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思政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教案 2023

中职思政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教案 2023

中职思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教

案 2023

教案标题: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背景和历史过程。

2.探究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3.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提高学生的思辨和批判精神,形成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

教材准备:

1. PPT或课件,包括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2.教学实例或案例分析。

3.教学参考书籍、历史文献、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制作一张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或人物。

2.使用问题导入,例如:“你知道社会主义是如何在中国确立的吗?有哪些探索的过程和成就?”

二、知识讲解(30分钟)

1.介绍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背景,如中国近代历史的困境和人民疾苦,先进思想的传入等。

2.分析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探索过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

3.讲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特点和成就,如人民群众参与、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三、思考讨论(25分钟)

1.运用教材实例或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设计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政策和措施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四、知识拓展(2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探究,研读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探索和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扩展视野,了解社会主义在其他国家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五、知识检测(10分钟)

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或问答题,考察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进行课堂竞赛或小组展示,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综合学生讨论和知识检测结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思考讨论、知识拓展、知识检测和总结与反思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的了解与思考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辨和批判精神,形成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材料支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此外,还需注意教学时间安排和课堂氛围的营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中职思政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教案 2023

中职思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教 案 2023 教案标题: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背景和历史过程。 2.探究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3.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提高学生的思辨和批判精神,形成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 教材准备: 1. PPT或课件,包括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2.教学实例或案例分析。 3.教学参考书籍、历史文献、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制作一张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或人物。 2.使用问题导入,例如:“你知道社会主义是如何在中国确立的吗?有哪些探索的过程和成就?” 二、知识讲解(30分钟) 1.介绍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背景,如中国近代历史的困境和人民疾苦,先进思想的传入等。 2.分析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探索过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 3.讲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特点和成就,如人民群众参与、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三、思考讨论(25分钟)

1.运用教材实例或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设计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政策和措施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四、知识拓展(2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探究,研读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探索和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扩展视野,了解社会主义在其他国家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五、知识检测(10分钟) 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或问答题,考察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进行课堂竞赛或小组展示,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政课教案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政课教案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一条正确道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一课,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设计一门富有特色的思政课教案,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和具体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意义。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介绍 1. 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和形成过程 a. 革命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2. 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a.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义和目标 b. 思政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和内容 1. 教学目标 a.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和重要性 b.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举措

c. 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果与经验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案例分析法 a. 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实践和成就 b.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小组讨论和问答互动 a.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和体验 b. 组织问答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实地调研和参观考察 a. 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单位或社区进行调研和参观考察 b. 实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成果和变化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和作业设计

2023中职思政课程

2023中职思政课程 引言: 思政课程是中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在2023年的中职思政课程中,我们将继续秉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思政课程的目标与重点 1.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思政课程,我们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幸福的意识,使他们能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清晰的认识。 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崇尚科学、崇尚真理、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在思政课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培养他们正确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意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国际交往能力。 二、思政课程的内容与方法 1. 政治理论教育:通过政治理论教育,我们将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将通过教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法律与公民道德教育: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道德观念,使他们学会依法行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治精神。 4. 历史文化教育:通过历史文化教育,我们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5. 创新创业教育: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思政课程的教学手段与评估方式 1.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思政课程中,我们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 案例教学法:我们将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与互动:在思政课程中,我们将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学业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报告等,以期能够全面了解学生

1.1.1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一)课题:第一课第一课时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二)授课时间:2023年月日星期第节班第周 (三)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的困境,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制度腐朽。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初心使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如何在历史上取得胜利的。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意义。 (四)课型:新授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1) 导入(5分钟)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和挑战? 生: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制度的腐败、社会动荡等。 师: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历程。让我们开始吧。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中国近代的背景。 (2) 讲授新知(25分钟) 师:首先,让我们了解中国近代的困境,其中包括西方列强的侵略。这些侵略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生: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失去领土,经济受到掠夺,无法自主发展。 师:正确,这些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那么,这些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社会和政治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生:(学生回答) 师:非常好,接下来,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各种斗争。请

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 生: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师:很好,确实如此。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组织和道路。然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新的组织,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师: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那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什么? 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师:非常好,最后,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有何意义?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站起来了,不再受外部侵略,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设计意图:在讲授新知阶段,通过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3) 课堂小结(5分钟)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的困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意义。在下一堂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小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为下节课做铺垫。 (4) 板书设计: 近代中国的困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初心使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案 教案主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 感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认识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2. 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实际参与程度。 四、教学内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1) 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与实践。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 立足中国国情的基本原则。 (2)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路径。 (3) 科学发展观及其实现路径。 (4) 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路线。 (5) 全面从严治党及其实践路径。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和经验。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困难。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迫切性。

4. 引导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 五、教学方法: 1. 讲述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讲解。 2. 分组讨论:例如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推动学生之 间的思想交流。 3. 观看新闻视频或教育视频:观看新闻视频,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的最新进展和政策措施,引导学生从中进行反思和启迪。 4. 学生个人心得分享:学生自愿参与心得分享,展示自己在思政教育 中的思想认识和实际参与情况。 六、教学评价: 1. 教师评价:通过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程度和思想认识水平。 2. 学生自评:学生每学习完一节课,根据自己掌握的内容和思想认识,进行自我评估。 3. 同学互评:进行同学间的互评,全面了解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掌握 程度。

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方略;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意义; (3)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 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2)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3. 教学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2)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通过讲解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其次,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5.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等问题。(2)讲授新课: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方略,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等重要方面。同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成果。同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交流和分享,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可以设置“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如何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等问题进行讨论。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例如,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撰写读后感或小论文,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6.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方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教案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教案 教案主题: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教案目标: 1. 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过程和重要节点; 2. 了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经验;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过程; 2. 社会主义探索的重要经验。 教学难点: 1. 探讨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探索; 2. 分析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变革。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2. 提问: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如何确立的?你知道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探索经验吗? 讲解(15分钟) 1. 通过多媒体和PPT讲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过程,包括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改造、大 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要节点; 2. 介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探索经验,如计划经济、人民公社制度、社 会主义法制建设等。 讨论(15分钟) 1.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探索,例如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设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分析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变革。 归纳总结(1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总结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过程和重要节点; 2. 总结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经验;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革。 拓展延伸(10分钟) 1. 提醒学生关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和政策,如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 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 板书设计: 主题: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内容: -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过程 - 农业合作化 - 社会主义改造 - 大跃进 - 文化大革命 - 社会主义探索的重要经验 - 计划经济 - 人民公社制度 -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过程和探索经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堂讨论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情况,促进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深入认识。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22)高中

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历程和主要特征;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 3.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运用史学方法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1.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现出的卓越优势和广泛吸引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发展的深厚热爱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 1.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断创新、完善、发展的; 2.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特点和优势。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教师提问带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怎么开 辟出来的?” 2. 学习和思考(45分钟) A.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解(15分钟) 1.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合作探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其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信息阅读学生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篇章。 B. 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推进(15分钟) 1.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其探讨改革和发展的内 在联系,了解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举措和收获。 2.信息阅读学生阅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中关于深化改革和推动创新发展的内容。 C. 两个思维力图(15分钟) 1.教师讲解教师通过案例和互联网评价学习方法讲解“历史思维”和“创 新思维”的重要性。 2.练习和分析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以及创新方案设计体验, 突出两种思维的应用,加深对其的认识和理解。 3.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到教学目标,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需求建议。 五、作业 1.教师设计以调查、问题解决、自我评价等方式的学习反思。 2.通过指定阅读材料,提前预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多样化,既有问答演讲及信息阅读等形式,也有案例分析和创新设计等实际操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学习兴趣。通过创新型思维力图与深度思考与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使得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通过自我评估和评价,教师加深了对学生学习习惯及能力的认知,这对于今后教学评价的完善和进一步优化的实现具有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5课 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案首页 上课班级23电运二班23高职计网23智维二班23智维一班日期(节次)10.9(1、2)10.17(1、2)10.18(1、2)10.19(3、4)上课班级23机电三班 日期(节次)10.19(5、6) 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5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理解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和要求,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举措。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积极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的信心与能力。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远大志向,认同我国推动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能够向大国工匠学习,在实践中勇于创新。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教学难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案 授课方式(请打√): 理论课(√)实训课()习题课()其他() 系部主任:张凤岐教研组长:鹿敏任课教师:宋姝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案内页

教学流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复习提问1.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由哪三个方面构成? 2.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 3.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44页导读。 学生阅读 教师引题 新课讲授 第5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 1.立足新发展阶段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发展阶段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 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2.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 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3.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 发展格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 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我没有 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 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举例说明】什么是供给侧和需求侧? 阅读与思考P44 相关链接P45 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 P46新发展理念图 片 学生朗读 教师讲解 P47相关链接 习近平经济思想内 容 习语金句 加深理解 德育渗透

中职高一2023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中职高一2023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历史必然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认同。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理论体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历史背景和改革开放的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历史必然性。 2. 讲授新课: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历史必然性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 c.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3. 巩固练习: a. 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b. 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c.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理论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 3. 期末考试:通过综合测试,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1.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3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探索教案

2023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 和探索教案 教案主题:2023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探索 教案目标: 1. 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探索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掌握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3. 分析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4. 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案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引导学生回顾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教师介绍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探索的历史背景,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历程; 2. 教师讲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基本原则和特点,如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等; 3. 教师讲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案例,如乡村振

兴、扶贫攻坚、科技创新等;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这些案例,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3.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四、思考和反思(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2. 学生就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自己的责任发表个人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探索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背景、基本原则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 思考和反思法:通过思考和反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责任。 教学评估:

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

上课班级23电运二班23高职计网23智维二班23智维一班日期(节次)9.4(1、2)9.5(1、2)9.6(1、2)9.7(3、4)上课班级23机电三班 日期(节次)9.7(5、6) 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1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明确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素质目标:学生通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了解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程。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案 授课方式(请打√): 理论课(√)实训课()习题课()其他() 系部主任:张凤岐教研组长:鹿敏任课教师:宋姝霈

教学流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复习 提问 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教师总结导入 新课 给出本课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学生思考 新课讲授 第一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1.新的革命方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视频】中国近代史著名历史事件。 在中国闭关锁国的时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中国 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 因此,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 指向中国,于是,有了鸦片战争。 探究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处境以及原因。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结束,中国开始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历史。一批又一批的中华民族优秀人才不断思 考和努力着如何拯救中国。 19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由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无法对 抗顽固的满清封建势力和发达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于1864年 失败。单纯依靠农民起义无法完成反帝国主义的。 1961年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 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1898年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 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 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书中内 容和知识积累, 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提升。

第4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教案中职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课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授课时间5周 课型新授课教学用时 2 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感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感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 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法、情景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用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具/教学资源多媒体、黑板、粉笔 课后作业笔记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结合现代经济发展梳理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5 第四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中国经济制度面对面》,思考近代中国经济建设历程。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2.公有制经济 (1)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2)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 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行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 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4.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范围: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 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5.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 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35 6.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 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主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 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一个力量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中 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7.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8.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逐步调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经济, 促进就业等方面的品种不断变化,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我们毫不动巩固和发 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

第8课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教案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课题《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 主》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2、知道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地位及功能 3、知道人民当家做主在社会主义中国是如何实现的 教学重难点1、知道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2、知道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地位及功能 3、知道人民当家做主在社会主义中国是如何实现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具/教学资源PPT课件、教材 课后作业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第八课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第一课时 一、导入:问题导入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着什么样的功能?学习本课,我们将知道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中国是如何实现的,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二、初步感知 (一)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①党徽上的镰刀、锤头和国徽上的谷穗、齿轮分别代表什么?为什么党徽和国徽上要设计这些元素?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图案为金黄色。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黄色象征光明。 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站起来了! ②国体:

第1讲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教案专用纸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四周第学时教案 计划授课时间:2023 年月日实际授课时间:2023年月日城轨、会计、高星、建筑 班级: 专业: 物业、汽美、幼保、 科目: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时:2课时 授课地点:授课形式:讲授 教材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编写组 其他资源:

情境的呈现,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包含三框。即“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一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围绕近代中国受压迫的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开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建设。讲述了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党和人民的顽强奋斗,最终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第二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成果及巨大成就,讲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使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第三框“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围绕着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形成和发展展开,讲述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教学策略 本节课程使用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导入分析法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 主要内容 课前 1.教师备课制作PPT,查找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及资料;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教学设计)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框是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的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包括两目。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阐述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木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进行的艰辛探索;阐明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列举“一化三改”的实例,阐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与历史意义 3.结合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 4.中共八大分析的我国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历史意义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 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 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 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了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能够列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能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懂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能够理解中国共产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