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EPO学习方式训练课教学设计

EEPO学习方式训练课教学设计

EEPO学习方式训练课教学设计
EEPO学习方式训练课教学设计

EEPO学习方式训练课教学设计(版块结构式备课方式)

概况

课题:EEPO学习方式训练授课老师:75中新荣

年级:九年级(2)班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45分钟课型:要素组合方式

双目标

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5J的具体容及要求,明确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目标2:(1)学会用掌声表达感受,学会用手势传递信息,学会倾听、发言、约定,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认识学习的重要,掌握各学科的学习方法。

反思评价1

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

4

1、生用热烈的掌声对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以此导入EEPO学习方式训练的课堂。

2、介绍了解不同掌声表达不同的心感受并针对性训练。

3、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用掌声约定进入课堂,让学生讲述教学目标,把主动权给学生。

初步了解学习方式中的发言、倾听、亲和力,以及约定等常用要素的应用。

训练发言、倾听、亲和力和约定

8

1、学习发言、倾听:

(1)段考刚刚过去,现在大家最想聊什么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2)坐在前面的同学回答,检测倾听情况。

(3)明确:注意倾听者要面向发言人并适当记录,注意发言者的神态、表情及音量。让坐后排的同学复述一篇。

2、学习约定,用手势表示:

(1)表扬考得好得同学?用手势约定。(2)请泽轩同学说说成功的经验。(3)考一考:刚才泽轩同学的发言姿势对不对?本节我们聊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这话题好不好?同学们表现很棒,我们用掌声激励自己。

1、通过表述、转述、复述的形式强化倾听、亲和力、约定等要素。防止泡沫(假听、假看)

2、通过创设情境强化“手势”“掌声”约定。

1、掌握板卡的运用,动静转换结合单元组的训练。

2、了解表达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3、初步形成团队,训练团队合作的各项指标。

4、强化发言倾听和表达呈现。

单元组及团队合作训练

板卡的使用及单元组的形成表达呈现的训练

13

1、1、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请你把找到的原因写在微型卡上。约定时间为1分钟。

2、检测个人完成的情况。(训练数字手势约定)

3、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找到更多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搞好学习。自由回答

4、四人小组交流,把本组交流结果归类写在小卡上。约定时间为3分钟。

5、检测小组成果。(强化数字手势约定)

6、小组代表呈现结果,明确表达呈现注意的问题。

1、卡的使用,防止空讲。

2、让学生了解单元组的五项指标。

3、设计问题小组交互,防止花架子。

团队的训练及强化表达呈现

20

1、找到了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不是就可以提高成绩了呢?还注意哪些方面呢?自由发言

2、成绩能否提高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团队合作讨论,把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各科应对的办法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写在中卡上。

2、8-10人团队合作讨论,约定8分钟。

2、3、由团队代表发言人汇报成果。

3、4、到别的组去浏览,并适当做笔记。

1、通过团队训练明确三个一:“分工合作组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共同分享一个成果”。

2、强化单元组的5个指标。

3、强化本节掌握各要素的训练。

拓展延伸

总结方法策略

5

4、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如何应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如何才能够更快地提高学习成绩?(预留项)

为提高学习成绩出谋划策,做好准备。

操作点详案

课后巩固容或拓展方案

教学环节一:引入新课,活用掌声。(用时4分钟)

1、今天有不少的领导和老师深入我们课堂,用什么方式欢迎呢?(生鼓掌)鼓掌是一门学

问,不同的掌声代表不同的意义,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特别的课。(揭示课题:EEPO学习方式的训练)

掌声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自由鼓掌,有节奏鼓掌,起立欢呼鼓掌等。明确:鼓掌时眼睛要注视对方,这是一种礼貌。

2、请蓝芳芳同学说说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同意蓝芳芳的观点,我们再次用掌声表扬他。

教学环节二:训练发言、倾听、亲和力和约定。(用时8分钟)

1、学习约定、发言、倾听

师:同学们,段考刚刚过去,现在大家最想聊什么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坐前排的韦峰同学回答:我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师:很好,请问莫乃山同学的回答,大家都听到了吗?(学生有表示听见的手势,有表示不听见的手势)

师:请莫乃山同学向后转面向全体同学,且抬头挺胸用洪亮的声音再回答一次。(莫乃山同学按要求重述)

师:请问后排的同学听到吗?(学生用手势表示)请莫樊鹏转述莫乃山同学的话。(生用掌声表扬)

师:好,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就聊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话题,好不好?

2、这次段考我们班谁考得最好,表扬考得好得同学?用手势约定。

(1)请柳萍同学说说她成功的经验。

(2)考一考:刚才柳萍同学的发言姿势对不对?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我们用掌声激励自己。

教学环节三:板卡的使用、表达呈现、单元组及团队合作学习(用时28分钟)

1、同学们,月考成绩公布后,有人喜有人忧啊,我从本周的周记中发现忧愁的同学较多,那么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能找到原因,并对症下药,我相信经过下半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一定会考出优异的成绩,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那么,同学们,你们都找到原因了吗?现在想一想,把原因写在微型卡上,注意分点,标上序号,约定时间1分钟。

2、检测个人完成的情况。(训练数字手势约定)

师:同学们,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想不想更多的原因呢?怎样才能得出更多的信息,以便对症下药,搞好学习。学生自由回答。

3、四人小组交流,把本组交流结果归类或补充写在小卡上。约定时间3分钟

4、经过师生用个性约定(帆帆,扬起风帆),检测效果,小组联络员用手势暗示。

5、请获得最更信息的小组代表呈现。还有需要补充吗?

6、团队的学习

师:同学们,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我们找到了,是不是懂得原因就可以提高成绩了呢?还注意哪些方面呢?自由发言。

师:说得很好,学习成绩能否得到提高,光找出原因是不够的,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相信同学们的成绩会很快提高的。那么,各个科目的学习方法都一样

的吗?请同学们想想:想要提高学习成绩,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哪个各科目用哪几种方法效果最佳?下面我们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

(1)请问团队合作需要注意哪方面的因素?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团队合作的要求:设立组长、声控员、记录员、发言员各一;请每位组员参与做决定,有礼貌地倾听和发言。请和其他成员合作,一定要帮助你们组完成任务;把讨论结果写在大卡上,并拟个组名及口号;发言人要总结汇报,不足之处,组员可以补充。

(2)两个4人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合作讨论,把讨论结果以本组喜欢的结构图状写在中卡上,约定8分钟。

(3)经过师生用语文个性约定(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发言人回报成果。

教学环节四: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如何应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如何才能够更快地提高学习成绩?(预留项)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EEPO学习方式五项基础的基本容,还懂得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收获真大,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今天学会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我们学习效率。最后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感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指导!大家!

强化“掌声”约定

反复使用“手势”约定,强化“发言”和“倾听”,强调“亲和力”

强调“约定”的通用性多样性

鼓励学生善于发言善于表达

强化“手势”和“掌声”的约定

明确发言倾听的注意事项

了解卡的类型和因地制宜使用板卡

加快小组合作移动的速度,控制活动的声音,强化训练单元组合作的五项指标

强调“表达呈现”要多样化,强化“约定”和“倾听”

强化团队合作移动的速度,控制移动的声响

团队合作分工要明确,强调共同完成共同分享

强化“约定”、“倾听”及注意“亲和力

EEPO学习方式训练课的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为一节时长45分钟的EEPO学习方式训练课。通过训练,学生基本上懂得五项基础的具体容。尤其突出的有:其一,通过训练“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后,学生能够做到发言时面向多数同学,且声音响亮,自然大方,倾听者能做到目光注视发言人,认真听,适当做记录。其二,通过“约定”的训练,学生在听到语文特性的约定后,能快速回到位置坐好,且安静不说话,看老师。其三,这节课做到把看、听、讲、做、动静转换几个要素有机结合。

EEPO有效教学是全新的教学,在实验过程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训练“倾听”的时候强化次数不够;小组和团队合作的时候移动声音比较大,且费时;每个教学环节使用的时间

没设定好,显得仓促拖拉。这需要在以后的语文课堂中反复训练,慢慢纠正,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方式会得到转变的,并且会逐步适应EEPO有效教学模式。

epo学习方式训练具体要求;(一)学习方式十大畴;约定、沟通、口才与讲演、激励、表达呈现、工具使用;约定:特指师生之间为了有效地控制教育教学活动而专;沟通:通过各种信号和不同方式,有目的地交换信息的;口才与讲演:涉及有效的表达面向问题重心问题声控问;激励:分为一般性激励和反思和自我激励体验与激励、;表达呈现方式:让学习成果的个性呈现加上交互次数的;工具使

eepo学习方式训练具体要求

(一)学习方式十大畴

约定、沟通、口才与讲演、激励、表达呈现、工具使用、学习型组织、资源利用、8S-速度、特别项目

约定:特指师生之间为了有效地控制教育教学活动而专门设计并形成一种默契的文化。(如击掌、数数、手势等)

沟通:通过各种信号和不同方式,有目的地交换信息的一种行为(表达、倾听、交流等等)口才与讲演:涉及有效的表达面向问题重心问题声控问题

激励:分为一般性激励和反思和自我激励体验与激励、能动性激励、过程性激励、创设行激励等(每个人都有的财富:微笑、赞美自己和赞美别人)

表达呈现方式:让学习成果的个性呈现加上交互次数的强化,使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多样性)

工具使用:卡、板、磁条、资料袋、教具等

学习型组织:单元组、团队、社团、协会、合作组织等

资源利用:人力资源、教室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社区资源、技术装备等

8S-速度:记录速度、记忆速度、阅读速度、信息处理速度、写作速度、计算速度、规划速度、行动速度

特别项目:批判性与包容性、领导与被领导力、单兵作战能力、个人意志与团队精神、极限训练?(英才=兴趣+动机+效应)

(二)五项基础学习方式训练具体要求

1.约定

约定的方法:物理语言、形体语言、口头语言、学科文化、文字契约......

约定的目的:简洁明快地调控教学活动,能有次序地调控动静转换,有效地进行功能转换,快速地进行流程性检测,有效地强化某种特定容。

训练指导:

⑴师生形成的约定要能调控教学活动(利于组织教学、动静转换、检查反馈学习情况等)⑵约定要成为师生之间的默契,成为一种文化。为了有效地控制教育教学活动,约定一定要得到学生的认同,这就要求在创设约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差别,高年段的学生不适合用太过花俏,太过幼稚的约定方式;同理,低年段的学生的约定应有一定童趣,不用太过严谨。

⑶约定容应小异。既简洁实用,又体现班级文化、学科文化、年龄特征,避免千篇一律。为了便于管理,城区中小学统一使用一些简洁有效的约定。其他不作统一要求的约定方式,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文化特色制定在本校围可以共同使用的约定;班级、学科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有效约定;例如语文老师,可以用一首古诗作为课堂活动的回归约定,数学老师可以用数学公式,而英语老师则可使用英文日常用语,音乐老师还可以用琴声,用音阶等等。

2.动静转化

孟照彬教授认为动静转换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恢复学生有目的的行动所需要的力量。训练要求:

⑴动静转换结合单元组的训练进行

⑵要用约定实现对动静转化的调控

⑶一节标准课一般小动3—5次,大动1—2次为宜。大动一般安排在后面,至少也在可进行到一半时。尤其是在课上到30分钟左右,学生比较疲惫时进行,大动要与小动相结合。

⑷小动的转换时间一般为3—5秒,大动转换的时间一般为10—15秒

⑸要正确理解大动、小动的区分。二者的区别不在于一次活动有多少人动起来,而是在多大围形成交互。例如,全班同学以四人为一个单元组进行活动,就是一次小动,因为尽管全班同学都参加了活动,但只在四人小组交互,所以是小动。

3.表达呈现方式

表达呈现方式是让学习成果的个性呈现加上交互次数的强化,使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可在不同年段,根据需要训练以下表达呈现方式。

阅读方式:

⑴指读。初入学的小学生要在一段时间用手指点字,指读课文。

⑵朗读。能按照课文容不添字不减字,不调字,有表情的放声读课文。

⑶默读。不出声的快速读。

⑷略读。简单的看,把握大概容。’

⑸浏览。大略的看。迅速的找到或选取自己所需的容。

⑹精读。挑选重要部分或自己喜欢部分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

口头表达方式:

⑴表述。能将自己想说的意思说清楚。

⑵转述。能将课文的容或别人的话转换人称表述出来。

⑶复述。①把说过的话重复叙述一遍。②能将课文的容或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⑷演讲。能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围绕一个主体有表情的表述出来。⑸辩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白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共同的意见。

书面表达呈现方式

⑴文字记录:a.纯文字详细记录;b.抓住要点、关键词句的简略记录。

(2)结构图状表达方式:a.气泡图状结构;b.逻辑框架结构;c.表格结构;d.树状结构;e.线状结构;f.饼状结构;g.网状结构;h.图文结构;i.鱼刺结构;j.个性化的自创结构图状表达方式......

训练要求:

⑴口语表达方式中的“表述、转述、复述”等容是现阶段我城区重点训练的容,训练时,应给学生具体的要求,以便让学生通过训练达成要求。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

站位:面向听众,照顾多数; 姿态:神情自然,举止大方;

说话:清楚响亮,语速适中; 表达: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礼仪:鞠躬致,考虑周全。

老师们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微调。

⑵“气泡图、逻辑框架图、表格、树状结构图、线状图、鱼刺图、饼状图、网状结构、图文结构”等书面表达呈现方式也是现阶段我城区重点训练的容。要训练学生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表达方式呈现学习成果,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自创新颖实用的结构图状表达呈现方式。

⑶此外,还要对学生如何呈现学习成果进行训练。分别有“个别呈现、小组呈现、团队呈现、广泛利用资源的呈现”等等

4.板卡使用

学习卡按大小可分为:微型卡、小卡、中卡、大卡。我们要学会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材质的板卡作为学习卡。

使用板卡最大的好处是为了防止空讲。另外,板卡还有其特有的功能:

(1)留存功能:大量节约联动课时间;

(2)交互功能:有效地促进强化次数;

(3)展示功能:局部与整体性相得益彰;

(4)空间利用:实现处处是讲台、处处是黑板、处处是展台;

(5)综合利用:若与表达呈现方式结合,就能形成多样性;

(6)强化度与量:在交换强化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强化疲劳;

(7)多功能功效:有利于动静转换中的有效学习活动,防止单纯的动静转化。

训练要求:

⑴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微型卡、小卡、中卡、大卡”,并能根据不同的任务需要熟练运用上述学习卡。

⑵教会学生利用不同的位置便捷地展现自己或本组的学习卡。

⑶教会学生介绍展示自己或本组学习卡的容。

⑷教会学生通过浏览其他同学或其他组的学习卡,达到防止空讲、攀升强化次数、拓展思维、取长补短的目的。

⑸教师要有广义的“学习卡”的概念,学习卡不仅仅指学生课上用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纸,广义上,凡是能用书面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又能让学生实现交互的资源都可以成为学习卡,例如学生的练习本、草稿本等,假如老师让学生在书本上勾画批注,再让学生交换课本实现交互,这时候,课本也成为了学习卡。

5.单元组、团队

单元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便捷、最灵活多样、最具弹性、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小组一般是2—6人;大组一般是6—8人左右。小组的人员组合具有多变性,角色的安排具有弹性。

检测单元组水平的五项指标:

关注、关照、资源利用、倾听、亲和力。

⑴关注:①关注组成员表情,神态;②组动态;③有分工又合作。

⑵关照:①合理使用空间;②主动谦让,人人都有合适的位置照顾;③互相照顾本组成

员与别组人员。

⑶倾听:①注视发言人;②认真听;③在听的过程中记录;④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记忆;⑤听时相互交流。

⑷亲和力:①相互关心照顾;②相互看得见;③方便讲与听;④噪音控制好不打扰别组;⑤主动关照边缘人员。

⑸资源利用:①小组占位合理;②桌椅挪动轻捷,便用恰当;③能利用恰当位置展示本组作品。

④时间合理安排

单元组的作用:

一是调节身心,二是分组本身就是改换了一种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消除心理上因单一学习方式的厌恶感,即心理疲劳。三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

单元组训练要求

⑴对学生分组学习要有明确的要求,才能体现高效率。

⑵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一般分为:组长或召集人、记录员、发言人、声控员??(可根据需要设置)

⑶要把握时间。提出问题后,要明确分组活动给多少时间,而且给的时间只能比估计要完成的时间稍微少一点,到时间尚未完成,还可以宣布延时多少时间,训练学生注意速度,注意效率。

⑷单元组五项指标是检验学生单元组形成水平的依据,在训练时最好别把五项指标作为对学生的要求直接呈现给学生,应将它转换成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倾听”是指标之一,训练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要求“全神听,听得清;会关注,以敬意(学会位移,面向说者);做笔记,能牢记;边倾听,边思考(赞同点头,质疑举手);你精彩,我鼓掌”等等

团队是在单元组的基础上.更为高级的学习组织形态,它至少由8人组成。它更注重团队中角色分工和学生才能的发挥。组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等。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角色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团队合作要素:单元组水平+标识+目标+角色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共同分享成果。

团队训练要求:

⑴团队一定要在单元组的水平上形成,如果单元组还不合格,不宜进行团队训练。

⑵团队相对于单元组而言,除了其学习型组织的要求更高外,它完成的任务也应该比单元组更难或者更多,必须依靠团队力量才能以攻破,这时候用团队,才是合适的。

⑶团队合作要充分地发挥三个一的作用。即“通过分工合作组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共同分享一个成果。”

有趣的汉字EEPO教案

有趣的汉字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搜集资料:xx 编辑:xx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反思: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一连三座庙── B石头蛋腌咸菜── C隔着窗户吹喇叭── D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鸣)声在外;D自我吹嘘(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EEPO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概况:(课型方式:要素组合)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大目标: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目标: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关键项 反思评价内容提要T反思评价 调控方法策略 一、设置情境引31-1教师提问: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 入新课。吗?给一年级新生订校服你选什么颜 色? 1-2请3-5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1-3教师再问:校服都做成红色怎么样?为 什么?怎么办? 1-4学生自由回答。 1-5教师小结,明确本课的任务。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7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1-2指3-5名学生回答。 1-3出示统计表,问:怎么完成统计表? 1-4请学生回答尽量多的方法。 1-5问:那种方法方便?为什么? 1-6请学生回答。 1-7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全班一起数数,完成四种颜色的统计并填 表。 2、组织学生分52-1请学生自己观察统计数据。问:从这张 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2-2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2-3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4学生独立计算。 2-5请1名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2-6教师小结。 2-7问:同学们认为该选什么颜色?为什么? 2-8请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1-1学生自由读题。 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1-2问:你怎么完成这张表? 1-3请学生自由发言,并说说理由。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

2020新教材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 给动物分类 2 鱼类 3 鸟类 4 哺乳类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 运动与位置 6 不同的运动 7 运动的快慢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 力与运动 9 弹力 10 摩擦力 11 浮力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12 点亮小灯泡 13 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路暗箱 15 生活中的电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6 常见的岩石 17 认识矿物 18 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 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2、进一步提问: 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 区的? 归纳: 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观看视频,回 答 看图回答 交流 从视频和旅游等 方面入手,让学 生知道动物的种 类很多,应该进 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 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小组内确定标 准给动物分类 给动物分类需要 一定标准。按不 同标准会有不同 分类。

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发声物体时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经历感觉声音、制造声音、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 △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知识与技能: △会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磨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 △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橡皮筋、保鲜袋、尺子、小军队鼓(米粒、鼓槌)、音叉、水槽(内装水)、音钹。

教学活动】 、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好不好? 师:同学们可以边唱边跟着做动作。(播放音乐《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 师:好,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歌声好不好听?优不优美: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那么下面我们再来听几组优美的声音。再我们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想一想, 1、问: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能想到什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声音伴随着我们,狗叫声表示陌生人就在门外,铃声是上、 表一种鼓励。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 的作用。 2、问:那么关于声音,你最想了解什么问题呢? 师:这些问题中, 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 同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制造声音、观察现象 1、使物体发声,初步感觉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听了几组优美的声音, 现在让我们来制造一些声音。 请同学们拿出 保鲜袋。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 学生实验,请学生把方法演示出来) 师:同学们用了许多的方法让保鲜袋发出了声音。 那么,我们现在不借助其他任 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让身体发出声音来? 学生思考,请学生演示方法)好,同学们都能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2、通过实验作出猜想 师:那么同学们,我们用了许多方法让保鲜袋、身体等这些物体发出了声音。 问: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师:请同学们作出你的猜想,并把你的猜想写下来,记在实验记录上。 师:好,同学们都作出了自己的猜想, 那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通 过实验去探究。 播放课件声音)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 下课的信号,掌声代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2、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3、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4、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5、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声音会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教学难点 1、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听声音,辨产音 1、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2、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3、出示课题:1、听听声音 二、听声音,描述声音 1、给声音分类 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动物的声音: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 自然界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2、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这12种声音,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 出示课本上的记录表范例 生听声音,并记录 1、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手册) 生拿出活动手册,记录并交流 步的接触到,大家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也会在下面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四、听音乐,辨声音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 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 二、探究内容: 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

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 (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EEPO六年级数学备课

石狮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单 主备人:杨丽萍审核人:审批人:授课人:课型形态:要素组合课时形态:第一课时 教材:人教版教 学 策 略 & 教 学 流 程1、复习导入 (口头表达)(小组合作,小 动,小卡、约定) (听+看+讲+动) 1、自主学习练习四第五题。 (小组合作、小卡、大卡) (口头表达、神态表达、肢体表 达) (微型卡、小卡、大卡、约定) (看+听+想+讲+做+动+静) (1)分析数量关系; (2)探究解题方式。 (小组、大组合作交流,小 卡、大卡展示,口头表达、 神态表达、大动) (听+想+讲+动+静) 1、交流分数两步乘法 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想+听+讲) 动手练一练,加深对 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想+动+听+讲) 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二) 教学目标: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数两步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体验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如何准确找出对应关系。 教具:小卡、大卡等反 思 & 评 价 复习导入 T( 8) 自主学习 T(10 ) 互动探究 T(13 ) 知识梳理 T(7) 巩固拓展 T( 7) 1 / 9

具体内容1、说说各式的意义,再口 算楚得数 2/9×5/12 7/15×3/7 2、指出下面含有分数的句 子,说说把谁看做单位“1”。 1)乙数是甲数的1/3; 2)乙数的1/3相当于甲数; 3)大鸡只数的4/5相当于 小鸡只数; 4)大鸡只数相当于小鸡只 数的4/5。 3、给上面的条件补上一个 问题,试着解一解。 1、自主学习练习四第五题。 (1)审题 1)读题,获得信息; 2)画出线段图; (2)分析数量关系 1)从条件入手; 2)从问题入手; 3)小组讨论分析 (1)确定每步的算法,列式计 算(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1)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 式; 2)交流,归纳。 讨论: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与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有什么 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的关键 是什么?(弄清第一步把谁看 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 单位“1”。) (1)学校买回一批书, 共360本,,其中科技 书占1/4,文艺书占 2/3,剩下的全部是连 环画,连环画有多少 本? (2)说说有些什么收 获?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 题(2) 弄清第一步把 谁看作单位 “1”,第二步 把谁看作单位 “1”。 反思&评 自主学习 T( 10 ) 互动探究 T( 13 ) 知识梳理 T( 7 ) 巩固拓展 T( 7 ) 导入 T( 8 ) 2 / 9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设计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共有1个教学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1---5课):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

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么(4---7课)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水里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8---12课)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13---17课):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18---22课):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

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

苏教六上5《负荆请罪》(EEPO板块结构式教案)

苏教六上5《负荆请罪》(EEPO板块结构式 教案) MS-EEPO备课方式:板块结构式 概况课型方式双目标重点难点反思评价1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科要素组合语文年级六年级第一课时课题授课教师课时安排 5 负荆请罪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内容提要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

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课后作业 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 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EEPO有效教育

EEPO有效教育 EEPO有效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文表达为: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简称有效教育。是孟照彬教授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西部五省区得到大面积推广(我市天等县2008年开始试点),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被称为第六种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单独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好像学生全程参与和合作学习,因此形像地称为“参与式教学”或“小组合作学习”。它的核心理念是有效——时间有效、资源有效、教学效果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有效,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ms-eepo是一个方法系统,因此不能单独地从教学这个环节来认识它,应该从备课、教案、上课的组织、效果的评价等全方面来认识它,下面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备课与写教案环节 平时备课是想到哪写到哪,有很大的随意性,eepo的备课则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ms-eepo”要求在充分地研究教材与学生的前提下,首先确定的是课型方式,由课型方式决定自己的教学步骤与策略。 1、框架:首先根据内容确定一节课的整体框架,大致分为多少个节点(参见eepo教案示例中的圆圈,每个圆圈就是一个节点),每个节点要占用多长的时间(时间轴),有哪些基本任务(即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通常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下方),明确每个节点要达到何种目标(一般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上方),明确一节课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强化次数(基本知识和技能始终要抓好)。 2、步骤:确定节点后,根据每个节点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小组内交流与评价——小组展示探究结果——教师评价”的基本流程,完成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含组内互动和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多维度的参与到学习中,或许这就是eepo的精髓——参与式合作学习。 3、策略:每个节点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eepo“要素组合方式”为例,教学中“七个要素轮换着用”,它的基本方法是: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和目标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把人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七个基本要素“看、听、讲、想、做、动、静”单列或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来交替进行。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大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据资料显示: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看,效果只有20%;教师讲,学生听与看,效果只有30%;如果学生听、讲、看结合起来用,效果可达70%;如果七种要素都能巧妙运用,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备课中,要思考好“听、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如何交换着用。同时将基本知识与技能强化次数上升,一个知识点至少要强化7到12 次,学生才能掌握。专家研究使用学习卡,可提高7到12倍。所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学习并用学习卡(扶中的学案其实是学习卡的更高级形式)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强化次数上升,提高学习的效率。反映到教案上,就要求教案中反映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不能模棱两可,要具有可测量性),教学内容要问题化(知识分解成问题),教学过程要实践化(重视探究过程和学生的参与度而不是结论的得出),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造成课堂上瞬息万变,因此eepo格式的教案要有很大的宽容度,不大可能去设计每一个细节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老式的问答式详案就不适用了,只能大致确定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EEPO

EEPO(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Organizations)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文表达为: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简称有效教育。是孟照彬教授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西部五省区得到大面积推广(我市天等县2008年开始试点),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被称为第六种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单独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好像学生全程参与和合作学习,因此形像地称为“参与式教学”或“小组合作学习”。它的核心理念是有效——时间有效、资源有效、教学效果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有效,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MS-EEPO是一个方法系统,因此不能单独地从教学这个环节来认识它,应该从备课、教案、上课的组织、效果的评价等全方面来认识它,下面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备课与写教案环节 平时备课是想到哪写到哪,有很大的随意性,EEPO的备课则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MS-EEPO”要求在充分地研究教材与学生的前提下,首先确定的是课型方式,由课型方式决定自己的教学步骤与策略。 1、框架:首先根据内容确定一节课的整体框架,大致分为多少个节点(参见EEPO教案示例中的圆圈,每个圆圈就是一个节点),每个节点要占用多长的时间(时间轴),有哪些基本任务(即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通常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下方),明确每个节点要达到何种目标(一般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

上方),明确一节课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强化次数(基本知识和技能始终要抓好)。 2、步骤:确定节点后,根据每个节点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小组内交流与评价——小组展示探究结果——教师评价”的基本流程,完成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含组内互动和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多维度的参与到学习中,或许这就是EEPO的精髓——参与式合作学习。 3、策略:每个节点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EEPO“要素组合方式”为例,教学中“七个要素轮换着用”,它的基本方法是: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和目标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把人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七个基本要素“看、听、讲、想、做、动、静”单列或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来交替进行。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大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据资料显示: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看,效果只有20%;教师讲,学生听与看,效果只有30%;如果学生听、讲、看结合起来用,效果可达70%;如果七种要素都能巧妙运用,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备课中,要思考好“听、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如何交换着用。同时将基本知识与技能强化次数上升,一个知识点至少要强化7到12 次,学生才能掌握。专家研究使用学习卡,可提高7到12倍。所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学习并用学习卡(扶中的学案其实是学习卡的更高级形

板块结构备课方式

EEPO-MS板块结构式教学设计 概况学校上饶县一小时间2014-10-8 课时形态标准课版本新人教版年级二年级上册科目数学课题7的乘法口诀授课人黄剑波课型方式板块结构 背景分析本单元学习7~9的乘法口诀,完成乘法口诀表,进一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并熟练掌握口诀。在解决问题时,学会解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尽量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目标双目 标 1、使学生经历对7的乘法口诀的验证过程,加深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理解。能 正确计算7的乘法。 2、培养学生对新知的质疑、探究、验证、类推以及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断 进取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掌握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方法的来源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反思评价Ⅱ教学内容 时 间 关键项、策略、方法反思评价Ⅰ 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习得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时以童话王国里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7的乘法口诀,最后通过集体背口诀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运一、情境引入 1、草原里有4幢漂亮的楼房,每,幢 6层,每层住着一只小动物。一共有几 只小动物? 2、现在又建了3幢新楼,每,幢6层, 每层住着一只小动物。一共有几只小 动物? 3、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小礼物—美丽的气 球。(出示课题:7的乘法口诀) 二、实践探究 1、小矮人们可喜欢七巧板了,你看这 是他们摆出的图案,请你帮他们数一 数,每个图案用了几个图形? 图案 个数 1 2 3 4 5 6 7 块数 2、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说说你 发现了什么? 图案 个数 1 2 3 4 5 6 7 块数7 14 21 28 35 42 49 5 分 钟 20 分 钟 (课件演示)口答后说说是 怎么算的?(6+6+6+6=24或 4×6=24)哪种方法更简 便? 教师小结:求几个几是多 少,用乘法计算。 (课件演示新添3幢楼) 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6×7或7×6)怎样计算 呢?(看+想+说) 今天我们就和小矮人一起 来学习有关7的乘法口诀。 课件出示7幅图案。 说一说:一个图案有7块, 那两块图案呢?你是怎么 得来的? (7+7=14或2×7=14) 3个图案呢?你是怎么得 来的呢?(7+7+7=21) 还可以怎么算? (14+7=21)……(看+想+ 算+说) 教师小结:每多摆一个就 多用7块板,求几个几是 多少,用乘法计算。(看+ 情境引入,设 置悬念,让学 生产生认知冲 突,从复习旧 知过渡到学习 新知,激发学 习兴趣。 要求学生把话 讲完整。 对14+7要肯 定的表扬,引 导学生用这种 简便的方法计 算,为后面的 5×7+7做好铺 垫。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填塞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很熟悉的东西。但学生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呢?有没有思考过他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例外?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为了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认识情况和引发学生关于声音问题的思考,教科书设计了“听听周围的声音”的活动。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讨论他们已有的声音知识的机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产生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几课对声音问题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1、我们生活在一个填塞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早在婴幼儿时期,小孩子已经对声音感兴趣,到了十、十一岁,孩子们已经产生思考和问题,比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足够的兴趣。 2、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思辨能力,能够针对例外情况作出分析,并对有些现象进行描述。 【教学目标】 1、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例外的物体会发出例外的声音。 2、用心倾听声音,懂得声音有凹凸强弱的例外。 3、相同的物体大小例外,敲击的轻重例外,发出的声音都会例外。 【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填塞着例外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例外的声音。 【教学重点】用心去倾听各种例外的声音,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例外的声音。 【教学难点】对听到的声音进行高、低、强、弱的描述。 【教学准备】音叉、大小例外的2枚钉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咦,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烈的,现在怎么安静下来了?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呀? 师:哦,同学们的耳朵真灵啊!对了,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了。今天李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吗?(生:欢迎)那你们表示一下。(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下课的吵闹声,上课的铃声,同学们给我的热烈掌声,哇,我们生活中到处填塞着声音,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探索声音的奥秘!同学们想去吗? 师:好,那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做个什么游戏呢?这个游戏是:猜猜我是谁?这个游戏怎么做呢?李老师先来介绍一下游戏规则。规则是:其他同学把眼睛闭上,头低下,然后请一位同学说“猜猜我是谁”,请其他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我们用掌声鼓励他!听明白了没有?(学生做游戏) 师:好,请大家坐端正。刚才我们一起做的这个游戏,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蛮横,还要这位同学一说话,你们立刻能猜出来,你是根据什么来猜的?(声音) 师:好,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幻灯片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听听声音 二、探究新知: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探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探究有用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