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民居院落特征简述

山西民居院落特征简述

山西民居院落特征简述
山西民居院落特征简述

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地理科学研究, 2017, 6(4), 265-272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cf15150782.html,/journal/gser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f15150782.html,/10.12677/gser.2017.64030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rtyard in Shanxi

Yujiao Liu, Guohua Wang*, Yuanyuan Hou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Received: Nov. 9th, 2017; accepted: Nov. 22nd, 2017; published: Nov. 29th, 2017

Abstract

Shanxi is located in the Loess Plateau with diverse terrain and different climat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stoms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of Shanxi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different areas of residential also show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show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hanxi dwellings according to the typical dwelling patterns of Shan-xi,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tyle and style of courtyard, cave, kiln and other Shanxi dwel-lings, and analyze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Shanxi residential unique history and culture have a huge potential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broad market prospects. Especially in this period of Shanxi economic depression, the promotion of Shanxi residential protection and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cultur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tourism.

Keywords

Shanxi Residential Area,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ourism Resources

山西民居院落特征简述

刘宇娇,王国华*,侯圆圆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临汾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9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22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9日

摘要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地形多样,气候纬度地带性明显,因此南北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差异显著,不*通讯作者。

刘宇娇等

同地域的民居亦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特征。本文按照不同纬度山西典型民居类型,阐明了山西民居的地域分布特征,简述了合院式、窑洞式、窑院等山西民居样式和风格,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山西民居独特历史文化性,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山西大力发展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对促进山西民居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山西民居,自然地理环境,地域特性,旅游资源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cf15150782.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民居也称“民宅”,是指不同地域人们的居住建筑[1]。由于各地民居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不同,就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建筑,这些建筑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充分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文化。中国疆域辽阔,历史久远,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域民居的样式和风格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作为区域自然环境与区域文化相融合的物质载体,中国民居的演化与发展,既体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同时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安徽的古民居、山西大院等。

山西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与皖南民居齐名,素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在现有的民居专题性研究中多偏重于结构与装饰等建筑价值的方面:黄才华对窑洞建筑的结构进行分析[2],王金平从建筑装饰和技术分析王家大院的人文内涵[3],薛林平对山西民居中的墀头装饰进行总结和归纳

[4],田惠民、赵静对木雕装饰艺术浅析[5] [6],柯秉飞以三多堂的门窗装饰艺术特征为视角进行研究总

结[7],韩建华简要论述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8]以及申琳阐述了山西大院建筑装饰中的“铺首”的艺术特征[9]等。而对山西民居院落特征的研究报道很少。

山西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一部分,目前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山西独具魅力的民居,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广阔的旅游市场前景,同时,民居的保护性开发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按照区域空间方位划分出山西典型民居类型,阐明了山西民居的地域分布特征,简述了合院式、窑洞式、窑院等山西民居院落样式和风格,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

2. 山西民居院落特征

山西省位于我国内陆,境内地形起伏,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民居的选址、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亦类型多样。因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不同,故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形式与结构。按照区域空间方位划分,可分为晋北合院区、晋中窑院区、晋南窑洞区、晋东南楼院区四个民居综合区划(见图1),以及各区划典型民居院落(见图2)。

一、晋北合院区

晋北合院区位于黄土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带,地广人稀,地形多为平坦的平原,河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民居建筑比较分散,民居建筑以院落为单元进行修建,主要以四合院为主(见图3)。首先,在造型上精美的门楼最突出,可分为广亮式、抱厦式和垂花式等不同种类。大户人家门楼前设有下马石、上马石、

刘宇娇 等

Figure 1. Shanxi’s location in china and Shanxi residential comprehensive zoning chart 图1. 山西在中国的位置和山西民居综合区划图

Figure 2. Typical residential courtyard in Shanxi 图2. 山西典型民居院落

刘宇娇等

Figure 3. North Shanxi courtyard characteristic chart

图3. 晋北四合院特征图

拴马桩和灯,便于出行和照明。进了门楼,正面建有影壁,走入侧门,就是四合院。院落主要为窄长形式,长度一般是宽度的两倍。窄长的庭院冬暖夏凉,同时又可以防止黄土高原春秋季节风沙的侵扰。小型四合院只有一进院落,大型四合院有二进、三进等。四合院内房屋门窗朝内开,构成一个相对封闭、具有防御意味的围合空间。庭院内坐北朝南的正房三间,东西左右两侧东房三间,西房三间,南房三间,并各设耳房一间。晋北四合院院外高耸的山墙和院内精美的饰物将院落“外雄内秀”的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增添了四合院的艺术魅力。三雕艺术,大到门楼或影壁,小到屋顶脊端的小兽,乃至山墙上的饰物都能体现出四合院的精心刻画之处。与同属北方类型的北京四合院相比,晋北四合院外表朴素无华,千篇一律的平房灰墙与灰瓦构成了庭院的基调,同时为房屋内部精细和华丽的做工提供了背景和衬托。这与北京四色彩鲜艳的油饰与彩绘形成鲜明对比。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四合院多为北京内城大户,多为达官贵人,而山西多为商人居多。

晋北民居大院主要是两进两出或三进三出的阔院式布局结构[10]。院落布局多坐北朝南,南北纵长比东西横长要长,便于采光。这主要是由于晋北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风沙强烈,冬季光照不足,温度低,寒冷干燥且时间长。降水较少,屋顶结构多为平顶式屋顶或坡度较缓的屋顶。平顶式民居,即为平房。缓坡屋顶的民居为瓦房,又分为稍独房和安架房。晋北合院民居,木制框架是最常见的构造体系。

晋北寒冷干燥的山区分布杨、榆、和华北落叶松等林木,其中榆木木性坚韧,抗挠曲强度好,是建造山西民居梁镖的首选材料[11]。地面上立木柱,木柱上架木梁,构成房屋骨架。屋顶的重量,由上传到下至地面。而架梁大都为“抬梁式”,这种形式适于山西民居屋面厚重,承载量大。砖木混合结构由两种独立的结构组合而成,即砖石窑洞和木框架结构。

刘宇娇等

二、晋中窑院区

晋中窑院式有三合院和四合院两种类型,背崖面沟,靠崖挖窑,窑前建院,院内盖房,由拱窑和木质结构的房屋组合而成的院落民居(见图4)。通常民居以血脉关系为纽带,由家族成员居住,院落布局遵循长幼顺序,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平遥古城的冀氏老宅坐东朝西,正房从外面看是砖木构楼房结构,从里观却是砖窑洞式结构,上层楼房是框架式砖木结构,窑洞两侧是无梁窑,起支撑固定的作用。这主要由晋中中部地区,地形较平坦,以独立式窑洞为主,这类窑洞用土坯打洞,内部砌砖,亦称箍窑。有的为两层,下层为拱窑上层为平顶。如果两层都为箍窑,则称“窑上窑”。而西部地区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以靠崖式窑洞为主。靠崖式窑洞呈曲线或折线型分布,土块较稳固,可建多层窑洞,下层窑洞的屋顶作为上层的前院,一层层倒退的形式布置,目的是减少底层窑洞的负荷量,防止坍塌。加之降水集中,屋顶结构多采用单坡屋顶[12],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的效率,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风沙。

三、晋南窑洞区

山西石楼县龙山文化中的传统民居是中国最早的窑洞建筑[13]。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黄土质地稳固,直立性强,利于开挖且不易塌陷。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从院落布局结构上分为:独立式、下沉式、靠崖式(见图5)。晋南芮城和平陆县主要为下沉式窑洞又称地窨院,是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而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有条通往地面的通道,坡度、高宽适中,方便人和牲畜的进出,通道的上端设为大门,屋顶结构为坡顶形式,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雨水较多、空气潮湿的气候,屋顶山墙多采用五花山墙式样,既美观,又有防火功能。火炕又是窑洞式民居一大特色,由于墙体处于山体中,并以黄土为主要的天然建材,墙体厚重,挡风、御寒能力强,但冬季寒冷漫长,室内温度并不能满足人体对体温的需求,因此借助火炕作为一种取暖设备。火炕紧靠室内墙壁而建,通常与灶台相连,内部有孔道,把做饭的余热传给炕体,从而达到取暖的功效。

图4. 晋中窑院特征图

刘宇娇等

Figure 5.South Shanxi cave dwelling characteristic chart

图5.晋南窑洞特征图

四、晋东南楼院区

晋东南地区由于山地环绕、资源短缺、用地紧张,体现当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有效利用和节省,通常将四合院的正房或厢房建成二层楼房形式,后罩房可达三层,具有这种特征的院落便称为楼院[1](见图6)。二层楼布局形式有独院式和多进院。独院式多采用三间二层楼四面环绕而成,二层有相通的木制走廊。多进院落与独院式的院落形式大体相同,院落由垂花门或过厅分隔。一层用于人们居住,二层用于储藏粮食和杂物,既避免地面潮湿、又防止粮食腐烂。这主要是由于相对降水量较多,同时又影响着院落根基和屋顶结构。院落根基用石条修砌,为了防止日晒雨淋而导致房屋破损。屋顶结构为坡度较陡的一出水和两出水形式,目的是促进雨水的排泄、减少雨水聚集、减轻屋顶的承受力,进而避免屋顶损坏。又由于年均降水少,视水为一种“财源”的象征,屋顶向内倾斜,即“肥水不外流”。而在晋东南山区,则用片石材料代替瓦顶,形成一种独特的民居类型——石板屋式民居。由于交通不便,从外运输砖瓦不易,于是较多地使用易于开采的片石。

3. 山西民居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

山西民居旅游资源的开发,可在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或游客密集的区域集中开发,以某个民居旅游点为中心,并串联一系列的民居旅游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步延伸,最终形成紧密相连的山西民居旅游网络。从全省的角度来看,民居旅游资源中宣传力度最大的属晋中商贾大院,开发较为成熟。以晋中商贾大院为龙头,并结合系列的大院开发。如果省外游客想参观晋中大院,晋北、晋南、晋东南则是必经之地,因而可借此机会做大量的宣传工作,从而迅速提高知名度。同时还要考虑充分展现旅游景点

的景观风貌,景观之间既体现区域连续性,又要体现动态效果。通过观赏角度的变化获得不同的观赏

刘宇娇 等

Figure 6. Southeast Shanxi storey courtyard characteristic chart 图6. 晋东南楼院特征图

效果,例山西民居从外观看高大雄伟,从内观看三雕内秀。山西民居旅游资源独特历史文化性,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山西大力发展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兼顾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打造山西民居地域特色旅游产品,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相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致 谢

本文由山西师范大学校基金资助(ZR1608)。感谢审稿专家给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马润花. 明清山西民居地理初探[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01.

[2] 黄才华, 王泽军. 窑洞建筑的结构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0(1): 46-48.

[3] 王金平, 阎宇晶. 从建筑装饰风格看王家大院的人文意蕴[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5(4): 7-12. [4] 薛林平, 刘烨. 山西民居中的墀头装饰艺术[J]. 民俗民艺, 2008(5): 114-117. [5] 田惠民. 试论山西民居的木雕艺术[J]. 学术论坛, 2005(6): 44-46.

[6] 赵静, 高国珍. 浅析山西民居木雕图案的特点[J]. 中国国外教育, 2009(8): 163.

[7] 柯秉飞. 清代山西民居装饰艺术特征研究[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28(1): 208-211. [8] 韩建华. 论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之美[J]. 大舞台, 2015(2).

[9] 申琳. 山西大院建筑装饰中的“铺首”研究[J]. 山西建筑, 2016, 42(27): 198-200.

[10] 张晓丽. 晋北传统民居生态经验与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

, 2013.

刘宇娇等

[11]白文博. 山西合院式民居不同地域形态特征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 2011.

[12]韩朝炜. 山西晋中传统民居的生态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13]张长寿, 郑文兰, 张孝光. 山西石楼岔沟原始文化遗存[J]. 考古学报, 1985(2): 185-208.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doczj.com/doc/cf15150782.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8-5762,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doczj.com/doc/cf15150782.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doczj.com/doc/cf15150782.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gser@https://www.doczj.com/doc/cf15150782.html,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 广袤的黄土高原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铸就了古老的三晋文明。山西民居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当中大致可以分为窑洞、平房或两者混合的建筑。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极其有限的古代社会,自然环境对建筑型制和村落布局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受特定环境因素长期的作用和影响,山西传统民居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型制与村落布局特点。 一. 山西的自然条件 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

较寒冷;南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昼夜温差较大。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 二.山西民居建筑概况 山西民居是中华民居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山西传统民居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尤其以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与特色。现存的以明清两代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数量较多、保存完好,成为我们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宝贵财富。 山西“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地貌却很少能提供这样大面积的平川。所以,在实际修建村落的过程中,往往是平地、山坡、断崖相结合的地形比较多。环境空间的集合体是由每一个建筑单体构成,是人类凭借一定的物质材料按照一定的建筑方法构建而成的。山西省东部的太行山脉,大多数为石头山,按石质分有青石、红砂石、石灰石等。由于石料普遍,依照就地取材节省开支的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山西省西部的吕梁山脉,以黄土丘陵为主,土质粘结性好、强度高,加上

地形特征的描述-高三专题复习

地形特征的描述 【高考聚焦】 例1、下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答:AA′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该小区域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 【学法导航】 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 1.以ХХ地形为主(最多写2种) 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走向) 3.起伏大小(相对高度大小) 4.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 5.特殊地形特征描述. (喀斯特地貌,海岸线平直) 1、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等特殊地貌. 2、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 3、海拔高度 4、分布特点5.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注意:也有只考查地势特征的题目,地势特征应从“起伏(高差)、坡度”等方面描述。熟悉世界主要地区的地形特点及部分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例2:简答德国的地形特点。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中部为宽谷山地,北部为平原。

答案分析: 地形种类:巴伐利亚高原、阿尔卑斯山地、宽谷山地、平原; 地表起伏:地势南高北低; 分布特点:南部为……,中部为……,北部为…… 【课堂精练】 (09年全国卷Ⅱ第36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背部穿过 (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 平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10年上海卷 (十四)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39.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 39.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2分);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1分)。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

实用标准文档 民居建筑特点 广袤的黄土高原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铸就了古老的三晋文明。民居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当致可以分为窑洞、平房或两者混合的建筑。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南在”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极其有限的古代社会,自然环境对建筑型制和村落布局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受特定环境因素长期的作用和影响,传统民居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型制与村落布局特点。 一.的自然条件 是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等省区为界。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高原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

陆性季风气候。北部由于受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部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受到从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昼夜温差较大。 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 二.民居建筑概况 民居是中华民居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民居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尤其以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与特色。现存的以明清两代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数量较多、保存完好,成为我们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宝贵财富。“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地貌却很少能提供这样大面积的平川。所以,在实际修建村落的过程中,往往是平地、山坡、断崖相结合的地形比较多。环境空间的集合体是由每一个建筑单体构成,是人类凭借一定的物质材料按照一定的建筑方法构建而成的。省东部的太行山脉,大多数为石头山,按石质分有青石、红砂石、石灰石等。由于石料普遍,依照就地取材节省开支的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省西部的吕梁山脉,

描述地形特征试题

高考地理综合题专题2——描述地形特征 典型例题一:(共32分)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水田旱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水域滩涂未利用地 48.08 14.47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199 1 41.87 9.89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200 8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3)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析R河三角洲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典型例题二:(13分)盐湖位于省南部市南郊区,是省最大的湖泊,自古以产盐著名。盐湖所处的位置是盆地最低处,南东北三面是巍峨的中条山和吕梁山,西面是黄土台源丘陵。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3分)

(2)从地形、水文、气候方面分析盐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5分) (3)指出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5分) 典型例题三:(14分)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N国的地形特征。(5分) (2)简述N国森林资源丰富,却大量进口木材的主要原因。(3分) (3)分析N国重视发展水电的原因。(6分) 典型例题四:(26分)图9示意世界某区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W国曾是原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1)说出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4分) (2)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6分) (3)分析甲河流域与新疆相比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8分) (4)简析甲河的梯级开发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8分) 典型例题五:(22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2-12-15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HSK11-12D290)三 作者简介:王冬梅(1975-),女,安徽淮北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三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研究 王冬梅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本文在实地调研与理论归纳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民俗与晋商文化等因素,分析山西民居的历史渊源,继而从家族血缘观念的视角探讨其院落式格局,并对山西民居的建筑材料与工艺二陈设艺术与装饰等加以整理,以系统阐发其建筑的文化与艺术特色三 关键词:山西;传统民居;空间格局;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9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文章编号:1004-941(2013)01-0068-04 一一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以丰富的艺术形态和地域差异性,共同构成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庞大脉系三而山西民居堪称黄河流域民 居艺术的瑰宝三它适时适地而生,是地理二人文二历史多重因素制约和促进下的优化选择,长期以来形成了带有窑洞遗痕的院落式建筑形制,其空间格局独特,装饰纹样朴实而多样三 一二山西传统民居的文化溯源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和我国最早的建筑起源地三山西民居既自成一体,体现着先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的智慧,也是该地风俗信仰二审美趋向和生存哲学的综合写照三 (一)民俗思想的渗透 山西民间浓重的风水观念和原始拜物思想,深深渗透于民居建筑中三风水理论是先人在寻找吉祥居地和处理居住环境的一门学问,即通过审慎选址满足生理和心理追求,通过建筑内外的利用改造来完善布局,包括朝向二位置二高低二出入口二水向安排等,并通过添加符号实现避凶就吉三选址上,主要原则为 负阴抱阳 二 藏风聚气 二 近水向阳 ,即基地后面有主峰,左右有次峰的左辅右弼山,或称青龙白虎山,山上需植被丰茂,宅前有水,对面有对景的案山,使宅地处于山水环抱中央,形成背山面水的格局三山西人认为,如此则可以 山气茂盛,直走近水,近水聚气,凝结为穴 [1],达到藏风聚气二地灵人杰的理想目的三因此,山西村落与民居多根据风水理论来勘察地形二地势二水源建造村落和民宅,对风水观的尊奉也反映了山西人向往美好生活和避灾免 难的主观意愿三 在风水观的作用下,山西民居的型制与方位禁忌颇多三村落中每户型制都基本一致,院落形状最忌刀把状,以免对主人的健康和财运不利三建筑的朝向一般坐北面南,正房建在北方,对应的卦位为 坎 ,称 坎宅 ,而宅门则修在东南或正南方的巽 位,有 巽门坎宅 之说,被视为大吉,民间称为 抢阳 三门的建造也甚为重要,每个院门相当于家庭 的 脸面 ,崇尚厚实高大二富丽堂皇,以此福荫子孙,迎合高门出贵子之说三门前一般立两只石狮,谓之 双狮护门 ,狮子是百兽之王,可以震慑门庭,晋中方言, 户 富 不分,因此又有 富门 的吉祥意蕴三至于门向,一般以向东为善,向西则为阴门,如迫不得以开了西门,则必须在门口安置屏障,或在街口正对的墙壁上镶嵌 泰山石敢当 之类的石碑,以驱鬼避邪三院门忌小,也忌讳两家相对以防两伤,因此,门户之间一般都会错开安置三至于厕所的位置则通常设置在院落的西南角,西南星位为 五鬼廉贞火星 ,在 五鬼头上安茅房 的做法可以抑制凶位三住宅周围环境也有诸多禁忌,‘营造门“云: 凡宅宜居观仙居侧近处,主益寿延年,人安物阜,不宜居当冲口处,不宜居塔冢二寺庙二祠灶及军营阵地;不宜居草木不生处,不宜居正当流水处 [2]这些都是以求神佑二避鬼崇二躲战乱二图清静二多生殖二恐讼争等准则的心理反映,延续至今已成为建造的信条,以祈求家业兴旺二子孙昌盛三 其次,山西民居的趋同心理较为显著,每户都力求相当三住房偏低者会在正房顶砌出一砖高,或建(2013年第1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No.12013

云南民居审美

云南民居的建筑审美 窦志萍 昆明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窦志萍,教授,昆明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旅游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云南唯一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研究》杂志主编。云南省高原湖泊生态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旅游文化研究,在旅游地理学、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文化、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有较高的研究造诣。 建筑是立体的艺术,是凝固的音乐,是有形的诗画。建筑见证了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特殊地理环境下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观的感受要素之一就是关注当地民居建设。民居建筑在传统建筑中的地位如何?民居的发展演变又是怎样的呢?云南各地民居又有哪些特点呢? 一、中国民居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北方的穴居 民居其实就是人住的地方,从历史上来讲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人是怎么住的呢?其实是有两种,一种叫穴居,最早的人类是住在山洞里面的,后来觉得山洞里面不方便了,人类就从山洞里面走出来了。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就有两种分化,一个是以北方为主,北方地区在历史上比较干,相对来说雨水少一些,土层厚一些,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从山洞里面走出来以后,为了能够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同时也能够避开野兽,又能进行劳动。因为老在山洞里面,山洞周围该吃的吃完了,后来才发现可以种东西。如果要到平坝上种东西,种完以后再到山洞上很远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地取材,地上挖个洞,白天在外面打猎、采集等等,到晚上就回到洞里面居住。后来又出问题了,一下雨以后,山洞就淹水了,人又住不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如何防水,而且爬上爬下也不方便,我们的前辈们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从穴居到了半穴居,就在上面搭上草棚子,雨就灌不进去了。白天就不用下到下面去了,人就可以在地面上休息一下、交流一下。到晚上的时候又变了一种,这个是直接跳下去的,挖了一个斜坡,人就下去了。人到晚上就到下面去休息,下面还可以放点粮食。平时的活动就在上面了,这就是以北方为主体的一种建筑形式的发展过程,我们称之为穴居和半穴居。这种穴居和半穴居就发展成为了北方的一种住房类型,窑洞。后来人们又把窑洞的形式进一步艺术化,而且有些离开了山以后,就形成了土夯的建筑,围屋型的建筑。像云南一些氐羌系后裔的民族比如彝族等等,这些民族的住房就是最早从这个体系不断的演化出来的。

地形特征描述模板

地形特征描述模板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地形类型地形类型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地形分布(在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地势起伏总体起伏大小,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等。有时还要说海拔高低,如果是山脉还要说出山脉走向。 海岸线有明显海岸线的地形图,有时还要说出海岸线的曲直情况,是否多岛屿。 典型地貌该区域有哪些特殊或典型的地貌形态(黄土地貌、冰川地貌、喀斯特地 貌、峡谷、三角洲、冲积扇等) 【示例】欧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1)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2)主要可划分为三大地形单元,北部、南部为山地,中部为波状起伏的平原。 (3)冰川地貌广布,地形破碎,海岸线曲折。 典题示范 图2-1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图2-1 解题(1)确定位置: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形状确定所在位置

分析(2)地形差异:地形的差异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特征两方面分析 答题要领 (1)A高原必须体现“起伏和缓”“西高东低”的特点 (2)B高原必须体现“地面崎岖”“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 [答案] A(德干)高原起伏和缓,B(云贵)高原地面崎岖;A(德干)高原西高东低,B(云贵)高原西北高、东南低。 规范演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丹位于亚洲南部,是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的内陆国家。农业是不丹的支柱产业,农业人口占该国总就业人口的63.3%。水力发电和旅游业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图2-2为不丹等高线地形图。 图2-2 简述该国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图2-3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2-3 简述该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11类大题规范答题专训之一+地形特征类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11类大题规范答题专训之一 地形特征类 地形特征类题目,一般以区域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地形类型的判断、地形特征的描述以及地形对气候、河流的 影响等。 (2017·北京高考·T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 分) 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8分) 考 生 样 卷 阅卷评卷员①得分()最终得分 () 评卷员②得分()

打 分 误差>2分,则三评评卷员③得分( ) 【尝试作答】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北部为山地,面积小,多流水侵蚀地貌;(2分)南部为平原,面积大,多流水堆积地貌;(2分)地势是北高南低;(2分)冰川地貌广布。(2分) 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地势高低起伏状况、海岸线的形状及特殊地貌角度分析。可总结出下表: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地形 类型 平原、高 原、山地、 丘陵、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②……地形主要分布在……(哪里)地势 高、低①地势哪里高,哪里低,地势自哪里向哪里倾斜 ②地形崎岖(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 线平直、弯曲 海岸线平直或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1.读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图和等高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简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解析】地形地势需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两个方面去解答。分析图中等高线可知,地势东南低,西部和北部高,由北部和西部向东南部倾斜,地势起伏较小;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和数值(200米以上地形为丘陵和山地;500米以上,边缘陡峭,中间平坦,为高原)可知地形为丘陵、山地。 答案: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势北部、西部高,由北部和西部向东南部倾斜,地势起伏较小。 2.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 【解析】注意地形特征既要描述本区最主要的地形类型,又需要指出地势分布特征。据等高线的分布可判断地势。根据①②两处的等高线分布,①处海拔低于200m,且有河流流经,为河谷平原;②海拔高于500m,判断为低山丘陵。 答案:以山地、丘陵(山区)为主,西高东低(相对高度较大),海岸线

山西民居习俗

山西民居习俗 目录 第一部门 村落民居表面 建房风俗 合龙口建筑原料 建房程序 民居形式 民居院落 四合院地窨院穿心院长治民居窑洞粮仓 居室陈设 防护设施 第二部门 民居实例 柳氏民居 姬氏民居 丁村民居 砥洎城张壁古堡 阎锡山故宅 孔祥熙故宅 第三部门 晋商大院 乔家大院 曹家大院 渠家大院 王家大院 何家大院 常家大院 第四部门 民居图片 垂柱院门 双坡院门 木雕斗拱 民居照壁 石雕门楣 房基石刻 丁村木雕 祁县砖雕 晋中砖雕 葡萄百子 麒麟送子 泰山石敢当

第一部门 山西的村落山西省境内,屯子的最基层单位是村,村庄又分为行政村和自然村.行政村是为了行政上管理方便而划定的.有的行政村就是一个自然村,也有的行政村由若干个小的自然村组成.不论如何,村在屯子里是最基层的单位. 山西的村,大部门是历史遗留上去或自然造成的.以部门居民在交通绝对便当、有可耕地、有水源、地势比力平展、自然条件比力优越的地址聚居而成为村落.山西的村庄,自然造成的较多,人为地会聚在一齐的极端少.大部门是依靠历史上的自然地舆身分造成. 山西村庄的名字,大部门叫"村"、"庄",也有的叫"屯"、"沟"、"堡"、"头"、"寨"、"店"、"社"等.例如"李家屯"、"张家店"、"苏家寨"、"柴家堡"、"圪撩沟"、"东社"、"水头"等等,这些村名并不能代表山西有许多稀奇奇妙的村庄名字.在一些深山沟里的村庄,往往叫得很离奇,让人听着兴趣,但写起字来却很难,有些是一些极端生僻的字. 山西村庄的名字中,有一些是与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周密联系在一齐的.有些是多数民族栖身过的村落,名字一直延续到现在.像山西北部、西北部区域的奇村、胡村,明显地反映出多数民族一经栖身过的陈迹. 一些村庄的名字,是与地舆形势亲热相关而取名的:例如三县瑙(土字旁),在榆次市西北,登上高瑙可望榆次、太谷、榆社三县,以是取名. 一些村庄的名字,因历史上的名人在那里栖身过或放弃在那里而取名.如和顺县西六十里,有乐毅村,却为人们居住的舒适温暖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因战国时燕国将军乐毅被谗时避居于这里,以是取名.石勒村,位于和顺县北,这是由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石勒曾在此栖身过而取名.寿阳县境内的尹灵芝村,因刘胡兰式的女强人尹灵芝大胆放弃后将其故乡的名字改为尹灵芝村. 一些村名,是因其为历史上的旧城故地而取名,如汾阳县境内的团城村,因是北魏所筑团城,其时为防胡人,今仍称之为团城村.又如山阴县境内的、位于雁门关北二十里的广武营,是明代洪武年间创置,名广武营,今称广武村.好似这一类村名,在山西甚多,仅汾阳县内,就有偏城村、满城村、八门城村、虞城村、东多城村等. 有一些村庄,是以寺庙为村名的,像刘空寺、清凉寺、河神庙、关王庙、三娄寺、神堂坪、迭台寺、柏山寺等. 有一些村庄,在历史上一经做过馆、驿站、店或铺,以是村名就称为太安驿、张店、翟店、夏店、古店、大牛店、天池店、恒曲站、晋庙铺等. 还有一些村名,是历史上的关口或在关口相近,以是这些村庄的名字至今依旧叫做关,如马岭关、横岭关、黑龙关、下关、薛关等. 山西境内的村庄,有大有小,大到上千恐怕几千户人家,小到几户人家.这种大小,是由多方面的身分造成的.一样平常说,距大都会近的郊区,村庄大一些的较多;距河流近、交通便当,土地沃腴,可耕地多的地域造成的村庄,往往聚居人口多,以是村庄范围大.而那些偏僻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未便、土地瘠薄区域的村庄一样平常都比力小. 村庄的造成,尤其是在山区,往往是由于家族聚居人口繁殖而逐渐推广的.往往一个村庄内,有几户大姓是分为几个同宗族的.有一些村庄,单纯就是由一个姓氏的家族组成.这种自然的血缘干系,往往是村庄造成的基础. 山西境内的村庄,村内有街道,街道一样平常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者居多.这些街道中,往往有个中心肠,有的叫做十字街,工厂风水视频.有的叫做大十字.这种十字街,往往是村子的中心肠带,也是群众集会的聚集点和群众文艺活动的聚集点.这种聚集点上,往往都要设置一处戏台,逢年过节时唱些乡戏.这种戏台,在山西一样平常的村庄内差不多都有.有些地址戏台,历史悠久,例如山西临汾魏村的牛王庙元代戏台,这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的戏台.在村庄内建有戏台是相当普遍的.

浅析山西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及艺术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f15150782.html, 浅析山西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及艺术特色 作者:杨洋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02期 摘要:建筑的发展起源于民居,山西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之一,地理,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山西传统民居特有的建筑艺术特性与风格,特别是明,清以来形成积淀深厚的北方四合院住宅建筑。山西居住方式以窑洞和砖瓦四合院为主,著名的山西民居建筑之一“王家大院”。 关键词:地域文化特色,窑洞,建筑结构,王家大院,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41-02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是一个被黄土覆盖的山地和高原。特有的地貌形态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在悠久年代里,窑洞是山西广大山区居民用作建造的手段,是古老居民的住宅样式。山区地形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形成了一些与四合院结合形式的二层多进四合院和三合院,有效的解决了当地山区居民的住宅需求。随着经济的繁荣,山西民居建筑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建立了一座座山西特有的住宅。现在的祁县,太谷,平遥三县现在依然遗留着大量现存比较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这些宅院厚重,古朴,清雅,注重中轴线布局,突出“中和”思想,使儒家的思想融入其中。特别强调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建筑主与次的和谐统一。 窑洞这种古老的建筑样式,依然保存至今。窑洞分为两种,一种是黄土高原挖进去的窑洞,挖进去的窑洞中,一种是挖进去后在墙壁上抹上一层白灰、盘上炕便居住下来的。当然门窗是要用木框架做成,上面糊纸安玻璃。另一种便是在挖进去的窑洞内砌上一层砖,然后抹灰、盘炕、上门窗居住的。还有一种是把窑洞的前脸用砖砌过,里面保持原来土窑洞的。另一种是用砖石砌成的窑洞。使用窑洞,主要原因是因为窑洞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建造手法,充分体现了山西居民的聪明智慧。 山西民居建筑外墙一般很高,从宅院外面看,有很强的防御性。房屋都是单坡顶。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行,院门多开在东南角。山西传统的四合院基本结构元素主要有:宅门,倒座,院落,厢房,正房等几部分。有的还有垂花门或过厅串联。从空间组合上看,山西民居楼高院深,墙厚基宽。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如城堡般坚固。结构严谨,疏密有制,古拙不陈旧,统一而不单调。 山西著名的民居之一“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总的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 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广袤的黄土高原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铸就了古老的三晋文明。民居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当致可以分为窑洞、平房或两者混合的建筑。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南在”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极其有限的古代社会,自然环境对建筑型制和村落布局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受特定环境因素长期的作用和影响,传统民居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型制与村落布局特点。 一.的自然条件 是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等省区为界。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高原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由于受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部受到从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

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昼夜温差较大。 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 二.民居建筑概况 民居是中华民居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民居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尤其以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与特色。现存的以明清两代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数量较多、保存完好,成为我们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宝贵财富。 “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地貌却很少能提供这样大面积的平川。所以,在实际修建村落的过程中,往往是平地、山坡、断崖相结合的地形比较多。环境空间的集合体是由每一个建筑单体构成,是人类凭借一定的物质材料按照一定的建筑方法构建而成的。省东部的太行山脉,大多数为石头山,按石质分有青石、红砂石、石灰石等。由于石料普遍,依照就地取材节省开支的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省西部的吕梁山脉,以黄土丘陵为主,土质粘结性好、强度高,加上当地气候条件干燥地下水位低,因此当地民居广泛采用窑洞式住宅,运用“减

1.地形特征描述类

1.地形特征描述类 模板展示 描述角度 语言表达 地形 类型 平原、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 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 地势 高、低 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 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线 平直、曲折 ①海岸线平直; 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等 应用体验 1.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图中区域的地形特征。 解答示例: 答案 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解析 略。

2.[2017北京文综,36(1),8分]读图,回答下题。 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 4.(2017云南昭通上学期期末质检)读世界某区域图,据图描述M国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8分)

5.[2017海南单科,2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香蕉是热带水果。巴拉圭生产的香蕉因甜度高而闻名,主要出口阿根廷。近年来,巴拉圭因香蕉滞销而催生了香蕉粉产业。收获的香蕉经过去皮、干燥、磨粉,制成的香蕉粉可用于制作面包、饼干、冰激凌等。下图示意巴拉圭位置及地形。 归纳巴拉圭的地形特征。(6分)

答案精解精析 应用体验 2.答案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特征时要考虑三个方面:地形类型、各类型分布状况和地势起伏。根据图中山脉、多瑙河和匈牙利大平原等地理事物及分布信息,从上述三个方面描述即可。 3.答案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3分)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3分)(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得3分。) 解析由图中水流流向以及文字材料体现的灌溉水流方向可以判断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4.答案M国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4分) 依据:该国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且呈放射状水系。(4分)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国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呈放射状;根据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动可知该国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5.答案地势较低,海拔在500米以下;(2分)以平原为主;(2分)地势自巴拉圭河(中部)向两侧逐渐升高。(2分)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两方面归纳巴拉圭地形特征。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特征的分析与答题方法

命题规律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 1. 特征问题; 2. 区位问题; 3. 分布规律; 4. 评价问题; 5. 意义问题; 6. 措施 7成因问题。 一、特征描述。 (一)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思路模板)考题呈现方式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类型 1.地形类型(平原、丘陵、山地、 高原、盆地、谷地等);2.主要局 部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特征(起 伏大或小)3.最高点最低点;4、 若图中以山地为主,则需描述山 脉走向。等高线地形图; 河流流向。 地形以____ 为主; ____方位以____地形 为主:地势起伏大(或 和缓); 地势____方位高,(反 方位)低(或由方位 向反方位倾斜); 山脉呈方位—反方位 走向 地势起伏地势高低及其变化 例1: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 1地形以高山为主,多峡谷,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3喀斯特地地貌发育。 例2:(2011年全国文综卷,36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2)、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答案:①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②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例3:(2010年全国文综新课标,36题)左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 答案: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o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o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例4:(宜昌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考试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分析该流域内的地势特征及布哈河河流水系特征。(12分) 答案:地势特征: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间;公路沿中间湖泊修筑表明四周高中部低(或地势自四周向中部降低)。(4分) 水系特征:①布哈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该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是注入青海湖的最大的河流;②布哈河位于青海湖的最大河谷中,支流多,流域面积大;③北边支流多,南边

最新中国民居-山西民居-平遥古城

中国民居-山西民居-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县境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其文物古迹之多,价值之高,内容之丰富,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在这座古城的珍贵文物中,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镇国寺万佛殿;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的双林寺;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的清虚观;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文庙大成殿;也有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济桥。 平遥称古陶地,是帝尧的封地。平遥古城原为夯土城垣,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也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西周旧城埂的基础上扩建为今天的砖石城墙。 平遥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且城。它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由于县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遥古城内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的创立,在中国古近代金融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性质的新型金融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和金融肌体中然生成。 迄今为止,这座城市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

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同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 平遥县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的一座城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城墙上原有料敌台楼九十西座,城门上原建城楼,四角处还有角楼,已大多残坏,唯城墙依然如故。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还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资料。位于太原市西南的平遥县是全国仅存的4座完整古城之一。该景点完整无损,并于墙内建筑浑于一体,具有旅游和鉴赏价值。古城南与介休市接壤,北于祁县相邻,是大运公路必经之地,交通十分便利, 古城内各种服务齐备,各种名吃、店铺独具特色,城外宾馆、酒家、商场一应具全。平遥牛肉以其纯、真、鲜美名扬神洲。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报告以对平遥古城的评语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

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判定、以及描述 关于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判定、以及描述等内容既是高中地理的核心基础知识之一,也是能够体现学生基本能力的热门考点之一。通过对近些年来的各级、各类试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常见的判定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方法和依据主要有以下五种命题形式。 一、依据等高线判读地形特征。 一般从地形类型及比例(以什么为主,一般不超过两个、主要地形区分布); 地势特征(地势变化、相对高差大小、山脉走向); 特殊地表形态(沙地、沼泽、岩溶地貌等); 沿海的一般还要描述海岸线的曲直等, 等高线本身就是反映地形本质特征的,因此在试题中以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来命题是最常见的。这类题型的突破关键在于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分布特征: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密度不大;

高原: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顶部较稀疏; 盆地:等高线形状大致呈闭合状态,周高中低。 有些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地区会省略多条等高线,使其看似稀疏,实则十分“密集”。有时会被误认为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形。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养成良好的等值线地图的阅读习惯和步骤即: 一看数值范围,并确定等高距;二看形状;三看递变规律;四看疏密;五关注特殊点,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09福建文宗) 解析:首先看两地等高线均呈闭合状态,且海拔高度均大于500米;但A处顶部等高线

稀疏,且面积较大说明顶部地表比较平坦;边缘密集说明边缘较陡,因此确定其地形类型为高原; B处顶部面积小,且等高线密集因此B地为山地。 试题要求指出地形特征,我们只需答出地形的类型以及地势的分布特点即可。图中的中部等高线在200米以下,且分布稀疏,因此中部为平原。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答案: 地形类型:A地为高原、B地为山地 参考答案:地形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势为西北、东南两面高,中部低,起伏大。 2012福建高考: 描述该区域地形特征: 北部以山地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比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比较弯曲,多岛屿。 第二、依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推测地形特征。如何依据等温线的分布来推测地形的特点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等温线与地形的关系:

山西民居

山西民居 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 说法。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华丽的民居要数汾河一带的民居了,而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祁县和平遥。山西的村落无论大小,都有一个门楼。村落并不一定都有围墙,但是在大道入村处,必须建这种一座纪念性建筑物,提醒旅客,告诉他又到一处村镇了。河北境内虽也有这种布局,但究竟不如山西普遍。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复杂,由最简单的穴居到村里深邃富丽的财主住宅院落,到城市中紧凑细致的讲究房子,颇有许多特殊之点,值得注意的。但限于篇幅及不多的相片,只能略举一二,详细分类研究,只能等待以后的机会了。1、前言在人类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中,“居住”这个单元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每个人从来到世界的这一天直到去世都离不开“居住”这个话题。但是,民居不仅从 远古的穴居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日新月异,就是在同一个时代里,各个国家、民族,甚至各个地区,民居也呈现千姿百态,且各具特色。民居的特色不仅仅为研究文化的学者们所关注,而且也成了广大人们追溯童年、思念故土、怀念家乡追等不可或缺的美丽画景。2、山西民居简述民居建筑是人类最早、最大量、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也是人类最原始又是最持续发展的一种建

筑类型。民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也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产、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民居的特色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很大程度上受着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2.1 山西北部、西北部、中部民居类型山西北部、西北部、中部农村居住方式大体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一是窑洞房,在晋西北与晋北地区,包括吕梁地区窑洞都比较普遍。窑洞房中,又有几种类型。一种是在黄土高原的土落千丈岸边挖进去的窑洞。这种窑洞在山区比较多。挖进去的窑洞一般是一明两暗。挖进去的窑洞中,又可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挖进去后在墙壁上抹上一层白灰、盘上炕便居住下来的。当然门窗是要用木框架做成,上面糊纸安玻璃。另一种便是在挖进去的窑洞内砌上一层砖,然后抹灰、盘炕、上门窗居住的。还有一种是把窑洞的前室用砖砌过,里面保持原来土窑洞的。这几样,都是挖进去的窑洞。再一种,是用砖石砌成的窑洞,这种窑洞,在山区、平川都有。当地人所以要碹这种窑洞,主要原因是因为窑洞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这种窑洞,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全砖碹成的窑洞的特点。二是全部用石头碹成的窑洞,三是全部用土坯碹成的窑洞。第四便是砖石混合,或砖坯混合碹成的窑洞。这几种窑洞,里面大都要盘炕,上木框架门窗,是在平地上盖的窑洞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