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应激与健康

第二章 应激与健康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电子教案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的失误和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内部,个人的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的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的能力,就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和“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都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的成份越大而分母上的成分越小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的消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的比重,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的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越强,他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的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那么当他遇到心理压力的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此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的人,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心理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产生 心理应激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的存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的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的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的来源。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得心理状况可能就是健康得,也可能就是不健康得,那么就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与决定着一个人得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得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得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得因素,对人得心理健康有很大得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得失误与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得内部,个人得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得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得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得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得能力,就会对人得健康构成严重得威胁,导致心身疾病得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与“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就是由于身体与心理得双重影响所导致得,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得影响与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都就是生活中得客观存在,都就是难以避免得。谁都会遇到不顺心得事,谁都会有自己得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得成份越大而分母上得成分越小得话,一个人得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得消极得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得比重,提高个体得自信心,提高个体得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得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得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得“压力”转化为积极得动力。“自信心”就是一个人重要得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得能力也就越强,她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得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就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得她人在精神上得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得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得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得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得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与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得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得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得家庭,那么当她遇到心理压力得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得支持与依靠。此外,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得人,提供及时而有力得帮助,提供必要得心理营养,提高机体得“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对个体得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得产生 心理应激就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得一种必然得存在,从大得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得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得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得压力与负担。从小得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得冲击与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得来源。 格拉斯通在1978年在《测验您自己得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指出,有以下类型得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明显得心理压力:(1)就任新职,就读新得学校,搬迁新居等。(2)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3)生病或身体不适等。(4)怀孕生子、初做父母。(5)更换工作或失业。(6)进入青春期。(7)进入更年期。(8)亲友死亡。(9)步入老年。 雷瑟斯与奈维德1983年在她们合作得专著:《适应与成长:生活得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日常生活规律得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做人父母等。(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得生理疼痛、生病或者就是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所引起得不适感等。(3)抑郁或焦虑:包括由于某种事件或情景所引起得情绪低落与焦虑不安,以及由于个人得气质或性格所造成得长时期抑郁与焦虑。(4)遭受挫折:

心理压力与人体健康

心理压力与人体健康 压力定义:当一个人觉得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负性感受和消极信念。压力事件会减弱人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因此,凡生活中出现重大的变化之后,人生病或遭遇意外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大,所以都需要重新进行适应。当一个人经历重大生活变动时,死亡几率会提高。 ⒈压力的来源 ⑴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不仅直接造成不良后果,而且还有着长期效应,因此,重大生活事件能够较有效地预测人在1~2年内的健康状况(见表1 社会性再适应等级量表)。 ⑵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根据经常发生的、来自工作或家庭生活的“烦心事”,来预测人的健康状况,要比根据重大生活事件所做的预测更为准确。一般来说,那些压力强度高的“核心问题”都与工作、家庭或人际关系有关(见表2 日常生活中易使人产生心理压力的事件)。 ⑶长期过度操劳导致“心身耗竭综合征”:各行各业的工作压力正在增加,人们正疲于奔命,心身耗竭综合征正在袭击全球,很多人都饱受折磨:在心理方面,情绪容易波动,睡眠不稳,而且注意力无法集中;在生理方面,头晕目眩、腰酸背痛,或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如果忽视身体锻炼,无视饮食规律,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就会进而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导致“过劳死”。 ⒉让人觉得某个事件有压力的原因 当人们生活上经历了很多转变或者发生巨变后,通常会感到压力甚至生病。然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认为,主观情境对人的影响会大于客观情境。一件事情是否算得上压力?压力是大是小?取决于个人对事件的看法而不是事件本身。因此,一个人的控制感、自我效能以及对人生负性事件的归因,都是个人心理调适和心身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 ⑴个人控制感:人们通常喜欢评估能否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其结果与个人的控制点有关。控制点指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内控),还是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外控)的一般性期望。有内控点的人相信自己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往往认为自己要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负责。那些有外控点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生活是由运气、命运或他人决定的。内控点与健康、成就、社会活动积极性和幸福感相联系。 如果人们感觉能预测或控制各种应激源,那么大多数人就能容忍它们。对工作环境和活动有着最大控制的人─—比如经理主管人员和管理者─—很少会得病和感到有压力。而从事重复性工作和提升机会很少的雇员因对工作环境和活动的控制很小,所以他们更易得病和感到有压力。增强养老院里老人的控制感,让他们负起责任去照顾自己,能降低其死亡率。对于拥挤而言,并不是因为拥挤本身导致了压力的产生,而是个体感到不能控制或者躲避拥挤的环境因而产生了压力。对噪音的影响也是如此。控制感影响免疫系统,这就是它能帮助人们快速地从外科手术和一些疾病中康复的原因。对健康和幸福构成最大威胁的事情发生在你感觉无法摆脱一个不可预知而持续存在的情境。 ⑵自我效能: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生活固然重要,但相信自己能够确实采取一些特定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很重要。自我效能是指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行为以达成期望目标的信念。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的高低可以预测若干重要的健康行为,例如戒烟、减肥、减少胆固醇摄取以及规律运动的可能性。上述行为的预测并非如前所述的一般性的控制感,而是个人表现在特定行为上的信心。但是,一个人在某方面就算具备了很高的自我效能,例如很有把握自己能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运动,但在另一方面的自我效能却可能十分低,例如没有把握自己能够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年级1班 一、活动类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二、活动主题:在一声声“不可以”中长大 三、活动时间: 2020年 10月20日上午9: 00 活动地点:一年级1班教室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 五、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并懂得与父母正确相处; 2、培养学生正确表达爱; 3、通过活动初步体验换位思考,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4、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如何与老师及他人相处有所思考。六、活动步骤: 活动-:换位思考体验宽容 (一)、激趣导入 (1)、观看趣味心理图片,导入新课。 (2)、回顾生活场景,导出绘本。 (3)、欣赏绘本并交流,引出主题。 (二)、了解分享 (1)、回顾填写,提取你最不想听的“不可以”。

(2)、情趣表演,体验在“不可以”中各个角色的不同反应。 (3)、随机采访:面对爸妈的“不可以”,你的心情怎样?(三)、换位思考 (1)、调换角色,情景表演。 (2)、随机采访:面对孩子的不理解,你的心情怎样? (3)、设身处地:面对爸妈的“不可以”,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 才能避免与父母冲突? (四)、及时小结 理解心理小贴士:冷静倾听换位思考包容理解 活动二:由此及彼思考相处之道 (一)、由此及彼 (1)、由绘本前言,引出《大卫上学去》。 (2)、欣赏绘本并交流。 (二)、深入思考 (1)、交流:在学校,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2)、随机采访:面对老师的“不可以”,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三)、及时小结 欣赏绘本结尾,体会父母,老师的爱。 活动尾声: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一)、交流学习收获。 (二)、欣赏趣味心理教育图片。

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材料

生命安全教育材料(一) 一、交通安全 1、要遵守交通法规,基本常识有:行人靠右行,不闯红灯,不跨越护栏,横穿路心时要左顾右盼看是否有车辆经过,不脱把骑车,不骑“英雄”车,不跳车,不扒车。 2、十二周岁以下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十二周岁以上的学生骑自行车要达到“五有”,即“有铃”、“有刹”、“有锁”、“有支撑”、“有反光膜”。缺一都有安全隐患。 3、不乘坐黑车,因为黑车是“三无”车,有诸多不安全系数,出了安全问题,费用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赔偿。 4、坚决不乘坐超员车辆。每年因超员超载引发的校车安全事故占80%。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乘车须抓紧扶手,车停稳后再下车,不乘坐无牌、无证的农用运输车。 5、注意上学和放学安全,在上学和放学时要抓紧时间,不要在路上玩耍;更不要在公路上乱穿,不在马路中间行走,要走马路两旁人行道;过马路不得翻越栏杆和隔离墩,要走人行横道线,还要注意来往车辆;不在马路上踢球。 二、校园安全 同学们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具体而言: 6、禁止携带管制刀具、有伤害他人的一切工具进入校园,水果刀也不准带进校园。

7、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校园。 8、禁止玩耍有危害性的玩具进入校园,如小枪、弹弓等。 9、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能寻衅滋事,引发矛盾。 10、禁止攀爬高层和危险物。禁止在池塘边、冰面上玩耍。严禁私自下河下塘洗澡。 三、食品卫生安全 现正逢春季,是多种疾病高发期,食物容易变质,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谨防“病从口入,毒从口入”。 11、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常洗头、常洗衣服、常剪指甲,被褥要整洁并要常晒。 12、加强体育锻炼,按时集队、跑步或做操,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13、购买袋装食品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不提倡吃零食,更不要吃不卫生的食品,以防因吃不卫生的食品而引发疾病。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 4、讲究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抛包装袋、废纸等杂物。负责的值日生每天保证室内整洁卫生,每天开门开窗,保证室内通风。 四、用电安全 15、不能接近、触摸电源和电器。 16、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第八章 应激来源与影响

第八章应激来源及影响 (一)应激与应激源 简单运用: 结合实际说说什么样的刺激会成为应激源 (负性事件不可控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挑战极限)→ 生理/心理/社会性应激源领会: 1.应激研究的意义 应激源是引发反应的实际事件。对应激源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事件更容易引起应激。 2.应激的性质 应激有时是不好的,而有时则是好的。分为烦恼与正应激。烦恼是指那些有破坏性的或不愉快的应激。正应激是一种积极的唤起,是一种挑战,可以加深意识,增加心理警觉,还经常会启发我们的高级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3.应激源的类型及特征 类型: 1)生物性应激源: 这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刺激。 2)心理性应激源: 这是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及预期的或回忆的紧张状态。 3)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人的应激状态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应激源,尤其是急剧的社会文化的大变动。 特征:1)负性事件2)不可控性3)不确定性4)模糊性5)挑战极限 识记 1.应激 i.应激被定义为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是一种有外界施予的压力,是外在的客观刺激。(物质力量的观点) ii.应激被定义为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这就将应激视为一种特定压力性刺激的心理反应,偏重于应激事件之后的主观状态,特别是情绪体验。(心理学观点) iii.应激被定义为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生理学观点)★综上所述: 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也不是个人的性格,更不仅仅是一种反应,而是在需求与不以疯狂或死亡为代价的处理需求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综合的观点) 2.应激源 应激源是引发应激反应的实际事件。即日常所说的应激,往往是指客观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二)应激反应与健康影响 简单运用: 以案例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点 领会: 1.应激导致疾病的途径 1)直接路径:

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教案 ——三三班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4、明白情绪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学会调节不良情绪。 教学过程: 导入主题:同学们好!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新年里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中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导学达标,情感体验 1、游戏活动,体验情绪。 (1)讲游戏规则。 (2)指导、参与游戏。 (3)说出你在游戏时的心情。 (4)区分良好情绪与不良情绪。 (情绪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我们,为了让学生们充分体验情绪,设计了猜词游戏的情境。全体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有的猜,有的做动作提示,紧张、兴奋、担心、高兴、失望、难过等等的情绪围绕着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情绪以及情绪的种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院 学科门类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 情绪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则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正确管理情绪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本文从阐述情绪的基本概述入手,重点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情绪的功能,最后阐明如何有效管理情绪,旨在对我们心理健康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字:情绪心理健康培养调节 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生理因素,身体上许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中医认为七情过于波动,或波动持续过久,可使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等等;西医认为,心理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的一系列病变[1]。俗话说:“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强化情绪管理,通过进行自我安慰、学会适度宣泄、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情绪的基本概述 1.1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情绪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低沉、懒散、忧郁等等。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因此,只有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1.2 情绪的特征 目前,我们处于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常州-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卷(83分-82分卷)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83分卷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 (A) 自我实现 (B) 和谐人际关系 (C) 保持人格完整 (D) 保持协调情绪 [分值:1.0] 2. 与人交流的误区是() (A)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充分的回应 (B)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 (C)在交流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 (D)听比说更重要 [分值:1.0] 3. 强迫观念指的是( ) (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C)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D)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 [ 4. ()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协调欲望和压抑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 (A)行为疗法 (B)森田疗法 (C)生物反馈疗法 (D)认知疗法 [分值:1.0] 5. “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宽容原则 (B)尊重原则 (C)互利原则 (D)保持原则 [分值:1.0] 6. 当你把目标选定为()时,你将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你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它 (A) 变化 (B) 固定 (C) 完美 (D) 长远 [分值:1.0]

7. 构成挫折的因素是() (A)挫折源和挫折感 (B)情绪和心态好坏 (C)人际关系是否广泛 (D)婚姻家庭是否和谐 [8. 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 (A)睡房较暗 (B)定时运动 (C)每晚定时上床睡觉 (D)临睡前运动 [分值:1.0] 9. 培养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分值:1.0] 10. 比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困乏、记忆力下降的理论是() (A) 体力节律理论 (B) 情绪节律理论 (C) 智力节律理论 (D) 人体生物钟理论 [分值:1.0] 11.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带来() (A) 安全感 (B) 幸福感 (C) 归属感 (D) 失落感 [分值:1.0] 12. “三人行必有吾师”、“多闻择其善而从之”,主张() (A) 主张自我约束 (B) 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 强调自我发展 (D) 主张自知知人 [分值:1.0] 13. 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教案-1

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情绪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2. 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3. 能以良好的情绪学习、生活。 二、教学重点 明白情绪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学会调节不良情绪。 三、教学方法 游戏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调整情绪 1、欣赏音乐。 2、听了这段音乐,谈各人的心情怎样? 3、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上好这节班会课。 (为了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在欢乐的心境中获取知识,特别选 择了一段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们欣赏。 这样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 (二)导学达标,情感体验

1、游戏活动,体验情绪。 (1)讲游戏规则。 (2)指导、参与游戏。 (3)说出你在游戏时的心情。 (4)区分良好情绪与不良情绪。 (情绪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我们,为了让学生们充分体验情绪,设计了猜词游戏的情 境。 全体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有的猜,有的做动作提示,紧张、兴奋、担心、高兴、 失望、难过等等的情绪围绕着学生。 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情绪以及 情绪的种类。) 2、交流倾诉,明白道理。 明白情绪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不良情绪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1)长期被不良情绪困扰,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影响?让同学们把感受到的 或者了解到的事例说出来。 (2)听了同学们谈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在认知的基础上设计交流活动,谈谈不良情绪危害健康的事例。 学生们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白了不良情绪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激起他们排斥不良情绪的愿望。)

3、录像共鸣,学习方法。 (1)放录像(三名学生分别因班长落选、家长星期天为自己安排了很多兴趣班、考 试成绩差而产生不良情绪) (2)录像中的同学应该怎么做? (3)放录像(三位同学用与同学交谈、听音乐、看书、进行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解了自己的情绪) (4)录像中的同学是用什么办法调节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快乐的? (5)屏幕显示调节情绪的方法。 今后谁再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用这些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录像中的情节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典型事例。 常识告诉我们,如 果一种见解跟自己“同病相怜”,那么,这种见解对当事人的影响,很可能比老师的 说教更起作用。) 4、小组交流,激情导行。 明白良好情绪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能以良好的情绪学习、生活。 (1) 小组同学互说快乐的事以及快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 你从同学们那学到了哪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3) 说说快乐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倾诉快乐的愿望,特别设计了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练习答案(一)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练习(1)答案共 181题 2013.3.23 固镇县城关八小碧云天 一、单选题 1、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答案:(C) 2、气质类型为( )的人,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较低,所以容易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心理障碍或心身疾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或胃溃疡等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D) 3、这位来访者的问题可能是() A、强迫症 B、神经衰弱 C、抑郁症 D、社交恐怖 答案:(D) 4、咨询者对来访者说:“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写上‘不要看我’”,这是使用的哪种咨询技巧?() A、顺着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夸张下去,得出矛盾结论 B、帮助来访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C、顺应来访者的思路,接纳包容来访者 D、对来访者提出一些直接的指示 答案:(A) 5、文中的“我”是什么性格的人?() A、外向 B、内向 C、型性格 D、型性格 答案:(C) 6、文中主人公情绪的转变得益于认知的改变,他使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A、惯性思维 B、逆向思维 C、定势思维 D、惰性思维

答案:(B) 7、根据上面的案例,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认知可以影响改变情绪 B、现代人就应该向蜗牛一样生活,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累 C、适当的放松对维护身心健康并不是必需的 D、工作、生活应更看重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 答案:(A) 8、第二只狐狸使用的是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A、合理化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答案:(A) 9、关于心理防御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防御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体的压力,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 B、心理防御机制全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C、经常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 D、未雨绸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 答案:(B) 10、从应对挫折的角度来讲,这些狐狸表现出的应对方法不包括() A、冷漠 B、敌对 C、自责 D、偏执 答案:(B) 11、该求助者的问题最可能属于()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 答案:(C) 12、该女士的情绪问题主要有() A、焦虑 B、烦躁 C、抑郁 D、敌对 答案:(A) 13、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压力与心理健康

压力与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处理压力的方法 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的人生,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坎坷挫折时有发生,面对种种不如意,人们常常会焦虑不安,内心体验到巨大的压力。压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经历过。例如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求职面试、亲人患病或死亡、工作变动或丧失。承受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但是过度的压力总是与紧张、焦虑、挫折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会破坏人的身心平衡,造成情绪困扰,损害身心健康。临床心理学家发现,溃疡病的主要起因就是心理压力。溃疡病患者往往具有同样的特点:努力拼命工作,总是担心工作不完美,担心自己能力不够,经常体验到无助感等。癌症和心脏病的发作也与心理压力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心理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广泛而普遍的。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生活中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人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心理学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剌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剌激等,这一类刺激是引起生理压力和压力的生理反应的主要原因。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样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心理性压力源与其他类型压力源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来自人们的头脑中,反映了心理方面的困难。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处处可见,但为什么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却耿耿于怀,区别常常源于人们内心对压力的认知。如果过分夸大压力的威胁,就会制造一种自我验证的预言:我会失败,我应付不了。长此下去,会产生所谓的长期性压力感,畏惧压力。 3.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个人生活的改变常常会给人带来压力。心理学家霍曼和瑞希编制的生活改变与压力感量表,列出了43种大部分人都可能经历的生活事件。由400位不同职业、阶层、身份、年龄的人对这些事件产生的压力大小打分,发现其中24个项目直接与家庭内人际关系的变化有关。 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若不改变原习惯,适应新的变化,常常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甚至积郁成疾。例如出国留学,如果缺乏对环境改变所应有的心理准备,没有一定

习题集( 应激)

第十一章应激与相关疾病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主要表现。 2.掌握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与处理原则。 3.了解应激、应激源的涵义,了解常见的应激源包括哪些,了解影响个体对心理、社会应激源认知与评估的因素。 4.了解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Selye的应激学说。 5.了解人类需要的分层和动机冲突受挫的常见表现形式。 6.要求学生懂得应激可以导致新的疾病或加重已有的疾病,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抚慰,处处体现人文主义关怀。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处于应激状态的个体的主要表现。 2.了解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3.了解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变化),了解应激与健康的关系(适度应激有益健康,应激过度则会致病)。 4.了解Selye的应激学说(全身适应综合症的三个阶段)。 5.了解常见的心理应激源;了解需要受挫、动机冲突与疾病的关系。 6.了解个体对应激源做出反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 掌握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 第三节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 掌握此类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三、练习题 【选择题】 (一)A型题 1.有关刺激与反应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A.物理刺激产生物理反应 B.化学刺激产生化学反应 C.语言刺激只引起心理反应 D.抽象刺激的作用强度大于物理刺激 E.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能力 2.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一项不对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应激源有正性与负性之分 E 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3.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B.体内神经内分泌发生改变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D.可表现精神异常 E.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4.有关动机与冲突以下哪项不对 A.动机就是唤起、推动与维持行为去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B.动机的产生源于个体需要与主观愿望 C.动机的实现还要受到许多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 D.动机的好坏是引起应激的根源 E. 动机受挫,就有可能产生应激 5 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 A.情绪不稳、易激惹 B.表情茫然 C.激情发作 D.焦虑不安、慌张恐惧 E.情感淡漠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大学生安全手册第九章 心理健康与安全

心理健康与安全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而持续的生活适应状态。其一,心理健康是指人能适应生活,而对生活中的一切,不论喜怒哀乐,均能平静接受;其二,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这种适应状态是持续稳定的,而非瞬间发生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心理健康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具有适度安全感受,二是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三是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四是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五是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是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九是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十是在不违背社会成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恰如其分的满足。 二、什么是不良心理?大学生主要有哪些不良心理表现? 笼统地讲,不良心理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谓不良心理是相对于健康而言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往往表现为心理障碍现象。健康心理是指个人能以积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内外因素、环境、政策的变化,从而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而不良心理或心理障碍是指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异常的心理倾向。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比较集中的方面有: 1、学业方面表现为考试焦虑、成绩不稳定、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专业不理想、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没有学习欲望。 2、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惧、人际冲突、关系失调、孤独封闭、缺乏社交技能等,从而产生自卑、自负、嫉妒、冷漠等不健康心态。 3、恋爱与性方面表现为与异性交往困难、因单相思而苦恋、失恋、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对性自慰行为的过分自责、时常产生性幻想。 4、人生态度方面表现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的本质的认识等问题产生消极的评价倾向。经不起批评、打击和失败。 5、其他如家庭关系、经济困乏、职业选择、个人发展方面,也常出现困惑和苦恼以及情绪的不稳定等。 [典型案例] 王某是某中师学校中文班的学生。自打高中起,她就是班里的学习尖子,老师的宠儿,父母的宝贝。高考那年因身体原因和临场发挥欠佳,没能考上大学,才被某中师录取。当时她心理很不是滋味,不想上中师。父母再三做她的思想工作,说是先上为好,只要她好好学习,毕业时再考大学,家里一定尽全力支持她。自她上中师以后,父母经常到学校来帮她洗衣叠被,并走访老师,鼓励她一心一意学习,不要分心。父亲说,只要她能考上大学,他干什么都可以。父母的过分关注使王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她总担心自己万一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越担心越不集中精力,学习由班上前几名掉到中游。随着毕业的临近,她的精神越来越紧张,时间一长、精神不堪重负。现在一天到晚神思恍惚,心烦意乱,拿起书就头疼。有时父母大老远跑来学校看她,她却避而不见。平时总认为别人都在笑自己,说自己的闲话,碰到芝麻大的事都害怕,过马路怕车撞,开冰箱怕触电,夜里失眠,白天昏沉。离毕业只有三个月了,她却无法坚持下来,不得不休学回家。 [案例解析] 这是一种心理病症。叫做焦虑性神经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到焦虑,比如临考前、上讲台前、在刚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中都会产生焦虑。而焦虑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无时不焦虑,无时不紧张、害怕,整天为无谓的事情担扰,惶惶不可终日,产生诸如失眠、心悸、头昏、乏力等症状。其产生的原因一个是个人原因,二是环境原因。往往都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外来压力下,内外因素共同促使产生的。像王某的表现,一是自身控制把握能力差,二是父母极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教学文稿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一、什么是心理应激?心理应激,又称为心理压力,精神应激,或者精神压力。人是社会动物,不能离群独处。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可以存在各种精神刺激事件,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如战争、洪水、地震、空难、海难、车祸,恐怖袭击,尤其是从未见过的可怕新的传染性疾病,更容易引起人们强烈的急性精神创伤。心理应激是最早由著名生理学家塞里提出为了说明较强烈的刺激,易引起身体内稳态的变化。有了心理刺激,就会有心理反应。弱刺激引起弱反应,强刺激引起强反应,呈现正相关,当刺激强度增加到某种程度,反应强度即达到了最高值,超过这个界限的刺激度称为超强刺激,此时身体出现反应的强度不再增加,甚至反而下降。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也有此种现象,例如小的损失引起轻度不愉快,大的损失引起极度悲痛,而极大的损失却可引起情感麻木状态,而不是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动物实验表明,当面临新异的、不规则出现的、不能控制不能预测的、非常强烈的、不符合个体需要的厌恶刺激时,容易出现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受试者皮肤接触荨麻叶时,立即出现荨麻疹,接触枫叶时不出现荨麻疹。令被试掩盖双目,皮肤上真正接触的是枫叶,但告诉他接触的是荨麻叶,结果局部出现了荨麻疹。这个例子说明言语刺激的作用胜过了物理刺激的作用,同时也证实了语言刺激可以直接引起身体生理反应。我国古代中医学对“心身关系”的精辟论述《内经》提出五脏常因情志大过而伤,引发疾病;而五脏虚实病变也可累及情志,导致心神失调。“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怒不节则伤脏”则明确提出情志过极会伤及内脏。《素问》具体说明各种情志变化对相应脏器的影响,“怒伤肝,喜伤心,思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的失误和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内部,个人的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的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的能力,就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和“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都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的成份越大而分母上的成分越小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的消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的比重,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的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越强,他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的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那么当他遇到心理压力的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此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的人,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心理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产生 心理应激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的存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的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的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的来源。 格拉斯通在1978年在《测验你自己的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指出,有以下类型的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明显的心理压力:(1)就任新职,就读新的学校,搬迁新居等。(2)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3)生病或身体不适等。(4)怀孕生子、初做父母。(5)更换工作或失业。(6)进入青春期。(7)进入更年期。(8)亲友死亡。(9)步入老年。 雷瑟斯和奈维德1983年在他们合作的专著:《适应和成长:生活的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做人父母等。(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的生理疼痛、生病

心理健康与压力纾解(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健康与压力纾解 一、单选题 1、哪项不是情绪的三要素() A、情绪的客观体验 B、情绪的主观体验 C、情绪的外部表现 D、人的生理基础 答案:(A) 2、哪项不是情绪的分类() A、激情 B、感动 C、心境 D、应激 答案:(B) 3、哪个不是情绪的最基本的表现() A、喜悦 B、愤怒 C、悲哀 D、兴奋 答案:(D) 4、哪项不是健康情绪的标准 A、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的 B、情绪反应的强度和引起它的情境相适应 C、情绪反应能够随客观情境的变化而转移 D、情绪反应有环境变化而转移 答案:(D) 5、挫折感() A、指个人在认识到自己的活动受到阻碍后引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B、指人从事活动没成功的感觉 C、指人的信息活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D、指人的一种心理反应 答案:(A) 6、哪项不是常见的积极性挫折反应() A、适应目标,循序渐进 B、坚持目标,继续努力 C、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D、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答案:(A) 7、哪一项不是内郁的压抑形式 A、冷漠 B、无情 C、焦虑

D、逃避与幻想 答案:(B) 8、哪项不是根据个人特质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程度将其分的类别()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次要特质 D、非常特质 答案:(D) 9、哪个不是艾森克的三因素人格理论() A、外倾性 B、多血质 C、神经质 D、精神质 答案:(B) 10、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依据人们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差异,将人分为六种性格类型,哪一项不是的() A、权力型 B、社会型 C、随便型 D、宗教型 答案:(C) 11、哪个不是意识的结构() A、意识 B、有意识 C、潜意识 D、无意识 答案:(B) 12、哪项不是人格的机构组成部分 A、本我 B、自我 C、完我 D、超我 答案:(C) 13、哪项不是人格测验的应用() A、心理咨询 B、社会活动 C、人事选拔 D、教育评价 答案:(B) 14、哪项不是自我意识子系统构成()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