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5.1从分数到分式 说课稿

初中数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5.1从分数到分式 说课稿

初中数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5.1从分数到分式 说课稿
初中数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5.1从分数到分式 说课稿

15.1 分式 (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从分数到分式”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五章的第一节内容,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与整式是紧密相联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学生掌握了分式的意义后,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是以分数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从对式的认识从整式扩展到有理式。学好本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速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并让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学情分析

我任教班级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学习能力不够高.通过分数的学习,学生可能会用分数的定义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体的数,而是含有字母的整式。为了让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作了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分式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有理式是不是分式。

(2) 技能目标: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如果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会推断分式的分母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3) 能力目标:学习观察类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4) 情感目标:通过类比学习分式的的意义,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式的意义;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难点:分式无意义、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

本节课运用启发类比的教学方法,带着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知识,教师在实

施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类比归纳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认识,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义,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使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分下面这样几个环节

1.复习回顾,以旧探新,类比联想,形成概念

教师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整式,并从中找出不是整式的式子备

用。

复习:下列式子那些是整式?那些不是整式?

.t - ,4 ,3 ,1 , 51 ,49 ,3 ,b

a y x

b x

c a ab --+- 然后教师再请学生看以下两个问题。

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为10 cm 2,长为7 cm ,宽应为 cm ;长方形的面积为S ,长为a ,宽应为 cm.

(2)把体积为200 cm 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 cm 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cm ;把体积为V 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 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 学生通过运算、比较,可以发现s

v a s b a b c a ,,4,1,3-是一种新的代数式。教师介绍这种新的代数式,我们称它为“分式”,从而引出课题“从分数到分式”。

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归纳概括出分式

的概念。即

两个数a ,b 相除可以用“a b ÷”或“

b a ”来表示,如果两个代数式A ,B 相除我们也可以用“A ÷B ” 或“A B

”来表示。 分式的概念:两个整式A ,B 相除时,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分母B 中含有字母,那么A B

叫做分式。如:分母中都含有字母,都是分式。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刺激学生复习和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能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的旧知识,将新知识的各因素联系起来,并以组织好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看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学到了新的知识。通过比较概括,是新旧知识相联系,通过启发,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使他们对分式的概念先有一个粗略的总体认识,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对反映新知识内容的文字、符号先有一个表层的认识。)

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得到分式的概念后,紧接着教师给出:

练习: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 ,534222y x x b -+ π213-x , 1+x +y 2-z 1, 38n m + .

通过对分式的概念的理解,指出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分式,不是决定于这

个式子里是否含分数线,关键要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最后指出“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观察感知,启发引导,指导运用,巩固概念

在掌握了分式的概念以后,教师通过“要分数有意义,只要使分母不为零”让学生很自然得过渡到“要分式有意义,也只要使分母不为零”即可的思想。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给出:

例1 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1)x

32 (2)2

38y y - (3)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再给学生机会练习

练习: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1

x x 3 25 2 2 12---x x y x 讲到这里,教师又乘胜追击,问学生:

那么以上各分式,当x 取什么值时,分式无意义?

3、变式训练,讨论辨析,揭示内涵,深化概念

4522--x x

在掌握了如何求当未知数取什么值时,分式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以后,教师将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对学生来讲思维又将象每个跳动的音符一样活跃起来了。

教师问学生:

若使分式的值为0,则对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要求?

由于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在本质方面还是肤浅的,很多学生只会考虑满足分子为零即可,教师对此先不做评价,出示例题:

例2 下列分式中,当字母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教师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时间,这时就有考虑问题较周到的学生通过(2 ) (3)两个题发现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找出了症结。这样教师就能及时得对症下药,指出“分式的值为零必须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分式的值为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分子的值为零;(2)同时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练习:

为巩固知识,教师出示提升练习:

4.反思小结,自主评价,培养能力,激励奋进

一节课已进入尾声,教师指导学生反思:我们是如何得到分式概念的?分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一步揭示了分式意义的本质?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你的收获有哪些?类比分数与分式的学习你认为本章将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112+-m m x x 572+x x x --221()()

0y 2 1,22y ?的值为分式无意义?取哪些值时:已知x x x

--=的值是多少?时,分式无意义,则当已知分式a x a x x x 2 ,53 .12=+--的值为负数?为何值时,分式

21 x .2x x -的值是多少?时,分式无意义,则;当时,分式的值为当已知分式n m x x n

x m x +==+- 1 0 2 ,2 . 3

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归纳小结:

(1) 分式的概念:两个整式A,B相除时,可以表示为A

B

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

含有字母,那么A

B

叫做分式。

(2) 要分式有意义,也只要使分母不为零

(3) 分式的值为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分子的值为零;(2)同时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5.分层作业

(1)课本133页1、2、3.

(2)x取何值时,分式

2

32

x

x

-

+

的值为负数?

初中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梯形》优秀说课稿范例_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梯形》优秀说课稿范例_说课稿 “梯形”说课稿 大家好!我叫孙晋芝,来自枣庄市峄城区坛山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梯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梯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梯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再次将学生带入梯形的殿堂,进一步探究梯形的相关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解决梯形问题的策略,是四边形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掌握梯形的相关概念,了解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性质. ⑴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使学生经历探究梯形相关的概念,等腰梯形性质的过程.⑴在解决等腰梯形的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⑴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梯形有关计算和推理中的常用策略.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只剪一刀,保证留下的纸片是是四边形,那么留下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我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搜集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生容易发现,当所剪的边与相对的边平行时,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那么不平行时,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呢?由此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刚刚研究过的的平行四边形入手,让学生既复习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又有利于加强对比,顺利过渡到梯形的研究.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探究一、梯形的相关概念 由剪纸的体验,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梯形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相关概念.强调:上下底的区分是根据长度,而不是根据其位置. 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梯形的实例,学生的举例可能会拘泥于校园,教室,家里的物品,这时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墨西哥的金字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会馆的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梯形,感受梯形的美.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梯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了加深学生学生对梯形高的意义的理解,我设计了“画一画”:在一张有平行线条的纸上作一个梯形ABCD,使AD⑴BC,并作出它的一条高.待学生画好后,分别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梯形高的作法,理解梯形高的意义以及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梯形,那么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异同?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加以强调.并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 1.梯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一组对边平行这组对边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属于四边形的两个不同分支,探究二、特殊梯形

初中数学分式计算题及答案.

分式计算题精选1.计算(x+y)2.化简3.化简:4.化简:5.化简:6.计算:

7.化简:. 8.化简: 9.化简:. 10计算:.11.计算:.12.解方程:.

13.解方程: 14.解方程:=0. 15.解方程:(1) . 16. 17解方程:﹣=1; ﹣=0.18.

20.已知 3x 2 + xy - 2 y 2 = 0 ( x ≠0, y ≠0),求 - - 的值。 1 ? ? x ,求 1 ? ? x ,求 19.已知 a 、 b 、 c 为实数,且满足 (2 - a )2 + 3 - b 2 + c 2 - 4 (b - 3)(c - 2) = 0 ,求 1 1 + 的值。 a - b b - c x y x 2 + y 2 y x xy 21.计算已知 x 2 1 ? 1 ?= - ?÷? + x ? 的值。 x 2 - 2 1 - 2 ? 1 - x 1 + x ? ? x 2 - 1 ? ? 1 1 1 ? x - y = 3 22.解方程组: ? ? 1 1 = 2 ?? x y 9 23.计算(1)已知 x 2 1 ? 1 ?= - ?÷? + x ? 的值。 x 2 - 2 1 - 2 ? 1 - x 1 + x ? ? x 2 - 1 ?

- x - y ?? ÷ 25. ? 24. 1 1 2 4 + + + 1 - x 1 + x 1 + x 2 1 + x 4 ? 2 2 ? x + y ?? x - y - ? 3x x + y ? 3x ?? x

2014寒假初中数学分式计算题精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计算(x+y)?=x+y. 解:原式=. 2化简,其结果是. 解:原式=??(a+2)+ = + = = =. 故答案为: =. 3 解:原式=×=. =. 4 解:=1﹣=1﹣==.5化简:=.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整册

11.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五、说教法 教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 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六、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于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师要做到教法与指导学习的学法有机统一。学生用学具操作体会,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1、看听结合,形成表象。看教师演示,听教师讲解,形成表象。 2、手脑结合,自主探究,学生为主体,充分使用学具,动手操作体会全等三角形。 六、教学用具: 剪刀,直尺,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兴趣,从图中去发现有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直观感知全等形的概念。再让学生思考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全等形。然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上一个三角形,再把两张纸小心的重叠在一起,并固定,然后小心地用剪刀剪出两个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

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的概念

1.1 分式 1.1.1分式的概念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的概念。 2 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3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难点:理解分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 1把三个一样的苹果分给4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多少苹果?你怎么分给他们?(交流讨论) (1)每位小朋友分3 4 (2)分法: ①每个苹果切成四个相等的小块,共12块,每人分3块,这3块占一个苹果的3 4 ②为了每个小朋友吃起来方便,每个苹果切成8块,共24块,每人分6块,这 六块占一个苹果的6 8 。 想想这两种分法分得的是否一样多?(36 = 48 ,即: 3326 == 4428 ? ? )由此表明了什 么?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约去共因数,分数的值不变。 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 (1)把上面问题变为:把3个一样的苹果分给n(m>0)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多少苹果? 用除法表示:3n ÷,用分数表示为:3 n , 3 3n n ÷、相等吗?( 3 3= n n ÷)这里的n

可以是实数吗?(n不能为0) (2) 33 4n 与有什么区别?(后者分母含有字母)我们把前者叫分数,后者叫分 式,什么叫分式呢?分式有没有和分数一样的性质?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分式的概念填空: (1 )如果小王用a元人民币买了b袋相同的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______元。 (2)一个梯形木板的面积是6 2 m,如果梯形上底是am,下底是bm,那么这个梯形的高是________m. (3) 两块面积分别为a亩,b亩的稻田m kg,n kg,这两块稻田平均每亩产稻谷________kg. 观察多项式: 12 a m n b a b a b + ++ 、、这些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点特点?(分子分母都是整 式,分母含有字母) 一般地,如果f、g分别表示两个整式,并且g中含有字母,那么代数式f g 叫分 式。 说明:分式的分子分母一般是多项式,单项式可以看成是只有一项的多项式。分母一定含有字母。 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思考:33a 44a 与分式相等吗? 2 2 a b a ab b 分式与分式相等吗? 如果a≠0, 那么33a = 44a ,只要 2 2 a b a ab b 与都意义,那么 2 2 = a b a ab b 。 你认为分式和分数具有相同的性质吗?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非零多项式,分式值不变。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约去共因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设h≠0,则f f h g g h ?= ?

(完整版)初中数学分式计算题及答案

2014寒假初中数学分式计算题精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2012?台州)小王乘公共汽车从甲地到相距40千米的乙地办事,然后乘出租车返回,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比公共汽车多20千米/时,回来时路上所花时间比去时节省了,设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下面列出的方程 中正确的是() A.B.C.D. 解答:解:设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x+20)千米/时, 根据回来时路上所花时间比去时节省了,得出回来时所用时间为:×, 根据题意得出=×,故选:A. 2.(2011?齐齐哈尔)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为() A.0和3 B.1C.1和﹣2 D.3 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出x﹣1=0,x+2=0,求出即可.D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3.计算的结果是. 4.若,xy+yz+zx=kxyz,则实数k=3 分析: 分别将去分母,然后将所得两式相加,求出yz+xz+xy=3xyz,再将xy+yz+zx=kxyz 代入即可求出k的值.也可用两式相加求出xyz的倒数之和,再求解会更简单.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式的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yz+xz+xy=3xyz.5.(2003?武汉)已知等式:2+=22×,3+=32×,4+=42×,…,10+=102×,(a,b均为正整数),则a+b= 109. 解答: 解:10+=102×中,根据规律可得a=10,b=102﹣1=99,∴a+b=109. 6.(1998?河北)计算(x+y)?=x+y.

初中数学说课稿大全

篇一: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19)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所选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于本节课。我将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 19 章第 1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四边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判断,对此本节课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过程(这点要求比较难) 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学生学习的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掌握 2)探索,由此发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方法与过程) 3)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价值 观)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理 解与应用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通过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 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创新精神、顽强的学 习毅力等)。 <总之,我这节课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针对这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 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从多种感观获取信息,体验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验: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从整体课堂来看,我们这节课很关注学生的发展,古人说:“学贵有方” 三、说学法 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明白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等思维进行教学。

初三中考数学分式及其运算

考点跟踪训练4 分式及其运算 一、选择题 1.(2010·孝感)化简????x y -y x ÷x -y x 的结果是( ) A. 1y B. x +y y C.x -y y D .y 答案 B 解析 原式=x 2-y 2xy ·x x -y =(x +y )(x -y )xy ·x x -y =x +y y . 2.(2011·宿迁)方程2x x +1-1=1x +1 的解是( ) A .-1 B .2 C .1 D .0 答案 B 解析 把x =2代入方程,可知方程左边=43-1=13,右边=13 .∴x =2是方程的解. 3.(2011·苏州)已知1a -1b =12,则ab a -b 的值是( ) A.12 B .-12 C .2 D .-2 答案 D 解析 1a -1b =12,2b -2a =ab ,-2(a -b )=ab ,所以ab a -b =-2. 4.(2011·威海)计算1÷1+m 1-m ·()m 2-1的结果( ) A .-m 2-2m -1 B .-m 2+2m -1 C .m 2-2m -1 D .m 2-1 答案 B 解析 原式=1×1-m 1+m ×(m +1)(m -1)=-(m -1)2=-m 2+2m -1. 5.(2011·鸡西)分式方程x x -1-1=m (x -1)(x +2) 有增根,则m 的值为( ) A .0和3 B .1 C .1和-2 D .3 答案 D 解析 去分母,得x (x +2)-(x -1)(x +2)=m ,当增根x =1时,m =3;当增根x =-2 时,m =0,经检验,当m =0时,x x -1 -1=0.x =x -1,方程无解,不存在增根,故舍去m =0.所以m =3. 二、填空题 6.(2011·嘉兴)当x ______时,分式13-x 有意义. 答案 ≠3 解析 因为分式有意义,所以3-x ≠0,即x ≠3. 7.(2011·内江)如果分式3x 2-27x -3 的值为0,那么x 的值应为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分母x -3≠0,x ≠3;分子3x 2-27=0,x 2=9,x =±3,综上,x =-3. 8.(2011·杭州)已知分式x -3x 2-5x +a ,当x =2时,分式无意义,则a =________;当x <6时,使分式无意义的x 的值共有________个. 答案 6,2

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练习题

分式 一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x , 2x π, 23a b , 20.5xy y +, b c a +, 32y -+, 5x z y -, 18- 二 x 等于什么数时,分式的值为零。 (1) 3289x x -+ (2) 26412x x x -+- (3) 33x x -+ 三 当x 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 211x x +-满足 (1)分式的值为零 (2)分式没有意义 (3)分式的值是1

四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分子和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并且使各项系数 最小。 (1)11231134 a b a b +- (2) 0.3 1.20.051 x x +- (3)22230.41010.64x y x y + - 五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 (1)2 2311a a a a --+- (2)211x x -- (3)3 211 a a a ---+ 六 约分 (1)322222x x y x y xy -- (2)()()()()32 247474x y a b x y a b -+-+ (3)33222 y y y y y +-+-

分式的计算 一 先化简再求值 (1)2 232712 x x x x +--+ 其中13x =- (2)22 26362x xy y x x y xy ----+ 其中9x =-, 13y =- (3)22222222a b c bc c a b ab --+--+ 其中3a =, 7b =,2c =- 二 计算 (1)232231049x y a b ab xy ? (2)22346b a a b -? (3)322243x z xz y y ÷- (4)3 4224189xy x y x y ÷- (5)22212221 a a a a a a -+-+?+- (6)222233a b a a b a b a b ++÷-- (7)()22 22 4442x xy y x y x y -+-÷- (8)23222222x y x x x y x xy y x y x xy y -+÷?++--+

初中数学分式计算题及答案

. 分式计算题精选1.计算(x+y)? 2.化简 3.化简: 4.化简: 5.化简: 6.计算:

. 7. 化简:. 8.化简: 9.化简:. 10计算:. 11.计算:. 12.解方程:.

. 13.解方程: 14.解方程:=0. 15. 解方程:(1) . 16. 17解方程:﹣=1; ﹣=0. 18.

. 19.已知a 、b 、c 为实数,且满足()() 02)3(432222=---+-+-c b c b a ,求c b b a -+-11的值。 20.已知0232 2=-+y xy x (x ≠0,y ≠0),求xy y x x y y x 2 2+--的值。 21.计算已知211222-=-x x ,求?? ? ??+-÷??? ??+--x x x x x 111112的值。 22.解方程组:??? ????==-92113111y x y x 23.计算(1)已知211222-=-x x ,求?? ? ??+-÷??? ??+--x x x x x 111112的值。

24.4214 121111 x x x x ++++++- 25.x y x y x x y x y x x -÷????????? ??--++-3232

2014寒假初中数学分式计算题精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计算(x+y)?= x+y . 解:原式=. 2化简,其结果是. 解:原式=??(a+2)+ =+ = = =. 故答案为: = . 3 解:原式=×=. = . 4 解:=1﹣=1﹣==.5化简:= .

初中数学八年级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八年级优秀说课稿篇一: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中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说课稿一:《分式方程的解法》 说课稿二:《数据的分析》 说课稿三:《反比例函数》(一) 说课稿四:《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说课稿五:《勾股定理》(第二课时) 说课稿六:《平行四边形》 说课稿七:《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说课稿八:《乘除法》 说课稿九:《矩形》 说课稿十:《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说课稿十一:《分式的意义》(一) 说课稿十二:《分式的意义》(二) 说课稿十三:《平行四边的判定》 说课稿十四:《形的判定》(菱形) 说课稿十五:《反比例函数》(二) 《分式方程解法》 【这一篇教案是比较详细,流程比较清楚的。是面试考试中难得的高分教案。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格试讲中常常会抽到这一章节

课题,因为它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但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难点,所以在试讲说说课中也常做考试内容,也是面试中的必须要准备的专业知识】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7.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8.教师对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把握要恰当、具体。

最新初中数学—分式的分类汇编及解析(5)

一、选择题 1.当x =1时,下列分式中值为0的是( ) A . 11 x - B . 22 2 x x -- C . 3 1 x x -+ D . 1 1 x x -- 2.计算221 93x x x +--的结果是( ) A . 13 x - B . 13 x + C . 13x - D . 233 9 x x +- 3.分式 x 2 2x 6 -- 的值等于0,则x 的取值是 A .x 2= B .x ?2=- C .x 3= D .x ?3=- 4.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 A . 1a a 1 a a --=- B .1a a 1 a a ---=- C .1a 1a a a --- =- D .1a 1a a a +--- = 5.计算: ()3 3 2xy ?-一 的结果是 A .398x y -- B .398x y --- C .391x y 2 --- D .361x y 2 ---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6 B .(-2)3=-6 C .( 23)-2=49 D .2-3= 1 8 7.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 A .2211 88 a a a a ---=-++ B .()() 2 2 1a b a b -+=- C . 22 x y x y x y +=++ D . 052520.11y y x x ++=-++ 8.使分式29 3 x x -+的值为0,那么x ( ). A .3x ≠- B .3x = C .3x =± D .3x ≠ 9.将分式()0,0xy x y x y ≠≠-中的x .y 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为:( ) A .不变; B .扩大为原来的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9倍; D .减小为原来的 13 10.人体中红细胞的直径约为0.000 007 7 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据为 ( ) A .7.7× 106 B .7.7×107 C .7.7×10-6 D .7.7×10-7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中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说课稿一:《分式方程的解法》 说课稿二:《数据的分析》 说课稿三:《反比例函数》(一) 说课稿四:《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说课稿五:《勾股定理》(第二课时) 说课稿六:《平行四边形》 说课稿七:《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说课稿八:《乘除法》 说课稿九:《矩形》 说课稿十:《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说课稿十一:《分式的意义》(一) 说课稿十二:《分式的意义》(二) 说课稿十三:《平行四边的判定》 说课稿十四:《形的判定》(菱形) 说课稿十五:《反比例函数》(二) 《分式方程解法》 【这一篇教案是比较详细,流程比较清楚的。是面试考试中难得的高分教案。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格试讲中常常会抽到这一章节课题,因为它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但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难点,所以在试讲说说课中也常做考试内容,也是面试中的必须要准备的专业知识】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 篇一:初中数学说课稿大全(共5篇) 篇一: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19)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所选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于本节课。我将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 19 章第 1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四边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过程(这点要求比较难) 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1)掌握 2)探索,由此发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方法与过程) 3)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通过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 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从多种感观获取信息,体验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验: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典型题

典型题: 1.把分式)0(2≠-a a b a 中的字母的a ,b 都同时缩小3倍,那么分式的 值是 A 、扩大3倍 B 、缩小3倍 C 、改变 D 、不改变 2.将分式323x y xy -中的字母x ,y 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 ) A .不变; B .扩大为原来的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9倍; D .缩小为原来的 1 3 3.⑴若 1 3 +a 表示一个整数,则整数a = . ⑵若分式23 x x -的值为负数,则x 的取值范围 . 4. ⑴当x 时,分式 7 2 53-+÷ -+x x x x 有意义; ⑵ 若022(1)(1)2 x x x x -+--++-有意义,则x . 5.已知 322(2)(5)25 x a b x x x x -=-+-+-,则a =________.b =________. 6.⑴已知31=+ x x ,分式221 x x +=________; ⑵已知m 满足01102 =+-m m ,则4 4-+m m =____. 7.⑴若x 2 -4x +1=0,则2 421 x x x ++的值为________; ⑵已知2 1 12=+-x x x ,则24 21x x x ++=________. 8.⑴若 2 1 =-y y x ,则y x =___________; ⑵已知 b a b a +=+511,则b a a b +=________________.

9.已知1=ab ,设11+++=b b a a M ,1 1 11++ +=b a N ,则M 和N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10.已知1=ab ,2=+b a 则式子 b a a b +=________;221 1b a +=________; 11.⑴已知已知2 111=-b a ,则b a ab -的值为 ; ⑵已知11m n -=3,那么2322m mn n m mn n +---的值为________. 12.⑴若234a b c ==,则325a b c a b c -+++= ; ⑵已知5:3:2::=c b a ,则分式c b a c b a 32+-++= . 13. 一件工作,甲独做a 小时完成,乙独做b 小时完成,则甲、乙两人合作完成需要( )小时. A. 11a b + B.1ab C.1a b + D.ab a b + 14.一个人要翻过两座山到另外一个村庄,途中的道路不是上山就是下山,已知他上山的速度为u ,下山的速度为u ′,单程的路程为s .则这个人往返这个村庄的平均速度为( ) '2'2' . . . . 2' ' ' u u s suu uu A B C D s u u u u u u ++++ 分式方程的增根 15.⑴若分式方程 a x a x =-+1 无解,则a 的值为_________; ⑵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3 1=---x x a x 无解,则a = . 16.m 为 ,关于x 的方程2 34222+=-+-x x mx x 会产生增根? 17.当k = 时,方程x k x -- =-111 3 会产生增根; 分式方程的解 18.若关于x 的方程212 x a x +=--的解是非负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最新初二数学分式的加减法练习题

17.2分式的运算 17.2.2 分式的加减法(1) 同步练习 一、请你填一填(每小题4分,共36分) 1.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________变为________分式,然后再加减. 2. 分式xy 2,y x +3,y x -4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__. 3. 计算:2223 2 1xyz z xy yz x +-=_____________. 4. 计算:)11(1x x x x -+-=_____________. 5. 已知22y x M -=2222y x y xy --+y x y x +-,则M=____________. 6. 若(3-a )2与|b -1|互为相反数,则b a -2的值为____________. 7. 如果x <y <0,那么x x ||+xy xy ||化简结果为____________. 8. 化简y x y x --2 2的结果为____________. 9. 计算22+-x x -2 2-+x x =____________. 二、判断正误并改正: (每小题4分,共16分) 1. a b a b a a b a a b a --+=--+=0( ) 2. 1 1)1(1 )1(1 )1()1(1 )1(22222-=--=---=-+-x x x x x x x x x ( ) 3. )(21 21 21 2222y x y x +=+( ) 4.2 22b a c b a c b a c +=-++( ) 三、认真选一选:(每小题4分,共8分) 1. 如果x >y >0,那么x y x y -++11的值是(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方差》说课稿

方差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方差》。一说教材分析、二说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课堂评价、七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探究数据的波动程度及认识“方差”及其实际意义。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为处理各种较为复杂的数据问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数据波动程度的“方差”的意义。2、会计算“方差”。 过程与方法:1.经历感受表示数据波动程度方差的探索过程。2.通过数据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3.在具体实例中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会计算方差的数值,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难点:理解方差的含义及方差的计算公式,并准确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 相关的知识基础。 2. 已有的生活经验。 3.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习惯、能力。 三、教法学法 兰韵生态课堂是以问题为中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归纳概括、巩固应用、拓展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3分钟、解决问题(29分钟、归纳概括(4分钟、巩固应用(7分钟、拓展创新(2分钟 第一步: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这里导入了一个情境。设计意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知。 第二步: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例题。设计意图:明确此类型题的答题步骤。平均数接近时,比较方差。 第三步:归纳概括形成新知。设计意图:归纳概括小组合作成果。第四步:巩固应用深化新知。主要练习几个习题。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的精选习题,目的是强化新知,巩固所学。 第五步:迁移新知,拓展创新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评价:重视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解答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分式解答题压轴题(难) 1.已知分式 A =2344(1)11 a a a a a -++-÷-- (1)化简这个分式; (2)当 a >2 时,把分式 A 化简结果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加上 4 后得到分式 B ,问:分式 B 的值较原来分式 A 的值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试说明理由; (3)若 A 的值是整数,且 a 也为整数,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 a 值的和. 【答案】(1) 22a a +-;(2)原分式值变小了,见解析;(3)11 【解析】 【分析】 (1)根据分式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即可得;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622 a a A B a a ++-=--+,化简可得16(2)(2)A B a a -=-+,结合a 的范围判断结果与0的大小即可得; (3)由24122 a A a a += =+--可知,2a -=±1、±2、±4,结合a 的取值范围可得. 【详解】 解:(1)A=2344(1)11 a a a a a -++-÷-- =22 1311(2)a a a a ---?-- =2 (2)(2)11(2)a a a a a +--?-- =22 a a +-; (2)变小了,理由如下: ∵22 a A a += -, ∴62 a B a +=+, ∴261622(2)(2)a a A B a a a a ++-=-=-+-+; ∵2a >, ∴20a ->,24a +>, ∴0A B ->, ∴分式的值变小了;

(3)∵A 是整数,a 是整数, 则24122 a A a a += =+--, ∴21a -=±、2±、4±, ∵1a ≠, ∴a 的值可能为:3、0、4、6、-2; ∴3046(2)11++++-=; ∴符合条件的所有a 值的和为1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阅读下面内容: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和《乘法公式》,聪明的你可以发现:当0a >,0b >时,∵2()20a b a ab b -=-+≥,∴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请利用上述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1)当0x >时,1x x +的最小值为_______;当0x <时,1x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2)当0x >时,求2316x x y x ++=的最小值. (3)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 、△COD 的面积分别为4和9,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1)2,-2;(2)11;(3)25 【解析】 【分析】 (1)当x >0时,按照公式ab a=b 时取等号)来计算即可;x <0时,由于-x >0,-1x >0,则也可以按照公式ab a=b 时取等号)来计算; (2)将2316x x y x ++=的分子分别除以分母,展开,将含x 的项用题中所给公式求得最小值,再加上常数即可; (3)设S △BOC =x ,已知S △AOB =4,S △COD =9,则由等高三角形可知:S △BOC :S △COD =S △AOB :S △AOD ,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S △AOD ,四边形ABCD 的面积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按照题中所给公式求得最小值,加上常数即可. 【详解】

初中数学分式计算题精选汇总

初中数学分式计算题精选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2012?台州)小王乘公共汽车从甲地到相距40千米的乙地办事,然后乘出租车返回,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比公共汽车多20千米/时,回来时路上所花时间比去时节省了,设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下面列出的方程 中正确的是() A.B.C.D. 2.(2011?齐齐哈尔)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为() A.0和3 B.1C.1和﹣2 D.3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3.计算的结果是_________. 4.若,xy+yz+zx=kxyz,则实数k=_________ 5.已知等式:2+=22×,3+=32×,4+=42×,…,10+=102×,(a,b均为正整数),则a+b=_________.6.计算(x+y)?=_________. 7.化简,其结果是_________. 8.化简:=_________.

9.化简:=_________. 10.化简:=_________. 11.若分式方程:有增根,则k=_________. 12.方程的解是_________. 13.已知关于x的方程只有整数解,则整数a的值为_________. 14.若方程有增根x=5,则m=_________. 15.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无解,则a=_________. 16.已知方程的解为m,则经过点(m,0)的一次函数y=kx+3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17.小明上周三在超市花10元钱买了几袋牛奶,周日再去买时,恰遇超市搞优惠酬宾活动,同样的牛奶,每袋比周三便宜0.5元,结果小明只比上次多花了2元钱,却比上次多买了2袋牛奶,若设他上周三买了x袋牛奶,则根据题意列得方程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3小题)

初中数学课说课稿

初中数学课说课稿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课说课稿,你知道怎么写说课稿吗?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这一章的主线,在知识结构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因此,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全面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充分的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尽量扩充他们的知识范畴。在教学中,采用的是“设疑——实验——发现——总结”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变式练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 1、能准确地在图形中识别出对应边,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利用其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解决方法: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识别抽象的图形和知识点从而突出和掌握重点。) 四、教学难点: 能在全等变换中准确找到对应边,对应角。(在对应边,对应角的识别,查找中运用动画的展示,使学生能直观认识该知识点,化难为易,从而突破该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为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剪刀,直尺,硬纸,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方面 从复习全等图形方面入手,展示一些直观的图形,接着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翻新一个旧的三角形的纸样让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尝试,从而发现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一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引出课题。通过以上的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此环节约用时5分钟) (二)新课讲解方面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