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必修的基础平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畜禽解剖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畜牧基础》、《兽医基础》、《兽医诊疗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20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及培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畜禽生命活动规律认知,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体内位置和生理功能的掌握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反映传统畜牧业及其产业链中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确定本课程内容。

3.按照畜禽解剖构造与生理功能之间内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大中型常见家畜的解剖生理为主线,兼顾家禽和宠物的解剖生理特点,组织课程内容,将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课程设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畜禽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畜禽机体的解剖,具备应用解剖生理知识解决生产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积极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2.充分开展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积极利用动物医院、养殖场等教学基地,着力提升学生剖析畜禽体内部构造、解析其生理特征的技术水平。

3.开展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的学习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结合实物、标本、模型、仿真系统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实训基地人员、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以及专业建设指导机构等不同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2.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全面评价。通过随堂测验、阶段测验、方案评析、操作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形式多样的评价内容,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也要评价设备使用、观察判断、检验分析、设计制作等方面的规范操作状况,更要评价其爱岗敬业精神与意志的养成。

3.评价结果要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2.教材编写要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实践性和适用性;教材结构、呈现方式应新颖,图文并茂,表述精炼、直观易懂,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文本应给教师二次开发留有余地。

3.提倡制作配套的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教师手册、课程题库、学习指导等电子读物。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议

1.教师应及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吸收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加强专业交流和企业实践。

2.注重与农业企业、软件公司合作,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开发并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实用案例、题库、学生学习课件、动画、视频、学习任务单等适合学生自学的学习材料。

3.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配置电子读物,注重常规工具书、拓展阅读材料等课程文本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注重校外实习场地、设施等物质资源的利用。

七、说明

1.本课程标准依据《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而成,适用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

2.本课程标准开发团队:

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动物工程系兽医教研组

《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畜禽解剖生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畜禽解剖生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其任务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系统地学习畜禽解剖生理的基本知识,具体了解和掌握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系统器官,了解和掌握畜禽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畜禽基本的系统解剖生理知识,在畜牧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畜体的基本结构;掌握畜禽主要部位名称及方位术语;掌握畜禽运动系统重要骨骼的名称及位置,掌握畜禽被皮系统的构成;了解皮肤衍生物的基本知识;掌握畜禽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各器官的相对位置、形状等,了解这些器官的生理作用;掌握畜禽的呼吸系统的构造并熟悉呼吸活动的生理规律;掌握畜禽泌尿系统的基本构造,并熟悉泌尿生理,会分析尿液生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掌握畜禽生殖系统的构造,熟悉生殖生理,了解各种动物生殖活动的规律;掌握畜禽心血管系统的构成,掌握心脏的结构和作用,熟悉血液血管的特点和血液流动的规律;掌握畜禽免疫系统酌基本构成,了解免疫系统的生理作用;掌握畜禽神经系统的构造和神经生理;熟悉畜禽内分泌系统的构成,了解生产中比较重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掌握动物体温的含义和在生产中的应用。 掌握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畜禽的基本结构。 2.能用专业术语描述畜禽体表的主要部位。 3.能说出畜禽运动系统的构成和重要的骨骼肌肉的名称。 4.掌握消化系统的构成和每一个器官的位置形状和作用。 5.掌握呼吸系统的构成和每一个器官的位置形状和作用。 6.能分析出畜禽尿液生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7.能说出畜禽生殖器官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8.掌握畜禽血液循环的路径和心脏血管的生理作用及其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畜体的基本结构 项目一细胞 任务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及构造 1.掌握动物体内细胞的形态。 2.掌握细胞的构造及不同结构的位置和特点。 任务二细胞的生命活动 掌握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现象。 项目二组织 任务一上皮组织 1.能说出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2.熟悉上皮组织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任务二结缔组织 1.能说出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学时:48学时 开设学期:第1学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桥梁。该门课以《有机化学》《畜禽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的学习奠定基础。《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研究动物营养需要、饲料选择、加工与供给和缺乏症等规律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家庭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技术证书(初级)”必须的动物营养基础知识、饲料品质鉴别与饲料加工的基本技能,为继续升学和技能等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 本课程从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基础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升学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初级家庭农场畜禽养殖技术等级的能力为重点,从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与要求 (1)掌握动物体内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4畜牧兽医专业《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标准

《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160216 ] 课程承担单位[] 制定人[ ] 制定日期[2016.06.30] 审核人[] 审核日期[2016.07.30] 批准人[批准日期[2016.08.30] 一、适用对象 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 二、适用专业 畜牧兽医专业 三、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理论课。本课程是基于畜牧基础理论工作任务而设置的。 本课程包括畜禽遗传基础、畜禽杂家改良方法、畜禽繁殖技术等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具备畜牧兽医专业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有关知识和能力,为从事畜牧兽医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等。 本课程没有前导任务,涉及到的课程有《畜禽解剖生理》;本课程的后续任务是单胃动物疾病防治能力、反刍动物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涉及到的课程有《猪生产》《家禽生产》《牛生产》和《羊生产》。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动物的现代繁殖新技术;掌握畜禽生殖器官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常用生殖激素的作用及应用;掌握家畜受精、妊娠及分娩技术,家畜繁殖能力与繁殖障碍;掌握家禽的繁殖技术;熟练掌握遗传的物质基础,杂交改良技术,家畜繁殖技术;能运用有关原理,对畜禽繁殖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达到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动物的现代繁殖新技术 2、掌握畜禽生殖器官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3、生殖激素的作用及应用 4、掌握家畜受精、妊娠及分娩技术 5、掌握畜禽的繁殖技术

(二)能力目标 1、能制订杂交改良方案。 2.能鉴定母畜的发情。 3.能进行家畜采精及精液处理。 4.能进行家畜输精。 5.能进行家禽的采精及输精操作。 6.能鉴定母畜的妊娠。 7.能对分娩母畜进行接产、助产。 (三)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畜牧人的职业道德; 2、具备责任心强、忠于职守的爱岗敬业精神; 3、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注重工作效率; 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5、具有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自我学习提高知识与技能。 五、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对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围绕畜禽繁殖岗位的实际需求而设置这门课程。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紧紧围绕畜牧基础理论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包含畜禽遗传基础、畜禽杂交改良方法和畜禽繁殖技术等单元模块来进行。课程内容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畜禽繁殖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必修的基础平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畜禽解剖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畜牧基础》、《兽医基础》、《兽医诊疗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20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及培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畜禽生命活动规律认知,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体内位置和生理功能的掌握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反映传统畜牧业及其产业链中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确定本课程内容。 3.按照畜禽解剖构造与生理功能之间内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大中型常见家畜的解剖生理为主线,兼顾家禽和宠物的解剖生理特点,组织课程内容,将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课程设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畜禽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畜禽机体的解剖,具备应用解剖生理知识解决生产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积极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2.充分开展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积极利用动物医院、养殖场等教学基地,着力提升学生剖析畜禽体内部构造、解析其生理特征的技术水平。 3.开展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的学习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结合实物、标本、模型、仿真系统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实训基地人员、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以及专业建设指导机构等不同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2.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全面评价。通过随堂测验、阶段测验、方案评析、操作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形式多样的评价内容,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也要评价设备使用、观察判断、检验分析、设计制作等方面的规范操作状况,更要评价其爱岗敬业精神与意志的养成。 3.评价结果要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2.教材编写要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实践性和适用性;教材结构、呈现方式应新颖,图文并茂,表述精炼、直观易懂,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文本应给教师二次开发留有余地。 3.提倡制作配套的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教师手册、课程题库、学习指导等电子读物。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议 1.教师应及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吸收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加强专业交流和企业实践。

7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160206 ] 课程承担单位[医学系] 制定人[ 王娟] 制定日期[2016.06.30] 审核人[李俊杰] 审核日期[2016.07.30] 批准人[刘海利] 批准日期[2016.08.30] 一、适用对象 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 二、适用专业 畜牧兽医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实践课,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科学。是基于畜禽疾病防治基础理论工作任务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疾病观,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机理,熟悉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一般规律,掌握动物各器官常见的病理变化和常发病、多发病的病变特征,并且掌握尸体剖检与病理检验技术,为以后从事病理诊断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前导任务是畜牧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涉及到的课程有《畜禽解剖生理》。后续任务是单胃动物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涉及到的课程有《禽生产学》、《禽病学》、《猪生产学》、《猪病学动物营养学》、《动物寄生虫病》。 四、课程目标 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过程,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并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实践。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病理解剖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 2.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演进规律; 3.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去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 4.常见动物疾病病变机理。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各种基本病变的病理学形态特点及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运用已学相关医学基础及病理学知识解释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与结局;

邯山区职教中心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

邯山区职教中心 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 ) 1.1专业名称及代码】畜禽生产技术专业(610301) 2.【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 3.【学习年限】三年 4.【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5.【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6.【职业面向】 1 .就业领域:畜禽养殖企业、畜禽良种繁育场、饲料加工与销售企业、兽药生产与销售企业、基层畜禽生产技术服务机构。 2 .工作岗位:分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两类。

《禽类生产与经营》课程标准

《禽类生产与经营》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中职)的专业方向课程,是在《畜禽解剖生理》、《畜牧基础》、《兽医基础》等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禽类生产与经营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生产中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守信经营的品格,为从事禽类养殖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64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畜牧兽医(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家禽品种识别、家禽良种繁育、不同生产环节的饲养管理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畜牧兽医(中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按照基础性原则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职业能力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参考行业、企业禽类生产职业岗位工作,设计教学项目。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将相应的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禽类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进行优质肉禽与蛋禽的养殖,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1.能识别禽类常见品种,了解其生产性能和繁育方法;掌握禽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了解禽类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

习题及参考答案《畜禽解剖生理》

第1章综合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 2.新陈代谢: 3.感应性: 4.细胞的分化: 5.器官: 6.系统: 7.有机体: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矢状面: 11.额面(水平面): 12.横切面(冠状面): 二、填空题 1.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2.神经元胞体包括()、()和()三部分。 3.生物膜由两层()和嵌入其中的()组成。 4.()是位于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生活状态下呈半透明的胶状物质。 5.神经元由()和()两部分构成。 6.动物细胞中已发现的细胞器有“一网、五体、三微”,即()、()、()、()、()、()、()、()和()。 7.细胞核由()、()和()构成。 8.细胞繁殖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9.畜禽体的基本组织可分为()、()、()和()四大类。 10.根据上皮组织的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特点,将其分为()、()、()和()四类。

11.神经元的突起从胞体伸出,分为两种:一种是树枝状的短突,有多个,称();另一种是细而长的单突,称()。 12.根据结缔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 13.结缔组织的功能主要有()、()、()、()、()、()和()等作用。 14.肌细胞一般呈纤维状,故又叫()。 15.根据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特点,肌组织可分为()、()和()三种。 三、选择题 1.()是动物体内分布最广、形态结构最多样化的一类组织。 A. 神经组织 B. 肌肉组织 C. 结缔组织 D. 上皮组织 2.与地面平行,将畜禽体分为背、腹两个不对称部分的切面称为()。 A.额面 B. 失状面 C.横切面 D.以上都不是 3.持续时间较长,作用范围较广的功能调节方式是() A.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以上都不是 4.()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A.细胞膜 B. 细胞质 C.细胞核 D.以上都不是 四、判断题 1.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肠、肛门及消化腺等器官构成。() 2.畜禽体由一系列不同的系统所组成,它们分别是运动系统、被皮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等。()3.实质性器官是指内部没有大腔的器官,如肝、肠、肺及肌肉等。() 4.用于躯干的术语:内侧、外侧、背侧、腹侧、头侧、尾侧() 5.用于四肢的术语:近端、远端、背侧、掌侧、跖侧() 6.管状器官是指内部有较大空隙的器官,如食管、胃、肾、气管、膀胱及血管等。()7.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8.按神经细胞突起数目可划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9.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表面、具有一定通透性的生物膜。() 10.细胞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遗传信息,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分化和繁殖等活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精心整理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基于“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模拟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以饲料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本

课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搭配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符合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受训对象能够胜任饲料加工有关的职业岗位。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融合专业职业标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濮阳市当地饲料种 2.1.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2.2能力目标 2.2.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2.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2.2.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2.2.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2.2.5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具备饲料养分常规分析能力。 2.3情感、态度、价值观

4.实施建议 4.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1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0学时,实训实习44学时,考核与机动6学时。 4.3教学要求 (1)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知识理论实训融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动物药理学》课程标准

《动物药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畜禽解剖生理》、《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动物药理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兽医诊疗技术》、《畜禽疾病防治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94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度融合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以及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高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动物疾病防治员(四级)职业资格标准,反映动物疾病防治、兽药生产发展趋势,确定课程内容。 3.按照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及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以药理学识记为主线,结合畜禽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设计学习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课程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序化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动物病理基础、动物药理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掌握动物常用药物作用机理、作用及应用; 2.具有初步的动物病理学诊断能力;正确书写处方,具有依据病例熟练、合理配伍用药的能力; 3.具有自我学习、团队合作、获取资源、科学分析问题、现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兽医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兽医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XX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畜禽解剖生理学》、《化学》、《兽医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10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XX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及培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无菌意识、安全观念、规范操作等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XX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围绕畜禽生产疫病防治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依据畜禽生产疫病防治实际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确定课程的容量与难度;以典型案例为参考,设计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兽医临床诊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科学预防畜禽疫病以及处理畜禽生产中相关疾病的能力。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做中学、做中教。 2.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应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规范实践教学,畜禽免疫注射、动物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仔猪去势、奶牛和宠物犬猫的静脉输液等教学内容注重工作过程体验。

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标准简述

《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适合畜牧兽医专业使用) 执笔:XXX 《畜禽解剖生理》课程组 2013年 12月 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地位 《畜禽解剖生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理论课程。 (二)主要功能 担负着面向兽医临床、畜禽养殖、繁殖改良岗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畜禽解剖生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很好完成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器官的识别和生理功能的掌握等工作,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中畜禽解剖生理方面的目标,实施课程教学。 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后面的《动物疾病诊断技术》、《动物疾病治疗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禽病诊治》、《猪病诊治》、《禽生产》、《牛羊生产》、《猪生产》、《宠物疾病诊治》等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后续课程:《动物疾病诊断技术》《动物疾病治疗技术》《猪病诊治》《禽病诊治》《牛羊病诊治》《宠物疾病诊治》 二、设计思路 (一)设计依据 1 .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岗位任务分析、知识、素质、能力分析。 2 .畜禽解剖生理相关岗位的调研,以及知识、能力、素质分析。 3 .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 4 .学习对象的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 (二)目标定位 本课程设计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以技能学习为核心,以学生获得职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胜任岗位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三)内容选择 本着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岗位调研、岗

位工作任务与流程分析、确定教学内容。 课程组调研了与畜禽解剖生理相关的岗位工作任务与流程以及岗位能力需求;然后分析工作任务与流程,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归纳出9个模块,即畜体的基本构造、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被皮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内脏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感觉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家禽解剖构造和生理功能。将教学内容并列排序,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本课程共计108学时,在第一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胃、肠、肝脏、肺脏、肾脏、卵巢、睾丸、心脏、脾脏、淋巴结的形态、结构、位置及功能。 教学难点:胃、肠、肝脏、肺脏、肾脏、卵巢、睾丸、心脏的生理功能。 教学关键:各器官在剖检过程中的识别。 (三)学习方式说明 学生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和要求,以资料查询、制定计划、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不同方式自主学习,在教室、实训室、动物医院、养殖场、仿真模拟实训室等场所学习,在教中做、做中教,做中学,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四)学时 本课程共计108学时,在第一学期完成。 三、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畜禽解剖过程中的各个系统组成器官的形态、位置的识别及生理功能的掌握等工作。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动物细胞的生命活动; 2.了解组织的分类; 3.了解骨的分类; 4.了解肌肉的形态和辅助器官; 5.了解皮肤衍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6.了解血管的种类;

中职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畜禽生产技术专业 《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试行)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生物基础》《畜禽解剖生理》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室诊断和免疫防治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畜禽疫病防治》《畜禽普通病》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54学时,3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将动物微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敏感药物选择、病毒鸡胚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动物疫病防治员等岗位需求,围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见细菌病和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了解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的特点,掌握细菌、病毒等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长繁殖规律和主要特征。 2.掌握微生物检验常用仪器的使用保养,能完成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玻璃器皿的准备。 3.能采集细菌病料,能熟练地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会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4.掌握病毒病料采集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病毒的鸡胚接种。 5.理解免疫基础知识及其在传染病防治和诊断工作中的应用。 6.建立良好的无菌操作、生物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养成遵纪守法、规范操作、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新.

长春市农业学校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 长春市农业学校 二○一二年三月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家畜解剖生理学 二﹑适用专业 1.前言 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是畜牧兽医岗位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课程承担着家畜解剖和生理专业基本技能的传授任务。只有掌握了解家畜解剖和生理知识及专业技能,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正常畜禽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系统的生理过程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条件,才能进一步学习好后续专业课程,也能在工作中更好的为畜牧业服务。 1.1课程的性质 动物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动物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动物解剖生理学既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还应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1.2设计思路

为使学生掌握家畜解剖与生理课程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主要动物机体结构和实验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本课程的设计是通过过程性的训练及考核,通过形成性联系及渐进式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把握技能的知识背景,为学生在系统掌握本课程专业技能操作的同时,初步具有应对复杂问题及进行有效扩散思维以及创造的能力。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培养后学生应具有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独立思考、自主创业的精神。 1.3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基本要求: 大体解剖部分:掌握动物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色泽、硬度及结构特征和功能,同时掌握动物体尺测量的标志和动物解剖的程序与方法。 组织胚胎部分: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通过实验课的显微镜观察,掌握细胞、组织器官构造,并建立起平面与立体、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理部分:了解动物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 职业能力目标 本课程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和兽医公共卫生检验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与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免疫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