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精)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精)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精)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精)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有关发表SCI论文的奖励暂行条例

一、总则

第1条根据中科院有关鼓励原始创新,鼓励中国科学家做出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创新研究的有关精神。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及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所务委员会就奖励在SCI,特别是高影响因子SCI刊物发表文章制定此暂行条例。

二、期刊论文及专著、专刊

第1条全额奖励:单位署名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及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SCI文章的第一作者。

第2条半额奖励:单位署名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及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仅对有两名作者的第二作者。如果两名作者均署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及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则只奖励第一作者。

第3条对于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及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且不止一个,则第一作者被奖励的金额为总额/地环所和黄土室排名的位次。

第4条对于第一作者非地环所和黄土室的Nature和Science文章中署名有“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及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作者也予以奖励,奖励金额为总奖励金额/作者排名。

第5条不同刊物文章的奖励额度:

1、对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文章,奖励作者个人150000元人民币。

2、对发表在影响因子2以上的SCI文章(影响因子以当年中科院评估中心统计为准,下同),

奖励作者10000元人民币课题经费(对于所外人员在我所没有课题经费的,只追加个人奖金,下同),另追加个人奖金10000元人民币。对在中科院评估中心SCI入围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也依此办理。

3、对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1小于2的SCI文章,奖励作者6000元人民币课题经费,另追

加个人奖金6000元人民币。

4、对发表在影响因子小于1的SCI文章,奖励作者3000元人民币课题经费,另追加个人

奖金3000元人民币。

5、对发表在国外正式出版物上的非SCI文章(如出版社出版的会议论文文集和书中的文

章),只奖励作者人民币2000元。

6、对发表在SCI Extension上的文章,只奖励作者人民币1000元。

7、对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只奖励作者人民币500元。

第6条国际出版的英文学术专著,将在年终根据同行评议结果,酌情奖励;中国(含中外联合)出版英文学术专著,每部奖励5000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出版基金资助的中国出版学术专著,每部奖励4000元;其它在中国出版学术专著,每部奖励3500元。

在上述专著中完成章节的按章节所占比例奖励。对于正式出版的编著、译著和教材,每部奖励1500元。

第7条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每项奖励10000元人民币;国际实用新型专利,每项奖励4000元;国际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奖励2500元。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每项奖励5000元;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每项奖励2500元;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奖励1500元。

三、“三大奖“奖金匹配

第1条匹配范围:获得国家三大奖、中科院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以下简称“三大奖”)的成果。

第2条匹配比例:国家“三大奖”各奖级均按其相应奖金额度的100%匹配;院部级“三大奖”各奖级均按其相应奖金额度的50%匹配(以中科院“三大奖”各奖级金额度为标准奖金额度)。

第3条获得国际奖成果,给予个人1000元的荣誉奖励;其它的个人获奖,将不再有匹配奖励。

奖励操作细则:

第1条论著性质:奖励论著为学术研究论著,不包括消息报道、科普宣传、成果简介、书评等。

第2条奖励对象:凡属本所法定名称论文、专利等均同等奖励,不管其作者身份(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客座、研究生、博士后等)。对于没有留所的研究生作者只奖励个人,无课题经费奖励。

第3条奖金来源:奖励经费40%从所创新经费中的人员费中列支,30%从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中列支,30%从完成者的课题费中列支。短期来所的流动客座人员,有权享受同等待遇,其奖金来源40%所里出,30%从黄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列支,30%可以从参加的课题中出。

第4条在当年年度完成论著奖金发放和公布当年全所发表论文统计结果。若有遗漏,可在次年补发奖金。

第5条报奖:要求送交科研处论文清单抽印本或复印件一式3份,分别报送科研处、重点实验室和图书馆;专著一式一份,专利授权证书一式一份(先由科研处试行统一检索,个人可做补充)。科研处由专人负责管理和做文档保存。

第6条以上条例适用于1999年以来发表的所有SCI论文的作者。奖励的课题经费不再提成绩效津贴。所有奖励每年年终统一办理,每位受奖者还需提交文章中发表的数据到所数据库。有关SCI影响因子信息可到地环所业务办公室查询。

第7条凡有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评论之类的文章均按总奖金的一半来奖励。

第8条基地管理和支撑岗位人员的奖励办法将另行规定。

第9条本条例的解释权归所科研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01年2月16日

中科院考纲840环境科学基础

中科院考纲840环境科学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基础》是环境科学的入门课程,也是报考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入学考试主要科目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污染的净化过程、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净化过程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 基本知识 1)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 2)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3)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 4)环境保护 二. 大气环境及其保护 1)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害 2)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3)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4)大气污染的危害 5)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 三. 水环境及其保护 1)水环境及水资源 2)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 3)主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

4)水污染的危害 5)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四. 土壤环境及其保护 1)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2)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 3)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 五.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 3)食物链与食物网 4)营养生态金字塔 5)生态系统的功能 6)生态平衡 六.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1)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 2)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 3)化学品及有害废物对人类的危害 七. 其他环境污染 1)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2)电磁污染 3)光污染 4)热污染 八.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 1)环境监测 2)环境质量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风险评价 九. 环境规划与管理 1)环境规划 2)环境管理

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青年者交叉论坛-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青年学者交叉论坛”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青年学术沙龙” 学术会议通知 一、会议背景与目的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海陆水汽循环过程在不同时空尺度发生着显著变化。土壤水文过程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大气降水和河川径流的重要缓冲器。土壤水文过程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重要驱动力,两者紧密关联,共同控制地球关键带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生命与非生命过程、地下与地上过程的联动反应。由于很难通过非接触式手段对土壤水文过程进行直接观测和量化,该过程成为地球关键带研究中最难定量刻画的关键过程之一,面临着方法、技术、手段和思路上的严峻挑战,最终影响着我们对地球关键带的结构、组成及其服务功能的深入理解。 为深化人类世背景下土壤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综合与集成研究,促进两个研究领域青年科技人员的深度交流,激发两个学科间的共同兴趣点和合作点,经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地表与生物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商议决定,举办第一届“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青年学者交叉论坛”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青年学术沙龙”。本届论坛由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球环境研究所小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室承办,邀请土壤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青年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会议主题 ●多尺度水文过程动态监测、模型模拟与环境效应 ●地上-地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过程观测、建模与预测 ●土壤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演化机制及其对关键带 服务功能的影响

中科院硕士学位论文样本

密级:(涉密论文填写密级,公开论文不填写)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化进程 作者姓名:李连学 指导教师: 杜小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张云副教授厦门大学 学位类别: 理学硕士(环境工程学术型为“工学硕士”,环境工程专业型为“专业学位硕士(工程)”) 学科专业: 环境科学(或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013年5月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By Lianxue Li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or 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工学硕士or Master of Engineering工程硕士)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ay, 2013

本研究得到以下项目的经费支持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与健康研究”(项目编号编号) 2. 国家863项目:“环境健康评价技术研究”(项目编号编号) 3. ……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有权保留送交论文及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制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日期:

中科院环境化学试题1

2000年环境化学 一、基本概念与常识 1、常压下25°C的水中能有多少溶解氧?如果用{CH2O}来表示有机物的话,降解多少有机物就可以消耗完这些溶解氧? 2、水的硬度(2分) 3、水的总碱度(2分) 4、水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分) 5、土壤的组成(2分) 6、大多数土壤中氮的形态、其最终形态为何。(2分)地球温暖化有什么危害?如何控制?(2分) 7、大气分为几层?臭氧层位于那一层?主要臭氧层破坏物质;最近一次有关臭氧层保护的国际大会于何时在哪国召开? 二、计算题 1、在碱性条件下向7.9×10-5mol/L的铜离子溶液中加入EDTA并使之过量200mg/L,请计算溶液中铜离子的平衡浓度。EDTA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为6.3×1018,EDTA的分子量为372.1。(15分)

2、CaF2溶解度积为3.5×10-11,请计算要想使氟离子浓度达到8mg/L以下,至少需要多大的钙离子浓度。(氟离子的分子量 为19、钙离子的分子量为40)(10分) 三.论述题 1.何谓硝酸化作用、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何在?写出其反映方程式;何谓反硝化作用,硝酸化、反硝化在水处理上有何重要应用?(15分) 2.主要点源水污染有那些,主要面源水污染有那些,面源和点源的主要控制或治理方法。(15分) 3.什么是富营养化、它有什么危害。(10分)

4.什么是二恶英、其危害及来源。(10分) 2001年环境化学一、试述环境化学的学科特点,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20分) 二、试解释以下名词(20分) 1、天然水的酸度和碱度 2、电子活度 3、双电层理论 4、光量子产率 5、共代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_招标190920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18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招标数量、招标情况、招标行业分布、投标企业排名、中标企业 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周卫健成立日期:-企业类型:/经营状态:/注册资本:2362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 营业期限:/ 至 / 营业范围:/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招标数量 119 企业招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2 企业招标情况(近一年) 企业近十二个月中,招标最多的月份为,该月份共有个招标项目。 2018年11月5 仅展示最近10条招标项目 序号地区日期标题 1海淀2019-08-2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释光测年系统采购项目 2海淀2019-08-2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采购项目 3海淀2019-08-2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垂直火炬双向观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采购项目 4海淀2019-08-2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采购项目 5海淀2019-08-2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6海淀2019-06-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大气重金属分析仪采购项目 7海淀2019-06-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大气重金属分析仪采购项目 8朝阳2019-05-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大气污染精细化源解析技术业务化平台开发项目9海淀2019-05-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全自动激光剥蚀进样系统采购项目 10海淀2019-05-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全自动激光剥蚀进样系统采购项目 2.3 企业招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和生物圈(包括人类)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球系统科学就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转的机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从地心到地球外层空间,时间尺度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 简介 地球系统科学是从传统的地球科学脱胎而来的。人类的生活要从环境中获取食物、能源,故必然关心所居住的环境,对所立足的地球产生求知欲,于是逐渐形成了地球科学的各分支,如气象学、海洋学、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等。然而,它们是对地球的某一组成部分的分门别类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和目的。但是,由于地球的空间广域性,形成它的时间悠久性和组成其要素的复杂性,分门别类的研究尽管有的学科已达定量、半定量化的研究水平,但仍不能完整地认识地球,传统地学面临着挑战。用系统的、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去研究、认识地球,越来越为有识之士所倡导。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以美国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Earth System Science Committee)在1988年出版的《地球系统科学》一书为标志的“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和概念被明确提出。事实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兴起的对自然地理各要素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表层)地球系统科

学的萌芽。只是后者涉及的范围、领域更广,时间更长,系统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完善而已。 起源 地球系统科学是应人类面临的根本生存环境危机——全球变化的严峻挑战而兴起,在近年诸多高新技术在地学上的应用研究而促进其发展,它反映了现代人类对人-自然界关系的哲学理念。但是,概念尽管已提出,行动却尚有不少困难。首先就是面对这个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如何能适时地、多周期地获取系统多参数的海量数据?同时,又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集成以及选取合适的参数进行数学建模?模型又如何能适时地检验?如何对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地学实验室、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学研究和获取的宝贵数据能进行共享、交换?这些问题均有待解决。地球系统科学又面临困境。幸运的是,地球系统科学由于现代工程技术科学的参与与支持,将出现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数字地球就是这场技术革命的集中体现,它有望给地球系统科学带来研究方法,手段的革命性变化。 地球系统科学是以全球性、统一性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多时空尺度,来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使得人类能更好地认识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可能突发的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损害。地球系统科学在现代技术,尤其是空间技术和大型计算机发展后出现,致力于对地球的整体探索。它以地球科学许多分支学科的大跨度交叉渗透,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为特征。其研究发展的特点为时空尺度大,综合性强,实用空间大,支持有效监测和预测,研究大量采用高新技术,采集、存储、处理的数据量都极其巨大。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 ?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本章重点 ?1.地球大气的热分层和各层的主要特征. 2.地球上的水量分布. 3.人类的生产活动给水圈带来的影响. 4.地面土壤仅几十厘米厚. 5.土壤含盐量达到占干土重0.2﹪,作物生长受阻. 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环境及其组成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物质被视为环境要素,与人类息息相关。人类环境有别于其他生物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 ?例如空气、阳光、水、土壤、矿物、岩石和生物等,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各圈层,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这些要素和圈层构成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有人认为这些社会要素组成了另一圈层----智能圈或人类圈(noosphere)。 二.地球环境的独特性 ?地球环境丰富多样,适合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地球上存在着大气、陆地和海洋;距地面15--40km 处有一个臭氧层,保护着地球不受高能紫外线的侵袭;大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使地表保持适中的温度,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地表上覆盖着一层或厚或薄的土壤,为植物提供营养和生长的基地;甚至地壳的厚度也很适中。 ?近年来,科学研究的进展,使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反因为果,认为不是地球上“优越”的环境条件创造了生命,而是生命活动创造了今天地球的环境。这种观点被称为盖娅(Gaia)假说或盖娅理论。 ?地球表层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换是靠生命活动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捕获、转移和储存太阳能,则来自太阳能的辐射将会散失。生命活动在太阳能的捕获与储存和地球表层物质的迁移转化方面的巨大作用,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因此,地球的现状是生命参与地质历史过程的结果,地球现在的状态也是靠生命活动调节、控制和维持的。 三.地球各全层的发育 ?地球在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时候,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还没有圈层的分化。地球外面包围着原始大气,主要由氢气、甲烷和水蒸气等组成,是一个还原性的大气圈。我们今天看见的地球各圈层,是经历了亿万年的发育才形成的。 ?水的出现是地球发育史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大约在38亿年以前,在某种机制的作用下,地球上出现了水。 ?水分的蒸发和降雨,降低了地表的温度,产生了河流、湖泊和海洋,为地球生命的出现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全国研究所代码 (标准)

研究所代码 代码研究所 8000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000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00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001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80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8001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00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0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80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002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002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800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0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8002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800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00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0033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8003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00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39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004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8004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04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8004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80046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8005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8005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00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8005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006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00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地球环境资料

人口爆炸和人类活动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从多方面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许多种生物已濒临灭绝。 1、环境污染加剧全球每年排放进入大气层的气体,CO2为57亿吨(t),CH4约2亿t。排放有害金属铝200万t,砷7.8万t,汞1.1万t、镉5500t,超出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SO2的排放,诱发的酸雨的频度在增加,面积在扩大;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全球有8亿人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城市中;江河湖海的污染日趋严重,淡水匮乏使12亿人口生活在缺水城市,14亿人口在没有废水处理设施下生活;水质污染引发的疾病死亡率已成为人体健康最主要的危害;城市垃圾、污水、船舶废物、石油和工业污染、放射性废物等大量涌入海洋,每年有200亿t污染物从河流进入海洋,约500万t垃圾被抛进海洋,在入海口处数万平方公里的臭氧层正在扩大。 2、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世界正发生着严重的危机。研究表明(IIED,1987),在人类活动干扰以前,全世界约有森林和林地60亿hm2。到1954年世界森林和林地面积减少到40亿hm2,其中温带森林减少了32%~33%,热带森林减少了15%~20%。近30年来,世界森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减少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年减少800万hm2。中美洲由1950年的1.15亿hm2减到1983年中0.71亿hm2。非洲森林减少更快,从1950年的9.01亿hm2减至1983年的6.9亿hm2。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种灭绝。据估计,地球上曾经有5亿个物种,目前尚有500~1000万个物种,其中占压倒多数是无脊椎动物和植物(IIED,1987)。一些专家推测,当前每年消失的物种已达数千种之多。森林锐减和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森林植被的大量减少,大大改变了碳、氮等微量元素的源、汇分布,使得微量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循环遭到破坏,并迫使其从原有的平衡态向新的平衡态过渡,从而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影响。 3、淡水资源短缺 目前,世界上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约20亿人用水紧张,10亿人得不到良好的饮用水。 关于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 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 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 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

2020年城市学考研大纲——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020年城市学考研大纲——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 研究所 本《城市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属专业课程考试科目。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及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城市规划、建模、管理、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城乡和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等。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城市本质、结构、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一般规律、动力因素;掌握系统科学、控制论、混沌理论、博弈理论、协同学等现代科学理论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及其在城市分析、建模、规划、管理和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和主要问题;掌握城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论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城市、城市化的一般概念与内涵 1.城市的定义、本质,城市的界定; 2.城市化的涵义、基础,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 (二)城市的特征、结构和发展 1.城市系统的特征与构成; 2.城市的结构、地位与作用; 3.城市发展的形态模式; 4.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三)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普遍规律 1.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起源、历程、现状和特点;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及相关因素;

3.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和普遍规律; 4.我国城市、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现状、主要问题和总体趋势。 (四)城市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1.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 2.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3.城市复杂巨系统的特征。 4.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模步骤、方法。 (五)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系统的构成; 2.城市环境问题的内容、表现、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 3.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经济学分析。 (六)城乡系统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历程、思想内涵、基本原则; 2.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现状、突出问题和主要对策; 3.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举措、现状和前景。 (七)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及其对策 1.“二元性”城市发展体系; 2.城市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布局; 3.城市交通和道路发展; 4.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5.城市土地利用; 6.生态城市理论、原则与方法;

环境工程A-考研真题(98-09年)中科院生态中心+11年

中科院生态中和城市环境研究所环境工程A考研试题98-09年 1998年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试题 简述以下各题(共四题30分) 1 废水有机物的主要特性指标及相关性。(6分) 2 胶体颗粒的基本特性及带电原因。(8分) 3 废水脱氮、除磷的目的及方法。(8分) 4 给、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8分) 5 滤料层在过滤工程中的水头损失经验公式为 式中:沙层的水头损失(厘米);–过滤速度(厘米/秒); –沙层孔隙率;–沙层的当量粒径(厘米)。试论述与、及之间的相关关系。(15分)5 为什么用氯处理含氰废水是要严格控制pH值,以液氯处理含络氰化铜离子废水时,理论上需要多少活性氯?(15分) 6 膜分离法主要包括哪几种方法,试从其主要两种方法在其原理、设备构造、运行条件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对比?(20分) 7 试论述好氧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与适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废水生物处理法的发展趋势?(20分)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199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试题名称:环境工程学 一.简述下列各题(每题8分) 1.列出五种评价诚市污水的指标,并说明其所代表的意义。 2.按照污水处理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几级处理?简述其内容。 3.目前常用的给水消毒方法有几种?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4.天然水体中主要的离子成分有哪些?简述其相关性。 5.什么叫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举出五种实例。 二.计算题(20分) 某地表水源的总碱度为0.2mmol/L,市售聚合氯化铝(含Al2O3约16%)投量28mg/L,试计算需加石灰(市售的纯度为5%)多少mg/L?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试论述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2.概述常规给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原理及各单元的作用。如水源受到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微污染时,应增加哪些其他工艺技术?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200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一.说明下列各指标或参数的意义,并注明其单位(2×5=10分) 1.BOD5 2.氧转移效率(EA) 3.污泥龄 4.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或溢流率) 5.滤池反冲洗强度 二.简述下列各题(5×6=30分) 1.简述混凝机理。 2.快滤池的冲洗方法有几种?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3.什么叫水体污染?污染类型有哪几种?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生入学历年试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01年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普通地质学》 一、简述化学风化作用及其类型。(10分) 二、什么是冰期间冰期?简述冰川的形成及其类型。 (15分) 三、什么是黄土?其成因、分布及成分如何?(20分) 四、简述湖泊的地质作用。(10分) 五、简述地磁场的基本特征、及古地磁的研究方法及其 研究意义。(15分) 六、简述地质年代的类型及它们的基本原理。(10分) 七、谈谈你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认识。(20分)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01年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第四纪地质学》 一、简述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10分) 二、简述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10分) 三、什么是河流阶地?简述阶地的成因、分类及其研究 意义。(15分) 四、什么是石钟乳?简述岩溶地貌的发育条件?(15分) 五、谈谈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方法。(15分) 六、简述第四纪年代学的方法种类。(15分) 七、简述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证据。(20分)

2002年秋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普通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32分,每题4分) 1.大气圈 2.火山灰 3.风化作用 4.纹泥 5.新构造运动 6.断层 7.新生代 8.大陆漂移 二、简答题(32分,每题8分) 1. 简述板块演化对大气和海洋的影响。 2. 简述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3. 简述岩石地层单位以及群、组、段的含义。 4.比较风力搬运和河水搬运的异同。 三、论述题(36分) 1. 解释什么是环境和环境地质?探讨环境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那些?(16分) 2.试述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20分)

中国科学院卓越创新中心

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 汇报材料之六 中国科学院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 共建共享协议书 中心名称:中国科学院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 中心主任:朱永官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制 2015年06 月

中国科学院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 共建共享协议书 第一条总则 为更好推进“创新2020”和“率先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决定建设中国科学院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通过汇聚最具创新活力的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优秀人才,形成世界一流的城市与城市群大气环境科学研究平台和成建制的研究队伍,组织和参与重大的国内和国际研究计划,探索以学科前沿为导向、国家需求为牵引的创新科研新机制,统筹院内外优势力量协同创新,推动我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为我国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中心建设涉及多个单位,其中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共建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为规范中心管理,明确中心及其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的责任、权利、义务,相关各方经过协商,现就中心的共建共享机制达成如下协议。 第二条治理结构 (一)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制。 (二)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决策卓越创新中心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主要研究方向、及年度任务等重大事项,采用席位制。理事会由中国科学院领导、主管专业局领导、中心主任、依托单位和主要共建单位所长或业务副所长组成,向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负责。

1 名词解释(环境地球)

名词解释 1.环境地球化学概念:研究环境各个系统的地球化学性质,天然的和人为释放 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人类和生物影响的学科。 2.环境效应:指在环境要素作用下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及其后果。 3.地下水自净过程:污染物进入地下水,通过同周围的介质发生物理化学和生 物化学等一系列的反应,使污染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最终被净化,是地下水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地下水的自净过程。4. 水俣病:水俣病是因食入被有机汞污染河水中的鱼、贝类所引起的甲基汞为 主的有机汞中毒或是孕妇吃了被有机汞污染的海产品后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是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因1953年首先发现于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渔村而得名,水俣病是慢性汞中毒的一种类型。 5. 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 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引申意义 6. 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或间接排入环境 的污染物。如排入洁净大气和水体内的化学毒物、病毒等。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7.化学需量氧: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对所消耗的氧化剂 量。 8.简称COD。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 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氮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化需养量(BOD)一样,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 9. 可吸入颗粒物(飘尘或者PM10):可吸入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 微米的颗粒物,又称为PM10。可以被人体吸入,沉积在呼吸道、肺泡等部位从而引发疾病。 10. 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 肺颗粒物。 11.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12.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 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13.温室气体: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 红外线辐射,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的气体。 14.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CO、NO等一次性污染物在光的作用下形成二次 污染物,这两种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15. 元素的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 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地球各圈层与人地环境复合系统概述

地球各圈层与人地环境复合系统概述 摘要: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的整体行为涉及地球的各个无机圈层(大气、水、冰雪、岩石、土壤等圈层)以及有机圈层(生物、智慧等圈层)的相互作用是环境地学的研究对象。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各圈层在人地复合系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同时,地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与人地复合系统的整体行为紧密相关。它们通过水分、生物和能量三大循环紧密地偶合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关键字:地球圈层;人地环境复合系统; 1.地球圈层简介 地球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其中,地球外部圈层对人类的影响最大。地球外部圈层可以分为四个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和土壤圈。岩石圈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层对人类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2.人地环境复合系统概述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偶合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巨系统,系统内又可分为七个子系统(大气、水、冰冻、生物、土壤、岩石、智慧等)和许多次级子系统。各系统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互相偶合在一起,形成了系统的驱动、反馈以及发展、变化的机制。 3.地球各圈层在人地复合系统的作用 3.1大气圈与人地环境复合系统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由各种气体、水汽和多种悬浮物及其他杂质组成的复杂系统,是生命活动长期参与作用的结果。 大气的存在状况直接关系着人类以及生物的存在和发展,在人地复合系统中,大气圈与其他圈层组成一个体系,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相互作用。大气圈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也是人类的保护伞,大气圈各组

中科院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 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水环境化学 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2.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3.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4.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 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化学 1.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 2.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

中科院所有研究所

北京市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力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声学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遥感应用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 华大教育中心 动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国家科学图书馆 微电子研究所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光电研究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信息工程研究所 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天津市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河北省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辽宁省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吉林省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上海市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地球早期生命环境的演化

地球早期生命环境的演化 关键词:早期生命天体撞击全球大冰期 摘要:地质记录告诉我们,在地球约46亿年 的整个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劫难,其中在地球生命处于起源和早期演化阶段的前寒武纪,首先是―狂轰滥炸‖ ,4. 5 亿~3. 8 亿年前由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岩石体———小行星仍不断撞击着地球并烧焦了整个地球;后来的 ―雪球‖ ,2. 2亿~1. 8亿年及大约6亿年前也许是大气中氧气的增加或Π 和二氧化碳或Π 和氨气或Π 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缩减,使我们的星球进入冰封期。显然,生命挺过了所有的磨难,并以柔克刚的脱颖而出,甚至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向高级阶段演化。在至少38 亿年前,随着―狂轰滥炸‖ 的停止,原始的生命也许已出现在地球上;到大约5. 8亿年前, ―雪球‖ 刚结束,新元古代末期的埃迪卡拉大辐射和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接接踵而来,似乎早期地球生命大的进步性演化都是由大的劫难诱发的。 1 概述 地球早期生命及其环境的研究是当今国际地质科学、生物科学及环境科学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从更深层次解释生命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告诉我们,现在繁盛于地球的各种众多高等的复杂生命类型其实是由 低等的简单有机体经历了漫长地质时期的进化和分异的结果。化石记录显示,地球生命的许多重大的演化都发生在寒武纪以前的地球早期阶段,并与当时的环境戚戚相关。因此,地球早期生命环境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环境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化过程及对地球生命演化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为我们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2 早期生命的环境 已知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它的幼年是不解之谜最多的时期,其地质纪录不但非常模糊,而且还大多被几十亿年的板块构造作用和侵蚀作用所消除。然而,地球历史最初的10亿年中,早期的生命扰动可能就已存在,有机分子系统可能已经在自我复制,并从化学反应和太阳辐射中获得能量。美国哈佛大学地球化学家Heinrich D. Holland[1 ]通过对阿基利亚岛(Akilia Island) 条带状铁质岩组(Banded Iron F ormations ,简称BIFS) 中的δ 13C值测定,甚至认为地球生命的存在超过38. 5亿年。由于早期生命的化石极其稀少,而且还被结晶作用破坏,许多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们转而求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外)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地球环境污染问题

地球环境污染问题 地球环境的污染已被世人所关注,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的在治理、为保护环境中而努力着,很多的个人团体也都在不懈的奋斗着,很多的科学家科技型的企业都在研制着不同的各类的环保产品,究竟怎么才能保护好环境,怎么才能真正的减少污染,怎么真正的才能让我们的家园美好洁净美丽呢?这就要靠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努力,提高每一个人环保的思想意识,改变每一个人的行为意识,最后让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减少生活和生产各方面的污染,减少战争,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来的各种污染和危害,保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地球。 下面我就环境污染的几个方面及注意的事项提出我的个人看法,仅供世人参考。 1、污染来源分类: 分为人类的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军事污染、自然灾害污染、宇宙污染六类。 2、污染情况分析: 前五种是人为的是可控的,后两种是外来的是不可控的,但是人类可以团结起来共同抵御的。 人为的污染已到了人类无法忍受的极限,已造成严重的后果,人类的生存基础环境严重被破坏,水源严重污染,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土地板结沙化,生产的农副产品严重被污染;空气混浊、沙尘暴严重;气温升高、温室效应严重,很多动植物灭绝或濒临灭绝,动植物、细菌、真菌、病毒基因变异;人类各种疑难杂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各类疾病年轻化并迅速增长;不孕症、畸形儿、弱智儿明显增多;地球的生物正面临着一大、一小、一污染灭顶之灾的威胁;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和我们共同生存的生物,请世界人类团结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因为我们都是地球村人,共同生存在一个环境里。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互相监督互相宣传互相鼓励,为保护环境奋斗一生,并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来宇宙的污染。让我们的家园-----地球永远洁净美丽,永远成为人类和动植物及其他生物的共存乐园。 3、污染的具体来源: 3.1人类生活污染:指人类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和生活污水及其衍生物,包括洗漱、粪便、厨房垃圾、化妆品、出行、吸烟、旧包装、废弃穿饰品、废旧电池、旧电器、家装、氟排、生活取暖、做饭燃火、家用电器辐射磁波等。 3.2农业生产污染:化肥的超量使用、农药大量的不科学使用和农地膜的大量使用残留、耕作模式的不科学性、秸秆的乱放和焚烧、污水浇灌、被污染的农家肥的使用(里面有旧电池、废农药瓶袋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城市有害垃圾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