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状元与落第秀才

状元与落第秀才

06 状元与落第秀才

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结果在10个人中,对第一个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7人,而对第二份名单,则都知道。实际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中的人物显赫得多。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科举状元;第二名单全是落第秀才。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张老师(924559871) 20:31:51
天字第六号,表面看很简单、很直接,但我还有另一个看法。

张老师(924559871) 20:33:25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
七个人中我知道毕沅,还不太了解。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高中以上学历都应该知道每一位,甚至极为熟悉。

张老师(924559871) 20:36:13
材料中的“调查”显示:第一份名单上的状元,今天没多少人知道;第二份名单上的落第举子,名传后世。
对比之下,说明什么?

淡末╮未央(1056496585) 20:36:48
失败更能锻炼一个人?

张老师(924559871) 20:38:45
结论很简单:
科举考试的胜利者,未必会名垂千古,原因可能是没有建立伟大的功业。
相反,科举考试的失败者(甚至是屡试不第者,比如蒲松龄),完全可能在科举之外建功立业,名传后世。
我想一般人就是这样看这个题目的。

张老师(924559871) 20:40:39
第一层结束。
下面进入第二层——语文老师变身数学老师。
数学老师会说:
这两份名单代表的人数不对等。

淡末╮未央(1056496585) 20:41:51
落榜的太多。

昔葑(2697265992) 20:42:54
第二份名单里的人,他们的传世作品都写了很长时间,而且他们的生活境地也不是很好。
第一份名单中的人,要为朝廷效力,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写作上。

张老师(924559871) 20:43:05
具体,数学老师会问:
1、第一份名单是7位状元,在清代一共可能会有多少位状元?

张老师(924559871) 20:45:37
科举考试三年一次,每次录取一位状元。
那么,清代的状元有几十位吧。

昔葑(2697265992) 20:46:09
网上说清朝共112次科举 。

张老师(924559871) 20:46:39
接着,数学老师会问:
2、清代会有多少落弟举子呢?
千千万万吧。

张老师(924559871) 20:47:38
好,你告诉我,你发现上面的两份名单有什么问题?
这两份名单能够准确地说明问题么



张老师(924559871) 20:49:40
清代的几十位状元中,要想有人留名后世,太难——从概率说。
清代的千千万万的落第举子中,要想有几位名垂后世,当然不会少——从概率说。
何况,主张反清复明的顾炎武、黄宗羲应该没有参加过清朝的科举考试。

Freda(2218288132) 20:48:07
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归纳不出后面的所谓普遍结论。

张老师(924559871) 20:50:32
有同学已经明白了:
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重要的话说三遍。

张老师(924559871) 20:51:55
这两份名单是出题人精心选择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自然难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Freda(2218288132) 20:45:18
翁同龢、张謇都是状元。

张老师(924559871) 20:53:15
清代的名人翁同龢、张謇都是状元,我们都知道,出题人为什么回避不提?
清代的落第举子千千万万,为什么不穷尽列出?

张老师(924559871) 20:54:39
顺便,我们列举下状元出身的历史名人,不限于清代。
王维,人称“诗画双绝”的王维,就是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状元!
柳公权,大书法家柳公权,就是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状元!
张孝祥,爱国词人张孝祥,就是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状元!
文天祥,在国灭后“舍身取义”的文天祥,就是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人称“状元中的状元”!
杨慎,写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杨慎,就是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看过《明朝那些事》的都知道。
状元出身的历史名人还有张九龄、吕蒙正、陈亮等。

张老师(924559871) 21:00:01
进入第三层:我们如何理解这个题目?

空城听雨(884869534) 21:00:32
侧重写经历过失败的人的转机。

张老师(924559871) 21:02:00
我的观点:
科举考试的失败者,完全可能是科举之外的胜利者,并得以名垂后世。
小补充:科举考试的胜利者,也可能是有成就的人,同样名垂后世。
我们狡猾一点:以第一层的观点为主,然后小小地补充一点。稳妥、完美,还超越题目,让阅卷人目瞪口呆、敬佩不已!

张老师(924559871) 21:04:59
天字第六号对我们的启示:
应试考试是一条成功之道,应试考试之外有更宽广的出路。

伊人(1584149437) 21:06:14
就像是马云那样,他不是因为高考才出名而是自己努力创业成为中国首富。

昔葑(2697265992) 21:06:44
然而,为什么我感觉第二份名单上的人,他们的成名之路更加艰辛。

张老师(924559871) 21:08:36
因为第二份名单上的人,要在屡遭失败之后,才懂得放弃,才知道另起炉灶。

昔葑(2697265992) 21:11:42
我记得百家讲坛说,苏辙的位次就相当于后世的状元。


张老师(924559871) 21:21:36
传说,当年的主考官是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试卷(阅卷人看不到考生的名字,甚至看到的是由专人誊抄的试卷),误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为了避嫌,没有取为状元。
而苏辙的名次应该还在哥哥之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