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记账基础公式

会计记账基础公式

会计记账基础公式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事项的记帐基础,是会计确认的某种标准方式,是单位收入和支出、费用的确认的标准.对会计基础的不同选择。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会计记账基础公式,希望能帮到你。

会计记账基础公式

会计方程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借贷记账法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1、差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科目增方余额-资金占用类科目减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增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减方金额

2、余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来源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收付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资金来源总额-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结存总额

1、发生额差额平衡

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平衡

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复式反收付记账法平衡关系

1、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或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2、所有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付方余额合计

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差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

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

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

应收票据到期价值=面值(不带息票)=面值+利息(带息票据)

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存货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2、后进先出法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发货前库存存货总成本-发出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存货成本差异

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

2、存货的成本差异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存货的成本差异率

4、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

间接费用的分配

1、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各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各种产品的单位耗用定额×该产品的实际产量

分配率=应分配的费用/全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

2、按实际耗用的工时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分配率

分配率=间接工资总额/全部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2、一次交互分配法材料费用分配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分配率

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

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某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系数) 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2、机器工作小时比例法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机器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

制造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时总数

2、机器工时比例法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机器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工时总数

3、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资总数

4、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总额

5、直接费用比例法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直接费用数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直接费用总额

6、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计划分配率

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预计产量的定额标准

7、累计分配法

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已完工该种产品全部分配标准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期初费用结存数+本期费用发生数)/(期初未完工产品累计分配标准数+本期发生的分配标准数)

在产品成本

1、约当产量法

期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数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成本)/(产成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3、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完工产品数量×完工产品的单位定额耗费

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的单位定额耗费

分配率=(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成本)/(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

成本还原

某成本项目还原数=上一步骤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的某成本项目数额×成本还原率

成本还原率=本月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上一步骤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成本标准=单位产品用量标准×直接材料价格标准

直接工资成本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工资分配率标准

制造费用成本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成本标准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

2、直接工资成本差异

直接工资成本差异=直接工资实际成本-直接工资标准成本

=工资率差异+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会计记账基础的核算方法

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是指企业单位对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认定是以款项(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实际收付作为标准。凡属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本期未实际收到的款项收入和未付出款项的支出,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采用这种会计处理制度,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缺乏合理的配比,所计算的财务成果也不够正确,因此企业单位不宜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是指以权责发生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而不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记账基础。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收到款项或付出款项,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在权责发生制下,每届会计期末,应对各项跨期收支作出调整,核算手续虽然较为麻烦,但能使各个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实现合理的配比,所计量的财务成果也比较正确。因此,国家《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单位会计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经营也采用权责发生制。

会计公式大全

会计公式大全 试算平衡表计算公式: 1、全部帐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帐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2、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3、全部帐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帐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计算公式: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调整前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 银行对账单调整前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账户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 额=期末余额 2、资产类: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期末余额 3、权益类: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资产负债表计算公式: 1、应收帐款:应收帐款明细帐借方余额+预收帐款明细帐 借方余额-坏帐准备

2、预付帐款:预付帐款明细帐借方余额+应付帐款明细帐 借方余额 3、应付帐款:应付帐款明细帐贷方余额+预付帐款明细帐 贷方余额 4、预收帐款:预收帐款明细帐贷方余额+应收帐款明细帐 贷方余额 5、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6、存货: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生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 7、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9、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本年利润 10、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负债)要由非流动资产(负债)中减出单独列示。 五、利润表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试算平衡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会计公式大全(基本)

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 借方发生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 资产、支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三、资产和权益的动态平衡关系: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3)—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5)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⑹资产增加, 负债增加。 ⑺资产增加, 所有者权益增加。 (8)资产减少, 负债减少。 (9)资产减少, 所有者权益减少。 这9种类型还可以简化为4种类型: 第一, 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 第二, 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 第三, 会计等式左边一增一减; 第四, 会计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四、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 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 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X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X估计坏账百分比

会计基本公式

会计基本公式合集 一、基本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二、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 资产、支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三、资产和权益的动态平衡关系: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5)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6)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7)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8)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9)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这9种类型还可以简化为4种类型: 第一,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 第二,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 第三,会计等式左边一增一减; 第四,会计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四、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是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会计公式大全

会计的公式 会计方程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 借贷记账法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

借方发生额合计 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1、差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科目增方余额-资金占用类科目减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增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减方金额 2、余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来源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 资金收付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资金来源总额-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结存总额 1、发生额差额平衡 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平衡 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 复式反收付记账法平衡关系 1、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或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2、所有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付方余额合计 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差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会计记账基础公式

会计记账基础公式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事项的记帐基础,是会计确认的某种标准方式,是单位收入和支出、费用的确认的标准.对会计基础的不同选择。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会计记账基础公式,希望能帮到你。 会计记账基础公式 会计方程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借贷记账法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1、差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科目增方余额-资金占用类科目减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增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减方金额 2、余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来源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收付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资金来源总额-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结存总额 1、发生额差额平衡 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平衡

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复式反收付记账法平衡关系 1、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或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2、所有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付方余额合计 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差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 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

会计记账excel常用公式

会计记账excel常用公式 1.概述 在会计工作中,利用E xc el软件进行记账是非常常见的。E x ce l提供 了各种强大的函数和公式,能够方便地实现会计的各项运算和分析。本文 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会计记账Ex ce l公式,帮助你更高效地处理会计工作。 2.基本数学公式 2.1四则运算 -加法:`A1+B1`,将A1和B1单元格中的值相加。 -减法:`A1-B1`,将A1减去B1单元格中的值。 -乘法:`A1*B1`,将A1和B1单元格中的值相乘。 -除法:`A1/B1`,将A1除以B1单元格中的值。 2.2求和与平均 -求和:`S UM(A1:A10)`,将A1到A10单元格的值求和。 -平均数:`AV ER AG E(A1:A10)`,将A1到A10单元格的值求平均数。 -计数:`C OU NT(A1:A10)`,统计A1到A10单元格中非空数值数量。3.会计相关公式 3.1现值与未来值 -现值:`P V(ra te,n p er,p mt,f v)`,计算一笔未来支付的现值。 -r at e:每期的利率。 -n pe r:总期数。 -p mt:每期的付款金额。 -f v:最终未来值。

-未来值:`FV(r at e,n pe r,pm t,p v)`,计算一笔现值的未来值。 -r at e:每期的利率。 -n pe r:总期数。 -p mt:每期的付款金额。 -p v:现值。 3.2现金流量净额 -现金流量净额:`CA S HF LO W(Pa ym en ts,R ec ei pt s)`,计算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量净额。 -P ay me nt s:现金支出。 -R ec ei pt s:现金收入。 3.3利润与损益表 -毛利润:`Gr os sP ro f it=R ev en ue-C ost o fG oo ds So ld`,计算毛利润。 -净利润:`Ne tP ro fi t=G ro ss Pr of it-Ex p en se s`,计算净利润。 -利润率:`Pr of it Ma r gi n=Ne tP ro fi t/R e ve nu e`,计算利润率。 4.会计指标公式 4.1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T o ta lA ss et Tu rn ove r=R ev en ue/T ot alA s se ts`,计算总资产周转率。 -R ev en ue:销售收入。 -T ot al As se ts:总资产。 4.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I nv en to ry Tu rn ove r=C os to fG oo ds Sol d/A ve ra ge In ve nto r y`,计算 存货周转率。

会计基础常用公式大全

《会计基础》常用公式大全 1、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3、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 (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 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 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借方+应付借方 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5、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即: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6、企业未达账项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余额+银已收企未收-银已付企未付=银行余额+企已收银未收-企已收银未付 (其中企业余额是指银行存款日记余额,银行余额是指银行对账单余额) 附加:账户结构

会计公式大全(基本)

会计根底:会计根底公式大全 一、根本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二、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 资产、支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三、资产和权益的动态平衡关系: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5)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6)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7)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8)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9)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这9种类型还可以简化为4种类型: 第一,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 第二,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 第三,会计等式左边一增一减; 第四,会计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四、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工程-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工程=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工程-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工程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工程+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工程-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工程-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工程=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工程+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工程-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工程-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工程=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是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会计常用的52个公式

会计常用的52个公式。 会计常用的52个公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收入-费用=利 润 2.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 额(具体是借方还是贷方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会计科目来判定,根据“贷来”) 3.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 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 4.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一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5.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算出的期末余额-账上已经存在的 6.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一坏账准备 7.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取得价款-初始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取得价款一账面价值 8.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9.计划成本法下实际成本的计算: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异(注意题目是问的“库存”的还是“发出”的) 10.发出商品的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X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额X 毛利率销售

成本= 销售额 -销售毛利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11.发出商品的售价金额核算法: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X商品进销差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1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 (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月折旧率 1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工作量法:

会计借贷记账法公式

会计借贷记账法公式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最重要的核算方法,没有借贷记账法就没有现代会计,但是对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涵义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会计借贷记账法公式,希望能帮到你。会计借贷记账法公式 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借方科目余额=贷方科目余额 会计借贷记账法的计算方法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埋,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一)本期发生额平衡法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是指将全部帐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分别加总后,利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发生额帐户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是属于期间动态的会计指标,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所以又称为动态平衡公式。) 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时编制会计分录时,都是“有

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其记入有关帐户经汇总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本期发生法平衡法主要是用来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各种帐户帐户处理时的正确性。 (二)余额平衡法 余额平衡法是指在会计期末帐户余额在借方的全部数额和在贷方的全部数额分别加总后,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来检验会计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帐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全部帐户的贷方期末余额 全部帐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全部帐户的贷方期初余额 (余额是属于时点静态的会计指标,反映资金增减变动后的结果,所以又称为静态平衡公式。) 余额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帐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帐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由于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所以全部帐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当等于全部帐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余额平衡法主要是通过各种帐户余额来检查、推断帐户处理正确性的。 如果试算不平衡,说明帐户的记录肯定有错,如果试算平衡,说明帐户的记录基本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如果发生某项经济业务在有关帐户中被重记、漏记或记错了帐户等错误,并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来发现。但试算平衡仍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有效方法。 会计借贷记账法借贷的对应关系 借与贷的对应关系有,单一型和复合型。单一型即“一借一贷”,借方有一个会计科目贷方也只有一个会计科目。复合型有“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 一借多贷:借方一个会计科目对应(即金额的对应相等)贷方多个会计科目; 多借一贷:借方多个会计科目对应贷方一个会计科目; 多借多贷:借方多个会计科目对应贷方多个会计科目;一般只在一

复式记账法借贷的两个基本公式

复式记账法借贷的两个基本公式 会计界对复式记账法面临信息经济技术的挑战,普遍认为应该革新,且有学者主张摒弃复式记账法,但是缺乏“摆的事实、讲的道理”。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复式记账法借贷的两个基本公式,希望能帮到你。复式记账法借贷的两个基本公式 一。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种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学习借贷记账法,必须认真掌握它的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公式等内容。 理论基础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这个过程及结果可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 收入-费用=利润(2)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4) 上述方程式被称为会计等式,通常将(1)式称为会计恒等式。 上述会计等式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借贷记账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会计主体内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字平衡关系。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相应数量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之相对应;反之,有一定数量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就一定有相应数量的资产与之相对应。 第二,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在一个会计要素的项目发生变化时,在同一会计要素的另项之间,或另一类会计要素的一项也必然发生增减变化,以维持等式的平衡关系。 第三,等式有关因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列于等式的两边,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贯穿了借贷记账法的始终。数量平衡关系要求:每一次记账的借方、贷方金额是平衡的; 一定时期账户的借方、贷方的金额是平衡的; 所有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的合计数是平衡的。 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要求: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同时必然要有另一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记录与之相对应。对立统一关系要求:按相反方向记账。 从一个账户来看是相反方向记账,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一定记录减少额;反之,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一定记录减少额。 从等式两边的不同类账户来看,资产类账户是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 与之相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 会计等式对记账方法的要求决定了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的基本理论,因此说会计恒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复式记账法借贷的具体作用 借贷记账法首先要知道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凡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

会计借贷记账法公式

会计借贷记账法公式

会计借贷记账法公式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最重要的核算方法,没有借贷记账法就没有现代会计,但是对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涵义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希望能帮到你。 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借方科目余额=贷方科目余额 会计借贷记账法的计算方法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

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埋,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一本期发生额平衡法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是指将全部帐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分别加总后,利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发生额帐户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是属于期间动态的会计指标,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所以又称为动态平衡公式。 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时编制会计分录时,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其记入有关帐户经汇总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本期发生法平衡法主要是用来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各种帐户帐户处理时的正确性。 二余额平衡法

会计借贷记账法公式

会计借贷记账法公式 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借方科目余额=贷方科目余额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 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 专门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 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埋,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 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一本期发生额平衡法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是指将全部帐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分别加总后,利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发生额帐户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 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是属于期间动态的会计指标,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所以又称为动态平衡公式。 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时编制会计分录时,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其记入有关帐户经汇总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本期发生法平衡法主要是 用来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各种帐户帐户处理时的正确性。 二余额平衡法 余额平衡法是指在会计期末帐户余额在借方的全部数额和在贷方的全部数额分别加总后,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来检验会计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全部帐户的贷方期末余额 全部帐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全部帐户的贷方期初余额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 会计方程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 借贷记账法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1、差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科目增方余额-资金占用类科目减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增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减方金额 2、余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来源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 资金收付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资金来源总额-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结存总额 1、发生额差额平衡 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平衡 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 复式反收付记账法平衡关系 1、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或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2、所有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付方余额合计 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

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差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 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 应收票据到期价值=面值(不带息票)=面值+利息(带息票据) 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存货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2、后进先出法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基础会计公式大全

基础会计公式大全 一、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权益 (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二、固定资产折旧; (1)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公式 (2)月折旧额=原值×(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2 (3)年折旧率= 1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三、利润表公式; (1)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3)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四、完工产品成本核算公式; (1)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2)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五、银行存款的清查公式; (1)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调节后的存款余额=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收企未收—银付银未付 (2)银行对账单调节后的存款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收企未收—企付银未付 六、直接分配法 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 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2、一次交互分配法 (1)材料费用分配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分配率 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 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初级会计公式汇总

初级会计公式汇总 一、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二、扩展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公式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余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四、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五、应交税费 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六、资产负债表公式 (一)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二)根据有关总账所属的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三)根据有关总账及其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应付债券-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应付债券

(四)根据有关资产类账户与其备抵账户抵消后的净额填列 1、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 2、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应付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 3、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坏账准备 4、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坏账准备 5、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6、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8、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9、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包括待安装设备价值、工程用材料、工程用人员工资费用之和) (五)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存货”根据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余额-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会计常用的计算公式汇总

会计常用的计算公式汇总 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借贷记账法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1、差额平衡法资金占用类科目增方余额-资金占用类科目减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增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减方金额2、余额平衡法资金占用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来源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收付记账法的平衡关系资金来源总额-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结存总额1、发生额差额平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2、余额平衡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复式反收付记账法平衡关+资金运用=资金结存或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来源1系

资金结存2、所有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付方余额合计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1、双方余额调节法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2、单方余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3、差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库存现金限额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赊销净额百分比法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带息票(利息+面值)=不带息票(面值=现息应收票据到期价值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

会计等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静态) 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经营成果等式(动态) 收入—费用=利润 三、六个要素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四、资产和成本期末计算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五、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计算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六、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七、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固定资产每期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固定资产该期实际工作量(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年限平均法下年折旧率的两倍)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额 八、发出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实际成本法——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局法 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或: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单价=(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