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导言:

中央银行为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经济目标,采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经济变量的方针和措施。即利用货币政策调解。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加强对经济的可控性和可调解性,因此,中央银行推出三大一般性货币金融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实施具有突然的震动性,即使是对准本金率很小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货币乘数的影响也非常大,因而不常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再贴现率有以下不足:

①使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其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商业银行。

②只影响利率的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③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升降变动。如时常调整,使商业银行及大众无所适从。

相对前两者来说,公开市场业务有五大优点:

①中央银行能以此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②使央行处于主动地位。

③可进行微调整。

④可持续进行操作。

⑤万一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迅速进行反向的操作。

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成为西方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介绍:

1、定义: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达到扩张和收缩信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目的。中央银行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2、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为了平衡国库收支,开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但20世纪30年代后,公开市场业务才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中,凯恩斯主义使公开市场业务这一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得以稳定。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理论推动公开市场业务发张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全世界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日常货币管理工具。

中国从1998年1月放弃贷款限额管理,是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央行间接调控和日常货币管理的最有力的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本原理:

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原理是货币与债券之间的互换。公开市场业务的出发点是基础货币,其目标是银行体系借入准备金。其操作的基础是银行货币创造,及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货币与债券之间的互换,通过买卖债券达到扩张或收缩金融体系内准备金数量。

二、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有效性:

1、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比较分析:

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特点:

①、公开市场操作工具运用的历史短。

②、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仍是数量型。而美日欧等过则早已将基准利率等市场化指标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

③、央票是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券种。而在发达国家,国债是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手段。

④、被动对冲外汇占款影响了公开市场操作的调控效果。

⑤、公开市场操作与基准利率是平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发达构架,公开市场操作一般是直接作用于基准利率,在通过基准利率对存贷利率产生影响。

2、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有效分析:

①对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了预防意外和支付需要存放在中央银行账上的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资金。一般来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和外汇时,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会相应地减少。反之,买进证券和外汇时,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会相应地增加。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目标是收回流动性,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应相应收缩。2010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比上年末1.13%,说明2010年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力度较大,主要是为了控制通胀。

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我国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现金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两大部分。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将证券和外汇卖给金融机构时,相应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央行基础货币余额增加。反之,买进证券和外汇时,投放基础货币,央行基础货币余额减少。2006年基础货币余额迅速增至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9%。2007年末,基础货币余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0.5%。2010年为配合宏观经济目标,基础货币余额再次呈较快增长为25.9%。

③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首先,当央行认为

需要收紧银根时,就将手中的证券和外汇卖给金融机构,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流通中投放的基础货币数量就相应减少,货币供应量也随之收缩。反之,当央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通过买进证券和外汇的方式,投放一部分基础货币,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也随之扩大。其次,货币乘数是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货币乘数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6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上年低0.7个百分点。2010 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余额为72.6 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上年末低8.0 个百分点,说明共公开市场业务已开始减慢货币流动性的速度。

三、中西方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对比:

1、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①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可以简单表述为:

M=-B(M表示货币的变动,B表示债券的变动)

即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债券,达到扩张或收缩金融体内准备金数量,进而控制货币的一种交易方法。

②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核心是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可以增减的有关资产项目的操作,调整资产总量,从而达到控制负债的目的。通过基础货币的变动收缩活扩张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水平,导致货币供应的变动。其原理是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货币供应量(M)与基础货币(Mb)有着确定的关系:

M=r×Mb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水平来引起银行体系内贷款数的变动。其以M1和M2作为货币供应的中介目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买卖债券。调节商业银行非借入准备金水平影响基础货币。所以,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的传导机制如下:

公开市场业务(OMO)→银行体系准备金(MBR)→基础货币(B)→货币供应量(M)→国民收入(GNP)。

2、美国联邦储备(下文简称美联储)局公开市场业务

美联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也是全世界国家中最广泛、最成功的。1982年后,美联储改以借入准备金为操作的目的,中介的重心也相应从货币总量转到平稳利率上,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美联储有以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目标:

①美联储公开市场业务以利率为操作目标。

这一阶段,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吞吐政府债券,从而调节联邦储备上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联邦基金利

率,达到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②美联储以借入准备金为操作目标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③美联储以数量为操作目标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与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相比,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上,我们国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利率未市场化。

②货币需求不稳定。

四、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政策四大目标的影响:

1、经济增长。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途径有三条:

①变动货币供给量。即准备金数量的增加通过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货币能力,导致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增加。

②变动利率水平,引导真个社会的投资趋向。

③变动利率结构,影响不同敏感程度的贷款与投资。

2、稳定物价。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稳定物价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通胀的消除与治理方面。通过抑制商业银行货币扩张能力来削减物价上涨。

3、充分就业。

公开市场业务对充分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市场的有效供给,扩大投资,增加社会就业,以及通过结构性的债券买卖,增加部分行业的就业机会。

4、国际收支平衡。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表现为:国际收支平衡引起的货币供应变动对汇率能产生影响,从而间接的影响到国际的收支平衡。

五、制约中国发展的主要经济、金融因素:

1、市场经济化和国有银行商业化的进程的制约。

2、国债市场的规模和活跃程度的制约。

3、货币市场发展缓慢。

4、利率市场化进度缓慢的制约。

5、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制约。

六、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局限性的规避: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局限性的规避,需要与其他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最大限度发挥相关货币政策的使用,以抵消其先天的局限性。

1、与再贷款、再贴现工具进行配合使用。

首先利用再贴现快速的宣示的作用,向社会表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再利用再贴现对结构性和行业性的矛盾进行调整。

2、与准备金制度的有机协调配合。

准备金制度是决定货币乘数最主要的变量,即公开市场业务一定要通过准备金制度发挥作用。

3、与基准利率货币政策工具相互配合。

公开市场业务对经济活动首先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然后变动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对投资和消费进行影响。所以,基准利率决定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利率的形成和变化。利率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核心,所以在中国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形成,必须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而基准利率的制定的制定,应尽可能的贴近实际市场的利率水平。

参考文献:

(1)、石齐平:《中国:大趋势,大博弈》长江文艺出版社。

(2)、张红地:《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国金融出版社。

(3)《货币银行学原理》第六版

中国金融出版社。

(4)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导言: 中央银行为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经济目标,采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经济变量的方针和措施。即利用货币政策调解。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加强对经济的可控性和可调解性,因此,中央银行推出三大一般性货币金融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实施具有突然的震动性,即使是对准本金率很小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货币乘数的影响也非常大,因而不常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再贴现率有以下不足: ①使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其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商业银行。 ②只影响利率的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③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升降变动。如时常调整,使商业银行及大众无所适从。 相对前两者来说,公开市场业务有五大优点: ①中央银行能以此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②使央行处于主动地位。 ③可进行微调整。 ④可持续进行操作。 ⑤万一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迅速进行反向的操作。 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成为西方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介绍: 1、定义: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达到扩张和收缩信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目的。中央银行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2、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为了平衡国库收支,开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但20世纪30年代后,公开市场业务才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中,凯恩斯主义使公开市场业务这一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得以稳定。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理论推动公开市场业务发张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全世界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日常货币管理工具。 中国从1998年1月放弃贷款限额管理,是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央行间接调控和日常货币管理的最有力的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简介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简介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成立于1998年12月18日,作为人民银行总行的派出机构,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区行政区划内履行中央银行职责。西安分行辖区位于我国广袤的西北地区,地处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分行机关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经总行批准,内设职能处室和直属单位31个。 下辖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和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4个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及47个市(地、州)中心支行、204个县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现有内设处室33个,分别是: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货币信贷管理处、金融稳定处、调查统计处、会计财务处、支付结算处、科技处、货币金银处、国库处、国际收支处、经常项目管理处、资本项目管理处、内审处、事后监督中心、法律事务处、人事处(党委组织部)、金融研究处、征信管理处、保卫处、党委宣传部、机关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一处、纪检监察二处、党委巡察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处、工会办公室、团委、后勤服务中心、钞票处理中心、清算中心、反洗钱处、外事处、基建办公室。 陕西省: 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咸阳市中心支行、渭南市中心支行、铜川市中心支行、宝鸡市中心支行、汉中市中心支行、安康市中心支行、商洛市中心支行、延安市中心支行、榆林市中心支行。 甘肃省: 兰州中心支行、定西市中心支行、武威市中心支行、临夏州中心支行、庆阳市中心支行、酒泉市中心支行、天水市中心支行、金昌市中心支行、甘南州中心支行、张掖市中心支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白银市中心支行、平凉市中心支行、陇南市中心支行。 在总行的领导下,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按照“唯实、从严、致和”的治行理念,依法履职,开拓创新,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有效执行货币政策,坚定维护辖区金融稳定,高效提供金融服务,推动了辖区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机构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总行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总行的授权,在本辖区发布履行职责的命令和规定。 二、负责在辖区内贯彻执行中央银行资金、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利率等有关货币信贷政策,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三、防范化解西安分行辖区及陕西省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地区金融稳定。 四、分析、研究西安分行辖区及陕西省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为总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和依据。 五、负责管理陕西省金融统计工作及信贷征信业务,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六、管理陕西省货币发行、现金管理和反假人民币业务,管理总行人民币重点库。 七、管理陕西省人民银行系统的会计财务、支付结算业务,负责对大额资金异常流动的监测,管理协调陕西省反洗钱工作。 八、管理陕西省外汇、外债和国际收支业务。 九、经理陕西省国库业务。 十、管理陕西省人民银行系统的科技和安全保卫工作。 十一、根据管理权限负责西安分行辖区人事、内审、党群等工作。 十二、承办总行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机关内设机构简介 分行机关共由33个部门组成。各部门具体职责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简介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大家亲切的称她为五道口)成立于改革开放伊始、金融业百废待兴的1981年,凭借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的刘鸿儒先生以其敏锐的触角、超前的意识,以及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创办我校。在外人眼里,研究生部因其低调的作风,突出的成就不免显得有几分神秘和高不可攀,有人将她称为金融界的"黄埔军校",也有人将她比作美国的哈佛商学院。"在美国,获得哈佛工商管理硕士被认为是走向商界成功的通行证,那么在中国,这张通行证便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学位证书。"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即是她在中国金融界地位的一个真实写照。截至2008年7月,已经有1353名硕士毕业生、111名博士毕业生从研究生部迈向中央银行、各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领域,他们曾经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中国第一家法人股份制银行、中国第一家上市银行、中国第一只基金、中国民间最大信用社、中国第一家柜员制银行……“道口人”已成为金融业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遍布中国金融业。 研究生部简介 一、专业课程设置 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均为金融学专业,下设四个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和保险学。四个方向的基本课程相同,只是在个别专业课的设置上有所差别,以体现各个研究方向的特点。研究生部北边与清华大学毗邻,西边与北京大学接壤。"北沐清华情,西承燕园风",借着便利的地理条件,研究生部在教学、科研方面与北大、清华等高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二、教学特色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导师,他们有学识、有经验,对中国乃至国际经济金融问题有符合中国实际的深刻感受,真正教书又育人。建校以来,人行研究生部聘请的历届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基本上都是金融界的杰出人士。在研究生部的导师中,约有40%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系统,60%来自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重大特色。二十年来,研究生部除了聘请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著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外,基础理论与工具课的国内教授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国际关系学院等院校。外聘而非固定,保证了教师授课的灵活性和高质量。外籍教授的聘请是外聘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自1981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不断从国外聘请专家、学者及教授来校讲学。二十年来,站在研究生部讲台上的外籍专家、学者及教授不乏国际著名教授、大金融机构高级主管。另外,利用北京外资银行多的优势,经常请外资银行驻京代表来校介绍各国银行制度与业务。现在,每学期至少有两门由国外大学教授用英语主讲的专业课,采用国外最新版的教材,运用最新国际案例,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直接与国际接轨,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提高了外语能力。

应用文-进一步发展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措施

进一步发展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措施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以来,在不同的时期曾经使用过不同的操作工具。在2003年4月22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发行了期限6个月的5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当年第六号《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决定自4月29日起暂停每周二和周四的正回购操作,此后将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招标发行央行票据。招标时间为每周二上午9点至10点,招标方式为荷兰式,招标标的为价格。央行票据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流通,交易方式为现券交易和回购,同时作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从正回购转向直接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意义不仅仅是换了一种操作工具,更重要的是促使我们在中不断探索发展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措施。 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并称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其中公开市场操作以其灵活性、主动性和可逆性等优势,为多数国家的央行所青睐。中央银行票据是我国公开市场除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外的第三大交易品种,也是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并驾齐驱”的公开市场三大操作工具之一。2003年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一直进行正回购交易,已回笼货币2000多亿元。由于正回购是央行以自身持有的债券向银行质押回收资金,因此,央行必须拥有足够的现券持有量。而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到2002年年底,央行手中持有的国债面值大约为2863亿元,除去2003年20次正回购占用部分,央行持有的国债余额只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继续进行正回购操作的空间已经不大。因此,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中央银行发行票据是只为了解决正回购时手中现券不足的问题,为今后继续回笼货币创造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央行完全可以采取2002年9月的做法,再次将未到期国债部分直接置换为中央银行票据。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由于自2002年6月份以后,央行连续正回购引导市场利率上升,市场资金情况因而变得较为紧张。但2003年连续正回购,银行间市场利率不仅没有随之上行,反而出现单边下跌态势,还一度跌破了2%关口。这表明,银行间市场资金一直相当充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商业银行没有资金需求,央行自然没有必要将未到期部分国债直接置换为中央银行票据。央行票据发行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流通,交易方式为现券和回购,同时作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央行票据的发行,增加了央行对操作工具的选择余地。今后央行仍应根据市场实际状况,适时加强工具创新,以使其操作更加游刃有余。 正因为公开市场操作具备其他政策工具所缺少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可逆性等,因而它有较高的有效性。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却是央行在实践中探索不尽的课题。2003年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进行20次正回购操作后,可继续用于正回购的债券已所剩无几。与此相应的是,央行正回购力度也就不断减弱,从资金回笼高峰时期的200亿元降到后来的30亿元,而市场却并未显现出停止正回购的迹象,各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平均超额备付金比率依然高达3%一4%.如果央行此时没有相应对策推出,必然面临山穷水尽的窘境,难以保证操作的有效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2003年伊始,央行在公开市场就已经新举连连,如交易次数从每周一次增加到两次、增加交易成员、扩大交易范围、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流动性日报制度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似乎并未像预期那般吸引足够的市场注意力。在此态势下,灵活采用这种新的融资方式,发行央行票据,就可促使公开市场成员再次正视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确保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从目前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来看,回购操作的调控力度有限,即使量很大,如日本,每次操作在几百亿日元,其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一般而言,公开市场调控能力强的国家,往往其操作的主体是买(卖)断而非回购。央行可以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通过买(卖)断票据随时实现货币回吐或回笼,因此央行发行票据较回购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公开市场业务的内涵分析

公开市场业务的内涵分析 背景 中央银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必须借助一些有效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调控手段。经济学家一般把货币政策分为三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其中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定义 它是货币则会你国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工具。 含义 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证券的差异,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公开市场。广义的公开市场是指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之外,还买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狭义的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主要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量的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 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影响和调节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央行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各种有价证券从而增那家伙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额以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年利率的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 透明度高公开性强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与灵活性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1 控制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 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产生直接影响 3 与再贴现率政策相辅而行 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 1 操作细微,对大众的预期影响和商业银行的强制性较弱 2 公开市场业务的随时发生和可持续性使其预告性效果不明显 3 各种市场因素的存在,以及各种民间债权的增减变动可能减轻或者抵消其影响力 4 该业务的开展需要取得商业银行和社会大众的配合 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条件 1 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包括一级和二级证券市场 2 央行具有权威性,处于金融领袖地位,并拥有雄厚的资金力量和操作证券买卖的权利. 3 信用制度发达,人民有使用票据的习惯,银行等金融机构重视与遵守存款准金率贴现率等制度.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效果分析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效果分析 中文摘要:本文主要从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在我国的作用效果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几方面来展开,立足于中国实际,运用统计学的基本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对此有个粗浅的认识. 关键字:公开市场业务货币供应量回归分析改进措施 目录: 一.公开市场业务简介………………………………………………….. 二.在我国的发展特点………………………………………………….. 三.效果分析…………………………………………………………….. 四.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一.公开市场业务简介 定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 活动。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简介: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 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从交易品种来开可分为以下几类,如下图所示

二.在我国的发展特点 一是不断扩大交易对象。公开市场业务实行一级交易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选择了一些实力雄厚、管理规范、资产质量较好、资信较高、能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已由1998年底的25家增加到40家,这些交易商同时也是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承销团成员,中国人民银行与其直接交易,有利于传导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 二是逐步丰富交易期限品种。目前有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和365天六个期限品种,在操作中,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化相机选择,实际操作以7天、14天的居多。 三是不断拓展交易工具。目前,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都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 四是尝试不同的交易方式。公开市场业务自恢复交易以来,采用了价格招标和数量招标等不同招标方式。价格招标以利率或价格为标的,旨在发现银行间市场的实际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对利率的预期;数量招标是在事先确定利率或价格的基础上,以数量为标的进行招标,旨在引导债券市场回购利率和拆借市场利率的走势。 五是在积极开展回购交易的同时,加大现券操作的力度。1999年9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加大了对市场化发行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现券买入力度。2000年累计向商业银行融出资金1032亿元,其中债券回购721亿元,买入现券311亿元,有效地扩大了基础货币供应,增加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债券资产,改善了债券资产结构。 六是制定相关的债券交易资金清算制度和操作规程。依托中央国债登记公司的通信网络,中国人民银行开发了公开市场业务招标、投标、中标交易系统,并不断升级,实现了2000年计算机问题平稳过渡,为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 三.效果分析 由于数据比较难难找,我们只分析2004.1——2007.6月份的数据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42)要点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成立于1668年的()是最早的中央银行。答案:瑞典国家银行 2、一国在中央设立一个中央银行机构,并在地方设立若干个二级中央银行机构的制度称为)。 ()答案:单一二元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3、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规定英格兰银行为唯一的发钞行,英格兰银行才成为英国的中央银行。答案:《比尔条例》 4、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银行券的发行权。答案:垄断 5、设立单独一家中央银行行使职能,领导并监督全国金融机构及市场的制度是( )。答案: 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6、参与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建立一个跨国的、区域性的中央银行,各成员国内部不再设立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的制度是()。答案: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7、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灵时,中央银行充当( )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答案: 最后贷款人 8、外汇黄金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属于( )一栏。答案: 资产 9、中央银行对经济进行调节的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是( )。答案: 货币发行 10、对( ),中央银行一般不支付利息。答案:国库存款和行政单位的经费存款 11、中央银行主要通过( )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答案:再贴现和贷款 12、过去中央银行发行纸币必须以( )作准备。答案:贵金属 13、中央银行通过( )办理全国银行的清算业务。答案: 集中票据交换 14、中央银行产生后,货币扩张机制在数量上由受制于商业银行的贵金属储备转变为受制于( ) 的规模。 答案:中央银行资产业务15、预防性管理是经常性的监督管理活动,也是最有效安全措施,( )则是一种辅助性的稳定器。 答案: 存款保险制度16、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在于( )。答案: 保护存款者利益和维护金融业的稳定 17、各国金融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答案:对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援助 18、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和()。 答案: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19、在当代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数量管理时,已经从纸币发行管理转为( )。 答案: 货币供应量 管理 20、中央银行组织全国银行清算包括()和()两大类。 答案:同城或同地区、异地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其网站版块分为多个。 首先最顶上是术语表,网站地图和RSS订阅。术语表就是各种有关金融银行货币的专业术语,如我们平常都有学到的“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等;网站地图就是大概介绍每个版块包括哪些内容,如”会计财务司“就包括”会计财务司简介“”工作动态“”制度法规“”教育培训“四个部分;RSS订阅就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新闻。 接着就是信息公开和服务互动栏。信息公开共包含20个部分。一是新闻发布,主要是用于发布有关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的新闻和各种经济金融银行货币的报告,如“2014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二是人民币,它包括人民币发行,人民币管理,反假币工作,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其中人民币发行还包含了人民币发行现状和人民币票样,从人民币票样我们可以得知各年份发行的人民币的样式;三是法律法规,它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和立法征求意见,比如在国家法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有关金融银行法律的具体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就是为了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而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四是经理国库,它包含动态信息,规章制度和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其中动态信息大部分是有关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情况;五是货币政策,它又包括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工具,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跨境人民币业务和货币合作,在货币政策工具中就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六是国际交往,它包括国际交往和国际金融信息,主要是为我们提供最新的国外金融资讯;七是信贷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投资政策,并衔接财政政策、利用外资政策等制定的指导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的政策),它包括政策动态和业务简介;八是人员招录,它主要是用来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招录人员的公告和信息;九是金融市场,它包含金融市场运行分析,货币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和房地产与汽车金融,除了金融市场运行分析是描述当年每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外,其他都是相关的政策法规,监管动态和业务简介;十是金融研究,它包括各种学术活动,研究刊物和科研服务;十一是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是指一种状态,即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 求助编辑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目录 简介 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中国人民银行总部

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由中央银行充分控制其规模,中央银行有相当大的主动权;公开市场业务是灵活的,多买少卖,多卖少买都可以,对货币供应既可以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具有较大的弹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时效性强,当中央银行发出购买或出售的意向时,交易立即可以执行,参加交易的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金相应发生变化;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经常、连续地操作,必要时还可以逆向操作,由买入有价证券转为卖出有价证券,使该项政策工具不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大的波动。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将公开市场业务作为其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国中央银行)90%的货币吞吐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的,德国、法国等也大量采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发展中国家将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 二、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起步于1994年的外汇市场操作。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制度,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并轨。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每天都要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开办买卖国债的公开市场业务。此后,公开市场业务得到长足发展。2000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为1804亿元,占当年中国人民银行新增基础货币的63%。公开市场业务已发展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正文

公开市场操作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欧洲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内的公开市场业务将在指导利率、管理货币市场、向市场发出政策信号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欧洲中央银行将主要通过回购协议购买、出售资产、信贷业务等反向交易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欧洲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有四种方式,一是主要再融资业务(简称Refi),成员国中央银 公开市场操作 行根据投标程序每周进行一次,两周到期,向市场发出政策信号。再融资利率也是欧洲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最主要的杠杆利率。二是长期融资业务,成员国中央银行根据投标程序每月进行一次,三个月到期。三是微调操作,由成员国中央银行在特定情况下通过投标程序和双边程序进行。四是结构操作,只要欧洲中央银行想调整资金结构,就可以由成员国中央银行通过投标程序和双边程序进行。 编辑本段环境变通 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并称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其中公开市场操作以其灵活性、主动性和可逆性等优势,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10

第十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类。 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__________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达到增加或减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3.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缺乏可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业务主要采用____________方式进行交易。 4.中央银行还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方式对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 5.中央银行可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以收缩或扩张,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1.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则最初始于( A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我国在( D )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 A.1981 B.1982 C.1983 D.1984 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 B ),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A.手续费限额 B.保证金限额 C.交易金限额 D.经纪人费用限额 4.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 C)是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总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A.信用配额 B.信用控制

C.信用贷款 D.窗口指导 4.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由于( C )对经济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中央银行在使用时一般都比较谨慎。 A.公开市场操作 B.再贴现政策 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D.窗口指导 三、多项选择题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ABD )。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消费者信用控制 D.公开市场业务 E.窗口指导 2.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其局限性有( CE )。 A.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 B.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 C.对经济的振动太大 D.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E.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 ABDE )等。 A.消费者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直接信用控制 D.不动产信用控制 E.优惠利率 4.公开市场业务通常具有( B C D )作用。 A. 防止金融恐慌 B. 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 C. 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公开市场业务概述

公开市场业务概述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市场交易对手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对于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促进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近年来,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建立了一级交易商考评调整机制、信息报告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一级交易商的机构类别也从商业银行扩展至证券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根据货币调控需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工具创新。2013年1月,立足现有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并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 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这一工具的及时创设,既有利于央行有效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熨平突发性、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情况简介

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情况简介 一、机构情况简述 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前身是1950年3月成立的人民银行楚雄专区办事处,后改称人民银行楚雄专区中心支行。1978年2月27日,经中共楚雄州委批准,州财政和金融分开,3月,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正式恢复。1984年12月11日,根据省人民银行关于人、工两行分设的指示精神,建立楚雄州工商银行,将原来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交新成立的工商银行办理。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改为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州分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99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州分行改为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心支行(简称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并沿用至今。2003年12月13日,根据上级行文件精神,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楚雄银监分局分设后,原来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对辖区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能由楚雄银监分局履行。 二、机构设置及职能情况 经过一系列职能调整及机构改革,截止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下设国家外汇管理局楚雄州中心支局、15个职能科室及9个县支行。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认真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职责如下: 【传导货币信贷政策】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针对我州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结合全州经济发展规划,适时制定信贷指导意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立足彝州实际,加大对全州重点项目、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教育、“三农”等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民生事业的信贷投入力度,对不同时期的过热行业及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信贷风险进行预警,促进彝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维护地方金融稳定】严格辖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及时传达货币政策,做好民间借贷情况及利率水平监测工作,灵活运用再贷款调剂金融机构资金余缺,积极参与辖区金融机构改革及有问题机构

最新浅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浅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 程及趋势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中央银行十几年来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力度和实际效果,就其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从而探索公开市场业务运行的一般规律,预测未来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公开市场业务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中国论文联盟 .Com 关键词: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发展历程;趋势分析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与证券持有人进行证券买卖,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中央银行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已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使用,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灵活有效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运用这一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而我国中央银行将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中。本文针对我国中央银行十几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力度和实际效果,将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索公开市场业务运行的一般规律,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中央银行进一步发挥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 1.公开市场业务的启动与恢复期(1994~1998年) 1999年至2001年,因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我国

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谷,需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大力支持,所以,中央银行除了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到6%外,还加大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力度。 这一阶段的公开市场操作改变了过去以回购交易为主的方式,增加了现券交易方式。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主要以投放基础货币为主,只净回笼了276亿元的基础货币。2001年公开市场操作承担了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职能,也标志着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初步形成。 3.公开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期(2002~2005年) 2002年至2005年我国经济处于上升时期,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快速增长。中央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开始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适时调节基础货币投放。这一时期公开市场操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采用交易品种与期限的组合,保持基础货币稳定增长。从2003年起,中央银行针对市场变化,采用短期逆回购与发行央行票据、发行央行票据与买入现券等不同交易品种与期限的组合,既体现了央行坚持基础货币稳定增长的政策意图,又有效缓解了偶然性、季节性因素引发的短期流动性问题。此外,2004年中央银行还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市场业务决策制度、交易制度和一级交易商管理制度,推进了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操作品种和技术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创新。 4.公开市场业务的逐渐成熟期(2006~2009年) 2006年以来,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现实状况,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回收银行体系的过剩流动性。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货币政策开始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央行根据货币政

公开市场业务

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差异,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公开市场。所谓广义公开市场,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之外,还买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所谓狭义公开市场,是指主要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发行量大,且流通范围广泛,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需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量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长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 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政策影响和调节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基本方式是: 中央银行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各种有价证券,从而增加和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以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目的,这种活动有防御型和进攻型两种方式。防御型的公开市场活动,是指中央银行买进和卖出证券,其目的在于缓和或消除在发行通货或代收票据过程中,由于季节性或偶然性因素给商业银行准备金和市场利率带来的不利影响只是一种消极活动。进攻型的公开市场活动,是指中央银行买进和卖出证券,作为积极活动,其目的在于预先控制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和市场利率,以维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1.控制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是中央银行影响金融市场状况的有效手段。当经济出现萧条,金融市场上资金比较匮乏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实质是注入一笔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新增准备金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企业的放款,其结果必然是信用规模的扩大和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反之,在金融市场货币过多,通货膨胀抬头时,中央银行可以出售有价证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使商业银行减少或收回贷款,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减少,从而使通货膨胀势头得到控制,经济趋于稳定。 2.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的直接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会改变利率水平,这是一种间接影响。但实际上,公开市场业务还具有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能力,当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会使证券的需求额上升,从而推动有价证券上涨,利率则下降。由于利率下降对借款和消费的刺激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扩张政策的实现。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不同期限的证券,可以直接改变社会公众对不同期限证券的需求额,而使利率结构发生变化,这种作用是其它政策工具所不具备的。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介绍 作者:金投网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事业法人单位,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的规章,统一负责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又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人民银行于1997年立项建设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2004年2月,人民银行又启动了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同年4月成立银行信贷征信服务中心。2006年1月,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并正式运行。同年7月底,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升级成为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此期间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一直作为人民银行的金融信息化项目管理,与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合署办公。戴根有同志兼任征信管理局局长和信贷征信服务中心主任。 经中编办批准,2006年11月,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正式注册为事业法人单位,注册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2007年4月17日,人民银行党委决定征信中心与征信管理局分设,戴根有同志专职任征信中心主任。2008年5月9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上海举行揭牌仪式,目前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办公。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主要职责: 1、负责拟定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制定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运行、维护的管理制度。 3、负责制定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业务技术标准。 4、负责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 5、负责组织与商业银行及有关方面的业务技术协调工作,采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 6、负责汇总和分析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及时提出分析报告。 7、负责向商业银行及有关方面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咨询服务。 8、负责组织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的争议处理。 9、负责组织对商业银行及有关方面的征信业务知识培训。 10、负责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11、负责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12、承办行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原理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原理,以及目前的造作状况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基本上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以扩张或收缩银行系统内准备金数量,最终影响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并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达到影响经济增长的目的。 (一)关于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 公开市场业务是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中央银行在使用间接调控工具时可以调节的是两大类因素:一类是调整中央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的总量或结构,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发行中央银行债的方法调整负债的结构;另一方面可以调整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市场的放贷利率和再贴现率。 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其中,表示货币变动,表示债券的变动。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的货币与债券之间的互换,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债券,以扩张或收缩银行系统内准备金数量,进而控制货币供应的一种交易方法。在中国影响货币供应的各种因素中,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操纵和影响的就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能够通过扩张或收缩自己的资产总量来决定自己的负债总量,实际上,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点就是基础货币以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核心是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可以增减的有关资产项目的操作,调整资产总量,从而达到控制负债的目的。一旦控制住基础货币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应量。因此,基础货币的增减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在西方改变基础货币的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虽然我国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即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但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在间接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基础货币最终控制货币供应。在公开市场购买有价证券可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出售有价证券可减少基础货币。通过基础货币的变动收缩或扩张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水平导致货币供应量变动。用间接方式控制货币供应量,其原理是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之间有着确定的关系: ·() 一般情况下,间接调控工具的操作应该分别控制基础货币和控制货币乘数,但是同时控制两个变量具有相当的难度,从操作上看也是不现实的,而且对货币乘数的调整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较大变动,所以一般操作的原则是稳定货币乘数,日常的操作是加强对基础货币的调整。对于中央银行来讲,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表明,资产方的任何一项变动都具有货币信贷倍数的扩张和收缩能力,它具有基础货币的性质,是基础货币的来源。在年底对中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资产负债表中,国外净资产、对商业银行贷款和对政策性银行贷款是资产项中的主要项目,项合计占了中央银行资产%。因此,这个项目是近年影响基础货币数量的主要因素。年以前财政借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中占有很大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