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网络舆情的企业危机案例分析 ——以S 手机爆炸为例

基于网络舆情的企业危机案例分析 ——以S 手机爆炸为例

基于网络舆情的企业危机案例分析 ——以S 手机爆炸为例
基于网络舆情的企业危机案例分析 ——以S 手机爆炸为例

某市涉警网络舆情处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某市涉警网络舆情处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涉警网络舆情处置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各地工作开展不尽相同,但整体上仍处在摸索时期。某市公安机关在公安实践中,对涉警网络舆情处置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建立了一些制度机制,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涉警网络舆情处置缺乏重视 某市公安机关一些领导及民警不够重视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常常忽略负面舆情的处理,负面舆情敏感意识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为隐蔽性和虚拟性是网络中的显著特征,所以,网络舆情认识上,绝大部分的公安民警都有待提升,以致涉警网络负面舆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难以得到及时处理。一方面,多数公安民警的思维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求,还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安业务工作中,对网络涉警舆情敏感性和关注度的欠缺,使得对负面舆情影响力评估失准,面对网络负面舆情往往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一些公安民警在涉警网络负面舆情的态度上缺乏积极性,远见性差,预防工作没有做到位,舆情处置意识不够。比如在某幼儿园幼童牙齿脱落事件中,正因为处警单位及民警对此事舆论走势缺乏前瞻与远见,错失此事负面舆情预防的最佳时机,以致在此事后续发展中公安机关被舆论牵着走,一些谣言及质疑随之而来。如果基层公安局机关及民警能够重视涉警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提高负面舆情处理意识,那么某市相当一部分涉警事件不会发展成涉警网络舆情。 2、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某市各级公安机关虽然在公安实践中建立了一些机制来应对处置涉警网络舆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较大规模涉警网络舆情之时缺少兼具统一与完善特征的有效机制。一方面,公安机关各单位还不擅长负面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没有充足的行之有效应对经验 和方法。当涉警负面舆情出现时,公安机关各单位往往各自行事,缺乏统一部署,各单位联动效果差。另一方面,部分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在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和处理中的决策能力不够,在爆发性与突发性负面舆情面前很是被动,没有在思想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无法从容的面对大众和媒体,以致引发了各种质疑。比如,某派出所辅警仪容不断涉警负面舆情处置过程中,涉事单位领导缺乏联动协作意识,并没有第一时间诚恳接受社会监督作出回应,而是选择删帖处理。此不但没有平息舆情,反而将该事件推向舆论中心,使公安机关形象严重受损。 3、涉警网络舆情处置中存在“三怕” 在处置涉警网络舆情过程中一些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存在怕曝光、怕媒体、怕和群众打交道的心理,处置起来缩手缩脚,严重影响应对效果。第一是怕曝光,一旦发生涉警事件涉事单位首先想到的不是回应群众质疑而是遮遮掩掩,试图满混过关,这样更挑起了公众质疑心理,最终酿造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其次是怕媒体,由于公安机关面对媒体时态度与行为上过于谨慎和消极被动等,无形之中和媒体形成了对立关系,基层这种情况往往更加突出,导致媒体报道失实甚至存在恶意扭曲。第三是怕和群众打交道,舆情危机形成后,由于有些涉事单位怕和群众打交道,缺乏社情民意获取渠道不能正面回应群众质疑和关心,往往导致人们对民警产生误解和偏见,舆情危机愈发突出。如在处置王某兰被诈骗案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由于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媒体作用逐渐加强,“躲猫猫”等网上涉警舆情事件频发,公安机关动辄成为网上炒作的负面典型,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成为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网上涉警舆情的源头是网下发生的涉警事件,是互联网言论自由、传播快速的特点放大甚至扭曲了事实的真相,才会形成危害我们公安机关形象的负面舆论。涉警事件可以预防,但不能预知。涉警事件发生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危机公关,正确应对网上舆论,塑造公安机关正面形象,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的特点 一是新闻网站易于将涉警事件作为“卖点”。主流媒体、网站及网民对网络涉警事件关注度持续较高,部分新闻网站将涉警事件信息作为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点击率的重要手段。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国网络涉警舆情事件数量明显增加,仅网上流传的涉警报道及帖文就达900余篇。部分网站还开设专门的“法治”版块,对涉警舆情事件进行持续跟踪报道。 二是部分新闻网站乐于将涉警事件炒成“热点”。部分新闻媒体热衷于追踪涉警事件,参与炒作,推波助澜。个别网站对涉警事件及相关新闻报道、转载热情极高,特别是针对恶性涉警个案,一些地方媒体频频派出记者,深挖内部信息,专访当事人,进行追踪报道,随后将网民的评论以新闻形式报道,周而复始,推动炒作不断升温。 三是利益相关方倾向于将涉警舆情当作“支点”。涉警事件当事人及利益群体常常借助互联网进行舆论造势,给公安机关施压,试图提高与公安机关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当事人通过互联网“现身说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能够迅速转变网上舆论导向。 四是广大网民习惯于将涉警事件当成“看点”。据CNNIC统计,上网浏览新闻仍是我国广大网民的主要网上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日常获取的信息量极大,使得网民上网浏览新闻只选择感兴趣的查看。而涉警事件正是除与自身利益相关信息之外最能引起兴趣的一类新闻,因此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各种评论观点纷至沓来。 二、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是涉警负面舆情高发的背景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分配结构日趋复杂,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引起很多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对党和政府不满,造成群体性事件多、刑事案件多、不稳定因素多。而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专政工具,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职,必然处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第一线,容易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甚至敌视。与此同时,公安工作涉及面广、窗口单位多,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使公安民警的一举一动完全处于群众监督之下,工作中出现的小瑕疵很容易被放大,一旦发生涉警事件,公安机关立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也让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观点和意见,让各种情绪自由发泄,必然造成偏见和不满肆意横飞,也必然造成部分受过打击或因公安执法活动而利益受损的网民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公安机关进行攻击、污蔑,甚至虚构情节,编造谣言,以达到诋毁公安机关形象的目的。 (二)部分公安民警自身存在问题,是造成涉警舆情事件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总体上说公安民警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有一些民警执法为民理念不牢,法制意识淡薄,存在特权思想,导致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公安民警形象。互联网匿名隐身的特点,让群众找到可以任意发泄不满的空间。于是公安机关的问题被放大、活动被歪曲、形象被丑化。一旦有媒体披露警方执法行为存在问题,或确实存在违法违纪情况,网民的批评、攻击性言论就会铺天盖地而来。如贵州“瓮安事件”、云南晋宁“躲猫猫事件”、我省“六警察打死一社会青年事件”等,无论事实真相如何,网民先入为主认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26T17:12:14.2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葛燕1 赵阳2 [导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逐年増加,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互联网进行纯粹的监控也开始变得困难重重 1.濮阳市公安局河南濮阳 457000;2.濮阳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逐年増加,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互联网进行纯粹的监控也开始变得困难重重。在众多不稳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涉及网络舆情的案件也开始成为了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首要的难题,给和谐社会的推进带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人民政府的公信力,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涉警;网络舆情 1涉警网络舆情的内涵 舆情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围绕重大社会实践的发生、进展和变化,人民群众对国家管理阶层产生的看法与态度。有学者认为舆情是指个人及群众在特定历史阶段时期对自身关系以及关系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所持的态度和意见。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人们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利用互联网传播自身的态度和意见,其拥有的力量是巨大的,若无法有效引导和控制,对社会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涉警网络舆情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表达自身对涉及警方事件及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简而言之就是涉及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涉警网络舆情对警方工作的展开、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公安机关性质以及工作的特殊性,人们会关注涉警网络舆情,但是在鉴别真伪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公安机关的形象受损。 2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原因探究 2.1舆情涉及部门众多 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整个过程都会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和机构。例如:在一起失独人员聚众上访省政府案例中,失独人员上访诉求政府机关应当在其晩年生活中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一事件牵涉到:省政府办公厅、维稳办、市级政府的办公厅、维稳办、省市级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以及公安机关控申处、特警、交警、国保支队、网监支队、宣传处等众多部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这种事件的管辖权单位众多,职责交叉,职权划分不明。一旦舆情爆发,很难第一时间划清责任,导致推脱、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以最快的速度控制舆情,影响舆情的处理,从而造成隐患。 2.2制度设计仍需优化 目前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设计不合理,走不出“自由与管制的二元籓篱”,摆脱不了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二元对立的运行模式。科层制具有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和扁平化的社会管理范式。随着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的“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简称“网管办”)更名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互联网言论自由的“个人-企业-政府”三角关系替代了传统的“个人-政府”二元对立,是对言论自由思考中政府与个人、公与私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但二元对立的治理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没有有效的规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力边界,“大政府、小社会”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科层制结构和二元行政运行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现出了各级政府对当前网络舆情治理角色的错位。 2.3公安机关公信力缺失 涉警网络舆情近几年高发的现状,有其决定性的根源存在的,它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影响的背景之下造成了涉警网络舆情事件频频发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差距逐渐的缩短,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步一步的接轨,贫富的差距也开始慢慢的显露出来,贫富阶层的分化造成了社会矛盾开始逐步积压,高速的经济发展需求致使一部分土地被征收,也有一部分转型企业进行裁员。贫富差距的增大使得一些人出现仇富心理,也有一些官员开始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开始了玩弄手段来中饱私囊。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大众出现仇富、仇权、仇官的心理。所以一旦有涉警事件发生,极易被一步一步的抹黑从而造成公安机关的形象大大损毁,使得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大幅度丧失。 3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3.1提高对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的重视 从涉警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可以发现,舆论升级的重要原因是各级公安机关没有充分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部分领导对网络的认知水平不高,错误的估计了舆论对群众情绪的影响;部分领导认为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的影响不大,没有重视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社会形象的影响,对涉警网络舆情也保持着错误的观念;部分领导由于没有掌握正确引导舆论的方法,当涉警网络舆情出现时,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干预,部分领导则认为清者自清,不需要多加解释,甚至认为过段时间事件就会平息下去。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提高领导应对和引导涉警网络舆情的重视,充分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作用,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将合理引导涉警网络舆情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3.2建立涉警网络舆情引导控制机制 针对涉警网络舆情,公安机关应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通过专人负责管理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管理机构则对涉警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进行统一的调度。例如:研究涉警网络舆情处理方法、成立涉警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与义务,使涉警网络舆情处理流程系统化和规范化。以弘扬科学发展观、主导涉警网络舆情为目的,选择舆情管理人员为引导者,通过官方网站或官方微博收集网民的意见,跟踪报道时事新闻。例如:微博大V江宁公安在线,其是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的官方微博,其主要通过发布相关时事新闻、解答网友的提问、说明不实事件的真相,其以幽默风趣的风格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截止至2016年12月已有近200万粉丝,且被网友们戏称为“江宁婆婆”。 3.3强化自身媒体建设 毋庸置疑,公安机关要在涉誓舆情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就要让其正面形象深入人也。例如:积极开设公安机关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主流的社交媒体传达公安部门的信息,并且加强和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良好的互动,有助于涉答舆情工作的展开。开展"互联网+"业务主动设立网络宣传员和评论员,及时地发布涉警舆情信息,强势引导网络舆情。同时,公安机关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发布道路情况、防火防盗常识、开设反电信诈骗网络报警平台、网上110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和贴也的关怀。同时,公安机关要在专业的宣传人员和评论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上多花些功夫,以使得专业人员能够对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进行积极的宣传。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此类人才的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以实际的网络舆论引导效力来界定一个网络舆论宣传员的优秀与否。

舆情案例分析

舆情案例分析 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一、舆情危机管控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其对网络舆情状态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标志,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海量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用科学、精准、可信的方法。然而,一些部门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回应沟通、引导说明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尚处于粗放式阶段,相关工作较为感性主观,一些部门仍然停 留在“部分网民认为”、“某网友认为”等定性描述上,缺乏科学、扎实、直观、量化、可比对的数据基础,难以全面反映特定区域和特定时域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状况与趋势,更谈不

上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如何从主观判断 迈向客观分析和量化管理,建立定向分析、定量研究与有效管 理体系,成为我们及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分析:济源“瘦肉精”事件中双汇的危机公关 1、概述: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维权行动中曝光了济源双汇集团所用生猪中含有大量瘦肉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此次事件引起广泛热议。双汇集团进行了一些列危机公关行动, 但其中漏洞百出。面对如此状况,如何突出重围重塑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呢?下面将针对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做一个全面 的分析,包括: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经过,双汇在此事件中的危机公关的手段和效果分析,以及双汇危机公关手段的改进和思考,用危机公关中的危机处理原理,分析制定危机公关策略。 2、瘦肉精事件回顾 2011-03-15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 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 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 2011-03-20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2011 -03-21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 2011-03-22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

涉警网络舆情特征研究

涉警网络舆情特征研究 【摘要】涉警网络舆情由于其主体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具有非同于一般网络舆情的独特特征,表现为:敏感性、问责性、非理性、非线性等四个方面。正确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对于把握涉警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警察;涉警网络舆情;特征 涉警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借助网络这一传播载体,围绕某一涉警热点事件,所表达出来的态度、信念、倾向的综合。涉警网络舆情由舆情主体和客体因素、涉警事件因素、舆情空间因素、态度和倾向因素等部分组成,并与一般舆情的特征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涉警网络舆情的敏感性 涉警网络舆情由于聚焦点直接指向公权力及民生领域相关矛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具有较大的敏感性。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公共意志而设置的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权力代表,是联系党和人民的桥梁,是贯彻党的总路线的纽带。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始终走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前沿,以应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凸显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使公安工作必然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媒体关注的焦点,使自身处于舆情的风口浪尖之上。 另外,“在当下中国,大众利益常遭官方侵犯,而民间组织活动受到严格限制,法制化表达渠道遭遇阻隔。”以“仇警”“仇官”“仇富”为代表的网络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上盛行,他们愈发追求公平公正,反对权威主义,追求自己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服务职能及质量水平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一旦出现涉警舆情信息很快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的泄洪口,极易引起社会舆论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指责与批评,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所以涉警网络舆情的敏感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公权力与私权力之间的矛盾的敏感性。 二、涉警网络舆情的问责性 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公安机关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的治安行政和刑事执法机关,作为政府的公权力部门,掌握着法律赋予的广泛权力,这些权力与每位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公安机关必须接受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涉警网络舆情是公众通过互联网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履行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作为一种重要的异体监督力量,表达了公众对公安民警执法行为、执法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批评,

舆情案例分析

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一、舆情危机管控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其对网络舆情状态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标志,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海量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用科学、精准、可信的方法。然而,一些部门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回应沟通、引导说明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尚处于粗放式阶段,相关工作较为感性主观,一些部门仍然停留在“部分网民认为”、“某网友认为”等定性描述上,缺乏科学、扎实、直观、量化、可比对的数据基础,难以全面反映特定区域和特定时域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状况与趋势,更谈不上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如何从主观判断迈向客观分析和量化管理,建立定向分析、定量研究与有效管理体系,成为我们及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分析:济源“瘦肉精”事件中双汇的危机公关 1、概述: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维权行动中曝光了济源双汇集团所用生猪中含有大量瘦肉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此次事件引起广泛热议。双汇集团进行了一些列危机公关行动,

但其中漏洞百出。面对如此状况,如何突出重围重塑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呢?下面将针对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包括: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经过,双汇在此事件中的危机公关的手段和效果分析,以及双汇危机公关手段的改进和思考,用危机公关中的危机处理原理,分析制定危机公关策略。 2、瘦肉精事件回顾 2011-03-15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 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 2011-03-19 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2011-03-20 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 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2011-03-22 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 2011-03-23 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 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 2011-03-30 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 2011-04-01 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检测产

调研报告:关于当前涉警舆情特点分析及处置对策

调研报告:关于当前涉警舆情特点分析及处置对策信息化高速发展,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反映诉求、表达己见、寻求共同的重要途径。“人人都是媒体、个个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而公安机关作为与群众接触最广泛的执法部门,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媒体的“显微镜”、网络的“聚光灯”下,涉警类舆情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涉警舆情的收集研判,牢牢把握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对于提升公安机关应对和化解舆情危机能力,维护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涉警舆情的特点 (一)“面对面”传播,速度之快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舆论传播由“点对面”向“面对面”的转变。舆论传播由诸多信息链支撑,且无明确的路径和中心,往往表现为“秒杀”速度,难管难控。如果一旦涉警信息被媒体发出,就会迅速扩散,广为传播,受众群体也瞬间膨胀,可见舆情特别是涉警类舆情的传播速度相当之快,需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 (二)“点与点”对接,范围之广 新媒体是基于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具有超链接、强互动、移动化等特点。在互动中,涉警舆情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参与者之间是整个过程中的各个“节点”,他们之间即可相互发布、传播和接受信息,在短时间内实现“点与点”的对接,无需“把关”和“审核”,因此,参与者表达观点的权利被“放大”,以致覆盖面之广超乎想象。即使简单的涉警舆情,也会因论坛、贴吧、微博等媒体的传播和互动被无限放大,

短时间内将大范围扩散,从而引发网络舆情负面效应。 (三)“片连片”议论,反响之大 公安工作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特殊性的特点,加之当前公权与私权博弈加剧的特定社会环境,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人民警察高度关注,涉警舆情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挖掘新闻资源的对象。一旦涉警类信息被媒体捕捉,尤其是执法不公、违法违纪等负面信息,就会被网络、论坛、贴吧等新媒体广泛传播,而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也不断跟进刊登消息,从而使得一条涉警类舆情被各个媒体阵地相继传播,形成了“片连片”议论的效果,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并广泛议论,造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给公安工作造成被动。 (四)“网和网”炒作,影响之深 网络的虚拟性、言论的自由性,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个人的“无责”意识。有的网站为了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接连发出片面性评价;有的网站更是抓住涉警信息恶意进行炒作,从而在网络上产出了不利于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进而引发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事件,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同时,涉警舆情也发生了从网上向网下转化的情形,有的舆情直接转化为了现实中的警民冲突,可见,涉警舆情“网和网”炒作的影响之深。 二、涉警舆情引导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呆板性”认识 工作中,部分民警甚至有的科所队长对涉警舆情敏感性不强,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思想上存在着“谣言不攻自破”、“真相总会大白”的认识误区,对舆

网络舆论引导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

网络舆论引导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随着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自身对某些社会现象、公共政策乃至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意见。这使得政府能更为直接和便利地掌握社情民意,有利于做出更加贴近民意的公共决策,大大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网络舆论还可以加强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对于各级政府树立执政形象、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党和政府的新闻管理,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能否处理好政府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引导网络舆论和谐,进而增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和社会和谐,将成为衡量各级地方政府及领导干部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创新网络舆论引导的治理结构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扶持主流舆论网站的建设,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贯彻“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网站,使之在网络舆论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坚决克服多家齐头并管的局面,多头管理只会造成部门间互相推诿、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的尴尬和被动局面。 其次,网络媒体是网络舆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党和政府对网络舆论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性意见都要通过网络媒体才能起作用,他们的态度和责任感与网络舆论的引导有直接的关系。 最后,特别是我国未实行网络实名制,政府对人的管理要实现“从虚拟到现实”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引导网民自发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操守,特别要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管理作用,要继续加强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规范,为会员需要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我国的互联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健全网络事件的处理机制 首先,健全网络舆情常态预警机制。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要及时反馈,做好预警防范。一方面,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我网络舆情中心设立了舆情信息监看与报送小组,每

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

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 新闻学专业 13新闻班徐晓雪指导老师:张博 摘要:在新的媒体格局下,网络民众越来越成为社会主导力量,网络舆论日益丰富,所以,对于舆论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对此事件发生后的网络舆论形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形成规律,阐述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希望为加强舆论引导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舆论;引导;意见领袖;东方之星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各种深层次问题所引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社会风险频频出现,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舆论引导工作至关重要。“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作为灾难性的突发公共事件,在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立即成立救援和处置工作组开展现场指挥,各大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事故现场消息,因此谣言少,网上舆论大多是积极肯定的声音,救援行动也受到西方媒体的积极评价,沉船事件在网络上的舆论引导处理的较好,希望通过这次对沉船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研究,对于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提供一些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舆论生成 (一)事故发生与曝光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隶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轮,在从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罕见强对流天气,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东方之星”号客轮上共有454人,其中成功获救12人,遇难442人。 6月2日2时37分,央视新闻客户端进行了事故通报。快讯内容为:6月1日深夜,一辆载有400多人的客船在长江湖北段翻沉,客船名为“东方之星”,隶属重庆万州。央视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也是第一个发声,至此事件曝光。 (二)进入公众视野 6月2日7时38分,新华社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东方之星旅游客船翻沉事件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国务院派出救援组前往现场,要求全力做好人员搜救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随后,各家媒体如搜狐、新浪、头条新闻等也都开始大篇幅争相报道“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从原因深入剖析,到哀悼死者安慰家属,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版

8 月17 日上午,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和荣松犯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被告人杜澄、曹二车龙补、吴原华、赵智、和凌波犯寻衅滋事罪一案公开宣判,至此舆情告一段落。 三、传播特点 从事件的全网走势变化来看,1 月24 日晚,网友@ 琳哒是我发布微博后引起的网络舆论声势并不大,直至1 月25 日,被网友关注转发、媒体转载报道后网络舆论走势才开始增速走高,并于政府官方部门通过微博发声后达到监测时间内舆论值高峰。此后,由于官方回应失误引发的次生舆情,导致整个舆情事件周期反复,形成舆情“长尾效应”,严重影响丽江城市旅游口碑。 根据数据统计,仅2017 年1 月24 日20 时至1 月26 日9 时期间,全网关于“女子丽江遭暴打致毁容”的消息共84.7 万条,微博成为了该事件的主要舆论平台,相关数据达83.8 万条,占全部数据的98.9% 。新浪微博相关话题# 丽江恶性毁容抢劫# 阅读量超3.1 亿。 三、应对存在的问题 1. 通报针对性不足,造成舆情持续高热互联网时代,唯有更透明公开,才能打消受害者和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怀疑。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当地警方前期虽然积极响应、数次回应舆论,但是警方通报依旧“自说自话”,故意回避、模糊当事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是否存在抢劫、打人者是不是寻衅滋事罪、打人者是否被全 部控制等,导致舆情持续被质疑和追问,并保持高热。在全民都是监督员的网络时代,政府部门如何开展网络回应工作值得我们深思。

2. 警方官微失言,诱发次生舆情 丽江负面舆情爆发后,公安、旅游、工商、宣传等政府部门如何应对舆情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网络形象。而这些部门短期内应对一再失误促使负面舆情不断升温,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受损。2 月10 日丽江警方官微转发指责被打毁容女游客放荡的网文,导致舆情反复发酵,形成“长尾效应”。官方错误的措辞表述,使得丽江警方在舆情泥淖中越陷越深,本来已经逐渐平息的舆情,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 3. 线下处置失败,网上舆论不断发酵网络舆情是现实问题在互联网上的反应,应对工作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先下实体工作,因此网上舆情越来越呈现出“线下决定线上”、“实情决定舆情”的特点。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尽管官方能够第一时间及时发布信息,但网络质疑的声音却一浪高于一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线下工作没有做好。丽江警方在没有取得受害女游客的谅解下,抢先通过网络对事件进行回应,导致该名女游客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接连通过微博对官方的声音进行质疑,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官方通报的权威性,无法有效取得舆论信任。 四、应对启示 1. 重视舆论焦点,做到针对回应互联网最大程度地回归了网民 的话语权,网民的舆论监督力量愈加不可小觑,当负面舆情爆发时,相关部门首先应及时回应,开展危机公关,与当事人平等对话,满足公众和媒体信息需求。在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声,政府部门的回应必须做到有的放矢,牢牢掌握舆论关注的焦点,少说官话套话,以柔性姿态化

浅议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浅议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2013年06月05日 08:10:23 ?作者:程宝清 ?【字号大中小】【留言】【打印】 近年来互联网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第四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比其他传媒的发展更为迅速,在很大程度上,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信息的集散地。网络舆情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甚至成为政府部门决策的参考。面对汹涌浪潮般的网络舆情,如何及时分析预警,主动、有效地应对和妥善处置,切实提升自身公信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公安机关必须深入研究和对待的现实问题,对于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特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关,在与社会各阶层的长期接触中极易被置于矛盾的风口浪尖上。任何涉及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负面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网络环境下这种负面消息都有可能成为舆情风暴,导致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形象受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当前我国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发性 一方面,具体的舆情危机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成为点燃舆情危机的导火索,这种突发性往往是官方所难以提前预见的,其产生的后果也往往很严重。另一方面,舆情危机从生成到消除是一个累计渐进的过程,各种危机要素在此过程中进行着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二)偏差性 就舆情信息本身来说,都有实际发生的舆情事件为背景或根据,具有一定客观实在性。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有些人甚至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上传一些误发或虚假的涉警舆情信息。不了解真相的群众在网络上通过各种方式宣泄这种情绪化、偏差性的言论,通过讨论一呼百应,产生共鸣,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破坏性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往往会引发社会大众和公安机关及警察在观点甚至是行动上的剧烈冲突。进而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社会声誉、阻碍公安机关的正常工作,甚至引发警民对抗的群体性事件,进而导致人民对社会正义与政府公信力的质疑。 (四)隐蔽性

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导控工作

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涉警网络舆情 导控工作 摘要:以郭美美事件为切入点,本文在探讨网络舆情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明确了公安机关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导控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公安机关;网络舆情;涉警事件 自2011年郭美美事件在网络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公众对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三年后的今天郭美美由于涉嫌赌博而被落网,这种信任危机并未能解除,反而激起了网民对公安机关处理事件的态度及动因的激烈质疑。因此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成为了摆在公安机关能力建设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 1、涉警网络舆情的界定 涉警网络舆情是指网民针对发生在一定的事件和空间内的围绕公安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产生和持有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社会政治态度、情绪和观点的总和,它反映的是网民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诉求与警方进行互动

的动态发展过程[1]。 2、网络舆情的传导机制 网络舆情案件的有些是基于现实的社会性事件而传播的,有些则是纯粹的谣言散播,但总体而言网络舆情通常都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形成和扩散、高涨、波动、消退[2]。网民出于有意或无意的目的以特定的形式将相关事件传播到互联网上并发表自己对该事件的理解和看法,随着关注人数的增多,大量的网民会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舆情集聚速度会以指数形式上升,在全社会构筑舆论高潮;这种高潮不会一直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高潮阶段形成的舆情会逐渐沉寂,但有些悬而未决的事件会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因为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引发新的高潮,这就是舆情的波动阶段,以郭美美事件的发展为例,自2011年爆发,由于事件中所涉及的相关人物、相关部门的事件真相未能水落石出,公之于众,于是在2014年郭美美被捕后再次掀起了舆论高潮;在事件得到公正处理或网民有新的关注目标之后,这一舆情便会慢慢淡化,最终沉寂。 3、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通常都具有易爆性、即时性、丰富性、广阔性等特点,涉警网络舆情通常更为复杂,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涉警舆情蝴蝶效应显著[3]。许多涉警舆情事件的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从各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决定强调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确认知网络舆论极端重要的作用,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着力提升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网络舆情极力扮演主信息源角色。从发展阶段看,当前媒体已超越所谓的精英媒体、大众媒体阶段,进入到人人皆为媒体、人人皆为信息发布者、人人皆为舆论制造者的阶段,新兴媒体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面临巨大压力。而从媒体加快分众化、对象化的角度分析,新兴媒体以其占有主要信息源、众多信息源、即时信息源的优势,向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议程设置模式、运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并加速舆论格局的复杂化。 网络舆情积极向群体心理领域聚焦。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许多问题所产生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来释放。此间,如果对正在形成的网上舆论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势必导致或强化一些网民产生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在一些“意见领袖”的左右下,网民的这两种心理相互交融,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加速放大“破窗效应”和“链式效应”,进而

转为群体心理。这无疑为我们克服和纠正网络舆论引导的反向作用增加了难度。 网络舆情更加置身意识形态前沿。随着若干“杂音”和“噪声”对网络“嵌入式”渗透、“价值论”引导和“话语权”干预的不断增强,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将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舆论跨界影响空前直接,价值观互相激荡,“思想战”、“精神战”、“文化战”、“政治战”等更是“短兵相接”;另一方面,争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更趋于白热化。互联网毫不掩饰地演变为没有硝烟的前沿主战场。 网络舆情进一步深化网络“问政”的维度。从“黑砖窑”事件到前不久伊朗政府围绕选举与西方发生的网络战争,再到我国乌鲁木齐市发生的“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无不显示出了网络“问政”的巨大力量和现实威胁。如果说网络“问政”将继续从广度上引导更多网民有力地去表达心声,那么,网络“问政”还将从加压领导干部心理焦虑、约束其作风建设和促进执政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深度上,着力发挥影响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舆论已经占据当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略制高点的新形势下,我们虽然在提高认知水平,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畅通舆论引导主渠道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很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