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浅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最新浅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最新浅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最新浅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浅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

程及趋势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中央银行十几年来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力度和实际效果,就其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从而探索公开市场业务运行的一般规律,预测未来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公开市场业务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中国论文联盟 .Com

关键词: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发展历程;趋势分析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与证券持有人进行证券买卖,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中央银行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已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使用,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灵活有效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运用这一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而我国中央银行将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中。本文针对我国中央银行十几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力度和实际效果,将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索公开市场业务运行的一般规律,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中央银行进一步发挥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

1.公开市场业务的启动与恢复期(1994~1998年)

1999年至2001年,因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我国

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谷,需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大力支持,所以,中央银行除了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到6%外,还加大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力度。

这一阶段的公开市场操作改变了过去以回购交易为主的方式,增加了现券交易方式。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主要以投放基础货币为主,只净回笼了276亿元的基础货币。2001年公开市场操作承担了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职能,也标志着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初步形成。

3.公开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期(2002~2005年)

2002年至2005年我国经济处于上升时期,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快速增长。中央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开始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适时调节基础货币投放。这一时期公开市场操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采用交易品种与期限的组合,保持基础货币稳定增长。从2003年起,中央银行针对市场变化,采用短期逆回购与发行央行票据、发行央行票据与买入现券等不同交易品种与期限的组合,既体现了央行坚持基础货币稳定增长的政策意图,又有效缓解了偶然性、季节性因素引发的短期流动性问题。此外,2004年中央银行还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市场业务决策制度、交易制度和一级交易商管理制度,推进了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操作品种和技术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创新。

4.公开市场业务的逐渐成熟期(2006~2009年)

2006年以来,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现实状况,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回收银行体系的过剩流动性。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货币政策开始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央行根据货币政

策调控需要及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了公开市场操作策略。

二、我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日趋发达,利率市场化的实现以及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转化,公开市场业务作为适应市场调控的政策工具,将是我国央行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佳选择之一,其发展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操作规模扩大化

2.操作工具多元化

从国际上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广泛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其交易工具已经涉及到金融市场中的大部分交易工具(如政府债券、银行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商业票据、存单、外汇、外汇基金票据、政府指数债券、货币市场债券等)。目前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工具也已扩展到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中央银行票据、外汇等多种类型,今后随着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日益发达,尤其是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货币市场交易工具越来越丰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余地将会更大,各种操作工具的合理搭配和组合已成为可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种类会越来越多样化,交易方式也会更丰富。

3.操作价格市场化

中央银行根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和稳定货币市场利率的实际需要,不断尝试和灵活采用价格招标和数量招标等不同的招标方式,来达到稳定货币市场利率的目的。所谓价格招标方式是以利率或价格为标的,旨在发现银行间市场的实际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对利率的预期;数量招标方式是在事先确定利率或价格的基础上,以数量为标的进行招标,旨在引导债券市场回购利率和拆借市场利率的走势。公开市

场操作的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到央行和交易对象的交易成本,也关系到交易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我国央行尽管通过不同招标方式的选择和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上行或下行等办法来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但货币市场利率毕竟是反映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一个市场化指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也不得不遵循利率市场化原则来确定买卖、回购和发行价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对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将日益突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尊重和合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

4.操作管理制度化中国论文联盟 .coM

公开市场业务的高效运行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性制度之上的,涉及交易对象的选择、交易工具和方式的采用、交易规程的制订、交易清算制度、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预测、央行证券资产管理等诸多方面。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保证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才能有组织、有效率地开展。今后随着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各方面的制度将会日趋完善和健全。一是进一步强化对一级交易商的遴选、评估和量化考核,以保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及时、高效、准确地传导;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程序,尤其是决策程序;三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加透明度和引导政策预期;四是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预测监控体系,准确地预测市场准备金需求;五是加强中央银行债券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意向承销类会员 (银行类)市场

附件二: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意向承销类会员 (银行类)市场评价相关材料说明 一、材料内容 1、参与市场评价说明书; 说明书需包括以下内容: (1)参与市场评价的意愿; (2)机构基本情况简介; (3)最近三年无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的说明。 如有《评价规则》第十五条规定相关情形,不得参与市场评价。 2、2010年度年检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金融许可证》复印件; 4、2009年度审计报告复印件; 5、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操作规程、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上述三个制度文体(应为本单位发布实施的制度); (2)上述三个制度说明,要求简单扼要、清晰明了。 6、从事债券承销业务部门设置、负责人及业务人员简历; 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本机构组织架构图及相关说明; (2)债券承销业务部门设置情况介绍,包括成立时间、承销队伍规模、债券承销业务部门在本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债券承

销业务开展情况等; (3)从事债券承销业务相关人员汇总表(模板见附件1) (4)从事债券承销业务相关人员工作简历(模板见附件2)。 7、2010年度银行间债券市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业务开展情况介绍; 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一级市场情况介绍应包括2010年度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一级市场上承销发行的相关业绩情况,如承销发行金额、只数及相关排名等。 (2)二级市场情况介绍应包括2010年度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二级市场上交易的相关业绩情况,如交易结算金额及相关排名等。 8、市场评价信息表(见附件3); 9、交易商协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材料格式 参与市场评价的会员应当按照上述材料顺序将电子版及纸质版材料发送到交易商协会秘书处。 (一)电子材料 1、审计报告电子版可只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从事债券承销业务相关人员汇总表应按照EXCEL格式,其他可按照Word或PDF格式提供。 2、邮件标题为“XXX单位参与市场评价材料”; 3、所有材料以附件形式打包发送,每项材料的文件名称和标题一致,如“XXX单位材料一:参与意向承销类会员市场评价说明书”。 (二)纸质材料 1、将材料按照顺序逐份装订; 2、每份材料加盖单位公章。

银行个人金融(零售银行)业务工作总结

个人金融(零售银行)业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行个人金融(零售银行)业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行工作要求,注重储蓄业务的基础地位,积极拓展理财业务市场,不断创新销售方式,加快推进营销渠道和队伍建设,个人金融(零售银行)业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20××年个金工作成绩显著。 回顾20××年,在外部经营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全行上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全行各项业务经营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特别个人金融(零售银行)业务为全行的业务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个人金融(零售银行)业务各项指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一是个人金融(零售银行)资产增势迅猛。今年以来,全行始终将储蓄存款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把存款增量同业争先进位作为考核存款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在全行扎实开展旺季储蓄存款竞赛、批量营销竞赛、代发工资专项竞赛等系列营销活动,加强个金与公司部门的捆绑营销,抓住市场信息,制定项目攻关计划,实现批量业务拓展日常化。同时,深化储蓄存款和理财业务的互动发展,大力营销灵通快线、第三方存管、存贷通等优势产品,实现客户资金在我行的封闭运作。全年,销售全口径个人金融(零售银行)资产额44935万元,同比增加20482万元,同比增幅为83.8%。其中:储蓄存款增加17380万元,在08年较快发展基础上保持一定幅度增长,同比多增964万元;销售基金14079万元,同比增幅为289%;销售人民币理财产品10355万元,同比增幅为588%;销售保险3121万元,同比增幅为7.1%。 二是个人信贷业务跨越发展。坚持抓住住房开发贷款龙头,关注

全县土地拍卖信息,加强与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联系,在对全县20多个项目筛选基础上,重点营销××、××项目,通过省行审批额度1.74亿元,开发贷款较年初净增13900万元。在个人贷款的发展上,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宗旨,调整充实营销力量,优化劳动组合,提高工作效率,实施限时服务。对重点房地产开发项目和重点市场,行领导带队营销,实现营销储备一批、评估报批一批、发放见效一批的梯次发展。同时,抓住房地产市场回暖的机遇,组成营销小分队,深入到各地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楼盘、专业市场,营销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和个人经营等贷款业务,主动出击,营销优质客户。全行各项个人贷款比年初增加12839万元,比××年多增12480万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2093万元、个人消费(含经营贷款)增加2746万元,个人信贷业务增长额占全行年度增量82%,余额占比较年初上升4.5个百分点。年度增量四行占比第二、前三季度一直保持增量市场第一。 三是个人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为确保个人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提升,全行一方面继续加大个人结算业务收入的营销,在全行开展“开卡送好礼,牛年新惊喜”牡丹卡营销活动,并以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带动客户持卡需求,有效激励持卡人刷卡消费,促进银行卡消费额、发卡量双提升,全年发放牡丹灵通卡17828张,年费收入达到79.5万元、个人结算业务收入达到370万元,同比分别增加28.5和107万元,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在启动慢的情况下,全年实现收入30万元,其中四季度实现收入23万元。另一方面加强对优质客户的维护,积极运用灵通快线、货币基金、第三方存管、存贷通等优势产品

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新趋势及启示

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 新趋势及启示 一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在国际金融发展史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不仅成为其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大有赶超利息收入之势如美国花旗银行和摩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达到79.83%和83.16%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纵观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五大转变”(一)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三个特点”一是经营范围广泛品种繁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经营品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中间业务的范围涵盖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二是业务规模日趋扩大收入水平不断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93年至1996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9120亿美元增长到121880亿美元从占银行资产的78%上升到142.9%其中7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

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的中间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为450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来平均增速为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9%和资本总额年均21.6%的增速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西方商业银行在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间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美国花旗银行以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20%三是服务手段先进科技化程度高科技程度的提高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银行网络银行的出现促进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国际先进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在中间业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二)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呈现出“五大转变”一是在发展的内容和方向上已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由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变革国际的经营区域突破传统的限制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界限日益模糊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涉及证券、保险等领域二是由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资金向商业银行占用客户资金转变有些中间业务在提供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而改变,中间业务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逐渐培育了信用卡、代理收付、票据承兑、投资理财等中间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不断拓宽,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起步较晚,与外资银行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结构、信息、技术、信誉和资金等优势,不懂用自身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宜,并据此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一种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代理、咨询、信托等业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仍倚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比较缓慢。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没有站在经营战略的角度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一直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而不是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在生存压力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中间业务,但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上海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1、发展规模减小,业务品种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 2、技术力量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及掌握计算机、法律等知识,通晓各种金融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懂得一般操作的人员多,缺乏精通管理的人员;懂得传统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创新业务的人员;懂得单项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等多项业务的人员。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培养和储备不足,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经营理念落后,阴历观念淡薄 我国银行长期在“统收统支,统存统贷”的体制下,我国银行只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不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锁着我国经济金融体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要求、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发展比较,无论是在业务数量还是在业务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导言: 中央银行为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经济目标,采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经济变量的方针和措施。即利用货币政策调解。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加强对经济的可控性和可调解性,因此,中央银行推出三大一般性货币金融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实施具有突然的震动性,即使是对准本金率很小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货币乘数的影响也非常大,因而不常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再贴现率有以下不足: ①使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其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商业银行。 ②只影响利率的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③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升降变动。如时常调整,使商业银行及大众无所适从。 相对前两者来说,公开市场业务有五大优点: ①中央银行能以此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②使央行处于主动地位。 ③可进行微调整。 ④可持续进行操作。 ⑤万一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迅速进行反向的操作。 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成为西方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介绍: 1、定义: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达到扩张和收缩信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目的。中央银行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2、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为了平衡国库收支,开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但20世纪30年代后,公开市场业务才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中,凯恩斯主义使公开市场业务这一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得以稳定。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理论推动公开市场业务发张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全世界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日常货币管理工具。 中国从1998年1月放弃贷款限额管理,是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央行间接调控和日常货币管理的最有力的工具。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 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颁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文号: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2号 颁布时间:2016-02-14 实施时间:2016-02-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 (以下简称柜台业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其营业网点、电子渠道等方式为投资者开立债券账户、分销债券、开展债券交易提供服务,并相应办理债券托管与结算、质押登记、代理本息兑付、提供查询等。

第三条金融机构开办柜台业务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原则,充分揭示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得利用非公开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与发行人或者投资者串通进行利益输送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章柜台业务开办机构 第四条开办柜台业务的金融机构 (以下简称开办机构)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是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活跃的做市商或者结算代理人; (二)具备安全、稳定的柜台业务计算机处理系统并已接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 (以下简称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 (三)具有健全的柜台业务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机制、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办法等; (四)有专门负责柜台交易的业务部门和合格专职人员; (五)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条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应当于柜台业务开办之日起1个月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柜台业务开办方案和系统实施方案; (二)负责柜台业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论文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离岸金融市场研究的文献评述 摘要: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制度创新的进一步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先从国外离岸金融研究的发展入手,从对离岸金融市场的定义到实践中对离岸金融市场建立的建议,阐述了国外学者的研究历程。进而转向国内学者对离岸金融市场的认识过程,并在文末指出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研究;评述 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制度创新的产物,从上世纪中期至今,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浪潮更是方兴未艾。尤其是亚洲,更是掀起了一股离岸金融的浪潮,新加坡、日本、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其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便利,甚至带动该国(地区)经济的发展与飞跃。因此,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成为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 一、国外离岸金融研究情况综述 离岸金融理论研究伴随着离岸金融市场的产生而产生,关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定义,在国外有不同的见解。Grabbe (1997)从离岸金融市场运行方式上界定指出:“离岸金融市场代表着一种针对管理规则的套利行为,离岸银行是一个金融管理组合体:它所经营的货币在货币发行国之外运动着,因此它所经营的货币是一个国家的(一种法律环境),而它所适用的银行条例和竞争效率却是另一个国家的。”“为促进国际银行业务而专门设定的小型区域”、“可以财政中性的方式进行国际金融业务的地

方”、“为避免政府当局限制和管制而进行的地域选择”,但总体而言都是指非居民间的资金融通市场。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基本理论也突破了传统的范畴。(2007)对离岸金融中心和市场进行了全新的定义,他突破了传统的对离岸金融的理论概述,结合金融服务和具体金融活动指出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种经营非居民间金融服务的市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化、全球一体化的必然产物。另有一些文献在有关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发展及金融创新的理论研究中涉及离岸金融的产生和其市场建立问题,认为金融管制促使了离岸金融的产生,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进程。 Andrew 和Mark (2005)通过对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国家的数据考察,提出影响离岸金融市场的因素,并提出评价离岸金融市场的相关指标,指出离岸金融市场的避税和洗钱特征。Ahmed Zorome(2007)开发了统计方法区分离岸金融市场和非离岸金融市场的数据,从证券投资统计调查、国际投资头寸和国际收支的平衡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二元回归模型对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进行了评估,并确定了新的国家离岸金融条件的三个评价标准。 在实践中关于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研究焦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货币发行国的角度研究离岸金融市场建立及其风险控制问题,Hudson(1998)指出关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更多的是要适应各个国家的不同国情,并从离岸金融中心的角度进行分析。二是,从避税港角度研究“避税天堂”的税收政策及其对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冲击,从而使人们开始关注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设立一定的准入标准,Ingo Walter (1990)从避税港角度研究“避税天堂” 二、国内离岸金融研究情况综述

论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论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活动 1.1 商业银行的自然选择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根本原因是外部因素的结果。首先,国家放松了控制,开放银行和国际发展的趋势,包括中间业务,包括金融创新的步伐;其次,市场竞争也促进了中介机构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一些传统业务,就要面临着同业竞争。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传统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日益呈现出“夕阳产业”的下降,因此,商业银行被迫进行新的业务创新,以创建一个新的利润来源;再次,中间业务创新是市场需求的结果,由于在利率和汇率,在这经济环境的企业频繁波动具有不确定性,中间业务的创新增加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其中,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数量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最后,银行有自己的优势,以及20世纪80年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发展和广泛使用的实用信息技术。 1987年2月在美国西北大学举行缔结关于资产证券化和发展中间业务研讨会上,学者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大量的商业银行中间的风险的存款机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技术、控制、利率风险、以及客户的竞争,如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1.2中间业务发展的意义 (1)可以扩展到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扩大业务规模。 (2)商业银行可以分散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3)能发挥多种经营,“捆绑式”的效果,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其他业务,并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不仅带来直接的利润,但也与其他业务,第二市场的互动,增强银行的竞争力。 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2.1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品种繁多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和各种各样的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客户。传统的银行,信托服务、投资银行、共同基金、保险等业务范围。而西方国家他们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贴现商业票据市场和资本市场业务,是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创新。 2.2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从1993年到1996年之间,美国的银行业务从912亿美元增长至12.188万亿美元,占银行资产从78%提高到142.9%,其中七大银行的商业贷款超过一倍多,五大银行的总资产超过2.2万亿美元,同一时期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中,在美国银行资产和负债资本额为7800亿美元,总资产为45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平均增速为54.2%,平均每年超过9%的年均总资产和21.6%的总资产增长率。

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思考 2009年3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给在沪商业银行特别是上海本地法人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当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国际金融中心与银行金融市场业务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任务是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从其外延来看,上海要成为金融机构集聚的中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核心在于提高上海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从其内涵来看,是上海各类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延伸,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核心在于掌握金融产品特别是人民币产品的定价权。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在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欧美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商业银行依靠存款来发放贷款的固有盈利模式开始逐渐弱化,传统存贷款产品不断受到公司股票、私人养老金、共同基金、私人信托投资和私人人寿保险等新产品的挑战。近几年,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业务在银行的规模、收入贡献稳步提升,金融市场业务部门从传统的资金调剂部门,日益成为各大银行的资金营运平台、资产负债管理平台、金融产品创新平台和新的利润创造中心。 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面临的新机遇 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政策机遇 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之后,上海市政府随即成立了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连续下发《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务院关于推进加快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集聚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通知和规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于2009年6月份通过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在地方立法层面形成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纵观上海市政府推出的各项政策,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是今后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围绕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在上海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的“先行先试”给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 金融市场业务拓展的市场机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根据上海市政府的工作计划,今后将争取在上海建立全国票据集中交换中心、信贷转让市场、信托资产转让等市场;在债券市场计划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在投资者、交易品种、登记托管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在期货市场考虑引入合格机构投资者等一些安排。这些金融市场体系的建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创新策略

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陈懿 内容摘要: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业调整战略的重点。为此,商业银行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创新业务,创新功能,丰富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银行状况;业务发展;业务创新;创新策略;指导思想 在过去20多年里,由于世界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国际金融业出现了金融创新为主流的深刻革命。金融创新冲击了传统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结构和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丰富了金融产品,为全球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创新异军突起,获得长足发展,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同世界经济已日趋一体化,国内银行业要置身于世界经济大潮中,就要在金融业务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在中间业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中间业务收入占全行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在低位徘徊。在西方国家银行业中,中间业务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展空前,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普遍占30% 以上,有的银行已达60%。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观念经

营模式、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中间业务发展不充分,据一份资料统计表明: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工行5%、农行1.71%、中行17%、建行8%。 (二)中间业务品种尚未全部开发推广。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四类:一是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二是贷款或投资的承诺业务;三是创造金融工具;四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与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办的中间业务,以上述分类的第四类为主,正尝试推广第一、二类的某些业务,至于第三类业务,除了国际贸易及外债收支因防范汇率、利率风险需要可以做远期和互换交易外,其他衍生产品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中间业务发展很不平衡。一是中间业务在各业务种类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银行卡和代理业务发展十分迅速,而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商人银行、电子计算机服务目前甚至还未开展起来;二是中间业务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的省辖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缓慢;三是中间业务在同一地区各家银行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在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迅速,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则相对缓慢。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 【论文摘要】文章在对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小,品种较少是目前中间业务开办中的主要问题。另外,行业内存在许多同层面的低端竞争,极大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产品开发跟风现象严重,创新能力差。本文认为要解决中间业务的现状,第一,提高对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加强综合业务人才培养:第三,积极创新拓展中间业务新品种开发;第四,在健全机构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据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逐步提升。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已从2005年的5.4%提升到2007年的13.07%,特别是国有上市银行这一指标更是大大超过其他上市银行,显示出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贡献度平均在45%左右的状况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 1、业务品种少、产品同质化以及低端竞争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小,品种较少是目前中间业务开办中的主要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仅限于结算、代理、咨询、兑付等几个方面,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少,服务功能差,缺乏吸引力。而与之相对的是,当前,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万多种,形成了包括结算及其衍生类、避险类、信用类为主体的完整的业务体系。另外,行业内存在许多同层面的低端竞争,极大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产品开发跟风现象严重,创新能力差。 2、中间业务的服务档次低、新技术应用少 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大都依赖于硬件条件,服务项目以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等为主,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方面的软件优势开展诸如理财、咨询等高层次的服务项目。可见,我国目前中间业务的服务与产品还停留在较低档次上。另外,除了服务品种的低档次之外,我国银行对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远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

2020年(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收费不合理。加入WTO后,中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于发展中间业务上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完善组织管理,强化产品开发,实施有效市场营销,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收费标准,防范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4)03-0031-04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于的问题 (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中间业务。据了解,我国四大银行2002年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约4%。但因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快,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于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个品种,可是,其中有相当壹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等业务均不收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于的问题 和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无论于规模仍是质量

等方面均存于许多问题,主要体当下: 1.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 表1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较单位:亿元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合计 ─────────────────────────────── 中间业务 26.169.6652.4632.28120.56 收入 营业收入 746.6496.57403.59595.312242.07 净额 中间业务 净收入占3.51.95135.425.38 比例 ─────────────────────────────── 注: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中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25.2亿元,建设银行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3.2亿元。 从表1中见出,除中国银行因历史原因外汇业务收入较大导致其中间业务的业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42)要点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成立于1668年的()是最早的中央银行。答案:瑞典国家银行 2、一国在中央设立一个中央银行机构,并在地方设立若干个二级中央银行机构的制度称为)。 ()答案:单一二元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3、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规定英格兰银行为唯一的发钞行,英格兰银行才成为英国的中央银行。答案:《比尔条例》 4、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银行券的发行权。答案:垄断 5、设立单独一家中央银行行使职能,领导并监督全国金融机构及市场的制度是( )。答案: 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6、参与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建立一个跨国的、区域性的中央银行,各成员国内部不再设立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的制度是()。答案: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7、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灵时,中央银行充当( )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答案: 最后贷款人 8、外汇黄金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属于( )一栏。答案: 资产 9、中央银行对经济进行调节的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是( )。答案: 货币发行 10、对( ),中央银行一般不支付利息。答案:国库存款和行政单位的经费存款 11、中央银行主要通过( )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答案:再贴现和贷款 12、过去中央银行发行纸币必须以( )作准备。答案:贵金属 13、中央银行通过( )办理全国银行的清算业务。答案: 集中票据交换 14、中央银行产生后,货币扩张机制在数量上由受制于商业银行的贵金属储备转变为受制于( ) 的规模。 答案:中央银行资产业务15、预防性管理是经常性的监督管理活动,也是最有效安全措施,( )则是一种辅助性的稳定器。 答案: 存款保险制度16、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在于( )。答案: 保护存款者利益和维护金融业的稳定 17、各国金融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答案:对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援助 18、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和()。 答案: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19、在当代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数量管理时,已经从纸币发行管理转为( )。 答案: 货币供应量 管理 20、中央银行组织全国银行清算包括()和()两大类。 答案:同城或同地区、异地

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 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d82091050.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主要研究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银行中间业务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竞争格局及银行中间业务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给客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的整个研究工作是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银行中间业务企业、研究单位、

最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论文关键词:商业中间业务;对策 论文提要:商业银行积极稳定地发展中间业务,既是摆脱存贷利差日益减小,利润趋微困境的需要,也是应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冲击的理性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加之重视不够、业务范围狭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本文将主要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我国自2006年11月15日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本土商业银行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在坚守和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发新的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如今,这个重担便落在了中间业务身上。其原因在于: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发展存在着巨大差距,发展还非常滞后,在存款利息不断减少、化对银行生存空间不断挤压、传统业务经营风险日益加 大的今天,中间业务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中间业务指的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1、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银行是企业,以提供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我国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资产品种单一、质量低下、筹资高;同时,受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存贷利差越来越小,利差收益提高困

难,靠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维持生存发展越来越困难。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不仅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分散风险,而且通过增强服务创造效益,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2、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需要。按照《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达8%,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增加资本储备,这必然影响银行盈利。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的优势,有助于商业银行积累大量资本,增强竞争能力,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和竞争的主要阵地。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问题 1、对发展中间业务存在认识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2、中间业务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达260余种,但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且层次低、功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收付结算和代理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高附加值品种在我国银行业中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推行的中间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涵盖代理、结算、担保、融资、咨询和金融衍生等众多领域。 3、我国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1995年颁布的《商业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得从事信托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和企业投资。中间业务大多属于银行和

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指引

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协会名称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英文名称为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缩写为“NAFMII”)。 第二条协会是由银行间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及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自愿组成的银行间市场自律组织,为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 第三条协会的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对银行间市场进行自律管理;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持银行间市场正当竞争秩序,推动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第四条协会接受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协会注册地和常设机构均在中国北京。 第六条本章程所称银行间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和黄金市场。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七条协会的业务范围:

(一)制定行业自律规则、业务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并负责监督实施; (二)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代表会员向主管部门、立法机关等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在业务活动中的问题、建议和要求; (三)教育和督促会员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协会制定的准则、规范和规则,监督、检查会员的执业行为,对违反章程及自律规则的会员给予纪律处分,维护市场秩序; (四)对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 (五)组织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执业水平; (六)组织会员进行业务研究、开展业务交流,根据会员需求,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管理适合银行间市场特性的产品研发,推动会员业务管理和业务规范; (七)收集、整理和发布有关市场信息,为会员提供服务; (八)对市场发展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为会员业务拓展及主管部门推动市场发展献计献策; (九)开展为实现协会宗旨的其他工作; (十)会员代表大会决定的和中国人民银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会员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在当前中央银行监管不断加强、商业银行自律机制不断完善、我国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业务发展的路径越来越狭窄。走与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相吻合的道路,把中间业务发展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也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差距发展创新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凭借其优越的地位、信誉、资金实力、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广泛的信息网络和机构网点以及与社会经济联系面广等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为社会公众提供各式各样的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金融服务,并从中取得一定手续费收入的经济行为。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经营理念有了重大突破,由原来的辅助性业务转变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新的利润增长点;品种显著增加,业务量扩大,目前中间业务已涉及九大类420多个品种;部分品种赢得了市场高度认可,形成了品牌,如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和网上支付,光大银行的“一柜通”;高科技手段摄入,不断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如电话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集中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上。 业内人士考证 ,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有的仅为1%—2%,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由于具有国际结算的 优势,这一比例也仅有17%,与国外大银行相比差距较大。 世界十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如下:花旗集团为47.12%, 汇丰银行为36.87%,德意志银行为72.51%,美洲银行为43.35%,第一银行公司为49. 24%,维超维亚为46.37%,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为63.92%,瑞士银行为56.83%,巴克莱银行为46.279%,荷兰银行为48.26%。其中,最低的汇丰银行为36.87%,最高的德意志银行为72.51%,平均为51.13%。 三、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创新策略 (一)适时转变经营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