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评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评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评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Advances in Philosophy 哲学进展, 2015, 4(4), 68-73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011273768.html,/journal/acpp

https://www.doczj.com/doc/d011273768.html,/10.12677/acpp.2015.44012

Evaluation of Thomas Aquinas’ Five Ways to Prove the Existence of God

Li Zha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Dec. 10th, 2015; accepted: Dec. 26th, 2015; published: Dec. 2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d01127376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omas Aquinas is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philosopher and theologian of scholasticism, who has put up the Five Ways to defend for the existence of God. The Five Ways are influential in philoso-phy of religion to this day.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se arguments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Its result shows that every argument of the Five Ways contains at least one false proposition as their premise, therefore none of them is cogent. It also argues that the existence of God is not a good explanation for observed phenomenon mentioned by Thomas’ argumentation.

Keywords

Thomas Aquinas, The Existence of God, The Five Ways

评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张莉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收稿日期:2015年12月10日;录用日期:2015年12月26日;发布日期:2015年12月29日

摘要

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著名哲学家和神学家,由他提出的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在世界范围内至今

张莉

颇有影响。本文逐一考察了他的五路证明,认为他的每一个证明的前提中都至少包含一个假命题,因此至少都不是有说服力的论证;同时认为,从寻求最佳解释的推理的角度来说,上帝存在也未必是对托马斯所断言的诸现象的最佳解释。

关键词

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五路证明

1. 引言

在托马斯之前,已有神学家尝试对“上帝存在”这一命题进行证明。但证明“上帝存在”的活动本身就受到许多批评:有些人认为,上帝存在是自明的,因此无需证明([1],p. 12);有些人则认为,上帝是未见之事物,其存在无法获得证明,“上帝存在”仅是信仰的对象([1],p. 13)。对于前一观点,托马斯认为,自明性一方面是事物或命题自身的属性,与认知主体无关,另一方面则是具有自明性的事物或命题对认知主体而言的自明性,与认知主体有关。与认知主体有关的自明性具有相对性,对有些人来说是自明的认识对象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并非自明。而“由于我们不知道上帝的本质是什么,‘上帝存在’这一命题对我们而言就并非自明,因而需要藉我们较为熟知的事物,即上帝的效果加以证明,尽管从这些事物的本性来说,它们具有更少的自明性([1],p. 13)。”对于后一观点,托马斯则依据“如果效果存在,那么原因必然先在”的说法加以拒斥,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对我们而言较为明显的“上帝存在”的效果之存在证明较为不明显的“上帝存在”([1],p. 14)。基于对“无需证明”和“无法证明”的两种观点的反驳,托马斯认为可以对“上帝存在”这一命题进行证明。又因为证明是从较为明显的命题中推出较为不明显的命题,“上帝存在”对人类而言的自明性小于“上帝存在的效果之存在”对人类而言的自明性,因此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就应当采取从效果到原因,即后天证明(a posteriori demonstration)的方式进行。由此,托马斯提出了如下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2. 五路证明

2.1. 第一路证明与第二路证明

托马斯说,第一路证明“从运动的方面进行”,本文暂时称这一路证明为“运动的证明”(argument from motion)。这一证明的主体部分如下:

aa.确定无疑,对我们的感官而言,世界上有些东西在动。

ab.凡是在动的东西都由他物所推动。

ac.如果推动他物的事物本身也是被推动的,那么它必定由另一事物所推动;这另一事物也是如此。

ad.但这不能无限追溯下去。

ae.因此,必然会达到一个第一推动者,它不为其他事物所动;它就是人们所理解的上帝([1],p. 15),[2],p. 28)。

这一论证中的前提aa是一个无需证明的观察陈述。值得注意的是,托马斯所说的运动指称的并非牛顿力学或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运动,即相对于时间而言的物体的空间位移,而是泛指包括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物体受热升温、物体的空间位移等一切变化在内的事物状态的变动,这一点可从托马斯所举的各例子中概括出来。托马斯对运动的定义则是“事物由潜能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For motion is nothing else

张莉

than the reduction of something from potentiality to actuality)”,潜能状态和现实状态作为一对不可分割的范畴,可以指称同一事物任意两种相异状态,具有某种程度的随意性。

对于前提ab,托马斯论证其为真的思路是:

aba.运动无非是事物由潜能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

abb.一个东西之动或被推动,以其针对动向之目的而言,系处于潜能状态中,而推动一东西,则是基于在现实状态中。

abc.同一个东西不能同时和在同一观点之下,既处于又潜能状态处于现实状态。

ab.因此,凡是在动的东西都由他物所推动[1] (p. 15),[2] (p. 28)。

这一论证似乎是一个有效的论证,其有效性可以通过反证法证明。但这一论证中的前提abb是一个假命题。托马斯举过火与木材的例子论证abb。在这个例子中,他将“热”界定为现实状态,将“冷”界定为潜能状态;较热的火处于现实状态,较冷的木材处于潜能状态,木材由较冷状态转化为较热状态即由潜能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在引火燃烧的过程中,木材是被推动者,火则是相应的推动者。由此,“处于潜能状态(冷)—被推动者(木材)”与“处于现实状态(热)—推动者(火)”两个二分式的对应关系似乎得到证明。问题是,这一对应关系并不总是成立。考虑如下的例子:足球场上,我们设定位于禁区外为潜能状态,位于球门中为现实状态;足球是被推动者,目前处于潜能状态,运动员是推动者,目前也处于潜能状态;足球由禁区外飞入球门中即由潜能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显而易见的是,作为推动者的运动员起脚射门使足球飞入球门,使其由潜能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并不需要运动员首先飞入球门中,使自己进入现实状态,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以上的对应关系并不总是成立,因而abb是一个假命题,命题ab也就没有通过上述论证得到证明。但是,我们也不能由此得出ab是假命题。因此我们需要继续考察其他命题的真假。

如果ab为真,那么ac也为真。这一点同样可以由反证法证明。对于命题ad,托马斯论证说:“但这不能无限地追溯下去,否则就不会有第一推动者,也就不会有其他的推动者;因为那些后继的推动者仅当受到第一推动者的推动才会处于运动之中([1],p. 15),([2],p. 28)。”鉴于托马斯提出的第一路证明与第二路证明的相似性,我们这里可以引述他对与命题ad相似之命题的更加完整的证明补充说明这一论证。在论证“成因不可无限追溯,因此必然有第一成因(b)”这一命题时,托马斯论证说:ba.在感觉可及的事物中,我们发现成因是具有顺序或层次的。

bb.在所有循序跟随的成因中,第一个是中间原因的原因,中间的是最后原因的原因,无论中间的原因是多个,或仅有一个。

bc.去掉原因就是去掉效果。

bd.如果在成因中没有第一原因,就不会有最终的,也不会有任何中间的原因。

be.如果成因的无限追溯是可能的,就不会有第一原因。

bf.假定成因的无限追溯是可能的。

bg.在所有循序跟随的成因中,没有第一原因。

bh.在所有循序跟随的成因中,没有最终的,也不会有任何中间的原因。

bi.这与ba相矛盾。

bj.因此必须承认一个第一成因([1],p. 15),([2],pp. 28-29)。

这个论证是一个有效论证。但是,人们可以质疑的是,一个循环的宇宙是一个没有第一因的宇宙,但因果链及链条上的诸事物同样可以存在,因此命题bd并不为真,命题bj也就没有得到证明。同理可

张莉

知,不动的推动者的存在也就没有得到证明。至此,我们可以说,托马斯的第一路证明并没有排除一个自足的宇宙的存在,亦即没有能够通过证明“必然存在一个不动的推动者”来证明“上帝存在”这一命题。

2.2. 第二路证明

我们可以称第二路证明为成因的证明(argument from efficient cause),鉴于它与第一路证明十分相似,其论证的主要部分已在对第一路证明的考察中被引述和批评,再行考察显得重复累赘,因而在此我们可以直接总结结论,认为第一成因的存在并没有通过反证法得到证明,上帝存在因而也没有通过第一因的存在得到证明。第二路证明也不是一个有说服力(cogent)的论证。

2.3. 第三路证明

第三路证明以事物存在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为出发点,我们可以称它为“可能性与必然性”的论证(argument from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这一路证明的主体部分可以表达如下:

ca.我们发现在自然界的万物中有些是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不存在。

cb.凡是这样的事物就不可能常常存在。

cc.如果每一事物都有可能不存在,就有一个时刻什么东西都不存在。

cd.如果有一个时刻什么东西都不存在,现在就没有什么东西存在。

ce.这显然是荒谬的。

cf.所以,不是所有的物都是可能存在物,在万物中至少有一个必然存在物。

cg.但每一个必然存在物,其存在的必然性要么来自别处,要么来自于自身。

ch.但这些其存在之必然性是由它物引起的必然存在物,不可能无限追溯下去,就像在成因方面已经被证明的一样。

ci.所以,必须承认有一物,他是必然存在的物,其存在的必然性不是由他物引起,而是由自身引起,并且他是其他事物存在的必然性的原因。

cj.大家都说这一物就是上帝([1],pp. 15-16),([2],p. 29)。

这一路证明中以ca、cb、cc、cd、ce为前提得出cf的推理似乎是一个有效的证明。但是,命题cc 却不是一个真命题。当我们不考虑其中具体的生成、毁灭和转化的机制,而考虑如下的例子时,我们会发现,即使所有的事物都是可能存在物,即并非在所有的时间段都存在的事物,世界也不会因此有这样一个时刻,其时什么事物都不存在:在一个给定的世界W里,每当有一个人去世,天上就会多出一颗恒星;每当有一颗恒星消失,便有一个人诞生。没有恒星和人能够免于消失。至于有人去世时同时出现什么样的恒星,有恒星消失时同时出现什么样的人,则完全是随机的。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没有什么事物是必然存在物,所有事物都是可能存在物。但也不会出现一个时刻,世界中什么都不存在。因此命题cc并不是一个真命题,必然存在物之必然存在也就没有得到证明。这一论证也就不是一个完满的(sound)论证,第三路证明因而也不是一个有说服力(cogent)的论证。

2.4. 第四路证明

第四路证明取自从事物中发现的等级次序,我们可以称它为“万物等级的论证”(argument from gradation)。这一路证明的主体部分可以表达如下:

da.在所有存在物中,有些是更善、更真、更高贵的,有些则不那么善、不那么真、不那么高

张莉

贵。在其他方面亦然。

db.以“更多……”和“更少……”为谓词叙述不同的事物,是根据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接近“至极者”而说的,例如说一个事物是“更热的”,是根据它更接近“至热的事物”而说的。

dc.所以,存在某一事物是最真的、最善的,和最高贵的,因而也是最高的存在物。

dd.一类事物中的至极者,就是这个类别中一切事物的原因;例如,火是至热者,也是所有热的事物之所以热的原因。

de.因此,必然存在一物是所有存在物存在、善以及一切完满的原因([1],p. 16),([2],pp. 29-30)。

这一路证明中的db、dd都是假命题,而被视为它们各自结论的dc、de,前者并不为db蕴含,因而既无法得到经验的证明,也未曾得到演绎的证明;后者为dd蕴含(这一点由反证法可知),但因为前提错误,也就同样没有得到证明。我们首先考虑db何以是假命题。蒯因在《论道德价值的性质》一文中写道:“……而且,这些价值处于较好或较坏这种简单的二元关系中,而相似性至少处于三元关系中:a更相似于b,而与c不大相似。因此,这些评价在一个单一的维面里排成一列,而相似性则可能需要更多的维面。”

[3]换句话说,在蒯因看来,“较……”、“更……”的关系仅是一种简单的二元关系,无需假设一个“最……

者”或上述论证中所说的“至极者”便可形成。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比较数字大小得到说明:考虑比较任意给定的两个自然数的大小,我们并不需要假设最大的自然数的存在——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便可知道给定数字中的较大者和较小者。因此,当我们以“更多……”和“更少……”谓述不同的事物时,并不是也不需要根据它们接近“至极者”的程度进行,db因而就是一个假命题。至于dc,一方面它并不为db逻辑地蕴含,因为即使存在“至极者”,该至极者也可能仅仅上是概念上的至极者,而非某种没有人类也依然存在的存在物,因此即使db为真,dc也没有得到逻辑地证明;另一方面,托马斯可以效仿安瑟尔谟对这一命题采用本体论的证明。但本体论的证明是通过预设至极者的存在证明至极者的存在的,因此本体论证明无法为至极者的存在提供合格的证明;而至极者的存在也并非具有自明性的经验事实。

因此dc是一个没有得到任何证明的命题。命题dd由一个全称命题和一个似乎可以证成前者的实例组成。

问题是,且不论火是不是一切热的事物中的至热者,当我们考虑人类身高的例子,难道我们会认为人类中身高最高之人是所有高个子之人个子高的原因,身高最矮之人是所有矮个子之人个子矮的原因?这个推论显然是荒谬的,因此命题dd是一个假命题。因此,即使de是dd的逻辑后承,de也因dd是假命题而没有得到证明。因此,这一路证明也不是有说服力的论证。

2.5. 第五路证明

第五路证明是从万物受到治理的角度说的,我们可以称这一路证明为“治理的论证”(argument from the governance of the world)。这一论证的主体部分如下:

ea.我们看到有些没有智能的事物,如自然界的物体,为一个目的而行动。

eb.从它们恒常或近乎恒常地以同样的方式行动,以求得最好的结果来看,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ec.这些事物达致它们的目的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出于设计也是显而易见的。

ed.因为,缺乏智能的事物不能为某一目的而行动,除非受天生具有知识和智能的存在物的引导,正如箭是受弓箭手的引导才射向它的目标的。

ee.因此,必然有一个有智能的存在物,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在他的引导下趋向自己的目的([1],p.16),([2],pp. 30-31)。

托马斯的这一路证明通常被归为“目的论的证明(the teleological arguments)”或“理性设计者的证明

张莉

(arguments to design)”[4]。目的论或理性设计者的证明的思路通常是依据“所观察到的”事物中的秩序、复杂性和目的性,推出理性设计者的存在。托马斯之后的哲学家或神学家对这一类证明的发展和反驳大多以手表的类比论证为中心[5],但鉴于托马斯在五路证明中并没有提出与之相似的类比论证,而只提出弓箭的类比论证,本文就不考虑后世的目的论证明的发展和反驳,而仅仅关注托马斯本人提出的证明。托马斯认为,事物经常以同样的方式行动需要以事物具有某种目的性为前提。但考虑人类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况:规律性往往意味着某种无机性和机械性,拥有形成和持有某种目的之能力的人类,行动反而无常。因此,从事物的运行中体现出某种规律并不以该事物拥有某种目的性为前提,目的性本身也不是规律、秩序乃至复杂性的充分条件。因此,这一路论证中的ec是一个假命题。而命题ea和eb本身也不是合格的观察句,它们不能获得所有理性的在场观察者的一致同意。因此,这一路证明也不是有说服力的论证。

3. 结论

最后,即使我们假定托马斯所提出的五路证明中的所有类似观察句的语句都为真,使用到的所有限制性定理(limiting principles)都为真,或者直接假定不动的推动者、万物的第一因、万物的至极者、万物中的最完满者以及理性设计者的存在是得到辩护的,我们也很难断言说它们就是“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的各属性,因为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概念本身面临着“恶的存在”的质疑,从逻辑上说是难以成立的概念,因而也难以构成对以上诸事物或某一具有以上诸属性的事物的最佳解释。因此,从寻求最佳解释的推理(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的角度讲,“上帝存在”也不是对托马斯所断言的诸现象的最佳解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St. Thomas Aquinas (1981) Summa Theologica, Christian Classics, Incorporated [Imprint] Ave Maria Press.

[2]圣多玛斯·阿奎那. 周克勤, 高旭东, 等, 译. 神学大全. 第一册. 论天主一体三位[M]. 台湾: 中华道明会/碧岳学

社, 2008.

[3]W. V. 蒯因. 论道德价值的性质[C]//W. V. 蒯因. 蒯因著作集. 第6卷. 理论与事物. 涂纪亮, 译. 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07: 58.

[4]Philosophy of Religion (2015) The Teleological Argument.

https://www.doczj.com/doc/d011273768.html,/theistic-proofs/the-teleological-argument/

[5]Philosophy of Religion (2015) The Argument from Analogy.

https://www.doczj.com/doc/d011273768.html,/theistic-proofs/the-teleological-argument/the-argument-from-analogy/

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

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 今天到这儿来采取漫谈形式和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我可能是早年研究哲学的原因,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比较强,所以从我个人理性层面上来说,我很难相信上帝的存在,我需要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证明。中世纪教会里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先信仰而后理解,一个是先理解而后信仰。基督教之于西方文化的关系我喜欢用“如影随形”四个字来概括,基督教对西方有很深的影响,基督徒肯定相信上帝的存在。对一般人来说成为基督徒很简单,就是相信上帝的存在。在西方从中世纪开始,甚至更早,在罗马帝国时,基督教还没有成为统治地位的宗教时,有一批博学的思想家,他们既有基督教虔诚的信仰,同时又有希腊哲学的底蕴和素养,他们在奠定基督教教义时也曾经说过:我们不仅只是要信仰上帝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在理论上证明上帝的存在,那岂不是锦上添花?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非常有意思的区别,中国人的信仰从来不想证明,而西方人总想把信仰的对象用理论的方法加以证明。接下来一共要讲到五种上帝存在的证明。 早期的基督教在理论上特别强调超理性的信仰,因此基督教早期的教父奠定的很多教义都是用理性无法推敲的,因为其荒谬,所以才可信。我们理性理解不了上帝的奥秘,我们就否定上帝吗?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否定的是我们的理性,因为它太狭小,装不下无穷无尽的东西。我们人类的理性很可怜,不要以为我们的理性可以理解一切,有些东西是超出我们理解范围之外的。整个世界的奥秘是无限的,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以有限的东西去理解无限的东西,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承认我们是有限的,而面对无限的时候我们有限的理性对它无能为力,我们宁信仰它而不去理解它。因为我们理解不了。我们如果要理解,只能按人的理性规定去理解,但是这样很可能就歪曲了它。早期的著名教父奥普斯丁认为上帝创造世界不是在时间、空间中创造,甚至也不是在任何一个宇宙中创造,因为连宇宙也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说上帝在宇宙中创造宇宙。世界不在什么之上,世界就是世界,我们唯物主义就是这样相信的,这是个信仰。因此你说这个世界从根本上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信仰问题。你问他世界为什么最初是不动的,他问你世界为什么最初就是运动的?这两个问题都不能回答,因为只能是信仰。你相信有个上帝,你当然相信他是全知全能的。但是反过来,如果你根本不相信上帝,我说上帝是最完满的,你说那不是,上帝不是最完满的,安拉才是最完满的,或者我们唯物主义说没有最完满的。因此像我们说的这类问题,实际上是个信仰问题。那这个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了。 那么紧接着我们来讲第二个论证。托马斯?安奎拉的著名的宇宙能证明,即托马斯五路的五个证明。第一个证明,他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被推动的。我们必须假定,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第二个证明跟这同构,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作为结果它都有原因,而上帝就是终极原因。第三个证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或然性存在的。从概率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假定,在某一个时候这些或然性的东西它都不存在,而在概率上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有这种正好都不存在的情况,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世界上后来会有这些东西,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他就不可能从无中产生出来。但是,我们明明发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东西,因此所有的东西不可能都是或然性的,它一定有必然性的存在。第四个证明就是完满性。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从不完满到比较完满到非常完满形成一个系列,那么这个系列最端,,而这个最完满的东西就是上帝。这四个证明都叫宇宙能证明,它们具有同构性,根据一个系列往上追溯,但是又不可能追溯到无限,必须终止,然后我们终止出来的那个东西就是上帝。第五个证明是目的能证明。自然界和谐有序充满了目的性,每个事物好像都有自己的目的。看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它也充满了目的。它的目的从哪儿来呢?我们就必然相信,肯定有一个更高的智慧,他按照一定的意图,创造人类事物。 第三个证明就是近代的证明。到了17世纪,在理性精神崛起以后,几乎所有合格的科

如何证明天主的存在

如何证明天主的存在基-督教护教学与无神论的一次交锋:神与恶并存(转载) 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Epicurus很早就提出过这样一个命题:神不可能既是善的,又是全能的。为什么这么讲呢?他论证道:神是存在的,恶也是存在的。对于恶 之存在,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神有能力阻止恶,但他却不愿意阻止恶发生,因此神不是善的;另一种可能性是神意欲阻止恶,但却无能力阻止,因此神不是全 能的。 确实,自从民智初开,面对种种无法尽如人意的自然现象和加速变化的社会进展,饥渴慕义的人们总是深深困扰于这个两难的命题:至善的化身为何与恶并存呢? 到了基-督教开始蓬勃发展的纪元之初,同样的难题自然而然地阻碍了部分“心刚硬”的思考者放下包袱,全心全意地信靠耶和华上帝,因为基-督教义恰恰宣称上帝既是至善的又是全能的。不少无神论者从自己的独立思考出发,坚持认为:恶之存在,证明基-督教的上帝是不存在的。这个世界上恶的阴影四处皆是,战争、屠戮、奸淫、偷窃、乃至完全无辜的儿童也遭受种种苦痛和折磨,这用上帝爱世人的教条来解释是解释不通的。 但护教学家当然不甘心作张口结舌的哑巴,他们立刻构思了两条反驳意见:一是,上帝赋予了人类自由,这个自由即是让人类自己选择善与恶的自由,恶是人类自己选择的;二是,上帝允许恶存在是因为上帝要以此来试炼人类的信仰和耐心, 人类遭受种种不幸和痛苦可以培养品格、净化罪恶。 但是,上述的解释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第一,把世间种种巨大的恶与不幸仅仅解释为慈爱的上帝所设计的神圣净化计划,这无非是给病态的残忍披上一件合理的外衣。以生下来就有先天缺陷的无辜婴儿为例,他们有何恶的出处,又哪有自由选择可言,但却为什么偏要说他们遭受这些痛苦是正当的呢。哲学家罗素建议每个发此迂阔议论的人都到医院的儿童病房去实地走一遭,看看孩子们的惨状,听听孩子们的哭声,然后再回来谈上帝的净化。他说,“面对痛苦的世界,还要坚持这是上帝的爱心体现的基-督徒,他的伦理价值必然有问题,因为他总是在为痛苦和不幸寻找借口。” [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forum ] 第二,上帝虽称是慈爱的,然而自然之恶(洪水、旱灾、瘟疫等等)却每天都在 发生,这决非是人类有能力自由选择的。既然有些恶并非是因为人类自由选择才有的,因此上帝要么不是善的,要么是不存在的。 第三,让我们再从非自然之恶(即人类的道德之恶)出发进一步分析,要说这总 是人类自由选择的后果了吧,但是也否,因为人类根本没有被赋予自由选择的能力!在这里请容许我用比较详细的笔墨来进行一次分析,而这还得从“原罪”说起。 话说上帝当初创造了人,人具有上帝所赋予的自由意志(Free-will)。在吃苹 果之前亚当夏娃还不包含任何倾向于恶的属性,他们要么听从上帝的劝告而不吃(善),要么听从蛇的诱-惑而吃(恶),结果他们不幸选择了恶。作为惩罚,从 此他们被贬出伊甸。而人的高贵属性也因而受到了败坏,每一个亚当与夏娃的后代都包含和遗传了的始祖的第一罪,并且受体内罪的影响,难以抗拒地继续选择恶。这一重罪并非是人当前的行为所造成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属性。所以称之为原罪。此说最早在保罗和约翰的书信中都有论及(Romans,1 John),后经 早期的神学家归纳并由奥古斯丁继承和扩展,现已为各基-督教派所公认。 问题来了,既然亚当和夏娃的所有后代从出生起就具有选择恶的驱力,原罪总是让他们倾向于选择恶,(相关圣经的引文见注2)因此他们和人类始祖的中性立

上帝存在证明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中国是儒家文化,西方是基督文化,因此至少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上帝是不存在的,而且我们的执政党也在宣扬无神论的意识形态,如此一来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对我们来说上帝是不存在的。可是为什么在西方人眼里上帝是存在的?如果我们不能反驳他们的论证,就不能承自己是真正的无神论者。来看一下他们证明上帝存在的理由吧。 首先声明一点,在他们的各种证明中有很多他们的预定的假设条件,而且好像都有点逻辑色彩。尽管有漏洞但至少也是一种证明方法。 一、托马斯.阿奎那的证明 ●第一推动 在他看来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而一个物体要运动必须要有某种力量去推动它,物体不会自己去运动。如枫叶飘飘那是因为风在吹动,风扇旋转是因为电的推动。这时一个问题就出来了,如果A的运动是由B引起,B的运动是由C引起,C又是由D引起……如此推下去会有什么结果。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万物是有限的,最后我们必然找到这样一个推动者,它是第一个推动者,自己却不为任何别的力量推动。而这个第一推动就是上帝。 ●因果联系 这个证明和上面那个运动证明大同小异。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必然有某种原因,这样一来,A是B的原因,B是C的原因,C是D的原因,如此下去不能无穷,肯定有一个第一原因,即上帝。 ●可能性和必然性 万事万物虽然存在着,但并非是必然的,而只是一种可能。比如我们现在是安阳师院的学生,但假若我们当初没选报安阳师院,或者我们没参加高考,我们也就不是安师的学子了。但如果万物只是可能的,暂时的,即他们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或许某一天他们都不存在了。那么无中能生有吗?当然不能,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什么都不存在,某物开始存在,这是不可能的”。既然可有可无的事物存在着是一个事实,所以在这世间可有可无的万物之上,必然有一个必然性存在。这个必然就是上帝 ●事物具有等级性 托马斯看到万物不仅在运动,有原因,存在可能性,而且还有等级性。从无生命的金木水火土到有生命但不能说话的动植物,再到有思想有生命的人,这明显的形成了一个等级结构。然后托马斯便就问:有没有一个最完美,最高级的存在?当然有了即上帝 ●目的论 万事万物虽然错综复杂,但似乎都有某个目的,万事万物都绕着这个目的

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中世纪教会里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先信仰而后理解,一个是先理解而后信仰。基督教对西方有很深的影响,基督徒肯定相信上帝的存在。对一般人来说成为基督徒很简单,就是相信上帝的存在。在西方从中世纪开始,基督教还没有成为统治地位的宗教时,有一批博学的思想家,他们既有基督教虔诚的信仰,同时又有希腊哲学的底蕴和素养,他们在奠定基督教教义时也曾经说过:我们不仅只是要信仰上帝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在理论上证明上帝的存在,那岂不是锦上添花?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非常有意思的区别,中国人的信仰从来不想证明,而西方人总想把信仰的对象用理论的方法加以证明。 托马斯?安奎拉的著名的宇宙能证明,即托马斯五路的五个证明。第一个证明,他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被推动的。我们必须假定,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第二个证明跟这同构,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作为结果它都有原因,而上帝就是终极原因。第三个证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或然性存在的。从概率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假定,在某一个时候这些或然性的东西它都不存在,而在概率上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有这种正好都不存在的情况,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世界上后来会有这些东西,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他就不可能从无中产生出来。但是,我们明明发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东西,因此所有的东西不可能都是或然性的,它一定有必然性的存在。第四个证明就是完满性。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从不完满到比较完满到非常完满形成一个系列,那么这个系列最端,,而这个最完满的东西就是上帝。这四个证明都叫宇宙能证明,它们具有同构性,根据一个系列往上追溯,但是又不可能追溯到无限,必须终止,然后我们终止出来的那个东西就是上帝。第五个证明是目的能证明。自然界和谐有序充满了目的性,每个事物好像都有自己的目的。看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它也充满了目的。它的目的从哪儿来呢?我们就必然相信,肯定有一个更高的智慧,他按照一定的意图,创造人类事物。 17世纪法国有个大数学家叫帕斯卡,他同时是神秘主义者和天主教徒。帕斯卡本人特别反对当时像英国自然神论这种证明。他认为用理性推出上帝的存在是枉费心机的,因为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帕斯卡这点跟我说的最早作证明以前的教父派的观点有点相同。他认为我们的理性非常有限,我们不可能用数学公理的方式来推出上帝。因此他坚决反对像英国那种自然神论,设计论证明用一种逻辑理性来推出理性。那上帝推不出来,而他认为上帝是巨大的无限的对象。他说这种无限的混沌,把我们和上帝隔开了。简单的说,你信它他就存在,你不信它他就不存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想上帝存在呢?赌博啊!于是他提出一个上帝存在的博弈论证明,他说我们现在就这样,我们赌一把吧!我赌上帝存在还是不存在,哪一个赢的机会更大?赌徒嘛,赌场上你就要算我到底哪一个赢面更大,好,你想一想,如果你赌上帝不存在,那么如果你赌赢了,上帝果然不存在,你赢不了什么。因为上帝不存在嘛,你赌它果然不存在,你赢了,它也赢不了什么,但如果你输了,这个代价就大了,你赌它不存在,而它果然不存在,你将来在它面前你怎么交代。你说当时我举手时我不想你存在,你输的就大了吧。反过来你要赌它存在呢?拟想想如果你赌输了,它不存在你失去不了什么,因为拟说它存在,它不存在,你赌输了,但是它不存在,你也输不了什么,但你要赌赢了你就赢大了,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因此博弈论证明说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宁愿赌上帝存在,我们不

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① ——从安瑟伦、笛卡尔到康德 西方思想史上,哲学思想的发展时常与基督教神学思想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中世纪哲学基本上是基督教哲学,近代哲学虽然多对基督教哲学进行批判,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其中诸多基督教神学的印记。作为西方近代哲学核心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来,后来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神学证明中得到进一步讨论和深化,在近代哲学中才被自觉的确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②。 在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中,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在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中表现出来,引发了诸多争论,后来经笛卡尔的重申,康德的批判,该证明所涉及到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才被真正揭示出来。 本文将通过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历史考察,来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发展过程。 一、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和高尼罗的反驳 1、安瑟伦的证明 安瑟伦之前,基督教哲学不谈上帝存在的证明,例如奥古斯丁没有论证上帝的存在,只是提出信仰是认识的出发点,提到上帝的时候,多数从恩典的角度和经验的角度谈论。到11世纪,人们对上帝的存在已经有了共识,不存在问题了,在这样一种语境中,才出现上帝存在的论证。 安瑟伦的论证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他的论证建立在两个预设之上:把存在作为一种属性;任何存在都是偶然性的存在,即把存在作为分析判断的谓词。安瑟伦的证明意味着上帝由主语变成了宾语,过去人们都在谈论上帝是什么,而现在问题变成谈论上帝存在属性。其次,安瑟伦是从本质论(实在论)③的基础上开始论证的,而本质论的认识论强调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二分。 安瑟伦的论证过程可以简单归结为④: ①2005年12月7日-10日,在参加“基督宗教与跨文化对话”学术研讨会的过程中,听到武汉大学赵林教授的发言:《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联想到本学期研读的康德名著《纯粹理性批判》中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的不可能性,引发一些感想,于是借用赵林老师的题目,做一篇习作。 ②赵林:《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基督宗教与跨文化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2005年12月7日-10日,北京。 ③安瑟伦是早期实在论的著名代表。西方思想史上的实在论起于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外在于我们认识主体的感觉世界和理性世界构成。感性世界流动不变,我们对之感觉就不可靠;对理性世界的知识即概念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只要我们建立起完整的概念体系,就能拥有关于理性世界的知识。这种观点历经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唯名论对他的冲击。参考:谢文郁《存在论的基本问题》,2004《世界哲学》第7期。 ④安瑟伦在其《宣讲篇》第二章至第四章,提出了本体论论证的经典表述形式。在第二章,安瑟伦提出:“如果说那种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只在心中存在,那么,凡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

怎样理解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理论证明

怎样理解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理论证明 如何理解上帝的存在,这一直是基督教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了这一问题,才有所谓基督教哲学。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在信仰上帝存在的基础上,才会有这一问题,而从纯粹信仰的角度说,则只有在哲学背景下才会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对于最初的犹太教徒或基督徒来说,对上帝的存在只需信仰,无需理解。 因此,这一问题的提出与回答对于哲学和信仰来说,都是一件重大事件。它在根本上显示了哲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碰撞与沟通,而从更具体的文化史角度说,它表明了希腊文明与犹太—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这种碰撞与沟通一方面使基督教信仰逐渐走上了理性化的道路,至少使基督教信仰摆脱了一些宗教迄今没有摆脱的对“权威”的盲从与狂热,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升和丰富了哲学本身,使哲学开发出了新的领域。用奥古斯丁的话说就是,信仰使哲学认识到了单凭理性所认识不到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何理解上帝的存在?”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今天加以深切关注的原因。 一 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一问题并作出系统回答的是奥古斯丁,他实际上开辟了一条理解上帝存在的“心学”道路。不过,这里首先要着重加以分析的是托马斯?阿奎那开辟的另一条道路,这就是逻辑证明(Beweisen)的道路。托马斯开辟的这条道路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几乎占据支配性地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它的深入分析来提供一个可靠的历史性背景视野,以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去理解对托马斯持严厉批评态度却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奥古斯丁的那些现代宗教哲学家,特别是“白银时代”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的思想。 实际上,把理解上帝的存在问题完全变成“证明”上帝的存在问题,始于“经院哲学之父”安瑟尔谟。他把奥古斯丁关于上帝存在的“心学”自明性转化成逻辑自明性。这就是他有名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存在论)证明。虽然托马斯否定了上帝存在的自明性(an sich bekannt),但是,他却完全接受了安瑟尔谟的启发而开辟出一条强硬的证明道路。 在托马斯这里,关于上帝存在问题的证明被分解为三个方面的问题:1、“上帝存在”(Gott ist)是否是自明的?2、“上帝存在”是否是可证明的?3、上帝是否存在? 我们首先分析前两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托马斯是这样证明的:“1、人们必须承认,一种东西是自明的,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与我们无关而自明,一种是与我们相关而自明。宾词被包含在主词概念里的陈述就是自明的,如在…人是动物?这一陈述里,…动物?就是包含在人这一概念中。2、只有大家都熟知宾词和主词是指什么,陈述对大家才是自明的。这一点在证明的第一原理那里是很清楚的,第一原理所涉及的是一些没有人不熟知的普遍概念,诸如存在和非存在,整体和部分等。但是,如果一些人并不熟知宾词和主词是指什么,那么,陈述虽然就其自身而言是自明的,但对那些人来说,它就不是自明的。所以,结果就会象波埃修所说的,存在一些对灵魂来说才是普遍的和自明的概念,但是却只对学者来说才是普遍

爱因斯坦是这样证明上帝存在的

爱因斯坦是这样证明上帝存在的 804次点击 8个回复 细雨天雷于 2014/2/9 9:41:53 发布在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在一所著名高等学府的课堂上,教授向学生提出一道挑战性的问题: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吗? 一位学生勇敢地回答说:是,都是他创造的。 教授又问:上帝真的创造一切吗? 那位学生回答:是的,教授,当然一切都是他创造的。 教授接着问:如果上帝真的创造万物,那么邪恶也是上帝创造的。既然邪恶存在,根据外在行为反映一个人内心的原理,我们可以假定上帝是邪恶的。 那位学生沉默不语,没有回答教授这个假设性的陈述。 那位教授非常自豪地向学生夸口说,他又再一次证明基督教的信仰只是个神话。 另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教授,我可以请教您一个问题吗?

教授回答:当然可以。 那位学生站起来说道:教授,寒冷存在吗? 教授回答:这是什么问题?它当然存在。难道你从不觉得冷吗? 其他学生纷纷窃笑那位年轻人的问题。 年轻人回答说:教授,事实上寒冷并不存在。依据物理定律,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冷,是因为缺少热能的缘故。 每个人或物体对能量的获得或传送的情况,都可以测得出来,而热能就是这个使人体或物体获得或传递能量的东西。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度)时完全没有热能的存在。在这个温度时,所有物体分子都呈现静止状态,不会发生任何反应。 所以实际上寒冷并不存在,我们创造这个词汇是为了描述没有热能的感觉。 那位学生接着又问:教授,黑暗存在吗? 教授回答:它当然存在。那位学生说:您又错了,教授,黑暗也不存

在。 黑暗其实是因为缺少光的缘故,我们可以研究光线,但无法研究黑暗。 我们可以用牛顿的三棱镜把白光分成许多颜色的光,并研究每种光的波长。不过我们却无法测量黑暗,因为只要一道光线就可以划破并照亮一个黑暗的世界,所以我们如何能知道一个空间有多黑暗?我们只能够测量光的强度,不是吗? 黑暗是人类用来描述没有光线存在时的一个词汇。 最后这位年轻人问:教授,那邪恶存在吗? 这回教授的回答不太确定了,他说:当然。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我们每天都会看到邪恶。每天都有人类以不人道的方式对待他人的例子。它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许多罪行和暴力之中,这些不是邪恶是什么? 那位学生回答道:邪恶并不存在,教授,至少可以说邪恶本身并不存在。会有邪恶只是因为心中没有上帝,就像黑暗与寒冷一样,邪恶是人类所创造的一个名词,用来描述心中没有上帝的情况。 所以上帝并没有创造邪恶,它是人类心中缺乏上帝之爱的结果,就好

上帝存在的证据

《证明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证据》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序言和三个章节,用康德自己序言里的话说“作品本身共由三章组成,其中第一章提出论据本身,第二章提出论据的详尽应用,第三章陈述根据,为的是说明,证明上帝存在的任何其他证据都是不可能的。” 一、存在的概念 在《第一章?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据》中,共有四个考察。第一个考察是论一般存在,康德从“存在”这个现在广泛使用、也被广泛误解的地方开始。康德说“不要以为我会以对存在的一种形式上的解释为开端。” “在没有把握作出正确解释的地方就不要作出解释。”因此,在一开始,康德是阐明了一种他所使用的“存在”概念仅仅是不需要加以解释而可以使用并随着后来的推演可以被说明的概念。实际上康德首先给出了命题“上帝存在”这样一个命题,然后从“存在”入手而对“上帝存在”加以说明,从而给出“上帝存在”这个命题的含义。 接着,康德给出了第一个命题“一、存在根本不是某一事物的谓词或者规定性”。这是康德对所有未经哲学训练而使用世俗智慧陷入错误的纠正。这样一来,“上帝存在”这样一个命题就不是判断,也不是对上帝的说明,而是上帝与存在同一。因此,当读者接受康德的第一个正式命题时,就不能不去重新开始纠正刚刚开始阅读时的观念,也就是说,“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据”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含义——证明上帝是存在的证据。到此为止,这个命题要证明的不是上帝是真实的存在这样一个通常的理解,而是上帝是存在。并要给出上帝是存在的证据。如此一来,为什么康德从“存在”入手就变得明白而易懂,其合理的逻辑关系就变成上帝是存在,存在是什么的问题。 在第一个命题中,康德从否定的方面说明了存在不是什么:不是某一事物的谓词、不是某一事物的规定性。那么谓词、规定性又是什么呢? “任何一个主体,例如尤里?恺撒,把所有可以想象的谓词,就连时间和地点的谓词也不除外,都集中在他身上,这样就马上可以理解,虽然有所有这些规定性,他仍然可能实存,也可能不实存。” 这其中,规定性、谓词,就是一个主体事物的逻辑可能性,也就是说逻辑上不矛盾的可能性。全部的谓词就是一个主体事物全部的逻辑可能性。后面的“实存”使我们注意到,在康德的著作中至少在本文中,与我们中国语境的“存在”相对应的是“实存”。因此,康德著作中所表象的思想并不缺少中国的“存在”这样一个概念,但在他那里,表示“中国存在”的是“德国实存”。因此,“上帝存在”不是中国语境的上帝存在。 接下来,康德给出了第二个命题“二、存在是对一个事物的绝对肯定,并由此也同任何一个自身在任何时候只有与另一事物相关才被设定的谓词区别开来” 。在这个命题下,康德先从肯定开始,“肯定或设定的概念是非常简单的,与是的概念完全是一回事”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肯定仅仅是一般的肯定,而这种一般的肯定也就是可能性,这种一般肯定的、可能性的关系可以用“是”加以标志。“这样一来,是,即这种关系的设定,不外乎就是一个判断中的连接概念。倘若不仅仅是这种关系,而是自在自为的事物本身被看作是被设定的,那么,这个是也就无异与存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的可能性用术语表示是“是”,而这个一般可能性也就是一般肯定。它仅仅表示逻辑上的实在性,至于是

上帝的证明(完整版)

上帝的证明 上帝的证明 」,此前他和千百万以色列人和埃及人都亲历了许多神迹奇事。从出埃及到弥赛亚来临,圣经所见证的上帝都借着真实的历史事件来显明自己。若有人怀疑这一点,不妨去访查圣经记载的实地和真人,让事实说话。 6.以色列民族 常有人把以色列作为反驳上帝存在的口实。不少人觉得很难相信一位偏待「选民」的上帝;另有许多人认为,相信一位未能保护自己的「选民」逃离箱罐车、毒气室、奥斯维辛和大桥集中营的上帝,更加困难。然而,以色列的未来早在旧约历史之初已经预先写明。摩西和其他先知都预言以色列的国土会被侵占,也会遭受史无前例的苦难,会流散于万国,而且预言他们最终会悔改,在末后要复兴。 7.基-督的宣告 许多怀疑上帝存在的人常用这样的想法来说服自己,「上帝如果愿意我们信他,他就会向我们显现」。就圣经的记载来说,这正是上帝曾做过的事。早在公元前七世纪,以赛亚先知就宣告说,上帝要给他的百姓一个兆头,就是童女怀孕生子,要给他取名「以马内利」。以赛亚说这个孩子将被称为「『奇妙的导师』,『全能的上帝』,『永恒的父亲』,『和平的君王』。」。先知还预言说,在上帝使他年日延长、得享尊荣之前,他要为百姓的罪孽受死。根据新约圣经的记载,耶稣宣告自己就是旧约预言的弥赛亚。由于罗马巡抚本丢.彼拉

多的失职,耶稣因被控自称为以色列的王和宣称自己与上帝平等而被钉十字架。 8.神迹的证明 最初跟随耶稣的人宣称,耶稣所行的要比他所讲的更能表明他是人们盼望已久的弥赛亚。他们见证说,耶稣医治瘫子、在水面行走、并自愿屈辱惨死、然后复活,这使他们相信他是弥赛亚。最令人信服的是这些人宣称,有许多人在发现耶稣的空墓之后、目睹他升-天进入云中之前作见证说,他们亲眼看见过基-督,并与他交谈。这些见证人并未因为他们的宣讲而获得任何世俗的利益,他们也不期待财富和权势。他们宣称以色列人长期以来翘首盼望的弥赛亚就活在他们中间,他为赎人类的罪而死,又从死里复活。因此他们确信他有能力把信他的人带到上帝那里去。许多见证人为他们所宣讲的而成了殉道者。 9.自然界的细微之处 有些人相信上帝却不大认真思考上帝的存在,他们认为一位创造宇宙的伟大上帝太超越,不会关心我们。然而,耶稣讲明了自然界的设计和细微之处所彰显的意义。耶稣表明上帝非常伟大,足以关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他讲论的上帝不仅知晓我们的每一个动作,而且鉴察我们的心思意念。耶稣教导说,上帝能数算我们的头发,查验我们心中的焦虑,甚至知道落在地上麻雀的情形。 10.经验的证明 圣经说上帝设定我们生活的环境,能促使我们寻求他。那些没有找到他的人,圣经也说这位上帝离他们如此之近,完全可以找到。按照使徒保罗的教导,上帝是灵,「我们的生活、行动、存在都在于他」。然而,圣经又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按照上帝的方式而非按照自

如何证明上帝的存在

如何证明上帝的存在 如何证明上帝的存在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藉者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比如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享受的灿烂的阳光、我们所领受的天上降下的雨水、雪、我们所吃的地里长出的粮食、我们所饮用的江河湖海的水、我们所吃的瓜果蔬菜,哪一样不是神赐给人的恩惠,这是普遍的恩典,是每个人都能领受到的。在一个还有特殊的恩典,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是临到那些爱神的人,神给予我们特殊的领受。这些特殊的领受神赐给谁,谁就有特殊的恩典。比如:疾病得到神的医治、在绝望中的人看到了神的救恩而悔改不在轻生,生命没有归属的人来到上帝面前得到了心灵的安息。世界上有那麼多人信仰基-督上帝,科学家、总统、医生、学者、平民、、、跟随基-督的人数不胜数,多如天上的星辰,就是最好的证明。2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重演的、被动的、是受人控制的;是可量度的。十分明显,我们的研究对象——上帝并不符合上述条件,所以它不能被科学证明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如何知道上帝是存在的呢?我们可以听一听基-督徒们的见证,如果楼主有基-督徒朋友的话,不妨这么做。二、神只存在于缝隙之中吗?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神只存在于未知领域之中,即当人们面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时;需要把神抬出来作挡箭牌。随着人们认知的增加,未知领域越来越小,神存在的空间也随之减少。当人们完全认识宇宙时,就再也不需要神了。人们常常以牛顿的一个故事作为例子。牛顿能用万有引力定律准确地算出月亮绕地球转动的运行轨道,但他不能解释地球为什么会自转,他写信给剑桥大学老师的信中说:“地球为什么能自转,我不能用万有引力推算,所以要用神的手去转动它。”(神创造一切,牛顿的话并没有错,但一直受到嘲讽和曲解。)随着科学的进步,抬出神来解释未知之事的机会越来越小了。几年前一位颇有名气的科学家在牛津大学演讲时说:“宗教是不必重视的,宗教已渐渐被科学推翻了,科学方法证明极有效能。”医学的进步,使求神治病的人越来越少。有人说:“艺术的价值可以等于大量的祷告了!”阿基米德和拉普拉斯的夸口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暴露出人的骄傲和无知。“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把地球举起来!”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大声地这样宣告说。他的依据是杠杆原理。但他尚不懂得能量守恒原理,否则便不至如此狂傲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被确立之后,不少人以为宇宙的一切都可以用物理公式来表示。十九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Lanlace)即为一代表人物。他认为,给定了方程和初始条件,宇宙的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据说,一次当他把一本天文学著作献给拿破仑大帝后,拿破仑问道:“神在你的学说里还有什么位置呢?”他回答说:“皇上,我不需要神这种假说!”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确立了相对时空观。除光速保持不变外,时空的一切量度都会随观察者的运动速度和参照系的不同而改变。此时,拉普拉斯的豪言便显得浅薄了。勃克感言首次登月成功是人类科技史上一件值得庆贺的划时代大事。此时又有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报纸上鼓吹说:“这次登月成功证实《圣经》创世记的记载,也成为神话。……证明了人类合作的力量,人类高度的智慧,提高了人类的地位,确定了人类更高的价值,人类从此开始可以无愧地说,我们不只是万物之灵,更是宇宙的主人。”相比之下,美国太空计划的一位关键人物、美国水星计划及双子星计划的总执行者华特·勃克(Walter F.Burke)的头脑却冷静得多。他说:“我喜欢用尝试征服的字眼,而不单用征服一字,人将永无完全征服太空的一天,只要想想离开我们最近的星球的距离。你若在基-督降生时,就以每小150万哩的速度旅行,到今天为止,你还没有到达那里。再想想约翰·格林的飞行,他飞行的最大高度为150哩,而我们地球的直径为8000哩,因此我们第一位太空人所飞的高度与地球的大小相比,不过是刚离地而已。”我曾更直观地画了一个图,将地球缩小为一个直径10厘米的球,格林的最大飞行高度仅离开地表1.8毫米!勃克

如何证明上帝存在

如何证明上帝存在 比如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享受的灿烂的阳光、我们所领受的天上降下的雨水、雪、我们所吃的地里长出的粮食、我们所饮用的江河湖海的水、我们所吃的瓜果蔬菜,哪一样不是神赐给人的恩惠,这是普遍的恩典,是每个人都能领受到的。 在一个还有特殊的恩典,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是临到那些爱神的人,神给予我们特殊的领受。这些特殊的领受神赐给谁,谁就有特殊的恩典。比如:疾病得到神的医治、在绝望中的人看到了神的救恩而悔改不在轻生,生命没有归属的人来到上帝面前得到了心灵的安息。世界上有那麼多人信仰基-督上帝,科学家、总统、医生、学者、平民、、、跟随基-督的人数不胜数,多如天上的星辰,就是最好的证明。 归正福音团 2 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重演的、被动的、是受人控制的;是可量度的。十分明显,我们的研究对象——上帝并不符合上述条件,所以它不能被科学证明是存在的。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上帝是存在的呢?我们可以听一听基-督徒们的见证,如果楼主有基-督徒朋友的话,不妨这么

做。 二、神只存在于缝隙之中吗?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神只存在于未知领域之中,即当人们面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时;需要把神抬出来作挡箭牌。随着人们认知的增加,未知领域越来越小,神存在的空间也随之减少。当人们完全认识宇宙时,就再也不需要神了。人们常常以牛顿的一个故事作为例子。牛顿能用万有引力定律准确地算出月亮绕地球转动的运行轨道,但他不能解释地球为什么会自转,他写信给剑桥大学老师的信中说:“地球为什么能自转,我不能用万有引力推算,所以要用神的手去转动它。”(神创造一切,牛顿的话并没有错,但一直受到嘲讽和曲解。)随着科学的进步,抬出神来解释未知之事的机会越来越小了。几年前一位颇有名气的科学家在牛津大学演讲时说:“宗教是不必重视的,宗教已渐渐被科学推翻了,科学方法证明极有效能。”医学的进步,使求神治病的人越来越少。有人说:“艺术的价值可以等于大量的祷告了!” 阿基米德和拉普拉斯的夸口 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暴露出人的骄傲和无知。“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把地球举起来!”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大声地这样宣告说。他的依据是杠杆原理。但他尚不懂得能量守恒原理,否则便不至如此狂傲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被确立之后,不少人以为宇宙的一切都可以用物理公式

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述评

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述评 高钟琴200730010042 摘要:中世纪教父哲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寻找一个理想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安瑟伦提出的“本体论证明”后来成了一大主流。“本体论证明”方法 巧妙地先提出了上帝概念,并仅仅通过简单的论证过程就推出了上帝的 存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混淆了“逻辑必然性”与“现实必然 性”,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等,使得后世的评论莫衷一是。 关键字:安瑟伦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 正文 中世纪教父哲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寻找一个理想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经验哲学之父”安瑟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这方面他的最大贡献便是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本体论论证”是康德后来赋予它的名称,其意义是仅依赖于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 在《宣讲》的开头,安瑟伦说,他的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使他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能否找到一个独立充足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经过长久的思考,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在《宣讲》中给出了他的先天证明。这个证明可以用下面的三段式推理表述: 大前提: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 且也在实际上存在。 小前提: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结论:上帝实际上存在。 对于证明的大前提,安瑟伦认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如果只是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实际上也存在的东西就更伟大了。这样,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就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也即“心中具有一个关于最伟大东西的观念+认为后者仅仅存在于自己的心灵=自相矛盾”。 小前提对于安瑟伦来说是无可置疑的,“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意思是“不能设想有比它更伟大的东西”。它仅仅是思想中的一个观念,不等于实际存在着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安瑟伦认为,即使那些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愚人”也不能否认在他们心中有个“不能设想比之更伟大的东西”的观念,他们可以不把这一观念称作上帝,但他们能够完全理解这一观念,或者说,虽然他没有意识到这一观念,但一等到别人向他提起,他立即会承认这一观念的确实可靠性。其次,“不能设想比之更伟大的东西”的意义不等于“可设想的最伟大的东西”。“最伟大的东西”的观念是在一切人的观念中通过“对比”或者“比较”得到的一个观念。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最伟大的东西”的观念,这种比较很难进行,基督徒、异教徒和无神论者心目中有不同的“最伟大的东西”的观念,但他们不能否认,任何人在心目中都有这样一个观念,它比其它所有的观念都伟大,“不能设想比之更伟大的东西”是在一个人心目中通过他的观念比较的结果,这个观念并不是对“什么东西最伟大”问题的正面回答,因此避免了各种不同“最伟大的东西”观念之间的比较而产生的分歧。这样,“不能设想比之更伟大”的观念比

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_赵林

外国哲学 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看思维与 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赵 林 作为西方近代哲学核心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来的,后来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神学证明中得到进一步讨论和深化,最后在近代哲学中才被自觉地确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经院哲学对此问题的思考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及其所引起的争论中,这个证明在近代的笛卡尔哲学中再一次得到重申,并且遭到了康德的致命批判。后来,当黑格尔对这一证明以及康德的批判进行再批判时,才揭示出它所包含的思维与存在相同一的深刻内容。 一、本体论证明的提出及其思想实质 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最初是由安瑟尔谟作出的。作为经院哲学的创始人,安瑟尔谟与此前的教父派哲学家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强调 信仰寻求理解 。在他看来,信仰不应该排斥理解,仅仅执着于狂热的信仰是不够的, 基督徒应该由信仰进展到理性 。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他对一直被基督徒们坚信不疑的 上帝存在 这一信仰进行了理性的证明。在安瑟尔谟之前,上帝的存在被当作一个绝对的前提;在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中,上帝的存在却成为一个有待证明的结论,而前提却是关于上帝的思维或概念。因此,安瑟尔谟这个证明的实质就是,如何从思维过渡到存在。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本体论证明的基本内容。在 宣讲 一书中,安瑟尔谟针对 圣经 诗篇 第14章第1节的 愚人心里说没有上帝 这一段话来开始他的证明。他指出,当这个愚人听人说到上帝(即一个 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 )时,他能够理解它是指什么,他并不怀疑 他所理解的东西就在他的心中 ,这就证明上帝实际上已经在他的心里存在了(这个证明曾经被奥古斯丁提出过)。安瑟尔谟进一步证明说,如果在愚人心中存在着一个 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 ,而一个 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 如果只是在心中存在,而不同时在现实中存在,那就不是一个 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 了。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个更加伟大的东西,它不仅在心中存在,而且还在现实中存在。然而这显然是矛盾的,因为所谓 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 就是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出于其上。 因此,毫无疑问,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它既存在于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之中。 (安瑟尔谟,第4页)安瑟尔谟的这个证明可以简化为如下三段式推理:上帝是可设想的最完美的东西(大前提);可设想的最完美的东西必须包括存在,否则它就不是最完美的(小前提);因此上帝存在(结论)。 在 宣讲 的第三章,安瑟尔谟又提出另一种形式的证明。他把上帝定义为一个 必然的存在者 ,相对于其他一切并非必然的存在物而言, 必然的存在者 的最根本特点就在于:它的存在是 85

安瑟尔谟 本体论证明 上帝五路证明

圣主啊,你使信仰具有理解力,所以我请求你,能在你认为最有益的范围内,让我能够了解你是像我们所信仰的而存在着,你就是我们所信仰的对象。我们相信你就是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And, indeed, we believe that thou are a being than which nothing greater can be conveived)愚人心里说没有上帝存在(《诗篇》13章1节),难道那样性质的东西就不存在了么?真的,就是这个愚人,如果他听到我说这个存在者——即“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的时候,即使他并不明白这对象是实际存在着,他也能理解他所听到的对象,也能理解他所理解的对象就在他的心中。 一个对象在心中存在,这是一回事;要理解一个对象实际存在着,这又是一回事。譬如一个画家在预先考虑他要着手绘画的时候,他的心中就有了一幅画,但这时他绝不会想着这幅画已经实际存在,因为他还未动手画,但是,等到他实际画成以后,他这时就既在心中有这幅画,同时也了解这幅画存在着,因为在现在他已经创造了它。 所以,甚至愚人也不得不承认,有某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是在他的心中存在着。因为当他听说这东西的时候,他了解它。而且不管他了解的是什么,也都是在心中的,但是,真的,还有一种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它就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即使它仅仅在心中存在,但是它还可能被设想为也在实际上存在,那就更伟大了。(Hence, even the fool is convinced that something exists in the understanding, at least, than which nothing greater can be conveived. For,when he hears of this, he understands it. And whatever is understood, exists in the understanding.And assuredly that, than which nothing greater can be conveived, cannot exist in the understanding alone: then it can be conveived to exist in reality; which is greater.) 所以,如果说那种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只在心中存在,那末,凡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和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就是相同了。(Therefore, if that, than which nothing greater can be conveived, exists in the understanding alone, the very being, than which nothing greater can he conceived, is one, than which a greater can be conceived.)但是,这明明是不可能的。所以,毫无疑问,某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是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最伟大的上帝是不可能被设想为不存在的 上帝的存在,是那么真实无疑,所以甚至不能设想它不存在.某一个不能被设想为不存在的东西,既是可能被设想为存在的,那末,这个存在就比那种可以设想为不存在的东西更伟大.所以,如果那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可以被设想为不存在,那就等于说: 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和可以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是不同的, 这是荒谬的说法 .因此,有一个不可能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是真实存在,这个东西,甚至不能被设想为不存在.而这个东西就是你圣主啊我的上帝 所以,圣主啊我的上帝你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决不可能被设想为不存在.这是实际情况.因为,如果一个人能设想有一个比你更好的存在者,那就是被创造者上升到创造主之上并要裁判创造者了,这是极端荒谬的.实际上,除了你以外,所有其他的存在者,都可设想为不存在.只有你,只有你的存在,比一切其他存在者的存在,最为真实,并且有最高的存在性.其他任何存在者的存在,没有你这样真实,所以它们具有的存在性,乃是低级的.既然如此,既然在一个有理性的人看来,显然你是最高级的存在者,为什么愚人会在心里讲没有上帝存在呢?除了由于他是粗鲁的愚人外,还有什么呢? 真的,愚人是怎样在心里说他们不能设想的事呢? 心里说和设想本身一回事,他怎能不想他在心里说的事呢? 如果有个愚人,他在设想,真正是由于他心里在说;同时他不在心里说,真是由于他不能设想到,那末,在心里说的或想的事物,其意义就不只一个.在一方面,设想一个对象,这只是想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