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学期第十五章第一节从分数到分式,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建议、学法与要求、教学练评活动程序、形成性评价、小结与反思等八个方面就确立的依据或设计意图给予分别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式》第一小节《从分数到分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中继整式之后学习的又一代数的基础知识,又是对小学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分式,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函数、方程等知识提供重要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的内容及课时安排: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本节分式的学习是本章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基础和前提,它是以分数知识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由整式扩充到有理式。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类比、抽象出分式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通过对分式与分数的类比,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整式扩充到有理式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想。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与联系。

2 了解分式有意义与无意义的含义,会根据具体的分式,求出分式有意义及无意义时字母所满足的条件。3理解分式的值为零时,分子和分母应具备的条件,会求出分式的值为零时,相应字母的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因为本节课的内容首先是理解好分式的概念,学会区分整式与分式,所以分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由于分式中的分母中含有待定的字母,不像分数那样,分母是某个特定的常数,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理解分式成立的意义,因此,掌握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就成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与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我在教学中渗透以下三个教学方法:①、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②、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启发、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理解本节概念,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理论。③、自主探究、研讨发现的教学方法: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与同学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探究获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学法与要求

由于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是思考问题不全面,已有的认知水平不强,所以根据教材和新课标对学生知识及能力层面的要求,以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将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中渗透观察、类比归纳的数学学习思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探索----发现----实践----总结的能力。

六、教学练评活动程序:

【活动1 】诊断性评价

1整式的概念:▁▁▁▁和▁▁▁▁统称为整式,▁▁▁▁▁▁▁▁▁▁▁称为单项式,

▁▁▁▁▁▁▁▁▁▁称为多项式

设计意图:在这节课中,我首先给学生回顾整式的概念,是因为分式的概念与整式有关,所以我先给学

生回顾整式的概念,对于下面学习分式的概念可以更好的理解,此环节为下面新知识的学习起铺垫的作用。 通过整式的概念再回头去理解上面的题目,让学生回顾理解好以前所学的整式的概念,学会区分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

【活动2 】问题与探索

1问题:

(1)长方形的面积为102

cm ,长为7cm,则宽为▁▁▁▁cm, 若长方形的面积为S ,长为a, 则宽为▁▁▁▁

(2)把体积为2003cm 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2cm 的圆柱形容器中,则水面高度为▁▁▁cm, 若把体积为V 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 的圆柱形容器中,则水面高度为▁▁▁

(3)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km/h ,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km 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km 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解: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则轮船顺流航行90km 所用时间为▁▁▁h, 逆流航行60km 所用的时间为▁▁▁h,由方程▁▁▁▁=▁▁▁▁可以解出V 的值

设计意图:在这个探讨活动中,我给了学生三条填空题,这三条填空题得出的结果都是分数这样的形式,在得出结果之后,他们会思考,这样的式子是不是刚才学的整式呢?经过判断,他们会想到不是,他们就会很有兴趣想要去弄明白这些到底是什么式子呢?这是一个从整式到分式的过渡,首先通过一些题目引起学生去探讨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

2观察下列两组式子,你能发现这两组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1)

1310200,,,24733(2)9060,,,3030s v a s v v +-

3思考:相同点:都具有▁▁▁的形式 ,并且分子和分母都是▁▁▁ 不同点:(1)中式子的分母没有▁▁▁▁而(2)中式子的分母中都有▁▁▁▁

4归纳: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分式与整式的的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有字母

5同步练习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23222142521,,,,,,,3353213()

x a x m n x x c x b x y m n x x a b --+++-+-+- 解:整式有▁▁▁▁▁▁▁▁▁▁▁ 分式有▁▁▁▁▁▁▁▁▁▁▁▁

设计意图:在引入新课这个环节,我采取让同学们自己思考,老师引导归纳,通过类比分数得出分式的概念这样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类比思考归纳出结论的思考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中采取比赛的形式,可以更加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2 】问题与探索

1问题

下列分数有意义吗

3,01,50,30,43,21 2 归纳:联想分数有意义、无意义及分数的值为零的条件,对于分式A B

, 当B ▁▁▁时,

分式A B 有意义,当B ▁▁▁时,分式A B 无意义,当A ▁▁▁ B ▁▁▁时 分式A B

=0 3 同步练习:(1)当x ▁▁▁时,分式

2

3x 有意义 (2)当x 有意义 (3)当x ▁▁▁时,分式2312

x x x +--有意义 (4)当b ▁▁▁时,分式53b b -无意义 (5)当x ▁▁▁时,分式22x x -+的值为零 (6)当x ▁▁▁时,分式2256

x x x -++的值为零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这个思考是为了引导学生去考虑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的条件。然后就去引导同学们通过类比分数,得出分母不能为0的结论,这里应用了一个类比思考的思维,让同学们学会从一种情况类比到另一种情况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思考方法。

【活动3 】问题与探索

1问题

当x 为何值时,分式

211x x -+的值为负?②当x 为何值时,分式11

x x -+值为正? 2同步练习:当x 为何值时,分式1x x +≥0 【活动4 】问题与探索

1 问题 已知式子

31x +是正整数,则正整数x =▁▁▁▁ 已知式子

31x x +-是整数,则整数x =▁▁▁▁

2同步练习:(1)若式子

621x --是整数,则整数x =▁▁▁▁

(2)若式子6521

x x ++是整数,则整数x =▁▁▁ 设计意图: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提升,更加深对分式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六、形成性评价:

1在有理式22112,,,,,51

x x y x x x y x y πππ-++-中,分式的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2要使分式x y xy

+有意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0或y ≠0(B )x ≠0且y ≠0(C )x =0或y =0(D )x =0且y =0

3

3_5

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4若分式

241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5当a 为任意实数时,下列各式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2

1

a a +(B )21a a +(C )21a a -(D )21a a + 6若式子461

x x --是整数,则整数x =▁▁▁▁▁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对本节课所学习分式概念与回顾整式概念内容的一个巩固理解,通过找出分式与整式,在练习中理解好分式与整式的概念,加深对本节课重点的理解。练习2和练习3是分式有意义和分式值为零时相应字母的取值范围,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充分理解好本节课的重、难点。

七、拓展延伸

1当x

▁▁▁时,分式

2x x -有意义

2当a ▁▁▁时,分式

432a a a +-+无意义

3已知分式

252341

x x x --+,求①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②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4要使分式241312a a a

-++没有意义,则a 的值是▁▁▁ 5要使分式11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6要使分式

32x x -+的值为负数,求x 的取值范围,若改为非负数呢?

7已知式子

212606

a a +-是正整数,则正整数x =▁▁▁▁

8已知x=﹣4时,分式x b

x a

-

+

无意义,x=2时,分式

x b

x a

-

+

的值为零,求a-b的值

设计意图:在基础作业部分,是对本节课所学的整式的概念,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时满足的条件的考察,通过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一个深层的理解与记忆。在探究拓展作业部分,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分式有意义时满足的条件进行考察,通过在分母也带上分式,考察学生要记得分母的分式也要满足分母不能为0.

八、小结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回顾与记忆,采取教师引导,学生齐声回答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齐声响亮的回答声中更好的记忆好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分式》说课稿

16.1.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窑店初中的数学教师袁文虎.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6章《分式》第1小节第一课时:从分数到分式.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和教法、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效果分析这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分式》单元的起始课,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由于从分数到分式是由数到式的扩展,从整式到分式是对代数式认识的扩展,因而分数和整式的知识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同时本课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性质、运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后续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基础. 学情方面,学生除已掌握了分数和整式的知识外,也已初步掌握了求代数式的值及解简单的一元方程或不等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教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分式概念,能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确定使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3.体会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或方法,获得代数学习的成功经验. 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式有意义和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设置情境-引导发现”的教法引入分式概念,采用学生自主观察归纳与教师启发点拨相结合的教法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采用“精讲精练”的教法落实双基要求. 此外,在教学中始终注重两点: 1.从分数到分式,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概念形成过程; 2.类比分数的知识得到分式的知识是研究分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上述学情及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按照“形成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归纳小结”的顺序设定为4个主要阶段. (一)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创设情境】为深入挖掘教材章节引例中行船问题的数学内涵,创设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数学文化的情境,我想到由唐诗“千里江陵一日还”和初二语文课文《三峡》中的有关描述引入新课.师生共同从诗文内容中挖掘出一个数学问题:“千里江陵”能否“一日还”?以此为情境,我提出一组关于船速、水速、距离和时间等数量关系的具体问题.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生先后列出的5个代数式,从分数到分式、从特殊到一般,体现了数学是描述数量关系、揭示客观规律的工具. 不仅如此,我还继续出示给学生两个较为复杂的分式,请学生尝试解释它们在行船问题中的含义,体会抽象的代数式可以有它的实际背景. 请看视频:【视频1】代数式的实际背景 【情境】千里江陵几日还? 问题: (1) 如果半日行船530千米,则船速约为多少千米/时? (2) 如果船速为v千米/时,则半日(12小时)行船距离是多少千米?

初中数学分式的说课稿

《分式》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式》,我们知道,分式是表示数量关系的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型。本节课的内容是分式的起始课。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分式》是北师大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我所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分式概念、意义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又一代数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学好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2)重点:分式的概念。 (3)难点:识别分式有无意义;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 分式概念是《分式》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又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这样的障碍:不善于概括数学材料、缺乏对字母及其他数学符号用于运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时不为零、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探究意识。一方面,在七年级下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所以我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以上3个方面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设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拓展—小结巩固—布置作业,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一)发现新知(10分钟) 在这儿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课本引例是“土地沙化、固沙造林”问题,设问是“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我将引课方式改为通过学生自己构造代数式去发现分式,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1、创设情境: 师生共同欣赏画面,教师给出探究要求: “代数式”庄园的果树上挂满了“整式”的果子:x,2400,30,n,a-x,b,180,(n-2),请你任选其中的几个,分别运用整式的四则运算,合成四个代数式;并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你的成果。其中有新的一类代数式吗?请说一说。 从学生熟悉的整式及其运算入手,引导学生从旧知中发现新知,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更相吻合,有利于探索活动的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用已给的8个整式进行代数式的构造时,学生可以写出多种多样的式子,里面既有单项式,也有多项式,还有分式。通过学生对自己所构造的代数式进行观察,创设发现情境,学会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更好地进行分式概念的建构活动。 2、探索交流: (1)议一议:你们所发现的这一类新代数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 (2)类比分数,概括分式的概念及表达形式

15.2.1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15.2.1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做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2)、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列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问题比列一次方程(组)要稍微复杂一点,教学时候要引导学生抓住寻找等量关系,恰当选择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者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细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虽然学生以前大都接触过,但是在本的教学中仍然要注意复习、总结,并且抓住用两个已知量表示第三个量的表达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检验,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 本教科书呈现了大量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思维过程,所以,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其次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数学(语言分式分式方程)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教科书设置了丰富的实际例子,这些涉及工业、农业、

环保、学生实际、教学本身等方面,评价中应该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且用分式、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获得问题的答案,并且检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难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且进行解答,解释解的合理性。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课前预习、课中引导分析、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等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语言表达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的缜密性。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部分进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小结 (一)情境导入。首先,我让学生回顾了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解法的不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应用几幅图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顺利引出新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资危机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分式》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分两个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我们知道,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学好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本节课是新授课,使学生掌握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初中学生不善于概括数学材料、缺乏对字母及其他数学符号用于运算的能力,在具体解题中,学生极易将分式无意义的情形与分式值为零的情形相混淆,因此,理解和掌握分式值为零时的条件,便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体会“观察—探究—归纳”的数学方法,发展迅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说教法 本节课是数学基础知识,学生的可接受性较强,因此,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将主要采用“启发—探究”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类比、归纳、概括等途径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问题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规律的概括过程,尤其是合作交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新课标对学生知识及能力层面的要求,以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在学法上,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相互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让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真正得以实现。从学生

华师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说课稿】认识分式

2021年春季 2021年春季 16.1.1认识分式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1节第1课时。我 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加以说明: 一.结合课程标准说教材设计 二.结合教育现状说学情分析 三.结合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设计 四.结合教学情境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五.结合模式方法策略说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如下: 一.结合课程标准说教材设计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是初中数学中继整式之后学习的又一个代数基础知识,是对小学所学分数的 延伸和扩展,同时,它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基 础和前提。因此,学好本节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 同时,也为今后解决更为复杂的代数问题,诸如“函数”、“方程”等,提供重 要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与意义 设计意图:分式概念是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零时的条件 设计意图:由于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待定字母,即分式的分母并不像分数的分母那 样是某个确定的常数,在具体解题中,学生极易将分式无意义的情形与分式值为 零的情形相混淆,因此,理解和掌握分式值为零时的条件,便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难点。 二.结合教育现状说学情分析 由于布局的调整,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梧桐树学校的学生流动量很大, 班里的优等生很少,中等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居多,甚至中等生也较少,之前在分 数和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对分数和整式的理解、掌握不熟练,这给本节分式的学 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 类似的,针对这种状况,要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复习和探究新知同步进行, 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从分数到分式的说课稿 说课人:刘刚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掌握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并以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分数知识为基础,对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由整式扩充到有理式.学好本节知识是为进一步学习分式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以后学习函数、方程等问题的关键。 2.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较弱.但通过低年级分数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体的数,而是抽象的含有字母的整式,会随着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特别设计了几组练习;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将作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二、目标分析 教育目标的确立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完善自我的精神品格。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①理解分式的概念。 ②能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过程性目标 ①通过对分式与分数的类比,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整式扩充到分式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 ②学生通过类比方法的学习,提高了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辩证观点的再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联系实际探究分式的概念,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八年级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发现有些数量关系仅用整式来表示是不够的,引发认知冲突,提出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引导学生类比分数探究分式的概念,形成师生互动,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2.自主探索、研讨发现.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脑,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获得.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中形成分式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用类比的方法(如类比分数的概念形成分式的概念)扩展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设计理念.根据《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坚

分式的乘除说课稿

分式的乘除说课稿 杨磊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第1课时)》,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二、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 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 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 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把过去单纯的老师讲,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 四、学法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对分数乘除法运算比较熟悉,加上对本章第一节分式及其性质学习,抓住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一方面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五、教学过程分析 1、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实际出发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1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 ??÷n b m a 倍, (引出

八年级数学下册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611认识分式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16.1.1认识分式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1节第1课时。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加以说明: 一.结合课程标准说教材设计 二.结合教育现状说学情分析 三.结合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设计 四.结合教学情境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五.结合模式方法策略说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如下: 一.结合课程标准说教材设计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是初中数学中继整式之后学习的又一个代数基础知识,是对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学好本节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同时,也为今后解决更为复杂的代数问题,诸如“函数”、“方程”等,提供重要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与意义 设计意图:分式概念是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零时的条件 设计意图:由于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待定字母,即分式的分母并不像分数的分母那样是某个确定的常数,在具体解题中,学生极易将分式无意义的情形与分式值为零的情形相混淆,因此,理解和掌握分式值为零时的条件,便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结合教育现状说学情分析 由于布局的调整,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梧桐树学校的学生流动量很大,班里的优等生很少,中等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居多,甚至中等生也较少,之前在分数和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对分数和整式的理解、掌握不熟练,这给本节分式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针对这种状况,要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复习和探究新知同步进行,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结合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设计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显得更突出,知识、过程、技能、效果的重要性也由此可知。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所

分式的加减法法——说课稿

《分式的加减法(二)》说课稿 马文琦 我题说课的目是《分式的加减法(二)》,下面从说教材、说教法及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在小学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本节第一课时学习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本节课学习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为后面分式方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类比思想已经非常成熟,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所以在这一课时学习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比较自然,知识上比较连贯,可以很好的掌握并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习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找最简公分母,能进行分式的通分;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通分的探讨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 (2)进一步通过实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2)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1)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2)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的使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通分的探讨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 学法: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典例剖析;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从分数到分式教学设计陈克园

15.1.1 《从分数到分式》教案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 陈克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能区分整式与分式. 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组活动,共同类比得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 难点:理解并掌握判断一个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先利用课件展示三峡美景,让学生欣赏祖国的美好山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展示课件上引言的问题: 引言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是3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船速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回忆以往的知识:(1)、行程问题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船顺流航行与逆流航行的速度怎么表示? 解:如果设江水的流速为v 千米/时 最大船速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时间=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 所以列方程: 二、推进新课 1、活动: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为10cm 2,长为7cm ,宽应为__________cm ;长方形的面积 V -3060V 3090=+

为S,长为a,宽应为__________; (2)把体积为200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__________cm;把体积为V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指出书写形式:同5÷3可以写成5 3 一样, 式子A÷B可以写成A B 。以便下一步使用。答案: 7 10, a s, 33 200, s v 问题: (1)式子S V a S ,以及引言中的式子 V 30 90 + , V- 30 60 是整式吗? (2)式子S V a S ,, V 30 90 + , V- 30 60 与 7 10、 33 200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并与小学学过的分数对比,归纳总结出这些式子的特点。 总结出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 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 注意:(1)分式A B 中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2)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式子。(3)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 2、巩固新知 完成PPT 上面的练习题(教材,129页1、2小题.。补充以π为分母的情况)。 3、再探新知 活动2:小组讨论 分式A B 中分母B应满足什么条件? 若分式A B 的值为0,那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除数不能为0,通过学生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分式的一大要求:分母不能为0且分子为0,分式的值就为0. 4、(例题)讲解: 完成PPT 上面例题1 的讲解,并把书上P128的例题1作为学生的口答题处理。 (1)当x_________时,分式 2 3x 有意义;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范文 分式说课稿1 我们知道,分式是表示数量关系的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型。本节课的内容是分式的起始课。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说明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与作用:《分式》是北师大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分式概念、意义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又一代数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学好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2)重点:分式的定义 (3)难点:识别分式有无意义;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 分式概念是《分式》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又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这样的障碍:不善于概括数学材料、缺乏对字母及其他数学符号用于运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时不为零、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探究意识。一方面,在七年级下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所以我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以上3个方面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于计,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设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新知—深

2014年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1节第1课时《从分数到分式》。对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起到奠基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式概念,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探究分式有意义和分式值为0的条件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讨论、交流的思想,感受知识的内在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概念 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分数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具体的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来认知和理解分式。另外,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迁移知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本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探究法,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 2、学法: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培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教学我将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分式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分式的意义》 说课稿 《分式的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分式的意义”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五章的第一节内容,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与整式是紧密相联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学生掌握了分式的意义后,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情分析:我任教班级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学习能力不够高.通过分数的学习,学生可能会用分数的定义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体的数,而是含有字母的整式。为了让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作了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分式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有理式是不是分式。 (2)技能目标: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如果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会

推断分式的分母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3)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整式和分式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4)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分式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式的意义:分式与除法的关系;(2)难点: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如果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本节课教师将以引路的形式,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带着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归纳、概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认识,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分下面这样几个环节

15.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内容:从分数到分式。这节课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过程、板书这五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分数到分式” 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八年级上第十五章的第一节内容,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与整式是紧密相联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学生掌握了分式的意义后,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是以分数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从对式的认识从整式扩展到有理式。学好本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速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并让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了解分式的概念,能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及使分式值为0的条件.能力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 象概括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分式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难点:分式有意义条件,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从分数有意义到分式有意义,从判断分母是否为0到求解分母何时值为0,并将此规律应用于求解最简单的分式方程(分式值为0),既是知识的同化迁移,也包括了调整和重组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特点 本节课运用启发类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类比归纳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认识,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义,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使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解分式方程》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解分式方程》说课稿

解分式方程(二)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解分式方程(二)”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数学》(八年级)(下)P80—82的内容。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它是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的加减、乘除的基础上,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本节之后又将学习分式方程应用和初三的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所以此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的运用来看,本节课实质上是把前面所学的方程知识和本章的分式知识进行了一次大的综合与运用。这节课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迁移等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先模仿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从做题的过程中,探究、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领悟数学的“转化”思想。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在《数学》(七年级)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且在八年级(数学)(下)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和分式的乘除等知识。 ●能力方法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和归纳能力,死记硬背的功夫较好。但在学习方式上常常循规蹈矩,难以找准知识的突破口;在知识的系统上无法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整合和综合运用;在动手操作上,易在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出错。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学生两极分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情感动机 该年龄段学生,求知欲强,希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师生的肯定。 三、教学目标 1、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上述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立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验根的必要性。

《分式的加减》说课稿

15.2.2 分式的加减(第一课时)说课稿 本次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十五章第二节《分式的加减》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课在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的加减》这节课是代数运算的基础,分两课时完成,我所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及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学习过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将为《分式的加减》第二课时以及《分式方程》的学习做好必备的知识储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式的加减法则的探索过程,用类比方法得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提高“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其价值。 (3)重点、难点:①重点: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②难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以“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类比归纳——拓展延伸”为主线,启发和引导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师生共同研究探讨,体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归纳小结和巩固提高”四个层次的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从玛电到三中这段路有5km ,夏天骑自行车用了2x 小时,冬天坐出租车所用时间比骑自行车所用时间的一半少0.4时,那么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为 ,出租车比自行车速度快 。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分式表示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和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差,由此引出本节课课题《分式的加减》 二、类比思想 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发法则 (学生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后,复习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1、计算: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 2、类比计算: 3、类比计算: 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 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是利用同分母分数的计算引出,利用类比思想引导学生归纳法则,并用数学语言表示,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类比能力。 【例1】 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观看之前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讲解完后,把特殊的步骤加以讲解,强化学生记忆巩固。 【跟踪训练1】计算: =-=+5 1535153 =-=+c c c c 1 313 =-=+ c b c a c b c a =+-x c x y x m )1(=--cab d bca n abc m 222)2(=--y x b y x a c -)3(—=-++-x y y x y x y ) 4(2 22222322y x 3x y y x y x y x y x ----+--+c b a c b c a +=± 4.010-x x x 2104.010--

八年级数学分式说课稿

分式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4节分式方程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本节课是分式方程的起始课,他是在掌握了整式运算、一次方程、分式四则运算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分式有关知识在解方程中的应用,也为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提供了知识和方法的储备,因此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丰富的问题情境出发,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从而概括分式方程概念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为后面两课时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做好准备,打破了学生只能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这一局限,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了路子 (二)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和八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索分式方程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能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分式方程模型——分式方程定义”的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发现、概括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并结合实例渗透德育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分式方程概念,实际问题中找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找等量关系列分式方程。 突破难点关键:寻找实际问题中关键语句,确定等量关系 二、教学方法、手段 本节课采用情境探究,师生互动,启发式与类比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富有挑战性问题情境,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八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八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 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奈曼三中朱丹 我今天要说的教材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说数学课程的总目标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 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二、说内容标准: 掌握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证明三角形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认识实数,掌握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必要的运算技能。认识分式,会进行分式的运算,会解分式方程,会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说教材的编写特点与内容结构 1、教材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一章,教科书从实际例子引入全等形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相关概念,也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如,从分析平分角的仪器的原理引入角的平分线的画法。本册教材各章都关注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 题,以有利于学 生理解相关的数学内容。各章都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⑵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