企业。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管理,通过给员工施加一定的压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危机感、使命感和紧

企业如何对待末位淘汰制

潘石屹在现代城的销售代表中,实施强制“末位淘汰”,每个月,排在最后一名的销售代表都要离开公司。其结果是,引发了两个现象:其一是现代城销售的红红火火;其二是后来轰动一时的整个销售部门的集体跳槽风波。 为了让大家能够正确的对待“末位淘汰制”,本文将探讨以下问题:究竟什么是“末位淘汰”?企业是否要导入“末位淘汰”?企业如何导入“末位淘汰”? 一、什么是“末位淘汰” 在进行科学的定义之前,看一下不同企业的做法:上面说的现代城,采用的是排序法,即不论有多优秀的群体,总有人被淘汰出局;如果说这种做法不成功(网上很多评论倾向这种观点),GE的活力曲线实际如出一辙:每年评价为最差的10%的人员,要离开GE,GE是成功的,企业界很多看过《杰克.韦尔奇自传》的人,对其活力曲线没有不佩服的;海尔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和许继集团的“5/8”淘汰,以及万向集团的“阶梯式用工、动态式管理”和山东潍坊电业局的“分线管理”,采用的是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办法,这也是何凡兴教授主张的一种温和的解决办法,或者说是中国企业一种成功的做法。 “末位淘汰”首先要有末位,像一句俗语所说的“十个指头有长短”,员工之间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按不同的维度来排序,排序的结果会不一样,但总存在一个末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排序的标准不一样时,末位的人员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末位与排序标准密切相关,与排序标准或者说排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有关。 其次,就是淘汰问题,不管内部淘汰和外部淘汰,并不是说淘汰员工天生就不行。人与岗位的合理匹配永远是人力资源追求的理想状态,是一个无穷逼近合理的过程,因此,员工不适合现在岗位的竞争,或者说,在企业内部某一职位上的竞争处于不利的地位,很大可能是员工没有找到适应自己的工作。如一个纪律性强和良好服从意识的员工,可能适宜做生产人员,但不宜从事市场创新工作。如果一开始进入企业后,就从事他不擅长的企划工作,必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淘汰也不是简单的将员工踢出原岗位,企业可以视自己的能力和员工的特点,协助员工发挥其优势,找到新的工作岗位。但这并不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这样做,也可以不这样做,其对应付的义务和责任不违反劳动法或合同的合约即可。 基于上述讨论,对企业“末位淘汰”界定如下:企业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 名在后面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在岗者激发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竞争力。 二、企业是否要导入“末位淘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