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观察微观世界的窗口,让我们的肉眼看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世界。

带给我们辣辣感觉的胡椒粉颗粒在1毫米尺度下的状态。

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身边物体是如此陌生

1毫米尺度状态下的针线。

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身边物体是如此陌生

1mm尺度下的雪花片

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身边物体是如此陌生

圆珠笔的笔尖,在200微米尺度下的状态。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身边物体是如此陌生

这是一些细颗粒在100微米尺度下的状态,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前的认知。

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身边物体是如此陌生

100微米尺度下的白糖,呈现的是一种灰色状态。显微镜下的微观尺度让我们认识到了不同的世界,原来我们身边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

一粒花粉在20微米尺度的状态。

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身边物体是如此陌生

10微米尺度下的胡子,中间有细孔,外观上并不是平日看到的圆形。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身边物体是如此陌生

放大9000倍的空气照片显示的是2微米尺度下的微粒物质(pm2.5),杂乱无序的雾霾气溶胶。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身边物体是如此陌生

1微米尺度状态下的锋利刀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光滑,很多的锯齿。

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身边物体是如此陌生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学反思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我和我的学生们借助实验室显微镜认识了水滴里的微生物,酸奶中的乳酸菌,食品上的霉、洋葱的表皮细胞等。 微生物一个陌生的字眼,显微镜一种陌生的仪器,而我也已经好久没有用显微镜了,为了上课我提前一天到实验室调试这台显微镜,真的是凭借上学时的记忆,我小心翼翼的调试着,眼睛都要花了,不过总算调了出来,我终于看到了人体血液涂片细胞,又多试了几次,能看到显微镜下的东西了,我满意的再一次试了试:行!看得清,效果很不错。带着自信带着劳累,回到办公室继续备课,想好第二天如何让学生观察。我准备边演示边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只是渗透,不需要学生调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真真切切显微镜下的世界,我放弃了原有的打算,改变了上课思路,我安排一节课专门观察和描述自己看到的,一个一个的来。 课堂上我看到的是惊喜,孩子们排好队差不多屏住呼吸来用显微镜观察,脸上写满了惊喜。他们所的描述真的是最贴切的比喻,我们观察的是面包上的霉,有人说像是一串串灰色的葡萄,有人说像豆腐渣,更有人说像爱美的女生毛衣上的毛球,有好多我连想也没想到的比喻,这就是孩子们的观察和理解,接下来我又让孩子们把看到的画下来,他们别提有多认真了,一边画一边想小心的下着笔,还不时用橡皮小心的擦着修改着,原来孩子可以像一位科学家一样工作的!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的任务结束了,但是我的孩子们仿佛并没有收拾文具课本的意思,他们太惊奇了,自发的说起自己的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六年级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教材没有解释显微镜每部分的具体作用,而是从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角度进行说明。我在教学中不强调要求学生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而是让学生明白对观察起关键作用的部分的用途、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 一.前言 人的眼睛只能分辨1/60度视角的物体,相当于在明视距离下能分辨0.1mm 的目标。光学显微镜通过透镜将视角扩大,提高了分辨极限,可达到2000A 。。光学显微镜做为材料研究和检验的常用工具,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显微镜分析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观察的对象也越来越细。如要求分表几十埃或更小尺寸的分子或原子。一般光学显微镜,通过扩大视角可提高的放大倍数不是无止境的。阿贝(Abbe )证明了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取决于光源波长的大小。在一定波长条件下,超越了这个极限度,在继续放大将是徒劳的,得到的像是模糊不清的。 图1-1(a )表示了两个点光源O 、P 经过会聚透镜L ,在平面上形成像O ,、P ,的光路。实际上当点光源透射会聚成像时,由于衍射效应的作用在像平面并不能得到像点。图1-1(b )所示,在像面上形成了一个中央亮斑及周围明暗相间圆环所组成的埃利斑(Airy )。图中表示了像平面上光强度的分布。约84%的强度集中在中央亮斑上。其余则由内向外顺次递减,分散在第一、第二……亮环上。一般将第一暗环半径定义为埃利斑的半径。如果将两个光源O 、P 靠拢,相应的两个埃利斑也逐渐重叠。当斑中心O ,、P ,间距等于案例版半径时,刚好能分辨出是两个斑,此时的光点距离d 称为分辨本领,可表示如下: α λs in 61.0d n = (1-1) 式中,λ为光的波长,n 为折射系数,α孔径半角。上式表明分辨的最小距离与波长成正比。在光学显微镜的可见光的波长条件下,最大限度只能分辨2000A 。。于是,人们用很长时间寻找波长短,又能聚焦成像的光波。后来的X

扫描电镜及其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扫描电镜测试技术原理及其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1、扫描电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的主要构成分为四部分:镜筒、电子信号的显示与记录系统、电子信号的收集与处理系统、真空系统及电源系统(图1)。以下是各部分的简介和工作原理。 1.1扫描电镜结构 1.1.1镜筒 镜筒包括电子枪、聚光镜、物镜及扫描系统,其作用是产生很细的电子束(直径约几个nm),并且使该电子束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同时激发出各种信号。 1.1.2电子信号的收集与处理系统 在样品室中,扫描电子束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多种信号,其中包括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X射线、吸收电子、俄歇(Auger)电子等。在上述信号中,最主要的是二次电子,它是被入射电子所激发出来的样品原子中的外层电子,产生于样品表面以下几nm 至几十nm 的区域,其产生率主要取决于样品的形貌和成份。通常所说的扫描电镜图像指的就是二次电子像,它是研究样品表面形貌的最有用的电子信号。检测二次电子的检测器的探头是一个闪烁体,当电子打到闪烁体上时,就在其中产生光,这种光被光导管传送到光电倍增管,光信号即被转变成电流信号,再经前置放大及视频放大,将电流信号转变成电压信号,最后被送到显像管的栅极。 1.1.3电子信号的显示与记录系统 扫描电镜的图像显示在阴极射线管(显像管)上,并由照相机拍照记录。显像管有两个,一个用来观察,分辨率较低,是长余辉的管子;另一个用来照相记录,分辨率较高,是短余辉的管子。 1.1.4真空系统及电源系统 扫描电镜的真空系统由机械泵和油扩散泵组成,其作用是使镜筒内达到10 托的真空度。电源系统则供给各部件所需的特定电源。

图1 扫描电镜结构图 1.2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 扫描电镜的电子枪发射出电子束,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经过两次电磁透镜的作用后在样品表而聚焦成极细的电子束。该细小的电子束在末透镜的上方的双偏转线圈作用下在样品表而进行扫描,被加速的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激发出各种信号,如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俄歇电子、阴极发光等。这些信号被按顺序、成比例的交换成视频信号、检测放大处理成像,从而在荧光屏上观察到样品表而的各种特征图像。 2、扫描电镜在矿物岩石学领域的应用 2.1矿物研究 不同矿物在扫描电镜中会呈现出其特征的形貌,这是在扫描电镜中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如高岭石在扫描电镜中常呈假六方片状、假六方板状、假六方似板状;埃洛石常呈管状、长管状、圆球状;蒙脱石为卷曲的薄片状;绿泥石单晶呈六角板状,集合体呈叶片状堆积或定向排列等。王宗霞等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硅藻上的形貌,硅藻上多呈圆盘状、板状,根据这一特征即可将它鉴定出来。 矿物特征及残余结构可以推断其成岩环境和搬运演化历史,扫描电镜可对矿 物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为推断矿物的成岩环境和搬运演化历史提供基础资

六年级科学下《一 微小世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优质课教案_4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显微镜能够协助我们看到洋葱表皮的细胞结构。 过程与方法: 会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会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到微观世界的精彩,发展研究生命世界的兴趣。 懂得因为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很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准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准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洋葱、小刀、放大镜、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红墨水、餐巾纸、烧杯(50ML)、镊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看一段细胞世界的视频,生欣赏 2、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视频是肉眼看不到的,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呢? 3、师:对要用显微镜。板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这节课我们就是要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理解显微镜的结构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发明了显微镜吗? 2、师:要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我们先来理解显微镜的结构 3、(课件2)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各个部分及名称。 4、师:同学们记住了吗?我来考考大家(老师拿着显微镜指学生说) 三、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观察 1、师: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就能够观察物体了吗?(课件3)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今天我们(出示洋葱)就以洋葱为例,要研究它的内部结构,我们必须先学会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课件4)介绍所需材料和工具。 3、师:请同学们边看边记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讲解并演示课件5)

走进微观世界

走进微观世界 [ 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的基本理念,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穴或许还应该是独特的?雪反应,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熏提高综合思维水平,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教材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置了这一单元的课程,通过微观世界的形式美感的启迪,学习和运用艺术造型的基本知识。学习活动的设置分三个步骤展开:欣赏微观图片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通过语言描述和讨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或通过显微摄影图片,感受微观世界的现象,并通过记录、想像、设计基本形,组合形状构图等一系列的工作,进一步发现和探究图形的奥秘;采用绘画或计算机辅助绘画以及制作立体模型等造型方法进行艺术表现,在不断认识、想像的基础上,运用构成方法创造出独特的富有想像力的图形。 “评价建议”从对图形的想像和创意、空间意识的形成以及绘制水平和动手能力几个方面展开,便于学生自评或互评。 “资料库”摘录了有关名词术语的解释。 “学习大空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发,列举了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的图片,讲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关系,帮助学生更广泛地理解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视觉形象。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开拓新的视角,启发他们关注自然形态,开阔视野,发挥想像,探究和思考图形结构的规律。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对丰富的视觉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力求帮助学生在物质结构的基本形式和艺术创造的造型要素之间找到某种联系,并归纳出方法,用以创造新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发现和欣赏微观世界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探究自然结构与图形结构的共同规律;根据自然现象进行想像和表现,创造性地运用简单元素构成图形。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教材呈现的显微摄影图片注重体现和谐、秩序两个特点。图片中可以找到等距排列、对称、重复以及空间结构、运动变化等形式,呈现了自然形态的基本特点。与艺术作品比较,说明人工形态的创造都是基于对自然形态生成和变化的认识、理解。基本形体的设计与变化组合的学习活动,引入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一般方法,通过绘图和制作的技能学习,掌握分割、集聚、插接等造型技能,体会自然形不仅可以作为模仿的对象,而且还可以作为功能、构造和美的形式(对称、比例、调和、平衡、对比)的范例。从而领悟研究自然形态的生成过程,即可了解形态的本质的道理。 2.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包括教学所需图片文字、动画示意,最好有影片资料,学

扫描电镜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

一、扫描电镜的原理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写为SEM,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浓缩了电子光学技术、真空技术、精细机械结构以及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 扫描电镜的基本工作过程如图1,用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同时,阴极射线管内的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的电子束同步扫描,将电子束在样品上激发的各种信号用探测器接收,并用它来调制显像管中扫描电子束的强度,在阴极射线管的屏幕上就得到了相应衬度的扫描电子显微像。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与样品发生各种不同的相互作用,产生不同信号,获得的相应的显微像的意义也不一样。入射电子与试样相互作用产生图2所示的信息种类[1-4]。 这些信息的二维强度分布随试样表面的特征而变(这些特征有表面形貌、成分、晶体取向、电磁特性等),是将各种探测器收集到的信息按顺序、成比率地转换成视频信号,再传送到同步扫描的显像管并调制其亮度,就可以得到一个反应试样表面状况的扫描图如果将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即转变成数字信号,就可以由计算机做进一步的处理和存储扫描电镜主要是针对具有高低差较大、粗糙不平的厚块试样进行观察,因而在设计上突出了景深效果,一般用来分析断口以及未经人工处理的自然表面。 图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图2 电子束探针照射试样产生的各种信息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的各种信号及其功能如表1所示 表1 扫描电镜中主要信号及其功能 二、扫描电镜的构成

图3给出了电镜的电子光学部分的剖面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电子枪——产生和加速电子。由灯丝系统和加速管两部分组成 2.照明系统——聚集电子使之成为有一定强度的电子束。由两级聚光镜组合而 成。 3.样品室——样品台,交换,倾斜和移动样品的装置。 4.成像系统——像的形成和放大。由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组成的三级放大系 统。调节物镜电流可改变样品成像的离焦量。调节中间镜电流可以改变整个系统的放大倍数。 5.观察室——观察像的空间,由荧光屏组成。 6.照相室——记录像的地方。 7.除了上述的电子光学部分外,还有电气系统和真空系统。提供电镜的各种电 压、电流及完成控制功能[3]。 图3 电镜的电子光学部分剖面图

湘教版美术九上第五课《走进微观世界》word教案

《走进微观世界》同课异构 一、教材分析: 《走进微观世界》是湘版美术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目。我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微观图片呈现的形式美感,帮助学生开拓新的视角,丰富学生的视觉形象,然后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和讨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最后创造出独特的富有想像力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微观图片呈现的形式美感,描述你的感受和想象,创造出独特的富有想像力的图形。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艺术角度来探究微观世界微生物形状和色彩的奥秘,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发展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的感受,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造出造型独特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运用简单的元素构建图形,并能装饰出丰富的颜色 四、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体验一场奇妙的视觉旅行,一边看一边想想,这些图片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们的眼球!能说说你的感受吗?(课件出示各种漂亮微生物的图片) 生:我觉得它们的颜色非常漂亮,它们的样子也很有趣!(板书)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图片吗? 生答:没有 师:其实,这些图片上有趣的图形是我们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微生物细胞呈现出来的,微生物同样具有生命,它的个子特别小,小到我们根本无法用肉眼看到,只能借助显微镜去研究它!比如你们七年级时做的生物实验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实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美术的视觉去探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 (揭示课题:板书——走进微观世界) (二)观察外形拓展思维 师(提出观察任务):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这些图片。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形状?谁能和大家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张像一条烟花(猕猴桃切面图) 生:我觉得这张像花朵(病毒) 生:这个像旋转楼梯(DNA螺旋结构图) 生:这个不是书上那个,像人脸(海洋浮游生物) ------ 师:微生物的形状千姿百态,可以是抽象的任意不规则形状(课件出示图片)。也可以规则的几何形状(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可以任意想象出自己喜欢的形状来。 师(提出尝试任务):想将你们的奇思妙想画出来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大胆的试一试,在5分钟内用油画棒画出1—2种将你感兴趣的某一个自然形概括出来,并将这个自然形转换成富有创意的单元图形。哪些同学愿意上来试一试,其他同学在下面创作。 师(作业反馈):请同学们推荐一下你们组里的创意作品。

奇妙的微观世界作文800字完美版

奇妙的微观世界作文800字 人们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我想说:“奇妙的不仅是我们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更是那些我们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事物。” 这天,妈妈给我买的显微镜终于到家了,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裹,经过向卖家询问和自己的研究,终于懂得了显微镜各部分零件的名称和它的作用。 打开了一个盒子,那里装有50个动植物的标本。我轻轻地夹起一片“蜜蜂口器”标本,口器是什么呢?我小心地把标本放在夹片下,对着目镜一瞧,一个棕黄色的大头映入眼帘,上面布满了黑色的小点点,好像是人脸上长满了雀斑一样,在“脸”的周围,还长满了又长又密的绒毛。丑极了! 看完成品标本,你是不是感觉不满足?嘿嘿,别急,好戏还在后面呢! 我先拿出一片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接着,用镊子撕出一片洋葱内层的皮,可以看见上面还有紫色表皮,这时把它放在载玻片上,再用盖玻片轻轻一压,制作洋葱标本的工作就算完成。我对着目镜一看,咦?这不是类似蜂巢的六边形吗?又像是水立方的外形设计,那许多个形状整齐但构造却杂乱无章的小圆,散布在茎叶上,颇有几分趣味。 最开心的莫过于孵化虾卵啦! 我按照说明书上的做,不敢有半点马虎,水该放多少,虾卵又该放多少,要撒在什么位置,不说经过精密的测量吧,至少很准确。我把虾卵放在孵化盒里盖好盖子,在它的上方10厘米处悬挂了一盏白炽灯,便关闭门窗,静静等待二十四小时后的变化…… 第二天的中午,我打开房门,孵化盒旁有许多小飞虫的尸体,它们都是被温暖的灯光吸引过来的。孵化盒里,许多“迷你”小虾畅快地游着,和我平时吃的虾相比,不知要小多少倍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看到了它们肥胖而透明的身躯,不是在游泳,更像是用翅膀在水中滑行,透明的外壳上有着精致的纹理。还有一些圆圆的、不透明的黑点,这些就是尚未卵化出来的虾卵。有些虾卵已经孵化出了小虾,拖着一个破碎的透明的“袋子”,随水漂荡。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带着科学家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我们就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结果,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知道的东西,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么的神奇,让人捉摸不透。 通过这台显微镜,我看到了另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从此对它珍爱有加,相信你如果也有和我一样的“宝贝”,一定也会很喜爱它的。

微观世界观后感(25篇)

微观世界观后感(25篇) 微观世界观后感第1篇: 我看完《微观世界》这部电影,觉得那座山上的动物、植物真多,并且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很奇怪,在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啊! 我看了《微观世界》后,发现动物居然是思想的,爱的。在草丛里,我发现两只巨大的蜗牛在亲嘴,它们显得格外不好意思,脸都红了。啊!原先动物也是感情的。 同时,动物还是弱肉强食的。看!两只螳螂张牙舞爪,蜘蛛机灵地“站”在蜘蛛网上,时刻等待着美食。一向螳螂呆头呆脑,傻乎乎地跳在了蜘蛛网上。这下蜘蛛高兴极了,用蜘蛛丝紧紧地缠在螳螂身上,螳螂拼命挣扎,左一腿,右一拳,大声地呼救:“兄弟们,快来救命呀!”螳螂们都很害怕,呆呆地站在原地,没办法。蜘蛛更加凶猛,用腿使劲抱住螳螂的头,狠狠地咬了螳螂一口,吐出毒液,螳螂无力地挣扎着,气息越来越低,越来越弱……螳螂最终不行了。呀,螳螂死了,真是可怜!蜘蛛开始美美地大吃一顿。啊!动物世界真是弱肉强食。 我喜欢看这部影片,它带我走进动物世界,让我们去了解动物的思想、生活习惯,去探索动物的一些奇怪现象,增加了很多科学知识。 微观世界观后感第2篇: 今日我看了微观世界这部片子,片子里面主要讲了许多昆虫的故事,毛毛虫、蜻蜓、屎壳郎、螳螂、蜂、蚊子……

讲的蜂是怎样采蜜的,是怎样孵化的,还讲了蜻蜓是怎样产卵的,等等。最引我注意的是一个水蜘蛛,她是用尾巴吸一个空气泡,然后多吸几个把它做成一个卵袋,在把幼虫放进去,让它在里面成长。我能看的出这是一只母的蜘蛛,母爱是伟大的。 每一个动物和昆虫都它们生存权力,就像狮子要想生存,就要吃肉,就得吃食草动物,可是食草动物要是没草,就不能生存,可草要是没土就没法生长,也就没食草动物了。这就是食物链。一但缺少了一样,就会破坏了生态平衡,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珍惜每一个生命。 我觉得,动物、植物、昆虫……组成了一个大自然,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昆虫、小动物还植物,给我们创造了完美的生活环境。我们要保护这些动植物,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完美的自然继续下去。 微观世界带给了我很大的感受,也学到了一些知识。比如蝴蝶是怎样来的,蜂是怎样由卵长成小蜂的,蚊子怎样蜕变的。你们呢?必须也很多收获,快告诉我吧! 微观世界观后感第3篇: 我看了《微观世界》以后,异常佩服摄影者的技术,他能够把一只小虫子的活动过程拍摄下来,哪怕只是螳螂蹬蹬腿,蟑螂、跳蚤蹦一蹦,我们都能仔仔细细地看个一清二楚。 松毛虫最好玩,它们都是笨虫,领头虫往哪走,它们就往哪走,我必须要保佑它们都不撞墙、撞树,或被一些动物吃掉。它们毛绒绒的,绿油油的,真让人恶心,我期望它们

高考满分作文《你看世界,世界看你》!

高考满分作文《你看世界,世界看你》! 导语:我看世界怎样?世界又怎么样看我?欢迎阅读高考满分作文《你看世界,世界看你》! 当你做病毒检测的时候,一定会用到显微镜,那样你就能清晰的判断出病毒的类型,以便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当然,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望远镜,那我敢保证,你眼前一定是模糊一片,你一定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但,如果你想用“显微镜”一样的方式,去审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性格、行为或举止,我想那更是一个糟糕的结果,我敢保证你最终会一个朋友也得不到,因为他们在你的观察下,会变得满身瑕疵,一无是处记得古人也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确实如此吗?如果你有幸站在放光镜(平面镜)面前,你的确可以审视一下你的尊容,但如果不幸,你对面就立着一面“哈哈镜”,我想你不一定会真的哈哈大笑因为你或许会丑态百出,或许会面目可憎,那是真的你吗? 也许你的理想是某一天能够走遍世界,但其实,在迈步之前,你应该学会观察或审视世界你不能盲目的行走,也不能固步自封,只会东张西望是的,我们应该把眼光投向长远,甚至是未知的领域,至少我们能事先辨别方向,约略定位自己的坐标,也能感知你所处的环境古人不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凝重的一望吗?那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更是崇高理想的酝酿。

远望是为了远行,也是为了让我们跳出我们所处的坐标点,至少可以避免沉溺“灯下阴霾”,摆脱因拘泥一点,而一叶障目但要远行,自然要日积跬步因此,我们还要善于低下头,脚踏实地,做好我们身边清楚而具体的每件事情,必要时,我们应该用一下“显微镜”,去观察事物关联的蛛丝马迹也许我们不会完美,但应该有追求完美的执着和坚持这个过程自然也很辛苦,不然古人也就不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悟了。 理想总是丰满,但现实却颇为骨感要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使我们在经过努力之后,越来越切近我们的理想,其实,我们是需要乐观的,当然不妨站在“哈哈镜”面前去自嘲一下,当然也包括别人的调侃,甚至讽刺这是成功必要的经历如果说远望与显微的观察,是为了处理好我们与我们所在世界的关系,那么,当我们站在“哈哈镜”面前的心态和勇气,其实是需要我们有直面别人,甚至是自我的勇气我们不能在世界里像堂吉诃德那样横冲直撞,独来独往,我们必须学会合作与分享,这样我们才能快乐的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但即使全世界,都众星捧月般的支持你,但你始终可能会面对两个自己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像真实的你和镜子中的你,有时并不完全统一,那么说服自己,为信仰、信念、理想而坚持,有时比说服别人理解、支持和尊重更为重要世界是我们的,我们是世界的,我们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观察与感知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观察我们,因此,我们在改变世界的同时,还要学会适应世界和身边的人处理好我们与世界,我们与别人,我们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我们达到目的之前必须

四年级(下)自然教案第二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四年级(下)自然教案第二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课题:显微镜下的世界内容:微观世界第 1 课时 5 一、教学目标:知道工具、仪器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事物;认识微观世界;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组 成部分;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难点:难点是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 三、教学方法:讨论与观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设备:放大镜、显微镜、植物叶子、其他观察的物品

六、板书设计: 微观世界 蚕豆叶表皮细胞: 血细胞: 黑藻叶: 七、教学后记: 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相同的物体,了解到人类发明的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都能够帮助人类更细致地认识物体、认识微观世界;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到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的世界、初步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能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的乐趣,从而引发其热爱科学、勤于探究等意识。

课题:显微镜下的世界内容:显微镜下的小生物第 2 课时 6 一、教学目标:初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动植物以外还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分布很广、个体小,繁殖速度快;学会观察、描绘从显微镜里看到的微观世界;培养发现、比较、交流的兴趣与能力;了解相关的科学史,激发对科学探究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自然界里还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以及适应的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知道在自然界里还有微生物的存在; 三、教学方法:观察、交流、阅读 四、教学设备:显微镜、微小生物载玻片、PPT资料、水蚤影像资料

微观世界观后感(25篇)

微观世界观后感(25篇) :毛毛虫动物蝴蝶螳螂蜘蛛长腿蜘蛛屎壳郎昆虫微观世界迁徙的鸟七星瓢虫微观世界观后感第1篇: 我看完《微观世界》这部电影,觉得那座山上的动物、植物真多,并且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很奇怪,在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啊! 我看了《微观世界》后,发现动物居然是思想的,爱的。在草丛里,我发现两只巨大的蜗牛在亲嘴,它们显得格外不好意思,脸都红了。啊!原先动物也是感情的。 同时,动物还是弱肉强食的。看!两只螳螂张牙舞爪,蜘蛛机灵地”站”在蜘蛛网上,时刻等待着美食。一向螳螂呆头呆脑,傻乎乎地跳在了蜘蛛网上。这下蜘蛛高兴极了,用蜘蛛丝紧紧地缠在螳螂身上,螳螂拼命挣扎,左一腿,右一拳,大声地呼救:”兄弟们,快来救命呀!”螳螂们都很害怕,呆呆地站在原地,没办法。蜘蛛更加凶猛,用腿使劲抱住螳螂的头,狠狠地咬了螳螂一口,吐出毒液,螳螂无力地挣扎着,气息越来越低,越来越弱……螳螂最终不行了。呀,螳螂死了,真是可怜!蜘蛛开始美美地大吃一顿。啊!动物世界真是弱肉强食。 我喜欢看这部影片,它带我走进动物世界,让我们去了解动物的思想、生活习惯,去探索动物的一些奇怪现象,增加了很多科学知识。 微观世界观后感第2篇: 今日我看了微观世界这部片子,片子里面主要讲了许多昆虫的故事,毛毛虫、蜻蜓、屎壳郎、螳螂、蜂、蚊子……讲的蜂是怎样采蜜的,是怎样孵化的,还讲了蜻蜓是怎样产卵的,等等。最引我注意的是一个水蜘蛛,她是用尾巴吸一个空气泡,然后多吸几个把它做成一个卵袋,在把幼虫放进去,让它在里面成长。我能看的出这是一只母的蜘蛛,母爱是伟大的。 每一个动物和昆虫都它们生存权力,就像狮子要想生存,就要吃肉,就得吃食草动物,可是食草动物要是没草,就不能生存,可草要是没土就没法生长,也就没食草动物了。这就是食物链。一但缺少了一样,就会破坏了生态平衡,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珍惜每一个生命。 我觉得,动物、植物、昆虫……组成了一个大自然,这些小小

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逐点扫描,与样品相互作用产行各种物理信号,这些信号经检测器接收、放大并转换成调制信号,最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反映样品表面各种特征的图像。扫描电镜具有景深大、图像立体感强、放大倍数范围大、连续可调、分辨率高、样品室空间大且样品制备简单等特点,是进行样品表面研究的有效分析工具。 扫描电镜所需的加速电压比透射电镜要低得多,一般约在1~30kV,实验时可根据被分析样品的性质适当地选择,最常用的加速电压约在20kV左右。扫描电镜的图像放大倍数在一定范围内(几十倍到几十万倍)可以实现连续调整,放大倍数等于荧光屏上显示的图像横向长度与电子束在样品上横向扫描的实际长度之比。扫描电镜的电子光学系统与透射电镜有所不同,其作用仅仅是为了提供扫描电子束,作为使样品产生各种物理信号的激发源。扫描电镜最常使用的是二次电子信号和背散射电子信号,前者用于显示表面形貌衬度,后者用于显示原子序数衬度。 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可分为电子光学系统、扫描系统、信号检测放大系统、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源及控制系统六大部分。这一部分的实验内容可参照教材第十二章,并结合实验室现有的扫描电镜进行,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三、扫描电镜图像衬度观察 1.样品制备 扫描电镜的优点之一是样品制备简单,对于新鲜的金属断口样品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可以直接进行观察。但在有些情况下需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 1) 样品表面附着有灰尘和油污,可用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在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 2) 样品表面锈蚀或严重氧化,采用化学清洗或电解的方法处理。清洗时可能会失去一些表面形貌特征的细节,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 3) 对于不导电的样品,观察前需在表面喷镀一层导电金属或碳,镀膜厚度控制在5-10nm 为宜。 2.表面形貌衬度观察 二次电子信号来自于样品表面层5~l0nm,信号的强度对样品微区表面相对于入射束的取向非常敏感,随着样品表面相对于入射束的倾角增大,二次电子的产额增多。因此,二次电子像适合于显示表面形貌衬度。 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较高,一般约在3~6nm。其分辨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束斑直径,而实际上真正达到的分辨率与样品本身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电镜的操作条件如高匝、扫描速度、光强度、工作距离、样品的倾斜角等因素有关,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目前可达的最佳分辩率为lnm。 扫描电镜图像表面形貌衬度几乎可以用于显示任何样品表面的超微信息,其应用已渗透到许多科学研究领域,在失效分析、刑事案件侦破、病理诊断等技术部门也得到广泛应用。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表面形貌衬度在断口分析等方面显示有突出的优越性。下面就以断口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为例说明表面形貌衬度的应用。 利用试样或构件断口的二次电子像所显示的表面形貌特征,可以获得有关裂纹的起源、裂纹扩展的途径以及断裂方式等信息,根据断口的微观形貌特征可以分析裂纹萌生的原因、裂纹的扩展途径以及断裂机制。图实5-1是比较常见的金属断口形貌二次电子像。较典型的

初三化学第4讲 走进微观世界之分子原子(学生版)

第4讲走进微观世界之分子原子 (不用添加内容,也不做修改) 微观粒子的共性 1 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么小,当然我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2.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越快。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变甜了、在花园经过会闻到花香、樟脑丸一段时间之后会消失。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哪些特点呢? 3.微观粒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1+1=2吗?” 那么5mL水与5mL酒精混合为什么小于等于10ml呢? 微观粒子的种类 微观粒子的种类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 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 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1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知道什么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含常见原子团)。原子与分子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和相互转化。 3.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不用添加内容,任课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自行添加) 例1.分子与原子的主要不同点是 (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是连在一起的没间隔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分 例2 二氧化碳、双氧水(H2O2)和液氧中都含有 ( ) A.氧气 B.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离子 例3 保持三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 A.硫原子 B.氧原子 C.氧原子和硫原子 D.三氧化硫分子 例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金秋十月,坐在教室里闻到飘进来的桂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水不能燃烧,电解后生成的氢气能燃烧,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分子和原子是不同的微粒,相互间没有联系 例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 A.CO2 B.SO2 C.H2O2 D.O2 例6 用“原子”、“分子”、“元素”填空 水是由氢、氧两种_______组成的;水是由许多水________聚集而成的;电解水,水_______变成氧______、氢______,氧_______结合成氧________,氧 ______聚集成氧气,氢_______结合成_______,氢_______聚集成氢气;水加 热变成水蒸气,水_______向空气中扩散. 例7 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及应用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及应用 材料测试技术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以及应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目的就是要了解、获知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同时为发展新型材料提供新途径、新方法或新流程。在现代制造业中,测试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材料的组织形貌观察,主要是依靠显微镜技术,光学显微镜是在微米尺度上观察材料的组织及方法,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则可以实现纳米级的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仪等已成为从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到金属材料的广阔范围内进行表面分析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将主要介绍其原理及应用。 1.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a)透射电子显微镜 b)透射光学显微镜 图1:透射显微镜构造原理和光路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一种现代综合性大型分析仪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中被广泛地使用。 所谓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为照明光源的显微镜。由于电子束在外部磁场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弯曲,形成类似于可见光通过玻璃时的折射现象,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物理效应制造出电子束的“透镜”,从而开发出电子显微镜。而作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其特点在于我们是利用透过样品的电子束来成像,这一点有别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由于电子波的波长大大小于可见光的波长(100kV的电子波的波长为0.0037nm,而紫光的波长为400nm),根据

光学理论,我们可以预期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应大大优于光学显微镜。 图l是现代TEM构造原理和光路。可以看出TEM的镜筒(Column)主要有三部分所构成:(1)照明系统,即电子枪;(2)成像系统,主要包括聚光镜、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3)观察系统。 通过TEM中的荧光屏,我们可以直接几乎瞬时观察到样品的图像或衍射花样。我们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改变样品的位置及方向,从而找到我们感兴趣的区域和方向。在得到所需图像后,可以利用相机照相的方法把图像记录下来。现在新一代TEM也有的装备了数字记录系统,可以将图像直接记录到计算机中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下图为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结构示意图。由三极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经栅极静电聚焦后成为直径为50mm的电光源。在2-30KV的加速电压下,经过2-3个电磁透镜所组成的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束会聚成孔径角较小,束斑为5-10m m的电子束,并在试样表面聚焦。末级透镜上边装有扫描线圈,在它的作用下,电子束在试样表面扫描。高能电子束与样品物质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背反射电子,X射线等信号。这些信号分别被不同的接收器接收,经放大后用来调制荧光屏的亮度。由于经过扫描线圈上的电流与显象管相应偏转线圈上的电流同步,因此,试样表面任意点发射的信号与显象管荧光屏上相应的亮点一一对应。也就是说,电子束打到试样上一点时,在荧光屏上就有一亮点与之对应,其亮度与激发后的电子能量成正比。换言之,扫描电镜是采用逐点成像的图像分解法进行的。光点成像的顺序是从左上方开始到右下方,直到最後一行右下方的像元扫描完毕就算完成一帧图像。这种扫描方式叫做光栅扫描。 图2: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示意图

走进微观世界作文700字

走进微观世界作文700字 在地球上,有一个美丽而渺小的世界――那就是虫子们的世界。让我们跟随着这只小 蜜蜂,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吧! 四周多么宁静,一大片青草随风舞动,这就是微观世界的森林,所有物体都在我眼前 放大。 小小的蜜蜂在这森林上方盘旋,那黑珍珠般的眼睛,多么有神,饥肠辘辘的它四处寻食,忽然,它发现了远处高大的花丛。它像一架小小的飞机一样,“嗡”的一声朝“餐桌”飞去,犹如离弦之箭。现在它可以享用丰盛美味的午餐了。 我的目光又被一只小虫吸引了。它披着一身乌黑亮丽的铠甲,推着比自己大三四倍的 食物,艰难地前进着。小虫来到了一个小山下,它想把食物翻越过小山,可是太重了,它 刚把食物推上去一点儿,就滚下来了。二次,三次,它都滚了下来。我真有点儿想帮它一 把的冲动。接二连三的失败,它并不气馁,它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食物推了上去。 走着走着,咦,怎么推不动了?小虫急忙上前看了看,原来是叉在树上了,它想了想,然 后迅速地在食物四周刨出小沟,使劲地把食物拔了下来。是什么使它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呢? 另一边,大群的蚂蚁也在搬运食物,谁都没有闲着,它们多么团结啊!这时,我看到 了一个长着绒毛的蒲公英种子。我好奇地向下看去,原来是一只娇小的蚂蚁在搬运着,它 的样子好像随时会飞走。 忽然,一只瓢虫扑腾着翅膀飞上了荆条,吃起了蚜虫,却不知这地方已被蚂蚁占领。 蚂蚁发现后,立刻对瓢虫拳打脚踢。瓢虫也不甘示弱,可也没几个回合就被踹了下去。我 真为瓢虫惋惜,可没想到跌下去的小瓢虫又飞了上来,再一次与蚂蚁展开了较量……多么 顽强的小虫! 这个世界里还有卿卿我我的蜗牛,也有排着长队游行的毛毛虫……走进这个小小的微 观世界,我们还会发现更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资源开发 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动物、植物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含混。本课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教学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认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后将了解到水滴中多见的几种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形态多样、分布广博,使学生体验到微观生命世界的奇特,激发学生探索微观生命世界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在知识目标方面,由认识微生物明确为“一滴水里有什么”这一详尽问题。由于学生以前没有学过微生物,所以本节课不应照本宣科,认为把书上的知识讲完,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教材观、教学观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紧箍咒。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起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到广漠的空间去探索、求知。 在材料设计方面,遵循兰本达关于材料要“结构化”的思想,同时渗透科学教学应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想,课前要 求学生自己走入大自然采集一些水样,这包括河里、池塘里以及放置了几天的雨水或自来水,当然教师事前的安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的工具——显微镜以及一些微生物的多媒体图片,以帮助学生展开探究。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观察探究—交流汇报—延伸拓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结构化的材料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展开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个别指导、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简述扫描电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资料讲解

简述扫描电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试分析其与透射电镜在样品表征方面的异同 1、扫描电镜的构造 扫描电镜由电子光学系统、信号收集和图像显示系统、和真空系统三部分组成。 1.1 电子光学系统(镜筒) 电子光学系统包括电子枪、电磁透镜、扫描线圈和样品室。 1.1.1 电子枪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枪与透射电镜的电子枪相似,只是加速电压比透射电镜低。 1.1.2 电磁透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各电磁透镜都不作成像透镜用,而是做聚光镜用,它们的功能只是把电子枪的束斑逐级聚焦缩小,使原来直径约为50um的束斑缩小成一个只有数个纳米的细小斑点,要达到这样的缩小倍数,必须用几个透镜来完成。扫描电子显微镜一般都有三个聚光镜,前两个聚光镜是强磁透镜,可把电子束光斑缩小,第三个聚光镜是弱磁透镜,具有较长的焦距。布置这个末级透镜(习惯上称之物镜)的目的在于使样品室和透镜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便装入各种信号探测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照射到样品上的电子束直径越小,就相当于成像单元的尺寸越小,相应的分辨率就越高。采用普通热阴极电子枪时,扫描电子束的束径可达到6nm左右。若采用六硼化镧阴极和场发射电子枪,电子束束径还可进一步缩小。

1.1.3 扫描线圈扫描线圈的作用是使电子束偏转,并在样品表面作有规则的扫动,电子束在样品上的扫描动作和显像管上的扫描动作保持严格同步,因为它们是由同一扫描发生器控制的。 1.1.4 样品室样品室内除放置样品外,还安置信号探测器。各种不同信号的收集和相应检测器的安放位置有很大关系,如果安置不当,则有可能收不到信号或收到的信号很弱,从而影响分析精度。样品台本身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组件,它应能夹持一定尺寸的样品,并能使样品作平移、倾斜和转动等运动,以利于对样品上每一特定位置进行各种分析。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室实际上是一个微型试验室,它带有许多附件,可使样品在样品台上加热、冷却和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如拉伸和疲劳)。 1.2 信号的收集和图像显示系统 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和透射电子的信号都可采用闪烁计数器来检测。信号电子进入闪烁体后即引起电离,当离子和自由电子复合后就产生可见光。可见光信号通过光导管送入光电倍增器,光信号放大,即又转化成电流信号输出,电流信号经视频放大器放大后就成为调制信号。如前所述,由于镜筒中的电子束和显像管中电子束是同步扫描的,而荧光屏上每一点的亮度是根据样品上被激发出来的信号强度来调制的,因此样品上各点的状态各不相同,所以接收到的信号也不相同,于是就可以在显像管上看到一幅反映试样各点状态的扫描电子显微图像。 1.3 真空系统 为保证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光学系统的正常工作,对镜筒内的真空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如果真空系统能提供1.33×10-2 -1.33×10-3 Pa的真空度时,就可防止样品的污染。如果真空度不足,除样品被严重污染外,还会出现灯丝寿命下降,极间放电等问题。 2、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 扫描电镜是由电子枪发射并经过聚焦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激发样品产生各种物理信号,经过检测、视频放大和信号处理,在荧光屏上获得能反映样品表面各种特征的扫描图像。 3、分析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在样品表征方面的异同 3.1 结构差异 主要体现在样品在电子束光路中的位置不同,透射电镜的样品在电子束中间,电子源在样品上方发射电子,经过聚光镜,然后穿透样品后,有后续的电磁透镜继续放大电子光束,最后投影在荧光屏幕上;扫描电镜的样品在电子束末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