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菌技术教案

无菌技术教案

无菌技术教案
无菌技术教案

护理无菌技术教案

无菌技术是指专门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进行侵袭性操作(手术、有创治疗)时,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袭。

进行一些进入人体组织、器官的无创操作(导尿、插管等)时,通过不当的操作,极易将微生物带入人体组织、器官。

如何在操作中加强与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是当前需要强调的问题之一。

主要内容

1无菌技术概念。2无菌操作意义3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一)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二)无菌物品: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三)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四)有菌区:是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是经过灭菌处理而被污染的区域

(五)污染:是指凡是直接或间接的与致病微生物相接触

1环境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2物品布局合理

3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4剪短指甲、规范洗手、手消毒

5带口罩

6必要时穿无菌衣,7戴无菌手套

操作中保持无菌的原则

操作时:面向无菌区域,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20cm距离;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

四不可:跨越,讲话,咳嗽,打喷嚏

取物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用后处理

无菌物品已被污染或疑有污染,均不可再用,应更换,并重新灭菌。

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2无菌容器的使用

3取用无菌溶液

4无菌包的使用

5戴无菌手套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种类:临床上常用的无菌持物钳有卵圆钳、三叉钳和长、短镊子四种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

一无菌持物钳的存放方法及注意事项

干燥保存法,将盛有无菌持物钳的无菌干罐保存在无菌包内,在集中治疗前开包,4h更换一次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

2不能夹取油纱布、换药或消毒皮肤。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装后的持物钳4小时更换。

5检查包裹无破损、潮湿,包外化学指示物是否变色。

6取无菌钳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的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二取密封瓶内取无菌溶液法无菌溶液注意事项

1认真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溶液质量,确信质量可靠后,方可使用。

2手握标签面,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再由原处倒所需量于无菌容器内

3倒溶液时,不得浸湿瓶签,液体不得溅出。

4取完立即塞上瓶塞并消毒瓶塞边缘。

5手不得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

6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7记录开瓶日期以打开溶液的时间有效期为24小时

三无菌包的使用方法

无菌包布是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棉布制成双层包布。其内可存放器械、敷料以及各种技术操作用物,经灭菌处理后备用

注意事项

(1)检查无菌包的包外化学指示物变色是否均匀,有效期及质量,包布潮湿、破损时不可使用。

(2)开包、关包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污染包内无菌物品,不能跨越无菌区。

(3)无菌物品一次未使用完,关包后要准确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剩余物品可在24h内使用。

四戴无菌手套的难点

戴第一只手套时第二只手套外面接触衣袖

开始戴第二只手套时

手指容易触及第一手套的反折部分(内面)

戴第二只手套时手背内卷(最大的难点)及注意事项

翻边扣衣袖容易污染已戴手套的手指和手掌部分

戴手套时双手靠近护士服、桌面等非无菌物品

戴第二只手套时第一手的拇指“帮忙”

1戴手套时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2戴手套发现破洞,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翻转脱下。

4戴好手套后清除手套上的滑石粉,避免落入无菌区,刺激组织。

5脱手套时,如有脓血等污物,先用消毒液清洗,然后脱下手套;脱手套时应从手套口翻转脱下,不可强行拉扯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以免损坏。

无菌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概念: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一切医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 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2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无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①无菌持物钳的使用②无菌包的使用③铺无菌盘④无菌容器的使用⑤取用无菌溶液⑥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中的无菌观念: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4、手部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 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操作前的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

步骤:①检查检查有效期 ②开盖将容器盖打开 ③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 直取出,关闭容器盖 ④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活动,不可倒转向上 ⑤放钳用后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器,松开关节, 关闭容器盖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 缘;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③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取出 ④不可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干燥法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 ⑥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2、无菌包的使用 目的: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步骤: ①检查检查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解开封口胶带(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ⅰ、开包:将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ⅱ、取物: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的无菌区内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I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査(名称、有效期)一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开)一取钳(手 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出,关 闭容器盖)一使用(始终保持钳湍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 不可倒转向上)T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 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I 无菌包使用:检査(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T开包(逐层打开) 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区内)一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好)一记 录(曰期' 时间、签名)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一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一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一铺盘(单层 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一折巾一放置无菌物品一盖巾一记录(曰 期、时间、签名) 无菌容器使用:检査(名称、灭菌曰期)一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 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一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物

品)一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一手持容器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I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一査对(认真 检査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 有无裂纹;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一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 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 瓶塞将其拉岀)一倒溶液(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 液旋转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一盖瓶塞(倒毕塞瓶 塞盖,消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曰期、时间、放回原处)I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曰期)一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 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一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取手套法)一 调整(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边)一冲洗(用无菌水冲 净手套上的滑石粉)-脱手套(清水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一处置(手套放 入医用垃圾)一清洁双 思考题 1、什么是无菌技术、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1)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开)→取钳 (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 出,关闭容器盖)→使用(始终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 围内活动,不可倒转向上)→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 垂直放回容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 无菌包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开包(逐层 打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区内)→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 好)→记录(日期、时间、签名) ↓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铺盘(单层 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折巾→放置无菌物品→盖巾→记录(日 期、时间、签名) ↓ 无菌容器使用:检查(名称、灭菌日期)→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物品)→关盖(取 物后,立即将盖盖严)→手持容器(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 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 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 出)→倒溶液(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 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塞(倒毕塞瓶塞盖,消 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取手套法)→调整(将手 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边)→冲洗(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 滑石粉)→脱手套(清水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处置(手套放入医用垃 圾)→清洁双手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选修1

第3课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学习导航]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2.了解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3.举例说出激素及其对脱分化、再分化的作用。 [重难点击] 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含义: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个体细胞都携带来自受精卵的完整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3.过程 4.激素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1)愈伤组织的细胞是一种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 (2)脱分化: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3)再分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培养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又可以重新诱导根、芽等器官的分化。 (4)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生长、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对分化结果的影响 使用的量实验结果 用量相当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根的形成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芽的形成 5.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种类 (1)大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有N、P、S、K、Ca、Mg。

(2)微量元素贮备液: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有Fe、Mn、B、Zn、Cu、Mo、Cl、Ni、I、Co。 (3)铁盐贮备液:是由FeSO4·7H2O和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配制而成。 (4)有机物贮备液:其中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B6、维生素B1。 6.贮备液的贮藏备用:分别用玻璃瓶贮存配制好的MS培养基贮备液,并贴上标签,注明编号、配制倍数、日期等,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备用。 1.完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全能性? 答案因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中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2)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①离体条件;②充足的营养条件;③恰当的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④适宜的环境条件; ⑤无菌条件。 2.MS培养基的成分主要有哪些?还需添加哪些成分? 答案成分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还需添加植物激素及其他添加物(如甘氨酸、维生素等)。 3.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分析 (1)你认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环节是什么? 答案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环节为脱分化和再分化。 (2)你认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应先诱导生芽还是先诱导生根? 答案应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 4.植物组织培养中应尽量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为外植体?为什么? 答案应尽量选择幼嫩的植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外植体。因为外植体的年龄越小,分化程度越低,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就越高。 归纳总结(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分析

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2课时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版选修1

第2课时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 测定其数量 [学习导航] 1.认识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特征。2.学会利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培养微生物,并能测定其数量。3.掌握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的方法。 [重难点击] 简述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及数量测定。 一、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本理论 1.纯培养物培养在实验室中利用 培养基可以筛选和分离某种微生物,然后在 选择 高度稀释 的条件下,在 固体 ( 培养基上培养该微生物形成单个菌落,即由一个微生物 如某种细菌 ) 单个 形成的单个菌落。 菌落 即为纯培养物,可用于科学研究。 2.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1)平板分离法 概念:能将 ① 单个 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经过 生长、繁殖均可形成 单个菌落 。 ② 分离、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 培养基。 琼脂固体 类型:平板分离法有多种,如 涂布 ③ 平板法、 平板法等。 混合 10 a. 倍系列 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 稀释 0.1 mL ,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 倒入预先制备好的培养基平板中,用无菌 玻璃涂布器 涂布 将样品 均匀,恒温培养一段时间, 以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 b.混合平板法分离细菌: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0.1 mL

,将混合液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平板,培养一 混合均匀的培养基左右℃_50熔化冷却至与段时间,以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 (2)选择培养分离 这种微生物的特别适合,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特性概念: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①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 选择培养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种通过抑制生长,而培养分离。 有不同的敏感性。 某种化学物质或对营养需求依据原理: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② ③举例 条件下进行培养。 高温要分离耐高温菌,可在a. 的平板上进 )青霉素如链霉素或(该抗生素要分离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菌种,可在加有b.行分离。 的生长。 细菌和霉菌的酚,可以抑制10%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c. 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可以有效地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纤维素运用将d. ,可选择能固氮的细菌。 )培养基完全不含氮元素(培养基无氮运用e. 能合 (的微生物能分解尿素以获取氮运用只含尿素而不含其他氮元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f.成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 3.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肉眼 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适宜的单个菌落:指(1)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形态结构、有一定可见的 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如菌落菌落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特定微生物在不同菌落特征:2)(的重 鉴定、分类的大小、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颜色等,这些可以作为对微生物进行要依据。 1.如何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某种微生物,所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根据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氧气、pH 不同利用选择培养基选择。 2.结合教材完善下图中两种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平板分离法并思考: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无菌技术操作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 授课时间:第二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 授课章节:第三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重点:无菌技术操作 难点:无菌技术操作 教学方法:实习示教练习 学时分配: 一、评估 2min 二、计划 3min 三、示教 10min 四、评估 3min 五、注意事项 2min 六、学生回示 4min 七、教师指导 6min 八、分组练习 60min 教学内容: 实践课无菌技术 一、评估 1、评估环境无菌操作前评估环境是否清洁,干燥、宽敞,符合无菌技术要求。 2、评估用物无菌巾包、无菌物品包、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有盖方盘、无菌手套、清洁治疗 盘、消毒液是否齐全及在有效期内。 3、操作者自身评估护士着装、手指指甲是否符合无菌技术的要求。 二、计划 1、预期目标:

(1)、操作符合无菌技术规范。 (2)、保证无菌物品、无菌溶液和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2、准备 三、实施(教师示教,操作程序见实验指导) 四、评价 五、注意事项(口述) 六、学生回示 七、教师指导 八、学生分十六组练习,教师辅导 课后小结:本次课按计划完成。本次课主要练习了无菌技术,树立学生无菌意识。参考资料: 1、基础护理学主编李小寒人民卫生出版社 2、护理学基础主编殷磊人民卫生出版社 3、常用护理技术主编阳爱云湖南科技出版社 4、与上书配套的录像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 授课时间:第三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 授课章节:第三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重点:穿脱隔离衣原则和操作方法 难点:穿脱隔离衣原则和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实习示教练习 学时分配: 一评估 2min 二计划 3min 三示教 10min 四评估 3min 五注意事项 2min 六学生回示 4min 七教师指导 6min 八分组练习 60min 教学内容: 实践课穿脱隔离衣 一、评估 1、核对医嘱。 2、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诊断、临床表现及采取的隔离种类。 3、评估环境:包括环境是否清洁、宽敞、符合穿隔离衣的要求。 4、用物评估:隔离衣大小是否合适、能否遮盖工作服,有无破洞、潮湿、挂 放是否得当,消毒液浓度是否合适。 5、自我评估:着装是否符合隔离要求、接触患者处的皮肤是否有伤口。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 开)→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 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出,关闭容器盖)→使用(始终 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可倒转 向上)→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 容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 无菌包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 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 开系带)→开包(逐层打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 区内)→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好)→记录(日期、时 间、签名) ↓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 损)→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 放于治疗盘内)→铺盘(单层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 →折巾→放置无菌物品→盖巾→记录(日期、时间、签 名)

↓ 无菌容器使用:检查(名称、灭菌日期)→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 器内夹取物品)→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手持容器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 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 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 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出)→倒溶液 (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洗 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塞(倒毕塞瓶 塞盖,消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 取手套法)→调整(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 边)→冲洗(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脱手套(清水 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处置(手套放入医用垃圾)→清洁双 手 思考题

2020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1课时培养基和无菌技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时 培养基和无菌技术 [学习目标] 1.简述培养基的种类、成分及配制原则。2.说出灭菌和消毒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3.简述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知识点一 培养基 知识梳理 1.培养基的概念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01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02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的分类 (2)按成分来源分类????? 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还不清楚,用于 工业生产 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完全了解,常用于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3.培养基的营养组成 (1)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 01水、□02碳源、□03氮源和□04无机盐。 (2)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05pH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06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 07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 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 08无氧的条件。 1.加入培养基中的凝固剂(如琼脂)能被微生物利用吗? 提示:不能。凝固剂只起到凝固的作用。 2.如何通过培养基的营养组成判断微生物的同化类型? 提示: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主要以无机营养为主;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主要以有机营养为主。 3.为什么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 提示: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大体相同,主要由C 、H 、O 、N 、P 、S 等大量元素和Fe 、Mn 、Cu 、Zn 、B 、Mo 等微量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最终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典题分析 题型一 培养基的成分及种类分析 [例1]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 .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无菌技术教案

护理无菌技术教案

无菌技术是指专门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进行侵袭性操作(手术、有创治疗)时,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袭。 进行一些进入人体组织、器官的无创操作(导尿、插管等)时,通过不当的操作,极易将微生物带入人体组织、器官。 如何在操作中加强与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是当前需要强调的问题之一。 主要内容 1无菌技术概念。2无菌操作意义3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一)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二)无菌物品: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三)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四)有菌区:是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是经过灭菌处理而被污染的区域 (五)污染:是指凡是直接或间接的与致病微生物相接触 1环境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2物品布局合理 3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4剪短指甲、规范洗手、手消毒 5带口罩 6必要时穿无菌衣,7戴无菌手套 操作中保持无菌的原则 操作时:面向无菌区域,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20cm距离;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 四不可:跨越,讲话,咳嗽,打喷嚏 取物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用后处理 无菌物品已被污染或疑有污染,均不可再用,应更换,并重新灭菌。 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2无菌容器的使用 3取用无菌溶液 4无菌包的使用 5戴无菌手套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种类:临床上常用的无菌持物钳有卵圆钳、三叉钳和长、短镊子四种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 一无菌持物钳的存放方法及注意事项 干燥保存法,将盛有无菌持物钳的无菌干罐保存在无菌包内,在集中治疗前开包,4h更换一次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 2不能夹取油纱布、换药或消毒皮肤。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装后的持物钳4小时更换。 5检查包裹无破损、潮湿,包外化学指示物是否变色。 6取无菌钳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的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二取密封瓶内取无菌溶液法无菌溶液注意事项 1认真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溶液质量,确信质量可靠后,方可使用。 2手握标签面,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再由原处倒所需量于无菌容器内 3倒溶液时,不得浸湿瓶签,液体不得溅出。 4取完立即塞上瓶塞并消毒瓶塞边缘。 5手不得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 6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7记录开瓶日期以打开溶液的时间有效期为24小时 三无菌包的使用方法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目的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使已灭菌的物品保持无菌状 准备工作护士: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好口罩、不戴耳环、饰品 ,佩戴胸表、态度严谨认真 用物:治疗盘(消毒用物,无菌钳镊及罐,无菌包,无菌溶液,无菌容器,无菌手套,抹布、弯 评估用物:用物准备齐全、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 环境:操作前半小时通风 、 停止清扫减少走动操作台宽敞、清 操作实施1、用干抹布擦治疗盘;台面 2、检查无菌包有效期;包布干燥完整,解带扎好;揭开外、左、右角 3、取无菌钳镊(取放:竖直;尖端闭合,不触及内壁及边缘。使用:尖端保持朝下,台面以上 。用后:夹取无菌物后即放回。) 打开内角;夹取包内物品放于治疗盘;不可跨越无菌区 4、无菌包按原折痕包回,“一”字系好,注明开包日期时间 5、铺治疗巾:双手捏住无菌巾双折一边两角外面;双折铺于治疗盘上;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边缘向上 6、取无菌治疗碗放入盘中治疗巾上 7、检查无菌容器有效期,开盖(盖朝上放妥或拿在手上),用无菌钳镊夹取无菌棉球,盖盖(不跨越无菌区) 8、倒无菌溶液:核对药名、有效期 ; 查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溶液对光检查有无异物,消毒瓶口、打开瓶塞无污染, 评价用物:用物妥善处理、污物分类处置 操作熟练、轻稳、正确 掌握无菌原则,无菌观念强

项目分 值 评分细则得 分 扣分说明 准备质量标准10 1.护士准备:仪表端庄、着装整洁(1分)、不戴装饰品(1分)、无长指甲(1分)、洗手(1分)、戴口罩(1分)。 2.用物准备齐全:无菌包、无菌持物镊、无菌持物钳、无菌治疗碗、无菌棉球、无菌手套、无菌溶液、治疗盘、滑石粉、抹布、弯盘、复合碘签、笔、纸。缺一样扣0.5分。 3.环境清洁干燥、宽敞。(1分) 1.将用物妥善处置(1分)。 2.取治疗盘于清洁、干燥台面上(1分)。 3.取无菌包并查看名称、灭菌日期及标记(1分),查看包布有无潮湿、破损,封口有无散开(1分)。 4.将无菌包解开系带,卷放在

最新无菌技术操作流程68899电子教案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开始:我操作的项目是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的目的: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浸入机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危害。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环境评估:环境清洁,宽敞,明亮,定期消毒,在操作前30分钟停止一切清扫活动,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操作台面清洁干燥,操作前用消毒毛巾擦拭操作台面。 操作前:操作前已取下手表,已修剪好指甲,用7步洗手法洗手【○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4两手互握相互搓擦,双手交换进行.○5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6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7螺旋式揉搓手腕,双手交换进行】戴口罩。准备用物{无菌治疗碗包,无菌持物钳包,无菌容器,棉签,弯盘,无菌溶液,无菌手套,生活废弃桶,医疗垃圾桶} 操作过程:无菌持物钳的用法:目的:取用或传递无菌的辅料、器械等。 无菌持物钳包:包布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已变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打开无菌持物钳包,取出镊子罐置于操作台面上,标明打开的日期及时间。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注意事项: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及油纱布。也不能换药或消毒皮肤。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每个容器只能放在一把无菌持物钳,消毒液应浸没节上2-3CM或钳子长度的1/2,无菌持物钳和浸泡容器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干燥的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 无菌治疗碗包的使用:目的: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无菌治疗碗包:包布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已变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打开无菌治疗碗包,一手抓住无菌巾的四角,包裹另一种手,拿住无菌碗,放于操作台面上。有效期为4小时。 无菌容器的使用:目的: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无菌容器:无潮湿,消毒条码已变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1讲无菌操作技术教学案苏教版(选修1)

第1讲无菌操作技术 [考纲展示]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考点一|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1.相关技能、技术和方法 (1)无菌操作的技能——灭菌 ①分类:实验室常用高温处理达到灭菌效果,包括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②作用: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础。 ③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配制培养基 ①培养基概念: 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②分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3)接种微生物 ①接种: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过程。 ②接种方法和常用工具(连线) 接种方法常用工具 Ⅰ.涂布平板接种a.接种针 Ⅱ.穿刺接种 b.接种环 Ⅲ.斜面接种 c.玻璃涂布器 Ⅳ.平板划线接种 答案:Ⅰ-c Ⅱ-a Ⅲ-b Ⅳ-b 2.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其操作步骤:配制培养基→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 (2)斜面接种和培养大肠杆菌 ①主要目的:菌种转移、扩大培养和保存纯净菌种等。 ②主要步骤:准备接种→接种环灭菌→试管口灭菌→挑取少许菌种→划线接种→在37_℃恒温箱中培养大肠杆菌24 h→将增殖的菌种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中(4 ℃)保存。 (3)平板划线分离和培养大肠杆菌

①平板的作用:培养、分离细菌等微生物。 ②平板划线法是指用带有微生物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而纯化分离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思考回答] 1.微生物接种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1)获得图A和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提示:图A效果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效果是平板划线法。 (2)某同学在用A方法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有同学建议加入抗生素,你觉得可以吗?并说明理由。 提示: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不可以,因为抗生素不但杀灭杂菌,而且也可以杀灭大肠杆菌,因此在培养基上不可以加入抗生素。 1.选择无菌技术的原则 (1)考虑无菌技术的效果:灭菌的效果比消毒要好。 (2)考虑操作对象的承受能力:活体生物材料、操作者的手等只能采用消毒,而不能灭菌。 2.微生物的培养基 (1)培养基的成分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就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与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得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①无菌持物钳得使用②无菌包得使用③铺无菌盘 ④无菌容器得使用⑤取用无菌溶液⑥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中得无菌观念: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4、手部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 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 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 菌。 操作前得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1、无菌持物钳得使用 目得:用于取放与传递无菌物品

步骤:①检查检查有效期 ②开盖将容器盖打开 ③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 取出,关闭容器盖 ④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活动,不可倒转向上 ⑤放钳用后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器,松开关节, 关闭容器盖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缘; 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③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与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取出 ④不可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干燥法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 ⑥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2、无菌包得使用 目得: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得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 步骤: ①检查检查无菌包得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解开封口胶带(系带) 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得操作台上,解开系带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ⅰ、开包:将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ⅱ、取物: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得无菌区内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最新版本

十六、无菌技术 一、技术规范 二、相关知识 1、无菌区域建立:清洁治疗车,洗手,按需求选择无菌包,检查质量(名称、有效期、标识、质量),徒手打开外层包皮,再用持物钳打开二层包皮,建立无菌区域,开包顺序符合要求,向无菌区域内放入无菌器械、一次性敷料、引流管、消毒液、油纱等符合无菌要求,开包剩余无菌物品包装备再用符合要求。 2、无菌持物钳干保存,就地使用,在腰上视野范围内操作,取远处使用时,连同容器一起移动;取放浸泡液体物品时保持钳尖端向下;禁止直接夹取油纱、换药或消毒皮肤,以防被污染;干燥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及其容器应4-6小时更换一次,如疑被污染或已经污染应立即更换、重新灭菌。 3、打包要求:先打开无菌包外层远身侧一角,再打开左右两角,最后打开近身侧角;用无菌持无钳打开内层包皮,从先开远身侧,再开近身侧,不可跨越无菌区,过大区域到对策打开。4穿遮背式手术衣,戴无接触式无菌手套。操作环境宽敞,在视野范围内,戴手套后双手应保持在腰上胸前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如发现手套、手术衣有破洞,立即更换。注意

选择号码合适手掌大小的手套,指甲修剪平齐以防刺破手套。 3.不可以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倾倒液体时不可直接接触无菌溶液瓶口;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以免污染剩余溶液。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溶液,24小时内有效。 4.手指不可触及无菌容器盖的内面及边缘。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灭菌。 5.注明无菌区域建立的日期、时间,建立无菌区域有效期为4小时。 6.无菌观念强,全过程无污染。 三、操作流程

四、操作考核评分规范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 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本科无菌技术教案

本科无菌技术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课教案首页

无菌技术 一、目的 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 二、准备 操作目的,操作环境清洁、宽阔,用物为无菌物品。 三、计划 操作者准备:核对,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检查无菌物品灭菌日期 物品准备:治疗盘、无菌钳缸、无菌治疗巾、无菌包包布、无菌溶液、无菌容器、无菌手套及包布、消毒物品、记录纸、签字笔、启瓶器、弯 盘、纱布、棉签 环境准备:清洁,干燥,宽敞,物品布局合理,操作前30min停止洒扫,减少走动,避免尘土飞扬 四、实施 1.擦桌擦车,准备所需物品,并将其按需要摆于操作台上。 2.查对无菌包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包布有无潮湿破损,是否为十 字包扎。 3.无菌包放于清洁、宽敞、干燥处,解开系带,将系带卷于包布下,按外、 左、右、内的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4.手持持物钳上1/3段,夹取无菌治疗巾,放入治疗盘内。 5.闭合持物钳前端,垂直放入无菌前缸内。 6.将未用完的治疗巾按照无菌包原折依次以内、右、左、外顺序包好,一字包 扎,注明开包时间及责任人。 7.铺无菌治疗盘:双手捏住无菌治疗巾一边外面两角,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 疗盘上,将上层扇形折叠,边缘向外。 8.查看储槽底孔侧孔是否关闭,消毒灭菌是否合格,在有效期以内,打开储 槽,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治疗碗,弯盘放于无菌治疗盘内,立即盖紧储槽盖子。 9.检查油膏缸是否无菌可用,打开无菌容器盖,内面向上,放稳妥。 10.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膏缸内的无菌纱布,放于无菌盘内,立即盖紧无菌容器 的盖子。 11.去无菌溶液,拭尘,查瓶签,冲洗瓶口,从远处倒无菌溶液于无菌盘内的治 疗碗中。 12.倒毕盖紧瓶盖,消毒后盖好,注明开瓶时间24h有效。 13.拉开扇形折叠层,遮盖于无菌物品上,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 反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 14.注明铺盘日期。 15.查无菌手套灭菌日期及标记、号码,有无破损。 16.取出滑石粉,均匀涂抹于双手之上。 17.两手同时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手套的反这部分,取出手套将两 手套五指对准,先戴一只手,再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的反褶内面,同法戴好。 18.双手调整手套的位置,将手套的反折边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19.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手套上的滑石粉。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 程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 开)→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 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出,关闭容器盖)→使用(始终 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可倒转 向上)→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 容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 无菌包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 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 开系带)→开包(逐层打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 区内)→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好)→记录(日期、时 间、签名) ↓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 损)→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 放于治疗盘内)→铺盘(单层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 →折巾→放置无菌物品→盖巾→记录(日期、时间、签 名)

↓ 无菌容器使用:检查(名称、灭菌日期)→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 器内夹取物品)→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手持容器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 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 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 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出)→倒溶液 (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洗 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塞(倒毕塞瓶 塞盖,消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 取手套法)→调整(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 边)→冲洗(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脱手套(清水 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处置(手套放入医用垃圾)→清洁双 手 思考题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教学教材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操作培训记录 时间: 2014、1、20 地点:学习室 主讲人:陈仕霞参加人数:9 参加人员签名: 培训记录: 手术室无菌操作常规 培训人:陈仕霞 一、戴手套 (一)、目的 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患者贺医务人员免受感染。 (二)、用物、环境及人员准备 用物:无菌手套、弯盘 环境:环境要清洁。符合卫生学要求. 人员准备: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三)、操作步骤 1、先穿手术衣,后戴手套。

2、右手拿住手套反折部之内面,取出一双干手套,左手先伸入左侧手套中,戴手套后,将左手伸入右手套反折部之外圈内,然后右手伸入手套(先戴右侧手套亦可)。 3、将手套之反折部,拉到袖口之上,不露出手腕。 4、双手可先沾滑石粉(或医用淀粉)少许,以利戴手套。注意在未戴手套前,手不能接触手套之外面,已戴手套后,不能接触皮肤。 5、以后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上滑石粉。 (四)、操作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2、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选择合适手掌大小的手套尺码。 3、戴手套后应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以上视线范围的水平。 4、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避免强拉。 二、穿手术衣 (一)、目的 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患者贺医务人员免受感染。 (二)、用物、环境及人员准备 用物:无菌手术衣、灭菌手套。 环境:环境要清洁。符合卫生学要求. 人员准备: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三)、操作步骤

1.拿取手术衣后,应面对手术区,并与周围人员与物品保持一定距离再穿,以免碰脏手术衣。 2.双手拿住手术衣两肩部,抖开手术衣,然后稍抛起顺势将两手同时伸入袖筒内,也可以分别先后穿入袖筒。 3.由巡回护士在身后帮助穿衣,并依次系好背部的带子和腰带,全遮式手术衣腰带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传递给术者自己系扎)。 4.再戴干手套,将手套口反折部上翻至袖口上。 (四)、操作注意事项 1、穿好手术衣后,双手半前伸置于胸前,避免触碰周围的人或物。 2、靠近器械台等待手术开始。如因故不能马上开始手术,应以无菌巾包盖双手,置于胸前。不可将手置于腋下、上举或下垂。 3、如手套或手术衣碰及周围的人或物以致污染,或手套有破口,必须随时更 三、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一)、目的 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 (二)、用物、环境及人员准备 用物:无合适的无菌持物钳,临床上常用的无菌持物钳有卵圆钳、三叉钳和长、短镊子四种。 环境:环境要清洁。符合卫生学要求.

无菌技术教案

教案 2009 ~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外科学 专业班级08级影像 授课教师余加和 职称职务副主任医师 教研室外科 院、系(部)医学系 莆田学院

莆田学院教案首页

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技术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余加和 在手术、穿刺、注射、插管、换药等过程中,如不采取一定措施,微生物即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和空气进入伤口,引起感染。 证外科手术和各种诊疗操作不受外源性感染的措施。 灭菌系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而消毒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第一节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一)灭菌法 1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用蒸气压力104.0~137.3kPa(15~ 20 lbf/in2)时,温度可达121~126 ℃,维持30分钟,即能杀死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细菌,达到灭菌目的。物品灭菌后,一般可保留2周。 高压蒸气灭菌用于耐受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类、药物。 注意事项: 2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及橡胶类等物品,在水中煮沸至100℃后, 持续15~20分钟,一般细菌可被杀灭,但带芽胞的细菌至少需要煮沸1小时才能杀灭。如在水中加碳酸氢钠,使成2%硷性溶液,沸点可提高到时候105℃,灭菌时间缩短至10分钟,并可防止金属物品生锈。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故海拔高度每增高300m,一般应延长灭菌时间2分钟。 用。 (二)消毒法 1.药液浸泡消毒法锐利器械、内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可用化学药液浸泡消毒。 注意事项:2.甲醛蒸气熏蒸法 第二节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一)手术人员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换穿手术室准备的清洁鞋和衣裤,戴好口罩及帽子。剪短指甲,并除去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