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曲六百年,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六百年,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六百年,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六百年,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六百年,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

昆曲具有六百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之一,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

早在元末明初,昆山腔即在江苏昆山一带流传。据明魏良辅《南词引正》载,"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于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昆曲是元朝(公元1279—公元1368)末年顾坚所创始的。魏良辅经常向很有声望的老曲家过云适求教,经多年探索和实践,终于在昆山腔的基础上,总结了南北曲的传统唱腔艺朮特点,并吸收了海盐腔、戈阳腔和江南民间小曲等多种艺朮成分,改革成为一种细腻、婉转和柔和的新腔,称为"水磨腔"。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昆曲常演的剧目有:《牡丹亭》、《紫钗记》、《鸣凤记》、《邯鄣记》、《南柯记》,《义侠记》、《玉簪记》、《十五贯》、《桃花扇》、《长生殿》、《风筝误》,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游园惊梦》、《阳关》、《秋江》、《思凡》、《断桥》、《三醉》等。昆剧《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上承《西厢》、下啓《红楼》的扛鼎之作,400多年来历演不辍,是一部充满瑰丽色彩、集戏曲文学艺术之大成的爱情传奇。

革新后的昆山腔崛起于戏曲舞台之后,一时江南一带作家辈出,作品繁多,

促使昆剧的演出及流传达到一个兴盛时期。昆剧则从发源地苏州、昆山一带迅速传播到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并继续以苏州地区为主要根据地,培养大批演员,组织班社,面向全国各大城市,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明末人徐树丕《识小录》有"四方歌者皆吴门"之说,反映了万历后各地争聘苏州戏班和学习昆曲的风气。达官贵人养"家班"都以昆腔戏为时尚,昆剧又以他们的调迁和官场应酬而流转各地。更有戏班商人、落魄文人长年以戏为业到处流转,客观上起了昆剧的传播作用。如剧作家、兼戏曲理论家李渔(1611-1680),以姬妾充当戏班演员,组成家庭昆剧班子,"游燕适楚,立秦之晋之闽,泛江之左右,浙之东西",除了江、浙一带及北京,远至山西、陝西、湖北、湖南。他以"李十郎"的别称扬名一时。昆剧的渐次流行的路线,南自浙江到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西沿长江自安徽向上游到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北沿运河经山东、河南、河北,然后立足于当时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再从北京发展到山西、陝西。凡是经过的地方,除了扩大昆剧的演出范围外,同时或多或少影响到当地其他的戏曲剧种。因此,从明天启元年(1621)到清康熙末年(1722)整百年间,形成了昆剧的极盛时期。剧目之多,演出之盛,艺朮理论水平之高,为其他剧种所难以比拟。故有"今吴伎盛

行于天下"一说。

至于昆剧的发祥地苏州以及附近的扬州、杭州,演出盛况惊人。特别是扬州,在清代中叶以前曾经是一个极度繁华的城市,各种戏班都去这个城市演出,其中当时被称为"雅部"的昆剧是戏曲界的主体,影响最大。组织健全的各行角色皆齐的班社成员多至百人,除演本戏外,还有许多折子戏,各有所长,轮番上演。甚至有大批业余戏曲爱好者,经常串演昆剧,成为"串班",不少着名昆剧演员从业余演剧出身。乾隆中期前后,"苏、杭、扬三都"的昆剧班社仍有"数百部",在苏州的则有集秀班、聚秀班、结芳班、集锦班等四十一班。

昆曲曾经衰落的时期

昆曲折子戏的绝大多数,已是流传了一百多年甚至数百年的保留剧目,对观众说毫无新鲜感。从形式上看,演出不注意服装、化装的改进,不注意雅俗共赏,以老大自居。对比这时各地方剧种的新戏、新腔和新奇的演出方式,自然难以匹敌。衰退的外因,是远自清初以来,统治者几次兴起"文字狱",残害文人,直接影响到昆剧作者的创作。另方面,清代统治者利用昆剧,把它纳入宫廷,并编演《升平宝筏》、《鼎峙春秋》、《劝善金科》等连台本戏。使昆剧作为歌功颂德的点缀品供养起来。一些官僚士大夫也把昆剧作为附庸风雅的玩物,扼杀它的生机。于是在嘉庆以后,北京剧坛的徽班、梆子班终于取代了昆剧的地位,很多昆剧演员参加到徽班和其他地方剧种去演戏,专业昆剧班社逐个解散。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知识大全】

戏曲大舞台

七年级下册“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 一、需了解的知识: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秦腔、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等六十多个剧种。(记住几个)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可扮女、女可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xingtou,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时期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唐中后期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宋金时期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朝时期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明清时期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 戏曲的特点 京剧 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平,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 国粹。它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戏剧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 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háng)、流行(háng)(龙套)七行(háng),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经典剧目: 《铡美案》、《霸王别姬》、《白蛇传》、《借东风》、《玉堂春》、《杨门女将》、《赵氏孤儿》...... 豫剧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紧次于京剧,居各地方剧种之首,目前在我国十六个省市有专业豫剧团的存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中国传统音乐可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2、中国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五大类。3,民族音乐特点:有口头性和集体性、乡土性、即兴性、流传变异性、人民性和多功能性。4、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包括中国乐系、欧洲乐系和波斯-阿乐伯乐系。 5、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其他各类传统音乐的基础,同时又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和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和曲目浩如烟海)。 2、宫庭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3、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具有更加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鲜明浓郁的特点和感人脏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 民间歌曲:汉族民歌体裁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2、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能的民间歌曲。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1、节奏的律动性,2、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3、领、和相结合的歌唱形式。搬运号子(如《哈腰挂》),工程号子(如打硪号子)、农事号子(如《催咚催》、船渔号子(如川江船夫号子)。 3、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相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民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艺术特征: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曲调跳进多、起伏大、音域广、音区较高。多两句体和四句体的乐段结构,乐句变化形式多样。 “花儿”: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花儿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因此又被称作“野曲”,不能在室内或村内唱,当地还有专门聚会对唱花儿的场合——“花儿会”。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是一种曲调,共有上百种。花儿的音域宽,旋律的起伏度大,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它的节奏宽广、自由,大多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法。代表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北和宁夏、甘肃东部一带,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为多,旋律高亢奔放、深沉质朴,歌词多即兴创作,上下句结构(七字句)较多,多用比兴手法。代表曲目:《兰花花》、《我的哥哥当了红军》。 “山曲”:流行在陕西西北部、陕北和内蒙西部一带,在内蒙西部地区又叫爬山调。反映旧社会晋西北农民离乡背景到内蒙一带谋生的“走西口”生活和爱情生活中生离死别、相互思念的情感。多为上下句结构。代表曲目:《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走西口》。 4、小调亦称小曲,一般曲调比较流畅,音乐结构比较规整,表现手法细腻、丰富,艺术加工较多,唱词相对固定,流传范围较广。小调分为呤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艺术特征: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曲折、多样的旋法。 时调:是一种除了在日常生活传唱外,还经常用于商业性卖唱的小调。演唱者大多为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它具有完整规范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一般有器乐伴奏。内容广泛,一个曲调可以填入多种内容的唱词,表现各种情绪和感受。音乐主要来自谣曲,小部分吸取了山歌和其他体裁的音调。流传广、影响大的时调有: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绣荷包调等 少数民族民歌部分:1、内蒙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不仅有较长大的篇幅,而且气息宽广,节奏自由,情感深沉,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在持续的长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和装饰。有的长调还具有史诗般雄浑的气魄和历史沧桑感。牧歌、

中国戏曲的三大戏种

戏曲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品种,这些品种被称为“剧种”。各个剧种除了以歌舞演故事的共同特徵外,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民俗习惯、文化传统的不同,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使中国戏曲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区分戏曲剧种的主要标志是方言语音和音乐,所以在清代以前,剧种大多以腔调来命名,腔调包含有方言语音和音乐曲调的意思。如昆山腔、弋阳腔、徽调、汉调等等,以剧种发源地或流行的地域来命名,如京剧、沪剧、潮剧、黄梅戏、粤剧等。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它在清代后期形成于北京,因地域而得名。由于主要唱腔是“西皮”和“二簧”,故又称皮簧戏。1928年北京改称北平,京剧随之改名平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剧已誉满中外,于是又有了“国剧”之称。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重新恢复京剧的名称。京剧形成后,出现了众多著名演员,如鬚生行有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旦行同样是名家辈出,如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被誉为“四大名旦”。其他如小生行、老旦行、净行、丑行也有杰出的演员。这些名家对京剧艺术的唱腔、剧目都有巨大贡献,他们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流派,并传之后世。 川剧是流行于四川省和云南、贵州两省部分地区的戏曲剧种。清末民初,随着工商业发展,演唱川昆、高腔、胡琴、弹戏、灯戏的戏班陆续进入城市,并且逐步同台演出,形成了风格统一的川剧。川剧中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各有代表性的剧目。如高腔有《白袍记》、《琵琶记》等数十本;弹戏有《春秋配》、《花田错》。川剧的表演真实细腻,生活气息浓。一些身段程式别具一格,如“行船”、“扑蝶”等。在发展过程中,艺人们还创造了不少绝技,如变脸、钻火圈、飞叉等,这些绝活已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粤剧在早期叫做本地班或广东大戏、广府戏。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相继传入广东,随后出现了由本地艺人组成的戏班“本地班”,唱的是“一唱众和”的“广腔”,在道光年间改唱“梆簧”(西皮、二簧)。清代末年,广东出现了一批被称为志士班的粤剧班社,他们演出时仿效话剧的化妆、布景,在唱法上假声改为真声,并开始使用广东方言演唱。粤剧有许多以歌唱著称的名家,如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以及香港的任剑辉及白雪仙等,他们以精湛的唱工艺术,形成粤剧的流派唱腔,并传带出各自流派唱腔的传人。

《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31~33题。(9分,每小题3分) 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观盛宴。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业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给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 31)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黄梅戏的念白与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广为老百姓所熟悉。 B.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 C.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黄梅戏的发展进程很缓慢,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 D.黄梅戏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自身的特点,从而迈进更高的艺术领域。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知识点(张永春)

中国传统音乐五大类:民歌、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 民歌语言简洁干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的特点。 民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 汉族民歌三类:号子,山歌,小调 号子(劳动号子)1)搬运号子《哈腰挂》2)工程号子《打硪歌》五指山民歌 3)农事号子《车水号子》4)船渔号子《黄河船夫曲》 号子的艺术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式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类型:长律,短律,平律。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领唱与合唱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5.曲式结构: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 山歌分类:一般山歌,田秧,放牧山歌 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歌一种,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与之相接的宁夏和甘肃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部。它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比较对称。传统信天游的内容主要在爱情和诉苦两方面,用真声演唱,基本曲调大约有100多种。代表作《脚夫调》 山曲也是上下乐句构成,演唱真假结合,旋律音调受蒙古族民歌影响。代表作《走西口》。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花儿的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音乐结构分为上下两句体,但须唱两遍方完成一段歌词。代表作《上去高山望平川》 山歌的艺术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 3.高亢的曲调 4.曲式结构:1)乐段结构:分为对应式的上下二句体结构2)乐句变化形式:自由延长音,加垛,前后加腔。 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银纽丝调 鲜花调又叫茉莉花,是民歌小调的一种,清代以来十分流行。通过赞美茉莉花,生动含蓄的表达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该曲调变体很多,但大部分都唱原词《茉莉花》 常被用于民间歌舞,说唱和戏曲音乐中。代表作:扬州的《茉莉花》。 5个曲牌《山坡羊》《小天门》 小调的艺术特征:1)叙事与抒情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2)轨枕,均衡的节奏和节拍 3)曲折多样的旋法 4)曲式结构:小调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以及这两类的变化发展形态,对应式结构指的是一上一下两个乐句相互应答,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音乐内容。少数民族民歌:《江格尔》蒙古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柯尔克孜族《格萨尔》藏族 蒙古族长调: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流行与牧区,曲调悠长辽阔,节奏自由,旋律进行有多大跳,伴奏以马头琴为主。代表作《辽阔的草原》。已被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短调: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流行于蒙古族聚居区,曲式结构工整,曲调优美抒情,常见多段体叙事歌曲,篇幅较小,音域较窄,但仍有大跳音程,用四胡伴奏。代表作《森吉德玛》《黑缎子坎肩》。 哈萨克族乐器:冬不拉 特点:音阶:广泛用七声音阶,也有五声音阶。调式:采用用过音乐体系的五声调式和欧洲音乐体系的七声调式,五声以宫调式和羽调式为主,七声以自然大小调为主。旋法:带有很

中国五大剧种

中国五大剧种 黄梅戏、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宿松佐坝地区,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1910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现多由女班来演。 豫剧, 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所以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 【花旦】花旦,是中国戏曲旦行中的一支,区别于正旦(北方剧种多称“青衣”)、武旦和老旦。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 【武旦】是表演一些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武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这类的武旦,一般是不骑马的,也有骑马的,但比较少。另外还有长靠武旦,就是妇女也穿上大靠,顶盔贯甲。这样的角色,一般都是骑马的,拿着一把尺寸比较小的刀。 【彩旦】戏曲中扮演女性的丑角,年龄比较老的也叫丑婆子。彩旦俗称丑婆子,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滑稽风趣或奸刁的女子,也有性格爽朗无拘无束的逗笑角色。实为扮演女性的丑脚。化装一般面涂白粉,再搽厚重胭脂。唱念都用本嗓,实际是用丑角来应工的。简单说彩旦是重说白的,而且基本上都说京白,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的角色。

中国古代戏曲

1.中国戏曲和西方戏曲有何异同?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而有别于其他戏剧形式。尤其是戏曲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着一种“似与不似”的写意性,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中国戏曲蕴涵有特别的古老东方文化意味。戏曲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独有的戏剧形式。它是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综合演唱戏剧形式。“唱”指歌唱,戏曲唱腔一般有固定的曲牌以及板式,象京剧中的导板、慢板、快板等。“念”指说白,说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十分动人。“做”指表演,讲求身段、工架,象整冠、理髯、趟马等都有固定的程式。“打”指武打,有各种套路。总之,中国戏曲文武相杂,有说有唱,载歌载舞,和西方戏剧形成根本区别。 一、表现形态上不同。相对而言,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纯,而东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呈现多元化。因为戏剧艺术最早的形态是歌舞结合,戏剧原本是从祭祀性的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但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 或者是依靠台词的“话剧”;或者是只歌不舞的“歌剧”;还有专舞不歌的“芭蕾”。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 相比起来,东方戏剧则保留着古老的歌舞结合的传统。东方戏剧的典型代表类型——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几乎无一例外包含有唱、念、做、打各要素。如果看过京剧《打渔杀家》、评剧《花为媒》等剧目,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就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特征。其实,从“戏曲”这一名称也可以看出,“戏”指舞蹈与动作,“曲”指歌唱部分。“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戏剧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同属东方的日本歌舞伎、印度梵剧等也是如此。 二、对于现实的审美把握不同。东方戏剧侧重“写意”,西方戏剧侧重“写实”。“写实”是指在舞台上从表演到布景,都要使看戏的人感觉到如同生活的真实形态,象《雷雨》等经典话剧的布景与音响都逼近生活形态。“写意”是东方文化的特征,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性,而重在表现意境,这是戏曲的绝妙之

沪剧经典赏析

一、沪剧的起源 沪剧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部分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抗日战争后定名为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二、沪剧的历史沿革 沪剧属江、浙、长江三角洲吴语地区滩簧系统。兴起于上海。因上海简称沪,故名沪剧。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1953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沪剧演出团体上海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前身)。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沪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它起源于江南一带农村中的“小山歌”。这些“小山歌”受到弹词等其他艺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不同的滩簧(有的地方称花鼓戏),如苏滩(苏州)、杭州(杭州)、甬滩(宁波)、锡滩(无锡)等。自上海开辟为商埠后,各地滩簧相继进入上海演出;上海的本地滩簧,为了与其他滩簧有所区别,便称为“本滩”,也叫“申滩”,即沪剧的前身。 三、沪剧的艺术特色 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沪剧,富有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音乐比较柔和、优美。主要曲调有〔长腔长板〕、〔赋子板〕、〔三角板〕等,委婉动听,带有江南的水乡情调,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沪剧拥有众多的著名老演员,如丁是娥、解洪元、邵滨孙、石筱英、王盘声、杨飞飞、汪秀英、王雅琴等,深为广大观众所欢迎。 四、上海沪剧经典剧目介绍 1、大雷雨剧情简介: 20世纪20年代江南一个书香门第早年守寡的马老太,含辛茹苦把儿子惠卿、女儿惠敏抚养长大,并娶了媳妇刘若兰;马老太忧虑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尤其对女儿受新思想影响而有反抗情绪,更感苦恼。惠卿生性懦弱,他既爱妻子又孝顺母亲。一日,马老太看到若兰表弟梁世英前来探望,认为是败坏马家门风,又听了内侄应金耕的谗言,竟把若兰逐回娘家。若兰回娘家后,仍想着丈夫会来接她回去;曾与她相恋过的梁世英要她跟他走,她不答应。当传来马惠卿将奉母命另行婚配的消息时,若兰仍对丈夫始终不渝,直至惠敏前来证实,才大失所望。丈夫虽来向她解释,也难治她心灵创伤。加上马母给她的难堪和污辱,使她无法忍受,发疯般夺门而出,在大雷雨中结束了生命。惠卿经受刺激不再彷徨,终于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而惠敏也为追求理想的新生活离家而去。该剧根据吴琛话剧本《寒夜曲》改编,改编莫凯、李智雁,导演莫凯,作曲范佩兰,舞美设计曾国标。主要演员石筱英、邵滨孙、筱爱琴。1950年中艺沪剧团首演于中央大戏院。1952年5月6日上海沪剧团经过整理再度演出于中央大戏院。1957年5月7日又演出于人民大舞台,主要演员石筱英、邵滨孙、筱爱琴、丁婉娥、沈侠民、李廷康、夏福麟、筱彩霞、筱惠琴。1957年8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莫凯、李智雁改编的单行本。1979年、1981年,由姚声黄重新整理改编,导演王育,作曲奚耿虎,舞美姜云峰。主要演员诸惠琴、徐伯涛、石筱英、沈仁伟、王珊妹。1991年4月赴港演出片段,由茅善玉、孙徐春主演。(花园会人盼成双月盼圆唱腔欣赏) 2、罗汉钱现代戏。剧情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张家庄青年李小晚和张艾艾相恋,互赠罗汉钱和小方戒为爱情表记。他们的自由恋爱遭到有封建思想的村长的反对。艾艾的母亲小飞娥发现女儿藏有罗汉钱,回忆起自己20年前与保安相爱,被父母逼迫嫁给张木匠的辛酸往事。她为了避免女儿遭到人们指责,在媒婆五婶撮合下与张木匠同去东王庄王

慕课-《带你听懂中国传统音乐》答案解析

慕课:《带你听懂中国传统音乐》答案 绪论-章测试 1【判断题】(50分) 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所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对) 2【多选题】(50分)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由以下哪些组成:(ABCD ) A.民歌 B.民族器乐 C.戏曲音乐 D.曲艺音乐 第一章中传统通音乐的形式之美 1【判断题】(10分) 民歌属于传统音乐的一种。(对)

2【判断题】(10分) 形式和内容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对) 3【判断题】(10分) 音乐的内容是我们体会音乐之美的第一把钥匙。(错)4【判断题】(10分) 两个音先后出现而形成的音程叫做旋律音程。(对)5【单选题】(10分) 所谓音乐的“形式”,就是指音乐的(音响结构) 6【单选题】(10分) 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 A.非音乐专业的听众便没有能力区分音乐是否好听。 7【单选题】(10分) 《步步高》这首音乐属于:(C) C.广东音乐 8【多选题】(10分)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 ABCD):

A.曲艺(即“说唱”)音乐 B.民族器乐 C.戏曲音乐 D.民歌 9【多选题】(10分) 音乐的四大要素的是( ABCD ) A.音值 B.音高 C.音色 D.音强 10【多选题】(10分) 音乐中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BCD ) A.表演者的对比 B.主题性格对比 C.速度对比 D. 力度对比 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之美 1【判断题】(10分) 速度可以对音乐的性格产生显著的影响。(对) 2【判断题】(10分) 《鸟投林》不仅表现了鸟飞鸟鸣的自然景象,还映射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关系。(对)3【判断题】(10分) 琴曲《广陵散》讲述的是“聂政刺秦王”的故事。(错)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章节答案

不想用劵的,联系我。3¥ 绪论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绪论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1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1 1 【判断题】(100分) 戏曲界通常称,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 A. 对 B. 错 正确A 第一章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第一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5 1 【单选题】(20分) 昆曲发源地是哪里? A. 北京 B. 昆山 C. 昆明 正确B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明末沈宠绥所作的戏曲声乐著作其书名是什么? A. 《度曲须知》 B. 《度曲刍言》 C. 《习曲要解》 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3 【单选题】(20分)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什么为主?

A. 琵琶 B. 唢呐 C. 笛 正确C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4 【单选题】(20分) 曾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这一出是什么戏? A. 《牡丹亭》 B. 《十五贯》 C. 《浣纱记》 正确B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5 【单选题】(20分) 中国昆曲被选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在哪一年? A. 2001年 B. 2000年 C. 2002年 正确A 第二章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第二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5 1 【单选题】(20分) 秦腔的发源地是哪里? A. 山西 B. 甘肃 C. 陕西 D. 河南 正确C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清乾隆中叶严长明所著戏曲研究论著其书名叫什么? A. 《秦云撷英小谱》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试题国学小名士题库

题库(一) 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李”指李白,“杜”指谁?(杜甫) 2.李商隐的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什么?(画楼西畔桂堂东)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哪一部著作?(《孟子》) 4.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 5.“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忠言逆耳利于行) 6.“岳父”这个称呼与山东哪座名山有关?(泰山) 7.“闭月羞花”中的“闭月”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美人?(貂蝉)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部著作?(《论语》) 9.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是什么?(小篆) 10.“中国戏曲之母”是什么?(昆曲) 11.“纸上谈兵”说的是古代哪位将领的故事?(赵括) 12.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哪部著作?(《史记》) 13.古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烽火”指什么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14.阎立本的《步辇nian图》中,有一位皇帝形象,这位皇帝是谁?(唐太宗) 15.成语“望穿秋水”中的“秋水”指什么?(眼睛) 16.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二名叫什么?(榜眼) 17.“如意”最初用来干嘛?(挠痒痒) 18.北宋的都城汴京是现在哪座城市?(开封) 19.东汉末年,描写“聂政刺韩王”这一故事的琴曲是什么?(《广陵散》) 20.《尔雅》被认为是哪一门学科最早的著作?(训诂学) 21.“闻道龙标过五溪”的上一句是什么?(杨花落尽子规啼) 22.《过零丁洋》的作者是谁?(文天祥) 23.相传中国汉字的创造者是谁?(仓颉)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谁的诗歌?(白居易) 25.“弄瓦之喜”是祝贺人家生男孩还是女孩?(女孩) 26.“三曹”分别指曹操,曹植和谁?(曹丕)

中国五大戏曲加潮剧

潮剧 潮剧(英文:Teochew opera、Chiu-chow opera),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是用潮汕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 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1],系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2]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因此,它是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中文名 潮剧 外文名 Teochew opera、Chiu-chow opera、Chao ju 荣誉 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南国奇葩 分布 粤东、闽南及海内外潮人聚居地 别名 潮州戏、潮调、白字戏、潮曲 代表人物 姚璇秋、方展荣、张长城、陈玩惜 代表剧目 辞郎洲、柴房会、狸猫换太子 行当 4生角、7旦角、3净行、10丑角 豫剧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有观点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1]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除河

南省外,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鼎立局面。豫剧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豫剧 外文名 Yu Opera 流行区域 中国大陆、台湾 腔调 中州韵 发源地 河南开封及周边地区 文化价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归类 中原文化 黄梅戏(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其发源地为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黄梅戏 外文名 Huangmei opera 发源地 湖北省黄梅县

2019年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尔雅课后章节测试上

第一章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戏曲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表演艺术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A、吴梅 B、王国维 C、王季烈 D、钱南扬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单选题】音乐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造型艺术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4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 ,不属于戏曲艺术的写意性的表现 ? A、表现内容的写意性 B、舞台时空的虚拟性 C、舞台形象的程式化 D、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第二章中国戏曲的脚色体制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戏曲行当中扮演文职官员或帝王形象者,称为____ 。 A、老生 B、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西厢记》中的张生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A、老生 B、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单选题】《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A、小旦 B、贴旦 C、正旦 D、武旦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4 【单选题】戏曲脚色中扮演诙谐幽默者,称为____ 。 A、生 B、旦 C、净 D、丑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第三章中国戏曲的化妆与服饰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 ,关羽脸谱的主色是____ 。 A、黑色 B、白色 C、红色 D、金色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 ,男性人物的胡须叫做____ 。 A、胡子 B、须 C、夹嘴 D、髯口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武将所穿的衣服叫做____ 。 A、铠 B、甲 C、靠 D、盔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 ,官生所穿的鞋子叫做____ 。 A、厚底靴 B、福字履 C、薄底靴 D、登云履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完整版)戏曲知识竞赛及答案

戏曲知识竞赛 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参军戏) 2、我国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种?(360种) 3、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我国的哪一个剧种?(昆曲,即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 4、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什么?(中国戏曲)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一剧种?(京剧) 6、中国的三大国粹是什么?(京剧、中医、国画) 7、你知道昆剧有多少年的历史吗?(400多年) 8、你知道京剧有多少年的历史吗?(200多年) 9、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特点是(虚拟,程式,写意) 10、京剧四大名旦是哪四位?(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11、梅派擅长表演(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12、程派擅长表演(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妇女。) 13、荀派擅长表演(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14、尚派擅长表演(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15、京剧中的梅派、尚派、荀派、程派、各擅长表演什么样的女性?(梅派擅演"仙女",程派擅演烈女,荀派擅演少女,尚派擅演侠女。)

16、目前京剧的四大行当是什么?(生,旦,净,丑。) 17、“生”分为哪几类?(老生也叫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18、"旦"可分为哪几类?(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也叫摇旦) 19、“净”俗称(花脸),分为哪几类?(大花脸、二花脸) 20、“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21、戏曲中的"四功"是指哪些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22、戏曲中的"五法"是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23、中国首部电影是由哪一位京剧大师演出的《定军山》?(谭鑫培) 24、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由谁主演?(京剧《四郎探母》谭富英主演) 25、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什么?由谁主演?(京剧《生死恨》梅兰芳主演) 26、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彩色电影是由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 27、昆曲发源于哪一省哪一地区?(昆曲:江苏昆山〈苏州〉) 28、越剧发源于哪一省哪一地区?(越剧:浙江嵊县〈绍兴〉) 29、黄梅戏发源于哪一省哪一地区?(黄梅戏:湖北黄梅县) 30、黄梅戏发展壮大于哪(安徽安庆) 31、秦腔的别名、特点?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单刀会》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2、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 残 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3、元明的杂剧传奇很多改编自唐传奇,如石君宝的《曲江池》就改编自白行简的《李娃 传》。 4、明代剧作家沈自徵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 性、自我的追求。 5、明代剧作家朱有燉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元代关汉卿的杂剧《蝴蝶梦》都写了兄弟争 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6、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南 戏概论性质的专著。 7、明代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如孟称舜的剧作《二胥记》就歌颂了伍子胥灭楚 复仇之孝和申包胥借兵复楚之忠。 8、明代作家沈璟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 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9、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就描写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马致远剧作中表现出来的士大夫色彩。 马致远的作品在精神上体现出了更多的士人气息,这首先表现在他更关注士人的状况,经常选择士人作为自己表现的主题,如《荐福碑》借张镐的际遇抒发元代士人不遇的坎坷、沦落的悲哀,《青衫泪》借白居易和裴兴奴的爱情故事,通过妓女对士子的爱恋,填补元代士人在现实中的失落。而占其作品大半的神仙道化剧则更多体现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体

五大地域文化

五大地域文化 一、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全称,也就是现在山东省地域内的文化。现代的山东省,先秦时代,是齐国和鲁国两个国家的地域,汉代以后统一为山东。齐鲁文化是我国最繁荣的文化,春秋时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系统,而东临海滨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的土著文化(东夷文化),两种古老的文化存在差异。相对地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尚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汉代以后实现了文化融合。 二、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风俗略同的地区。它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同。它西部毗连西藏和云南、贵州;西北部与青海相接,北部与陕西、甘肃为邻,东连湖北、湖南。巴蜀文化以农耕文化、茶文化、蜀汉文化、戏剧文化、雕版文化等为主要内容。雕版,古书上有“宋时蜀刻甲天下”的记载;茶,《神农本草》这本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四川的盖碗茶小有名气。 三、荆楚文化: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是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域,又特别是湖北。荆楚文化有八大特点:一是炎帝的神农文化;二楚国的历史文化,如青铜铸造、丝织刺锈,还有哲学、辞赋(楚辞)、音乐、舞蹈等;三是秦汉文化,如赤壁赋、隆中对等;四是清江巴土文化,如土家人的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独居一格;五是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名山古寺文化的资源。如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六是长江三峡文化,长江的巫峡、瞿塘峡、西陵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七是江城武汉文化。武汉是中国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大都市和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河(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八是现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近代的“二·七”大罢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活动都发生在这里。 四、吴越文化:吴越文化的地域空间主要是上海、浙江、江苏,及福建与江西的小部分,也称长江三角文化,无论经济、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学术思想等都在全国领先、典范有:吴语(是以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为典型口音)、世界文化遗产昆曲、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世界遗产苏州园林、梁祝传说、白蛇传说、师爷文化(以绍兴为代表)等。吴越文化的特质:一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二是聪慧机敏,灵动睿智;三是经世致用,务实求真;四是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五、岭南文化:从地域上说,岭南文化大体上是广东文化、广西文化、海南文化三大板块,主要以广东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文化以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岭南饮食文化等,都反映出岭南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

最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1、民间歌曲(名词解释) 2、劳动号子的双重作用(名词解释) 3、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4、田秧山歌:又叫“田秧歌”“田歌”“秧歌”“薅草歌”,以山歌体裁为主,又常使用号子和 小调的体裁因素。 5、小调: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一种,又称小曲、俗曲,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另 一方面,由于小调传唱方面的复杂性,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 6、无锡景调:汉族民歌时调的一种,兼有抒情(南方)和叙事(北方)的性能。 7、民间舞蹈音乐:综合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等民间音乐因素,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 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 8、百戏:汉魏之际,流传于民间、官方筵席、仪典的各类民间舞蹈、音乐、杂技、幻术、武 术、滑稽表演等 9、花鼓舞:狭义:安徽凤阳花鼓,广义:南方的安徽花鼓灯,湖南地花鼓,江西夹湖花鼓。 10、秧歌:汉族歌舞主要形式一种,音乐可分为器乐和声乐两类,器乐主要用于大肠舞蹈, 声乐主要用于小场民歌与小戏演出。 11、木卡姆歌舞:其一是像麦西热普那样,作为大型声乐器乐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 是像多朗木卡姆那样,自身便是一个风格较为单纯的民间歌舞组曲。 12、成相篇:战国时期,荀子,注意名称 13、变文:是说唱音乐正式形成的标志。 14、P226-P227 15、P230-P231 16、乐种(名词解释) 17、八音: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称为“八音”,其八类金、石、土、木、革、丝、匏、竹代表性乐器:“金”如编钟。“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瑟等。 “竹”如笛子“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18、曾侯乙编钟:64件(钮钟19件,甬钟45件),楚王送腹钟1件P232 第二部分 1、花儿会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众多民族 2、劳动号子典型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 3、汉族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4、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艺术形式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 5、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凤阳歌》 6、玩调是云南省沧源县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7、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8、京剧老生三杰是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