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蒡栽培技术

牛蒡栽培技术

牛蒡栽培技术
牛蒡栽培技术

牛蒡栽培技术-牛蒡春季露地栽培技术

1、栽培时间:一般是3月上中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6-7月收获。如用晚熟品种于8-9月收获。

2.整地、作垄:栽培牛蒡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地块。

播种前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75000千克,复合肥750千克。按照播种带深翻80厘米以上。翻后作垄。春播垄向东西。栽培垄有单行垄和双行垄两种。单行垄的行距60厘米,在行中间挖20厘米宽、80厘米深的沟。沟内混入肥料及少量杀虫农药(辛硫磷)。沟内填土后,在沟上筑梯形垄,垄高30厘米,底宽30厘米,顶宽20厘米。双行垄的行距为120厘米,在中间挖40厘米宽、80厘米深的沟。施肥后,在沟上筑梯形垄,高30厘米,顶宽60厘米,底宽80厘米。

牛蒡的根入土深达1米,只有深挖沟,才会使牛蒡根长、产量高、畸形少。一般挖沟深最少为80厘米,有条件时可达1米以上。挖沟时,表土与底土分放两侧。表土与有机肥拌匀、整细,剔出石块、砖瓦等杂物,放入沟底;底土与有机肥混匀放在上层。

3、品种选择:春播牛蒡可根据收获期选用不同的品种。收获期是根据预测市场价格确定的。通常情况下,头一年市场价格高,如当年栽培面积扩大,则市场价格会逐渐下降。这种形势下,易选用早熟品种,于3月早播种,争取早上市,力争在价格不太低时收获。如果头一年市场价格很低,当年播种面积偏少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会逐渐上升。此时宜选用晚熟品种,在4月份播种,争取晚些时间收获上市,

力争在价格较高时上市。所用品种在品种一节中已经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4、播种:播种前,先浇一次大水,使土壤沉实,再扶垄播种。

播前先浸种催芽。将种子用25-30℃的温水浸泡4-6小时后,捞出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5-30℃的温度条件下,保持湿度。约经30小时,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单垄栽培时,在垄中间开3厘米深的沟,浇小水,水渗下后,按10厘米株距点种籽粒,后覆土2厘米。每公顷播种150000粒左右。双行垄作时,在垄上按小行距40厘米,开2道浅沟,株距10厘米,每公顷165000-180000株左右。每公顷播种量2.25-3千克。

播种后及时覆盖地膜保墒。如无地膜,可在播种行上覆盖一层麦草保墒。出苗后及时清除麦草。

5、田间管理:播种后,由于覆土太薄,土壤易干旱影响出苗。因此,应及时检查,如缺墒,可在麦草上撒水,或在播种沟旁开小沟浇水浸润。大雨后应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播种后,10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在阴天或傍晚陆续撤去覆盖的麦草。防止中午撤草,幼苗突见强日光造成灼伤。覆盖地膜者,出苗后应立即破膜开小洞引苗出膜,防止薄膜压苗,造成热伤。

待幼苗2叶期时间苗。间除生长不良,叶色过浓、病、残、伤株。有缺苗处,可在苗密处挖苗移栽补齐。4-5片叶时定苗,定苗株距为20-30厘米,每公顷52000-75000株。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有的地区定苗株距为15厘米。这样高的密度适于砂质土地块,由于

土质不肥沃,单株生长不大,不致引起徒长。而且收获时,不须挖掘,只要用力拔起即可。后期密度显大时,可拔收大株,留下小株继续生长。定苗不宜过早,防止死苗引起缺株。

幼苗出齐后,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通透,提高地温。松土开始应浅,定苗后逐渐加深,植株封笼后停止中耕,防止造成机械损伤。夏季应及时人工除草,防止草大压苗。

牛蒡生长期很长,应及时追肥。在定苗后,牛蒡进入4叶期,叶的直径达10厘米,根长达40厘米左右,此时植株生长旺盛,应进行第一次追肥。可每公顷施复合肥450千克,在离苗10-15厘米远处开浅沟施入。追后立即浇水。第一次追肥后15-2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追肥,每公顷施复合肥450千克,可随水冲施。第二次追肥后15-20天进行第三次追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千克,方法同第二次。

每次追肥后,应及时浇水。适宜的土壤湿度是见干见湿,即地表5厘米的土壤略干即浇水,一般5-7天浇一次水。土壤过分干旱会降低产量,过涝会致死。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涝,防止水多烂根。

6、收获:根据牛蒡的品种特性,待肉质根长至规定大小,即应收获。收获过早,肉质根未长成,产量降低;收获过晚,肉质根老化,易出现糠心,降低质量。一般按生育期收获为宜。

由于牛蒡为出口产品,国内基本无市场,所以收获期应根据外贸出口单位的收购时间来决定。只要价格合理,可以适当早收10-20天,如果收购单位来的迟,也可晚采收10-20天。亦即牛蒡的采收期不是很严格。

收获时,留10-20厘米长的叶柄,上部用刀削去。然后从垄的顺侧挖深沟80-90厘米,露出肉质根后,拔出。土质疏松地,可挖深40-50

厘米后,用手拔出。在砂土地上,也可直接用手拔出,而不必挖掘。

有条件的地方,可购买日本发明的挖沟机收获。不论用何种方法,收

获时应注意勿伤肉质根,或拔断肉质根。

收后去泥土、须根,留叶柄2厘米长,上部切去。然后分级,一般长度在50厘米、粗2厘米以上的为一级品。单株重0.3-0.4千克,

大者达1千克。

2.柳川理想

中晚熟品种。地上部长势旺,其根圆柱型,条型光滑、直、长度大,具有增产潜力大、耐寒性强、晚秋季适播期长、春发快、长势旺、皮色好、香味浓、采收期长等优点,是淮北地区越冬牛蒡生产中的主栽品种,但秋播不易过早,以免先期抽薹。

3.东北理想

春、秋兼用型品种。地上部长势旺,其肉质根外观呈淡黄色,肉白色,条型大、长、光滑,产量高,易加工,商品性好,是加工出口的理想品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