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单刀会》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2、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

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3、元明的杂剧传奇很多改编自唐传奇,如石君宝的《曲江池》就改编自白行简的《李娃

传》。

4、明代剧作家沈自徵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

性、自我的追求。

5、明代剧作家朱有燉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元代关汉卿的杂剧《蝴蝶梦》都写了兄弟争

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6、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南

戏概论性质的专著。

7、明代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如孟称舜的剧作《二胥记》就歌颂了伍子胥灭楚

复仇之孝和申包胥借兵复楚之忠。

8、明代作家沈璟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

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9、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就描写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马致远剧作中表现出来的士大夫色彩。

马致远的作品在精神上体现出了更多的士人气息,这首先表现在他更关注士人的状况,经常选择士人作为自己表现的主题,如《荐福碑》借张镐的际遇抒发元代士人不遇的坎坷、沦落的悲哀,《青衫泪》借白居易和裴兴奴的爱情故事,通过妓女对士子的爱恋,填补元代士人在现实中的失落。而占其作品大半的神仙道化剧则更多体现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体

现着马致远对精神归宿的探讨和追求。如《岳阳楼》、《陈抟高卧》,借吕洞宾、陈抟等人之口,感慨功名的虚幻、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厌倦争名逐利,想要逃避人间的纷扰是非的思想。这些虽然受了当时流行的全真教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传统士大夫对生命、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因此可以说,马致远的剧作是属于失意士人的。

2、简述南戏与传奇的差异。

(1)创作主体和演出对象:南戏多由艺人和书会才人完成,演出对象是一般民众;传奇多由文人创作,不仅在民间戏台上演出,还搬演于文人雅座上。

(2)题材内容:南戏多表现家庭伦理和婚姻问题;传奇则表现出对历史、现实的关切,对个性、情感的张扬;

(3)体制:南戏体制不规范,语言俚俗,音乐和表演上有很大的随意性;传奇体制规范,角色扮演上较南戏有所突破。

3、为什么说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中国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传奇的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市美特征,这是古代小说走向成熟的最重要标志;

(2)在内容上,由志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3)在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

4、简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时代意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反映的“情”与“理”的矛盾,实际上是杜十娘悲剧真正的社会根源。小说所描写的主要矛盾,就是被压迫、被污辱的妇女对爱情和自由幸福理想的追求,跟封建礼教的矛盾。

(1)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

(2)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更富于思想力度和深度。

(3)这种“情”与“理”的矛盾,是明代中后期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矛盾和社会矛盾。

5、《儒林外史》中的正面形象包括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儒林外史》中的正面人物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知识分子,其特点是:(1)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2)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3)承袭了传统传统的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思想。

一类是市井小民,这些淳朴、善良、高尚,也是作者理想的寄托。因此带着清高名士的风雅气质。

三、论述题(一二题必选一题回答,三四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善于塑造人物,尤其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如《窦娥冤》竭力刻画窦娥的孝顺、善良与刚强,而她的孝顺、刚强、善良都是在与恶棍张驴儿和官府淫威的对抗中,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刻画出来的。又如《蝴蝶梦》要表现继母王氏的贤德慈爱,于是将她放在舍弃亲子还是舍弃继子的矛盾之中。强烈的道德感使得王氏要舍弃亲生的儿子,保全丈夫前妻所生之子;而母子之情又使她难以舍弃亲生子。王氏的贤德正是在这种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中表现出来的。而《调风月》中的燕燕更始终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狼狈的境遇中。一方面她深爱小千户,想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幸福,另一方面侍女的卑微身份却迫使她不得不去替小千户提亲,甚至为小千户操办婚礼。正是这种尴尬的境地,造成了燕燕既泼辣又软弱的矛盾性格。

(2)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关汉卿的剧作都具有矛盾集中,主干突出的特点,一切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情节都被略去,而突出那些和主题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如《窦娥冤》一剧中,窦娥从被卖到守寡的心酸经历都只是由蔡婆的交代一提而过,而把笔墨集中在窦娥与张驴儿、太守桃杌的冲突上,尤其“法场受刑”安排了整整一折。这种安排突出了元代社会吏治的黑暗和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而这正是本剧的主题。关汉卿剧作的情节变化多端,富有悬念。如《蝴蝶梦》里包公听了王氏的诉说之后,就向张千耳语,以偷马贼代王三而死。但是这个关键情节,观众事先并不知道,都认为王三难逃一死,直到最后王三突然被放出,剧情奇峰陡转,整出戏由大悲转为大喜。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而本色自然是其戏剧语言的基本风格,剧作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比如同是淋漓的诉说,衔冤而死的窦娥唱出的曲词责天骂地,充满激愤,而被情人抛弃的燕燕的唱词则在痛苦的表白中,流露出一份自怨自艾。在比如同是对情人责怪的辩白,《拜月亭》中王瑞兰的口气堂堂正正,理直气壮,透出自信和高贵;而《调风月》中的燕燕则小心翼翼,显出身份的尴尬和卑微。

2、试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塑造得最为光彩照人。在她身上寄托了汤显祖对天理人欲问题的全部哲学思考,但又不是概念化的。作为宦门千金,受严格封建正统教育的杜丽娘,在对爱情的追求上,经历了一个由潜意识的自发萌动到主动追求的过程,她原本性格稳重,温顺矜持,但枯燥的环境、空虚的精神生活,常常使她感到苦闷。当腐朽不堪的老师为她讲《诗经·关睢》时,她没有盲从传统的解释,而是理解到这是一首歌唱爱情的恋歌,并进而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成双成对的鸟儿的欢快和鸣,联想到自己的处境竟不如无知之鸟,开始对自己乏味的囚徒般的生存环境感到不满。从某种意义可以说这是她人性的觉醒。后花园的大好春光令她春心萌动,她潜意识中对爱情的渴望终于明朗了,这是青春的觉醒。她感到自己“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虚度”了“青春”。这又是以实现个体生命价值为内容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三种觉醒决定了杜丽娘必定不能再逆来顺受地忍受眼前境遇,而必然要有所追求、有所行动。而现实的严酷又决定了她只能在非现实的环境中使自己的追求如愿以偿。于是,有了“惊梦”和“寻梦”,并为梦中爱人形容憔悴、缠绵枕席,以至于香消玉殒,沉埋九泉。这一切都来源于外部世界将她觉醒后的思维情感视为邪恶的人欲而绝对不能容忍。然而,杜丽娘没有屈服,死亡使她摆脱了人世不人道的道德束缚,换来了追求幸福的自由。她又借爱情之力回转到阳世,她更坚强了,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她终于获得了胜利。如果说,杜丽娘之死,说明了封建理学以理杀人的话;那么,杜丽娘的起死回生,一灵咬住,生死不渝,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则表现了站在那个时代先列的觉醒的青年一代对封建理学勇敢的反叛态度和为追求自由婚姻幸福爱情的坚定信念、果决行动。

3、举例谈谈《西游记》的现实性。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充满奇异的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但它仍在奇异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表现了作者关注世俗生活的情怀,这表现在:

(1)在写人物的超凡入圣的同时,又处处点示他们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西游记》里的人物,都有无穷的本事,但是作者在写他们在写人物的超凡入圣的同时,又处处注意点示他们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写得很富于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来自世俗生活,又是现实生活所需要而为读者所喜爱和接受的。如写取经途中四人相依为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战斗的亲切关系;孙悟空的自尊意识很强,连神佛也不放在眼里,但对师父却十分恭顺和敬爱。“通天河落水”故事中,猪八戒的形象表现得很突出,作者具体描写了他丰富的生活常识与劳动经验,如用稻草包裹马足以防滑等,这是猪八戒平时不为人知的长处。《西游记》所包含的迁善改过、心诚志坚、勇猛精进、以臻完美的哲理,对每个人都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2)通过幻想的形式,曲折地影射和揭露现实世界中的黑暗和腐朽。《西游记》中的神魔都是地上的统治阶级和封建社会中各种残害人民的罪恶势力的象征。书中的皇帝,无论天上的玉帝,还是人间的国王,大多荒淫享乐、昏庸无道,这正式封建皇帝的折射;而妖魔与神佛的联系也曲折的映射出现实生活中复杂社会关系。

(3)形象地概括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斗争智慧和经验。在孙悟空斩妖除怪的斗争中, 孙悟空表现了高超的斗争智慧,斗这些争智慧虽然充满了奇异色彩,但是又无一不是现实斗争经验的运用,充满了鲜活的人间色彩。如狮驼岭斗三魔,事先作调查研究,了解三个妖精的特点,根据三大怪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斗争策略,取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

4、试以林冲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水浒传》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无疑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作者以其对社会生活的广泛了解、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丰富活跃的艺术想象,加上前面所说的语言和结构的长处,在这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水浒传》的一大特点,就是人物众多而人物各自的身份、经历又各异,因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金圣叹说书中“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这固然有些夸大,但就其中几十个主要人物而言,是可以当之无愧的。这在一部小说中,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因而不仅能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环境际遇、不同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在这方面林冲从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到和统治阶级最后决裂,毅然决然造反上山的思想变化的曲折过程是写得最出色,也是写得最具有典型意义的。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烙印。最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