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菌技术教学设计

无菌技术教学设计

无菌技术教学设计
无菌技术教学设计

邓州市卫生学校

无菌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概念: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一切医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 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2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无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学讲稿首页 讲授时间 2015 年 8 月 31 日课程名称外科学 课型理论(√)实践()计划用时 2 学时 教学内容及授课题目: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掌握常用的灭菌法及消毒法。 2、学会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 3、学会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 熟悉内容 1、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了解内容 1、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2、外科手术的特殊设备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 难点:1.树立无菌观念、认清无菌术的重要性。 重点:1、无菌术在手术切口感染及提高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2、各项外科基础操作技术

教学进程: (步骤)1、组织教学(2分钟) 2、情景模式带入新课(3分钟) (1)、(30分钟)无菌术的方法及其应用 (2)、(10分钟)手术人员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视频 (3)、(30分钟)手术人员和患者手术区域的准备及术中无菌原则 (4)、(10分钟)外科基本操作 4、小结(2分钟) 5、预习下次课内容(1分钟) 6、布置作业(2分钟)教学方法:_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重点,以内因为驱动”进行教学导向。结合理论讲授、案例讨论教学法、情景模拟 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及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 课后记:希望同学们在理解外科无菌术在保证手术成功,促进疾病康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掌握各项无菌操作技术和树立无菌观念。 作业:1、无菌术的概念 2、外科的无菌原则有哪些?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基本内容1、组织教学 2分钟 2、情景导入新课 3分钟 3、第一部分课(30分钟) 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第一节无菌术 无菌术(asepsis):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组成。 1、灭菌法:是杀灭(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等)。 2、抗菌法:(消毒法)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3、有关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无菌区域再被污染的保障措施。 一、无菌术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灭菌法 1、高压蒸气灭菌法: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 (1)、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用蒸气压力104.0~137.3kPa(15~20 lbf/in2)时,温度可达121~126 ℃,维持30分钟,即能杀死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细菌,达到灭菌目的。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①无菌持物钳的使用②无菌包的使用③铺无菌盘④无菌容器的使用⑤取用无菌溶液⑥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中的无菌观念: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4、手部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 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操作前的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

步骤:①检查检查有效期 ②开盖将容器盖打开 ③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 直取出,关闭容器盖 ④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活动,不可倒转向上 ⑤放钳用后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器,松开关节, 关闭容器盖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 缘;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③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取出 ④不可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干燥法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 ⑥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2、无菌包的使用 目的: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步骤: ①检查检查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解开封口胶带(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ⅰ、开包:将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ⅱ、取物: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的无菌区内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I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査(名称、有效期)一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开)一取钳(手 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出,关 闭容器盖)一使用(始终保持钳湍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 不可倒转向上)T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 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I 无菌包使用:检査(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T开包(逐层打开) 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区内)一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好)一记 录(曰期' 时间、签名)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一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一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一铺盘(单层 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一折巾一放置无菌物品一盖巾一记录(曰 期、时间、签名) 无菌容器使用:检査(名称、灭菌曰期)一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 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一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物

品)一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一手持容器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I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一査对(认真 检査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 有无裂纹;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一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 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 瓶塞将其拉岀)一倒溶液(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 液旋转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一盖瓶塞(倒毕塞瓶 塞盖,消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曰期、时间、放回原处)I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曰期)一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 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一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取手套法)一 调整(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边)一冲洗(用无菌水冲 净手套上的滑石粉)-脱手套(清水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一处置(手套放 入医用垃圾)一清洁双 思考题 1、什么是无菌技术、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1)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开)→取钳 (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 出,关闭容器盖)→使用(始终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 围内活动,不可倒转向上)→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 垂直放回容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 无菌包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开包(逐层 打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区内)→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 好)→记录(日期、时间、签名) ↓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铺盘(单层 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折巾→放置无菌物品→盖巾→记录(日 期、时间、签名) ↓ 无菌容器使用:检查(名称、灭菌日期)→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物品)→关盖(取 物后,立即将盖盖严)→手持容器(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 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 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 出)→倒溶液(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 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塞(倒毕塞瓶塞盖,消 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取手套法)→调整(将手 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边)→冲洗(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 滑石粉)→脱手套(清水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处置(手套放入医用垃 圾)→清洁双手

无菌术心得体会讲解学习

无菌术心得体会 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这个学期我们终于能够接触到临床课。最先接触的就是外科学。理论课上,刘岩教授严谨的教学态度;外科实验课上,虽然老师一直戴口罩,帽子,也没有做自我介绍,但是老师的细心,认真让我们印象深刻。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向学姐学长们讨教过,学长告诉我,上课前一定要把视频多看几遍。于是,趁着寒假期间,我把外科学手术视频看了,并且做好笔记。记得看无菌术的时候,特别是洗手、刷手的时候,我的母亲说,“原来洗手也有这么多的学问,还真是麻烦!”从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上手术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习老师的规范操作。 虽然视频看了好几遍,可真正实践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好些问题。首次上课我们学习进入手术室的一般准备、上肢的清洗与消毒、穿无菌手术衣和带无菌手套、手术野的无菌准备及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自经历才知道自己错误百出。医学,真的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一门学科。 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对外科而言,其意义尤为重要。在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在进行某些操作时,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防止微生物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否则就可能引起感染。无菌术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无菌术中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所采取

的措施。任何人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否则无菌术的目的就不能达到。但如果无菌技术不严,却并不影响手术的进程,但其严重后果往往要在术后几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才能暴露,因而易被忽视。因此,无菌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老师在每堂课也总是强调无菌的观念。 灭菌是指杀灭或消除一切活的微生物的过程。灭菌法主要是指手术前用灭菌器或灭菌剂预先杀灭术中与伤口接触的所有物品上的细菌,以防止伤口感染。适用于耐高温的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有高温灭菌、气体灭菌和电离辐射灭菌三种方法。消毒法又称抗菌法。消毒是指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药液浸泡、甲醛熏蒸和紫外线照射三种方法。 对于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分为三个部分。 1.一般准备。 2.上肢的清洗与消毒。 肥皂刷手是最基本的刷手方法,也是我们必学的一堂课。几个同学走到水池前,回忆着视频上的内容,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自己总是忘记刷指尖,还有就是刷手,泡手结束后,擦手是不容忽视的。第4次课做兔子切开的时候,老师在一旁看着大家的操作,处处提醒,和我一起的同学擦手的时候,操作错误,从肘部返回擦,不得不重新洗手,所以我们要时刻谨记操作准则,万万不可马虎。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选修1

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学习导航]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2.了解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3.举例说出激素及其对脱分化、再分化的作用。 [重难点击] 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含义: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个体细胞都携带来自受精卵的完整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3.过程 4.激素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1)愈伤组织的细胞是一种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 (2)脱分化: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3)再分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培养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又可以重新诱导根、芽等器官的分化。 (4)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生长、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对分化结果的影响 使用的量实验结果 用量相当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根的形成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芽的形成 5.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种类 (1)大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有N、P、S、K、Ca、Mg。

(2)微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有Fe、Mn、B、Zn、Cu、Mo、Cl、Ni、I、Co。 (3)铁盐贮备液:是由FeSO4·7H2O和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配制而成。 (4)有机物贮备液:其中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B6、维生素B1。 6.贮备液的贮藏备用:分别用玻璃瓶贮存配制好的MS培养基贮备液,并贴上标签,注明编号、配制倍数、日期等,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备用。 1.完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全能性? 答案因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中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2)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①离体条件;②充足的营养条件;③恰当的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④适宜的环境条件; ⑤无菌条件。 2.MS培养基的成分主要有哪些?还需添加哪些成分? 答案成分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还需添加植物激素及其他添加物(如甘氨酸、维生素等)。 3.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分析 (1)你认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环节是什么? 答案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环节为脱分化和再分化。 (2)你认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应先诱导生芽还是先诱导生根? 答案应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 4.植物组织培养中应尽量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为外植体?为什么? 答案应尽量选择幼嫩的植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外植体。因为外植体的年龄越小,分化程度越低,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就越高。 归纳总结(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分析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2课时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版选修1

第2课时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 测定其数量 [学习导航] 1.认识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特征。2.学会利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培养微生物,并能测定其数量。3.掌握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的方法。 [重难点击] 简述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及数量测定。 一、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本理论 1.纯培养物培养在实验室中利用 培养基可以筛选和分离某种微生物,然后在 选择 高度稀释 的条件下,在 固体 ( 培养基上培养该微生物形成单个菌落,即由一个微生物 如某种细菌 ) 单个 形成的单个菌落。 菌落 即为纯培养物,可用于科学研究。 2.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1)平板分离法 概念:能将 ① 单个 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经过 生长、繁殖均可形成 单个菌落 。 ② 分离、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 培养基。 琼脂固体 类型:平板分离法有多种,如 涂布 ③ 平板法、 平板法等。 混合 10 a. 倍系列 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 稀释 0.1 mL ,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 倒入预先制备好的培养基平板中,用无菌 玻璃涂布器 涂布 将样品 均匀,恒温培养一段时间, 以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 b.混合平板法分离细菌: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0.1 mL

,将混合液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平板,培养一 混合均匀的培养基左右℃_50熔化冷却至与段时间,以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 (2)选择培养分离 这种微生物的特别适合,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特性概念: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①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 选择培养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种通过抑制生长,而培养分离。 有不同的敏感性。 某种化学物质或对营养需求依据原理: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② ③举例 条件下进行培养。 高温要分离耐高温菌,可在a. 的平板上进 )青霉素如链霉素或(该抗生素要分离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菌种,可在加有b.行分离。 的生长。 细菌和霉菌的酚,可以抑制10%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c. 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可以有效地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纤维素运用将d. ,可选择能固氮的细菌。 )培养基完全不含氮元素(培养基无氮运用e. 能合 (的微生物能分解尿素以获取氮运用只含尿素而不含其他氮元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f.成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 3.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肉眼 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适宜的单个菌落:指(1)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形态结构、有一定可见的 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如菌落菌落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特定微生物在不同菌落特征:2)(的重 鉴定、分类的大小、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颜色等,这些可以作为对微生物进行要依据。 1.如何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某种微生物,所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根据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氧气、pH 不同利用选择培养基选择。 2.结合教材完善下图中两种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平板分离法并思考: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无菌技术操作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 授课时间:第二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 授课章节:第三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重点:无菌技术操作 难点:无菌技术操作 教学方法:实习示教练习 学时分配: 一、评估 2min 二、计划 3min 三、示教 10min 四、评估 3min 五、注意事项 2min 六、学生回示 4min 七、教师指导 6min 八、分组练习 60min 教学内容: 实践课无菌技术 一、评估 1、评估环境无菌操作前评估环境是否清洁,干燥、宽敞,符合无菌技术要求。 2、评估用物无菌巾包、无菌物品包、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有盖方盘、无菌手套、清洁治疗 盘、消毒液是否齐全及在有效期内。 3、操作者自身评估护士着装、手指指甲是否符合无菌技术的要求。 二、计划 1、预期目标:

(1)、操作符合无菌技术规范。 (2)、保证无菌物品、无菌溶液和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2、准备 三、实施(教师示教,操作程序见实验指导) 四、评价 五、注意事项(口述) 六、学生回示 七、教师指导 八、学生分十六组练习,教师辅导 课后小结:本次课按计划完成。本次课主要练习了无菌技术,树立学生无菌意识。参考资料: 1、基础护理学主编李小寒人民卫生出版社 2、护理学基础主编殷磊人民卫生出版社 3、常用护理技术主编阳爱云湖南科技出版社 4、与上书配套的录像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 授课时间:第三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 授课章节:第三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重点:穿脱隔离衣原则和操作方法 难点:穿脱隔离衣原则和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实习示教练习 学时分配: 一评估 2min 二计划 3min 三示教 10min 四评估 3min 五注意事项 2min 六学生回示 4min 七教师指导 6min 八分组练习 60min 教学内容: 实践课穿脱隔离衣 一、评估 1、核对医嘱。 2、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诊断、临床表现及采取的隔离种类。 3、评估环境:包括环境是否清洁、宽敞、符合穿隔离衣的要求。 4、用物评估:隔离衣大小是否合适、能否遮盖工作服,有无破洞、潮湿、挂 放是否得当,消毒液浓度是否合适。 5、自我评估:着装是否符合隔离要求、接触患者处的皮肤是否有伤口。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 开)→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 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出,关闭容器盖)→使用(始终 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可倒转 向上)→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 容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 无菌包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 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 开系带)→开包(逐层打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 区内)→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好)→记录(日期、时 间、签名) ↓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 损)→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 放于治疗盘内)→铺盘(单层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 →折巾→放置无菌物品→盖巾→记录(日期、时间、签 名)

↓ 无菌容器使用:检查(名称、灭菌日期)→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 器内夹取物品)→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手持容器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 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 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 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出)→倒溶液 (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洗 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塞(倒毕塞瓶 塞盖,消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 取手套法)→调整(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 边)→冲洗(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脱手套(清水 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处置(手套放入医用垃圾)→清洁双 手 思考题

2020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1课时培养基和无菌技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时 培养基和无菌技术 [学习目标] 1.简述培养基的种类、成分及配制原则。2.说出灭菌和消毒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3.简述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知识点一 培养基 知识梳理 1.培养基的概念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01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02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的分类 (2)按成分来源分类????? 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还不清楚,用于 工业生产 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完全了解,常用于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3.培养基的营养组成 (1)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 01水、□02碳源、□03氮源和□04无机盐。 (2)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05pH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06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 07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 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 08无氧的条件。 1.加入培养基中的凝固剂(如琼脂)能被微生物利用吗? 提示:不能。凝固剂只起到凝固的作用。 2.如何通过培养基的营养组成判断微生物的同化类型? 提示: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主要以无机营养为主;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主要以有机营养为主。 3.为什么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 提示: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大体相同,主要由C 、H 、O 、N 、P 、S 等大量元素和Fe 、Mn 、Cu 、Zn 、B 、Mo 等微量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最终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典题分析 题型一 培养基的成分及种类分析 [例1]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 .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无菌技术教案

护理无菌技术教案

无菌技术是指专门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进行侵袭性操作(手术、有创治疗)时,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袭。 进行一些进入人体组织、器官的无创操作(导尿、插管等)时,通过不当的操作,极易将微生物带入人体组织、器官。 如何在操作中加强与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是当前需要强调的问题之一。 主要内容 1无菌技术概念。2无菌操作意义3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一)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二)无菌物品: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三)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四)有菌区:是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是经过灭菌处理而被污染的区域 (五)污染:是指凡是直接或间接的与致病微生物相接触 1环境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2物品布局合理 3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4剪短指甲、规范洗手、手消毒 5带口罩 6必要时穿无菌衣,7戴无菌手套 操作中保持无菌的原则 操作时:面向无菌区域,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20cm距离;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 四不可:跨越,讲话,咳嗽,打喷嚏 取物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用后处理 无菌物品已被污染或疑有污染,均不可再用,应更换,并重新灭菌。 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2无菌容器的使用 3取用无菌溶液 4无菌包的使用 5戴无菌手套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种类:临床上常用的无菌持物钳有卵圆钳、三叉钳和长、短镊子四种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 一无菌持物钳的存放方法及注意事项 干燥保存法,将盛有无菌持物钳的无菌干罐保存在无菌包内,在集中治疗前开包,4h更换一次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 2不能夹取油纱布、换药或消毒皮肤。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装后的持物钳4小时更换。 5检查包裹无破损、潮湿,包外化学指示物是否变色。 6取无菌钳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的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二取密封瓶内取无菌溶液法无菌溶液注意事项 1认真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溶液质量,确信质量可靠后,方可使用。 2手握标签面,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再由原处倒所需量于无菌容器内 3倒溶液时,不得浸湿瓶签,液体不得溅出。 4取完立即塞上瓶塞并消毒瓶塞边缘。 5手不得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 6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7记录开瓶日期以打开溶液的时间有效期为24小时 三无菌包的使用方法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目的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使已灭菌的物品保持无菌状 准备工作护士: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好口罩、不戴耳环、饰品 ,佩戴胸表、态度严谨认真 用物:治疗盘(消毒用物,无菌钳镊及罐,无菌包,无菌溶液,无菌容器,无菌手套,抹布、弯 评估用物:用物准备齐全、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 环境:操作前半小时通风 、 停止清扫减少走动操作台宽敞、清 操作实施1、用干抹布擦治疗盘;台面 2、检查无菌包有效期;包布干燥完整,解带扎好;揭开外、左、右角 3、取无菌钳镊(取放:竖直;尖端闭合,不触及内壁及边缘。使用:尖端保持朝下,台面以上 。用后:夹取无菌物后即放回。) 打开内角;夹取包内物品放于治疗盘;不可跨越无菌区 4、无菌包按原折痕包回,“一”字系好,注明开包日期时间 5、铺治疗巾:双手捏住无菌巾双折一边两角外面;双折铺于治疗盘上;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边缘向上 6、取无菌治疗碗放入盘中治疗巾上 7、检查无菌容器有效期,开盖(盖朝上放妥或拿在手上),用无菌钳镊夹取无菌棉球,盖盖(不跨越无菌区) 8、倒无菌溶液:核对药名、有效期 ; 查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溶液对光检查有无异物,消毒瓶口、打开瓶塞无污染, 评价用物:用物妥善处理、污物分类处置 操作熟练、轻稳、正确 掌握无菌原则,无菌观念强

项目分 值 评分细则得 分 扣分说明 准备质量标准10 1.护士准备:仪表端庄、着装整洁(1分)、不戴装饰品(1分)、无长指甲(1分)、洗手(1分)、戴口罩(1分)。 2.用物准备齐全:无菌包、无菌持物镊、无菌持物钳、无菌治疗碗、无菌棉球、无菌手套、无菌溶液、治疗盘、滑石粉、抹布、弯盘、复合碘签、笔、纸。缺一样扣0.5分。 3.环境清洁干燥、宽敞。(1分) 1.将用物妥善处置(1分)。 2.取治疗盘于清洁、干燥台面上(1分)。 3.取无菌包并查看名称、灭菌日期及标记(1分),查看包布有无潮湿、破损,封口有无散开(1分)。 4.将无菌包解开系带,卷放在

最新无菌技术操作流程68899电子教案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开始:我操作的项目是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的目的: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浸入机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危害。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环境评估:环境清洁,宽敞,明亮,定期消毒,在操作前30分钟停止一切清扫活动,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操作台面清洁干燥,操作前用消毒毛巾擦拭操作台面。 操作前:操作前已取下手表,已修剪好指甲,用7步洗手法洗手【○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4两手互握相互搓擦,双手交换进行.○5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6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7螺旋式揉搓手腕,双手交换进行】戴口罩。准备用物{无菌治疗碗包,无菌持物钳包,无菌容器,棉签,弯盘,无菌溶液,无菌手套,生活废弃桶,医疗垃圾桶} 操作过程:无菌持物钳的用法:目的:取用或传递无菌的辅料、器械等。 无菌持物钳包:包布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已变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打开无菌持物钳包,取出镊子罐置于操作台面上,标明打开的日期及时间。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注意事项: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及油纱布。也不能换药或消毒皮肤。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每个容器只能放在一把无菌持物钳,消毒液应浸没节上2-3CM或钳子长度的1/2,无菌持物钳和浸泡容器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干燥的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 无菌治疗碗包的使用:目的: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无菌治疗碗包:包布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已变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打开无菌治疗碗包,一手抓住无菌巾的四角,包裹另一种手,拿住无菌碗,放于操作台面上。有效期为4小时。 无菌容器的使用:目的: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无菌容器:无潮湿,消毒条码已变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卫生学校教案

教学讲稿 第一节:无菌术 目的和要求: 1.学习外科无菌术,复习无菌术、消毒、灭菌概念及方法。 2?了解常用的消毒灭菌技术。 3?熟悉手术室的管理规则。 4?掌握无菌操作原则。 外科无菌术是指专门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手术区域所采用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它包括无菌设施、消毒及灭菌 技术、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自19世纪中期提岀无菌术概念以来,该技术从简单的洗手换衣发展到今天,已 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系统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实施外科无菌术已成为一所医院、一个外科工作人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和消毒是外科无菌术最重要的环节。凡用物理方法及化学灭菌剂彻底消灭与伤口或手术 区接触的物品上所附着的细菌,以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称灭菌法。灭菌法能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 等)。用化学消毒剂消灭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器械消毒、手术室消毒、手术人员的手臂消毒及病人的皮肤消毒,称为消毒法,消毒法只能杀灭病原菌与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能杀死细菌芽胞。 一、灭菌法 灭菌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灭菌剂法,以物理方法为主。常用的物理灭菌法有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其中以高温灭菌法最为普遍,主要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

用于杀灭手术器械、布单、敷料和容器等物品上的细菌。高温灭菌法包括高压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以及火烧灭菌法,后者易使器械损坏,且效果不太可靠,除紧急情况下,不宜采用。紫外线灭菌法主要用于手术室、换药室内的空气灭菌,但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应注意防护,以免引起结膜炎和皮炎。电离辐射主要用于药物、塑料注射器和缝线等的灭菌,但对纺织物品无效。 二、消毒法 消毒法一般包括清洗和消毒两方面,清洗是用肥皂水或化学溶液,洗掉物品和皮肤上的污垢和附着的细菌,以利消毒剂和细菌的接触,能提高杀菌效果。消毒是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涂擦来杀死细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碘酊、酒精、碘复、戊二醛等,此外,甲醛薰蒸法可消毒缝线、内窥镜及塑料导管等。 消毒注意事项: 1?消毒物品应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有管腔的物品应将管腔中空气排除。 2?挥发性较大的消毒液应严封加盖,应定期测其浓度并及时更换,浸泡物品应清洗干净,擦干,轴节要打 开。 3?中途若加入物品,先前浸泡的消毒器械需重新计算浸泡时间。 4?消毒过的物品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除去消毒液,避免刺激组织。 二、手术区域的准备 一、手术人员的准备 手术人员的准备工作包括常规准备,手、手臂皮肤的准备,以及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等。 (—)手术人员常规准备 手术人员进手术室前,在更衣室里更换清洁洗手衣、裤和拖鞋,取下手上的饰物,剪短指甲,去除甲沟污垢。 戴好口罩、帽子。戴眼睛者可用肥皂液涂擦镜片后,再擦干,以防止呼出热气上升使镜片模糊。双袖卷至肘上 12cmo注意患上呼吸道感染、手臂皮肤破损或有化脓感染者,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手臂皮肤的准备 手和手臂皮肤的准备习惯称为洗手法,其目的是清除手和手臂皮肤表面的暂居细菌。方法有多种,手术人员可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1讲无菌操作技术教学案苏教版(选修1)

第1讲无菌操作技术 [考纲展示]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考点一|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1.相关技能、技术和方法 (1)无菌操作的技能——灭菌 ①分类:实验室常用高温处理达到灭菌效果,包括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②作用: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础。 ③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配制培养基 ①培养基概念: 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②分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3)接种微生物 ①接种: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过程。 ②接种方法和常用工具(连线) 接种方法常用工具 Ⅰ.涂布平板接种a.接种针 Ⅱ.穿刺接种 b.接种环 Ⅲ.斜面接种 c.玻璃涂布器 Ⅳ.平板划线接种 答案:Ⅰ-c Ⅱ-a Ⅲ-b Ⅳ-b 2.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其操作步骤:配制培养基→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 (2)斜面接种和培养大肠杆菌 ①主要目的:菌种转移、扩大培养和保存纯净菌种等。 ②主要步骤:准备接种→接种环灭菌→试管口灭菌→挑取少许菌种→划线接种→在37_℃恒温箱中培养大肠杆菌24 h→将增殖的菌种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中(4 ℃)保存。 (3)平板划线分离和培养大肠杆菌

①平板的作用:培养、分离细菌等微生物。 ②平板划线法是指用带有微生物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而纯化分离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思考回答] 1.微生物接种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1)获得图A和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提示:图A效果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效果是平板划线法。 (2)某同学在用A方法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有同学建议加入抗生素,你觉得可以吗?并说明理由。 提示: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不可以,因为抗生素不但杀灭杂菌,而且也可以杀灭大肠杆菌,因此在培养基上不可以加入抗生素。 1.选择无菌技术的原则 (1)考虑无菌技术的效果:灭菌的效果比消毒要好。 (2)考虑操作对象的承受能力:活体生物材料、操作者的手等只能采用消毒,而不能灭菌。 2.微生物的培养基 (1)培养基的成分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就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与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得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①无菌持物钳得使用②无菌包得使用③铺无菌盘 ④无菌容器得使用⑤取用无菌溶液⑥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中得无菌观念: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4、手部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 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 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 菌。 操作前得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1、无菌持物钳得使用 目得:用于取放与传递无菌物品

步骤:①检查检查有效期 ②开盖将容器盖打开 ③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 取出,关闭容器盖 ④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活动,不可倒转向上 ⑤放钳用后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器,松开关节, 关闭容器盖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缘; 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③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与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取出 ④不可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干燥法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 ⑥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2、无菌包得使用 目得: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得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 步骤: ①检查检查无菌包得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解开封口胶带(系带) 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得操作台上,解开系带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ⅰ、开包:将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ⅱ、取物: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得无菌区内

无菌术心得体会

无菌术心得体会 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这个学期我们终于能够接触到临床课。 最先接触的就就是外科学。理论课上,刘岩教授严谨的教学态度;外科实验课上,虽然老师一直戴口罩,帽子,也没有做自我介绍,但就是老师的细心,认真让我们印象深刻。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向学姐学长们讨教过,学长告诉我,上课前一定要把视频多瞧几遍。于就是,趁着寒假期间,我把外科学手术视频瞧了,并且做好笔记。记得瞧无菌术的时候,特别就是洗手、刷手的时候,我的母亲说,“原来洗手也有这么多的学问,还真就是麻烦!”从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上手术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习老师的规范操作。 虽然视频瞧了好几遍,可真正实践的时候还就是会遇到好些问题。 首次上课我们学习进入手术室的一般准备、上肢的清洗与消毒、穿无菌手术衣与带无菌手套、手术野的无菌准备及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自经历才知道自己错误百出。医学,真的就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一门学科。 无菌术就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对外科而言,其意义尤为重要。在人体与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在进行某些操作时,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防止微生物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 口或组织,否则就可能引起感染。无菌术就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 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 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无菌术中的操作规则与管理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已 经灭菌与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

所采取的措施。任何人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否则无菌术的目的就不能达到。但如果无菌技术不严,却并不影响手术的进程,但其严重后果往往要在术后几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才能暴露,因而易被忽视。因此,无菌术不仅仅就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就是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老师在每堂课也总就是强调无菌的观念。 灭菌就是指杀灭或消除一切活的微生物的过程。灭菌法主要就是指手术前用灭菌器或灭菌剂预先杀灭术中与伤口接触的所有物品上 的细菌,以防止伤口感染。适用于耐高温的手术器械与物品的灭菌有 高温灭菌、气体灭菌与电离辐射灭菌三种方法。消毒法又称抗菌法。 消毒就是指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与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药液浸泡、甲醛熏蒸与紫外线照射三种方法。 对于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分为三个部分。 1.一般准备。 2.上肢的清洗与消毒。 肥皂刷手就是最基本的刷手方法,也就是我们必学的一堂课。几个 同学走到水池前,回忆着视频上的内容,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自己总就是忘记刷指尖,还有就就是刷手,泡手结束后,擦手就是不容忽视的。第4次课做兔子切开的时候,老师在一旁瞧着大家的操作,处处提醒,与我一起的同学擦手的时候,操作错误,从肘部返回擦,不得不重新洗手,所以我们要时刻谨记操作准则,万万不可马虎。 3.穿无菌手术衣与戴无菌手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