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案

1. 单元一:观察与发现

主题一:各种各样的植物

教学目标: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征,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植物样本、放大镜、笔记本等。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水平。

主题二:土壤的秘密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类型以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观察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准备:不同类型土壤样本、植物样本、放大镜、笔记本等。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主题三:水和空气的研究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和空气的性质,探究水和空气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和空气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水、空气、各种形状的物品、记录表等。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2. 单元二:运动和力

主题一:弹力与反冲力的研究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力与反冲力的作用,探究弹性物体和塑性物体在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弹性物体和塑性物体在运动中的作用,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橡皮筋、气球、小车等弹性物体和塑性物体、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主题二:摩擦力的研究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作用,探究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力。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力,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不同材料(如毛巾、塑料、玻璃等)表面、小木块等物品、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主题三:重力研究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各种质量的物品(如硬币、小石头、纸张等)、天平、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5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5篇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课后作业。 1.降雨的多少要用(雨量器)测量,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24)小时的雨水。 2、模拟降雨,说说你是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反思。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 2.明白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3.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通过实验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汇报。 3、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学生推测。 6、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 1、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 问。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的多样化及其主要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和图片(或自带一些食物)。 2、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生答) 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并随机板书课题。 二、了解食物 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记录了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现在谁能说说你吃了些什么?(生答) 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总结板书: 馒头米饭面条……(面食)

白菜豆角西红柿……(蔬菜) 鸡肉鱼肉猪肉……(肉类)等。 大家还知道哪些不常见的食物呢? (学生简单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是啊,因为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同学们,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简单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植物动物微生物 是的,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 3、我们来给食物分类。 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食物如此丰富,大家能把这丰富的食物分类吗? (学生根据想法简单汇报) 师: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很多,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给食物分类吧! 小组活动,学生将带来的食物、图片以及知道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师:现在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同学们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要点,以便与自己的交流结果相对照。 师总:通过小组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分类方法。知道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原料的来源分,可以按营养成分分,也可以按食用方式或者产地等来分类。 三、自由活动 1、争当美食小导游。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课后作业 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 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2、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2、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3、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案一:第一课,物质的存在形态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并能够举例说明。 教学准备:教材、实物(水、冰块、水蒸汽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物质有哪些性质?”、“物质的存在有哪些形态?” 2. 展示实物:教师展示实物,如一个杯子装满了水,然后提问:“这个杯子里的物质是什么形态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展示冰块和水蒸汽等实物,引导学生思考。 3. 学习新知识: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给出相应的图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组内讨论并列举出更多的物质存在的例子,并说明其形态。 5.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各种物质的存在形态。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并归纳总结出物质的形态。

教案二:第二课,物质的性质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性质,并能够正确使用性质描述物质。 教学准备:教材、不同性质的物质样品。 教学过程: 1. 导入: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哪些?”、“物质的形态与其性质有何关系?” 2. 展示实物:教师将不同性质的物质样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如铁、纸和水等,引导学 生认识物质各自的性质。 3. 学习新知识: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质的性质有哪些,如颜色、形状、 硬度等,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多样性质。 4. 比较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组内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并向其他组 展示比较结果。 5. 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性质,如铁锅可 以吸引磁铁等。 6.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物质的性质。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自编一段小故事,用性质描述物质的变化和影响。 教案三:第三课,各种物质的使用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必备8篇)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必备8篇)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准备 1、电池、小电珠、导线及各种可以用来检验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材料。(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 2、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头、插座等实物。 3、钥匙、橡皮、塑料尺、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 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 (2))这些导线中的表层和内芯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1)讲解: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电流容易从铜、铝等金属物体中通过,这种现象叫导电,这些物体叫导体。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课题)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将实验结果分别填写在第23页的表格中。 (4)讲述: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案 1. 单元一:观察与发现 主题一:各种各样的植物 教学目标: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征,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植物样本、放大镜、笔记本等。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水平。 主题二:土壤的秘密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类型以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观察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准备:不同类型土壤样本、植物样本、放大镜、笔记本等。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主题三:水和空气的研究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和空气的性质,探究水和空气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和空气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水、空气、各种形状的物品、记录表等。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2. 单元二:运动和力 主题一:弹力与反冲力的研究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力与反冲力的作用,探究弹性物体和塑性物体在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弹性物体和塑性物体在运动中的作用,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橡皮筋、气球、小车等弹性物体和塑性物体、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主题二:摩擦力的研究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作用,探究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力。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力,记录实验结果。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尊敬的教师,以下是一个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的示例: 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是什么,明白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家的基本特点。 2.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3. 了解和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 4. 学习和探究与力有关的知识,了解力的作用和性质。 5. 学习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天体,了解地球的运动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6. 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内容和时段安排: 1. 单元一: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家(1课时) - 课堂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家的基本特点。 -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科学的应用和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科学家的基本特点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 单元二:物质的性质(3课时) - 课堂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 自由探究: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物质进行观察和描述。 - 进行物质的变化实验:如溶解、燃烧等。 - 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单元三:力的作用和性质(2课时) - 课堂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 - 展示不同力的实例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 进行一些力的实验,如推拉、重物的支持等。 - 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性质和作用。 4. 单元四:地球和天体(3课时) - 课堂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形状、运动等。 - 观察和学习一些常见的天体,如太阳、月亮等。 - 进行一些有关地球和天体的实验,如日食、月食等模拟实验。 - 引导学生总结地球的运动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5. 单元五:观察习惯和科学探究精神(1课时) - 引导学生合理观察和描述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学生自主探究。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自主探究法等。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的贡献、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 以上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教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希望对您有帮助!

2021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天气 1、咱们关怀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测量 6、云观测 7、总结咱们天气观测 二、溶解 1、水能溶解某些物质 2、水是如何溶解物质 3、液体之间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 5、溶解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办法 三、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如何产生 3、声音变化 4、摸索尺子音高变化 5、声音是如何传播 6、咱们是如何听到声音

7、保护咱们听力 四、咱们身体 1、身体构造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如何(一) 4、跳动起来会如何(二) 5、食物在体内旅行 6、口腔里变化 7、庇护咱们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每天气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某些基本特性进行观测、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环绕如何观测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天气日历”是观测记录天气现象文本工具。对记录记录和分析能使学生理解科学解决数据办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结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根据。 期待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能对天气有一种全面、科学结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她们观测能力得到延伸,并使她们在观测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阐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结识到人们普通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种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种比较长时间(如一种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她们观测到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测和记录天气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激发学生研究天气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测、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性数据。 最后,进入第7学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种月观测和记录,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数据。在这一课,她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对本地天气概括性结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朴工具获取天气特性有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新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理解和应对天气对她们影响。 2.由于本单元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观测》。因而,需要教师依照天气状况随时调节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种较长时间观测和记录天气现象过程,教师要对每天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指引、督促,更重要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重要因素。 4.国内幅员辽阔,各个地方天气状况千差万别。教师可依照本地实际状况使用教材。 有条件学校,可以建立学校观测气象站,为学生观测活动提供更为有利条件。四、单元教学目的: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性重要涉及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 第二单元: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傅国丽 第三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陈灵芸\韩燕 第四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第二小学林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怀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微风速 5、降水量的丈量 6、云的观察 7、总结我们的天气察看 第二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如何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别食盐与水的方法 第三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流传 6、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如何(一) 4、运动起来会如何(二) 5、食品在体内的旅行 6、食品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怀天气 教课目的: 1、初步感知能够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微风速等天气现 象来描绘天气。 2、知道常有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运用感官察看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5、意识到天气每日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 关怀天气的意识。 教课重难点: 知道常有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课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明城市天气状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对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课、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告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 预告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发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依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 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报告沟通。 二、描绘今日的天气如何? 1.今日的天气如何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 个方面对今日的天气进行察看,而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察看到的现象 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察看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日的天 气进行察看,而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察看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 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进步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察看,教师巡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