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新文化进化论

论新文化进化论

论新文化进化论
论新文化进化论

论新文化进化论

一、什么是新文化进化论

20世纪中期,新文化进化论出现了。其代表人物是怀特和斯图尔德,他们分别提出了“普遍进化论”和“多线进化论”,取代了“单线进化论”。新进化论抛弃了大部分的古典进化观,不过保留了“人类文化是不断进化的”这个事实。但新进化论抛弃了“人类心理的不断完善是文化进化的动力”,而认为“技术—经济”才是文化进化的决定性因素,故而称为“新进化论”。

多线进化论和普遍进化论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基本上阐明了这样的进化事实:文化进化是多面结果,它不可能带来一元化的局面,相反,由于动因的复杂,其结果也将是复杂的,必将是多元化、多样性的局面,正如人类文化在今天所表现的那样。

二、新文化进化论的前瞻性与不足

(一)前瞻性

在新进化论者的宣传与阐述下,进化论思想已不再被视为异端,相反,已成为人类学的一种常识,其队伍也日益扩大。①新文化进化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

1.引进了更多自然科学概念和方法,如能量学、生态学等,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学的内涵。

2.超越古典进化论人类心智一致解释的桎梏,对文化中的广泛领域,如物质文化、能量、生态以及象征符号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3.在文化变迁的路线上,由单线进化发展为文化进化的多线性和特殊性。

4.研究方法上,不再受限于古典进化论过于抽象、过于包罗万象的宏大理论倾向,开始重视具体的民族的文化变迁的研究,民族志研究成为其研究的基础。

5.另外,斯图尔德把生态学引入人类学,创立了文化生态学,提出文化——生态适应理论。首次将生态学原理引入文化研究中,发现了文化与环境因果关系并系统论证了其对于人类社会组织的作用、类型与意义,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他所确定的以特定环境下特定行为模式关系作为文化生态学研究主要内容观点,尤其是确定区域“文化内核”是与生存和经济行为关系最密切的那部分文化,并认为对其必须进行详细研究的指导思想,都极具前瞻性。这一切均比其前的社会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偏重人类生物学研究,以及从中未能离析人类文化现象的方法是巨大进步。[1]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理论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怀特认为它是历史特殊论模式。[2]

(二)不足

正如新进化论的要求的,凡事都必然是前进的。新文化进化论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它的不足,例如: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只是其将社会文化变迁看作是环境单因素的线性结果是极为片面的。由此看来,新文化进化论还需要不断发展。

三、新文化进化论的影响

新文化进化论致力于探索文化变迁中的意义重大的跨文化规律。在新文化进化论学派看来,文化进化有特殊和一般两个方面。从特殊看,各民族文化进化是平行的、相对的;从一般看,人类文化从总体上又是向前进的。可以说,这一观点体现了西方文化进化论学派发展的综深化和精密化,对文化学和各门类的社会科学研究都极有意义。

【注释】

①《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P497

【参考文献】

[1] J. H. Steward, 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M].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ss, Urbana, 1979,7,39—40. 1955年出版的《文化变迁理论》

[2]怀特.文化的科学[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3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