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化学派

进化学派

进化学派
进化学派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原因。他们认为,人类自从与动物分离以来,在生产技术、社会组织、婚姻、法律、宗教、思想意识等方面都在不断地进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蒙昧、野蛮的原始社会逐步走向19世纪的文明。并认为世界上各民族都有独立创造发明的能力,都大致经历了或将经历相同的一系列发展过程。
学派起源
进化学派 evolutionary school 西方人类学、民族学界中主张进化理论的学派。19世纪中期,西方的一些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者在以进化生物学奠基人C.R.达尔文为代表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人类社会与文化的进化思想。德国的民族学家A.巴斯蒂安是进化学派的先驱。
代表人物
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L.H.摩尔根,英国的E.B.泰勒、H.斯宾塞、J.G.弗雷泽、J.拉伯克、J.F.麦克伦南,瑞士的J.J.巴霍芬等。其中,摩尔根是杰出的进化论学者。 但是,这些早期进化论学者研究的内容各有侧重。例如,被奉为英国人类学始祖的泰勒,极其重视人类的精神文化史,特别是宗教。他对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历史材料进行了总结,在宗教史中引用了大量的民族学资料,并把关于灵魂和精神的各种概念总称为“万物有灵论”(Animism)。他认为,宗教制度开始于灵魂观念,从最低阶段的拜物教演化到较高的多神教阶段(见原始宗教),再从多神教阶段演进到一神教阶段。但他把社会进化的原因归结为人类的心理运动过程和人类心灵的一致性。又如,巴霍芬和麦克伦南对婚姻和家庭史的研究都有极大的兴趣。 巴霍芬第一次提出了人类早期社会存在着不受限制的性交阶段(见杂交),并由这种阶段逐步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理论,同时还提出了母权制(见母系氏族制)先于父权制(见父系氏族制)的论点。但他又认为这些都是宗教观念发展的结果。麦克伦南也独立地提出了母权制先于父权制的观点。他发现了原始社会外婚制的现象,但错误地认为存在着外婚制部落和内婚制部落,把氏族外婚和部落内婚对立起来。F.恩格斯对于他们在婚姻家庭问题研究上的功过都曾给予科学的评价。 摩尔根则把进化的理论推到了最高阶段,他对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技术、社会组织、婚姻等发展过程和阶段作了比较科学的阐说。他的氏族学说和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基本理论至今还有着重大意义。K.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并高度赞扬摩尔根的学说。
历史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

时代。为了适合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西方民族学掀起了一股反进化论的浪潮,相继出现传播学派、历史学派、功能学派、心理学派等以反进化论起家的流派。由于摩尔根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支持,他和他的学派便成了其他流派的主要攻击对象。 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英等国出现了一些支持摩尔根及其进化论的人物。如美国的L.A.怀特,J.H.斯图尔德、 M.萨林斯、 E.塞维斯,英国的G.柴尔德等。他们宣传摩尔根等人的进化观,并重新整理出版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等书和未经发表过的资料。他们被称为新进化学派。不过他们在观点上又与19世纪的进化论有所不同,例如怀特的能量进化观,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等(见新进化学派)。
代表著作
进化学派的主要代表著作有:摩尔根的《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古代社会》(1877), 泰勒的 《人类早期史研究》(1865)、《原始文化》(2卷本,1871),巴霍芬的《母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权本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统治的研究》(1861),以及麦克伦南的《原始婚姻:婚姻仪式中掠夺形式源流考》(1865)和《古代史研究》(1876)等。
中国发展
进化学派是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西方民族学派。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严复等人曾将进化学派的一些著作译为汉文。后来,蔡元培积极提倡进化思想。到30年代,该派的一些主要著作都陆续译成汉文出版。其理论被用来解释汉族古代历史,在中国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

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溯源
人类学兴起时期,学者们多持进化观点,被称为进化学派,进化学派是与人类学同时诞生的,把人类学创建者的桂冠授予进化学派则更为恰当,这一讲,我们着重讲述人类学的文化、社会进化论。
一、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进步思想。
1、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
通过阅读及旅游欧洲来搜集资料,观察记录人类的社会行为。在其代表作《法的精神》一书中,论述了影响人类、人类道德、人类管理机构、习俗和法律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认为人类受气候、宗教、法律、政府、先行者、道德、习俗的影响,因而形成共同的民族精神。并将人类社会分为蒙昧(或狩猎)、野蛮(或游牧)及文明三个阶段。
2法国涂尔葛
在《人类心灵与历史进步》中提出人类历史经过狩猎、畜牧、农业三个阶段,认为人类的差异不是生物上的不同而是文化的差别。
3法国孔多塞
在其代表作《人类知识进步图解》中认为人类自出现处地球上以来,在知识、道德、生活方面在不断地进步、并将无限地改善。
4苏格兰历史学

家罗伯逊。
发表了《美国史》,他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愚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期,认为“地球上每个地方的人类演化都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野蛮人生活溯源人类的演化,直到发展出工业、艺术和灿烂文明的社会。
5恩格斯
在《自然辩证法》中对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概括,认为现代欧洲国家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二、生物进化学说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英国的伟大科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进化发展而来。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生存斗争,体现了自然选择的规律。进化的结果,适应者就能生存,不适应的就被淘汰,优胜劣败。
1871年,达尔文有发表了《人类原始和性的选择》,用进化理论解释人类起源,认为人类是由古类人猿发展而来。
2、英国自然科学家,体质人类学家赫胥黎
捍卫达尔文的学说,1863年发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从体质形态上详述
人与动物的关系和区别,确定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首次提出人猿共祖论。赫胥黎涉猎民族学,书中引用了不少旅行家们提供的民族学资料,对于宣传人类学和民族学起过积极作用。
3英国人类学家马瑞特。
在《人类学》一书中认为“人类学是达尔文的孩子,达尔文学说使人类学成为可能。取消了达尔文式的观点,就是同时取消人类学”,这说明人类学作为独立学科产生,最初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进化学派是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一个学派,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三、社会进化观。
1斯宾塞(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社会进化思想。
斯宾塞(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社会学著作有《社会学原理》,《社会学研究》
社会有机体论——他的社会学理论,一是把社会理解为有机体,二是社会进化思想体。他认为社会类似生物有机体但又有所不同,故称“超有机体”;社会是一种有机结构和功能的体系,一切发达的社会都有支持系统、分配系统及以国家为首的调节系统,保证各个组成部分服从于整体。
社会进化思想——社会进化思想在他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假定论的发展》一文中初次把进化思想应用到文化与人生个方面。并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推演出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认为社会进化如同其他进化一样,不是直线而是曲折分化向前发展的。
以18世纪启蒙进步思想、19世纪生物进化说社会进化观为思想基础,通过民族志资料的积累,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法的确立

,以及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史前考古的愈来愈多的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学的文化、社会进化论得以创立。
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思想
进化学派代表人物不少,这里介绍重要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方法,对其中影响最大的泰勒和摩尔根,则予重点评介。
一、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理论与方法
1、巴斯蒂安的思想与理论。
1)生平简介。
巴斯蒂安是德国医生,旅行家,曾9次环球旅行,在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做过考察,1876年在柏林成为民族学教授,1868年任柏林博物馆民族学部主持人,曾被认为是人类学的创立者,代表作《历史上的人》。
2)思想理论
在理论上提出了三个概念,
第一是“人类心理一致说”。巴斯蒂安发现世界各地文化有共同性,因而提出“本原概念”,指人类共同心理,认为人类有相同的心智过程,对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的反应。人类心理的统一,决定了人类文化的统一。
第二是“民族概念”:认为每个民族自身发展一定的思想,因而各有自己的‘文化模式’或‘文化特征’。
第三是“地理区域”概念:每个民族文化有自己的分布区域,并受地理环境影响,反映了地方特色。
他认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加上有时经过传播,使“本原概念”形成各个具体的“民族概念”
2、巴霍芬(1815-1887)的理论思想
巴霍芬是瑞士法学家、律师,对原始人类的法律和宗教特别感兴趣,主要根据罗马法和希腊古代文献,研究原始社会家庭史的问题。代表作《母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权本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通知的研究》,恩格斯认为家庭史的研究以巴霍芬《母权论》的发表为开端。
3、麦克伦南
英国法学家、人类学家,1865年发表其主要著作《原始婚姻-关于婚礼中抢劫仪式的起源地研究》,在其前言中提出了人类历史和文化进化的观点。
认为人类都是从蒙昧时代向前发展;现存的野蛮民族的状态相当于人类发展进化的最初阶段;社会可以用发展进化的尺度来衡量高低,作进化分类。认为人类社会最早是原始杂交群,母权制早于父权制。
麦克伦南对婚姻制度的进化特别感兴趣,提出原始时代存在着外婚制部落(集团内禁止通婚)和内婚制部落(集团内部可以通婚),抢婚发生在外婚制部落。
恩格斯认为麦克伦南的研究有两大功绩:一是他指出了外婚制的到处流行及其重大意义,二是他认定母权(系)先于父权(系)制。
4、拉伯克
英国政治家、博物学家、人类学家,主要著作有《史前时代》(1865);《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形态-蒙昧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状态

》(1870)
他根据民族志材料,用进化论观点叙述了原始时代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婚姻家庭、世系继嗣、宗教信仰和土地所有权等问题。
5、梅恩
英国法学家,研究比较法学。主要著作《古代法》和《古代法制史讲演系》,用进化论的观点阐述法律的发展,说从法律进化看,一系列的阶段是连续出现的。否认从母系到父系的继嗣原则并提出最早的家庭是父权制家庭的父权说。
小结
在研究资料和研究内容上,上述几个代表人物都没有进行过实地调查,他们的著作都是根据古代历史文献、神话传说和旅行家们提供的民族志资料,研究历史上和当时的原始民族社会的文化现象,对婚姻家庭、世系继嗣、宗教信仰、法律等在历史上的演变,用进化论观点进行阐释。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现存的原始民族和历史上古代民族的文化现象相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现象相比较,寻找相似性和同一性,从而说明某种文化现象的发展进化。
在理论上,主要是巴斯蒂安提出的人类心理一致说,认为由于人类有共同心理,因而对相似的情境会有相似的反映,导致共同文化的产生。
二、泰勒的理论与方法。
(一)、生平及著述简介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杰出的人类学家,被称为人类学之父,曾为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
一生有许多论著,代表作有《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的研究》(1865)和《原始文化》(1871)
(二)、理论观点及方法。
1、泰勒的文化定义。
1)、文化定义:泰勒给文化下了经典性的定义“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这一定义至今仍为人类学界所普遍接受。
2)认为人类学是研究文化的科学。
泰勒认为人类学是研究“文化的科学”,它试图将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文化现象的研究,主张把文化列出细目,犹如博物学家的动物纲目一样,分门别类,诸如艺术、信仰、习俗等,要弄清楚它们的地理分布,传播影响,历史范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细目就代表着我们称之为民族文化的整体。对文化进行探讨是为了研究人类思想和行为的规律。泰勒的“文化科学”被认为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在运用丰富的民族志资料进行跨文化的比较中奠定了文化研究的基础。
2、指出文化是进化的
1) 文化的重复性。
泰勒研究大量的民族志资料,将各民族大量的文化现象作比较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出现相似的文化,某些制度、仪式、习俗

、神话有惊人的相似点。发现某些文化的重复性。
2)文化是进化的。
他认为文化是进化的,技艺、工具以至各种文化现象都有其发展的历史,“人类从野蛮时代发展到现代文明,各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的差别是他们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所造成的”,《原始文化》一书更具体地把人类文化的进步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
3)特别感兴趣的是宗教的起源和进化,认为宗教起源于对神灵的信仰。他提出宗教的进化是由最初的万物有灵发展到多神信仰,再进化到一神信仰。甚至认为“万物有灵”实际上是野蛮人和文明民族的宗教哲学基础。万物有灵的宗教起源论是宗教史研究中的一个很大的进步,是以历史发展过程具有一致性以及文化发展过程的进步性思想为出发点的。
4)表达了人类文化的同一性和文化的进化源于人类心理一致的思想。“文化之所以广泛地渗透着一致性,原因多半在于一致的目的产生一致的行动”
3、在方法论方面对人类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他用方法论来证明文化进化的存在,主要有三点:
1)泰勒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比较法。
利用民族志资料,进行跨文化比较。用比较法对各种文化特征进行分类,研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判定文化发展的高低。比较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现象,可以看到相似文化的反复出现,由低级到高级排列成顺序,表明文化按阶段进化的规律。
2)泰勒阐述了残存法。
残余——指的是一类过程、习俗、见解等,习惯势力使它们进入了与其所源出的社会状态全然不同的新的社会状态,它们因而成为新文化状态所源出的旧文化状态的物证和实例。
文化残余沿着文化发展的道路留下了一个个里程碑,研究残存有助于探索历史发展的过程。残存法在人类学研究中长期被采用,学者们以现在的落后社会或文化因素的实例,作为历史残余说明过去的状态,与古史资料相结合,可以解开古代史特别是原始社会史上一些难解之谜。
3)、引入统计方法研究文化现象的相互关系,在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他用相关文化要素比较的方法,说明几种文化要素的关系,称之为“粘合”或“相关”。某一种习俗与它相伴随,或与它相排斥。
他搜集了350多个包括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的统计资料,计算相关文化现象的百分比、制表、分类,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说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三、摩尔根的进化理论。
(一)生平及著述
摩尔根生于美国纽约州,终身从事律师职业,但对人类学极为钟情。为易洛魁人争取生存的权力而奔走,并接受为塞纳卡部落鹰氏族的养子,这个特殊

身份帮助他深入调查研究易洛魁人。
1851年发表了《易洛魁联盟》,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把印第安人的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公制于世。至今还是人类学经典代表作。
1865年完成《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书中用大量的新材料,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
1868年出版了《美洲海狸及其活动》,将海狸协力筑巢的活动和人类最原始的发明相比较,提出人类从动物分化出来,同动物既区别又有联系,人类从动物分化出来以后,再沿着上升的阶梯一步步攀登,进入文明社会。
1877年出版了他毕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研究》,进一步全面的发展料社会进化思想,论证了人类从蒙昧时到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1881年出版最后一部著作《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是《古代社会》的续篇,从房屋建筑结构,布局和住房分配研究美洲土著居民的社会生活,看到家庭和社会组织的进化,而这些又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摩尔根的文化、社会思想。
1、社会进化理论。
《古代社会》从四个方面讲社会进化,综合的重构了人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
1)发明和发现。人的基本需要时食物,生存技术居首要地位。人类的生存技术一一累加,不断革新,表现了相承的顺序。因此可以生存技术为基础将人类文化划分为若干阶段:蒙昧、野蛮和文明。
2)政治观念的发展。蒙昧和野蛮时代的社会组织一血缘关系为基础,氏族是基本单位,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是顺序相承的几个阶段。进入文明时代的政治社会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可称之为国家。
3)家族观念的发展。人类最古存在杂交状态,由此产生血缘家庭、群婚家庭、对偶家庭、父权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五种顺序相承的婚姻家庭形态。
4)财产观念的发展。认为财产种类的增加,必然促进有关它的所有权和继承权的某些规则的发展。他论述了财产怎样从公有制变为私有制。
小结:摩尔根的人类学著作结构严谨,先后成套,成为一个整体,用十分翔实的资料表达了文化,社会进化的思想。认为人类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步,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从蒙昧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
2、氏族制度研究。
摩尔根以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揭示了氏族组织包括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这一些列的有机结构,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结合起来的团体,它是原始社会的细胞。
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结合起来的团体,它是原始社会依靠氏族组织的各层机构进行管理。这是

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没有特权的社会。
摩尔根用大量的事实资料证明父系制氏族是从母系制氏族发展起来的。
3、亲属制度研究。
摩尔根通过对许多民族、部落的亲属制度的研究,提出了人类从杂交经群婚发展到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进化顺序。
1)婚姻形态是家庭形态的基础,家庭形态又是亲属制度的基础。
2)亲属制度与婚姻法则相联系,亲属制度基于婚姻,这是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的基本观点。
提出三种亲属制度顺序相承:马来亚式亲属制说明血缘家庭的存在;士兰尼式亲属制与普那路亚或群婚家庭相适应;雅利安式亲属制度则是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物。
两种亲属关系——一种由血缘产生,称为血亲,又分为直系和旁系;一种由婚姻关系产生,称姻亲。无论血亲或姻亲,都有父方和母方亲属。
两大类亲属制:摩尔根将亲属制分为类别式和说明式两大类,类别式指各旁系都纳入直系之中;说明式把旁系和直系分开。
3)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家族表现为一种能动的要素,随着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而发展,“亲属制却是被动的,它把家族每经一段长久时间所产生的进步记录下来,并且只是在家族已经急剧变化了得时候,它才会发生急剧的变化。
四、晚于摩尔根、泰勒的进化学派代表人物。
1、科瓦列夫斯基。
俄国民族学家,法学家。主要著作有《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1879);《原始法权》(1886);《家庭所有制的起源和发展》(1890)
提出父系家庭公社是母系氏族制的群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的过渡,由父系家庭公社发展成为农村公社,后者是氏族瓦解的形式之一。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2、弗雷泽(1854—1941,87岁)
英国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在剑桥、利物浦大学任教,受泰勒的影响很深,虽然没有做过田野调查,但能广泛利用其他人收集到的民族志资料,运用比较法,对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一生大部分精力用于撰写巨著《金枝:巫术和宗教的研究》,《金枝》搜集了很丰富的材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至今仍有科学价值。
他提出人类智力发展经过巫术、宗教、科学三阶段,他认为从巫术发展到宗教再到科学,是思想形式的发展。表明了他的进化观点。
3、马瑞特(1866-1943)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牛津大学人类学讲座的继承者,原始宗教专家。主要著作有《宗教入门》(1900),人类学(1912),《心理学与民俗学》(1920)、《原始宗教的信仰、希望和慈善》(1932)
提出“前万物有灵论”,认为泰勒的“万物有

灵论”属于宗教发展的较晚阶段,认为宗教是原始人类基于敬畏,一种与赞美、希望和爱相协调的服从的意识而产生的。
他把心理学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对各种文化现象主要从心理学方面寻求理论解释。
4、哈登(1855-1940,85岁)
英国人学学的奠基者之一。原为医生,后来在剑桥大学教授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达30年。著作有600多种,包括《艺术的进化》(1895)、《人的研究》(1898)、《人类学史》(1910)。
重视物质文化的调查研究,创建了现代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一些基本技术,特别是系谱学的使用。
5、韦斯特马克(1862-1939)
芬兰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曾任伦敦大学社会学讲座教授和芬兰土尔库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婚姻史以及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的比较研究。主要著作有《人类婚姻史》(三大卷)、《道德观念的起源和发展》、《摩洛哥的仪式与信仰》。
他在婚姻家庭史方面的主要论点:婚姻是生物学范畴;婚姻起源于家庭,而不是家庭起源于婚姻;没有证据表明母权比父权更为原始;杂交和群婚没有根据;最原始的人类普遍存在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家庭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的单位。
6、布里福特(1876-1948)
英国人类学家,1927年发表《母亲》三卷,书中搜集了很丰富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观点近于摩尔根,阐述母权制问题,力求证明母系制在人类历史上的普遍性和先于父系制,对一些问题作心理学的解释。
五、进化论学派的贡献。
(一)、进化论学派的贡献
1、创立了研究全人类的科学——人类学。
1)开创了对文化科学的研究,确立了人类学的文化概念。
2)由进化学派率先采用的田野调查、直接观察、比较研究、残存法等,成为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理论上以进化的思想研究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认为人类同源,本质一致,有共同心理,因此产生同样的文化,社会发展有共同途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2、对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积极影响。
进化学派人类学以它作为经验科学提供的研究成果和对文化、社会的进化观,给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以积极的、重要的影响。进化学派作为实证资料的贡献至少有两个方面:
1)为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提供了生动的具体的事例。
2)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人类历史上存在原始社会、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等都不是人类自古就有,都有其起源和发展过程。
3)《古代社会》提供了充分的、具体的事实依据,补充和证实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
(二)、对进化论学派的理论批评
1、最主

要反对意见认为:人类历史不受任何规律的支配,文化和社会进化有顺序、可以划分阶段的说法是不能被接受的。
2、关于单线进化论。摩尔根关于人类社会普遍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步,从简单到复杂通过共同途径进化的思想,被批评者称为单线进化。认为社会发展不是单线与直线,而有许多途径,实际上就是说没有共同途径。批评者认为社会进化如同其它进化一样,不是直线而是曲折分化向前发展的,斯图尔德还提出了各民族社会发展有不同途径的多线进化观点。
3、关于氏族制度的理论。批评意见集中为两点:一是认为氏族制度不是普遍存在;二是反对母系氏族制先于父系氏族制的论断。
六、进化学派学说与中国研究。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者们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就在各民族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在许多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建树。
1、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性质的研究。
研究者们研究了我国50多个少数民族在1949年前后的社会经济形态,确定其社会性质。认为人类历史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发展形式上有多样性。
2、关于母系制以及母系向父系过渡的研究。研究者通过对云南永宁纳西族(摩梭人)和澜沧“拉枯西”(黄拉枯)两个地区的母系制社会的实地调查,对两组保留的从母居,世系从母系的母系制家庭结构提出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3、关于氏族公社—家庭公社—农村公社发展的研究。
通过对我国边疆的鄂伦春、鄂温克、独龙、怒、景颇、佤、基诺、布朗等十几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研究成果显示了各民族中不同程度地保存的氏族公社、家庭公社和农村公社,以及在狩猎、畜牧和农业民族中各种原始公社的不同特色,这些研究从微观上同时也在宏观方面展现了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迈进、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进程。
4、关于家长奴隶制的研究。
民族学者用我国一些民族的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和历史文献,有力地阐明了家长奴隶制在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的家庭公社中产生,在农村公社中继续存在,而后进一步发展为阶级社会的奴隶制。
总之,从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成果看,有足够的科学事实资料可以说明进化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站得住的。




西方民族学流派
(一)传播学派 最初出现的是传播
学派,又分成德、奥文化圈学派和英国传播学派。前
者以德国的R?F?格雷

布纳、奥地利天主教神甫W?施
密特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的创造力极其有限,每一
种文化都是在一个中心地区一次产生,然后传播开来。后
者以英国G?埃利奥特—史密斯及其学生W?J?佩里
为代表。他们宣称各种高级文化因素都是从世界文明的
发源地和中心尼罗河传播出去的,宣传泛埃及主义。由于
这种理论缺乏事实根据,后来没有被人继续下来。(二)历
史学派 继传播学派而起的是美国的历史学派,创始人
为F?博厄斯(旧译鲍亚士),其他代表人物都是他的学
生,如A?L?克罗伯、R?H?罗维、E?萨皮尔、C?威斯
勒、A?A?哥登卫塞等人。博厄斯主张单纯地描写具体
的文化和传播过程,不作理论概括。他的门徒公开打出反
对进化论的旗帜。罗维写的《原始社会》(1920)全面否定
和攻击摩尔根的进化论学说;他的《国家的起源》(1929)直
接反对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述。该学派虽然对传播
学派也采取批评态度,但基本上接受传播理论,因此,学
术界一般把传播学派和历史学派合称为文化历史学派。
(三)社会学年刊学派 产生于法国的社会学年刊学派,
与传播学派差不多同时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有E?迪尔凯
姆和M?英斯。迪尔凯姆于1896年在巴黎创办《社会学
年刊》,因此被称为社会学年刊学派。尽管该学派不象文
化历史学派那样激烈地反对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但他
们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家A?孔德的实证主义,因而还是
与马克思主义相抗衡的。(四)功能学派 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英国出现了影响颇大的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
B?K?马利诺夫斯基和A?R?拉德克利夫—布朗。该
学派不重视研究各民族人民的历史,强调深入民族社区
作全面的现状调查,大力训练和派遣学生们分赴各殖民
地作田野工作。在理论上他们强调文化的功能作用,认为
每一种文化之所以存在,在社会生活中必有它的用处,一
个民族社区就是一个整体,必须在这个整体的立足点上
来考察它的全部社会生活,而生活的各个方面又密切相
关。功能学派的理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民
族学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五)心理学派 20世纪30年
代,美国历史学派中分化出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博
厄斯的学生R?本尼迪克特和M?米德等。他们认为个
人的心理活动决定文化和社会状况。先进民族的优良心
理素质创造高级文化模式,落后民族的不正常心理素质
只能造成落后的文化模式,因此后者必须在前者的帮助
下改变自己落后的文化模式。这一学派虽然在口头上反
对基于外表体质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种族主义,但实际上
主张心理上

隐存的民族的优劣差别,也是一种种族主义
的观点,因而也被称为种族心理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产生的新学派和新思潮:
(六)研究马克思主义或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民族学问
题的新思潮,如联邦德国以H?马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
福学派”思潮,法国以M?戈德莱厄为代表的“结构马克
思主义学派”思潮,美国以M?哈里斯为代表的“文化唯
物论”思潮,以R?墨菲为代表“社会生活辩证法”思潮等。
(七)结构主义学派 以法国C?莱维—斯特劳斯为主要
代表。他把结构语言学的音位分析法运用到民族学研究
领域。通过分析自然现象之间结构关系的途径,来推导社
会现象之间的结构关系。英国学者E?R?利奇也是这个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该学
派的影响达到最高峰,后来逐渐有所下降。(八)新进化学
派思潮 以美国民族学家L?A?怀特、J?H?斯图尔德
等为代表,他们为摩尔根等人的进化论学说进行辩护,并
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如怀特的普遍进化论和能量说,斯
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等。(九)文化相对论学派思潮 以
M?J?赫斯科维茨为代表。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离开
了自己的民族和时代,就失去了任何意义,任何具体文化
的一切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不会重复,各具特点,因而
不同民族的文化无法比较,各个文化之间没有任何共同
之处,更谈不上有共同规律。一切民族文化的价值都是相
对的。(十)新心理学派思潮 这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
来掀起的小规模心理人类学复兴运动的产物。代表人物
有J?怀廷、L?L?柴尔德、R?A?莱文等人。他们在老
心理学派研究文化与人格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发
展,提出了所谓“认识人类学”。该派思潮在美国有一定的
势力,是值得注意的倾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