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教材教师版

必修三教材教师版

必修三教材教师版
必修三教材教师版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1)。河内凶(2),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4)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hào)战,请以战喻(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6)。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7)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8)。”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9)。”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 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shēng)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shēng)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shēng)食,材木不可胜(shēng)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11)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2)”

注释:

(1)尽心:费尽心思焉耳矣:虚词,增强语气。(2)凶:饥荒。(3)亦然:也是这样。

(4) 无如:好象没有....。(5)加少:更少。加:更。(6)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战斗,请让我用战争比喻。好:喜欢。请:请允许我。(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填:拟声词。然:...的样子。鼓,v.敲鼓。兵:兵器。接:接触。曳:拖着。走:跑。(8)以:凭借。(9)直:通“只”,只是。(10)耳:罢了。是:这。(11)无:通“毋”,不要。于:比。(12)违:违反,耽误。(13)胜:完全。(14)颁:通“斑”,花白(15)数:密。(16)罟:网。(17)洿:深。(18)斤:锛子。(19)以时:按一定的季节。(20)生:活人。丧:办丧事。死:死人。

(21)始:开端。(22)五亩:相当于现在一亩二分地。树:种植。桑:桑树。衣:穿。豚:小猪。畜:畜养。时:繁殖的季节。夺:强迫改变。谨:谨慎。庠、序:都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颁:通“斑”,斑白。负:背东西。戴:顶东西。黎民:百姓。王:使天下百姓归顺。(23)食(一):v.吃。食(二):n.食物。检:制止。涂:通“途”,路上。饿莩:饿死的人。发:赈济百姓。岁:年成。罪:归咎。斯:那么。

知识点整理

1、通假字直不百步耳只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斑

涂有饿殍途

无失其时毋

2、重点实词

河内凶.荒年

..

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填然鼓.之击鼓

数.罟不入洿池密、深

养生丧死无憾.遗憾

..

树.之以桑种植

无失.其时错过

谨庠序

..之教学校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约束

王无罪岁.年成

3、一词多义

数: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密

发:百发百中发射

发闾左谪戍渔阳调遣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武力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士卒

胜:驴不胜怒,蹄之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以: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五十者可以衣帛凭

于: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和

则移民于河东到

4、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

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为王称王

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者名词作动词穿

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丧:为……办丧事生、死: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动词作名词)

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指认真从事

5、把握句式

非我也,兵也判断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状语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劝学

制作人:孙顶顶制作时间:2012-2-21 学习目标:翻译课文,掌握知识点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⑴就砺⑵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⑷,不如须臾⑸之所学也。吾尝跂⑹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⑺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⑼也,而闻者彰。假⑽舆(21)马者,非利足(22)也,而致(23)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24)也,而绝(25)江河。君子生非异(26)也,善假于物(27)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28)焉;积水成渊(29),蛟(30)龙生焉;积善成德(31),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32)步,无以(33)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34)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35),功在不舍(36)。锲(37)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9)。蟹六跪(40)而二螯(4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42)也。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踮起脚后跟站着。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假:借助,利用。

21.舆:车。

22.利足:脚步快。

23.致:达到。

24.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5.绝:横渡。

2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8.兴:起。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劝学》知识点整理

制作人:孙顶顶制作时间:2012-2-22

1、通假字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煣虽有槁暴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智君子生非异也性

2、重点实词

学不可以已.停止其曲中.规符合

故木受绳.则直墨线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

而闻者彰.清楚故不积跬步

..半步

..

驽马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程蟹六跪.而二螯蟹腿

3、一词多义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以为妙绝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志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疾: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快

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嫉恶如仇憎恨

一:用心一也专一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数词

一如既往全,都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一旦

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却

不再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表并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表假设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4、词类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游水(名词作动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每日(名作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作状)向上、向下

不积小流.,(动作名)水流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形容词作名词)善行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快,使……走得快

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5、把握句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用心一也判断句

用心躁也判断句

善假于物也判断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动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輮(之)以(之)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蟹(有)六跪而(有)二螯6、固定句式

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没有用来……的办法

过秦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1),拥雍州之地(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4)。当是时也,商君佐之(5),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6)。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7)。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10),西举巴蜀(11),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13),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14),赵有平原(15),楚有春申(16),魏有信陵(17)。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18),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19)。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20)。秦无亡矢遗镞之费(21),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2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25),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27),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28),履至尊而制六合(29),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31),以为桂林、象郡;(32百越之君,俯首系颈(33),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34)而守藩篱(35),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36),以愚黔首(37)。隳名城(38),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39),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40),因河为池(41),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2)。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43)。然陈涉(44)瓮牖绳枢之子(45),氓隶之人(46),而迁徙之徙(47)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48),陶朱、猗顿之富(49);蹑足行伍之间(50),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52),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54),非銛于钩戟长铩也(55);谪戍之众(56),非抗于九国之师(57)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59),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60),序八州而朝同列(61),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

夫作难而七庙隳(6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释:(1)秦孝公:名渠梁,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他支持变法,使秦国开始走上了国富兵强的道路。崤(yáo摇)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至崤山,西至潼津。(2)雍州:古九州之一,其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和北部、甘肃全部和青海部分地区。(3)周室:指衰弱的东周王朝。(4)八荒:即八方。古人把东南西北称作四方,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称作四隅,合称八方。此泛指荒远的地方。(5)商君:即商鞅,原是卫国的庶公子,称卫鞅,好刑名之学。入秦后佐秦孝公主持变法,以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县),号曰商君。(6)连衡:即连横。古人以东西为横,以南北为纵。地处西方的秦和处于东方的齐、楚等国联合起来以攻打别国,叫连横;东方各国北自燕,南至楚联合起来抗秦,叫合纵。(7)拱手:两手合抱,喻很轻松的样子。西河之外:指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地区。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秦国派商鞅讨伐魏国,大破魏军,并俘虏了公子卬。魏国割河西之地给秦国。(10)汉中:今陕西南部一带。(11)巴蜀:皆古国名。巴,在今四川东部;蜀,在今四川西部。(12)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秦武王四年,秦攻取韩国的宜阳;昭襄王二十年,魏国献出河东故都安邑;即所谓“膏腴之地”和“要害之郡”。(13)合从:即“合纵”。(14)孟尝:孟尝君,字田文。(15)平原:平原君赵胜。(16)春申:春申君黄歇。(17)信陵:信陵君魏无忌。以上四人是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以招贤纳士著称。(18)约从离衡:即山东各国相约“合纵”,以离散秦“连横”之策。(19)以上所列数人,包括了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人材,有些人事迹已不详。(20)九国:指上文列举的韩、魏等。逡(qūn囷)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此段所记为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攻秦之事。(21)镞(zú足):箭头。(22)亡:逃亡。北:败走。(25)享国之日浅:孝文王在位仅数日,庄襄王在位也不过三年。(27)六世:指秦孝公以下六王。(28)二周:东周末年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王城,东周都巩。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庄襄王元年灭东周。(29)六合:天、地和四方。(31)百越:古代越族散居在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带,因其种类繁多,故称百越。(32)桂林、象郡:桂林郡地处今广西北部及东部地区,象郡地处今广西南部地区,两郡均为秦始皇新置。(33)系颈:以带系颈,表示投降。(34)蒙恬:秦名将。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并主持修筑长城。后为秦二世所逼,自杀。(35)藩篱:篱笆,这里引伸为边疆。(36)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实行分封制。丞相李斯竭力驳斥。秦始皇遂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各国史记和《诗》、《书》。次年又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在咸阳。史称“焚书坑儒”。(37)黔首:百姓。黔,黑色。(38)隳(huī灰):毁坏。(39)锋:兵器。据《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二十四万斤)。”(40)践华为城,即据守华山以为帝都的东城。(41)因河为池:以黄河作为帝都咸阳的护城河。(42)谁何:关塞上的卫兵盘问来往行人。何,呵问。(43)殊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地区。(44)陈涉: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45)瓮(wēng翁)陶制器皿。牖(yǒu有):窗。甕牖即用破甕砌成的窗。绳枢:用绳子系住门板。枢,门上的轴。(46)隶:低贱的人。(47)迁徙之徒:谪罚去边地戍守的士卒。(48)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墨翟(dí敌):墨子名翟。(49)陶朱: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出走,在陶(今山东曹县)经商,号陶朱公。猗(yī衣)顿:鲁人,靠经营盐业致富。(50)行(háng杭)伍:都是军队下层组织的名称。(52)罢:同“疲”。(53)赢:担负。景:同“影”。(54)鉏:同“锄”。櫌(yōu优):古农具,形似榔头,平整土地用。棘矜棘木做的矛柄。(55)銛(xiān先):锋利。铩(shā杀)长矛类兵器。(56)谪戍:被谪征发戍守边地。(57)抗:高出,超过。(59)度长絜(xié协)大:比量长短大小。絜,度量物体的粗细。(60)千乘之权: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即中等实力之国。(61)八州:九州中除雍州以外的八州。(62)七庙:古代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

知识点整理

1、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合从缔交从通纵

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2、重点实词

于是秦人拱手

..而取西河之外毫不费力

西举.巴蜀攻取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制.其兵统率

追亡逐北.溃败

..

奋六世之余烈.功业

..

以愚黔首

..百姓

..

才能不及中人

..普通人

...

山东

..豪俊崤山以东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

3、一词多义

制:……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

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

致: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来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表达

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用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申”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

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由于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

延:秦人开关延敌延请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延续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蔓延

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序.八州而朝同列排列座次(名词作动词)

(2)履.至尊而致六合登上(名词作动词)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瓮做,用绳子系(名词作动词)

(4)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作帝王、称帝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名词作状语)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名词作状语)

(3)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那样,像回声那样(名词作状语)

(4)赢粮而景.从像影子那样(名词作状语)

(5)内.立法度在国内,对内(名词作状语)

(6)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外,对外(名词作状语)

动词的活用

(1)追亡.逐北逃跑的人(动词作名词)

(2)外连横而斗.诸侯使……相斗(动词的使动)

(3)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动词使动)

(4)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击退(动词使动)

(5)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动词使动)

(6)约从离.衡使……离散,离间(动词使动)

(7)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动词使动)

形容词的活用

(1)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变小,变弱(形容词作动词)

(2)会盟而谋弱.秦使……弱,削弱(形容词的使动)

(3)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形容词的使动)

(4)以愚.黔首使……愚昧(形容词的使动)

(5)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使……弯曲(形容词的使动)

把握句式

(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判断

(3)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状语后置

(4)余威震于殊俗状语后置

(5)聚之(于)咸阳省略

(6)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省略

(7)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

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18)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20)也,则耻师(21)焉,惑矣(2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3)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24),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5),小学而大遗(26),吾未见其明也。巫医(27)乐师(28)百工(29)之人,不耻相师(30)。士大夫之族(31),曰师曰弟子云者(32),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33)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4)。”呜呼!师道之不复(35),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36),今其智乃(37)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8)!

圣人无常师(39)。孔子师郯子(40)、苌弘(41)、师襄(42)、老聃(43)。郯子之徒(44),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5)。是故弟子不必(46)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48)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49)皆通(50)习之,不拘于时(51),学于余。余嘉(52)其能行古道(53),作《师说》以贻(54)之。

【字词注释】

①学者:求学的人。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者,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所以,用来……的、……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受,同“授”。③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④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⑤生乎吾前:后面略去“者”(……的人)。乎,相当于“于”。下文“先乎吾”的“乎”同。⑥闻:知道,懂得的意思。⑦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之,就是“以之为师”。⑧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动词。⑨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先生于吾)还是比我小(后生于吾)呢?庸,岂、哪。知,识别。年,这里指年龄。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⑩是故:因此,所以。(11)无:无论,不分。(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13)师道:从师的风尚。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4)出人:超出(一般)人。(15)犹且:尚且,还。(16)众人:一般人。(17)下:低于。(18)于:向。(19)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20)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己。(21)耻师:以从师为耻。(22)惑矣:(真)糊涂啊。(2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 òu):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其,指书。句读,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这里“句读”泛指文章的字句。(24)句读之不知:句读的不明。下文“惑之不解”结构同。(25)或师焉,或不焉: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26)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遗,丢弃。(27)巫医:古代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为祝祷、占卜等迷信活动,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28)乐师: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29)百工:各种手工业工人。(30)相师:互相学习。(31)族:类。(32)曰师曰弟子云者称“老师”称“弟子”等等。云者,有“如此如此”的意味。(33)年相若:年龄差不多。相若,相似。(3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谀,阿谀、奉承。(35)复:恢复。(36)不齿: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37)乃:竟。(38)欤: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啊”。(39)常师:固定的老师。(40)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现在山东省郯城县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的名称。(41)苌(cháng)弘: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向他请教过音乐的事。(42)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向他学习弹琴。(43)老聃(d1n):就是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44)之徒:这些人。(4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6)不必:不一定。(47)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48)李氏子蟠:李家的孩子叫蟠的。(49)六艺经传(zhuàn):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传,解释经书的著作。(50)通:普遍。(51)不拘于时:不受时俗的限制。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52)嘉:赞许。(53)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54)贻(yí):赠送。

《师说》知识点整理

1、通假字

(1)传道受业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2、重点实词

(1)古之学者

..必有师求学的人

(2)其闻.道也懂得

(3)其出人

..也远矣超出一般的人

(4)今之众人

..一般人

...

(5)师道之不复.恢复

..

(6)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7)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诗》、《书》、《礼》、《乐》、《易》、《春秋》(8)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3、一词多义

师:齐师伐我军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吾师道也学习

师旷鼓琴乐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以……为师

或师焉,或不焉从师学习

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乎吾乎?疑问语气词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表原因,……的原因

之:择师而教之代词,他们

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

古之学者的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词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它们

道:从华容道步走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学说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何可胜道也哉述说

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矣,终不解矣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

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1)吾师.道也学习(名词作动词)

(2)或师.焉,或不焉从师学习(名词作动词)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名词作动词)

(4)君子不齿.并排,排列(名词作动词)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名词作动词)

(6)则群.聚而笑之成群地(名词作状语)

(7)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名词意动)

(8)孔子师.郯子以……为师(名词意动)

形容词的活用: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问题(形容词作名词)

(2)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

(3)圣人之所以为圣.圣人(形容词作名词)

(4)愚人之所以为愚.愚人(形容词作名词)

(5)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形容词作名词)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地位低的人,地位高的人(形容词作名词)

(7)惑.而不从师有疑难问题(形容词作动词)

(8)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形容词意动)

(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形容词意动)

(10)不耻.相师

把握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4)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

(5)(士大夫)则群聚而笑之

(6)不拘于时被动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8)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

(9)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

(10)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

(11)不拘于时,学于余状语后置

(1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状语后置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师用书: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含答案 精品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重难点)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 3.说出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重点 1.达尔文实验 (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对金丝雀草的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射。

(3)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 (1)过程及现象: ①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②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弯曲生长。 (2)图解: (3)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实验 (1)实验组

①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2)对照组 ①处理: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3)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生长素。 5.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IAA)。 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合作探讨] 探讨1: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角度分析,鲍森·詹森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又该如何改进? 提示:不足之处为该实验不能排除使胚芽鞘弯曲的刺激不是由琼脂片产生。改进方案为:增设③组:将胚芽鞘尖端切掉,将琼脂片放在切口上,用单侧光照射,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 探讨2: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温特实验是否也需要在黑暗中进行? 提示:排除光照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需要。 [思维升华] 胚芽鞘实验的相关结论 (1)与尖端有关的结论 ①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而发生生长及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②感受光照的部位在尖端,而且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只发生在尖端。 ③生长素产生的多少与尖端是否感受光照无关。 (2)判断胚芽鞘生长与弯曲的依据 ①生长:看有无生长素。生长素可能是自身产生的,也可能是外源的,如含生长素的琼脂等。 ②弯曲: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若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向浓度低的一侧生长。 1.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1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小说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它的三要素。小说拥有众多读者,因为它能引领人们跨越时空感受,品味各色人生的悲欢离合,尽享阅读之乐。 小说,文学花园里盛开着的一支奇葩,其曲折的情节、精巧的构思总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沉入其中,欲罢不能,叹为观止。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贾府:豪华的院落、华贵的服饰、繁琐的礼节。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它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林黛玉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她“寄人篱下”,谨小慎微;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在心狠手辣、巧于逢迎的凤姐面前,她暗窥贾府;在高高在上、遵教循礼的贾母面前,她观察揣度;在英俊潇洒、叛逆不道的贾宝玉面前,她芳心灵动。她生活在贾府中,感到孤独;她生活在亲戚中,倍觉无奈。也许这样才造就了她爱哭的性格,也许这样才开始了她不幸的爱情。就这样,林黛玉与贾府里形形色色的人,共同演绎了封建时代的一场大戏!

《祝福》 祥林嫂是不幸的:新寡又迫嫁,丈夫却病亡,守子且艰生,幼儿又惨死。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祥林嫂,本应得到些同情,却备受嘲弄、侮辱和伤害。 新寡再嫁丧夫,成为阻碍她平等生存、正常生活的一座大山;儿子惨死狼口,又成为别人一遍一遍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们对于她的伤口,不仅撕开来看,而且再撒上一把盐。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就在这家家“祝福”之中,在这天地圣众歆享牲醴赐福人们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封建礼教的铡刀下! 《老人与海》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

高中生物必修3(人版)教材中所有问题的答案

生物必修3 第1章人体的环境和稳态 一、教学容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资料 图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二、答案和提示 (一) 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右图所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四)旁栏思考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与讨论2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CO2+H2OH2CO3H++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细胞产生的代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六)练习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

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

课时1 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2.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知识点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42~43页) 阅读教材第78~80页,完成下列填空: 1.细胞代谢

(1)场所:细胞中。 (2)实质: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3)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 水浴加热、FeCl3溶液中的Fe3+以及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均可影响H2O2分解为H2O和O2的速率。 (2)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

(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4)对照实验 ①含义: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②原则: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且适宜。[思考与讨论] 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并进行充分的研磨? 提示: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如果肝脏不新鲜,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过氧化氢酶可能被分解。另外,肝脏一定要充分研磨,以保证肝细胞破裂,否则,过氧化氢酶不会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会影响实验效果。 3.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要点1 对照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下表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其中,1~4号试管控制的温度、投入物品及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请回答:

(1)1号、2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是实验组,从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2)2号、3号试管相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种类,从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3)如果要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用2号试管和4号试管进行比较。 (4)实验过程中,4支试管为什么必须装有等量的H2O2液?保持无关变量一致。 [归纳总结] 实验中的变量及原则 (1)自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在本实验中为Fe3+和过氧化氢酶。 (2)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在本实验中为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

高中英语必修三教师用书:Unit 4 Section ⅠReading (Warming Up Pre_reading Reading

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地壳运动使地球分裂为七大洲,未来七大洲会继续分裂还是合为一体? Will the continents join again in the far future? In the beginning,more than 4.6 billion years ago,the world was a ball of burning gas,going round and round through space.At first,hot gases were able to escape into outer space,but as the earth cooled,they were held by gravity to form the early atmosphere.Clouds began to develop as water vapour collected in the air.And then it began to pour with rain,causing the early oceans to rise up. It took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years for the first land masses to appear.About 250 million years ago,long,long after the earth had formed,all the continents of the time had joined together to form a super-continent called Pangaea(盘古大陆). This super-continent broke up about 200 million years ago to form two giant(巨大的)continents,Gondwana and Laurasia.Gondwana was made up of what is now Africa,South America,Australia,Antarctica and India.The Indian sub-continent lay off the east coast of Africa,before it broke off and moved north rapidly. It collided(碰撞)with Asia,creating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mountain ranges,which extends for more than 2,400 kilometers-the Himalayas.By now,our world had started to look like something we would recognize.The amazing process of plate tectonics (板块构造),in which the earth's land masses move slowly across the earth's crust(外壳),is still continuing. Far in the future,some scientists have predicted that the present continents will join again to form a new super-continent. Only time will tell... 阅读短文,判断正(T)误(F) 1.The early oceans appeared because of the rain which developed from hot gases.( )

必修三历史教学指导计划

必修三历史教学指导计 划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其中2班为文科班,文科的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争取高考中得高分。1班为理科班。他们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通过明年的学业水平测试。本年级是实行新课改的年级,使用岳麓版教材,。其中文科班,每周三节课,本期教学任务为完成必修三的新课教学内容,理科班,每周两节课,本学期教学任务为历史必修三的一半内容。 二、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中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材分析 必修三讲述的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技术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内容不是很容易掌握的,也不好理解。 四、教学措施 首先: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以夯实基础知识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学中双主体作用,迅速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要求,进一步提高高二历史教学水平,完成教学目标,本期工作主要采取措施如下: 1、进一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讲: (1)、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对于老师的要求:做一个导师,在知识传授、思想交流、能力培养等各方面都要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同时不断加强对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对新课改的研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针对学生,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正确而全面的看待和处理历史问题;把握好历史的科学性,教给学生一个传承的历史、发展的历史、客观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会求真,学会吸收;加强历史学习基础,要求充分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加大历史训练,用适当的练习题来提高历史的应用能力。理科学生要求掌握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基本历史内容。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常规工作,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坚持备课,做到每课都备好重点难点,认识学情,寻找突破点;认真准备好每一个教案(或课件);课堂教学难易适当,突出重点,多展开师生互动;作业是巩固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积极对作业进行批阅,做到每个单元一阅,并对每一课学生出现的疑难作讲解。文科的教学内容会深入详细些,而理科的只是掌握基本的事实,所以在教学时间上也是有区别的。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中所有问题的答案

生物必修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资料 图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二、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

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 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 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 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 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右图所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四)旁栏思考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与讨论2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CO2+H2O H2CO3H++ HCO3-。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即器物—制度—思想。2.理解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体西用”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3.掌握不同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情景导学] 材料两则漫画 漫画1

漫画2《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贴在墙上 思考:材料的两则漫画反映了什么思想主张? 提示:中体西用。 一、“开眼看世界” [教材导学] 1.背景 (1)英国鸦片走私船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 (2)清朝君臣对“岛夷”的情况一无所知。 2.表现 (1)林则徐 ①成就: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

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 ①成就: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作用: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 [轻巧识记]“开眼看世界” [易错易混]在民族危机之下,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但是林则徐、魏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不是要改变社会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教材导学]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2.主张: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含义: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5.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6.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5章 微专题突破 能量流动的计算

微专题突破能量流动的计算 在解决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然后注意题目中的“最多”、“最少”、“至多”、“至少”等词语,从而确定是使用10%或20%来解决相关问题。 (1)设食物链为A→B→C→D,分情况讨论: 设在食物链A→B→C→D中,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现有A营养级生物的总质量为M,能使D营养级生物增重多少? 列式计算:M·a%·b%·c%=X 此时不再涉及“最多”“至少”的问题。 (3)在食物网中分析时,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具体规律总结如下:

①知低营养级 求高营养级 ?? ? ??获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 按×20%计算 获能量最少 ? ? ?选最长食物链 按×10%计算 ②知高营养级 求低营养级 ?? ? ??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 按÷10%计算 需最少能量 ? ? ?选最短食物链 按÷20%计算 (4)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不等,则按照各自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1.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如下图所示,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 ()

A.100 kg B.44.5 kg C.25 kg D.15 kg 【解析】食物链越短,能量消耗得越少,即按A→B→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且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即1÷20%÷20%=25 kg。 【答案】 C 2.根据图示的食物网,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 A.G/75千克B.3G/125千克 C.6G/125千克D.G/550千克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最高传递效率20%,设黄雀增加体重X 千克,则根据题意可列出计算式:(5×X/2+5×5×X/2)×5=G,X=G/75千克。 【答案】 A 3.有一食物网如下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同化1 kJ的能量,丙最少需同化的能量为()

2018-2019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三教师用书:Module 1 Section Ⅴ Writing——介绍一个地方

Section ⅤWriting——介绍一个地方 [写作技法指导] [文体指导]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介绍一个地方。介绍地方的文章属于说明文,其主体时态通常是一般现在时。内容一般包括该地区的位置、面积、人口、历史、气候、特产等。但是一定要抓住该地区的主要特色,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首先点明文章主要是介绍什么地方; 第二部分:说明具体情况(如某地的历史、人口、地位等基本情况以及名胜、饮食等); 第三部分:总结。 [亮点句式] 1.地理位置 ①Located in...,...is considered as the centre of... ②It faces...across the sea. ③...is situated in the north of...Province. ④Fuzhou,which is the capital of Fujian,lies in/on/to the east of... ⑤...is a coastal city/located between...and... 2.人口与面积 ①It is a city with a population of... ②...covers a total area of...square kilometers,making it the largest city in... ③Covering an area of about...square kilometers,it has a population of... 3.地域特色 ①As a...city,it attracts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each year. ②...is a city with rich tourism resources. ③...is famous for its...and... ④What makes the city so special is that... ⑤Two-thirds of the city is covered with... ⑥It is neither...in summer nor...in winter. [满分佳作构建] [写作任务] 假如你是李华,请你给某英文报社的“城市风采”栏目写一篇短文,介绍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要点如下: 1.基本概况:人口约2 000万,面积16 000多平方千米,位于华北平原北部; 2.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 陈华姣

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桑植一中陈华姣 必修三第二单元在初高中诗歌教学中起很大的衔接作用,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单元作为此次的教材分析的内容,原因一方面是这个单元内容是古代诗歌,不如现代散文和小说好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另一方面,古诗文教学对教师来说,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难度也会相对加大,积极探索新的诗歌教学方法是我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单元由盛唐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中唐诗人杜甫的《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三首诗组成、晚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两首》:《锦瑟》《马嵬》构成。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文化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对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歌体裁完备,诗作大家辈出,风格多样。本单元所选取的这几位名家均是各个时期的诗坛领袖,分别扬起了各个时期诗歌的旗帜。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唐以后,亦出现了大量的诗人,他们或模仿、或学习,但都无法跻身或超越唐诗分毫。 李白的豪迈不羁、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质朴天成、李商隐的隐晦朦胧,都成了独一无二的唐诗风格,学习唐诗,要先让学生了解诗人所生活的年代以及诗人的性格,在诗歌学习上,这叫“知人论世”。同时,还要做到“以意逆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情感去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知人论世”,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能全面的渗透整个唐代诗人的写作特点与风格;通过一首诗歌的学习,尝试贯通他们的其他诗作。唐朝由盛转衰,整个唐诗的风格也跟随变化,从每个时期的代表诗人之诗风便可窥见。 李白长于初唐,兴于盛唐,所以他昂着头,目光坚定,大步向前,成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写诗,或许根本不叫写诗,而是喷发情感,宣泄不快,心中郁积的块垒,喷而为诗,李白多醉酒之作,篇篇读来都堪称佳作,教材选入的《蜀道难》便是浪漫主义诗作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长短句相间,情感充沛,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绝非他人可及,诗人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但其中也透露出了他对社会的某些隐忧,所以李白虽然仕途顺畅,但他并非一心只关注自我的诗人,他也心忧天下; 杜甫目睹唐王朝由盛转衰,所以他总是低着头,一路低吟,他写诗,一方面,极讲究格律,另一方面,诗中每一言都是椎心泣血之语,他的内心,是黯然的、沉痛的,同时也是奋进的,即使“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依然想到“戎马关山北”,只是已然“涕泗流”,他泣下的不是泪水,而是血泪,正是这些,成就了一代诗圣杜甫; 白居易生于中晚唐,他的诗风崇尚“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言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应用。(重点) 2.学会探究生长素最适浓度的方法。(难点) 3.了解生长素的应用。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方式及特点 (1)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作用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1)浓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2)器官: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敏感程度为:根>芽>茎。 (3)成熟程度: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3.顶端优势 (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

(2)原因 ①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A→B(用图中字母表示),A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 ②B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 (3)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4)应用示例:棉花的“摘心”、果树剪枝等。 4.实践应用 α-萘乙酸、2,4-D等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生根等。 [合作探讨] 探讨1:分析下图中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曲线,并探讨以下有关问题: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器官的促进作用效果一定不同吗? 提示:不一定。图中D点、E点对茎的促进作用效果相同。 (2)在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理效应分别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对根是抑制作用,对芽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茎是促进作用。这说明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不同。 探讨2:结合下图解释植物的根为何具有向地性?此特点是否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的茎的背地生长是否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呢? 提示:(1)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D处浓度过高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而C处的浓度较低促进根的生长,充分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2)茎:对生长素相对不敏感,B处生长素浓度大于A处生长素浓度,所以B

2019年高考生物(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8单元第1讲稳态的生理意义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八单元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稳态的生理意义 考纲考情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草履虫。 2.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 经过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的。 3. 体细胞生活的环境 (1) 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 _______ ,② 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 ________ ,⑥_________ (2) 人体体液各组分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 甲 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 __________ 丁 __________

(3) 填写下列几种人体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4?(1) 血浆 (2) 内环境中的三类物质 ① 小分子物质一一CO 2、0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 大分子物质—— ________ 、抗体等。 ③ 信号分子一一淋巴因子、 _________ 、 ________ 等。 (3)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 含有较多的 _________ 。 (4) 本质:一种 ________ ,类似于海水。 (5)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① 内 环 境 的 理 化 性 质 有 ②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_________________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 源于 ________ 。 ③ 细胞外液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 为 _________ 。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 在 ________ ,如 H 2CO 3/NaHCO 3、NaH 2PO 4/Na 2HPO 4 等。 ④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 ________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 人体的新陈代谢。 二、 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1. 稳态的概念 (1) 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正常运行。 (2) 稳态的调节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网络。 (3) 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 的相对稳定。 2 ?稳态的失调:原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______________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 ________ ,或人体 ________________ 出现障碍时会出现稳态失调。 3.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_______________ 。 三、 稳态的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 作用,使输出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调节方式, ______ ! ____ : ^1% 血液运送的轲.切加朗幽糠*各种 ____ : ^90%

2018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师用书:第1章 1-4 算法案例 含解析 精品

1.4 算法案例 1.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重点)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算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表达问题的算法过程.(重点、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韩信点兵—孙子问题”的算法 阅读教材P 26~P 27“案例2”以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问题名称:人们将“韩信点兵——孙子问题”这种问题的通用解法称为“孙子剩余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 2.问题解法:“孙子问题”相当于求关于x ,y ,z 的不定方程组??? m =3x +2, m =5y +3, m =7z +2的正整数解. 不定方程5x +2y =12的正整数解为________. 【解析】 方程变形为y =6-52x (x >0). ∴0<x <125,又∵x ∈N *,∴x =1,2. 当x =1时,y =6-52=72不是整数; 当x =2时,y =6-52×2=1.

【答案】 ??? x =2y =1 教材整理2 辗转相除与更相减损 阅读教材P 27“案例2”~P 29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正整数a ,b 的最大公约数的步骤是: (1)计算出a ÷b 的余数r ,若r =0,则b 即为a ,b 的最大公约数; (2)若r ≠0,则把前面的除数b 作为新的被除数,把余数r 作为新的除数,继续运算,直到余数为0,此时的除数即为a ,b 的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步骤: 第一步 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 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或这个数与约简的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两个常用函数: (1)Mod(a ,b )表示a 除以b 所得的余数. (2)Int(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 填空: 【导学号:11032022】 (1)Mod(8,3)=________. 【解析】 Mod(8,3)表示8除以3所得的余数. ∵8=2×3+2,∴Mod(8,3)=2. 【答案】 2 (2)两个整数490和910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 【解析】 490=72×2×5,910=13×7×2×5, ∴最大公约数为7×2×5=70. 【答案】 70 教材整理3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阅读教材P 30~P 31“练习”以上部分,并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要求: 1、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2、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国等重要史实; 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课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4、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战略。 ②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 ③探究新旧教育的过渡改变及教育的初步成就;总结挑战措施,献计献策,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图表: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明确其原因; ②资料回放:新中国教育的初步成效相关图片;“文革”教育相关图片;“希望工程”相关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轨迹;

③问题探究: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实质,让学生明确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建国后新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责任; ②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③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 难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重点)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难点)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碳循环 1.循环形式 (1)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2.过程图解 填写图中各序号表示的生物或生理过程: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植物,⑤动物。 3.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4.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危害: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合作探讨] 探讨1:使用农药DDT(难降解)的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全球性。 探讨2: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什么?①、②、③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提示: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通过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将生物群落内的有机物分解为CO2,返回大气中。 (2)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用图中代号表示) 提示:④ 探讨3:碳循环都是双向的吗? 提示:不都是。(1)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循环的。(2)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网)传递时,碳循环不是双向的,只能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 [技法提炼] 碳循环模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首先双向箭头的两端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因为只有生产者既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又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CO2,因此只有生产者与大气中的CO2之间具有双向箭头(如图1中的A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