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概论第一章企业概述

企业管理概论第一章企业概述

企业管理概论第一章企业概述
企业管理概论第一章企业概述

第一章企业概述

本章学习内容:1.企业的概念;

2.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3.企业的法律形式;

4.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企业的概念

1.企业的定义

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2.企业的一般特征:

第一,企业的属性特征—企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有自己的机构及工作程序。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企业的职业特征—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这一特征表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主要进行什么活动,发挥什么作用,从事什么职业等。

第三,企业的行为特征—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单位。

第四,企业的目标特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追求最大化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标。这是企业的本质特征。

第五,企业的人格特征—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企业通过依法设立,可以获得合法的身份,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3.企业的分类

(1)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

(2)按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划分,可以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

(3)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划分,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如金融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

(4)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5)从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方面考察,分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等。

(6)按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不同,分为:生产型企业 (主要从事生产的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和建筑安装企业等)、流通型企业(主要指交通运输企业、邮政电信企业和贸易型等企业)、服务型企业(主要指金融、饮食、旅游、咨询、信息服务等企业)。

二、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18世纪工业革命前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的企业,包括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的各种企业,开始大量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技术装备的不断现代化,现代企业开始出现。以工业企业为例,它是在简单协作的手工作坊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工场手工业,最后

才发展为以现代机器技术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即现代工业企业。企业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

(1)手工业生产时期。手工业生产时期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者主要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劳动者。家庭手工业一般规模小,分散,基本没有分工协作。后来由于土地丧失而沦为雇佣劳动者,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工场手工业比起家庭手工业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采用机器生产;形成分工生产。

(2)工厂生产时期。到工业革命时期,工场手工业逐步发展到建立工厂制度,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此时诞生。在工业革命过程中,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大机器的普遍采用,为工厂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工厂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工厂制度的建立,是工场手工业发展质的飞跃,它标志着企业的诞生。这一时期的特征主要有:工厂资本雄厚;机器的大规模采用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手工业者沦为雇佣工人,形成了一批掌握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产业队伍;工厂内部劳动分工深化,生产走向社会化。

(3)企业生产时期。工厂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特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厂生产与管理思想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发展十分迅猛。主要特征有: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产生了垄断企业组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形成技术革新;管理思想在企业中日渐形成;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加速了企业之间的兼并,使生产进一步走向集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发生改变,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总之,影响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技术革命。人类大致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影响:①生产力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②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③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④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⑤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式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⑥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3)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影响: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②各国发展不平衡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一战”;③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后起者,更富于侵略性,列强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的科学技术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在第三次科技革

命中最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影响:(1)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2)产生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和思维方式。(4)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了竞争和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以求在国际竞争中取胜。(5)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6)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根本原因和基础。

三、企业的法律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法律上和经济上独立的经济实体。任何一个企业都要依法建立。投资人在创建一个企业时,都面临企业的法律形式选择问题。企业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1)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的条件

①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而且只能是中国公民;

②有合法的企业名称。个人独资企业不能使用“有限”、“有限责任”或“公司”字样。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可以是厂、店、部、中心、工作室等;

③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以家庭共同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投资人应当在设立登记申请书予以说明;

④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2)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

①在组织结构形式上,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个人创办的独资企业,其投资者是一个自然人。国家机关、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都不能作为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人;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法官、检察官、警察、公务员、现役军人不能作为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

②在责任形态上,投资者个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投资人若以家庭共同财产作为个人投资的,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这是个人独资企业区别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形式的基本特征;

③从性质上看,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没有独立的资产,企业的财产就是投资人的财产,企业的责任就是投资人的责任。因此,个人独资企业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个人独资企业虽然不具备法人资格,但是即是独立民事的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

个人独资企业是私营企业,凡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可以从事的行业,个人独资企业均可从事;凡是国家禁止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从事的行业、经营的商品,个人独资企业也不得从事和经营。可以从事的行业有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饮食服务业、修理业、科技咨询以及文化娱乐业等。一般有:自

产自销、代购代销、来料加工、来件装配、零售、批发、批零兼营、客运服务、货运服务、代客储运、装卸、修理服务、咨询服务、连锁经营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不得从事下列行业:军工业、邮电通讯业、铁路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等,个人独资企业也不可以从事这些行业。

2.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同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1)合伙企业的主要特征

①合伙企业以合伙协议为成立的法律基础。合伙协议是调整合伙关系、规范合伙人相互权利义务、处理合伙纠纷的基本法律依据,对全体合伙人具有约束力,是合伙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

②合伙企业须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出资是合伙人的基本义务,也是其取得合伙人资格的前提条件。合伙人必须合伙参与经营活动,从事具有经济利益的营业行为;

③合伙人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既可以按其对合伙企业的出资比例分享合伙盈利,也可按合伙人其他办法来分配合伙盈利。当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合伙债务时,合伙人还需要以其他个人财产清偿债务,即承担无限责任,而且任何一个合伙人都有义务清偿全部合伙债务,即承担连带责任。

④合伙制企业的数量不如个人独资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多,一般在广告、商标、咨询、会计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股票经纪人、零售商业等行业较为常见。

(2)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

①有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者。人数上限没有限定。合伙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法人;

②有书面合伙协议。合伙协议应当载明的事项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合伙目的及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合伙人的姓名及其住所;合伙人出资的方式、数额和缴付出资的期限;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违约责任;

③有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可以是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其他财产权利出资,甚至可以用劳务出资。对出资的评估作价可以由合伙人协商确定,无需验资;

④有合伙企业名称。合伙企业在其名称中不得使用“有限”或者“有限责任”字样;

⑤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

3.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要素有:

(1)股东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

报酬事项;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审议批准监事会或监事的报告;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议;对发行公司债券做出决议;对公司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做出决议;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做出决议;修改公司章程。

(2)董事会。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董事会。董事会是股东会的执行机构,由3-13名董事组成。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东人数较少和公司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只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

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董事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董事长指定的副董事长或其他董事主持。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订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聘任或解聘公司经理(总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解聘公司的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3)监事会。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规模较大的,可以设立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监事会或监事行使下列职权: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以下为发起人,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由于所有股份公司均须是负担有限责任的有限公司(但并非所有有限公司都是股份公司),所以一般合称“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资,股票可以依法转让;法律对公司股东人数只有最低限度,无最高额规定;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每一股有一表决权,股东以其所认购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公司应当将经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过的会计报告公开。

股份有限公司有以下特征:

(1)股份有限公司是独立的经济法人;

(2)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少于法律规定的数目;

(3)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其限度是股东应交付的股金额;

(4)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办法筹集资金,任何人在缴纳了股款之后,都可以成为公司股东,没有资格限制;

(5)公司股份可以自由转让,但不能退股;

(6)公司账目须向社会公开,以便于投资人了解公司情况,进行选择;

(7)公司设立和解散有严格的法律程序,手续复杂。由此可以看出,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一个人能否成为公司股东决定于他是否缴纳了股款,购买了股票,而不取决于他与其他股东的人身关系,证券市场上发行和流通的股票都是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因此,股份有限公司能够迅速、广泛、大量地集中资金。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比较

组织结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组织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固定的排列方式,即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广义的组织结构,除了包含狭义的组织结构内容外,还包括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如专业化协作、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等。

组织结构反映组织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设计组织结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更合理地整合组织成员的力量形成组织合力,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协同努力。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6个关键因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随着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及机制的演变,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迄今,企业组织结构主要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制等。

(一)直线制

直线制是一种最早也是最简单的组织形式,其形式犹如一个金字塔,处于最极端的是一名有绝对权威的老板,他将组织的总任务分成众块后分配给下一级负责,而这些下一级负责人员又将自己的任务进一步细分后分配给更下一级,这样沿着一根不间断的链条一直延伸到每一位雇员。其特点是:一条指挥的等级链(即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下属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职能的专业化分工、权利和责任一贯性政策(即各级主管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

优点:1、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2、责权关系明确;3、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4、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较高。

缺点:缺乏专业化分工,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部门之间协调性较差。

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二)职能制

在职能制组织结构中,除主管负责人外,企业从上到下按照相同的职能将各种活动组织起来设立一些职能机构,如所有的营销人员都被安排在营销部,所有的生产人员都被安排在生产部等,这种结构要求主管负责人把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力交给相关的职能机构,各职能机构就有权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向下级行政单位发号施令。因此,下级行政负责人除了接受上级行政主管人指挥外,还必须接受上级各职能机构的领导。

优点:1、由于按职能划分部门,其职责容易明确规定。

2、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固定的归属于一个职能结构,专门从事某一项职能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部门间联系能够长期不变,这就使整个组织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

3、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实行专业化分工,有利于管理人员注重并能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便于最高领导层对整个企业实施严格的控制。

缺点:1、横向协调差。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以及稳定性使各职能部门往往片面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希望提高本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十分重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特别致力于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因此,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分散主义,造成许多摩擦和内耗,使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比较困难。

2、适应性差。由于人们主要关心自己狭窄的专业工作,这不仅使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困难,而且妨碍相互间的信息沟通,高层决策在执行中也往往被狭窄的部门观点和利益所曲解,或者受阻于部门隔阂而难以贯彻。这样,整个组织系统就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适应性差。

3、企业领导负担重。在职能制结构条件下,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只有企业高层领导才能解决,加之经营决策权又集中在他们手中,企业高层领导的工作负担十分繁重,无暇深入研究和解决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

4、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由于各部门的主管人员属于专业职能人员,工作本身限制了他们扩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而且养成了注重部门工作与目标的思维方式的行为习惯,使得他们难以胜任也不适合担任对企业全面负责的高层领导工作。

在各种企业里,职能制结构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企业。具备以上特性的企业,其经营管理相对简单,部门较少,横向协调的难度小,对适应性的要求较低,因此职能制结构的缺点不突出,而优点却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但由于现今企业规模、内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几乎没有成功的企业能够保持严格意义上的职能式结构,企业必须建立横向联系以弥补

纵向职能层级的不足,如建立各种综合委员会、内部跨部门的信息系统、各种会议制度、专职整合人员(如项目经理、客户经理等),以协调各方面工作,起到沟通作用。而在组织的某些局部,仍可部分运用这种按职能划分部门的方法。例如,在分权程度很高的大企业中,组织的高层往往设有财务、人事等职能部门,这既有利于保持重大经营决策所需要的必要的集权,也便于让这些部门为整个组织服务。

(三)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在直线制和职能制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吸取这两种形式的优点而建立起来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把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领导机构和人员,按统一指挥原则对各级组织行使指挥权,其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一定的决定权和对所属下级的指挥权,并对自己部门的工作负全部责任;另一类是职能机构和人员,按专业化原则,从事组织的各项职能管理工作,他是直线指挥人员的参谋,不能对直接部门发号施令,只能进行业务指导。目前,直线-职能制仍被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其组织结构图如图3所示。

特点: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专业化管理。

优点:1、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2、职能部门是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能是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对业务部门指导和监督,因此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3、继承了直线制组织和职能制组织两者的优点,既可以统一指挥,又存在管理的职能分工。

缺点:1、当职能部门数量较多时,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非常复杂和困难。2、各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都需要向经理请示、汇报导致经理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适用于:企业规模中等、职能部门不多的企业。

(四)事业部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