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

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

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
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

状元的地域分布

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状元无疑是最荣耀的,而榜眼、探花同样为人瞩目。

首先,文化发达的省份获鼎甲者必然多。换句话说,获鼎甲人数多的省份一定是文化发达的省份。在112科状元中,按各省人数多寡排列,依次为:江苏49人,浙江20人,安徽9人,山东6人,广西4人,直隶、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各3人,湖南、贵州各2人,顺天、河南、陕西、四川、八旗蒙古各1人,而奉天、山西、甘肃、云南无状元。显然,从这里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江、浙是文化教育最发达的省份。

江苏的状元占整个清代状元(112人)的43.75%,浙江则占17.86%,二省共占61.6%,即占去所有状元的一半以上。三鼎甲的336人中,江、浙二省有193人,占57%,超过半数。此外,一科中三鼎甲均为同省人的有5科,其他各省均无此殊荣。98科的三鼎甲中都有江浙二省人士。以上数字是颇有说服力的,它是江浙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超过其他省份的最有力的证明之一。这里还有一个数字可供参考。即清政府规定的各省乡试录取举人的数字。据《科场条例》载,各省乡试录取额,山东69,山西60,河南71,江苏69,安徽45,浙江94,江西94,福建89,湖北47,湖南45,陕西62,四川60,广东71,广西45,云南54,贵州40。可见,江苏、浙江的举人数额并不特别突出,江苏甚至只排在第六位。也

就是说,参加会试的江苏举子并不是最多的,而状元却远远超过其他各省,这显然是江苏有雄厚的文化实力的体现。

事实上,江浙两省教育之发展,文风之盛在清代是极为突出的。对状元,乃至三鼎萃集江南,一直引起人们的重视。清末的封疆大吏陈夔龙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苏浙文风相埒,衡以浙江一省所得之数,尚不及苏州一府。其他各省,或不及十人,或五六人,或一二人。而若奉、若晋、若甘、若滇,文气否塞,竟不克破天荒而光钜典,岂真秀野之悬殊哉?窃尝纵观,而知其故。自言游以文学专科矜式乡里,宣尼有“吾道其南”之叹。南方火德光耀奎壁,其间山水之钟毓,与夫历代师儒之传达,家□户诵,风气开先,拔帜匪难,夺标自易,此一因也。冠盖亲师,凡登揆席,而跻九列者,半属东南人士。父兄之衣钵,乡里之标榜,事甫半而功必倍,实未至而名先归。半生温饱,尽是王曾,年少屐裙,转羞梁灏。不识大魁为天下公器,竟视巍科乃我家故物,此又一因也。

这里,陈夔龙谈了两个原因,一是江南文教风尚胜于其他省区,二是认为该地区家族有重视功名的传统。近人对这一问题论述更多,宋元强先生在他的《清朝的状元》一书中特别论述了状元“萃集江南缘由”,并从经济重心南移、学术风气递嬗、文教事业昌盛、重视功名仕进、饮食结构合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总之,论述者无不肯定江浙文教事业昌盛(或地方政府重视教育,或家族重视教育)是两省多状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历代状元轶事

中国历代状元轶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龠禾。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X,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状元X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进士状头(状元)、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历代科举考试中,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广羊、杨真宀、冯京、王岩叟等6人。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XX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杜(甫)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XX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状元X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X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兆页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二年(949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

潍坊历代状元

潍坊历代状元 潍坊历代状元 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姓可考的文状元约有600名,武状元约有170名,其中属于山东籍的文科状元有36人,武状元15人,而在这些文武状元中,属于今天潍坊市辖域内的文武状元则各有7人和2人。潍坊最早的状元是北宋的苏德祥,他于赵匡胤建隆4年(公元963年)夺得宋朝开国后第四位状元桂冠。苏德祥中状元后入仕,累官至右补阙;其工诗文,但传世不多,《宋诗纪事》有载。苏德祥的父亲为后汉丞相苏禹珪。《资治通鉴》卷286记载:“(苏)禹珪,密州人也。”《潍坊古今人物》说,苏禹珪,高密人。宋时高密属密州管辖,苏禹珪应为密州高密人。由上可知,苏德祥的籍贯也应为密州或密州之高密,然而《中国状元全传》中则说,苏德祥为青州益都人,即今青州市人,不知依据何在。潍坊的第二位状元是青州市郑母镇人王曾。王曾(978~1038),字孝先,于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夺魁。王曾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科考皆居榜首,创造了科举史上罕见的“连中三元”的奇迹。王曾入仕后曾两度拜相,并封为沂国公,是宋朝著名宰相。欧阳修称其“为人方正持重,在中书最为贤相”。王曾死后十余年,宋仁宗亲自为其篆碑曰“旌贤之碑”,并改其乡为“旌贤乡”。大臣赐碑篆,自王曾始。张唐卿

(《宋史》卷443误作为“孙唐卿”),字希元,青州人,少有奇才,于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殿试高中第一,成为潍坊的第三名状元。张唐卿折桂后历任将作监丞,陕州通判。张唐卿以孝闻名,也因孝而亡。1037年其在为父办理丧事时,悲痛过度,吐血而死。对于张唐卿的籍贯,有的文章中写为山东淄州(淄川)。史载,张唐卿年轻时与淄州通判韩琦关系甚密,但不足以说明籍贯为淄川。金、元两朝潍坊无一人中得状元。到明朝,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登科者以南方人居多。有明一带,在90名状元中,北方人仅占12名,而潍坊籍又占其二。其一为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高中进士第一的临朐人马愉,其二为以状元卷闻名天下的青州人赵秉忠。马愉(1395~1447),字性和,宣德二年(1427年)参加会试、殿试,一举夺魁。中状元后按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入内阁,参与机务,后再升礼部右侍郎。明朝状元入阁者十一人,马愉为其中之一.马愉病故后,明英宗诏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明朝赠官兼职,自马愉始。《明史》称马愉为正宽厚,仁慈为怀,不媚权贵,谦守自守。马愉亦擅辞章、诗文,著有《澹轩集》。受状元影响,马氏后人中文人辈出,在潍坊文苑占重要一席。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青州郑母镇人,与宋朝状元王曾同一故里。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25岁的赵秉忠高中状元。30岁时任会试同考官,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名录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名录历代文状元名录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孙伏伽侯君素杨纂房玄龄温彦博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陈伯玉杜绾李琚羊袭吉常衮李博杨凝张正甫陈讽班肃李顾行韦谌裴俅李余李从实狄慎思莫宣卿刘蒙赵峻许佑孙归黯羊绍素崔詹崔液宋守节姚仲豫严迪贾至杨护卢庚王溆王储牛锡庶李程徐晦李固言卢储李合陈宽崔岘顾标于瓖裴延鲁归仁绍郑合敬陆扆崔胶卢文焕李超弓嗣初常无名李嶷崔曙杨誉洪源张式魏弘简卢顼郑巨源武翊黄尹极白敏中韦筹郑确郑颢卢深颜标薛迈李筠孔缄郑贻矩苏检裴格赵蒙郑益李昂虞咸王阅李巨卿杨栖梧杨凭崔元翰尹枢

李随王源中张又新郑冠宋刓李肱 卢肇于珪崔铏孙龙光郑昌图孙偓 李瀚赵观文归佾杨仲昌许且范崇凯 王正卿刘单杨儇萧遘丁泽薛展 贾棱封孟绅柳公权郑澥李群杜陟 裴思谦郑言张温琪李亿韩衮孔纁 郑蔼杨赞禹崔谔归系吴师道王维 徐征赵岳杨纮齐映黎逢郑全济 苑论陈权韦瓘独孤樟柳璟李珪 崔囗易重李郜孔纬郑洪业归仁泽 崔昭纬崔昭矩杨赞图裴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彻王归璞黄仁颖郭晙王朴扈载简文会梁嵩王克贞伍乔卢华寇湘王溥乐史邱旭张确费黄裳王崇古卢郢杨遂邓及宋代状元榜 杨砺张去华马适苏德祥李景阳刘察 李肃刘蒙叟柴成务安德裕张拱刘寅 安守亮宋准王嗣宗吕蒙正胡旦苏易简 王世则梁颢程宿陈尧叟孙何孙仅 孙暨陈尧咨王曾李迪姚晔梁固

张师德徐奭张观蔡齐王整宋庠王尧臣王拱辰张唐卿吕溱杨寊贾黯冯京郑獬章衡刘辉王俊民许将彭汝砺许安世叶祖洽余中徐铎时彦黄裳焦蹈李常宁马涓毕渐何昌言李釜霍端友蔡薿贾安宅莫俦王昂何焕沈晦李易张九成汪应辰黄公度陈诚之刘章王佐赵逵张孝祥王十朋梁克家木待问萧国梁郑侨黄定詹骙姚颖黄由卫泾王容余复陈亮邹从龙曾从龙傅行简毛自知郑性之赵建夫袁甫吴潜刘渭蒋重珍王会龙黄朴徐元杰吴叔告周坦徐俨夫留梦炎张渊微方逢辰姚勉文天祥周震炎方山京阮登炳陈文龙张镇孙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举高正郑云从石用中王熙载吕德懋王用极张俭陈鼎杨又玄初锡南承保邢祥李可封杨佶史克忠刘二宜高承颜史简鲜于茂昭张用行孙杰张克恭张仲举张渐李炯张昱张宥张仁纪刘贞 刘师贞冯立邢彭年王寔王棠张孝杰

历代庐陵(吉安)籍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历代庐陵(吉安)籍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状元(18)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何昌言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科公元1097年新淦(今新干县) 宋董德元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永丰 宋文天祥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公元1256年庐陵 明胡广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吉水 明曾棨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科公元1404年永丰 明肖时中明成祖永乐九年辛卯科公元1411年庐陵(今吉安县) 明陈循明成祖永乐十三年乙未科公元1415年泰和 明曾鹤龄明成祖永乐十九年辛丑科公元1421年泰和 明刘俨明英宗正统七年壬戊科公元1442年吉水 明彭时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戊辰科公元1448年安福 明彭教明英顺八年甲申科公元1464年吉水 明罗伦明宪宗成化二年丙戊科公元1466年永丰 明曾彦明宪宗成化十四年戊戊科公元1478年泰和 罗罗洪先明世宗宗嘉靖八年已丑科公元1529年吉水 明刘同升明毅宗崇祯十年丁丑科公元1637年吉水 清刘绎清宣宗道光十五年乙未科公元1835年永丰 清刘福姚清德宗光绪十八年壬辰科公元1892年庐陵(今吉安县) 榜眼(16)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刘沆宋仁宗天圣八年庚午科公元1030年永新 宋罗惠儒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科公元1268年永丰 明练子宁明太祖洪武十八年乙丑科公元1385年新淦(今新干县)明尹昌隆明太祖洪武三十年丁丑科公元1397年泰和 明王艮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吉水 明周述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科公元1404年吉水 明刘江明成祖永乐十六戊戊科公元1418年泰和 明陈文明英宗正统元年丙辰科公元1436年庐陵(今吉安县)明刘升明代宗景泰二年辛未科公元1451年永新 明刘震明宪宗成化八年壬辰科公元1472年安福 明刘戬明宪宗成化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475年安福 明徐穆明孝宗弘治六年癸丑科公元1493年吉水 明罗呈明世宗嘉靖十七年戊戊科公元1538年泰和 明刘威明穆万历八年庚辰科公元1571年峡江 明萧良友明神宗万历八年庚辰科公元1580年庐陵(今吉安县)清姚颐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丙戊科公元1766年泰和 探花(14) 朝代姓名科别中状元时间籍贯 宋胡幼黄宋度宗咸淳十年甲戊科公元1274年永新 明李贯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科公元1400年庐陵(今吉安县)

历代文状元名录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名录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孙伏伽侯君素杨纂房玄龄温彦博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陈伯玉杜绾李琚羊袭吉常衮李博杨凝张正甫陈讽班肃李顾行韦谌裴俅李余李从实狄慎思莫宣卿刘蒙赵峻许佑孙归黯羊绍素崔詹崔液宋守节姚仲豫严迪贾至杨护卢庚王溆王储牛锡庶李程徐晦李固言卢储李合陈宽崔岘顾标于瓖裴延鲁归仁绍郑合敬陆扆崔胶卢文焕李超弓嗣初常无名李嶷崔曙杨誉洪源张式魏弘简卢顼郑巨源武翊黄尹极白敏中韦筹郑确郑颢卢深颜标薛迈李筠孔缄郑贻矩苏检裴格赵蒙郑益李昂虞咸王阅李巨卿杨栖梧杨凭崔元翰尹枢李随王源中张又新郑冠宋刓李肱卢肇于珪崔铏孙龙光郑昌图孙偓李瀚赵观文归佾杨仲昌许且范崇凯

王正卿刘单杨儇萧遘丁泽薛展贾棱封孟绅柳公权郑澥李群杜陟裴思谦郑言张温琪李亿韩衮孔纁郑蔼杨赞禹崔谔归系吴师道王维徐征赵岳杨纮齐映黎逢郑全济苑论陈权韦瓘独孤樟柳璟李珪崔囗易重李郜孔纬郑洪业归仁泽崔昭纬崔昭矩杨赞图裴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彻王归璞黄仁颖郭晙王朴扈载简文会梁嵩王克贞伍乔卢华寇湘王溥乐史邱旭张确费黄裳王崇古卢郢杨遂邓及 宋代状元榜 杨砺张去华马适苏德祥李景阳刘察李肃刘蒙叟柴成务安德裕张拱刘寅安守亮宋准王嗣宗吕蒙正胡旦苏易简王世则梁颢程宿陈尧叟孙何孙仅孙暨陈尧咨王曾李迪姚晔梁固张师德徐奭张观蔡齐王整宋庠

王尧臣王拱辰张唐卿吕溱杨寊贾黯冯京郑獬章衡刘辉王俊民许将彭汝砺许安世叶祖洽余中徐铎时彦黄裳焦蹈李常宁马涓毕渐何昌言李釜霍端友蔡薿贾安宅莫俦王昂何焕沈晦李易张九成汪应辰黄公度陈诚之刘章王佐赵逵张孝祥王十朋梁克家木待问萧国梁郑侨黄定詹骙姚颖黄由卫泾王容余复陈亮邹从龙曾从龙傅行简毛自知郑性之赵建夫袁甫吴潜刘渭蒋重珍王会龙黄朴徐元杰吴叔告周坦徐俨夫留梦炎张渊微方逢辰姚勉文天祥周震炎方山京阮登炳陈文龙张镇孙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举高正郑云从石用中王熙载吕德懋王用极张俭陈鼎杨又玄初锡南承保邢祥李可封杨佶史克忠刘二宜高承颜史简鲜于茂昭张用行孙杰张克恭张仲举张渐李炯张昱张宥张仁纪刘贞刘师贞冯立邢彭年王寔王棠张孝杰

清朝的文状元名单

清朝的文状元名单 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以下是清朝状元的列表: 顺治三年(1646年): 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顺治四年(1647年): 吕宫(1603年-1664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顺治六年(1649年): 刘子壮(1609年-1653年,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顺治九年(1652年)满榜状元: 麻勒吉(?-1689年,满洲正黄旗人)顺治九年(1652年)汉榜状元: 邹忠倚(1623年-1654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顺治十二年(1655年)满榜状元: 图尔宸(?-?,xx正xx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 孙承恩(1619年-165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年): 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 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康熙三年(1664年): 严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 康熙六年(1667年): 缪彤(1627年-169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康熙九年(1670年):

蔡启僔(1619年-1683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 韩菼(1637年-170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 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 归允肃(1642年-168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陆肯堂(1650年-1696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xx(?-?,xxxx秀水县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 戴有祺(?-1711年,江苏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胡任与(?-1704年,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xx(?-?,xxxx)。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汪绎(1671年-1706年,江苏苏州府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转贴) (2011-10-04 05:57:55) 原文地址: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转贴) 热热 一、文科人才 明清全国进士、状元的时空分布表 ★表1明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省份进士 1浙江3697 2江西3114 3江苏2977 4福建2374 5山东1763 6河南1729 7河北1621 8四川1369 9山西1194 10安徽1169 11湖北1009

12陕西870 13广东857 14湖南481 15广西207 16云南122 17甘肃119 18贵州32 19辽东23 ★表2明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名次省份状元 1浙江20 2江西18 3江苏17 4福建10 5安徽6 ★表3清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名次省份进士 1江苏2949 2浙江2808 3河北2674 4山东2270

5江西19 6河南1721 7山西1420 8福建1371 9湖北1247 10安徽1119 11陕西1043 12广东1011 13四川753 14湖南714 15云南694 16贵州607 17广西568 18甘肃289 19辽东186 ★表4清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名次省份状元 1江苏27 2浙江20 3安徽7 4山东5

5河北/福建3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明代进士、状元大多出生于南方,北方则全面落后。进士中只有山东勉强挤进了前五名,状元中前五名的省则无一是北方的。这固然与南宋以后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有关,但南北能相差这么多,与蒙元一百多年间对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经济、文化、人才的全面破坏是分不开的。由于这一百多年的屠杀和破坏,北方元气大伤,有明一代恢复非常艰难! 再看清代的进士、状元分布,虽然北方依然落后,但已经出现了强劲反弹。尤其是河北、山东,无论是进士总数还是状元人数,竟双双进入前五名。这与明清几百年来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相对安定,人民休养生息,经济文化元气逐渐恢复有关! 总之,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人口中心在南移的同时,也在加速向东北部尤其是渤海地区转移。随着清末民初,大量汉族人口对东北地区的迁移定居,这一趋势表现的更加明显! 二、武科人才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 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清代统治阶级兴起于关外草原,尚武好兵的传统带入关内,使武举的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 清代的武会试,一共进行了一百一十二次。一百一十二年武状元的姓名都有记载,但目前能确知其籍贯者只九十二人。(其余二十一人还有待于考求。因 此这个统计不完备,但大略可见各省武举基础的差别。) ★清代武状元分布表

大清朝状元 八股文范文

八股文范文 八股文---这种在中国绝种百年的东西,相信大家都听过它的名字,但到底什么样子,极少有人看到。今从邓云乡老先生的有关文章中摘录一篇八股文的典型范文,和大家一起观赏,就当看个古董。如果哪位朋友能看懂,并把它翻译成大家都能理解的现代语言,或者能对该文进行点评,请出手。 偶尔也会看到一些清代人写的文章。其难懂的程度超过秦汉以来的文章。看了这个范文,我才明白清代文章的难读,全是考八股文训练出来的文人写的。 八股文的现代定义(从词典抄的):八股文,明清两朝考试制度规定的文体。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规定每篇文章必须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部分中,每个部分要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一副对联)合起来共八股。八股文的字数规定为300字以上,450字以下,嘉庆时期放宽到600字以下。 介绍的这篇八股文范文作者是:韩菼。他的简历如下。 韩菼---清代初年八股文名家,江南长洲人(即现在苏州),官作到礼部尚书。韩菼在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考中状元。死后,乾隆朝追谥“文懿”。乾隆对他的评语是:“菼,雅学绩文,湛深经术,所撰制义,清真雅正,开风气之先,为艺林楷则”。就是说他所写的八股文,是典型范文。 [题目] 注:方括号内的文字是我加的,不是原文的文字,为了方便朋友们理解文章。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承题]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起讲]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入手]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家世出身与竞争机制 清代的会、殿试,始于顺治三年 (1646)丙戌科,止于光绪三十年 (1904)甲辰科,共举行112次。由于顺治九年壬辰科和顺治十二年乙未科为满、汉分榜,每科有两名状元,故112科中,共取一甲进士114名。 清代科举报考,例有一定限制。籍贯无误,家世清白,非出身倡、优、隶、皂之家,未居父母之丧者,方准应试。除此之外,上自仕宦之家,下至寒微之士,均可报考。当然,求学读书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家境过于贫寒,自然无力攻读应试,但这并非政府规定的报考条件。由于是公平竞争,许多寒微之士就是通过勤学苦读,取得了功名。 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由两大等级构成。帝王、贵族、官僚拥有世袭、封爵、仕籍等一般平民多不能拥有的特权,属于“官等级”。各种生产者、未入仕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农工商,属于“民等级”。笔者稽诸史料,查考出了清代57名状元的家世出身,依据他们父辈以来的社会地位,可分为三种类型,其情况是: 第一类,仕宦家庭出身。凡父辈有举人以上功名曾充任知县以上官职者,属于此类。在封建社会里,他们属于官等级。这类家庭出身者有29人,占51%。其中大臣(包括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大臣、总督、巡抚)的子弟,不足10人。第二类,士人家庭出身。凡父辈虽为读书人,但无功名及官职者,属于此类。其中有的家境十分贫困,称为寒士之家。这类出身者有20人,占35%。第三类,其他家庭出身,如商人、农民等。 他们的家境贫富不 一。"这类出身者有8人,占14%。这 第二、"第三类家庭出身的人,属于民等级。换言之,在57名状元里出身于“民等级”的占49%。 在科举时代,元魁鼎甲极难获中,士人莫不以独占鳌头为殊荣。

清代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

清代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 科考年代状元榜眼探花会元及弟名次二甲三甲备注 顺治三年丙戌科傅以渐吕缵祖李奭棠李奭棠探花77 293 顺治四年丁亥科吕宫程芳朝蒋超李人龙三甲201 57 238 顺治六年己丑科刘子壮熊伯龙张天植左敬祖二甲10 77 315 顺治九年壬辰科邹忠倚张永祺沈荃张星瑞二甲48 77 317 顺治九年满榜麻勒吉折库纳巴海麻勒吉状元7 40 策试满州进士 顺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戴王纶秦鉽秦鉽77 319 顺治十二年满榜图尔宸贾勤索泰贾勤榜眼7 40 贾勤(一作查亲)顺治十五年戊戌科孙承恩孙一致吴国对张贞生二甲65 80 260 顺治十六年己亥科徐元文华亦祥叶方蔼朱锦二甲67 96 277 加科 顺治十八年辛丑科马世俊李仙根吴光陈常夏三甲137 77 303 康熙三年甲辰科严我斯李元振秦弘沈珩二甲1 40 157 康熙六年丁未科缪彤张玉裁董讷黄礽绪二甲39 40 112 康熙九年庚戌科蔡启僔孙在丰徐乾学宫梦仁57 239 李光地该科登第康熙十二年癸丑科韩菼王度心徐秉义韩菼状元40 123 王度心改名王鸿绪康熙十五年丙辰科彭定求胡会恩翁叔元彭定求状元50 156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归允肃孙卓茆荐馨马教思二甲8 40 108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蔡升元吴涵彭宁求金德嘉三甲1 40 136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陆肯堂陈元龙黄梦麟陆肯堂状元40 121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沈廷文查嗣韩张豫章范光阳二甲1 40 103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戴有祺吴昺黄叔琳张瑗二甲5 40 114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胡任舆顾图河顾悦履裴之仙二甲4 40 125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李蟠严虞敦姜宸英汪士竤二甲1 40 107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汪绎季愈王露王露探花60 242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王式丹赵晋钱名世王式丹状元50 113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王云锦吕葆中贾国维尚居易三甲125 50 237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赵熊诏戴名世缪沅戴名世榜眼50 239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王世琛沈树本徐葆光卜俊民二甲1 50 124 康熙五十二年恩科王敬铭任兰枝魏廷珍孙见龙二甲3 50 143 圣祖六旬万寿恩科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徐陶璋缪曰藻傅王露李锦二甲8 40 147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汪应铨张廷璐沈锡辂杨尔德二甲35 40 122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邓种岳吴文焕程元章储大文二甲38 40 120 雍正元年恩科于振戴瀚杨炳杨炳探花60 180 清世宗登极恩科雍正二年甲辰科陈悳华王安国汪德容王安国榜眼80 215 外加钦赐1人 雍正五年丁未科彭启丰邓启元马宏琦彭启丰状元50 173 雍正八年庚戌科周澍沈昌宇梁诗正沈昌宇榜眼100 296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陈倓田志勤沈文镐陈倓状元92 233 乾隆元年丙辰科金德瑛黄孙懋秦蕙田赵青藜二甲7 90 251 乾隆二年恩科于敏中林枝春任端书何其睿二甲3 80 241 清高宗登极恩科

草书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草书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欣赏草书书法作品,首先要对什么是草书书法有一定的基本了解,然后知道草 书书法的欣赏标准,然后再以实际来检验知识,欣赏真实的草书书法作品,草 书书法欣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书法欣赏也是这样的,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不断进步 掌握欣赏草书书法的基本要领,还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所以在家中挂上 一幅名家书法真迹,可以更好地领悟欣赏书法的真谛,锻炼草书书法欣赏的眼力。 下面的这幅草书书法作品是海丙离先生的四尺竖幅草书书法《弘一法师格言》。 海丙离,男,1934年生,河南郑州人。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是郑州市书法家协会的创建者之一。 海丙离四尺竖幅草书书法《弘一法师格言》

此书法书写的是弘一法师的格言,内容是:“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书法以草书的形式,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一气呵成,笔法富于变化,在草书的形式上又有作者自己的风格。此幅作品,挂在书房可自励,挂在企业公司则不仅可以起到管理者与员工共勉的作用,又成提升企业公司的形象和品位,用于礼品赠与他人,也是一件相当不错的礼物。 王文彬六尺横幅草书书法作品杜甫诗《饮中八仙歌》 此作品为王文彬老师书写的一首——“诗圣”杜甫的诗《饮中八仙歌》,内容为: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观之王文彬老师的这幅行草《饮中八仙》如饮琼浆,虽无酒亦自醉人。王老师的行草运笔如行云流水,气之所至,一簇而就。节奏鲜明,顿挫抑扬,浓淡有致,韵律和谐,将书法的流畅之美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宣纸之上。是一副难得的上乘之作。 王文彬,号放夫,生于1939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擅长行草,其书犹行云流水,气势磅礡,曾在新加坡,韩国举行个人书法展,在国内举办大型个人及师生书法展数次。

苏州历代状元

苏州历代状元 名人简介> 苏州历代状元首页> 中心分馆> 名人馆> 名人简介> 苏州历代状元 一、唐代状元(5人) 1、归仁绍,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父归登为宪宗朝工部尚书,封长沙县男。父归融,官至兵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晋陵郡公。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己丑科状元。僖宗乾符四年(877)十二月为侍御史。中和间(881—905)官礼部侍郎。后历官祠部郎中、度支郎中。 2、归仁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弟。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甲午科状元。官至观察使。 3、归黯(?—892),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泽子。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壬子科状元。 4、归佾,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子。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复元年,901)辛酉科状元。 5、归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子,归佾弟。唐哀帝天祐二年(905)乙丑科状元。 二、南宋状元(7人,其中武状元3人) 6、朱起宗,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武状元。

7、黄由(1150—1225),又名世保,字子由,又字居正,号寅斋,自号盘野居土,平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丑科状元。光宗绍熙间,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缘事被劾,知成都。宁宗嘉定间,官至刑部尚书兼值学士院天章阁侍制学士。理宗时卒赠少师。 8、卫泾(1160—1226),字清叔,号后乐居士,平江昆山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状元。宁宗开禧三年(1207),自吏部尚书拜御史中丞,封昆山开国伯,除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诛丞相韩侂胄功,封秦国公。后出知潭州等。卒谥文节。 9、周虎(1161—1229),祖籍泗州临淮(今江苏泗洪南),南宋靖康年间迁平江常熟。宁宗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武状元。历任光州、楚州与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指挥和州抗金保卫战获胜。升武功大夫、成州(今甘肃成县)团练使。贬知徽州。理宗时卒谥忠惠。 10、刘必成,字与谋,自号爱闲翁,祖籍福建福安,南宋初迁平江昆山湓浦(今千灯镇)。少游国学,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丁酉科武解元,二年戊戌科武状元。理宗淳祐九年(1249) ,锁厅试文进士。官终湖南副使。著有《三分诗集》。 11、魏汝贤(1216—1245),平江吴江人。南宋理宗淳佑四年(1244)甲辰恩科(特奏名)状元。官知温州兼节制镇海水军。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应网友要求,发些现代名家硬笔书法作品,以作为选贴参考.以下排名不分等级。▂_▂_▂_▂_▂_▂_▂_▂▂_▂_▂▂_▂_▂▂_▂1、 田英章,l950年生于天津,字存青、存卿,书法研究生,国家人事部干部。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田英章系书法世家,自幼3岁时和其兄田蕴章习练书法,主功欧楷,兼学二王及历代名家碑帖。是屈指可数的楷书名家。硬笔楷书偏与秀丽飘逸,虽说他楷书学欧,毛笔在当今也是屈指可数,硬笔笔法感更贴近与《灵飞经》。现在市场上的字帖太多了,字库编排,要知道字库在制作过程中,经过软件 调整秀气,难有手写之美,也造成了很多人认为他的硬笔楷书太过于“魅化,抗肩过重”等特点。也难免会对他的硬笔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倦之感,但是他的手写体个人觉得依旧很美,灵飞经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也不要让字库误导了田师在硬笔上的成就。之前也有分享过他的老字贴,90年出版的,喜欢的可以点击“硬笔书法技巧”查看历史消息。2、 卢中南,1950年12月出生。祖籍河南济源。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处长、研究馆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

学欧体,擅长楷书,笔法秀美不失丰盈,结体端正,不扬不俗,柔中带刚。主页君手中也有卢中南老师的《欧阳询楷书全集 临本》,不胜美哉。 金书《兰亭序》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3、 吴玉生,1959年生,江苏人。多年临池不辍。担任过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华艺硬笔习字会副会长、中国书协函授培训中心副教授、中央电视台硬笔书法讲座主讲人和全国、全军书法赛事评委、编写出版书法教材字帖数十种。被北京市教育局评为“优秀书法辅导教师”,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遴选为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写字》课本规范字书 写人。国家行楷手写体规范字形样本字书写人。吴玉生是软笔、硬笔都颇有建树的书家,多年的教学实践,吴玉生总结 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练字方法。 硬笔特点:温润秀劲,中宫紧凑且形态生动。特点非常易与掌握。 4、荆霄鹏 田英章弟子,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砚田书院特聘教授、《语文报·书法版》特约编委、特约高级书写员、《书法报·硬笔 书法》特约创作员、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关公书画院院士、傅山书画院院士。荆霄鹏,字昊之,田英章先生入室弟子,清

历代文状元名录

历代文状元名录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孙伏伽侯君素杨纂房玄龄温彦博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陈伯玉杜绾李琚羊袭吉常衮李博杨凝张正甫陈讽班肃李顾行韦谌裴俅李余李从实狄慎思莫宣卿刘蒙赵峻许佑孙归黯羊绍素崔詹崔液宋守节姚仲豫严迪贾至杨护卢庚王溆王储牛锡庶李程徐晦李固言卢储李合陈宽崔岘顾标于瓖裴延鲁归仁绍郑合敬陆扆崔胶卢文焕李超弓嗣初常无名李嶷崔曙杨誉洪源张式魏弘简卢顼郑巨源武翊黄尹极白敏中韦筹郑确郑颢卢深颜标薛迈李筠孔缄郑贻矩苏检裴格赵蒙郑益李昂虞咸王阅李巨卿杨栖梧杨凭崔元翰尹枢

李随王源中张又新郑冠宋刓李肱 卢肇于珪崔铏孙龙光郑昌图孙偓 李瀚赵观文归佾杨仲昌许且范崇凯 王正卿刘单杨儇萧遘丁泽薛展 贾棱封孟绅柳公权郑澥李群杜陟 裴思谦郑言张温琪李亿韩衮孔纁 郑蔼杨赞禹崔谔归系吴师道王维 徐征赵岳杨纮齐映黎逢郑全济 苑论陈权韦瓘独孤樟柳璟李珪 崔囗易重李郜孔纬郑洪业归仁泽 崔昭纬崔昭矩杨赞图裴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彻王归璞黄仁颖郭晙王朴扈载简文会梁嵩王克贞伍乔卢华寇湘王溥乐史邱旭张确费黄裳王崇古卢郢杨遂邓及 宋代状元榜 杨砺张去华马适苏德祥李景阳刘察 李肃刘蒙叟柴成务安德裕张拱刘寅 安守亮宋准王嗣宗吕蒙正胡旦苏易简

王世则梁颢程宿陈尧叟孙何孙仅孙暨陈尧咨王曾李迪姚晔梁固张师德徐奭张观蔡齐王整宋庠王尧臣王拱辰张唐卿吕溱杨寊贾黯冯京郑獬章衡刘辉王俊民许将彭汝砺许安世叶祖洽余中徐铎时彦黄裳焦蹈李常宁马涓毕渐何昌言李釜霍端友蔡薿贾安宅莫俦王昂何焕沈晦李易张九成汪应辰黄公度陈诚之刘章王佐赵逵张孝祥王十朋梁克家木待问萧国梁郑侨黄定詹骙姚颖黄由卫泾王容余复陈亮邹从龙曾从龙傅行简毛自知郑性之赵建夫袁甫吴潜刘渭蒋重珍王会龙黄朴徐元杰吴叔告周坦徐俨夫留梦炎张渊微方逢辰姚勉文天祥周震炎方山京阮登炳陈文龙张镇孙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举高正郑云从石用中王熙载吕德懋王用极张俭陈鼎杨又玄初锡南承保邢祥李可封杨佶史克忠刘二宜高承颜

清代状元与科举家族初探

清代状元与科举家族初探 吴根洲 内容摘要:据不完全统计,清代有55.36%的状元家族属于科举家族,有些状元的家族五服之内甚至产生了近10位进士,随着资料的不断完善,科举家族的比例还会有明显的提高。家族背景对状元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出身于小商人或农民家庭的状元仅是个别现象。状元的产生对所属家族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些状元把家族的功名推向了巅峰,有些状元把家族的科举传统发扬光大,有些状元还开启了一个科举家族的大门,当然,受种种原因的制约,有些状元像彗星一样闪耀而过。 关键词:清代;状元;科举家族 1张杰,清代科举家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4.笔者以为,作为可操作性的定义,仅仅指出从事举业人数众多是不够的,笔者在本文中暂以家族中至少有三人取得科举功名为最低标准。 2张杰.清代科举家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7. 3张杰.清代科举家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60-63. 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历来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方家学者们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对状元的评价也越来越客观,但是状元研究也是一个学术“富矿”,至少在近期内还有许多工作可做。笔者以清代状元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科举家族作为切入点,在梳理状元族人中举状况的基础上探讨状元产生的家族背景以及状元对家族的影响。科举家族是指那些(在清朝)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至少取得举人或五贡以上功名的家族。1张杰教授在提出科举家族概念的基础上,也界定了家族的范围是明清刑律规定的五服,即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高祖,下推至四世玄孙,横推至三从兄弟。2中举状况按照功名等第分为生员家族、举人家族和进士家族:科举家族中生员人数众多,仅有3人或不足3人获取举人以上功名者,可称为生员家族。科举家族族人中举者较多,仅有3名举人以上或2人以下(笔者注:包括2人)获取进士功名的家族,可称为举人家族。科举家族中不仅举人数量较多,而且有3人以上(笔者注:包括3人)获取进士功名,可称为进士家族。3本文也参照这些标准展开探讨。 一、状元的家族分类 清代共举行112科殿试,若不算顺治六年和顺治九年的两个满榜状元麻勒吉和图尔宸,共产生了112个状元。在这112个状元中,出现了1对兄弟状元于振和于敏中,2对祖孙状元彭定求和彭启丰、陆肯堂和陆润庠,3对叔侄状元蔡启僔和蔡升元、吴廷琛和吴钟骏、翁

襄阳历代进士举人状元名录

襄阳历代进士举人状元名录 1、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唐朝襄阳人,后迁巩县,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越南越池东南。杜审言是西晋杜预的子孙。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审言凭借自己才能过人,为人高傲,被众人忌恨。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卒,赠著作郎。 2、张柬之(625年-706年),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升任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岁。 3、张继(生卒年不详)、襄阳人。唐代诗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753年)登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4、张子容,襄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

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5、柳浑(公元714-789年),柳悛六世孙。襄阳人。唐代宰相。少孤,志学栖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谥号贞。 6、杜易简(?-673),襄州襄阳人。约卒于唐高宗咸享末年。九岁能属文。长博学,为姨兄岑文本所器。第进士,补渭南尉。曾任殿中侍御史,考功员外郎,开州司马等职。 7、杜诗礼,字号、生卒年均未详。出生世代官宦之家。襄州襄阳人,唐朝状元。祖父杜孝辅官至大理丞;父杜清官至检校员外郎;兄杜诗仁官至吉州刺史。杜诗礼于长庆元年(821年)夺得进士科第一。 8、杜陟,襄州襄阳人,唐朝状元。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辛亥科状元。考官是中书舍人贾餗。同榜有李远。历官水部员外郎、度支郎、杭州刺史。事迹失考。 9、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老河口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湖北郧县主簿,除四川射洪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 10、范宗尹(1100-1136) 南宋初宰相。襄阳人。宣和三年上舍

清代汪士鋐书法-帖学入碑学的渐变

帖学入碑学的渐变–清代汪士鋐书法作品 汪士鋐书法宗褚遂良、赵孟頫,晚年习篆、隶,在康乾时期董风弥漫的当时确属难得的新声。其自述学书历程云:“初学《停云馆》《麻姑仙坛》《阴符经》,书绝瘦硬颉颃张照,诸子莫及。入都后,友人陶子师讥为木板《黄庭》,因一变学赵,得其弱;再变学褚,得其瘦。晚年尚慕篆、隶,时悬《颜家庙碑》额於壁间,观玩摹拟。” 汪士鋐自幼即喜书法,初学时广为临摹古人名帖,后宗法褚遂良、赵孟頫,晚年习篆、隶。与姜宸英齐名,时称“姜汪”。著有《全秦艺文志》、《赋体丽则》、《秋泉居士集》等。 汪士鋐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与姜宸英、笪重光、何焯、称“康熙间四大家”。其在书法上得姜宸英执笔法,书绝瘦硬颉颃张照,诸子莫及。因被友人讥为木板黄庭,后来一变学赵孟頫得其弱,再变学褚遂良得其瘦。晚年尚慕篆、隶,时悬阳冰颜家庙碑额于壁间,观玩摹拟而岁月迟暮,精进无几。其书能大而不能小,然有奇势,纵横自放,而分间布白,无分寸失。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汪士鋐的手札《东坡评语》,这是汪士鋐书录苏轼写在《唐氏六家书》后的一段题语。《东坡评语》纸本,行书,纵91cm,横50.9cm。释文为:余谪居黄州,唐林夫以书遗予,云吾家有此六人书,子为我略评之,而次其后,林夫之书过我远矣。右东坡书唐氏六家书后,汪士鋐。下钤“汪士鋐印”、“退谷”印2方,引首钤“秋泉”印。无鉴藏印。 《东坡评语》文中“唐林夫”即宋代唐坰。其书法主要以行、楷书见长,存世作品中行书较为多见。此幅行书书法作品瘦劲挺拔,疏朗有致,分间布白分寸均衡,点画波澜翻飞,笔笔送到。有着“瘦劲”、“老劲”、“书绝瘦硬”之态。 汪士鋐还有手札《乞鹤名扎》,此札不足50字,共8行,行间布白上,第5行与第8行起,似有意跳出半格起笔,以形成错落之势。释文为:公事有费清神。谢谢。鹤铭有友在此欲看。乞暂付来。若老长兄不嫌拙恶。容日再奉上。年门世弟鋐顿首。勉斋门长兄。札上钤有“廷济”、“郑照”、“松斋”三枚鉴藏印。 从《乞鹤名扎》作品中看出“事”、“有”、“友”、“老”、“不”等字皆以方笔入纸,厚实果断。行笔率意直往,能感受褚遂良秀俊与赵孟頫圆熟两种风格的融合,而最能打动人的,牵丝萦带而直至笔渴。如“在此”、“看乞”、“容日再奉”等处。汪氏书法瘦劲的风格,与其善用枯笔是分不开的,作品中“年-门世弟”、“勉斋门长兄”两处的枯笔瘦劲如万岁枯藤,耐人寻味。 《乞鹤名扎》札后有嘉庆三年解元张廷济的跋语:陈沧洲太守出鹤铭于水,退谷同襄其事。此札盖在是时。张廷济。我们从张廷济的跋语可知信札的内容与康熙五十二年,即1713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募工打捞出五方《瘗鹤铭》残石一事有关。 汪氏生平著述甚富,尤勤于考古。在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冬,原苏州知府陈鹏年与汪士鋐等命工起残石于江中,剔垢得铭文八十六字,其中九字残缺。残石经缀合复位,于焦山定慧寺大殿左侧建亭储之。汪氏所著《瘗鹤铭考》即以鹏年所出石本为图,列诸卷首,备采昔人之论,并引张弨《瘗鹤铭辨》折衷之,搜罗汇考颇称详尽。碑派书法经典《瘗鹤铭》的早期研究著作竟出自一位帖派楷模之手,正说明清初书法由帖学转入碑学之过程是渐变而非剧变。

中国历代陈氏状元名录

中国历代陈氏状元名录 黄贤吉 状元,人上人,人中之俊杰,科举之骄子。高中状元,系全国进士第一。这要经历童试(县试)、乡试(省试)、会试(国试)和殿试(一甲进士,经皇上面试)四道考关。鼎甲榜首,钦点状元,金榜桂冠,大魁天下,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共同奋斗的最高目标,最高荣誉。 中国历史上,从唐高祖李渊第一次开科取士,于唐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加起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状元刘春霖止,共设科期857期,累计100多万举人应试,筛选出10多万元进士,再拔出724名状元。目前,有史网记载的832科期,录取进士99452名。最多一科进士,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丙戌科进士987名,最少一科期一名进士,平均 119."5名/科。连中“三元13名,其中陈氏一名,仅存状元殿试卷32篇,陈氏一篇,唯一的珍藏黄裳状元原稿,今遗落在日本。 至今尚有25科期的进士155名的状元名录未明,待查。据有关文献,陈氏23位状元名录于下: 陈伯玉,武则天垂拱三年(687年)丁亥科(进士65名)状元; 陈讽,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甲戌科(进士28名)状元; 陈权,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庚辰科(进士19名)状元; 陈宽,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甲寅科(进士25名)状元; 陈逖,后梁未帝贞明四年(918年)戊寅科(进士12名)状元;福建泉州人;陈尧叟,宋太宗端拱二年(918年)已丑科(进士186名)状元;阆州人;陈鼎,辽圣宗统和十五年(997年)丁酉科(进士2名)状元; 陈尧咨,宋真宗咸年三年(1000年)庚子科(进士409名)状元;阆州人;陈衡甫,辽道宗寿昌元年(1095年)乙亥科(进士130名)状元;

状元及第

1、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 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2、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叫连中三元。 3、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7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黄观、商辂; 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4、 宋制进士分五甲,元制为三甲,明清从元制。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从六品,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授正七品,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授正七品。二甲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授正七品。三甲八十名(后增到百三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正八品。 同进士出身意思是不是进士出身而按进士出身对待.类似的还有如夫人,如夫人意思就是如同夫人,但是并不是夫人,其实是小妾.所以同进士出身的人比较忌讳别人提起.当年曾国藩就曾经因为别人当面以"如夫人"作为下联对上联的"同进士"而大发雷霆,因为曾国藩本人就是同进士出身. 当年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殿试,只是入围三甲,成了“同进士”。这事成了他一个心病——要放在今天,算什么呀?以曾国藩的权势,弄个什么硕士博士文凭,那还不撅腚放屁一般容易?可在满清,这事儿可开不得玩笑。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说的是他做两江总督时,有一天,两个幕僚无聊时对对联玩。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联加为“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加“替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正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里面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莫名其妙,去问老幕僚。老幕僚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听,马上收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人居然也就一个“同进士”! 5、宋朝有一个叫孙山的滑稽才子。孙山去省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付儿子与孙山一同前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