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祖厉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趋势分析

祖厉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趋势分析

祖厉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趋势分析
祖厉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趋势分析

韩国便利店业态演变趋势分析

韩国便利店业态演变趋势分析 摘要:通过对韩便利店在店铺数、销售额、顾客与经营者构成等方面的分析,本文认为韩便利店的快速发展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成功输入美日成熟的便利店经营技术和模式有关。韩便利店在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根据店铺数与销售额等的演变轨迹,可以将韩便利店的发展划分为导入期、连锁构筑期、系统完善期、高速成长初期及高速成长期。 关键词:韩国便利店;业态;差异化战略;特许加盟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81年韩国就出现了类似便利店的店铺[1],但正式导入始于1989年乐天集团旗下的东和donga产业和美国的southland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在首尔市松坡区芳夷洞开张的1号店——奥林匹克店。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导入便利店并非偶然,是符合便利店业态发展规律的。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3 000美元时,是便利店导入的最佳时机。1989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gni)已达5 418美元,这为便利店的出现及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市场基础。1993年成立的韩国便利店协会将便利店定义为以小规模、24小时营业、全年无休运营,以食品为中心,采取面对面销售方式的业态,但没有卖场面积的标准。今天,便利店已和百货店、折扣店、超市等一同成为韩国的主要零售业态之一。 一、便利店店铺数与销售额的变化

(一)店铺数的变化 1.店铺数增长呈现快→慢→快的过程(见表1)。1989韩便利店诞生后仅过4年店铺就突破1 000家,这归因于在当时很稀罕的夜间营业聚敛人气,以及以海外企业为中心对特许加盟方式的导入。1994-1999年间,店铺增长缓慢,特别是1996-1998三年间年均增加店铺仅为130家。这一期间许多企业在尚未充分确立成熟的便利店经营技术的情况下,片面追求高增长,结果出现了各种偏差,总部与加盟店之间纷争不断,甚至发生了300家加盟店要集体退出连锁系统的事件。为此,各便利店总部着手修改特许加盟合同内容,韩国便利店协会还制定了便利店开店的“80米距离规制”。直到1999年8月,处于低迷的便利店才有转机,此时店铺数为2 275家,比上一年增加10%,它也是1993年来店铺增数的首次正增长。因此,1999年10月5日《日经流通新闻》中称1999年为韩国的“便利店再生年”,这是“7-11”等强势连锁便利店无视“80米距离规制”大肆开店所致[2]。 2000年以后店铺增势迅猛,2000-2002年三年间韩5大便利店店铺数增长均在两倍以上(见表2),2002-2005年韩便利店年均增加1 000余家,有人认为这是经济危机后企业结构重组,以及因提前退休者的增加、失业率上升,进而希望加入特许连锁便利店的人激增的结果[3]。另外,这一期间便利店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业态(见表3)。据韩国便利店协会的统计,2007年1月末韩便利店达9 990家,“相当于国内居住人口每4 92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该协会预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我国货物周转量变化趋势分析

我国货物周转量变化趋势分析 “十一五”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交通运输业的全面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装备发展迅速,客、货运输总量不断攀升,运输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港口是水陆运输乃至交通运输大动脉中的枢纽,是各种货物换装和集散的中心,是各种运输工具的衔接点,旅客在此上下,货物在此集散、暂存、换装并改变运输方式。随着我国港口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生产能力的增强,我国水运货物周转量在近十年基本上是趋于稳定的阶段。水运货物周转量也是目前几种运输方式里周转量最大的。 根据最近几年国家的港口投入增长情况,我国水运货物周转量还将继续趋于稳定状态变化应该不是很大。2010年全国水运周转量是64305.28亿吨次公里,预计2012-2014年将由71474.88亿吨次公里上升至73005.00亿吨次公里。 “十一五”期间,民航基础设施5年投资2500亿元,相当于前25年民航建设资金的总和。由于国民经济的提升,民航货物运输快捷、方便的特征将会逐步吸引人们的眼球,民航货物运输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年均增长17.5%,远远高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在促进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带动产业升级、协调区域发展、实施外交战略、改善两岸关系以及抢险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战略作用日益凸显,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国民航货物周转量176.62亿吨次公里,比2005年增长123.8%,年均增长17.5%。预计未来几年的增长率继续提高。航空运输无论客运还是货运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预计2012-2014年我国航空货物周转量将由184.72亿吨次公里上升至231.06亿吨次公里。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跨越式发展,中国铁路运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一五”铁路建设规模之大、标准之高,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了1.56万公里,增长了20.7%。截止到2010年底,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比重由2005年的31.2%提高到46.2%,增加了15个百分点,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二。2010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达16.76亿人,旅客周转量8762.2亿人公里,货运量36.43亿吨,货物周转量27644.1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45.0%、44.5%、35.3%、33.4%,年均分别增长7.7%、7.6%、6.2%、5.9%。“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72.8亿人,发送货物163.0亿吨,分别比“十五”增长35.9%、42.9%,均创历史新高[6],预计2012-2014年我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将由30482.43亿吨次公里上升至32613.15亿吨次公里。 “十一五”新增高速公路里程占全部高速公路的44.5%。高速公路进一步实现了大规模跨省贯通,加强了各大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分担了各省、经济区之间的客货运输,通道效应日趋显著。高速公路骨架的基本形成,构建了城市间的公路运输通道,提高了综合运输通道能力,优化了综合运输体系结构。同时也强

国有企业比重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下

国有企业比重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下) 2012年09月19日09:41 来源:《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期作者:胡乐明王杰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9 二、工业领域国有企业比重演变的区域结构分析 为了分析工业领域国有企业比重在不同区域的演变特征及其趋势,首先根据通常的分法把我国分成四个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然后根据相应的数据,分别计算四个区域的国有企业单位数量比与产值比。 1.四个区域国有企业单位数量比重的演变 在东部地区,1995年工业领域国有企业单位数量所占比重为14.73%,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逐年递减,至1998年国有企业单位数量所占比重仅为0.85%。从1999年开始,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动,国有企业单位数量占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比例为0.267,但此后同样逐年递减,到2009年下降到3.07%。由此可知,东部地区总体上是“国退民进”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数量比的变动轨迹和东部地区是相同的,只有东北地区略有差异。在2005年之前,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比重变动路径和其他三个地区相同,但2006年出现了“国进民进”现象。 2.四个区域国有企业产值比重的演变 在东部地区,1995年国有企业产值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21%,但在此后三年呈现波动趋势。1999年,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动,国有企业产值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动为37.32%,此后连续下降,2003年下降为26.68%。2004年尽管国有企业的数量下降,但总产值却迅猛增加,最终国有企业产值所占比重相对上年有所回升。但此后一直到2009年,国有企业所占的产值比重呈现连续下降的态势。其他三个地区国有企业产值比重变动情况与东部地区相同。这里有两个拐点值得关注:其一,1998年,各个地区的国有企业产值比重均有所上升。究其原因,1998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对非国有企业尤其是外向型的非国有企业造成重创,这是导致出现拐点的根本原因。其二,2004年各区域再次出现了国有企业产值比重的上升。2004年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产值均快速增加,但国有企业增加的比重大于非国有企业,这最终导致了国有企业产值比重的上升。 3.衡量国有企业比重的两个指标的横向比较 (1)各个区域两个指标的比较。统计显示,在各个区域中,国有企业产值比重均大于相应区域国有企业的数量比重。由此可知,总体上看,国有企业呈现逐渐退出的趋势,但是每个企业在其所处的行业中仍然举足轻重。 (2)国有企业比重两个指标的区域比较。统计显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比重是依次递增的。这说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国有企业退出的速度越快,而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越大。而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比重变动也基本上体现了其经济发展程度。在2004年之前,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比重在相应年份基本上介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2004年之后,则介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之间。作为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改革开放的步伐相对较慢,非国有经济尚未发展起来,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大大阻碍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这个时间段,

雅思写作Task 1数据类图表之六种常见变化趋势分析

雅思写作Task1数据类图表 之六种常见变化趋势分析 雅思写作考试分为Task1和Task2两个部分,其中Task1这个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各种图表的主要特征和情况的客观概述能力。这些图表主要分成两种类型:数据类和图画类。其中数据类图表(线形图、饼状图、柱状图、表格)是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类型,因此也就是Task1的考察重点。这种图表表现形式多样,尤其是数据类型及变化繁杂,常常让考生望图生畏。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中,留学无忧的老师将总结数据类图表中常见的六种数据变化的趋势,帮助广大考生拨开迷雾。 一、上升/增长 上图描绘了英国本地固话、国内及国际固话和移动通讯的通话时长从1995年到2002年的变化情况。观察其中“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fixed line”即国内及国际固话通话时长从1995年至2002年的变化,发现其数据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这一趋势,虽然在最后两年其增长幅度明显放缓: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ixed line calls grew steadily from1995to2002, though the growth slowed over the last two years.

除了例句中的grew(grow v.)表示增长,还有increase/climb/ascend/rise/mount/ go up等表达。在表达增长幅度放缓时用到了“稳步地”、“缓慢地”这一类副词,除了steadily,还有gradually,slowly,mildly,moderately等。 二、下降/减少 上图描绘了从1979年到2004年鱼肉、羊肉、牛肉和鸡肉的消耗情况。观察其中“Beef”、“Lamb”的销量变化,即从1979年至2004年它们数值的变化,发现其数据整体都呈现急剧下降这一趋势: Between1979and2004,the consumption of beef and lamb fell dramatically. 除了例句中的fell(fall v.)表示下降,还有decrease/go down/drop/fall/descend/ decline等表达。在表达急剧下降时用到了“急剧地”这一类副词,除了dramatically,还有drastically/steeply等。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到“显著地”这类副词,有considerably/ significantly/remarkably/markedly/notably/noticeably等。 三、持平/不变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经济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获得增长的必备条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经济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虽有很大突破,但经济结构尚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与传统内陆封闭型经济烙印;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又碰到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的开放性调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升级性调整,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后的需求导向型调整,经济发展实现阶段性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入攻坚阶段后的战略性调整。尽管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认清和掌握我省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作初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 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则随工业化的推进呈现倒U 型曲线,即当一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比重则趋于缓慢上升继而停滞、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我省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8%,比全国同期平均速度高0.7个百分点。伴随而来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继续得到相应发展;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基本的扭转,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演变成2001年的20.7:39.5:39.8(见表1)。第一产业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且90年代下降的幅度大大高于80年代;第二产业的比重80年代有所下降,由1980年的40.2%下降到1990年的33.6%,但90年代又回升了近6个百分点,2001年为39.5。第三产业比重一路攀升,大幅上升近20个百分点,2001年达到

演化的趋势

【刊于《财经》2008年11月10日】 演化的趋势 方钦 “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睿智的中国人把世间万事比作一盘棋,莫测的未来正是这盘棋的精妙所在。可是深受启蒙理性思潮浸染的西方人似乎不愿意承受这种不确定性之重,因而执着于去测度世事这盘棋究竟如何下、结局会怎样以及我们怎么做才能赢。由此我们有了关于理解个人行动的诸理论,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博弈论”。 博弈论起初本与经济学家无关,而是数学家的癖好。但是其思想却源于社会学,源于西美尔(Georg Simmel)的百年之问:“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在博弈论专家眼中看来,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在于如果我们可以把一个社会视为由无数独立的、理性的行为人的交往行为构成,那么通过确定最简单的个人之间交往行为,我们就能洞察那形形色色看似纷乱复杂、毫无头绪的社会事务,确定莫测的世事。 因此,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两位学术巨匠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摩根斯顿(Oskar Morgenstern)在经典博弈论奠基之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1944)的开篇宣称,通过“尽可能多地了解个人的行为和最简单的交换形式”,“从此以后,经济科学将会顺利发展,并逐步地把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纳入其中”。没过多久之后,冯?诺依曼和摩根斯顿的断言似乎便实现了,博弈理论迅速风靡整个经济理论界,并进一步随着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扩张而进入政治学、法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现如今,博弈论不仅仅是当代社会科学的标准分析工具,更成为了一个流行用语,报纸、电视、网络到处充斥着“博弈”的话语,哪怕是丝毫不懂博弈论的普通人,也不会对这个词感到陌生。 然而博弈论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博弈论毫无瑕疵。博弈论与经济学的不解之缘可能与经济学学科本身处理的问题密切相关。经济事务永远都是充满不确定性而又利益攸关的领域,而博弈分析许诺能够明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的最优行为。因此我们看到了拥有堪称完美理论形态的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及其衍生物:给定对手的策略,我们每一个理性的行为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来说最优的策略。但是当我们把这一完美的结论应用于社会时,却不得不面对不完美的现实带来的尴尬:它好像什么都没有说。 打个比方,倘若我作为一个行为人拥有“完美”的信息以及“完美”理性,那么纳什均衡就是完美的。因为假如我知道对你来说一件商品你愿意出售的最低价格是多少,对我而言最优选择就是给出你希望的那个价格——这就是纳什均衡。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博弈通常不那么“完美”,我不可能知道全部的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近几年来,苏州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就总体而言,苏州第三产业的比重仍不算高,还低于第二产业;而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比如仍以商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具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一、苏州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的顺序转移的一般趋势。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首先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趋于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一般规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苏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三次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15712演变为2004年的26731(参见图一)。 注根据苏州市历年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数据绘制 很明显,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从苏州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苏州的产业结构又与这一“一般规律”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 按照历年汇率计算,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1978年仅为415美元,1992年首度超过1000美元,达到11524美元,到200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升至70083美元,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二。按照“一般规律”,苏州市的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远小于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44%;又有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平均为37%。但是,苏州市当年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高达6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第一。 (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 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 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为53%。2004年,苏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0083美元,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1%。显然,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其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同时,

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分析

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水产品占居民饮食结构的比例也不断增高,但我国水产品消费在总量显著增长的同时,人均消费量持续偏低,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特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产品消费需求变化影响因素 近二十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水产品产量以及消费量都有大幅增长,2014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增长4.9%;捕捞水产品产量1688万吨,增长3.5%。2014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844.43万吨、进出口总额308.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7%和6.86%。其中,出口量416.33万吨、出口额216.9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16%和7.08%;进口量428.1万吨、进口额91.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5%和6.34%。贸易顺差125.1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9亿美元,同比增长7.66%。1在水产品消费需求突飞猛进增长的同时,摸清国内水产品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水产品供求市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趋势分析 (一)水产品总体消费需求演变 1、消费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饮食结构正在逐步改变,其中主食消费量不断下降,而营养性食物消费呈现上升。其中,粮食等支出占全部食品支出的比例在下降,水产品的消费增长显著。以城镇居民为例,自1981年以来,粮食消费量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水产品消费量不断上升。(见图1、图2) 图1 1981~2012 粮食人均消费量(公斤/人) 图2 1981~2012 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公斤/人) 图1、图2数据来自中国行业分析报告。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健身行业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2020 年健身行业前景趋 势分析报告 2020 年 2 月

目录 1. 健身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 健身市场规模分析 (5) 1.2 健身行业结构分析 (6) 1.3 健身行业 PEST 分析 (6) 1.4 健身行业特征分析 (8) 1.5 健身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8) 2. 健身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2.1 政策体系不健全 (10) 2.2 基础工作薄弱 (10) 2.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0) 2.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0) 2.5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1) 2.6 管理效率低 (11) 2.7 盈利点单一 (12) 2.8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 3. 健身产业发展前景 (13) 3.1 中国健身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13) 3.2 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4) 3.3 健身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4) 3.4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4) 3.5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5) 3.6 健身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5)

3.7 健身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6) 3.8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17) 3.9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17) 3.10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8) 4. 健身行业发展趋势 (19) 4.1 智能硬件的结合更紧密 (19) 4.2 内容多样化 (19) 4.3 健身营养和饮食管理 (19) 4.4 与娱乐相结合形成品牌 (19) 4.5 宏观机制升级 (20) 4.6 服务模式多元化 (20) 4.7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0) 4.8 社会化特征增强 (20) 4.9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1) 4.10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1) 4.11 呈现集群化分布 (22) 4.12 各信息化厂商推动"健身"建设 (23) 4.13 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23) 4.14 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23) 5. 健身行业竞争分析 (25) 5.1 中国健身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5) 5.2 中国健身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5) 5.3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6)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和思考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向集约型方向转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但由于南京作为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重化工业又占有相对较高的比重,加之自然资源比较贫乏,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数据变化的视角,对近年来南京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和问题的剖析,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以期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一、发展状态的基本表现 (一)三次产业总体结构分析 近年来,南京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2008年初步测算全市GDP完成3775亿元,是2000年的3.5倍。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我市三次产业GDP比重依次为:2.5:47.5:50,呈现“三、二、一”结构形态。

1、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 2008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95、188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7.5%,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推动南京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近五年来南京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及其所占GDP比重(表1-1) 由表1-1可知,近五年来,南京市产业结构基本呈现以下变化: 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但所占GDP比例逐步下降。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5.27亿元,到2008年增至93.00亿元,年均增长3.3%(可比价)。从所占GDP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始终最低,并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从2004年的3.6%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2.5%,五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二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快,所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专题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专题研究 黄陵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专题研究 黄陵县国土资源局 2008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导论 (3) 1.1研究对象 (3) 1.2研究方法 (3) 1.3研究内容 (4) 1.4研究意义 (4)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 2.1黄陵县基本情况概述 (5) 2.2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11) 2.3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27) 2.4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2) 2.5土地利用特点 (33) 第三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5) 3.1农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36) 3.2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41) 3.3未利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45) 第四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预测 (47) 4.1农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47) 4.2建设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49) 4.3未利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63) 第五章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64) 5.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64) 5.2合理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及建议 (66)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对象 本专题的研究对象是自1996年至2005年黄陵县辖区范围内各类土地利用状况,尤其是要重点研究2005年黄陵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利用情况,将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情况作为本专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1.2研究方法 通常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动态变化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图上分析法等。 1.静态分析法:是分析对象在某一时期或时刻的状况与特点。 主要用于对基期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进行分析。 2.对比分析法:将不同地类的面积、构成与同类型地区或与有 关更大一级区域平均值进行比较。 3.动态分析法:(目前比较强调的部分)运用多年土地统计资 料,分析土地类型变化情况、特点规律和成因。 4.指标分析:即是用特定的指标,反映土类利用的特点和状况, 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程度、效益的分析。 5.图上分析法:既是用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反映出土地利用的特 点及变化规律。

演化计算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May,2007 第20卷第3期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Vol.20No.32007年5月 JournalofChongqingCollegeofEducation 收稿日期:2006-11-18 作者简介:吴立春(1980-),女,重庆奉节人,重庆教育学院物业管理系,助教,主要从事计算机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 1引言 演化计算采用简单的编码技术来表示各种复杂 的结构,并通过对一组编码表示进行简单的遗传操作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来指导学习和确定搜索的方向。由于它采用种群(即一组表示)的方式组织搜索,这使得它可以同时搜索解空间内的多个区域。而且用种群组织搜索的方式使得演化算法持别适合大规模并行。在赋予演化计算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的同时,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遗传操作使演化计算具有不受其搜索空间限制性条件(如可微、连续、单峰等)的约束及不需要其它辅助信息(如导数)的特点。这些崭新的特点使得演化算法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效率而且具有简单、易于操作和通用的特性,而这些特性正是演化计算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 2演化计算的分支 演化计算最初具有三大分支:遗传算法 (GeneticA1gorithms, 简称GA)、演化规划 (evolutionaryprogramming,简称EP)和演化策略(evolutionstrategy,简称ES)。20世纪90年代初,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个分支:遗传程序设计(geneticProgramming,简称GP)。虽然这几个分支在算法实现方面具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借助生物演化的思想和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2.1遗传算法 把计算机科学与进化论结合起来的尝试开始于 20世纪50年代末,但由于缺乏一种通用的编码方 案,使得人们只能依赖变异而不是交配来产生新的基因结构,故而收效甚微。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Michigan大学的JohnHol-land在A.S.Fraser和H.J.Bremermann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位串编码技术,这种编码既适合于变异又适合交配操作,并且他强调将交配作为主要的遗传操作。随后,J. Holland将该算法用于自然和人工系统的自适应行 为的研究之中,并于1975年出版其开创性的著作《AdaptationinNaturalandArtificialSystems》 。后来J.Holland与他的学生们将该算法加以推广并应用到 优化及机器学习等问题之中,而且正式定名为遗传算法。遗传算法的通用编码技术及简单有效的遗传操作为其广泛的应用和成功奠定了基础。 2.2演化策略 在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在柏林工业大学的 I.Rechenberg和H.P.Schwfel等在进行风洞实验时, 由于在设计中描述物体形状的参数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优化,从而他们利用生物变异的思想来随机地改变参数值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随后,他们便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演化计算的另一个分支———演化策略。 2.3演化规划 演化规划(evolutionaryprogramming)的方法最 初是由LJ.Fogel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们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现,智能行为即是要具有能预测其所处环境的状态,并按照给定的目标作出适 演化计算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立春 (重庆教育学院物业管理系,重庆400067) 摘要:演化计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非线性算法,以其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的特征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从演化计算技术的主要分支、特点、发展现状等方面对这种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演化计算;非线型算法;人工智能中图分类号:TP3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07)03-0061-03 61??

咖啡行业在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咖啡行业在的发展趋势 及前景分析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咖啡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茶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饮品的象征,茶在中国人心中一直占据不可取代的位置,也正因为如此,咖啡这种初尝觉的口感苦涩的饮品令国人敬而远之,在中国的发展较为缓慢。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与国外交流的增多、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国内咖啡师水准的提升,国人更能够体验到优质咖啡的浓厚香醇,西方的商品及消费习惯也慢慢被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咖啡饮品。根据研究显示,2017年,中国咖啡行业的发展将达到自清朝咖啡传入以来的高峰。 一、咖啡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从我国咖啡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看,在速溶咖啡领域,外资品牌的国产产品在中低端细分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雀巢、麦斯威尔等咖啡巨头市场份额超过80%。而以后谷咖啡和春光食品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咖啡企业正处在从原豆种植和粗加工到自有品牌咖啡成品的转型期,目前,产品深加工能力还比较低,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在产品价格和销售规模上难以与外资品牌直接竞争。而高端细分市场则主要被外资品牌的进口产品所占据 图表1:2013-2017年我国咖啡产能产量趋势 图表2:2013-2017年我国咖啡成本价格毛利趋势 图表3:2013-2017年我国咖啡需求量分析 图表4:2013-2017年我国咖啡供应量需求量供需关系分析 图表5:2013-2017年我国咖啡市场份额预测 图表6:2013-2017年我国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趋势 中国市场主要速溶咖啡品牌价格

在现磨咖啡领域,外资品牌的进口产品仍然主宰这高端细分市场。而以咖啡小镇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咖啡企业通过进口世界各地的精品咖啡豆,然后在国内进行烘培、包装和销售。其产品在中低端细分市场上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并逐步扩张份额。 中国市场主要现磨咖啡品牌价格 在咖啡连锁领域,以上岛咖啡为代表的本土咖啡企业凭借其先入优势和渠道优势在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依靠其品牌形象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后来居上,在“一线城市”和“意式咖啡”这个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近年来,一些新兴咖啡连锁品牌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独树一臶的经营模式逐渐打破了星巴克及上岛咖啡对市场的垄断地位,带动连锁咖啡市场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市场主要现磨咖啡连锁品牌的门店数量和价格

现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和演化趋势

现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和演化趋势 【内容提要】中国、俄国和法国所说的“多极化”,实际上只是它们的一种政策、一种主张、一种愿望,还不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现在已经存在、并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客观存在的国际关系结构,仍然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多层次的、松散的环形结构。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上,今后这个世界又将会怎样演化?在新世纪开始时,这是人们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在苏联瓦解、两极冷战对立格局终结之后,我用系统论研究了国际关系结构演变的规律,建立了一个用系统论研究国际关系结构的理论模型,写了一篇分析和预测国际关系结构及其演化趋势的论文,题为《用系统论观察国际局势——世界格局转换的理论探索》。 七年来国际形势变化的事实证明,这篇论文的主要论断和预测基本上是正确的。读一读这篇论文,有助于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其演化趋势。 当然,现在,可以更加明确地阐述当今国际关系结构的特点、运作规律和演化趋势。当今国际关系结构的组合模式 七年前撰写的上述论文分析了世界各种政治势力和各大力量中心的状况以及在怎样的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种种力量组合的模式。 论文认为,“从逻辑上来看,可能存在下述四种组合模式”:“美国为中心多层次的松散结构”、“美日德三强对抗的模式”、“美俄新的两极对立模式”、“中美两极对立模式”。 论文从逻辑上分析了这四种可能的组合模式各在怎样的条件下会出现,并强调指出,“纵观上述四种逻辑上可能的国际关系结构的模式,现在最有可能实际出现的、乃是现在已大体存在的美国为中心、多层次的松散结构”。 近十年来国际形势演变的事实证明,在美苏两极冷战对抗格局瓦解之后,虽然美国、日本、欧洲三方在一些领域存在一些矛盾,有时甚至吵得很凶,但它们仍是盟国,显然不能认为现今的国际关系结构是“美、日、欧三极对抗”。 中美之间或者美俄之间有时矛盾很尖锐,吵得很厉害,但并没有形成全面的长时间的对抗局面,因而现在也不能认为出现了美俄之间、或中美之间、或美国同中俄联盟新的两极对抗的格局。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法属切线理论,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图表或技术指标来研究市场行为,以帮助投资者推测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证券市场有顺应潮流的问题,“要顺势而为,不逆市而动”已成为市场的共识,只有掌握了趋势分析的方法,才能做到这一点。把握股价变化的趋势,科学分析预测股市变化,正确选择和确定股市投资策略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般切线派认为股价波动是有趋势可循的,故而可以通过绘制切线,来分析未来股价可能的走势。 (一)趋势分析概述 1、趋势的含义 在证券市场上,简单地说,趋势就是指证券价格运动的方向,或者说是市场运动的方向。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中的第二条说明价格的变化是有趋势的,没有特别的理由,价格将沿着这个趋势继续运动下去。因此分析趋势是证券市场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2、趋势的方向 证券价格的变化是复杂的,多样化的,但就其运动方向来看,不外乎有三种情况:上升、下跌、水平,因而可以将趋势分为上升趋势、下跌趋势、水平趋势三类。 如果在证券价格波动图上,图形中每个后面的波峰和波谷都高于前面的波峰和波谷,则趋势就是上升的,连结股价波动的各个低点会形成一条向上的直线,这就是上升趋势线。从上升趋势线看,股价连续上升,虽然其间会出现股价回落的情况,但往往都只触及或接近此趋势线便掉头反转回升。因为在上升行情中,人气十足,绝大多数前期没有买进的投资者看好后市,都有较迫切的投资欲,等待回档时买进股票,当股价回落到比前一低点稍高的价位时,就有大量的买盘涌入,强大的买盘推动股价一波接一波上升。 如果图形中每个后面的波峰和波谷都低于前面的波峰和波谷,则趋势就是下降的,连结股价波动的各个高点会形成一条向下的直线,这就是下降趋势线。从下降趋势线看,股价持续下降,虽然其间会出现股价反弹的情况,但往往都只触及或接近此趋势线便掉头反转下降。因为在下降行情中,人气涣散,绝大多数投资者看空后市,持有股票者都急切地想卖出股票,而场外者都游离观望,当股价反弹时到比前一低点稍高的价位时,就有大量的卖盘涌入,强大的卖盘推动股价

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1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研究 ——探讨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化的关系 郝成磊 20130202015 产业经济学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汇储备、外贸出口额由1978年的全球排名38、30上升到2011年的全球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48.20亿元飙升至2011年的79646.65亿元,增加了24.44倍;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年均增9.62%,远远大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约为2.5%。特别是在2000——2010年这一段长达11年的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研究我国在1978年到201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为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推进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1978年——2012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要受经济增长阶段的影响 判断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对于把握产业结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判断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指标有三个: 1.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综合指标。 2.产业结构GDP 比例。 3.就业结构。

2 (二)中国产业结构转变受到国内具体条件的影响 1.较高速度的增长和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仍将并存。 2.多层面多档次的需求旺盛。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很大,不同企业使用的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档次差距很大,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 建设状况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为各类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了客观的市场条件。 3.就业压力很大。在这16年中,有近2亿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人以上.再加上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工业中就业人数的增长会明显慢于工业产值的增长,工业中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就业的压力十分突出。 (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1.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