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基本公式

会计基本公式

一、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二、扩展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公式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余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四、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期末在产品成本

五、应交税费

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六、资产负债表公式

一)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二)根据有关总账所属的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三)根据有关总账及其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将于 1 年内(含 1 年)到期的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应付债券-将于 1 年内(含 1 年)到期的应付债券

四)根据有关资产类账户与其备抵账户抵消后的净额填列

1、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

2、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应付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

3、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坏账准备

4、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坏账准备

5、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6、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8、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9、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包括待安装设备价值、工程用材料、工程用人员工资费用之和)

五)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存货”根据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余额—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七、利润表公式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八、计提折旧方法

一)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折旧年限

二)工作量法

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率)〕÷预计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预计工作量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折旧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到期前两年内平均摊销=(年末净面价值—净残值)÷2

四)年数总和法

固定资产各年的折旧率=(固定资产各年初尚可使用年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各年数字之和)×100%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九、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

=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十、企业利润分配

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或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其他转入的金额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1、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3、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影响

会计基本公式

会计基本公式合集 一、基本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二、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 资产、支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三、资产和权益的动态平衡关系: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5)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6)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7)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8)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9)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这9种类型还可以简化为4种类型: 第一,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 第二,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 第三,会计等式左边一增一减; 第四,会计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四、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是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会计常用的计算公式汇总

会计常用的计算公式汇总 会计是一个与数字和计算密切相关的领域。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运用各种计算公式来分析和处理财务数据。以下是常用的会计计算公式汇总: 1.利润公式: 净利润=收入-成本 净利润率=净利润/收入 2.成本计算公式: 生产成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生产成本/产量 3.折旧计算公式: 折旧费用=(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寿命 年折旧率=折旧费用/资产原值 4.摊销计算公式: 摊销费用=资产原值/使用寿命 年摊销率=摊销费用/资产原值 5.资本回报率计算公式: 资本回报率=净利润/资本投入 6.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7.应付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 应付账款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8.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9.流动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0.速动比率计算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11.负债比率计算公式: 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 12.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 13.营业利润率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14.经营杠杆效应计算公式: 经营杠杆效应=营业利润/净利润 15.财务杠杆效应计算公式: 财务杠杆效应=净利润/每股收益

16.现金流量比率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资产负债总额 17.资本结构比率计算公式: 资本结构比率=长期负债/总资本 18.销售净利润率计算公式: 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会计计算公式,会计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计 算公式和指标。在使用这些计算公式时,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适合的公式,并且确保输入的数据准确和完整,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会计基本公式

一、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二、扩展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公式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余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四、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期末在产品成本 五、应交税费 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六、资产负债表公式 一)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二)根据有关总账所属的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三)根据有关总账及其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将于 1 年内(含 1 年)到期的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应付债券-将于 1 年内(含 1 年)到期的应付债券 四)根据有关资产类账户与其备抵账户抵消后的净额填列 1、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 2、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应付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 3、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坏账准备 4、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坏账准备 5、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6、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8、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会计常用公式大全

会计常用公式大全 1、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4、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5、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7、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8、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12、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1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5、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6、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1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18、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9、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在外的月份数)/12 20、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21、市盈率=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22、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23、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24、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2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26、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27、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 28、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扣除优先股)/年末普通股数 29、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经营现金净流入(到期长期债务/+应付票据) 30、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31、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入/债务总额 32、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 33、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数 34、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 35、现金满足投资比=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36、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 37、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 38、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收益/经营所得现金(=净收益-非经营收益+非付现费用) 39、外部融资额=(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销售净利率x(1-股利支付率)x预测期销售额或=外部融资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 40、销售增长率=新增额/基期额或=计划额/基期额-1 41、新增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基期销售额 42、外部融资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如为负数说明有剩余资金 43、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会计必背48个公式大全

会计必背48个公式大全 作为会计人员,学习和掌握各种会计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会计必背的48个公式大全。 I.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1.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2.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3. 总负债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负债 4. 所有者权益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所有者权益 5.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总资产总额×100% 6. 负债比率=总负债总额÷总资产总额×100% 7.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总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8. 资本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本总额

9.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总额 II. 利润和财务效率 10. 毛利率=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总额×100% 11. 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总额×100% 12.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总额×100% 13. 税前利润率=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额×100% 14.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总额 15. 总资产净利润率=税后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16.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17. 所有者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 18. 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平均所有者权益

19. 财务杠杆效应=权益乘数-1 20. 利润杠杆效应=总资产回报率-资本成本率 III. 财务分析 21. 现金流量覆盖率=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22.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总额 23. 长期负债性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总额÷总资产总额×100% 24.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25. 非流动负债比率=非流动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26. 现金比率=现金与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总额 27.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款项)÷流动负债总额 IV. 投资分析

会计基本公式

会计基本公式 会计是现代商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会计来记录和管理他们的财务情况。会计基本公式是会计原理的基础,是会计工作的核心。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会计基本公式。 会计基本公式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简洁而富有启发性的公式使会计的本质变得清晰明了。 资产是公司拥有的有形或无形财产,例如现金、设备、房产、知识产权等。负债是公司需要支付的欠税、土地租赁费用、薪水等的金额。资产减去负债即为所有者权益,代表了公司剩余所有的价值。此公式意味着,所有者权益等于公司拥有的净资产减去公司需要支付的债务。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监测公司的偿付能力和潜在的财务风险。 另一个会计基本公式是收入-费用=利润。收入是公司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赚取的收入,费用则是产生收入的各种开销。例如,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员工工资等等。利润即为公司的盈利。这个公式意味着,当公司的收入大于费用时,它就能够解决多余的费用并增加盈利。反之亦然。通过岌岌可危而富有启发性的利润公式,我们可以监测公司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绩效。 正如以上所述,会计基本公式是会计原理的基础,也是会计工作的核心。这些公式提供了一种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公司的财

务状况和经营绩效。通过理解和使用这些公式,投资者、企业家和政府机构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监管自己的财务活动。同时,会计师也将基于这些公式建立完整的财务报告,以便于管理者制定近期和长期的财务计划和战略。 会计基本公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财务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使得财务信息可以比较。了解会计基本公式有助于提高个人和企业的财务知识,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和做出更明智的财务决策。

会计人必须掌握的50个常用公式汇总

会计人必须掌握的50个常用公式汇总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会计公式,以便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下面是50个常用的会计公式的汇总: 1.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总负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 3.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其他流动资产 4.流动负债=短期负债+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流动负债 5.总收入=销售收入+其他收入 6.销售收入=销售量×销售价格 7.净收入=总收入-总成本 8.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9.直接成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10.间接成本=工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11.净利润=总收入-总成本-税费-利息费用 12.总现金流入=销售收入+其他收入+借款+资本注入 13.总现金流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负债偿还+分红+资本退出 14.税前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15.税后利润=税前利润-税费 16.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

17.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18.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19.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20.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21.销售成本率=总成本/销售收入 22.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23.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24.存货周转率=销售收入/存货 25.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26.应付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付账款 27.总资本回报率=税前利润/总资本 28.净资本回报率=税后利润/净资产 29.资本周转率=总资产/净资产 30.速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总负债 31.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入/总负债 32.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33.应收账款占比=应收账款/总资产 34.资本积累率=利润留存/净资产 35.存货周转天数=存货/(销售成本/365)

会计公式大全(基本)

会计根底:会计根底公式大全 一、根本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二、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 资产、支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三、资产和权益的动态平衡关系: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5)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6)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7)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8)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9)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这9种类型还可以简化为4种类型: 第一,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 第二,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 第三,会计等式左边一增一减; 第四,会计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四、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工程-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工程=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工程-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工程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工程+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工程-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工程-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工程=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工程+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工程-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工程-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工程=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是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会计计算公式汇总

会计计算公式汇总 会计是一门重要的财务管理学科,它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通过数学和统计原理,帮助会计师们准确地记录和分析财务数据,以便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本文将汇总一些常见的会计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和解释。 1. 资产负债表平衡公式 资产负债表是一份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财务报表。它的平衡公式是: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 所有者权益 2.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是一份反映企业盈利情况的财务报表。其中,净利润的计算公式是: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费用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所得税 3. 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资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 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平均总资产 4. 负债周转率计算公式 负债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负债利用效率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 负债周转率 = 营业成本 / 平均总负债

5. 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速度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 应收账款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6. 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存货利用效率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 存货周转率 = 营业成本 / 平均存货余额 7. 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 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平均净资产 8. 流动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9. 速动比率计算公式 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 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 10.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是衡量企业偿还利息能力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利息保障倍数 = (营业利润 + 利息费用) / 利息费用

会计基础常用公式大全

《会计基础》常用公式大全 1、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3、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 (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 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 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借方+应付借方 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5、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即: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6、企业未达账项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余额+银已收企未收-银已付企未付=银行余额+企已收银未收-企已收银未付 (其中企业余额是指银行存款日记余额,银行余额是指银行对账单余额) 附加:账户结构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1.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3.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 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5、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即: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6、企业未达账项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企业余额+银已收企末收—银已付企末付=银行余额+企已收银末收-企已收银末付(其中企业余额是指银行存款日记余额,银行余额是指银行对账单余额) 7、附加:账户结构

会计计算公式总结

会计计算公式总结1会计基础: 1、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3、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 (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

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 (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 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借方+应付借方 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5、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6、企业未达账项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余额+银已收企未收-银已付企未付=银行余额+企已收银未收-企已收银未付 (其中企业余额是指银行存款日记余额,银行余额是指银行对账单余额)

会计127个公式

会计127个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公式,总共127个。 资产相关公式: 1. 总资产 =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 2. 流动资产 = 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总额 3. 非流动资产 = 资产负债表中的非流动资产总额 4.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 5. 流动负债 = 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总额 6. 非流动负债 = 资产负债表中的非流动负债总额 7. 所有者权益 = 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总额 8. 资本 = 所有者权益中的股本 9. 留存收益 = 所有者权益中的留存收益 10. 资产负债表平衡公式:总资产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收入相关公式: 11. 总收入 = 所有收入项目的总和 12. 销售收入 = 销售额 - 销售折让 - 销售退款 13. 其他收入 = 所有其他收入项目的总和 14. 毛利润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15. 净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成本相关公式: 16. 总成本 = 所有成本项目的总和

17. 销售成本 = 开始库存 + 采购成本 - 结束库存 18. 生产成本 = 原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19. 制造费用 = 间接人工成本 + 间接材料成本 + 制造费用 20. 研发成本 = 研发人员工资 + 研发设备费用 + 研发材料费用 21. 营销费用 = 销售人员工资 + 广告费用 + 销售促销费用 22. 管理费用 = 管理人员工资 + 办公费用 + 保险费用 利润相关公式: 23. 毛利率 = 毛利润 / 销售收入 24. 净利率 = 净利润 / 总收入 25. 利润率 = 净利润 / 总资产 26. 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总资产 27. 所有者权益回报率 = 净利润 / 所有者权益 现金流量相关公式: 28. 净现金流入 = 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 29.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销售收入 - 采购成本 - 营销费用 - 管理费用 30.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 购买固定资产 - 出售固定资产 + 投资收益 31.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 股本增加 + 借款增加 - 股本减少 - 借款减少财务比率相关公式: 32.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33. 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 34. 负债比率 = 负债 / 资产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资产账户增加额合计+权益账户减少额合计=权益账户增加额合计+资产账户减少额合计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权益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税额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或劳务价款×增值税税额 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材料采购费用分配率=共同性采购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某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分配×该材料的分配标准 不含税价款=价税款总额÷1+税率增值税税额=价税款总额-不含税价款 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 期末在产品成本 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方法: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已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本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 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入库前结存成本+本次入库存货成本/本次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入库存货数量 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增值税税率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应交营业税=转让收入×营业税率 利润:利润或亏损总额=英语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企业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会计常用的52个公式

会计常用的52个公式。 会计常用的52个公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收入-费用=利 润 2.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 额(具体是借方还是贷方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会计科目来判定,根据“贷来”) 3.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 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 4.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一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5.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算出的期末余额-账上已经存在的 6.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一坏账准备 7.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取得价款-初始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取得价款一账面价值 8.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9.计划成本法下实际成本的计算: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异(注意题目是问的“库存”的还是“发出”的) 10.发出商品的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X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额X 毛利率销售

成本= 销售额 -销售毛利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11.发出商品的售价金额核算法: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X商品进销差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1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 (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月折旧率 1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工作量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