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特点和规律;

2.会画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探究,初步学习归纳和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归纳结论,培养合作精神;

2、学情分析

1. 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在前面两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及课外知识都有限,而本节课内容又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知识,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难以理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再次接触,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3.学生学习这节课存在的困难:学生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微观想象力

4.本节课要解决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并不知道电子在核外是怎么运动。本节课就要解决学生的这个问题;

5.学生的情感态度: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感兴趣的未知领域有渴求探索的欲望,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和规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和规律

4、教学过程

活动1 温故知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请问:

1. 原子是有什么构成的?

2. 原子核又是由什么构成的?

3. 原子中的各种微粒的带电情况如何?

4. 原子中存在哪些相等的粒子关系?学生思考后回答

加强对原子的构成

的记忆

活动2【情境激活】电子的自白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我们已经对电子的结构有了一定

的了解,下面请听一段电子的自

白。找学生朗读电子的自白

提问:电子在原子里是怎么运动

的?

学生聆听

学生思考后回答知道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

活动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

速的运动。他们会相互碰撞打架

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

点?请观看一段视频

提问:电子在核外的排布特点

教师讲解: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而且电子层能量由低到高分别记做1、2、3、4、5、6、7层并分别用字母K、L、M、N、O、P、Q表示

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

的,电子在核外是按照能量由低→

高,由里→外分层排布的

聆听教师的讲解,

了解电子在核外

的排布情况

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讲解:讲解钠原子原子结构图,并提出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倾听,思考,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讲解

【亲手尝试】根据氧的原子结构图

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练习练习与应用

学生练习

帮助学生建构微

观模型。

2.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展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

图,让学生观察找出核外电子排布

的规律

总结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 2 个电子

第二层不超过 8 个电子

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

练习学生找规律:1、第一层最多容纳

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

子。2、最外层不超过8 个电子,只

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3、电

子先排满第1层,再排第2层,

排满第2层,再排第3层。(按

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层排布)

学生练习

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

加强巩固原子结

构示意图的画法学生练习

学生分组画出氦、氖、氩、钠、

镁,铝、碳、氮、硫、氯的原子结

构示意图并找规律

教师讲解:要想由不稳定结构变成稳定结构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画图并找规律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个,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

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个,易得电

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8个,性质稳定。

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反馈学习内容,谈自己的感受。落实新知识。让学生们落实本节课的重点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并了解研究微观粒子的方法。

随堂检测:学生答题检测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排布特点:分层排布

2、排布规律:

(1)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

(2)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

(3)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4)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

(5)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公 开课课件、教案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 ②弧线表示电子层。 ③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 ①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少一个电子层的稀有气体元 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与电子层数相同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HF的电子式:B.O的核外电子排布: 分子的球棍模型: C.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CH 4 【答案】B 【解析】 A、HF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O为8号元素,核外有8个电子,其中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故B正确;

C、S为16号元素,核内有16个质子,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为甲烷的比例模型,CH 4 分子的球棍模型为,故D错误; 答案选B。 2、明确几个量的关系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可近似 地代替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阳离子M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 阴离子N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 2.某物质H 2RO 3 分子中共有x个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R原子核内含有__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中子。 【答案】x-26 A-x+26 【分析】 根据分子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和等于总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计算。 【详解】 H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O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则根据 H 2RO 3 分子中共有x个电子,可得该物质分子中R原子核外电 子数为(x-1)×2-8×3=x-26; 由于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x-26,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也等于x-26,其质量数为A,故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 x-26)= A-x+26。 【点睛】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第1讲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 (必修2部分)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4.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一、引入 PPT:(2019-III)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2019-II)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N A 教师:提醒学生观看,提示关键信息,进入课题。 PPT:展示“考纲说明” 学生:观看。 二、基础知识回顾 PPT: 考点一原子的结构和核素、同位素 教师:逐个讲解,重点提醒; PPT: 2.构成原子或离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 (3)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X:质量数(A)=质子数(Z)+。 教师:重点讲解离子核外电子书计算。 PPT:3.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1)同素异形体。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比如白磷与红磷,石墨、金刚石和C60,O2与O3等。 (2)元素、核素、同位素。

教师:做简单讲解,学生回忆。 PPT:原子结构、元素、核素、同位素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7)任何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8)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 (9)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做简单讲评。 答案:(1)√(2)√(3)×(4)×(5)×(6)× (7)×(8)√(9)× 例题分析 PPT:考查角度一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做讲评和方法点拨 PPT:

1.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情景导入】我们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这张表又有何意义呢?我们能否从其中总结出元素的某些性质规律,以方便我们应用,解决新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活动一、电子的能量及电子层 【思考】阅读教材P13页内容,思考在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的能量与运动区域有何关系? 【交流投影】 【讨论】阅读教材P13页第二自然段内容,回答电子层及其与能量有何关系? 【交流1】(1)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们分别在能量不同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示。 【交流2投影】(2)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这就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离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远,能量越高。如下表: 各电子层(由内到外) 序号(n)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与原子核的距离近→远 能量低→高

【交流3投影】(3)电子层模型示意图 【问题探究】在理解核外电子排布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交流1】(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而当它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8个电子。 【交流2】(2)电子不一定排满M层才排N层,如K和Ca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分别为 。 【典例1】某短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那么该原子() A.有3个电子层B.有2个电子层 C.最外层电子数是8 D.核电荷数是10 【答案】 B 【解析】第一层排满为2个电子,第二层排满为8个电子,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8个电子,若该原子有3个电子层,依题意可知最外层(第3层)要排到24个电子,这不可能,则该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为2个电子,第二层为6个电子。 【典例2】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4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下列数据是后者4倍的是() ①电子数②最外层电子数③电子层数④次外层电子数 A.①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目标】 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 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 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教学重难点】 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教师具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 【联想质疑】 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 【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

【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 x、2p y、2p 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 x)。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基态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 【板书】1.能量最低原则 【讲解】原则内容:通常情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这些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就是构造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则。打个比方,我们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 【练习】请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各原子轨道。 【学生】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5g6s 【讲解】但从实验中得到的一般规律,却跟大家书写的不同,顺序为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大家可以看图1-2-2。 【板书】能量由低到高顺序: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过渡】氦原子有两个原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则,两电子都应当排布在1s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2。如果用个圆圈(或方框、短线)表示满意一个给定量子数的原子轨道,这两个电子就有两种状态:自旋相同↑↑或自旋相反↑↓。事实确定,基态氦原子的电子排布是↑↓,这也是我们对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进行排布必须要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原理内容: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会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教案与反思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圣哲学校蔡雨欣 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及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 (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原子结构模型的认识发展史切入,提高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知识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 【重点】

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53页,完成下列填空: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合作探究】 仔细分析第53页表3-1中的相关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不含中子。 【跟进训练】 1.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A ) A.电子B.中子 C.质子D.原子核 2.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课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章《物构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必修二第一章的内容,是在九年化学上册第四元《物构成的神秘》的理基上一步的深入学,而本内容——原子核外子的排布又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后边学元素周期律的基。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初中已学了原子的构成和元素,核外子是分排布一知点也做了 初步认识,因此在此内容的学以前学生就已具了一些原子的相关基知。同 也具必定的数学基,能一些数据行分析理。 三、教课目标 (一)知与技术目 1.认识原子核外子运的特色。 2.认识元素原子核外子排布的基本律,能用原子(离子)构表示表示常原 子(离子)的核外子排布。 (二)程与方法目 培育学生分析、理数据的能力,运用比、等方法信息行加工。 四、教课重难点 要点:原子核外子分排布、原子核外子的排布及其律。 点:原子核外子排布律互相制关系。 五、教课过程 【引入】大家好,我入到新的学: 【板】原子核外子的排布 【提】在入新内容以前,我先来复一下以前学的内容。初中的候在《物 构成的神秘》一章中间我就学了原子的相关知,下边我来回一下,什么是原 子?原子由什么微粒构成? 【学生回】⋯⋯ 【板】

【教】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子和中子构成,此中子一个

位的正荷,中子不。核外子一个位的荷。 【提】那么什么原子外中性呢? 【学生】子所的正荷数等于核外子所的荷数,因此原子不性。 【教】很好,此中我学到了一个重要的等式关系:核荷数=子数=核外子数。 因此子所的正荷与核外子所的荷互相抵消,致原子不性。 【渡】好,我都知道了原子的构。在我来研究一下子在原子核外终归是怎么运的。 【教】大家来看ppt上熟习的原子构。我可以看到原子核外有一圈圈的状地域,由里往外分好几个圈,就是我以前初三所学到的子——核外子的运有自己的特色,它不像行星太阳旋有固定的道,但却有常出的地域,科学家把些地域称子。而核外子就是在不一样的子内运,我把种象称核外子的分排布。些都是同学初中已学的内容。 【渡】那么,大家知道了核外子的分排布以后,是否是生了的疑:核外子终归是怎么分排布的呢?好,接下来我一起来共同解决同学的疑——我来研究核外子的排布律。 【板】核外子的排布律 【提】我来看个原子构,从黄色最里一原子到色最外一原子,我要怎么它呢?而它的能量分布又是怎么的呢?着两个我入到核外子排布第一个律的学。 【教】在化学上,由里往外各子的序数n挨次1、2、3、4、5、6、7,分用英文字母K、L、M、N、O、P、Q表示子。【板】子序数n1234567 子符号KLMNOPQ 【教】我来看才那个原子构,我从里往外挨次称K、L、M、N子,能量是离核越子上子的能量就越高。而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是尽量先排在离 核近来(能量最低)的子里,而后由里向外,挨次排布在能量高的子里。即最初排布K,当K排后,再排L⋯⋯【板】1.能量由低到高 【教】下边我先来看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子排布: 【投影】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教学作一个铺垫。因此教材编写了“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讲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观念就可以了。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 第三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很小,它的质量也很小,所以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推进新课 1.原子的构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设计范文: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设计范文: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教案] 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涵义;了解离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进一步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2.能力培养:通过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过元素的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进一点掌握结构、性质之间的辩证关系。3.培养学生从小热受途学知识的思想觉悟。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电子排布规律与化学性质。2.难点: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用具投影仪、小黑板、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原子由哪些粒子构成?2.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讲解后小结如下,展示小黑板)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引入新课(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点原子体积的几千分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今天就要讲解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三、新课讲授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讲解)除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外,其他原子核外电子比较多,但是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区域运动。(阅读)指导阅读课文第59页的第一自然段。(小结)通常用电子层来表明支动电子远近不同。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第二层能量更高→离核更远→第三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则四、五、六、七层。2.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解)以钠为例说明原子结构图的三点涵义。(讨论)利用投影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并总结出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小结)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 有2个电子)结构稳定,性质稳定。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4,易得电子。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不带电带正电带负电表示法 Na用元素符号表未如:S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S2-相互转化关系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4.离子化合物(讲解)钠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两者化合生杨氯化钠。(投影)(板书)Na Cl- NaCl(讲解)对照投影讲解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共价化合物(讲解)利用氯化氢的形成讲解共价化合物概念及形成过程。(小结) 1

2022年《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材分析

单元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单元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单元分三个主题: 主题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习了关于原子结构的有关构成微粒以及?化学1?中关于原子核的有关问题的根底上展开的,这里重点讨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问题,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稀有气体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表,让学生观察,从中找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从而学会书写1至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主题2(元素周期律)是在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根底上,认识1至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通过1至18号元素原子半径的数据,让学生交流与讨论,并画出坐标图,从中体会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进而以11至17元素为例,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体验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总结出元素周期性。 该主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在本单元具有核心地位。它安排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后面,能很顺利地过渡到探究原子结构的周期性上,同时,它下一个主题内容是本主题的应用。教材在呈现该内容时可以分成三个局部,第一个局部是关于原子结构的周期性,第二个局部是关于第三周期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第三个局部是关于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三个局部都以学生的活动探究为主要编排方式,目标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元素周期律的存在,而不是一条抽象的定律,以便于学生能生动有趣地学习。 主题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主要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探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元素性质

三者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在教材的编排上,仍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将枯燥的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活动和探究,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利用图表,使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显得直观明了;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关于位置、结构和性质的三者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最后介绍元素周期表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理解周期表的科学价值,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二、目标分析 【课标内容】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 质的关系。 〔3〕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内容目标】 〔1〕通过观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理解各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进而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并学会书写1至18号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通过作图的方法感受和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和原子半径变化的周期性。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体验钠、镁和铝性质的递变性。 〔4〕根据教材所给的资料,通过观察、讨论和总结的方法理解14号至17号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5〕通过观察教材后所附的元素周期表,认识周期表的根本结构,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

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022年5月10日 第三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 期性变化的原因; 2.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教学重难点】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可适当引导】 先复习回顾了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然后利用鲍林近似能级图在交流研讨中我们知道了周期的划分与能级组有关,而且每个周期所含元素总数恰好是原子轨道总数的2倍,主量子数(n)对应周期序数。在族的划分讨论中我们又知道了族的划分与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密切相关;主族元素中有这样的关系:族的序数等于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即为价电子;过渡元素则也有一些关系:价电子排布却基本相同,(n-1)d1~10ns1~2;ⅢB~ⅦB副族: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最后还了解了s区、p区、d区、ds区、f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特点。【联想质疑】我们知道,原子是一种客观实体,它的大小对其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人们常用来描述原子大小的“半径”是怎样测得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吗?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的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 【复习回顾】让学生活动回忆必修课本中学过的对应的知识。 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其中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还有一个比较半径大小的方法:首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

核外电子排布化学教案

核外电子排布化学教案 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能力目标 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

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案

第1单元课时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及相应的规律,并能用原 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上述元素的核外电排布。 (2)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核外电排布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 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3)了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了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 其原子结构及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 性质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过程与方法:(1)利用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钠镁铝的活泼性顺序、氢化 物的热稳定性变化趋势、同周期元素化合价上升等,学 习归纳思维方法。 (2)利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学习演绎思维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利用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发现简史,学习科学研究中的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2)元素周期律。 (3)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会画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间相互制约关系。

三、设计思路 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熟悉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然后采用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探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得出以下规律: 1.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即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在内层。 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步增加,每一电子层都容纳一定数目的电子。 3.再引导学生观察稀有气体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探究排布规律,通过分析讨论下列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序数)。 (2)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是8(氦除外)。 (3)各元素原子次外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是18。 四、教学过程 [引入]在《化学1》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有关内容,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下列内容。(ppt:2) 什么是原子?原子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投影](ppt:3)

《核外电子排布_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精品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在鲁科版《化学第一册(必修)》中学生对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本节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部分性质。这无疑体现了微观探析与宏观辨识核心素养,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同时原子结构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基于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之间的关系,预测钠、镁、钾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预测的正确性。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根据钠、镁、钾三种元素与水反应的实验事实,能够根据其原子结构分析归纳元素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关系 学生上网查阅,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第二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 【知识回顾】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是怎样的?什么是核素?什么是同位素?请完成学案知识回顾部分。

【投影】 【投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质疑】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广阔”的运动空间做高速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那么原子核外电子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怎样运动呢?有规律吗? 【投影】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以及主要观点 【新课引入】他的学生玻尔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提出:核外电子是处在一定的轨道上绕核运行的,正如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运行一样;核外运行的电子分层排布,按能量高低而距核远近不同。这一理论被称为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你想知道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吗?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又有何关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自学探究】阅读教材P5页内容,归纳总结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有什么规律? 总结:(1)原子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由低到高顺序分别在距原子核由近到远的不同区域运动。 (2)把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看做不同的电子层,即各电子层上电子的能量不同。 【问题】目前人们把原子核外分为几个电子层呢?在各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的能量有什么区别呢? 【投影】 总结: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层为第一电子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为第二电

九年级化学 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必修2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

初中人教版化学教案8篇

初中人教版化学教案8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初中人教版化学教案8篇 教案是很考验一个老师的个人技能的材料,教案在拟订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考虑逻辑思路清晰,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中人教版化学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人教版化学教案篇1 一、教学设计理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