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册(上)信息技术教案

第七册(上)信息技术教案

第七册(上)信息技术教案
第七册(上)信息技术教案

1

第1节 认识信息特征

教学内容:认识信息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表现形式,了解信息的特征。

2、培养信息意识,激发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策略及教法模式运用:

结合教材,使学生对信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提问来展开,运用实例来帮助理解信息、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故事:《孙膑减灶诱庞涓》

2、大家读完了这个故事,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不过,今天我们只站在信息技术的角度上来探讨其中的一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问题,学生思考:

①孙膑使用什么方法取得了胜利?

②在故事中,通过什么载体,反映了什么信息?

③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2、师生交流。

3、老师小结:

在这个故事里,反映了信息的可伪性、依附性和可传递性,这些都是信息的基本特征。

4、学生看书,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5、归纳:

①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

②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③信息有共享性。

④信息有时效性。

⑤信息有可伪性。

6、师生交流,就信息的基本特征举例说明。

7、小结。

2 (三)知识巩固

P5 练习与思考

学生思考,师生交流。

板书设计:

第1节 认识信息特征

①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

②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③信息有共享性。

④信息有时效性。

⑤信息有可伪性。

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是理论知识讲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了通过一个故事引入,并且利用一些小动画、图片来调起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第一节计算机课,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兴趣最重要。

3 第2节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调查、归纳、总结,认识信息技术在社会上是应用。

2、培养信息意识,激发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调查息技术在社会上是应用。

难点:信息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信息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分析评述,导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二、新授: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1、列举我们的信息技术生活

(1)列表说明你在获取、传递、处理、应用信息时,曾经用过哪些信息媒体?解决了什么问题?(表教材第7页)

(2)相互交流,保存文档

2、调查信息技术对社会的作用

(1)分组讨论,制作调查记录表(参考教材第7页)

(2)实地调查

注意要点:

① 文明礼貌,态度友好

② 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③带好记录工具(调查表、笔等)(3)分析、归纳,写调查报告

(注意调查内容汇报,内容包括:列举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带来的变化、我们的感受、体会)

(4)各组汇报

三、小结: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四、作业

调查我们的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使用

板书设计:

第2节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完成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技术的总和称为信息技术(简称IT)。

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调查,相比以往用讲授法来讲授本节内容,要成功。本节课的情感价值观得到了体现,使学生知道协助的重要性。

4

5 第3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展望未来。

2、培养信息意识,激发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教学策略及教法模式运用:

结合教材,使学生对信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提问来展开,运用实例来帮助理解信息、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一节课,我们调查了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运用。本节课我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二、新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1、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历程

人类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历程有五个阶段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形成。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印刷术的应用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开始与19世纪30年代。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

2、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向高速、大容量、综合化、数字化、个人化方向发展

6

(1)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2)电子商务

(3)远程教育

(4)远程医疗

(5)虚拟现实技术

三、小结: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五个历程信息技术发展的五大趋势

四、作业:通过查阅或询问,列举信息技术在某领域的发展和新发展趋势。

板书设计:

第3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1)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语言的形成。

(2)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文字的使用

(3)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造纸、印刷术的应用

(4)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开始与19世纪30年代。

(5)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的通过一些视频让学生从听学、视觉上来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这是本节课成功之处。这节课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科技这么进步的社会而自豪。

7 第4节 组装电脑,了解电脑硬件的主要部件

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2、了解各种部件的不同品牌和市场价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难点:认识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组装的过程

教学方法: 自学 探讨、讲授

教学过程:

导入:如果想要自己组装电脑,需要哪些硬件设备呢,你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电脑硬件的主要部件

新知教学:

一、 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计算机硬件是指组成计算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理设备。

一般PC 有下面几部件组成(个人计算机)主机箱(主板、 CPU 、内存、硬盘、光驱、显卡、声卡、 电源)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1、CPU

CPU 的英文全称是"Central Processor Unit",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央处理器单元"。它在PC 机中的作用可以说相当于大脑在人体中的作用。所有的电脑程序都是由它来运行的。

CPU 的主要生产厂家 目前微机中普遍使用的CPU 主要有两个美国生产商生产:Intel 和AMD 。

2、 主板

主板又叫母板或主板机。它其实就是一块电路板,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各种电路。它可以说是PC 机的神经系统,CPU 、内存、显示卡、声卡等等都是直接安装在主板上的,而硬盘、软驱等部件也需要通过接线和主板联接。如果说CPU 是电脑的心脏,那么,主板就是血管和神经,有了主板,电脑的CPU 才能控制硬盘、软驱等周边设备。

3、内存(内存条)

内存是指CPU 可以直接读取的内部存储器,主要是以芯片的形式出现。内存又叫"主存储器",简称"主存"。我们一般见到的内存芯片是条状的,也叫"内存条"

8

它需要插在主板上的内存槽中才能工作。我们一般说一台机器的内存有多少兆,主要是指内存条的容量。

4、硬盘

硬盘是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断电后信息不丢失,存取速度快、容量大。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5、CD-ROM 光驱

CD-ROM 光驱又称为只读光盘驱动器,已经成为个人电脑的基本配置。CD-ROM 容量大、兼容性强、速度快、盘体成本低、使用方便,是集光、电、机和磁一体化产品,是计算机上很重要的输入设备,安装软件、听 CD 、看电影等都要用到CD-ROM 光驱,

CD-R/RW 驱动器

往光盘上写入内容就要使用CD-R/RW 驱动器,俗称光盘刻录机。CD-R 盘片只能进行一次性写入,CD-RW 盘片可以进行反复读写光盘。

DVD-ROM 驱动器

DVD 全称是Digital Vertile Disk (数字通用光驱),光盘容量大, DVD-ROM 除了具备CD-ROM 的全部功能外,还可读取DVD 电影和数据光盘。

6、显卡

又被称为:视频卡、视频适配器、图形卡、图形适配器和显示适配器等等。它是主机与显示器之间连接的“桥梁”,作用是控制电脑的图形输出,负责将CPU 送来的的影象数据处理成显示器认识的格式,再送到显示器形成图象。显卡主要由显示芯片、显存、数模转换器、VGA BIOS 、各方面接口等几部分组成。

7、显示器

它是电脑的输出设备之一,外形与电视机相似,显示器清晰度比一般电视机要高。目前有两种:CRT 显示器和LCD 液晶显示器两种

8、电 源

电脑的电源是为电脑提供原动力的重要部件,电源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电脑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脑其他硬件设施的安全,可以想象到电源犹如电脑的动力源泉,脱离了电源,电脑里面的配件就无法正常工作了,同时电源的品质和电脑能够稳定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

9、机 箱

9

机箱一般包括外壳、支架、面板上的各种开关、指示灯等。外壳用钢板和塑料结合制成,硬度高,主要起保护机箱内部元件的作用;支架主要用于固定主板、电源和各种驱动器。

二、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CPU 主频 CPU 主频也称工作频率,是CPU 内核(整数和浮点运算器)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CPU 主频越高,计算机运行速度就越快。

2、字长 字长是指CPU 可以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是最重要的一个技术性能指标。

3、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是指存储设备(如内存、硬盘、光盘)能够存储数据的数量。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为位。8个二进制位称为一个字节。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 ,简称B ),由于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数据处理量极大,经常用KB (千字节),MB (兆字节)、GB (千兆字节)来做计量单位。

1KB =1024B

1MB =1024KB

1GB =1024MB

课外活动

拟订价格在3000~5000元的装机报告 (见书P22表2-1)

提示:1、浏览计算机硬件资料的网站。

2、阅读包含有计算机硬件资料 的报纸、杂志。

3、电脑市场的实地调查。

课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从学生处反馈了一些信息:学生大多已掌握计算机到底由哪些部件组成,怎样来判断计算机的好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他们

相信自己以后可以为家里配置一台满意的电脑!

10

第5节 使用操作系统,系统认识计算机

教学内容:使用操作系统,系统认识计算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2.技能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计算机主要有哪些类型。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操作系统的作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系统及操作系统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不仅需要计算机硬件,同时必须要有使用计算机的技术。人们把所有使用计算机的技术(指挥和控制计算机工作的程序,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相关的文档)称为软件。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软件需要在硬件的基础上运行才能实现其功能;而没有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是无法使用的。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他们的关系如图: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系统软件是维持计算机正常运行、充分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支持应用软件的运行并提供服务的软件。

11 应用软件是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编制的各种应用程序。

二、操作系统的作用

操作系统是让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基本软件,它负责控制计算机的系统中所有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种种方便。操作系统作为一种系统软件,为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运行构筑了一个坚实而灵活的舞台。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充当“总管家”和“服务生”的角色,即操作系统是管理硬件资源协调后台工作的“总管家”,同时又是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交互接口的“服务生”。

三、写计算机系统配置说明清单

1.明确想了解的内容

一般来说,对于硬件至少要了解CPU 型号、CPU 主频、内存容量、外存储器及其容量。对于软件至少要了解安装什么操作系统,有哪些常用的应用软件。

2.查看CPU 型号、CPU 主频、内存容量及操作系统的版本。

(1)可以执行“开始”→“设置” →“控制面板”,打开“控制面板”对话框,如图所示。

(2)双击“系统”图标,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如图所示。

3.查看计算机硬件配置(以查看硬盘类型、名称、容量为例)

WindowsXP 中的“设备管理器”可以管理所有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硬件设备。通过它可以查看硬件设备信息。

(1)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选择“硬件”选项卡,单击“设备管理器”按钮,打开“设备管理器”窗口。下图是按类型排序显示已安装的即插即用的设备。

(2)双击要查看的硬件设备“磁盘驱动器”,打开设备类型列表,在列表中右键单击查看的设备,然后选择“属性”命令。

(3)在“常规“选规”选项卡中,显示设备的名称、类型、制造商、安装的位置、运行状态等信息。

(4)选择“卷”选项卡,单击“导入”按钮,显示磁盘信息。

4.查看查看已安装的应用软件

可以通过执行“开始”→“程序”,在程序列表中查看。

5.完成“计算机系统配置说明清单”表的填写应用软件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理论知识讲授,如果单纯的教师讲授法,调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们举行了知识抢答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超出预想。

12 第6节 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文件夹

教学目标:掌握windows xp 文件管理的方式。理解文件、文件夹的作用以及命名方法知道常见的扩展名及它们所表示的文件类型会进行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与方法:合理利用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提高资源管理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合理、有效管理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理解文件夹的组织结构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讲授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课堂上先花一分钟时间给学生分组,并选举出组长】。

师:今天这节课将由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希望先进的帮后进,后进的赶先进,并且在本节课结束时,将评选出优秀学员与优胜小组,分别给予奖励。

(老师课件展示组织图像)同学们看,我们学校的组织管理图像什么?(树、楼房),对,像树(楼房)一样一层一层的,我们把这种管理形式叫层次管理,在电脑中,对信息的管理我们也采用这种形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电脑中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文件夹(板书课题)。下面进入任务竞赛环节。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任务驱动,共同学习

任务一:了解电脑管理文件的基本知识,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自学教材的P33-P34页。在电脑的D 盘,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学习包,想办法找到并打开里面的学习指南。(课件出示问题:1、什么是文件?文件以什么来进行区别?2、文件名包括几部分?分别叫什么?3、请将常见的扩展名与文件类型连起来?4、电脑中的文件管理采用的是什么形式?

文件文件 wav mid mp3

声音文件 bmp jpg gif

图片文件 doc

Word 文件 ppt

Powerpoint 文件 txt

Flash 程序文件

bas VB 程序文件

fla

13 师巡视,反馈评价,学生归纳,教师精讲文件的命名规则。

课件出示图书架、火车、楼房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层次结构。完成评比表的第一部分。

【师归纳】:如果我们把学校看作一台电脑,那么可以将每一个年级比喻为一个磁盘设备,将每一个班、每一个小组比喻为具有层次关系的各个文件夹,而将每一个同学比喻为文件夹中的文件。

教师讲解文件与文件夹的图标的区别。并说明在操作系统中,文件夹是程序、文件和其他文件夹的“容器”,一个文件夹可以存放多个文件与文件夹 < xmlnamespace prefix ="w"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了文件夹的作用,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下面两个个人文件夹,你认为谁的文件夹规划得好。【课件展示P35页的两幅图,学生讨论谁做得好】。

【师归纳】:计算机中的文件成千上万,因此,建立一个结构清晰的文件夹,是有效地管理自己文件的一个好的方法。这一期我们信息课的任务是要利用文字处理、演示文稿、电子表格等软件制作各种文档,还需要下载各种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文件,下面,我们就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规划并创建自己的文件夹。

【出示任务二】规划并创建自己的文件夹

课件展示目录图片。

(请同学们根据参考图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进行规划,组长进行检查)

学生根据参考步骤在练习本上规划自己的作品文件夹,小组合作,自主发挥、尝试、组长检查指导。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2、创建个人文件夹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规划得很好,下面我们就要进入实战阶段了。请看任务:

①、 如何打开资源管理器?资源管理器的左、右窗格显示的内容有什么

不同?文件夹前的“+”和“-”号的区别。

②、 根据规划建立自己的个人文件夹。

参考步骤:①在D 盘建立个人作品文件夹,输入文件夹名

14

②在刚建立的个人文件夹下建立两个子文件夹并命名

③在子文件夹下建立新的子文件夹并命名

教师巡视,品评学生的作品,做得好的用广播系统进行全班展示,完成评比表的第二部分。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建立文件夹和整理文件夹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些有关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方法。

【课件出示任务三】学习复制、查找文件、文件夹

【过渡】:同学们,下面我们利用学习指南里的帮助与支持,学习复制与查找文件的方法,老师在你们的电脑D 盘的【学习包】目录里“藏”了一些“宝贝”,有动画、有图片、音乐等,大家都来找一找吧!有喜欢的就分门别类地复制到自己刚建立的文件夹中,改成自己喜欢的名字,并删除原来的文件。同时利用学习包,完成教材39页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侧重点进行其它方法的自主尝试。(教师指定)

学生完成任务,教师矫正,其他小组质疑或补充。

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评价并完成评比表的第三部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六课《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夹与文件夹”》,想一想,这些操作你都掌握了吗?

(课件出示知识点),生答。好,都掌握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几位同学的做法对不对,并说说为什么?

15

A 、 某同学在电脑的D 盘上建立了一个班级文件夹,再在班级文件夹下建立了个人文件夹。

B 、 某同学将喜欢的歌曲复制了40份放在电脑的不同地方。

C 、 某同学在老师的电脑上发现了一张期末考试试卷,马上拷贝到U 盘上。

D 、 某同学在别人电脑上发现一份文件,看完后随手将它删除了。

E 、 某同学在同学电脑上看到一份名为“暑假调查报告”的文件,他将其改名为“123”。

F 、 某同学看到自己的电脑文件比较零乱,便认真规划,建立多个文件夹,将文件分门别类摆放。

师归纳: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学习了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后,应该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不能随意将别人电脑上的文件拷贝、改名、删除等,现在我们来完成下一个任务:

【课件出示任务四】

分别查找电脑中扩展名为mp3、jpg 的文件,从中分别选择两个文件复制到刚建立的个人文件夹中。

师讲解通配符的使用。?表示任意一个字符或没有字符、*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因此查找扩展名为mp3的文件时,我们可以设置搜索的文件名为*.mp3。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学生反馈教师完成评比表的第四部分。

【师总结】:只要认真倾听、善于阅读,勤于动脑、勇于动手,你就一定会有收获。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师: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分辨以上文件属于什么类型吗?为什么有的文件显示了扩展名,而有的文件没有显示扩展名呢?。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分类存放的做法,(课件出示分类存放的图书),希望大家不仅能用学会的本领把电脑里自己的文件整理好,生活中,也要养成分类摆放的习惯,把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的房间同样整理好,能做到吗?(能),好,希望同学们能说到做到,下课!

板书设计:

1、文件

2、文件名包括:文件名和扩展名

3、常见的扩展名

文件文件 wav mid mp3

声音文件 bmp jpg gif

图片文件doc

Word文件ppt

Powerpoint文件txt

Flash程序文件bas

教学反思:

16

17

第七节 策划电子小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子小报的一般制作过程。

②知道电子小报的版面设计要点及报刊版面的结构。

③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作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

设计电子小报要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像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制作出新颖、吸引人的作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作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从需要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并培养学生整体规划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器材、教具准备:优秀电子小报、图片资源、图片素材、评价

极域电子教室,机房网络畅通。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观察比较、合作学习、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以案例观摩引出电子小报制作的一般流程。

2、看完如此美观的电子小报《第二课堂》,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引出这些电子小报其实就是利用我们熟悉的文本加工软件WORD 制作出来的。然后以准备挑选负责出版电子校刊的同学为契机,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要设计一份电子小报,展示自我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通过竞争来达到目的。

提出任务:给出素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任务——重新设计电子小报《第二课堂》板面,为其修改或添加相关内容和素材,具体内容还是要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来确定,但必须健康。

二、新课讲授:

1、通过观摩《第二课堂》的版面,提示学生归纳出版面设计特色:

整体版面布局;2、文字、图片、色彩的搭配;3、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2、任务一:报头、报眉的制作。

18

提示如果遇到操作上的问题,可以利用WORD 的“帮助”学习资源解决问题。 教师上课前将这一节的知识制作成演示文稿,共享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网上邻居找到解决办法。

老师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同时留意各小组的作品完成情况,挑一些有代表性、值得各小组借鉴的作品点评。

3、任务二:标题与正文的制作。

提出任务为“标题与正文的制作”。

老师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指导个别学生,同时留意各小组的作品完成情况,挑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演示。指出各小组在制作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任务三:图片、装饰图案的制作。

提出任务为“图片、装饰图案的制作”。

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的制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辅导,同时引导他们多用探索的方式,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也可以利用小组的资源,多向其他小组学习。对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强以及综合能力强的同学,指导他进一步的扩展内容。留意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在心中挑出不同层次的作品。

5、拓展练习:

① word 的全面学习;

② word 的技巧学习;

③ 如何制作手抄报;

如何在电子小报中加音乐。

三、教学评价

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地引导讨论方向。从四大行中选出一个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点评。最后选出“今日之星”,提议荐为出版电子校刊的候选人。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报刊的一般制作过程以及一些制作上的技巧。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表扬鼓励,并提出新的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探讨还有什么软件可以制作电子小报。

教学反思:

19

第八节 《制作电子小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制作精美的电子小报作品,观察艺术字和图片的使用,掌握美化电子小报的方法;

2、通过观察出示的小报作品,帮助学生找出电子小报的制作要素及版面设计的特色。

3、通过制作电子小报,帮助学生掌握Word 文档中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边框和底纹、图文混排等常用操作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评与互评提升学生作品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作品的制作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

掌握美观的图文混排。

教学难点:

利用综合知识制作出完整的作品。

课前准备:

相关主题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大家好!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份电子作品(课件出示几件设计精美的电子小报和用Word 文档排好版的几份文字材料),请大家认真欣赏,说说哪个更具吸引力?(生答)这几篇图文并茂的作品就是电子小报,是利用我们熟悉的文本加工软件WORD 制作出来的,大家已经学习了用Word 制作文档的方法,想不想尝试自己动手也来制作一份精美的小报?有没有信心做好?(板书:制作电子小报)

二、探究方法,完成任务

(一)讨论分析,认识小报

1、要制作出精美的小报我们就要了解小报都由哪些部分组成。(结合出示的小报,明确电子小报制作的要素:报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插图等。)

20

2、同学们观察小报,小组讨论一下,这么精美的小报都是应用了Word 中的哪些技术手段实现的?讨论好了可以发言。(分析和交流小报中知识点的应用:艺术字,文字边框和底纹,插入图片,图文混排,分栏。)

3、我们再来观察小报的版面,谁能说说小报在版面设计上都有哪些特色?(提示学生归纳出版面设计特色)

(1)、整体版面布局;(2)、文字、图片、色彩的搭配;(3)、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二)介绍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大家对电子小报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接下来就请开始你们的创作之旅吧。老师为大家准了5个创作主题,同学们可以从老师提供的这5个主题(1、科技与生活;2、保护地球;3、我们可爱的班级;4、中国名胜游;5、动物世界—奇妙的色彩)中任选一个主题,也可自己确定创作的主题,并围绕该主题综合运用Word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设计、制作一份小报。相应主题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到我的电脑/D/电子小报素材库中查找。

(三)小组分工,确定主题

现在就请各小组讨论研究确定主题,并明确分工,选出组长、绘图师、文字整理员、图片整理员,并根据主题在纸上设计小报版面,完成文字和图片材料的收集及整理。(指导小组分工,在不同的环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

(四)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设计好小报的小组可以根据设计好的版面上机完成作品。(老师巡视学生的制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辅导。)

(五) 自我评价,修改作品

请各小组成员在完成作品后对自己的表现及作品展开自评,并根据小组的自评意见修改作品。(对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强以及综合能力强的同学,指导他进一步的扩展内容。留意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在心中挑出不同层次的作品。)

三、成果展示,交流情感

大家都完成了作品,那哪个小组想把你的成果展示给大家欣赏呢?现在就请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展示作品,并作简要的介绍,其他同学认真欣赏,并依据Word 小报作品评价表给出中肯的评价,我们同共来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能根据小报的制作要素去设计制作小报,在使用艺术字和图片时能做到与版面的整体布局谐调统一,色彩搭配也很和谐。做的非常好。各小组根据同学提出的意见课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让我们的作品更完善。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信息的特征》 课题:第1课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章节第1单元第1课信息的特征 年级:七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青岛出版社 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2.内容分析 重、难点和疑点 信息的特征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教学阶段及其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提高兴趣 读“阅读与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回答 信息传递的错误 创设情趣学习新知新授信息的特征: 1. 信息无处不在 2.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3. 信息具有价值性 4. 信息具有时效性 5. 信息具有共享性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之中。 信息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现。

信息是有价值的。 信息是有时间限制的 信息可以无限使用,公平共享 作业P4大显身手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理论课,需要学生了解信息的特征有哪些,会区分信息的正与误 板书信息的特征: 1信息无处不在 2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3信息具有价值性 4信息具有时效性 5信息具有共享性 课题:第2课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章节第1单元第2课 年级:七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青岛出版社 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初中七年级初一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上学期使用)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三、小结: 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练习: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 什么是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KCB-300发展历程 2、通信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小型化 网络化 4、生物计算机 三、小结: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四、练习:

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那几代? 2、计算机向什么方向发展? 3、我国计算机发展的情况怎样?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3、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 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 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1)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师: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齐)是 师: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生觉悟),引出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又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信息技术清华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轻松变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和文本互相转换的使用意义 2、掌握“表格转换成文本”的操作。 3、掌握“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讲解和演示,学生 培养根据任务选择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信息小组合作。 情感与价值观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使用场合,即合理使用 技术。 2、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方法。 3、选择恰当的分隔符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五、教学准备 WORD文档、PPT 六、教学用具 计算机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 九、教学反思

第2课文明礼仪 课业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标签类文档。 2、能制作“文明礼仪值日生”标签。 过程与方法 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标签类产品。 教学重难点 1、标签文档的特点及制作过程和方法。 2、设置标签。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3课复习课 课业类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文本和表格之间的转换 2、复习巩固标签类型文档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复习巩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文字分隔符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复习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两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同学想说一下? 生: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表格、文本的相互转换和标签类文档的制作。 师: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在表格、文本的转换中我们应注意根据文本或表格的内容对文字分隔符的进行设置。在制作标签类文档时应注意标签大学和纸张之间的设置。 二、操作复习练习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有哪些特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扩展信息技术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处理设备;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征;举例说明什么是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学习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一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打下基础。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领作用。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专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会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分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命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1.展示一组有趣的、积极向上的图片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欣赏同时,对图片反映出来的信息作出适当的分析,从而弓!出课题。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发现相关信息,引起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二、实例讲解,直观形象。 教师活动 1.在学生对信息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出示一些关于信息特征的实例、数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步消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对信息的各种特征进行举例说明吗?” 学生活动 1.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独立思考,也可对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共同探讨。 2.小组讨论\主动深究,得出结论。 三、图文并茂。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l.通过举例向学生讲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展示一组处理信息的常见设备图片或模型,并说出它们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做哪些事需要应用信息技术、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设备,并说出它们的用途。 学生活动 l?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对图片或模型的观察,加深对信息技术及信息处理设备的了解;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1)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2)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3)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4)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5)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6) 第二章:学会操作计算机 (7) 第5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7) 第6课时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9) 第7课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0) 第8课时学会正确开、关机 .......................................................... 11第9、10课时初识Windows XP与鼠标操作.................................. 11第11课时键盘操作与练习.............................................................. 14第12课时汉字输入....................................................................... 15第13课时Windows的画图—绘图工具箱 ..................................... 16第14课时画方形和圆形图形 ........................................................ 17第15课时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18第16课时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20第17课时资源管理器................................................................... 21第三章:上网浏览(6课时) ......................................................... 23第一课走进Internet ................................................................. 23第二课认识浏览器 ..................................................................... 23第三课网上浏览和搜索.............................................................. 24第四课浏览“中国少年雏鹰网 ..................................................... 24第五课下载信息......................................................................... 25第23课时网络与道德................................................................... 27第四章:word的使用 ..................................................................... 28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8课时) ............................................ 28第一节 WORD基本操作.............................................................. 28第二节文本的基本编辑 .................................................................. 29第三节表格的建立与编辑.............................................................. 30第四节图文混排 .......................................................................... 31制作小报(2课时)........................................................................ 32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设计-(上海科教版)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第一课时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信 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 生活离不开信息。 3.提出本单元的任务:走进信息社会——信 息与信息技术。 4.提出本节课的任务:了解周围人的信息 需求。 1.听歌曲、看图 片,并回答问题。 2.了解本单元、本 节课的任务 1.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 2. 让学生明确单 元任务及本节课的 任务。 确定调查对象1.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 2.让学生在两人小组内交流,选择对 方所熟悉的 2 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象, 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 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 分组,确定各自的 调查对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组 织学生分组开展活 动。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收集信息1.出示几种访谈表的样例,或请学生看 教材上的调查表样例和学习单。 2.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访谈,通过采 访小组同学,了解对方身边人的信息需 求。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可在 课前要求学生提前调查 2 位以上身边的 人,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 1.收集信息。 2.以小组为单 位相互访谈,并填 写相关学习单。 1. 将收集信息的活 动放在课堂上完成, 让学生体验通过调查 获得信息的一般过 程与方法。通过本活 动环节,学生既尝试 了通过访谈收集信 息,也根据自己的生 活经验为小组同学 提供了信息。 展示交流总结延伸1.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并 请一位或几位同学按调查对象的职业和身 份,汇总班级同学收集到的信息。 2.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相 关学习单: (1)对某些人特别重要的信息,对其他人 是否也同样重要? (2)人们需要的信息中,哪些信息容易过 时,需要随时更新? (3)从同学们的介绍中,你获得了哪些新 的信息? (4)信息有哪些作用和功能? 3.小结: (1)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 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 不一样的。 (2)信息的特征:有价值、可加工和处 理、可传递和共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 1、交流并整理、汇 总大家收集到的信 息。 2.交流、讨论问 题。 3. 填写相关 学习单。 1.激发学生主动 探究信息技术在日 常生活、学习中的用 途的意识。 2. 巩固调查成 果,梳理知识和拓展 应用。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前调查和教育 1、向同学自我介绍 2、调查 (1)小学里是否学过电脑? (2)家中是否有电脑?用电脑的时间如何安排?都用电脑做些什么?(3)曾经学过哪些操作?是否上过网? (4)小学时是否参加过电脑竞赛?是否愿意参加一些电脑竞赛? 3、请同学们看目录(本学期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了解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的工作过程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 ?了解并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因特网上的信息 ?了解资源管理器的作用,合理管理信息 ?网络道德与安全的意识 第三章信息的整理与加工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中常用的编辑操作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合理调整文档的版面 4、上机纪律 (1)卫.生.进入机房应该穿鞋套,绝对不可以在机房里吃零食。 (2)纪.律.进入机房应该保持安静。有问题举手。不可以随意有动。 (3)登.记.检查所用电脑是否完好,如有不好的应该登记说明并报告老师。

课题:1.1生活中处处有信息 教学目标 理解信息的概念。 了解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热爱生活重点和难点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 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 1、引言 欢迎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堂!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过猛,信息技术无处不有。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是时代对大家的要求和期望。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获取方式、强化信息意识。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与物质和能源一样,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举例)有关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获取方式。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变化。 3、信息的主要特征(请阅读P3—P4) (1)信息可以传递与共享:信、天气预报 (2)信息可以开发与存储:存储的介质有:纸张、磁带、光盘、磁盘等。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 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 的过程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 为哪些届丁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丁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帅: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帅: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齐)是 帅: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生觉悟),引出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乂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届丁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小媒体简称媒体。 帅: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

初中信息技术课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版清华版)

第1课轻松变脸 课业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和文本互相转换的使用意义 2、掌握“表格转换成文本”的操作。 3、掌握“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讲解和演示,学生小组合作。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根据任务选择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信息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使用场合,即合理使用技术。 2、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方法。 3、选择恰当的分隔符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的简单,是在以前对word学习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课前准备时,我将重点放在了操作上,但对前面几个班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操作基础比较差,对文字分隔符理解不是很到位,所以在后面几个班的授课中,我着重讲解了文字分隔符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后学生操作就顺畅了很多。 第2课文明礼仪 课业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标签类文档。 2、能制作“文明礼仪值日生”标签。 过程与方法 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标签类产品。 教学重难点 1、标签文档的特点及制作过程和方法。 2、设置标签。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关于标签类文档的学习和应用,以前学习没有接触过。学习的内容是制作胸卡和入场券,比较实用,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大。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时,很多学生在制作入场券时,没有切近生活,做的过小,在我强调后好了很多。对于我们的学生,我发现他们积极思考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和培养。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河南大学出版社

绪言 教学目标: 1 、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与平时课堂一样 2 、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 教学内容: 1 、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 教学重点:2 、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 所用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课堂要求 1 、上课一定要带教材。 2 、老师提问时,请同学们先举手,再由老师喊同学回答。 3 、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讲课,有问题时,请举手。 4 、同学回答问题后,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大家都应鼓励,不能因答案不正确而讥笑。 二、信息技术--机房上机要求 1 、卫生问题,禁止带零食进入机房,只允许带纯净水进机房,不能带饮料进机房。 2 、未经老师允许,不能动机房内的任何设备,更不能动计算机连接线。 3 、不准在机房内打闹,进出机房应有序。 4 、机房内不准换座位,同学们在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

5 、不准在机房内浏览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6 、不准在机房内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玩大型游戏和网络在线游戏,更不准自己拷贝游戏在机房计算机内。 7 、不准在网络上发表不利于国家、学校、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发到网络上。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处理 教学目标: 1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2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内容: 1 、发现身边的信息 2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3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1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技术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1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特征。 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经历信息收集 与交流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 影响,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 伦理、文化、社会问题。 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课时安排】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任务是:调查周围的人群,了解他们在日常 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信息,最 关注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对他们有什么用,以及他们通过什么途径 和方法获得这些信息。要 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访谈收集信息,最后是成果展示与交流。 为此,教材围绕这三个活动步骤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是确定调查对象。学生可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将各自要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对 方所熟悉的人,如对方的同学或亲朋好友。 第二部分是采访,了解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信息需求。通过调查学生可体 会到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部分是在班级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并讨论信息所具 内容 课时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1 活动 2 探究信息对人们工作、生活 的影响 2

有的特征。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了解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并体验到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特征。 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教学准备】 新课导入所需要的歌曲和图片,如周杰伦演唱的“蜗牛”音频资料、“湖南地图”图片资料。 几种访谈表的样例。 【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 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信 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信息 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生活离 1.听歌 曲、看图 片,并回答 问题。 2.了解 本单元、 本节课的任 1.创设情 境,导入新课。 2. 让学生明 确单元任务 及本节课的 任务。 备 注 确定调查对象 1.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 2.让学生在两人小组内交流,选 择对方所熟悉的2 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 象,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 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 分 组,确定 各自的调查 对象。 激发学生 的兴趣,组织 学生分组开 展活动。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最新教案(详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绪言 教学目标: 1、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 2、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与平时课堂一样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 教学重点:2、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 所用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课堂要求 1、上课一定要带教材。 2、老师提问时,请同学们先举手,再由老师喊同学回答。 3、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讲课,有问题时,请举手。 4、同学回答问题后,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大家都应鼓励,不能因答案不正确而讥笑。 二、信息技术--机房上机要求 1、卫生问题,禁止带零食进入机房,只允许带纯净水进机房,不能带饮料进机房。 2、未经老师允许,不能动机房内的任何设备,更不能动计算机连接线。 3、不准在机房内打闹,进出机房应有序。 4、机房内不准换座位,同学们在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 5、不准在机房内浏览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6、不准在机房内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玩大型游戏和网络在线游戏,更不准自己拷贝游戏在机房计算机内。 7、不准在网络上发表不利于国家、学校、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发到网络上。 第一章教学章节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处理 教学目标: 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2、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内容: 1、发现身边的信息 2、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3、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 所用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规范上课要求 师:不用说,同学们来到新的机房来学习新的课程,心情一定很激动、兴奋吧!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讲上课的一些要求,我们该怎么上信息技术课呢?(展示并提醒学生上课应注意的一些方面,将上课要求打印出来贴在机房醒目的地方) 二、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1.引入——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在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展示教材光盘中的图片)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讨论交流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感受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1、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是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

子)你们从这些图片中能了解什么东西? 你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2、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 教材没有给出信息的标准定义,你能通过网络找找别人是怎么给“信息”下的定义吗?多找几个,并写明你最喜欢哪个定义。 提出信息的概念。信息指的是用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它涉及人类所有的活动。 3、信息的形式 我们刚刚看到的有哪些形式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有图形图像信息、有声音信息、还有影视信息等等。 二、阅读P4知识窗 五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诞生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出现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三、引导探索信息的特征 1、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

最新河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任教学科:信息技术 任教年级:七年级 姓名:周排显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时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 1、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例子,探讨信息应用的情况,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2、通过专题研讨,深入探究信息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信息应用的基本价值。 3、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分组研讨,搜集、分析和概括典型的例子,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渠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把握信息含义,了解信息特征,关注信息应用,体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引入:2001年7月13日晚10时,上一届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提问:人们是通过什么媒介知道这个消息的? 答: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 提问:消息算不算是信息呢? 答:消息就是一种信息(information)。 1.1信息及其特征 1.1.1信息 问: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方法来存储、传递、利用、表达信息的? 答:“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 描述分析信息的概念: 1、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从通信工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4、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交流:对于以上有关信息的论述,请同学们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结:目前信息的概念还没有标准的答案,请同学们课后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1.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1、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中国公众科技网)。 (2)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新华词典》)。 (3)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课后任务:分组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谈谈各自的看法。 信息技术组成: 1、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 功能: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2、通信技术 功能: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 现代通信技术: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设计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 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

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教学反思】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技术 (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 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新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难点: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 【教学过程】 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DOC)

课题:1.1生活中处处有信息 教学目标 理解信息的概念。 了解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热爱生活 重点和难点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 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 1、引言 欢迎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堂!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过猛,信息技术无处不有。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是时代对大家的要求和期望。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获取方式、强化信息意识。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与物质和能源一样,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举例)有关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获取方式。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变化。 3、信息的主要特征(请阅读P3—P4) (1)信息可以传递与共享:信、天气预报 (2)信息可以开发与存储:存储的介质有:纸张、磁带、光盘、磁盘等。 (3)信息可以处理与再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有序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4)信息可以利用与增值:通过加工处理,变为新的信息,提升了信息的价值。 4、归纳、总结: (1)信息的概念。(2)信息的主要特征。(3)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信息都有哪些? 5、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 (2)举例说明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呈现形式?

课题:1.2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 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2、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发布、交流。 教学过程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2、获取信息 (1)直接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器官直接与事物接触。(2)间接获取信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延伸人类感受器官来获取信息。 ?通过人与人的沟通获取信息; ?通过查阅书籍和报刊等资料来获取信息; ?通过广播、电视获取信息 ?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的影响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进人们学习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5、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人类社会中信息存在和传递方式以及人类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形式所产生的革命性变化,已经发生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创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