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第3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步备课教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第3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步备课教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第3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步备课教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第3课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步备课教学案

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学习导航]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2.了解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3.举例说出激素及其对脱分化、再分化的作用。

[重难点击] 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含义: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个体细胞都携带来自受精卵的完整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3.过程

4.激素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1)愈伤组织的细胞是一种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

(2)脱分化: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3)再分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培养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又可以重新诱导根、芽等器官的分化。

(4)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生长、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对分化结果的影响

5.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种类

(1)大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有N、P、S、K、Ca、Mg。

(2)微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有Fe、Mn、B、Zn、Cu、Mo、Cl、Ni、I、Co。

(3)铁盐贮备液:是由FeSO4·7H2O和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配制而成。

(4)有机物贮备液:其中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B6、维生素B1。

6.贮备液的贮藏备用:分别用玻璃瓶贮存配制好的MS培养基贮备液,并贴上标签,注明编号、配制倍数、日期等,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备用。

1.完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全能性?

答案因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中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2)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①离体条件;②充足的营养条件;③恰当的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④适宜的环境条件;

⑤无菌条件。

2.MS培养基的成分主要有哪些?还需添加哪些成分?

答案成分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还需添加植物激素及其他添加物(如甘氨酸、维生素等)。

3.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分析

(1)你认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环节是什么?

答案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环节为脱分化和再分化。

(2)你认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应先诱导生芽还是先诱导生根?

答案 应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

4.植物组织培养中应尽量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为外植体?为什么?

答案 应尽量选择幼嫩的植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外植体。因为外植体的年龄越小,分化程度越低,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就越高。

归纳总结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分析

1.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培养的材料不一定需要离体

B.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含碳有机物

C.愈伤组织可制造成人工种子

D.脱分化和再分化都需要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刺激、诱导

答案 D

解析 用于培养的材料一定要离体,否则基因选择性表达会形成组织和器官,A 项错误;植物组织培养基中需加入含碳有机物,提供碳源和能源,而完整植株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 项错误;胚状体可制成人工种子,C 项错误;不同阶段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不同,可诱导培养物进行分裂和分化,D 项正确。

2.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 的菊花茎尖离体培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菊花茎尖―――→取下并放入

培养基中培养――→A 愈伤组织――→B 胚状体―→植物体(幼苗) (1)图中A 和B 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菊花茎尖培养成植物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的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中,其中应大量供给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试管苗形成过程中要给予一定光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脱分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分化和再分化这两个过程的进行,除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还要保证________,否则植物组织培养就不能成功。

(4)这样培养成的试管苗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1)脱分化再分化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N、S、P、K、Ca、Mg 试管苗形成过程中要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或组织,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无菌

(4)AaBb

解析(1)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菊花茎尖能培养成植物体的根本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常用MS培养基培养,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如N、P、K、Ca、Mg、S;微量元素,如Fe、Mn、B、Zn、Cu、Mo、Co、I;有机物以及蔗糖等。在试管苗形成过程中要每日给予日照12 h,其原因是试管苗形成过程中要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3)脱分化和再分化这两个过程的进行除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还要保证无菌,原因是杂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会影响或阻碍植物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再分化为根和芽,且杂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会与植物组织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使植物得不到营养,同时杂菌还会侵染植株,使之受到伤害。(4)由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培养成的试管苗的基因型为AaBb。

特别提醒植物组织培养的两点误区警示

(1)细胞全能性表达的理解

①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是由单个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发育的终点是完整个体,若发育为某个器官或组织不属于细胞全能性的表达。

②细胞全能性的大小是自然条件下的,在适宜外界条件下,植物的体细胞培养比生殖细胞的培养更容易。

(2)对愈伤组织特点的理解:愈伤组织的细胞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无中央大液泡。

二、天竺葵的组织培养

1.组织培养过程

准备(器具准备、试剂准备)→配制培养基→灭菌→取材与接种→观察与记录→转接培养。2.MS培养基的配制

分别向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所需的激素,配制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培养基、诱导分化芽的培

养基、诱导生根的培养基,搅拌均匀,再一次定容,按要求调节pH。

3.灭菌

将培养基在121_℃温度下湿热灭菌20 min。灭菌彻底的培养基用于天竺葵的组织培养。4.取材与接种

(1)植物组织培养的各项操作均需在无菌室中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2)取未开花天竺葵植株上生出的幼嫩的叶,用流水冲净后,消毒并切成约0.5 cm2的小块。

(3)接种在已经配制好的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培养基上,做好标记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5.观察与记录:每天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记录愈伤组织的大小、质地、颜色等情况。

6.转接培养

将增长至一定体积的愈伤组织转接到诱导分化芽的培养基上,在15~25 ℃、光照强度为1_000~2_000_lx的光照培养箱内继续培养。待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芽后,再转接至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7.露地栽培

(1)一般要经过炼苗驯化的原因

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植株特点是非常嫩弱,所处的环境是恒温、高湿、弱光、无菌和有完全营养的条件,植株表面没有蜡质和角质层等保护组织,气孔没有关闭功能,有叶绿体但光合能力差,在自然条件下会很快萎蔫甚至死亡。

(2)露地栽培的步骤:培育壮苗→选用合适的移植基质→移栽试管苗→移栽后的条件控制→栽培。

1.营养物质对组织培养的作用

(1)探讨MS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提供植物细胞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

②蔗糖:提供碳源,同时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③甘氨酸、维生素等有机物:主要是为了满足离体植物细胞在正常代谢途径受到一定影响后所产生的特殊营养需求。

(2)植物是自养生物,为什么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有机物作为碳源?

答案通常植物体本身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类,不需要外部供给糖,但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是离体组织或细胞,在其脱分化过程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同时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

(3)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相比,MS培养基的配方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答案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与微生物的培养不同,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无机盐混合物,包括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2.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1)试说出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顺序及比例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①按照不同的顺序使用这两类激素,实验结果不同

②当同时使用这两类激素时,两者用量的比值不同,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不同

3.移栽前为什么必须进行试管苗的炼苗驯化?

答案试管苗生长在试管或培养瓶内的条件下,植物表面没有蜡质和角质层等保护组织,气孔没有关闭功能,有叶绿体但光合能力差,如不经过炼苗驯化,直接移栽到大田,在自然条件下会很快失水、萎蔫而死亡。

3.生物工程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科学家利用植物的茎尖和叶片、茎段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之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下图是运用该技术培养兰花植株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这种生物工程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技术叫做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克隆生物体

B.④过程的单细胞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

C.用此方法克隆植物要尽量选择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不充分的材料

D.这种技术可与基因工程、航天工程结合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

问题导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所以该项技术属于一种克隆技术。

(2)无论是脱分化还是再分化,都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节。

(3)通过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后,必须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细胞培养成植株。

答案 C

解析④过程的单细胞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这是胚性细胞(类似胚胎细胞)的特征,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这种单细胞可发育成胚状体。要获得植物克隆的成功,应尽量选择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可与基因工程、航天工程结合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

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加有植物激素。下表是培养基中两种植物激素在不同比例时的实验结果(其中6-BA是细胞分裂素,IAA是生长素)。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促进愈伤组织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愈伤组织生长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芽的分化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的分化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可用的激素组合是实验________和实验________中的激素浓度关系,再分化时可用的激素组合是实验________和实验________中的激素浓度关系。整个实验表明,植物的生根、发芽等生命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激素外,还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成分至少应该含有________、________等。

(5)判断愈伤组织是否产生的依据是看是否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

答案(1)必须有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相等(2)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大于生

长素的含量 生长素的含量大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 (3)1 3 2 4 多种激素共同作用

(4)营养物质 矿质元素 有机物

(5)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

解析 (1)由表中实验1和实验3的数据显示,促进愈伤组织产生的条件是必须有细胞分裂素,愈伤组织生长的条件是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相等。(2)由实验2和4可知,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大于生长素的含量,促进芽的分化,生长素的含量大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促进根的分化。

(3)表中1、3组激素的使用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生长,即为脱分化。2、4组激素的使用利于根或芽的分化,即为再分化。(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激素外,还必须含有营养物质,它的成分至少应该含有矿质元素、有机物等。(5)愈伤组织是一种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是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1.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包括( )

①培养基的配制 ②外植体的选取 ③激素的使用 ④消毒 ⑤温度、pH 、光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 A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光照、pH 等,而培养基的成分、外植体的选取和消毒是否严格等也影响组织培养。

2.下面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叶片――→a 叶组织块――→b 愈伤组织――→c 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d 人工种子――→e 幼苗

A.b 过程发生了脱分化,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不发挥作用

B.c 过程发生了再分化,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d 过程是在胚状结构外包裹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制成人工种子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答案 A

解析 在植物脱分化的b 过程中,利用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可以诱导植物细胞脱分化,因此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重要作用。

3.下列哪组符合天竺葵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

A.制备MS 固体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栽培

B.制备MS 固体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栽培→移栽

C.制备MS 固体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栽培→培养→移栽

D.制备MS 固体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移栽→培养→栽培

答案 A

解析 移栽是指将培养基上培养的幼苗长壮后移栽到土壤中,栽培是对移栽后的幼苗进行精细管理培养的过程,应先移栽后栽培。

4.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列关于这一科学事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②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有广泛的变异 ③韧皮部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④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体细胞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其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变异性小;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5.下图表示天竺葵的茎尖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营养物质和激素。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和小分子有机物,激素包括细胞分裂素和________两类植物激素。

(2)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和B阶段主要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阶段除了细胞分裂外,还进行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此过程要无菌操作,主要是指对________进行灭菌消毒。B阶段需要光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苗的根细胞没有叶绿素,而叶的叶肉细胞具有叶绿素,这是基因____________的结果。答案(1)无机物生长素

(2)细胞的全能性有丝分裂分化

(3)培养基芽发育成叶,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

(4)选择性表达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是用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接种到经消毒灭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含有供组织细胞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无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还有调节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由外植体发育成试管苗,脱分化阶段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再分化阶段愈伤组织细胞经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试管苗,此阶段需要光照,原因是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

课时作业

[学考达标]

1.植物学家将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特定的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此过程依据的原理和技术分别是( )

A.细胞分裂和细胞工程

B.细胞的分化和基因工程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

D.花药离体培养和单倍体育种

答案 C

2.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及诱导使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

①细胞的全能性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⑥愈伤组织⑦再分化⑧脱分化⑨植物体

A.①、②⑦⑥⑧③⑨、④

B.①、②⑧⑥⑦③⑨、④

C.①、⑥②⑨⑧③⑦、⑤

D.①、②⑨⑧⑥⑦③、⑤

答案 B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诱导使用的植物

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天竺葵选材一般选择的是( )

A.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上生出的幼叶

B.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枝条

C.开花植株上的花药

D.未开花植株的茎下部的枝条

答案 A

解析进行组织培养一般选用幼嫩部分。

4.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的基因

C.脱离母体并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的筛管细胞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答案 C

5.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和芽。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过程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脱分化依赖有丝分裂完成

C.愈伤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相似

D.再分化的实质是某些基因缺失,某些基因表达

答案 D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脱分化过程中进行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该过程还没有进行细胞分化,所以愈伤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相似,B、C 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没有基因的缺失,D错误。

6.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

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光照⑤充足的养料⑥适宜的pH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答案 D

解析整个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无菌环境、激素的调节、适宜的温度和pH。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细胞中叶绿体还没有形成,不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外界给予。

[高考提能]

7.在植物组织培养再分化阶段中,逐渐改变培养基中植物激素X和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细胞群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若培养基中植物激素X的浓度为a、植物激素Y的浓度为a+0.2,则细胞群分化的结果最可能是试管( )

答案 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激素比例适中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而当植物激素X多于植物激素Y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反之则有利于根的分化,所以当植物激素X浓度为a,而植物激素Y比X多0.2时的培养结果应为C。

8.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B.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和分化

C.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D.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答案 B

解析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中除营养成分外还必须添加植物激素,一般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外植体脱分化、再分化的诱导方向取决于二者的比例。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均有利。

9.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条件控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培养的植物组织最好是分裂能力强的分生组织

B.培养细菌所用的蛋白胨培养基可以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C.可以控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顺序和用量控制培养的结果

D.天竺葵的组织培养需要光照

答案 B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脱分化,脱分化的实质是有丝分裂,所以用于植物组织培

养的组织应是分裂能力强的组织,如分生组织,A正确;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其成分不同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所以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不能用于植物组织培养,B错误;天竺葵的组织培养需要光照条件,D正确。

10.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答案 B

解析组织培养时应确保无菌操作,消毒剂的使用原则是既能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能防止伤害组织细胞,A正确;植物细胞融合是指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后得到的原生质体诱导融合,具有细胞壁的愈伤组织细胞不能诱导融合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错误;出芽和生根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α-萘乙酸为生长素类似物,可诱导愈伤组织生根,D正确。

11.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成功诱导是至关重要的步骤。科学家以食用稗的成熟胚作为外植体,在基本培养基上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食用稗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注:愈伤组织诱导率(%)=产生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总数×100%。

(1)从上表可以知道,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食用稗胚形成愈伤组织,而添加__________则不利于食用稗愈伤组织的形成。

(2)影响愈伤组织成功诱导的因素除植物生长调节剂外,培养的环境条件也是重要的因素。现给你提供200个已经消毒过的食用稗的成熟胚,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光照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实验步骤:

①将200个已经消毒过的食用稗的成熟胚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接种到__________培养基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4-D 6-BA (2)①L 3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中形成愈伤组织的个数并计算愈伤组织诱导率 ①若甲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大于乙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则光照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②若甲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小于乙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则黑暗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③若甲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乙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相当,则光照、黑暗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没有影响

12.斯图尔德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最终获得发育完整的新个体,实验过程如下:

从根的切片分离出单个细胞――→A 细胞团――→B 胚状体―→植株

(1)A 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诱导这一过程的物质是__________。这一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多次强调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愈伤组织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步,一般从接种到出现愈伤组织需要14 d ,到时可以看到外植体长出__________色或__________色的__________状的愈伤组织。

(4)培养时注意恒温箱要关闭光源,因为在__________条件下愈伤组织长得更快,两周以后,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几乎耗尽,必须______________进行继续培养。

(5)试管苗的培养可分为__________培养和__________培养,必须先进行____________培养,二者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分化 植物激素(或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外植体材料体积小,抗性差,如果不小心引起污染,将可能造成培养工作的前功尽弃 (3)乳白 黄 瘤 (4)无光 更换培养基 (5)生芽 生根 生芽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

解析 (1)A 过程表示由离体的细胞发育成细胞团,所以为脱分化过程,诱导脱分化过程需要有植物激素,主要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该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同植物体相比较,离体的植物组织抗性差,所以在组织培养整个过程中都要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3)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的乳白色或黄色的瘤状物。(4)进行组织培养过程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但在再分化阶段,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当营养耗尽时,需更换有丰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5)试管苗的培养分为生根和生芽培养,但是先生芽,才有利于生根,生根培养基与生芽培养基的区别就在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

[真题体验]

13.(2014·江苏,29)为了获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先用植物外植体获得愈伤组织,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植体经诱导后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在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细胞干重在12 d 后下降的原因有____________;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脱分化(2)蔗糖浓度下降,pH降低提供能源调节渗透压

解析(1)外植体在人工、无菌条件下,经脱分化可形成愈伤组织。(2)由图中蔗糖浓度下降,可知外植体离体培养过程中需要消耗蔗糖,12 d后蔗糖浓度变化不大;pH下降会影响酶的活性,愈伤组织细胞对物质的合成小于分解,细胞干重下降。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蔗糖既能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又能提供植物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能量)。

14.(2012·新课标全国,39)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_________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__________(填“6-BA”或“IAA”)。

答案(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

(2)IAA浓度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

0~0.5 mg·L-1

(3)1

(4)6-BA

解析(1)根据植物的需求量,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2)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中的数据,可以得出IAA的浓度是自变量,菊花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和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是因变量。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IAA的浓度范围是0~0.5 mg·L-1。(3)再生丛芽的外植体数乘以外植体上丛芽平均数即为丛芽总数,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1号培养基。(4)当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较高时,容易诱导试管苗生根,所以培养基中一般加入IAA,而不加入6-BA。

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应用

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应用 SICOLAB 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事业中,实验动物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目前公认的,“AEIR”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条件,“A”即为Animal(动物),“E”为Equipment(设备),…l’为Information(信息),…R为Reagent(试剂)。实验动物居于首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可以说近代生命科学的每一项重大成果都要应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何以受到如此重视?它究竟为各项科学研究做出了那些贡献?下面分别做简单介绍。 (1)生命科学方面 这方面是比较直接的、大量的。生命科学中,人类的健康和福利研究离不丌应用实验动物。在对人的各种生理现象和病理机制及疾病的防治研究中,实验动物是人的替难者。譬如,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疾病,由于在肿瘤的移植、免疫、治疗等研究中使用了裸鼠、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对各种恶性肿瘤的致癌原因,尤其是化学致癌物质、病毒致癌、肿瘤的病毒、免疫、治疗等方面和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计划生育研究有相当大的工作是在动物身上作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试验和我国生物学家朱洗的无外祖父的蟾蜍,即由动物实验进行成功。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传染病及外科病等发病、治疗与痊愈的机制及其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等各方面的机理,都经过动物实验加以阐明或证实,这也就是SARS研究为什么离不开实验动物的原因了。因此,有人统计生物医学的科研课题有百分六十以上需要用实验动物,有许多课题的研究离开了实验动物就寸步难行。 (2)制药工来和化学工业方面 这方面对实验动物的依赖更为明显。药物和化工产品的副作用,对生命的影响程度包括致癌、致病、致畸、致毒、致突变、致残、致命,都是从实验动物的试验中获得结果。制药和化学工业产品如不用实验动物进行安全试验,包括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给人类应用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恶果。如1962年,西德某药厂生产一种安限药Thalidomide,推广给孕妇使用,结果在若干年内发现畸胎发生率增高,究其原因就是与孕妇服用Thalidomide有关。制药、化工等工业的劳动卫生措施,特别是各种职业性中毒(如铅、苯、汞、锰、矽、酸、一氧化碳、有机化合物等)的防治方法,都必须选用实验动物进行各种动物实验后才能确定。实验动物也是医药工业上生产疫苗.诊断用血清,某些诊断用抗原,免疫血清等的重要材料,都是将菌毒种等接种于动物体内而制成。例如从牛体制备牛痘苗,猴肾制备小儿麻痹症疫苗,马体制备白喉、破伤风或气性坏疽等血清,金黄地鼠肾制备乙脑和狂犬病疫苗,小鼠脑内接种脑炎病毒后的脑组织制备血清学检验用的抗原等。 (3)畜牧科学方面 疫苗的制备和鉴定、生理试验、胚胎学研究、营养饮料的分析、保持健康群体以及淘汰污染动物等工作。都要使用实验动物。特别是在畜禽传染病的研究工作中,常急需要有合格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目前在兽医科学研究上,由于所用试验动物或鸡卵不合乎标准,质量很差,严重影响科研效果。甚至在某些疫病的研究工作中,因无SPF动物和SPF卵,试验无法进行,所制各的疫苗的效果难以保证,导致大量畜禽病死,在经济上带来重大损失。如1981年,我国某兽医生物制品厂生产的猪瘟疫苗混有猪瘟强毒,结果注射后引起大批猪死亡,造成国家经济的很大损失,其原因是由于制苗所用的仔猪带毒,而安全检验用的动物数量和质量又符合要求所引起的,又如在生产鸡新域疫疫苗过程中,由于使用的鸡卵不是SPF鸡卵,使疫苗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4)农业科学方面 新的优良品种的确立除要做物理的、化学的分析以外,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生物学的鉴定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化学肥科、农药的残毒检测,粮食、经济作物品质的优劣等,最后也还是要通过利用实验动物的试验来确定。化肥和农药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材科,由于未经严格的动物试验而发生的问题很多。在合成的多种新农药化合物中,真正能通过动物试验对人体和动物没有危害的只占1/30,000,其余都因发现对人的健康有危害而禁用。例如我国过去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后也发现它们有致癌作用,70年代,我国从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进口杀虫眯的生产流水线,化了大量投资建立了生产厂和20个车间,但就是因为忽略了动物的安全性试验而造成了很大损失。因为投产后,才从国外知道消息,杀早眯能致癌,国外已经不用。以后我国只好停止发展,但己造成损失。由此可见,用实验动物进行的安全性试验对农药、化肥等

生物技术发展

学高身正明德睿智 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学校:云南师范大学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10级B班 姓名: 学号: 学制: 四年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历史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医药生物技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目前世界已有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70%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物技术工业总体日趋成熟,正在由风险产业变成以商业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业。应用生物技术已有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使新药研究方法和制药工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关键字:现代生物技术历史现状研究 导言科学家们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21世纪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可以彻底消除营养不良,改善食品的生产方式,消除各种污染,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等。一些成果还可以帮助人类加速植物和动物的人工进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等。 一.分类 生物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一)传统生物技术阶段 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前,以发酵产品为主干的工业微生物技术体系。这一时期的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食品,其应用仅仅局限在化学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的领域,通过对粗材料进行加工、发酵和转化来生产纯化人们需要的产品,如乳酸、酒精、面包酵母、柠檬酸和蛋白酶等。 (二)近代生物技术阶段 近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4O年代抗菌素的提取,50年代氨基酸的发酵到60年代酶制剂工程为线索,仍以微生物发酵技术为技术特征的。这一时期抗生素工业、氨基酸发酵和酶制剂工程相继得到发展,细胞工程相关技术日臻完善,但从技术特征上看还不具备高新技术诸要素,因此只能被视为近代生物技术。 (三)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Gene-Tech的诞生(1976)年为纪元。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

环境生物学 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 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案大纲 张日欣李元斌 一、课程名称: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 Experiments in Biomedical Sensor & Detecting Techniques 二、课程编码:0702831 三、学时与学分:24/1.5 四、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项目生理学,电子测试与实验,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实验。 五、课程教案目标 1.本课程是生物医学项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应用电子技术,传感器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信号提取,检测和处理以及生物医学仪器的设计等问题; 2.使学生了解典型医学仪器的原理、特点和性能指标,学习正确使用传感器,设计检测电路,掌握基本测量技术; 3.为医学仪器设计奠定基础。 六、适用学科专业 生物医学项目 七、基本教案内容与学时安排 ●热敏器件及温度传感器特性实验<4学时) ●压力传感器性能实验<4学时) ●气敏传感器特性实验<4学时) ●光电式脉搏探测器<4学时) ● ECG前置放大器<4学时) ●陷波器仿真、制作与调试<4学时) ●安全隔离设计与调试<4学时) ● ECG放大器的整体调试<4学时) ● 12导联心电工作站的原理及使用<4学时) 八、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与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张日欣、李元斌、邹昂等自编教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材科,2004年9月 参考文献: 1.生物医学检测技术讲义,杨玉星自编教材,1998年 2.生物医学电子学,蔡建新,张唯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3.传感器原理与应用,黄贤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 4.生物医学测量,陈延航,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 5.医学物理,刘普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 6.医学仪器-应用与设计,约翰G.韦伯斯特,新时代出版社,1985年 7.Protel 98 for windows 电路设计应用指南,程凡等,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年 九、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实践表现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实验》教案大纲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生物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大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医学工程大实验报告

心电检测实验 实验目的 1.复习放大器,滤波器等相关知识, 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要求掌握心电测量电路的硬件实现方法,锻炼电路板的焊接与调试能力. 3.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电源,示波器,电机夹,导线若干,电路板一块 实验原理 1.心脏的基本构造和心电图(ECG) 心脏处于人体的循环系统的中心,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是可兴奋组织,它的收缩和舒张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肌将心脏分隔成左,右心房和心室四个心腔,腔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在房室间的流动,通过动脉血管将氧和酶等各种营养物质供给全身组织,并将静脉回流带来的组织代谢废物运走。 心脏是自律性器官,有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和神经传导树支(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在起博心肌细胞(窦房结内)的自律作用下,通过房、室、神经束的传导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完成心脏的博动;另外,参于循环系统调节的有: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变慢,还

有化学性的体液因素也可影响心脏的博动。 神经细胞元的放电过程已得到实验认证,心脏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博动和神经传导树支(束)的传导过程都是神经细胞元放电和传导的过程,因此,可通过在人体体表层安放灵敏度很高的电极接受这些微弱的心脏电活动,称为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早在1903年就发现心电图及基本测量方法;心电图机检查人体的ECG,判断心脏活动正常与否仍是医院目前首选的检查手段。 标准ECG及参数如下: 典型心电图波形 目前ECG的测量技术已很成熟,标准ECG都打印在栅格纸上,标明X方向每格0.04秒,Y方向每格0.1mv.一般来说,P波表征心脏收缩期开始;QRS复合波是心室收缩的结果,指示心室收缩期开始;T波是心室舒张的结果,将延续到下一个P波止. ECG测量基本导联三角形(肢体):

【生物科技企业】EMO微生物技术

(生物科技行业)EMO 微生物技术

EMO(EfficientMicroOrganism) 复合菌微生物技术 在高难度废水处理上的应用一.序言 高难度废水一般是指含高C O D而B O D相对偏低,且含有毒性物质的废水。这种废水不但传统生物法不易处理,即使以物理化学法处理,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较高标准的放流水要求下,成为相关业主与业者心中的痛。 此种废水分布在炼油业、石化业、染料及染整业、制药业(特别是抗生素制造业)、农药业、味精业、糖精业、炼焦业、纸浆制造业、毛纺业、化工制造业、橡胶业等。 而毒性物质则是在一定浓度下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的物质,如下表:

二.厌氧处理中的反应机理 (一)总体反应: C n H a O b+(n-a4-b2)H2O (n2–a8+b4)C O2+(n2+a8-b4)C H4 1、第一阶段—水解作用(H y dr o l y si s) 复合有机物→中分子→小分子→CH3C O C O O- 2、第二阶段—酸化作用 产生较小分子的有机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及 C O2、H2、N H3、H2S等。 3、第三阶段则产生C H4(沼气)、CO2及水。(二)H2与CO2的反应: H2+14CO2→14CH4+12H20 (三)H2与SO42-的反应: H2+14S O42-+14H+→14H S-+H2O (四)H2与NO3-的反应: H2+25NO3-+25H+→15N2↑+65H2O (五)H2+12O2H2O (六)H2的生成

CH3CHOHCOO-+H2O desulfovibrio CH3COO-+CO2+2H2 CH3CH2OH+H2O S CH3COO-+2H2 CH3CH2COO-+2H2O D+S CH3COO- +CO2+3H2 这些H2大部份用于C H4的生成,即: H2+14C O214CH4+12H2O (七)CH3CO O-CH4+CO2 (八)N H4+的生成如下: CH3CHNH2COOH+2CH2NH2COOH Closti nidium 3CH3COO-+3NH4++CO2 (九)SO42-的还原如下: 1、CH3CHOH COO-+12SO42-+32H+ CH3COO-+CO2+H2O+12HS- 2、CH3COO-+SO42-2CO2+2H2O+HS-+2e- 3、CH4+SO42-CO2+2H2O+HS- 4、2CH3CHOHCOOH+SO42- 2CH3COOH+2CO2+H2S+2OH- (十)CH4的氧化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0006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态氧。 A.分子 B.液体 C.固体混合体 答案:A 2.所谓环境是指相对于主体对象而言的背景,意即围绕主体对象以外的其他()的综合。 A.各种因素 B.生物因素 C.环境因素 D.人为因素 答案:A 3.环境化学效应是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等。环境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造成地面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加,与环境酸化相反的环境化学效应是环境碱化。 A.物质之间 B.生态之间 C.环境之间 D.人类与环境这间 答案:A 4.生物氧化塘又称(),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A.稳定塘 B.独立沉淀塘 C.生物分解塘 D.化学处理塘 答案:A 5.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等气体物质的大量聚集,可以吸收近地表的太阳长波辐射,并将其反射回地表,从而使地表增温的现象。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氯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6.微生物对环境中的物质具有强大的降解与转化能力,主要因为微生物有以下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2.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3.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4.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

降解能力。6.()。 A.共转换代谢 B.共代谢作用 C.互交换过程 D.依存性 答案:B 7.环境是生态学和()中的重要概念。任何从事相关领域学习和研究的人员都必须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A.自然科学 B.环境科学 C.基础科学 D.理论科学 答案:B 8.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受()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本身的因素,还涉及污染物的环境因素。 A.多种因素 B.单种因素 C.复合因素 D.综合因素 答案:A 9.多氯联苯是()的有机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A.天然 B.人工合成 C.来自自然 D.复合产物 答案:B 10.比重在4 或5 以上的金属元素统称()。如汞、镉、铅、铬、铜、铍、镍、铊等。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铅、铬也有相当的毒性。此外还有砷、硒,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其毒性与重金属相似。 A.重金属 B.金属 C.轻金属 D.复合重金属 答案:A 二、多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1.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是由很多环境因子组合起来的复合体,这些因子之间(),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程度不同地发生变化;在人类的影响和干扰下,某一个环境因子受损,也将导致其他环境因子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因子的人为改变都将可能引起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变,而在任何一个受损环境中,多个甚至是所有环境因子程度不同都发生

生物医学工程大实验报告

生物医学工程大实验报告 生物医学工程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心电检测实验 1.复习放大器 , 滤波器等相关知识 , 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要求掌握心电测量电路的硬件实现方法,锻炼电路板的焊接与调试能力. 3.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 实验器材信号发生器,电源,示波器,电机夹,导线若干,电路板一块实验原理 1.心脏的基本构造和心电图 ECG 心脏处于人体的循环系统的中心,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是可兴奋组织,它的收缩和舒张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肌将心脏分隔成左,右心房和心室四个心腔,腔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在房室间的流动,通过动脉血管将氧和酶等各种营养物质供给全身组织,并将静脉回流带来的组织代谢废物运走。 心脏是自律性器官,有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和神经传导树支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在起博心肌细胞窦房结内的自律作用下,通过房.室.神经束的传导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完成心脏的博动;另外,参于循环系统调节的有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而副交感神经

兴奋时使心率变慢,还有化学性的体液因素也可影响心脏的博动。 神经细胞元的放电过程已得到实验认证,心脏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博动和神经传导树支束的传导过程都是神经细胞元放电和传导的过程,因此,可通过在人体体表层安放灵敏度很高的电极接受这些微弱的心脏电活动,称为 ECGelectrocardiogram--- 心电图,早在1903 年就发现心电图及基本测量方法;心电图机检查人体的 ECG,判断心脏活动正常与否仍是医院目前首选的检查手段。 标准 ECG及参数如下典型心电图波形目前 ECG的测量技术已很成熟,标准 ECG都打印在栅格纸上,标明 X 方向每格 0.04 秒, Y 方向每格 0.1mv.一般来说, P 波表征心脏收缩期开始; QRS复合波是心室收缩的结果,指示心室收缩期开始; T 波是心室舒张的结果,将延续到下一个 P波止.ECG测量基本导联三角形肢体导联1 右手接电极白左脚接电极红导联3 左手接电极贴在右胸,黑的地电极贴在右胸白电极下18 公分处,红的电极贴在左下与黑电极对称处,此测量法为2 导联 ECG;不同导联接法测量的 ECG波形不同,表征的医学意义也不同;实际上 ECG已经有用12 导联测量的心电图机,24 小时动态 ECG记录仪也是医院常用的仪器 .2.心电信号的电特征分析心电信号的频率范围在 0.05-100Hz 以内,而90的 EEG频谱能量集中在 0.25-35Hz 之间,心电信号频率较低,大量是直流成分。人体信号是一

生物技术专业综述

生物技术专业综述 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知道以下内容,以方便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所学的内容,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以及就业都有帮助。 我们所学的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生物技术的定义: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设计,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化学、物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 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70年代发明了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80年代建立了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开始于八十年代初,特别是发明了pcr技术,使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是害死和信息技术的渗透,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业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的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目前,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课后习题第一~四章

绪论P18 1.你认为环境科学的形成及其研究范畴与传统学科有哪些异同?(略) 环境生物学: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加) 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什么?P9 环境生物学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包括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即对自然资源得不合理利用)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加) 研究对象为: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抗性机理,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生物或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控制与净化的原理与应用;自然保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及生物修复技术。 目的: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基础,促进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生物学在环境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作用?(略) 4.如何开展环境生物学的研究?P11 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P67 1.概念解释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P21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P22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P23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P24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P26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P30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P28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P34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P28,34-35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什么叫生物医学仿真

1、什么叫生物医学仿真? 答:生物医学仿真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系统模拟真实医学实验场景,计算机系统将来自CT、MRI或PET三维图像进行几何重构生成三维模型重建,构成逼真的三维医学影像,并通过虚拟现实的科技手段显示出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真三维的立体的人体生物模型,作为科研、教学、培训和分析的依据,使使用者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感知来学习医学外科手术及实验的各种基本技能,不仅如此,该技术还能在可视化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放射治疗、矫形手术等的计算机模拟及手术规划 2、为什么要做生物科学仿真? 医疗教学实验方面:(1)仿真器件消耗低、维护简单。 电子仿真教学可大量减少真实设备的使用、降低器件的损 耗,同时维护简单,从而方便了使用者操作、也降低了实 验成本。 (2)操作使用灵活、提升实验效率。 使用仿真软件,简化了实验仪器设备,使教授者缩短授课 及相关演示的时间,使教学更加清晰、直观。 (3)使训练者从外部观察到人体内部状况,准确地确定病变 体的空间位置、大小、几何形状以及它与周围生物组织之间 的空间关系,从而及时高效地诊断疾病。为医学研究和教学 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4)可以进行一些危险级系数大或者材料紧缺的实验,不仅可 以进行无限次实验,还能够自动比对生成实验数据,更加科

学精确。 (5)使实验报告的形式多样化。传统的实验报告形式单一,测 试数据抄袭现象严重,而电路仿真实验,可以随机、灵活布 局,有选择地、个性化地进行打印输出,这可激发学生的积 极性、创新性,从而杜绝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 医疗手术方面:(1)虚拟手术系统可协助建立手术方案,帮助医生合理,定量 地定制手术方案,辅助选择最佳手术途径、减少手术损伤、 减少对组织损害、提高病灶定位精度,以便执行复杂外科手 术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等;可以预演手术的整个过程以便事先 发现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医生能够依靠术前获得的医 学影像信.E-,建立三维模型,在计算机建立的虚拟环境中 设计手术过程、切口部位、角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 以显微手术为例,利用虚拟手术系统做显微外科手术时,可 将手术部位放大,医生即可按照放大后的常规手术动作幅度 操作,与此同时,虚拟手术系统又把医生的这种常规幅度的 手术动作缩小为显微手术机械手的细微动作,从而明显地降 低了显微外科的难度。 (3)远程手术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远程控制操作设备与远 距离医院建立起远程医疗系统,医生只需对虚拟患者进行 手术,并通过因特网将其动作传递到远端的手术机器人, 由机器人对患者进行手术。 3、举例详细说明生物仿真方法科技。

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生物技术不完全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传统生物技术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当前所称的生物技术基本上都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或来自生物体的物质制造或改进一种商品的技术,其还包括改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与动物和利用微生物改良环境的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我国早在1986年初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中就将生物技术列于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首位。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解放人的双手;第二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扩展人的大脑;第三次技术革命,生物技术,改造生命本身。现代生物技术之所以会被世界各国如此重视和关注,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性技术;还因为它与理、工、医、农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国计民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酶)工程,此外还有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技术、克隆动物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利用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合物、生物冶金、生物信息等技术。直接相关联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化学工程学、医药学等。对人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精尖仪器。这些仪器全部都是由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的。这就是现代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和渗透。如超速离心机、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DNA合成仪、DNA序列分析仪等。没有这些结合和渗透,生物技术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到分子水平,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疾病治疗--用于控制人类疾病的医药产品,包括抗生素、生物药品、基因治疗。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临床检测与诊断,食品、环境与农业检测。农业、林业与园艺--新的农作物或动物的基因改造、保存,肥料,杀虫剂: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食品--扩大食品、饮料及营养素的来源:如单细胞蛋白等。环境--废物处理、生物净化及新能源。化学品--酶、DNA/RNA及特殊化学品、金属。设备--由生物技术生产的金属、生物反应器、计算机芯片及生物技术使用的设备等。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1)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其品质。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转移,使生物体获得新的优良品性,称之为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生物体称为转基因生物。至1994年全世界批准进行田间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已达1467例,涉及的作物种类包括马铃薯、油菜、烟草、玉米、水稻、番茄、甜菜、棉花、大豆等。转基因性能包括抗除草剂、抗病毒、抗盐碱、抗旱、抗虫、抗病以及作物品质改良等。例如我国首创的两系法水稻杂交优势利用,已先培育出了具实用价值的梗型光敏核不育系N5047S、7001S等新品系,一般增产达10%以上,高产可达40%。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袁隆平教授,1997年试种其培育的“超级杂交稻”3.6亩,平均亩产达884kg。1998年总理特批基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该项研究的深化与推广。我国学者还将苏云金杆菌的Bt杀虫蛋白转入棉花,培育抗虫棉,对棉铃虫杀虫率高达80%以上。(2)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大量的快速无性繁殖,实现工业化生产。该项技术又称植物的微繁殖技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一个植物细胞有如一株潜在的植物。利用植物的这种特性,可以从植物的根、茎、叶、果、穗、胚珠、胚乳、官或组织取得一定量的细胞,在试管中培养这些细胞,使之生长成为所谓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在试管内大量繁殖。(3)提高粮食品质;生物技术除了可培育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的新品系外,还可以培育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作物新品系。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学者将菜豆储藏蛋白基因转移到向日葵中,使用权向日葵种子含有菜豆储藏蛋白。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番茄可延缓其成熟变软,从而避免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作业

Formulate firing rate at input )2cos()(0θπ++=t f A m t m m Solution: Obviously , m m f πω2=,i i t t T -=+1,firing rate T r 1 = With the formula dt t m m V i i t t th ?++=1))((10,we can obtain: ) cos() cos()2)(cos(2)2sin( ) 2sin()2)(cos(2)]sin()[sin()()2cos()(001010110011 1θωθωθωωωωθωωθωθωωθπ++=?++=++?? +=+++=+-++ -=++==→+++++++??i m th i m t t when i i m m m m i i m m i m i m m i i m t t t t th t A m V T t AT T m t t T T AT T m T t t A T m t t A t t m dt t f A m dt t m V i i i i i i So, the firing rate th m V t A m T r ) cos(10θω++==

MATLAB m0=1; A=1; w=2*pi/5; l=pi; t=0:0.002:12; v1=1; v2=2; v3=3; y1=(m0+A*cos(w*t+l))/v1; y2=(m0+A*cos(w*t+l))/v2; y3=(m0+A*cos(w*t+l))/v3; figure(1); plot(t,y1,t,y2,'g',t,y3,'r','linewidth',2) legend('Vth=1','Vth=2','Vth=3',0) grid; axis([0 12 0 2.3]); xlabel('t(s)'),ylabel('Firing Rate(pps)'); title('The Firing Rate Under Different Vth')

《环境生物学》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

环境生物学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1.概念解释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 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转化途径(转化形式有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在大气中,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在水体中,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在土壤中,生物降解为主。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过程:一般分为I、II两个连续的作用过程。在过程I(相I反应)中,外源化合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基团或进一步使这些活性基团暴露。在过程II(又称相II反应)中,相I反应产生的一级代谢物在另外的一些酶系统催化下通过上述活性基团与细胞内的某些化合物结合,生成结合产物,极性有所增强,利于排出。 主要反应:相I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相II反应: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甲基化等等。 相II反应:又叫结合反应,指在酶的催化下,外源化合物的相I反应产物或带某些基团的外源化合物与细胞内物质的结合反应。MFO的组成和作用:由细胞色素P450、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磷脂组成,具有代谢非极性的亲脂性有机化合物的作用。 5.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浓缩系数,生物浓缩的机理。 生物浓缩: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生物积累: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浓缩系数:BCF,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同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的比值。(可用以表示生物浓缩的程度) 机理:污染物通过生物呼吸、食物和皮肤吸收等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分散至生物体的各个部位,被生物的多种器官和组织吸收浓缩。生物各种器官和组织对某污染物的浓缩程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生物组织与血液对该物质的亲合性的差异以及生物组织对该物质的代谢。 6.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污染效应?其污染后果如何? 生物污染: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类污染称为生物污染。(附加) 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病原微生物使人、家禽、家畜和植物致病;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外观、气味、水生生物,产生毒素,污染饮用水;微生物代谢物污染,如H2S气体难闻且使人中毒,酸性矿水危害周围生物,硝酸和亚硝酸致病致癌,微生物毒素污染食品。 7.阐述微生物对金属汞、砷的生物转化。 汞Hg:在有氧条件下,某些细菌使元素汞氧化或使二价汞还原为元素汞;在甲基钴氨素参与下使汞甲基化;汞的甲基化与其脱甲基化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砷As:某些细菌氧化亚砷酸盐为砷酸盐,毒性减弱;在土壤中三价砷氧化为五价;霉菌使砷化物甲基化形成剧毒的三甲基砷。 第二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1.何谓酶的诱导和抑制作用?举例说明污染物对酶的诱导和抑制作用。 诱导作用:污染物使酶的合成速度增加或降低酶蛋白的分解。 举例:被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污染的河水对鱼的混合功能氧化酶(CYP1A1)具有诱导作用。 抑制作用:污染物与酶的中心功能基团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 举例:DDT对Na+/K+ ATPase(腺三磷酶)和Mg-ATPase有抑制作用。 2.阐述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