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蒡种植方法

牛蒡种植方法

牛蒡种植方法
牛蒡种植方法

牛蒡种植方法

一、整地施肥

播种前施肥碎土,开沟起垄做哇,要求睦宽80厘米。撒施充分腐熟的过筛土杂粪45

吨/公顷,以及碳酸氢镀75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750千克/公顷,深埋肥料,整平睡面。

二、种子处理

播种的前一天精选种子,并置于太阳下晒3~4小时。

一热水烫种播种前用55~65°C热水烫种,种子与水的比例为1:5,烫种时用棒子轻轻搅动至水温降到30°C时,加入凉水室温下继续浸种10~12小时。

二药液;是种用0.6%~0.7%高锚酸饵溶液浸种30分钟,或用1%~2%福尔马林溶液浸种

40~50分钟,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净,再继续浸种8小时即可播种。

三药粉拌种用种重0.7%~0.8%的药粉拌种,药粉是25%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

代森锚辞和40%瑞毒铝铜。拌种时采用大口瓶或塑料袋,将精选过的种子装入袋瓶内,再

放入所需药粉,密闭袋瓶口,摇动种子,使药粉均匀地站附种表即可播种。

三、播种及覆盖地膜

春季播种期在3~5月,秋季播种期在9~1l月。播种前在播种沟一侧施入尿素150千

克/公顷,将肥料浅锄于10厘米土层内。在沟内浇足底水,待水完全渗透后,按8~10厘

米的株距点播1粒饱满的种子,然后覆盖1:1的细粪土3~4厘米厚。随后撤施克百戚或涕

灭威杀虫剂45千克/公顷。施药后及时在哇面的两头或两侧各开一条平直的压膜浅沟,依

次覆盖地膜。

四、田间管理

一破膜炼苗若发现薄膜破孔,应及时用细士封严压实。

苗齐后,用刀片对准幼苗正上方画十字破膜。小苗1片真叶时追施人畜粪尿

9750~1l250千克/公顷作提苗肥,从膜孔灌入,追肥后用细土封实膜孔,以后控水。

二追月巳灌水牛葬4~5片真叶时,及时补追1次复合肥,用量450~600千克/公顷.于

灌水前破膜深施于2株之间,灌水后3~4天,将落入操作沟内的土挖取捣细,均匀地覆盖

在膜面及培于哇面两侧,阻隔因太阳光直射而使膜下土温剧烈回升。

三根外追肥在生长盛期可用磷酸二氢押300~320倍液和棚砂800倍液磷酸二氢押750

克/公顷+棚砂300克/公顷于下午16:00后均匀地喷洒在叶片的正反面根外追肥时要特别

注意喷施功能叶,5~7天喷l次,连喷3次。

五、常见病虫害

病害主要有茎腐病、黑斑病、褐斑病和白粉病。虫害主要有甥虫、红蜘蛛及黄条跳甲。

六、收获与初加工

秋种的在翌年3~5月收获。采收时,牛芳地上部留10~20厘米叶柄,其余用刀削去,

然后从哇侧挖沟深30~50厘米,露出肉质根后拔出。沙质土种植的可不用挖沟,垂直拔起

即可。收获时注意切勿伤根或拔断。收获后去掉泥土、须根,留叶柄2厘米,然后分级,

一级品长70厘米以上、粗2.0~2.5厘米.每条重0.3~0.5千克,长50厘米以上为二级品。

牛蒡学名:Arctium lappa

L.,又名:恶实、大力子、东洋参,又名东洋牛鞭菜等。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

进并改良成食物,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在台南要求当地农民大量种植,主要原因是台南有

曾文溪畔松沙土质、北回归线气候加上有名阿里山延脉造就其当地牛蒡得天独厚的珍贵性,台湾已作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发祥地之称。属桔梗目,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

宽卵形,长达30厘米,宽达21厘米,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成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两侧压扁,浅褐色。花果期6-9月。主要分布于中国、西欧、克什米尔地区、欧洲等地。中国牛蒡的种植主要产地分布于江苏省和山东省,江苏

省的徐州丰县、沛县,山东省的苍山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规模较大。

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牛蒡果实含牛蒡甙、脂肪油、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油占25%-30%,碘值为138.83,可作工业用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牛蒡子种植技术

中藏药材规范种植培训教案 教学内容牛蒡的种植技术授课人戴品鑫课时2课时审核李全彦教学目标让学员掌握牛蒡的种植、加工、储藏技术 教学内容 牛蒡为菊科牛蒡属草本植物。又名大头毛冉冉、大力子、鼠粘子、牛子等原产于亚洲及北欧,我国各地都有野生种分布与栽培。牛蒡果实(瘦果)供药用,其根和叶也有一定的药效,也常作为一种保健蔬菜食用。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入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症;其根具有祛风、利咽、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脚癣和湿疹等;其叶外用有显著的消炎镇痛作用,内服稍有利尿作用。主产于山东、河北、甘肃、青海、吉林、辽宁等省。近年研宄表明,经常食用牛蒡根可滋补强体,防止人体衰老,对防治便秘、高血压、直肠癌以及降低胆固醇有一定功效,出口日本、韩国及欧美很受欢迎,市场前景很好,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推广种植。 一.植物形态 牛蒡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

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关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二.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牛蒡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旱、不耐涝。春、夏、秋皆可播种,生育时间长短不一。整个生育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叶片生长旺盛期、肉质根膨大期、越冬休眠期、开花结实期和成熟期。种子在10℃-35℃条件下均可发芽,最适宜发芽的温度为20℃-25℃。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但能耐35℃高温,3℃以下地上部分会枯死,地下部肉质根能耐-20℃度低温,翌年春季发芽生长。当气温在5℃左右和长日照条件下,经58天左右即可完成春化阶段,其后才能抽薹开花结籽。花期6-7月,结果期7-9月。但如果栽种在高山区和贫瘠的土壤上,生长3-4年才能开花。牛蒡主根发达,是深根系植物,在低洼积水的地方易烂根,但它对土壤要求不严

牛蒡长什么样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牛蒡长什么样呢 导语:很多人不知道牛蒡是什么东西的话,那么就不清楚这个牛蒡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牛蒡用来制作的美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而平时还可以选 很多人不知道牛蒡是什么东西的话,那么就不清楚这个牛蒡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牛蒡用来制作的美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而平时还可以选择用牛蒡来制作中药,让更多需要的人用牛蒡来给自己治疗疾病,牛蒡的样子很多人都不知道,首先,它是生长在土里面的一种中药草本植物,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功效非常不错,那么这个牛蒡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牛蒡(学名:Arctium lappa L.),又名:恶实、大力子、东洋参,又名东洋牛鞭菜等。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改良成食物,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在台南要求当地农民大量种植,主要原因是台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质、北回归线气候加上有名阿里山延脉造就其当地牛蒡得天独厚的珍贵性,台湾已作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发祥地之称。属桔梗目,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宽卵形,长达30厘米,宽达21厘米,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成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两侧压扁,浅褐色。花果期6-9月。主要分布于中国、西欧、克什米尔地区、欧洲等地。中国牛蒡的种植主要产地分布于江苏省和山东省,江苏省的徐州丰县、沛县,山东省的苍山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规模较大。 二年生草本,具粗大的肉质直根,长达15厘米,径可达2厘米,有分枝支根。茎直立,高达2米,粗壮,基部直径达2厘米,通常带紫红或淡紫红色,有多数高起的条棱,分枝斜升,多数,全部茎枝被稀疏的乳突状短毛及长蛛丝毛并混杂以棕黄色的小腺点。基生叶宽卵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发酵中药的历史研究概况,不同发酵物料、不同发酵微生物和发酵基质对发酵中药的影响,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现状进行论述。 关键词:发酵;中药;微生物; 中药发酵是借助于酶和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空气、水分等),使药物通过发酵过程,改变其原有性能,增强或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1]。中药发酵制药技术继承了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是从中药(天然药物)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深入及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中药研究也不断地深入,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对发酵前后的药物组分进行研究,如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就发现发酵转化的组分及转化的量,从而更加深入的研究发酵的原理。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酶工程和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成功,又为中药的新型炮制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1、中药发酵的历史概况 我国人民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开始利用微生物发酵来酿酒,我们现在常用的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也是古人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的。发酵中药的应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发酵中药作为一种炮制、加工工艺,不但改变了煎、煮、熬、炼、蒸、浸的传统工艺,而且使药效提高、药性发生改变。一些传统中药如六神曲、淡豆豉、半夏曲、红曲豆黄等,也是通过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固体(如霉菌、酵母等)发酵而成的。但是由于当时认知和条件的限制,传统的中药发酵仅对自然界的菌种进行简单利用,且菌种不纯,针对性不强,不能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定向改变药物的性能或有意识地根据药物之间的特性进行有目的的组合。同时,对那些在自然界中不占优势、生长条件又要求比较严格的微生物来说,就不可能用来中药发酵[2]。 2、中药发酵的种类 2.1根据发酵物料的状态,中药发酵,也有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类型。 2.1.1中药固态发酵

名中医治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十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十四个秘方内科中医临床秘方 一、治感冒(附流行性感冒)秘方(14首) 1.1特效感冒宁 【来源】宋健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各10克,金银花12克,苍术、黄芪各10克, 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日服3次。第1次用清水约200毫升,浸药半小时,煎取 100毫升左右。第2次用清水120毫升,煎取80毫升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 早、中、晚温服。一般3剂、重症6剂即可。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给每个 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功用】解邪固表。 【方解】本方是法取“九味羌活汤”的方义而组成。九味羌活汤是按六经而用药,本方 是依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而立方。感冒虽系小病,治不如法,外邪郁而不

散,常常反复发作,遗留后患,亦即古称:“伤风不醒便作劳也。”风为外邪之首,故先用 防风、荆芥以祛风;再用苏叶以散风寒;薄荷以解风热;藿香以化湿邪;金银花以清暑火; 甘草润燥而和诸药;黄芪以益气固表,使邪去而不复发也。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痰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 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适用于普通型、肠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习惯性感冒,并 有预防作用。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蚕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母10克,清稀者 加半夏6克(制),陈皮9克;头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 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叶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3剂即愈,重症可继服3剂。尤以肠胃型感冒者疗 效尤佳。 【附记】本方是取九味羌活汤之意,采用海藏神术散及玉屏风散等方加味而组成。通 过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满意。 1.2辛温解表汤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7-08T15:44:19.4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作者:许国飞董群[导读]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牛蒡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牛蒡进一步开发利用于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皖南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摘要:牛蒡是很好的药食同源性植物,化学结构复杂,生物活性广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牛蒡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牛蒡进一步开发利用于临床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牛蒡化学成分生物学活性牛蒡(Arctium lappaL)又名东洋参、东洋牛鞭菜、恶实、息桑、莫若罗等,《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大力子、英文名为Burdock,是桔梗目菊科菜蓟族牛蒡属两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喜强光,耐热耐寒耐旱,野生于欧洲、北美及我国东北到西南广大区域。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将其驯化为蔬菜,培育出诸多品种予以种植。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日本再次引回并广泛种植,逐步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牛蒡生产基地,并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江苏省徐州市是最大的牛蒡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尤以沛县河口、丰县金陵两地种植最广[1]。山东青岛至泰山地区品种优良,临沂苍山县(现兰陵县)为中国牛蒡之乡。 1.牛蒡的化学成分 1929年,日本人田川越从牛蒡子中提取到牛蒡子苷,揭开了对牛蒡化学成分研究的一页。近一百年来,各国学者们纷纷从牛蒡中提取到各类化合物共计有一百余种。牛蒡主要分根、茎、叶和果实,提取的成分各有不同。牛蒡根中含菊糖、果糖及多炔、多酚类化合物。郝林华等[2]用水浸提取法提取到菊糖,其含量约占牛蒡根干重的34%,为牛蒡根主要活性成分。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荣宾宾[3]采用酸性水为溶剂从牛蒡叶中快速提取到奎宁酸、原儿茶酸、异绿原酸等有机酸类、黄酮类、苷类及萜类等抑菌活性物质。牛蒡干燥成熟果实又称为牛蒡子,牛蒡子中含牛蒡苷、挥发油、亚油酸、亚麻酸、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木脂素类的含量最高[4],牛蒡苷的提取率占10.67%,居木脂素之首。牛蒡苷的提取率是牛蒡子是否可作为药材的重要检测指标。 2.生物学活性 牛蒡古代用作传统医药,在古书中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详载:牛蒡性温、味甘无毒,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民族药志三》中认为牛蒡根可用于跌打损伤、催乳,果实有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对牛蒡有效活性成分特别是小分子化合物的有效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还十分有限[5]。牛蒡因其传统药用价值及其在抗肿瘤、调节免疫活性等方面显现出强大的作用,已备受大家的关注。 2.1 抗肿瘤活性 刘少芳[6]等通过研究发现牛蒡根中的提取物不同剂量组的牛蒡低聚果糖均可以通过增强荷瘤小鼠吞噬活性及促进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来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孟宇等[7]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研究牛蒡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时发现,牛蒡多糖能下调K562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基因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基因表达,并对Bcl-2/Bax进行有效调控。盛荣华[8]用牛蒡寡糖对小鼠进行灌胃处理,发现一定剂量的牛蒡寡糖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产生。赵秀梅[9]用系统溶剂提取法从牛蒡根中提取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4种提取物,并在体外观察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所有样品均能抑制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而发挥其抑瘤活性。Fabricia[10]等从牛蒡根中提取到二氯甲烷并分析其生物活性发现其对K562、MCF-7、786-0等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筱田等对牛蒡子结构进行研究[11],在牛蒡子中提取了主要活性成分牛蒡苷,后证实为木脂素类物质,牛蒡苷进一步分解后成为牛蒡苷元(arctigenin, ARC-G)。ARC-G已被证实具有抗癌活性[12][13]。虽然牛蒡根和牛蒡子中含有的活性成分不同,但均显示有抗肿瘤活性。 2.2 抗炎活性 陈烁等[14]对2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并从手术患者置换下来的膝关节滑膜组织中提取到成纤维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在体外分组培养;实验组的DMEM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μΜ、20μΜ、30μΜ的牛蒡甙元进行处理。结果证实牛蒡甙元可以通过抑制NF-κB和Akt信号通路活性来抑制FLS的增殖,并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增加FLS中线粒体低电位细胞比例而实现对FLS的细胞毒性,促使其凋亡。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特征是FLS快速生长,形成滑膜炎而导致关节破坏的慢性免疫性炎症[15]。据此推测,牛蒡可能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李俊等[11]用同种免疫复合物给SD大鼠腹腔注射造模,形成足肿胀大鼠模型。用地塞米松做阳性对照,研究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牛蒡苷胶囊对足肿胀大鼠的影响。研究证实牛蒡苷胶囊可减轻足肿胀大鼠的肿胀足的程度,并降低其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抗炎作用明显;高剂量(767mg/kg)牛蒡苷胶囊还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该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16]经牛蒡苷胶囊干预后的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丙二醛水平均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上升,对其肾脏保护作用明显。这些均提示牛蒡苷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2.3 免疫调节活性 宋子敬[17]观察牛蒡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时发现,牛蒡多糖可以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墨汁中碳粒的能力,通过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来增强小鼠的固有免疫;并可以提高小鼠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通过增强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来协同提高机体免疫力。盛荣华[8]用250mg/kg、500mg/kg、1000mg/kg的牛蒡寡糖给正常小鼠灌胃,14天后脱颈处死小鼠,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测定小鼠IL-2、IFN-?的含量。结果证实不同剂量的牛蒡寡糖均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提高小鼠IL-2、IFN-?分泌水平。IL-2可活化T细胞和巨噬细胞,并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Ig的分泌。IFN-?可促进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IL-2和IFN-?分泌水平提升可协同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郭勇庆[18]给绵羊喂服牛蒡低聚果糖20天后,发现绵羊血清中IgA和IgG的水平大幅提升,表明牛蒡低聚果糖具有较强的调节绵羊体液免疫功能。 2.4 抗氧化和防衰老活性

牛蒡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牛蒡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从种子处理、选地、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牛蒡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牛蒡;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牛蒡,别名东洋萝卜,俗称肌人参,属菊科,2~3年生肉质根草本植物,原产亚洲。牛蒡以肥大肉质根供食用,叶柄和嫩叶也可食用,是无公害保健食品。近几年我国人工栽培牛蒡获得成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牛蒡生产和出口国。笔者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牛蒡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 牛蒡生物学特性 牛蒡的根为直根,园柱形,根长因品种而异,一般为40~100 cm,根表皮粗,近于黄褐色,肉质为灰白色,暴露在空气中会由灰白色转为褐色。牛蒡5~6月份抽薹,7~8月开花。开花后30~40 d果实成熟。种子为瘦果,千粒重11.2~14.4g。牛蒡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种子发芽温度为10~35℃,生长适温为20~25℃,在35℃高温条件下也能够正常生长。地上部分的耐寒力较弱,在3℃以下即枯死。但地下直根部分耐寒性强,可耐-20℃的低温。冬季地上部枯死后,直根部分在地下越冬,翌春萌芽继续生长。 2 播前准备 2.1 选地牛蒡为深根型蔬菜,对土壤有严格的要求,耐涝性差,连续水淹2 d,直根将出现腐败现象。故宜选地势向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下水位底的壤土或沙壤土。忌连作。 2.2 整地播种前1个月耕深,60~70 cm开沟,充分晒垡,使土壤疏松。 2.3 施基肥翻挖前每公顷撒施腐熟厩肥22 500 kg和复混肥750 kg,112.5 kg尿素,翻入土内,与土充分混均。播种前5 d充分灌水,使沟土下沉,在墒情适宜时播种。 3 播种 3.1 种子处理播前先把种子在太阳下晒1~2 d,然后进行种子消毒。将冲洗后种子放人1000倍甲氧乙氯汞液中浸1 h,捞出放入50%温水中,搅拌10min 然后在25~30℃温水中浸泡12~24 h,此期间反复淘洗2~3次,捞起用湿沙布包好,在25℃左右催芽。1.5 d左右75%种子露白就可播种,种芽不宜长,否则易发权。 3.2 播种时间一般以春播为主,以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为宜,秋播以8

小偏方

1、降血压 地骨皮、葛根、丹参、山楂、牛蒡(bang) 上述药材各3克,放在保温杯中,开水冲泡半小时后饮尽冲泡之水,杯内剩下的药材留在中午和晚上各再服用一次,次日重新更换药材。(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文伯) 2、高血压所致的头晕、头痛。 可用拇指按压对侧列缺穴,向上用力推压各120次,同时咽唾液,精神放松,稳定情绪。头痛不适即刻缓解。(陈文伯) 3、陈氏全蝎定痛散(高血压所致的头晕、头痛)。 麝香1克、冰片1克、人工牛黄1克、全蝎30克 研末后用100—120目筛子筛出,头痛时用手指沾一点,鼻孔吸入。(孕妇忌用,可致胎儿畸形)(陈文伯) 4、心绞痛急性发作无应急药品时,可反复用力按压内关穴,延着经络线至肘窝处,两侧交替,可明显缓解心绞痛。(陈文伯) 5、花生衣具有补血、止血作用,可升高红、白血球及血小板,提高免疫力。可水煮花生衣,饮水。 花生衣20个、黄芪10克、女贞子10克水煮后饮水,可增加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陈文伯) 6、分心木可以补肾气3—5克泡水,早晚喝。(陈文伯)

7、陈氏五虎汤(治感冒) 葱根3—5克、香菜根3—5克、白菜头10—15克、 生姜3—5片、茴香根3—5克。 水煎煮,饮水。(陈文伯) 8、降逆止呕 柿蒂3—4个、陈皮4—5克 水煎服,如再加3滴姜汁,止吐效果更好。(陈文伯) 9、鸡蛋壳(凤凰蜕)打成粉,香油加热至120—180度(冒烟)将鸡蛋壳粉加入20分钟,待凉后备用。可治疗中耳炎,每次3滴即可。(陈文伯) 10、鸡蛋壳内膜(凤凰衣)烘干,研碎,每天1克,有止咳收敛作用,治疗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持久咳嗽,冲水喝。(陈文伯) 11、北沙参10—15克、梨几片,共同熬制,加蜂蜜,代茶饮,治疗肺热干咳。 12、降血糖 枸杞10—15克、地骨皮10—15克、麦冬10克、 大生地10克、夏枯草10克 用没过药材的水煎煮,或放入保温杯中开水冲泡半小时后饮尽冲泡之水,杯内剩下的药材留在中午和晚上各再服用一次,次日重新更换药材。 脾虚者可加山药30克或白术30克或人参3克(人参不

牛蒡的价值是什么呢

牛蒡的价值是什么呢 中药有野生和种植两种,野生的药效会强大一些,所以很多人会选择野生的药物,也需要医生挑选出准确的药物,中药里牛蒡是我们经常使用到的药物,可以做成牛蒡茶喝,每天喝一杯能预防多种疾病,如果患者身体有疾病的,还能对症的医治身体的疾病,在使用牛蒡时要清楚药物的价值,那么牛蒡的价值是什么呢? 药用功效 牛蒡一名蒡翁菜,种子名牛旁子或大力子。属菊科植物。根肉质肥大,可供食用。 美食性味:种子:辛、平,无毒。根:甘、寒,无毒。 美食成分:牛蒡子含一种贰,即牛蒡因,水解后可产生牛蒡配质及葡萄糖。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少量生物碱与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棕搁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a一亚油酸、牛蒡淄醇。

美食功效:牛蒡子为解热、解毒药,有利尿排脓作用。根、叶:强壮、利尿,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通经、利大便,适用于脑溢血、脚气等症,外用有消炎、镇痛效果。 咽喉肿病(咽峡炎、扁挑体炎):牛蒡子6克,桔梗、甘草各3克,水煎去渣,频频含咽。 妇人乳痈、肿痛:牛蒡子6克,炒研细末,踌香1厘,共研匀,一日2次,温黄酒送服。 小儿麻疹透发不快:牛蒡根适量煮汤饮服,有解毒利尿、防止并发肺炎之效。 急性中耳炎:鲜牛蒡根捣烂榨汁滴耳,一日数次。 一切痈疽疮疖:牛蒡根或叶汁涂敷,一日数次。鲜牛蒡根煮食,对胃癌、宫颈癌等有一定抗癌作用。 老年血管硬化,预防中风:牛蒡根适量煮粥食,中风后半身不遂,服食亦好。 胃痉挛痛:鲜根捣烂绞汁,温饮半杯,一日2一3次。

牛蒡的价值是什么呢?主要的价值是医治疾病,可以从药用和食用两方面来看,文章中讲解的就是药物方面的价值,而食用方面则是通过饮食调理身体,食用时要符合饮食原则,不然会出现食物的副作用,将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刺激。而食用时还要注意药量、服用次数等,要按照医嘱进行食用。

牛蒡栽培技术

牛蒡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本站 牛蒡是我国南北广泛分布的野生植物,作为一种特种经济作物,80年代末开始试种栽培,现主要产于江苏丰县地区。它既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蔬菜,又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在国际市场的销售行情一直看好,国内市场的销售形势也日趋看好。牛蒡浑身是宝,其肉质根为食用部分,营养丰富,每100克含有蛋白质4.8克,钙242毫克,磷61毫克,胡萝卜素390毫克,抗血酸25毫克,其中胡萝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居第2位,比胡萝卜高150倍。经常食用牛蒡或用牛蒡干泡茶喝,能够强身健体,具有降血压、健脾胃、补肾壮阳之功效,对糖尿病、类风湿也有一定疗效。牛蒡种子可入药,主治咳嗽、咽喉肿痛、牙痛等。种植牛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据调查,在丰县地区种植,一般亩产2000斤左右,亩产值平均5000元以上。 一、特征特性 牛蒡属菊科,牛蒡属,二三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米左右。肉质根圆柱形,长60~130厘米,直径2~4厘米,根皮粗糙,暗褐色,其内肉质鲜嫩。种子长纺锤形,有棘刺,暗灰色,千粒重14~16克。 牛蒡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能力较强,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在40℃的高温下也能正常生长。气温2℃时地上部叶子枯死,但20厘米以上主根,能在-15℃条件下安全越冬。牛蒡喜阳光,生长期间要求较强光照条件。牛蒡宜在中性壤土中栽培,要求表土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于1.5米以下,PH值为6~7.5。牛蒡较耐干旱,不耐涝,2天以上的积水田块,肉质根就要坏烂。牛蒡虽忌边作,但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微肥,连种2~3茬,产量不会明显下降。 二、栽培 1、春夏栽培春夏播种时间从2月底至6月底。春播宜早,当最低气温0℃以上,田土5厘米处地温5℃时,即可播种。播种前要深挖沟,行距70~90厘米,沟宽25~30厘米。挖沟之前,要先插木橛放线,量好尺寸。挖土回填时不要打破耕作层,结合填土,亩施腐熟有机肥2~3方,硫酸钾复合肥40 公斤,呋喃丹颗粒剂32公斤。药要与土壤充分拌匀,用爪钩耧平,轻踩镇压,直到把垄扶好,垄高20~30厘米。 若机械操作,可用开沟机将挖沟、填土、起垄等工序一次性完成。 早春播种,要根据气象预报,抢在冷尾暖头时播种,种子放在50℃的温水中浸泡6~8小时,播种时,先放线开沟,沟深3~5厘米,如果墒情不好,可开沟浇水造墒。株距8~10厘米,播后覆土1.5厘米,轻轻拍实。然后用甲胺磷乳油掺麦麸撒于垄表,或用甲拌磷颗粒,以防蝼蛄和地老虎的危害。 为了保墒增温,播后可用地膜覆盖,膜宽60厘米。薄膜平铺在垄上,两侧用土压实。半月后,小苗陆续出齐,可把地膜拱起。当苗长到10厘米高时,可撤除地膜。揭膜后及时检查缺苗情况,将事先用营养钵育好的苗带土补植。移苗时不要伤断主根以免发叉。要经常中耕松土除草。如地老虎、蝼蛄继续为害,再用毒饵诱杀,还可用氧乐菊酯1000倍喷雾,不但能防治地老虎咬苗还可兼治蚜虫的危害。 5月份牛蒡进入生长旺盛阶段,除中耕除草外,应进行第1次追肥,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6月份牛蒡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时期,需要较多

咪唑类离子液体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Pharmacy Information 药物资讯, 2019, 8(3), 43-48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cf6521504.html,/journal/pi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f6521504.html,/10.12677/pi.2019.83005 Application of Imidazole Ionic Liquids in Extracting Active Ingredi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lan Wang1, Suya Gao1,2*, Miaojie Yang1, Tian Cao1, Yuze Mao1, Dali Tao1, Tangna Zhao1, Jiawen Li1,Rui Wang1, Jiaojiao Wang1 1College of Pharmacy,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2Institute of Medicine,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Received: Mar. 29th, 2019; accepted: Apr. 10th, 2019; published: Apr. 17th, 2019 Abstract Ionic liquid is new type of green organic solven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volatile organic sol-vents,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good solubility, non-combustible and non-explosive, good controllability, good stability, goo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 on. In particular, imidazoles are easy to be synthesized and convenient to be used. In recent years, they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industry and medicine.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and advantage of imidazoles ionic liquids are reviewed in extracting effective ingredi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imidazole ionic liquids and optimizing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Imidazole Ionic Liquids, Extraction Method, Active Ingredients, Application 咪唑类离子液体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汪亚兰1,高苏亚1,2*,杨妙洁1,曹甜1,毛宇泽1,陶大利1,赵瑭娜1,李佳雯1,王睿1,王皎皎1 1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 2西安医学院药物研究所,陕西西安 收稿日期:2019年3月29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0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17日 *通讯作者。

牛蒡病虫害防治

牛蒡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牛蒡又称大力子、蝙蝠刺,其肉质根不仅富有营养物质,且有促进血液 循环、防止中风、克服便秘、降低血糖、强身复壮等功效。作为营养保健型 特种蔬菜,销路好,效益高,近年来不少地区农户开始引种。但病虫害一直 制约着牛蒡的生产,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是牛蒡生产的当务之急。下面介绍 几种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方法,供农户参考。 一、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1.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病斑多时汇合在一起导致叶片早枯,湿度 大时,病斑锈褐色,病叶初生圆或不规则形,后病斑外缘呈轮纹状时,病斑 上长出黑色霉层;茎斑初椭圆形,上下扩展,中间凹陷,变黑生霉及至整株 倒伏。病叶自下而上发生,并向邻近植株蔓延。温暖潮湿或雾多露重有利发病,缺肥生长衰弱的植株老叶更易感病。该病一般6月开始发病,8~10月 高温连雨、湿度大受害最重。 2.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最初呈鲜绿色水渍状病斑,渐变淡褐色,呈多角形,以后干枯穿孔;茎上染病初期呈水渍状,后沿茎纵向扩展,严重 时溃疡或裂口,变褐干枯。在温度24~28℃,相对湿度70%以上时,对该病 的发生极为有利,雨季该病最易发生,发病后遇天气干旱利于症状显现。昼 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3.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初生疏密不等的白色粉斑,后粉斑互 相融合,叶片表面覆盖白粉,终至叶片枯黄。温暖多湿雾大露重天气发病重。土壤肥力不足或偏施氮肥易诱发此病。 二、害虫为害特点 1.金针虫幼虫在土中取食刚发芽的种子、幼根及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 枯萎而死,造成缺苗断垄;秋季还蛀食块根,影响外观和品质。 2.蛴螬幼虫食害苗、根,成虫仅食害树叶及部分作物叶片,可使幼苗致死,造成缺苗断垄。肉质直根受害呈缺刻孔洞,严重影响食用价值。 3.蚜虫喜密集于嫩叶、嫩头上吸取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生长不良。 三、病害防治 1.实行轮作牛蒡最忌连作,一般5~6年轮作1次,至少也得3年,前茬以叶菜类最好。 2.消灭菌源及时摘除病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3.加强栽培管理增施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氮或缺肥,增强寄主抗病能力。苗期不耐旱,忌土壤干旱,须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应清 沟理墒,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如连续淹水2天,直根即腐烂。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 克菌丹可湿性粉4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70% 代森锰锌可湿粉600~800倍液,或40%乙磷铝400倍液,对黑斑病有较好 防效。对角斑病宜选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其中琥胶肥酸铜、瑞毒铜 对白粉病有兼防作用。而白粉病的防治宜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600~700倍液,或2%武夷霉素(B0-10)

转载 中医科 中国民间祖传药方集

转载中医科中国民间祖传药方集[中医科]中国民间祖传药方集 处方:生地黄四十克,虎咬癀,鼠尾癀,大丁癀各五十克,柳板癀,茶丝各35克。主治:一切气血积热,表里热盛。喉痛,热痢,肿痛,对囊肿亦有效果。用法:七碗水煎成三碗水。一日量三次分服。本方活血,消肿止痛,适于热性疾患。 胃癌验方〈一〉主治:胃癌。处方:棱角50克,地榆10克,生地20克。用法:上三味以水一升煎至四合,温服不可间断。 胃癌验方〈二〉处方:苍术,海粉,桔梗,茯苓,元胡,麦芽,神曲,川朴各十克,陈皮,仙查,三麦,砂仁各三克,青皮,炙甘草各五克,姜三片。香附十五克。用法:用水煎服。主治:慢性胃癌。注:本方为一中医世家三世相传之方,曾用此方治过许多例,仅两例无效 胃癌验方〈三〉处方:木香,降真香各五克,生、熟山楂,麦芽,炒正山栀子各十克,香附,丹皮,竹茹,桃仁各六克,生地十二克,吴茱萸,砂仁,寇仁,黄连各三克。主治:慢性胃癌,时觉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用法:每日一剂分三次于饭后半小时后服用。 胃肠癌验方。处方:大黄三十克,黄耆二十克,全蝎八克,忍冬藤,土茯苓各十二克。主治:胃癌,肠癌。用法:上方服十五天,去全蝎再服半月,再加雉鸡卵三十克服半月,减去雉鸡卵再服半月,加入煮饭花头三十克直至痊愈。 子宫癌验方〈一〉处方:苏银花,白芷,山甲,当归头,地龙,白芍,广木香,连翘各三克,天花,倒地蜈蚣草,五倍子,党参,生栀子各十克,乳香,没药,枣刺,浙贝各五克,生甘草四克。主治:子宫癌。用法:水三碗煎至八分,饭前服。渣二碗半煎八分服用。据载,本方医治妇人初期子宫癌,服用后百分九十的患者痊愈。

子宫癌验方〈二〉处方:白蒲姜头一百廿克,切碎米酒微炒。小母鸡一只去五尖。用法:水炖服。一曰两次。主治:子宫癌 处方:蝎子,蜈蚣,僵蚕,土鳖各二十五克。制法:用新瓦将上药焙干,为末。每包重量不抄过三克。用法:一小包药未配一枚土鸡蛋。服法一:将鸡蛋打一小洞,放药末入内,蒸熟内服.服法二:取药一小包,放入容器,用鸡蛋一个的黄和白,与药末混匀,蒸成蛋糕,一次服完,每日一次,以十天为一疗程,如病未愈,继续服用,直至病好为止。注意事项:上药焙干和煮熟,必须避免铁器;服此药期间,必须停止其它抗癌药物的服用和注射,更要防止放射性的照射。服用期间,如有呕吐,没有关系,应继续服用。(此类药物服后呕出大量痰涎,病情必然逆转,以至痊愈);焙制药物,要用炭火,并分别焙干,因各药有易干,不易干的原因。本方主治:各种癌症及肿瘤。 处方:癞哈蟆切碎,混和粗高梁,喂小鸡,小鸡吃后渐渐退毛,毛退后,将此 鸡蒸食之,约吃二十只可愈。本方主治一切初期癌症及肿瘤。 处方:含羞草一把,猪小肚半个。用法:共煮及烂,汤与小肚共吃。主治:肾脏炎。注:本方曾治一例慢性,五料后见效,十贴而愈。 处方:蕃麦须十克,薏苡仁五十克,北糖十五克。主治:肾病,水肿。全身浮肿,颜色青白。眼内白二黄。用法:水二碗煎九成,渣碗半煎七分。食前服。 在所录的肝癌验方中有约一百余条。其中有一条未注明分量,现兹录给大家。处方:当归,杭菊,黄耆,陈皮,桂圆,甘草。用法:水煎服,三碗煎八分,空腹用。渣水二碗半,煎七分服。若病重,一日三次服用。忌鸡,鸭,虾,蟹,鱼等。流血不止加大小蓟,仙鹤草。食欲不振,加砂仁,内金,焦山楂。口干加地骨皮。腹,腰疼加元胡,香附,没药。此方除治肝癌外,还兼治胃癌,食道癌,子宫癌,子宫颈癌。

牛蒡种植的新技术

牛蒡种植的新技术 牛蒡是菊科牛蒡属直根系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东洋萝卜,中医称大力子,肉质根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鲜根含蛋白质4.1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5克、纤维素1.5克以及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牛蒡是菊科牛蒡属直根系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东洋萝卜,中医称大力子,肉质根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鲜根含蛋白质4.1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5克、纤维素1.5克以及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主治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经常食用可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防止人体过早衰老。牛蒡是日本人喜欢吃的一种营养保健型蔬菜。做为一种新的创汇蔬菜,亩产1500公斤,效益可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选地牛蒡为直根系,土壤条件适宜根长可达1米以上。向日本出口根的规格要求长65厘米以上,并无侧须根。因此要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pH6.5~7.5的砂壤土栽培。不能选择其它土类,否则达不到要求的根长度或产生侧根,降低等级。 2、整地牛蒡肉质根的长度是衡量其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为了保证质量,整地时必须按行距70~80厘米挖出宽30厘米、深80厘米的疏松种植带,以利根系下扎。挖种植带时注意不能过浅,以免降低产量和长度标准。挖种植带沟不要打乱表土层,同时拣净石块。 3、施肥牛蒡需肥量较大,亩产1500公斤的地块需施优质农肥6立方米,纯氮5.3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7公斤做底肥。

施入25厘米的土层内,混拌均匀,否则会在肥料集中处形成侧根。定苗后追施硝酸铵15公斤,追在种植沟的一侧,距苗5厘米处。 4、播种按行距70~80厘米,垄距25厘米,垄高15厘米在挖好的种植带上起垄。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4小时,漂去秕子,用湿布包好待播。较适宜的播种期在5月5日左右,按株距8厘米穴播,每穴3~4粒种子,覆土2厘米,稍加镇压。 5、间苗牛蒡长到2~3片叶时定苗,每穴只留1株,除掉病株、弱株。牛蒡生长繁茂,合理密植才会长出合格的肉质根。缺苗断条会形成超粗根以及长有侧根的短根。牛蒡不宜移栽,由于移栽苗根系损伤后生长会形成侧根。因此等距保苗是保证肉质根长度和无侧根的关键。 6、中耕除草牛蒡长出2~3片叶时进行除草。注意不要将叶柄露出表土,以避免白嫩的叶柄经强光高温而晒死。植株封垄前进行两次中耕培土以促进土壤增温,根系向深层生产。封垄后应及时拔除杂草。遇到连雨天,要注意排水,防止出现烂根。 7、病虫害防治牛蒡病害主要是细菌性黑斑病和白粉病。雨季易发生黑斑病,可用波尔多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高温季节易发生白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防治。对于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与底肥同施。 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8、收获牛蒡在10月初收获,过晚会形成空心。收获时先割掉

老中医祖传秘方1

老中医祖传秘方:感冒鼻塞偏方,中医治疗感冒鼻塞的方法 【重点提要】老中医祖传秘方:感冒鼻塞偏方,中医治疗感冒鼻塞的方法感冒鼻塞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感冒鼻塞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中医将感冒鼻塞分为风寒型感冒鼻塞、风热型感冒鼻塞、暑湿型感冒鼻塞和时行 老中医祖传秘方:感冒鼻塞偏方,中医治疗感冒鼻塞的方法 感冒鼻塞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感冒鼻塞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中医将感冒鼻塞分为风寒型感冒鼻塞、风热型感冒鼻塞、暑湿型感冒鼻塞和时行感冒鼻塞(流行性感冒鼻塞)四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鼻塞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一、风寒型感冒鼻塞 [感冒鼻塞鼻塞] 感冒鼻塞鼻塞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鼻塞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鼻塞冲剂、感冒鼻塞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鼻塞病人忌用桑菊感冒鼻塞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鼻塞片等药物。治疗风寒感冒鼻塞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鼻塞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鼻塞,但在南方慎用)。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牛蒡种植方法

牛蒡种植方法 一、整地施肥 播种前施肥碎土,开沟起垄做哇,要求睦宽80厘米。撒施充分腐熟的过筛土杂粪45 吨/公顷,以及碳酸氢镀75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750千克/公顷,深埋肥料,整平睡面。 二、种子处理 播种的前一天精选种子,并置于太阳下晒3~4小时。 一热水烫种播种前用55~65°C热水烫种,种子与水的比例为1:5,烫种时用棒子轻轻搅动至水温降到30°C时,加入凉水室温下继续浸种10~12小时。 二药液;是种用0.6%~0.7%高锚酸饵溶液浸种30分钟,或用1%~2%福尔马林溶液浸种 40~50分钟,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净,再继续浸种8小时即可播种。 三药粉拌种用种重0.7%~0.8%的药粉拌种,药粉是25%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 代森锚辞和40%瑞毒铝铜。拌种时采用大口瓶或塑料袋,将精选过的种子装入袋瓶内,再 放入所需药粉,密闭袋瓶口,摇动种子,使药粉均匀地站附种表即可播种。 三、播种及覆盖地膜 春季播种期在3~5月,秋季播种期在9~1l月。播种前在播种沟一侧施入尿素150千 克/公顷,将肥料浅锄于10厘米土层内。在沟内浇足底水,待水完全渗透后,按8~10厘 米的株距点播1粒饱满的种子,然后覆盖1:1的细粪土3~4厘米厚。随后撤施克百戚或涕 灭威杀虫剂45千克/公顷。施药后及时在哇面的两头或两侧各开一条平直的压膜浅沟,依 次覆盖地膜。 四、田间管理 一破膜炼苗若发现薄膜破孔,应及时用细士封严压实。 苗齐后,用刀片对准幼苗正上方画十字破膜。小苗1片真叶时追施人畜粪尿 9750~1l250千克/公顷作提苗肥,从膜孔灌入,追肥后用细土封实膜孔,以后控水。 二追月巳灌水牛葬4~5片真叶时,及时补追1次复合肥,用量450~600千克/公顷.于 灌水前破膜深施于2株之间,灌水后3~4天,将落入操作沟内的土挖取捣细,均匀地覆盖 在膜面及培于哇面两侧,阻隔因太阳光直射而使膜下土温剧烈回升。 三根外追肥在生长盛期可用磷酸二氢押300~320倍液和棚砂800倍液磷酸二氢押750 克/公顷+棚砂300克/公顷于下午16:00后均匀地喷洒在叶片的正反面根外追肥时要特别 注意喷施功能叶,5~7天喷l次,连喷3次。 五、常见病虫害

医学常识 民间多种疑难杂症 常见偏方 药方

医学常识杂症偏方 肾虚结石方:穿破石20克;磨菊根15克;救必应15克;牛膝13克;沙猫(沙冲)5克;紅扇花30克;各药煲鸡食。 小儿流鼻血方:瓜子菜2两;莲藕节3只;关草头2只;萝飞菜1两;以上生草药煲竹丝鸡食。 头痛头晕方:丹参20克;田七20克;天麻25克;青桃根(草药)25克;以上各药煲黄鱼头食。高血压方:桑树根100克;鸡菊草30克;夏枯草20克;淡竹叶10克;煲水内服。 皮肤病癬痛方:金银花12克;白蘚皮15克;绿豆衣6克;杭菊花9克;丹皮12克;陈皮6克;白术12克;地肤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眼炎红眼病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木贼10克;菊花10克;蝉衣10克;苦参15克;地肤子12克;银花10克;甘草5克;煎水内服。 贫血失眠方:党参10克;白术12克;获苓20克;甘草6克;法夏10克;陈皮3克;木香6克(后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风热牙痛方: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绿豆衣10克;薄荷6克;牛蒡子10克;鲜竹叶10克;知母10克;生地黄10克;煲水内服。 哮喘、气管炎方:银花12克;连翘12克;板蓝根30克;黄苓10克;蒲公英20克;荆芥6克;桑叶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淡竹叶10克;芦根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一日可服1-2剂 肾虚增生腰痛方:野水鸭一只;硬骨莳30克;野巴戟20克;淫羊霍15克;金英子15克;菲菜子15克;英桐根20克;冬虫草15克;将水鸭从尾部杀开、取出内脏、把上药放入鸭肚内煮熟食用。 神经痛、头晕失眠方:姜活10克;首乌藤30克;花生藤50克;天麻20克;田螺草20克;水煎内服用。 痔疮草药方:生地20克;地榆12克;白术15克;积壳13克;黄柏12克;槟榔12克;槐花13克;黄芪15克;甘草6克;肉苁蓉20克;太子参30克;煎水服用。 乙肝草药方:茵陈15克;金钱草20克;穿破石25克;鸡骨草15克;坡扁甲20克;红仁草15克;半边莲10克;煎水服用。 小儿百日咳方:百部10克;僵蚕10克;地龙10克;全蝎10克;蝉退10克;甘草10克;煎水内服。 胃痛、胃炎草药方:柴胡15克;香附15克;生黄芪24克;肉桂6克(冲服);山萸肉12克;肉苁蓉12克;党参10克;升麻9克;炒葛根9克甘草9克;煎水服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