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作文指导:把叙述和描写有机结合

中考作文指导:把叙述和描写有机结合

中考作文指导:把叙述和描写有机结合

中考作文指导:把叙述和描写有机结合

中考作文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在写作中,叙述和描写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叙述是通过描述事件或故事来传达信息,而描写则是通过详细的描述来展现人物、地点、环境等。把叙述和描写有机结合能够让作文更加生动、具体、丰富,以下是一些指导建议供考生参考。

1. 确定中心思想:

在写作之前,要明确作文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会对叙述和描写有所指引,使作文更具逻辑和连贯性。

2. 合理安排结构:

作文在整体结构上要有条理、有层次感。可以使用分段的方式,每一段叙述和描写一个内容。在进行叙述和描写时,要注意整体呼应和过渡。

3. 角色设定和形象塑造:

在叙述中,要为作文中的人物设定一个鲜明的形象。可以通过描述他们的外貌、性格、行为和语言等来揭示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同时,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4. 场景描写和环境描绘:

在描写中,要生动地刻画出具体的场景和环境,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可以通过描写天气、空气、声音、气味等来增强读者

的感官体验。

5. 语言运用:

在叙述中,要注意使用恰当、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来表达。可以使用一些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细节,让叙述更加生动。在描写中,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描写更加丰富多样。

6. 适当运用对比和冲突:

对比和冲突是叙述和描写中常用的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有张力和吸引力。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物、场景、情感等来突出作文的重点。

7. 合理运用时间顺序:

在叙述中,要正确安排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使叙述有序且连贯。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语词如首先、随后、最后等来连接叙述的不同部分。

8. 注意故事情节的转折点:

故事情节的转折点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部分,要在叙述中合理安排和呈现。可以通过叙述发生的突发事件或人物的意外行动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阅读的欲望。

9. 合理运用对话:

对话是叙述中表达人物观点、情感和信息的关键手段之一。要让对话自然流畅,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语言习惯。

10. 多加练习和阅读:

叙述和描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考生可以多进行写作练习,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同时,多阅读优秀的叙述和描写作品,学习他人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总之,把叙述和描写有机结合是中考作文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形象刻画和情感表达,使作文更加具体、生动、有说服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考生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11. 注重节奏和节奏感:

在叙述和描写中,要注意控制好文笔的节奏,使得作品有一定的起伏和变化。可以通过使用短句和长句的交替,以及用词的韵律感来增加作品的节奏感。合理运用节奏可以使作文更加吸引人,增强读者的阅读欲望。

12. 注重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叙述和描写中的关键部分,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和贴近事物的本质。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文中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可以通过描述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物体的形态、色彩和质感来增加作文的细节。

13. 适当运用比喻和象征:

比喻和象征是描写的常用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文学性。可以通过比喻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文中的信息。同时,适当地运用象征可以使作文更加富有隐喻和深意。

14. 多角度描写:

在叙述和描写中,可以运用多角度的方式来呈现事物的不同侧面和细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人物、环境等,以便更加全面地展现作文中的事物。

15. 注意情感表达:

情感是作文中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描写和叙述来表达。可以通过描述人物的内心感受、情绪变化和情感交流来增强作文的感染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描写场景的氛围和细节来传达一种特定的情感。

16. 注意语言的简洁和准确:

在叙述和描写中,要注意使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句子,要注重选取合适的词汇和短语来传达作文中的信息。要让语言精炼、贴切,使作文更加有力和有说服力。

17.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叙述和描写中的重要元素,可以提升作文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可以使用类比、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加作文的修饰和感染力。但要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要恰如其分,避免过度炫技和影响作文的整体效果。

18. 时时审视作者立意:

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审视自己的写作立意和目的。叙述和描写要服务于主题和中心思想,要有一定的逻辑和连贯性。通过仔细思考和编辑,可以使作文的叙述和描写更有焦点和针对性。

总结起来,把叙述和描写有机结合是中考作文中一个重要的技

巧,在实际写作中要注意合理安排结构、角色设定和形象塑造、场景描写和环境描绘等方面。同时,要注重语言运用、对比和冲突、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细节,以及适当运用对话、时间顺序和修辞手法。通过频繁的练习和广泛的阅读,相信考生能够以叙述和描写的有机结合来写出优秀的作文。

中考作文技法|记叙文构思基本套路(一)巧用穿插

中考作文技法|记叙文构思基本套路 (一)巧用穿插 穿插,是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在记叙文中穿插以上内容,有六个方面的作用: 1.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 2.表现人物形象; 3.深化文章主题; 4.变化文章结构; 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从中考作文来看,在作文中巧用穿插,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一、优化文面结构, 第二、表现构思水平。而这两项对于提高中考作文得分是十分有好处的。 1.穿插描写

如《一面》在文中三次穿插了对鲁迅的肖像的描写。又如《孔乙己》中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笑"。作者处处突出旁人的嘲弄、哄笑,在每一层描叙之后,都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至形成一种节奏,使"笑声"在小说中显示出独 2.穿插议论或抒情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感受,揭示中心;然后每叙述一个故事,就用抒情之笔,穿插一段文字;结尾安排了大段文字,进行抒情和议论,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激发人们的情感。 3.穿插主题句 如《白杨礼赞》在文中反复穿插"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句子,不断地点示着文章的主题。其实这种主题句也是"结构句",不仅极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也有机地组织起文章的结构。 在以上内容的"穿插"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手法就是"反复穿插"。可以说,没有"反复"就无所谓"穿插"。正是由于有了"反复",才能在"穿插"中形成文意的递进,才能形成前后内容的呼应,才能形成一唱三叹的感情波澜,才能清晰地显现出文章的思路。 再看看具体的例子: 樟树赞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

初中英语中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体裁解读+人物描写点拨)

中考英语作文写作指导 一、记叙文体裁解读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通常包括六个要索: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及结果,写作时各要素要交代清楚,但并不要求全部具备。 写记叙类文章时除了六个要素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记叙方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叙是英语记叙文最常用的一种记叙方式,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 2、人称一般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进行写作。第一人称是从“参与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开始叙述;第三人称是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记叙,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3、时态记叙文用于记叙过去发生的事件或经历,因此常用一般过去时,还可根据上下文辅以其他时态。 二、人物描写点拨 人物描写类的作文,大多围绕亲情、友情、师生情、榜样力量、人物奋斗等话题展开,或叙事抒怀,或表明个人对人物所持的情感。此类文章以记叙文居多,也可夹叙夹议。 在中学生英语课程标准中,初中阶段的内容与要求中所提到的话题,比如famous people(名人)、interests and hobbies (兴趣和爱好)等,会涉及到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的文章,对人物各方面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根据文章的需要,确定写哪些,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写人离不开写事,因为人物的特点总是在具体的事例中表现出来的。 文章时态要根据事情发生的频率而定: 经常性的行为多用一般现在时,一次性的行为多用一般过去时,当然,其他时态也可能会涉及。 在写人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部分来写作: 1、简单介绍人物的概况般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背景等。写作时使用的语青必须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如姓名的书写、年龄的表达、人称或称呼的法取等。 2、从多方面对人物进行刻面为了使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可以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进行描写,并选取简短的事例来说明其品质和个性。在具体写作时,要正确把握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的用法。 3、对人物进行评价在文章结尾处要介绍你对人物的评价或谈论你的个人感受,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是称赞还是批评,都要明确地表达出来。 1.模板 ①Do you know _______ (引出人物)? She / He is _______ (人物身份) ②She / He is tall and _______ (身材) She / He always wears _______ (表情) and gives us the impression that _______ (每人的印象) She / He is good at _______(特长) She / He always helps me out whenever I _______. Once _______ (引出事列) To my surprise, _______ (她/他的做法). ③She / He is _______ and I hope _______ (表达愿望).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场面描写的技巧

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作文场面描写的技巧 概念解析 “场面描写”不等同于环境描写,它是对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进行动态的总体情况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比如,《荆轲刺秦》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描绘出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 可见,场面描写需要以特定环境为基础,以人物活动描写为中心,强调特定场合下或悲或喜,或忧或愤,或杂乱或井然的气氛。场面描写须“三有”:有层次,有波澜,有个性。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第二,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第三,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第四,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场面描写即把活动的场面和情景有重点地具体地进行描写。关键是在场面描写中要写出应有的气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技巧运用 一、先总后分,理清层次 场面是个综合的画面体。它由一定的人、事、物、景组合而成。 在写作前,要理清场面中的人物、事件的主体以及事物出现的先后,进而有序地描写。 《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有多处场面描写,表现了刘姥姥作为农家妇女与京城贵族之间的格格不入。比如写“刘姥姥吃饭”的场景:

2020年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作文结构例析

记叙类作文分类结构 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有了充实感人的内容,再配以完整巧妙的结构,文章就显得更加完美。“分类结构法”是努力使文章达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分类结构法”就是如何安排作文主体的层次和内容的具体作法。分类,即按一定的标准,把主体部分的写作内容分成几类,划出层次,然后一层一层地去写。这样做可使文章的层次分明,内容全面而充实,从不同角度展开叙述,共同突出中心。 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时间分类 把主体部分划分成几个段,一段一段地描述。 名作举例——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以时间为顺序,用四组不同的意象表达了思乡这一主题,显得材料丰富,思路开阔。 学生作品——如写《我的欢乐》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结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欢乐。小时候,我的欢乐是一份凉爽爽的冰激凌……上学后,我的欢乐是一张获得高分的成绩单……现在,我的欢乐是……作文以“欢乐”为线索,贯穿不同时期的生活画面,生动清晰地反映了作者心路成长的历程,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二)按空间分类 主体部分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分出几个“点”,然后一个点一个点地逐层描述,把不同处所中的不同事件或景物细致地表现出来。 名作举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体部分主要写了两个处所,一个是百草园,一个是三味书屋,前后对照,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学生作品——同样是《我的欢乐》这个题目,还可以这样结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欢乐。我的欢乐在沸腾的球场……我的欢乐在静静的书房……我的欢乐在动人的课堂……作者以“欢乐”为线,把三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材料的生活场景贯穿起来,丰富了文题的内涵。 又如,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正文使用了小标题式的结构:(一)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三)按内容分类 主体部分打破时间、空间顺序,只从内容的表达上来分类,然后逐层描述。 名作举例——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作者把春景分为五类,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层层描写,用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春天的特点。 学生作品——如写《这就是生活》这个题目,有一考生作文很引人注目,该文的主体部分就是按内容来分类,即把生活分为“酸”、“甜”、“苦”、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地叙写故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并有步骤的进行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记叙文这种文体,是我们经常写作的。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二、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分类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上看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 4、状物的记叙文(三)、记叙文的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 1、时间和地点 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地点可以交代人物的行踪。 2、人物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根据描写的对象,可分为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情节 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 ①悬念式情节: 习作要善于突破平淡的情节发展方向,叙述中应善于为人物性格的展示设计出悬念。 ②一波三折法: 如果写一名同学练习写作,然后投稿,这一个属于尝试性的内容就可以以此写出波折了。 ③突破常规法: 记一件好事或写一个人做好事,我们可以突破写好人好事的俗套,求鲜,求变。请依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一则具有突破常规的作文: 冬天的冰雪路、清晨、上学去的小芳、买豆腐的老奶奶。 (四)、记叙文写作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结构文章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 可作线索的内容多种多样,学习过的文章里就有很多体现: ①物为线索②感情为线索:③一件事为线索: ④一句话为线索⑤游踪线索:一般的游记散文常用这种方法。 2、要有复杂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 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往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记叙文之结构技巧

中考作文技巧——记叙文之结构技巧 中考考场作文题目很多适合写记叙文,记叙文的篇章结构是记叙思想和情感大厦的框架。考生即便有好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没有适宜的篇章结构,记叙文的表达也会成为茶壶里的饺子,难以顺利地倒出来。结构松散、思路不畅是中学生写作中最为常见的毛病,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这就要设计引人注目的结构。常见结构如下: 一、自然式结构自然式结构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布局方式,遵循自然天成的原则。 1、横向结构,即按照材料的性质或事件的场面变化和空间转换来安排结构,层次间呈并列关系。 2纵向结构,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事件发生、发展顺序组织材料,或以作者认知的发展为顺序安排材料。 3、横式和纵式有机结合结构,以时间推移为纵线,每个层次并列安排为横线,纵横交错地安排文章层次。 二、题记式结构题记式结构能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感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巧妙拟写题记,树起一道完整亮丽的风景线,使作品锦上添花。题记语言的要求简洁凝练、形象生动、富有哲理。题记常见形式如下: 1、点题式或摘文中只言片语、或将内容作概括性描写,开宗明义、点明中心,使读者未见其面,先睹其采。 2、抒情式文以情取胜,这种方式能从感情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3、引用式大多引用诗句,因诗文所描述的情境与作者的构思

非常吻合。 4、问题式作者敏锐把握,并在开篇提出问题,更能引发思考,对人起独到的警醒作用。 5、哲理式哲理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富有启迪性的认识。它掩藏在五彩纷呈的生活表象之下,作者有所感悟并浓缩成文字,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令人回味,可以借用思想家、哲人说过的话,也可以是作者有感而发中升华出来的思想火花。 6、悬念式文似看山喜不平,用题记来设置悬念,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7、题记的写法还有很多,铺垫式、联想式、烘托式、议论式等,用得恰当,可使文章别具神采,增色生辉。 三、小标题式结构中考作文中,通过拟小标题来结构全文的形式被广为运用,因为利用小标题式结构有三点好处:一能快速成文,二使结构清晰,三使内容明晰。 在写作中拟好小标题要注意四点: 1、小标题必须提纲挈领 2、小标题要言简意赅 3、小标题要富有文采和节奏感 4、小标题之间、小标题与作文题目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 常用的拟小标题方法有: 1、直接用一、二、三、四标示; 2、用表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的词语连缀;

中考语文写作手法——点面结合

记叙文写作手法——点面结合 一、什么是点面结合 (一)理论知识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中,“面”顾及了全局,体现了广度;“点”突出了重点,体现了深度。 (二)使用“点面结合”法注意事项 1、要有顺序性:一般来说,先写面,后写点,如此顺序,条理清晰。 2、要详略得当:“面”要概括地写,“点”要详细地写。 3、要紧扣中心。“点”和“面”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决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战。 (三)解答思路 1.运用了点面结合 2.①文章写了…………(结合内容分析点),此为点;又写了…………(结合内容分析面), ②突出了…………………………(突出人物形象或主旨) ③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3.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丰富了人物或事物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实践训练 怀念煤油灯 记忆,永远是岁月里一道永远抹不掉的瑰丽风景。 在无人打扰的日子里,我会采撷过去的岁月,慢慢咀嚼,细细品味。 每当夜幕降临,每当大街小巷闪烁着五彩缤纷的灯光时分,我就想起了我童年时,想起了那盏煤油灯,那盏跳动闪烁着橘黄色小火苗的小煤油灯。 那时候的白天,太阳会毫不吝啬地将光芒,洒向村里的每个院落的旮旯拐角;而到了夜晚,空旷的田野一片寂静,周围漆黑一片,天上的星星会把自己的光亮遍洒大地。在那土坯砌成的土屋里,弹奏着锅饭瓢盆交响乐曲,在柴草烧暖的土炕头,延伸着一代一代人的梦境,而那煤油灯跳跃着的昏黄火苗,一眨一眨,成了小村庄的眼睛。 煤油灯的结构大同小异,用棉线搓一根捻子,一头盘绕在墨水瓶里吸油,另一头从瓶盖中心的圆孔里钻出来燃烧。 那时候,家家都点燃着一盏煤油灯,借着灯光,各行其事。 煤油灯下,院子里成了老人们的纳凉闲话场所,一杆烟袋,一把蒲扇,一个矮凳,几家老人围拢一起,张家长李家短,柴米油盐,婚丧嫁娶,间或夹杂一些隐秘私情的交头接耳,不伤和气的是是非非。 煤油灯下,让我难忘的是听大人们讲故事,这里一摊讲《杨家将》,那里一摊说《薜仁贵》,围拢最多的当数南崖头二哥说《三国》,他在讲刘备与诸葛亮,人们最喜欢听诸葛亮如何才智过人,如何取胜周瑜和曹操。 在煤油灯下,父亲在嗞嗞地喝着他那杯永远喝不完的烧酒,那飘飘忽忽的灯影,映亮了母亲的白发,她在忙着缝缝补补,洗洗涮涮。 而我呢,从床底下拖出那个破纸箱,蘸着唾沫,借着灯光,在有滋有味地翻着那些无头无尾的小人书,于是,就在这盏永远不熄的煤油灯下,我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铁道游击队》、《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 那时候,我对小人书有着刻骨难舍的浓厚兴趣,就在那弥漫着煤油味的屋子里,我在泛黄的书里快乐着,寻找着那个不太明确的文学梦,送走了一个个星星眨眼的夜晚,迎来了一个个耀眼喧嚣的黎明。 子丑寅卯,春夏秋冬,在煤油灯的照耀下,我告别了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送走了无色无嗅、黯淡无光的灰色少年,迎来了扯篷拉纤,忙碌苦做、风尘奔波、欲死欲活的酸涩中年,这期间,世事纷繁,迎来送往,唯一恒久的,是黑夜里那盏跳跃着橘黄色火苗的煤油灯。 弹指间,岁月已化烟云,每次回乡下老家,看着家里的电灯,我都会想起点煤油灯的日子,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想起床头那盏陪伴我多年的煤油灯,心里总涌起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名失落。 是啊,岁月滔滔流逝,唯有记忆永存,唯有那盏煤油灯,成为岁月里一道永远抹不掉的瑰丽风景。 2.“点面结合”法的使用。 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面”领起着“点”。 文章以“那时候,家家都点燃着一盏煤油灯,借着灯光,各行其事”领起了下文,这句话就是“面”。 而“点”是指煤油灯下的各色人群。 第①点:煤油灯下,是老人们的纳凉闲话场所。

历年中考叙事类满分作文6篇,线索明晰,描写细腻,立意深刻

历年中考叙事类满分作文6篇,线索明晰,描写细腻,立意深 刻 那一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我却要说:“生命诚可贵,生活价更高。”品味过《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的悲凉,体会过森林中雨打芭蕉的落寞,欣赏过李清照双溪头的愁叹,那就请欣赏更美好的生活吧……(满分点:开篇运用对比,引出主要内容,突出了感悟到生活的美好的意义) 不知从何时起,我变得寡言少语,独来独往,更不爱与他人交流谈心。简直可以用“两耳不闻窗外事”来形容自己,因此获了个“忧郁公主”称号,大家常拿它来取笑我。 那是一个下大雨的早晨,我跟往常一样驾上我的“宝马”去上学。那条黄泥路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无情的雨神大概是太伤心了,流了这么多眼泪,挡住了我的去路——黄泥与雨水合二为一成了个大泥沼。再过15分钟就要迟到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猛地一踏自行车勇敢地向前冲了。还没骑几米路,车轮就兴高采烈地跟黄泥坑玩起了捉迷藏——车轮深深地陷进了泥中。我几乎快要绝望了,而我的车则是像吃了秤砣——铁了心,怎么也不肯离开黄泥的“温柔乡”。难道这次又要挨“老英”(英语老师)的炮轰和同学们的口水战?我不想这样。(满分点:细节描写生动地再现了车轮陷进了黄泥中的现状)忽然,背后涌来一股莫名的力量,是一位中年男子,他背起我的车径直向学校走去。我傻傻地跟在后面。我和车终于被安全地送到水泥路上。透过雨帘,我看到黑色的雨衣里是如此平凡的一张脸。他咧开嘴,露出牙齿,给了我一个永生难忘的微笑_。 那时候,我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我感觉有一种东西涌上心房,暖暖的。我一下子像明白了什么似的,然后立马骑上车往学校冲。 (满分点:画线处均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中年男子帮“我”扛起车的事情及他平常的外貌和“我”受到陌生男子帮助后内心的温暖

记叙文怎样做到叙描结合远离流水账

记叙文怎样做到叙描结合远离流水账 记叙文怎样做到叙描结合远离流水账 作者/江苏曹津源 “记流水账”“直奔主题”是初中生作文的常见病,而叙述平淡、不善描写是这一常见病的主要病因。缺少了描写的“流水”,一刻不停、波澜不惊地静静流淌,当然缺少美感,索然无味;如果将叙述与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就如同流水有了漩涡,有了碰撞,有了朵朵浪花,有了点点银光……这样的“流水”,不再以枯燥呆板的“账本”形式呈现,而如音色美妙动听、旋律跌宕有致的歌曲,当然会受到喜爱。 首先重温两个概念——叙述和描写。叙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用它们来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有了必要的叙述,记叙文才能表现出内容的顺序性、持续性和流畅性。描写也是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法,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历历在目、身临其境之感。有的同学运用华丽的辞藻进行描写,铺得太开,连必要的进程性叙述也没有,结果难以收拢,给人哗众取宠、散漫凌乱之感;有的同学则是干巴巴的叙述,流水账似的记录,不善于让时间“停一停”,让叙述“等一等”,以便进行必要的描写,结果文章形象干瘪,枯燥乏味,没有亮点,读来令人昏昏欲睡。后一种“症状”显得更重,染此“病”者更多,所以

下面主要为这类“患者”开“药方”——记叙文怎样用好描写手法,使之与叙述相配合,远离“流水账”? 一、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可感。例如,上海某考生的《悄悄地提醒》,写到一位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醒时,将叙述情节暂停,这样描写老师的声音:“磁性的声音回荡在耳畔,似春风拂动柳梢,如瀑布注入深潭……我聆听着,享受着……”声音是抽象的概念,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具体生动地表现了老师声音的轻柔温和以及给人的心灵震撼。这样的描写虽然延迟了情节的发展,却给读者充满诗意的联想空间。 二、运用多觉描写,多角度地摹写人或事物的特征,使之个性化、立体化。所谓“多觉描写”,是指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多方位凸显人或事物的特征,从而使叙述血肉丰满。例如,烟台某考生的《总想为你唱支歌》,文中的“你”指家乡茶林,其中一段这样描写:“低头俯瞰,茶影摇曳,碧叶重叠,参参差差,绿玉一般。风儿吹来,茶林又如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浪。流翠欲滴的嫩叶伴着采茶女的欢声笑语,不断飞向背篓。放一片嫩叶在嘴中,你会品出乳汁般的醇香,清泉般的甘甜,顿觉沁人心脾。”这段文字以视觉描绘为主,兼有听觉、味觉和嗅觉,使读者置身于茶林美景之中。 三、克服“叙不够,景来凑”的毛病,让景物描写为记叙事件和表现人物服务。有的同学不管主题是否需要,开头总是来一段写景,景物描写成了“万金油”。开篇成功的景物描写,一要精练形象,二要显出特色,三要服务主题,或交代背景,或渲染气

2020中考作文指导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技巧点拨(9页)

2020中考作文指导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技巧点拨 纵向描述构建有灵魂的段落 所谓的纵向描述,就是抓住一个对象(人或事物),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纵向描绘其连续出现的行为或状态,或者描述由这一对象引起的其他事物的连带变化。横向并列描述,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描述不同事物或一个事物不同方面同时呈现出来的状态;而纵向描述,时间是变化的,描绘的对象是不变或连带的,呈现的是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纵向描述有四种形式:单一推进式、外因助推式、多米诺连带推进式、一线串珠式。 一、单一推进式纵向描述 就是抓住一个描写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目不斜视,心无旁骛,以一个动作或动态为起点,沿着时间顺序,连续描述它先怎样,然后怎样,再怎样,最后怎样,再现某个对象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通过其中的细节和整个过程来突出这个对象的特点,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描述形式。 例如:最妙不过下点小雪啊,扫开一片雪来,用一根短棒支起一面竹筛,在短棒下端系一根长绳,人远远地牵着,见鸟雀下来啄食,只一拉,便罩住了。 解析:这一段落,描述的是“雪地捕鸟”这一完整的动态行为过程,描写的对象始终是“捕鸟人”,扫雪、支筛、系长绳、牵长绳、拉长绳,是捕鸟人连续的动作,以扫雪开始,到行为结果生成——便罩住了结束,没有写捕鸟人以外的任何人或事物(涉及到的笤帚、雪、木棒、竹筛、长绳、鸟雀,都是人的动作作用的事物),这些动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呈现。作者通过刻画捕鸟人的捕鸟行为突出孩子天真、好奇的特点,以此间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注意事项:

1.抓住一个人或事物进行描绘。以描述一个人或一个事物为核心,不要关注其他事物,只描述一个对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2.描述行为过程要完整。从一个起点开始描述,直到一个结果产生,整体上要描绘一个完整的阶段,或完整的过程,否则,读者不知道作者笔下讲述的是什么行为。例如上面的例子,如果写到中途停止了——“最妙不过下点小雪啊,扫开一 片雪来,用一根短棒支起一面竹筛,在短棒下端系一根长绳”读者读后,就无法理解作者描述的内容是什么。 3.中间的连续行为过程的顺序不能颠倒错乱。一个行为过程,每个动作的先后是固定不变的,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打乱了,读者就无法理解你在描述什么。例如:人远远地牵着,用一根短棒支起一面竹筛,扫开一片雪来,在短棒下 端系一根长绳,见鸟雀下来啄食,只一拉,便罩住了。读者就会一头雾水,不知道作者到底写了怎样一种行为过程。 4.整个行为过程或细节刻画要集中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的过程,再现客观世界是手段,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才是目的,这就要求,无论是我们描述的整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描绘的细节动作和状态,都要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例如: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捐款箱跟前,郑重地说:抢险队员把生命都丢在了废墟里,作为同胞,我们捐多少钱都不多!然后从兜里掏出所有的钱,毫不犹豫地投进了捐款箱。这个段落描绘了“他”捐款的整个过程,从捐款过程整体看,作者以整件事赞美了其极具爱心、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其中的细节“三步并作两步”、“郑重”的神情、情真意切的话、“毫不犹豫”的动作、“捐出所有的钱”的数量,同样也表现和赞美他其极具爱心、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从行为整体还是过程细节,都具有表现主题的作用。 以上四方面在写作时要同时兼顾。 二.外因助推式纵向描述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题指导 一、作文当从审题入手。同学们的作文"不能切题"、"内容淡薄",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读题时没有唤醒生活,没有接通生活,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胡乱地堆积了一些文字。"审题"是作文"切题"的第一个环节,其实,在考场上,唤醒生活,让作文与生活对接很重要。运用"三句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三句口诀是: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 首先,强调"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把大题目演绎成一个小角度(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大题小做,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 第二,强调"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文章既然是作者对生活的记录和感受,那就应该明确地表达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文章的主旨,它是故事的灵魂,主宰着故事的剪裁和行文的倾向。 第三,强调"通过描写彰显主题". 只是概括直白的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的记叙文决不是好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 记住:在考场作文这样严酷的竞争中,写生动的故事是极易使阅卷者"单调乏味"之中"眼睛一亮"的。"三句诀"的步骤是:根据题目,快速构思--想好"一个故事"--确立"一个主旨"--写好"一组场面"--连缀成

中考作文指导:写记叙文妙用线索贯穿全文的方法

中考作文指导:写记叙文妙用线索贯穿全文的方法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妙用线索贯穿全文的方法 技法指津 在搬运东西的时候,我们常会找一根绳子,把要搬运的几样东西捆扎起来,这样运送就会更加方便。 这根串联物品的绳子,在我们的文章中就是“线索”。 顾名思义,线索是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在记叙文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串联起来,让所选的写作素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优秀的记叙文,常常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通过线索把文章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 有时尽管材料内容比较散乱,但只要把握住行文的线索,就可以将这些材料合理地“穿”起来,使文章层次清晰明了。 线索对于记叙文行文十分重要,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给人不佳的阅读体验。 有了好的写作素材和想法,再加上使内容连贯的线索,那么你的文字、你的故事就会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 一般来说,叙事的线索可以是人物、物品、事件、地点、时间,也可以以感情为线索。 记叙文中的线索我们可以参照如下方法来设置: 一、时空连“线”法。一般来说,记叙文的线索往往会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相结合。如孙犁的《荷花淀》采用详略自如、运笔如流水的写法,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所涉时间包括“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在时间轴上自然地叙述出夫妻话别、探夫遇敌、荷花淀伏击战、打扫战场这四个片段,脉络清晰。 时间线索是记叙文中比较常用、且清晰的线索,往往会以明确时间关联词来串联全文,全篇以以时间的推移来推进情节的发展。比如课文《一定要争气》中就是以时间为线索,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

第6: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备考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作技巧-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备考

第6:重温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作技巧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是把议论穿插在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之中,它要求文章既要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又要对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评论,从而做到具体地记叙事件、描写人物,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感情,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 【技法简介】 一、先议后叙 即概括式叙议结合,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以展开下文的作用。 习作《我家的老古董》叙述一张粮票的故事。爷爷抽屉里一直保存着一张半市斤的全国通用粮票,他向我讲述了那张粮票的来历。那时候,没有粮票,到粮店买不到米,到早食店也买不到油条。爸爸还小,有一回,爷爷带他上街,他见到油条想吃,可爷爷没有粮票,怎么哄他也不肯走,后来一位干部模样的人从自己的篮子里拿出一根来塞给爸爸,这才哄走了他。后来,大伯在部队当兵,爷爷去看他,奶奶准备了许多烙饼做路粮。临离开部队时,指导员硬给他二市斤全国通用粮票,让他在路上买饭吃,路上爷爷只用了一斤半,还剩下半市斤,就一直收藏着。后来,粮食市场开放,粮票不用了,这半市斤的全国通用粮票就成了我家的老古董。文章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一张小小的票证,往往珍藏着一段历史,见证着一个时代的进步。爷爷抽屉里就有不少这样的票证。 文章开门见山,要言不烦,通过议论直接点明了主题,这就使得全文的叙述有了灵魂。 我们再看议论用在大层次开头的例子: 顺境里有顺境的活法,逆境里有逆境的活法,诗意不是处境的花朵。我的舅爷爷,生了两个弱智的儿子,40多岁了还和学前儿童玩在一起。快80岁的舅爷爷,仍在田地里摸爬滚打。他成天乐哈哈,今天与小青年斗地主,明天和老干部打麻将。有人说他穷快活,他笑笑:“日子总会过去的。”最后,他死在了扑克场上。 当官有当官的烦恼,打工有打工的乐趣,诗意也不是身份的绿叶。邻居阿根叔远在苏州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整天与泥土和砖瓦打交道。他每天萝卜干就老米饭,省吃俭用,却用300元钱给留守的妻子买了一只手机,专门用来星期六晚上短信传情。有人笑他,何苦呢,300元钱不如用来改善伙食。他笑笑:“你

中考记叙文写作的指导

中考记叙文写作的指导 中考记叙文写作的指导1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__。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__,构成人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__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__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__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5篇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1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 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 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 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

中考作文指导

中考作文指导 中考作文指导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考作文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作文指导1 美食之味,现在回想起来,舌尖上好像还有点点余香呢!因为是大家庭,所以春节时我们家也比其他人家热闹许多,亲情的浓香自然成为我们家的春节第三“味”。最好玩的是,我们几个小孩子围在大人身边不肯走开——为了压岁钱嘛!大人们一边用手指点着我们的额头,一边笑呵呵地往外掏崭新的票子,嘴里一个劲儿地说:“怕了你们啦!怕了你们啦!”最快活的就是全家入围坐在一起看春晚,精彩的节目一个连着一个,大家的笑声此起彼伏,常常一个人的一句笑话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甚至有人捂着肚子笑倒在沙发上。这时候,调皮可爱的孩子们会一拥而上,把笑倒在沙发上的那个人直压得“哎呦——哎呦——”地讨饶。窗外寒气逼人,室内却温暖如春,流淌在我们心头的是温馨。亲情的味道,在此刻是最浓的,也是最暖的,成了萦绕在我们每个人心头最久的一缕醉人气息。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每每想起,都会有微笑浮上嘴角,一颗心也陶醉在温暖的气息里。突然间意识到,这甜甜的亲情之味,是可以穿越所有岁月,陪我们一直到永远的。这就是我家的春节“三味”,真是“味”在其中,其“味”无穷。【给分理由】文章选写了“写春联”、“吃饺子”、“看春晚”这三幅过年图景,表现了“我家的春节‘三味’”——“喜庆味”、“美食味”、“亲情味”,视角独特,挖掘深刻,画面感强,富有生活气息。文章线索分明,层次清晰,首尾照应,结构谨严,浑然一体。文章细节生动,情感充沛,语言畅达,文采卓著。思念在其中安徽一考生昨夜风轻,思念甚浓。安静的房间里,只有空调运转的声音。在这片静谧中,我的思绪不禁离开书本,飞回到很久以前的那些单纯美好的日子。

夹叙夹议作文及范文

高考作文训练及范文夹叙夹议 一、学案 【训练目的】 学会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进而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训练重点】 叙议结合 【写作注意】 根据不同表达要求,注意叙和议的比重 关键词: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议论性叙述;分析性议论感悟性议论联想性议论对比性议论 【复习指导】 何谓“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既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使揭示文章的主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许多得高分的考生,大都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描写性叙述有浓厚的描写色彩。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这种“叙”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这三种叙述方法,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恰当的叙述方法。第二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议”。“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是事例叙述的意义之所在。“议”,有四种常见的议论方式。 (一)分析性议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示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二)感悟性议论。这种议论在叙述事例之后生发开去,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