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导学案

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导学案

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导学案
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导学案

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导学案

(无答案)北师大版

课题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主备人审核人

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列举拜占庭帝国强盛的表现

2.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了解拜占庭帝国衰亡的过程,并探讨其衰亡的原因。

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历史。

难点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原因及历史启示。

集体备课内容自我

补充教

一、情景导入,认定目标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分步骤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一)强盛的帝国

1.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为什么能够保持长时间

的稳定与繁荣?

(二)可悲的衰亡

2.谁能讲讲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

(三)深刻的启示

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

发展状况原因

兴盛地理位置……

商业贸易……

继承保存……

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衰落陶醉于……

不屑于……

……的进攻

集体备课内容自我

补充

教学程序2.结合上面表格,联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整理】学习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试着总结罗马历史发展概况。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其首都在()

A.巴格达B.君士坦丁堡 C.罗马 D.曼彻斯特

2.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三面环水,背靠大陆,地势十分险要;加上帝国多年来的构筑经营,城防工事十分坚固,真可以说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然而,它竟然出乎意料的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破。下列不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

A.开放宽容B.内部矛盾重重C.国力衰弱D.狭隘保守

3.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的标志是()

A.君士坦丁堡被攻陷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C.东罗马帝国的分裂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入侵4.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有延续了大约()A.800多年B.900多年C.1000多年D.1100多年5.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是()

A.国家分裂必然导致灭亡

B.固步自封必然会被历史淘汰

C.国家要发展必须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D.封建制度必然会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自我反馈

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灭亡

灭亡

(476年)

(1453年)

(395年)

(前27年)

(前509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精美教案

《阿拉伯帝国》 教材分析: 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教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结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和中国等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造纸、指南针、火药等是阿拉伯人传到西方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简单说出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能用主要史实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中的作用; 了解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教学难点】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中国旧称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教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阿拉伯帝国。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教师讲述:谈到阿拉伯,我们会想到很多与之相关的事情,如:世界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大食国、伊斯兰教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列举,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而跟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密切的应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

2021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下4.21古老帝国的悲剧练习卷

2021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下4.21古老帝国的悲剧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在欧亚两洲交界的要地营建帝国的新都——。公元年,罗马皇帝临终时,将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至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旧名为,故称“”。2.罗马帝国于公元前年由建立。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于年战死沙场,千年帝国灭亡。 3.将括号中历史时间的编号填到相应的历史事件后 查士丁尼西征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分裂伊斯兰教传入欧洲拜占廷帝国灭亡(①395年,②6世纪,③476年,④14世纪下半叶,⑤1453年) 二、选择题 4.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的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却衰亡了。拜占廷帝国最后亡于( ) A.西罗马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 C.阿拉伯帝国 D.迦太基 5.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廷的旧址上营建帝国的新都( ) A.罗马B.君士坦丁堡C.伊斯坦布尔D.拜占廷 6.罗马帝国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这一大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是在() A.公元3世纪初B.公元3世纪末 C.公元4世纪初D.公元4世纪末 7.罗马帝国分裂后出现的东罗马帝国,其首都在今天哪国境内( ) A.意大利 B.德国 C.土耳其 D.伊朗 8.正当希腊文明之花在地中海东部蓬勃绽放之际,一个新的强国在地中海中部崛起,这就是罗马。从罗马共和国建立到罗马帝国分裂相隔约( ) A.600年 B.700年 C.800年 D.900年 9.“1453年4月6日,争战异常激烈,土军屡攻未逞。4月21日,土军在热那亚人的 帮助下……用木板铺设了一条长达15千米的木板划道,上涂油脂,把70多艘战舰经陆地拖进金角湾……”这是关于一场著名战争的叙述。交战双方是( ) A.罗马——迦太基B.西罗马——日耳曼 C.德意志——教皇国D.拜占廷——奥斯曼土耳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21.伟大的悲剧 教与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故事情节,有感情的复述课文。 3.理解体味关键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4.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与学重点 体会作者颂扬的精神,通过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教与学难点 理解体味关键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展示有关南极风光、动物、探险等图片,使学生进入情境。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斯科特领导的英国探险队虽然成功地到达南极点,却没能够平安归来,最后全军覆没,但他们的勇敢顽强精神和悲壮业绩,在南极探险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历经艰辛,艰苦跋涉,却没有将所采集的17千克重的植物化石和矿物标本丢弃,为后来的南极地质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探险的日记、照片,也都是南极科学研究的宝贵史料,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为了让人们永远地纪念他们,美国把1957年建在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悲剧》。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他们的影响。成为著名的和平者。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作品有《三位大师》、《最初的经历》等。 2、读准字音,解释下列词语。 毛骨悚然毋宁吞噬 3、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二)读出自我: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阿拉伯帝国》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阿拉伯帝国》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阿拉伯帝国》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阿拉伯帝国》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半岛的古代历史,如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国家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及灿烂的伊斯兰文明。而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阿拉伯帝国。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讲述了伊斯兰教的创立,可以让学生比较世界三大宗教,以便加深记忆。此外,注意让学生总结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 绘制图示法;要点提炼法;活动与探究法。 [新课导入] 阿拉伯半岛位于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地区之一,波斯湾沿岸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现今的阿拉伯半岛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购买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使用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把瀚海的沙漠改造成了干旱的宝地,出现了美丽的城市和绿洲。 那么,你想了解古代阿拉伯半岛的情况吗?知道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吗?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讲授新课]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教师展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地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以此来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通过师生讨论,伊斯兰教产生背景如下: (1)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2)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3)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2.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阿拉伯统一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伊斯兰教是谁创立的? 学生回答:穆罕默德。 ◆教师给学生设计阅读问题,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梳理穆罕默德的活动,从而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进一步了解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穆罕默德的活动如下: 教师分组进行活动,引导学生总结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归纳后,用表格方式呈现。 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点 过渡: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学案人教版

21.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风餐露宿,毛骨悚然,精疲力竭”等词语。2、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长篇小说《焦躁的心》;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斯》等。 2.了解背景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发现英雄们已冻僵的尸体。) 【自主学习】 1.快速阅读课文,要做到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进行浏览,每分钟争取不少于400字。并注意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导航]:1~3段,写斯科特带领的探险队到达南极点,发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而返;4~13段,写探险队员一个个悲壮地死去;14~16段,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英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悼念和尊敬。 2.给下列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拽() diān()狂雪qiāo() 凛liè()吞shì()销shí() 羸()弱步lǚ()告罄() 遗shuāng() 踉踉()跄跄() mèn mèn()不乐 广袤无yín()鲁mǎng()大胆 yáng yáng()得意疲bèi()不堪 语无lún()次 jīng()打细算 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古老帝国的悲剧word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列举拜占廷帝国强盛的表现。 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 , 了解拜占廷帝国衰亡的过程。 考查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历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识读《拜占廷帝国形势图》 , 说出拜占廷帝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地理条件。并结合其他图像资料讨论分析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和历史启示 , 从中总结出文明发展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拜占廷帝国的历史悲剧昭示人们 : 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 , 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重点: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历史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难点: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原因及历史启示。 教具:《拜占廷帝国形势图》《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的灭亡图》等。 教学过程 从复习旧知识中导出新知识:(边提问边副板书如下):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10~公元31年)→罗马帝国(公元31年~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476年被蛮族人灭) ↓ 东罗马帝国 问:罗马帝国____年分裂____(谁)分裂,东罗马帝国又叫____帝国,为什么?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第一目 一、强盛的帝国 1.罗马帝国的分裂。 出示幻灯片一:《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的灭亡图》 学生结合《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的灭亡图》得出答案 由一学生结合《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的灭亡图》讲解罗马帝国的分裂的过程。 2、拜占廷帝国的建立 重点东罗马帝国,为什么又叫拜占廷帝国的问题。——拜占廷是希腊旧名使学生更好理解后文“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这句话。

3. 拜占廷帝国的兴盛。 请列举出帝国强盛的表现 学生阅读讨论后得出: ●请列举出帝国强盛的表现: ●疆域广 ●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国库充实,军事强大 ●拜占廷帝国壮丽如天堂等等 二、可悲的衰亡 1、衰落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阅读要求:请结合《拜占廷帝国形势图》概述拜占廷帝国衰亡的过程 出示幻灯片二:《拜占廷帝国形势图》并配文字:6 世纪,查士丁尼西征曾使拜占廷帝国的疆界一度的地向西扩张了许多,但查士丁尼西征和反动措施使帝国政治出现危机, 经济凋敝, 逐步走向衰落 出示幻灯片三:《拜占廷帝国形势图》并配文字:查士丁尼西征和反动措施使帝国政治腐败, 经济凋敝, 逐步走向衰落。从 6 世纪后期起, 领土不断被周边的蛮族势力蚕食。11世纪,拜占廷只占据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的部分地区。庞大的帝国逐渐瓦解 出示幻灯片四:《拜占廷帝国形势图》并配文字: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拜占廷推动失去海上贸易独占权。1204 年日君士坦丁堡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西欧封建主占领了拜占廷大部分的领土,从14 世纪开始向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15世纪只剩如图所示的两块小地盘 以上由一学生充当小老师上台讲解并指出相应的位置。 2、灭亡: 师生共同概括出:1453年被奥斯曼土尔其帝国灭 三、深刻的启示 (一)出示幻灯片五,列出思考题: ●1、请分析拜占廷帝国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2、请分析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_1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

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 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 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有实施暴政的暗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和各诸侯国国名卡(“齐、楚、燕、韩、赵、魏、秦”)、时间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XX年”)、朝代卡(大字“秦”“西汉”)以及制作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课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教学方法 利用挂图、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板书设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前221年) “纸上谈兵” 二、秦末农民战争. 秦的灭亡(前2XX年) “揭竿而起”“破釜沉舟” 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前2XX年) “洪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复习战国形势 师:我国在夏、商、西周以后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分裂状态。 1、请同学们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 (选学生回答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出示“战国形势图”) 2、谁能把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老师绘制的战国形势图中相应的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导学案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 难点:阿拉伯帝国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①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②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 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3、统一阿拉伯半岛 ①默罕默德最初在 传教,遭到传统势力反对,于 年率信徒迁居 , 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 者穆罕默德的决定。 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②630年,默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默罕默德 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知识点2 阿拉伯帝国 1、对外扩张 ①默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条件: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阿拉伯人空前 团结,士气高昂。 ②在亚洲: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③在非洲: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④在欧洲: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2、帝国形成 ①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②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知识点3 阿拉伯文化 1、哈里发重视知识: ①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②830年,在巴格达设立“ ”,集科学院、 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③为延揽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2、成就 ①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 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②代数学: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③“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第21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资料

第21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

第21课《伟大的悲剧》 1.文学常识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2.文章思想内容 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斯科特探险队在争到南极点的竞争中失败了,他们作为失败者却要为胜利者作证,而且全队都在归途中覆没,世人都为他们而悲痛,所以这是悲剧;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在探险途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高贵和震撼人心的,所以这出悲剧又是伟大的。 3.重点词语 拽zhuài:拉。 无垠yín:没有边际。癫diān狂:言行举止不庄重、轻佻。 凛lǐn冽:刺骨地寒冷。 吞噬shì:吞食;并吞。 销蚀shí:消损腐蚀。 羸léi弱:瘦弱。 姗姗(shānshān 都是一声)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千辛万苦: 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精疲力竭jié: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闷闷不乐mèn:因有不开心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sǒng: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自己的威风。 洋洋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忧心忡忡chōng:忧愁的样子。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畏缩不前:害怕而不敢向前。 鲁莽大胆:胆子大,说话做事不经考虑。莽撞。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语无伦(lún)次:话讲得很乱,没有层次。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与其……毋(wú)宁:与其……不如…… 4.重点句子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丁韪良:古老帝国的觉醒和重生

提要:地球上只有五个帝国具有足够广阔的疆界,可以出现在外太空的地图之中,中国即是这五个帝国之一。它的人口是俄国的三倍,国土差不多同样辽阔,其自然资源堪称无与伦比。……,我们很难想象它未来将会变得多么强盛。中华民族是通过兼并小国才逐渐变得强大的。它从中亚高原的涓涓细水,一路汇合溪流,逐步壮大成河,最终成为汹涌辽阔的大江,流入无垠的东海。中国历史上多次惊心动魄的革命:有的就像秦代的长城那样,将统一的印记烙在整个民族之上;有的就像是1644年的满人征服那样,使整个或部分中华民族屈从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而且这个帝国正在发生的转变,它与宗教、商业和军事等领域所受到的西方影响之间的关系,都值得我们讨论。 序 中国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最伟大运动的舞台。与其相比,俄国的骚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它并非政治舞台,而是一个社会舞台。它的目的既不是变换朝代,也不是政府形式的革命,而是具有一个更为崇高的目标和更为深刻的动机,它所承诺要做到的事情是让这个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最保守的帝国得以彻底振兴。南北半球上难道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此视若无睹吗? 大约三十年以前,当日本采纳了西方文明的外部形式时,它的行动被许多人视为一种玩弄把戏——出于一种临时目的而采用的拙劣模仿。但是当看到各国内阁和商会都不得不认真对付这个北太平洋上的不列颠指日本,因为它的国土形状和在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地位与英国相仿。时,他们现在又会怎么想?日本这个巨大邻国的觉醒,肯定会产生同样惊人的结果,而且所产生变革的规模将会大得多。 政治骚动,无论是像潮汛那样是周期性的,还是像飓风那样是未曾预见到的,总的来说都是表面和暂时的,然而中国的社会运动却源于地面之下足以造成沧海桑田的力量。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来解释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这些力量。 正是出于对这种辉煌景观的憧憬,使我在短期访问了自己的祖国之后又回到了中国——而且是在华中诸省生活了几年之后又回到了京师。倘若中国人民仍像半个世纪以前那样麻木不仁的话,我也许会对他们的未来感到绝望,然而当我看到他们像今天这样众志成城,怀着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时间和秦朝的都城;探讨秦统一的意义。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是秦的兼并战争及统一的历史意义;难点是秦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4- 65页“秦王扫六合”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①战国以来, ________ 成为大事所趋。 背景3②________________ 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L③ _______ 之战后,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时间:_ .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开国皇帝: 都城:_ 意义: 2. 学生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想一想秦王为什么能统一天下? 3. 师简单介绍亲王嬴政,让学生理解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 侯尽西来”的意思。 【共同探究】 1. 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指导学生阅读,并回答:灭六国的时间,顺序;②秦王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都城在哪? 2. 讨论:战国七个国家,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全国。 3.师指导学生识图:了解秦朝的疆域。 4、学生先自学陈胜吴广起义内容:①识记时间,地点,建立的政权;②讨论起义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5、自主学习楚汉战争,分析对比成功失败的原因。 【巩固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60年,秦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从此, 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这场战役是()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2?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0 年 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的建立者是()

历史关键词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北平/《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彭德怀/黄继光/邱少云/“三八线”/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954年第一届人大/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平共处/周恩来/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1958年大跃进/盲目求快/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严重失误/违背经济规律/经济困难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五一六”通知/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指向刘少奇、邓小平/红卫兵、造反派冲击各级领导干部/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刘少奇含冤逝世是最大的一起冤案/“文革”是一场内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964/罗布泊/原子弹/1966/导弹/1976/氢弹/1970/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技术/建国前,海军/建国后,空军/三位一体: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科技强军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1971年,26届/新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乒乓外交/1972,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改革开放/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袁隆平,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发展高等教育,恢复高考,设立学位制度,发展研究生教育/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谱、红岩/1981年,茅盾文学奖/1991年,五个一工程/1984年,洛杉矶23届奥运会,中国奥运零的突破/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国两制,邓小平,祖国统一/1997,香港回归,紫荆花/1999,澳门回归,水莲花/两岸关系,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个中国/经济文化交流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982年《宪法》/五届人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国有企业改革/公司制、股份制/社会保险制度/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用“邓小平理论”称谓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人类始祖,南方古猿/三大人种,自然形成/母系社会,女人主导,该亚为证/父系社会,农业劳动,男人当家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古代埃及/尼罗河/金字塔/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罗马/商品经济和议会政治/海洋文明/全希腊的学校/雅典/伯里克利/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前510年/罗马共和国/罗马与迦太基的布匿战争/前31年/屋大维/罗马帝国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日本民族善于模仿/“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隋唐/班田法/租庸调制/二官八省制/7世纪初/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宣扬“安拉”/穆斯林/《古兰经》/以“宗教”为纽带建成地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文明:法兰克/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封建制度/封君封臣制/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1世纪/耶稣/基督教/信奉“救世主”/罗马天主教成为欧洲的精神领袖/“丕(pī)平献土”/琅城起义/西欧城市兴起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裂/拜占廷帝国/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深刻的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一*知识与技能 h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趙势I 商鞅变法后秦实力最锻*长平战后六国皆无力 御秦, 2、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和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露的吋间冬 二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次大规模的农厌大起义。 4.通过阅读"嗪朝疆域图7培养识谏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基本史实。 2、 通过对 “纸上谈兵” “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的运用, 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和中华民族的 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通过阅读相关小字内容,认 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 重点:秦国的兼并战争用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秦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预习学案 1、“秦王扫六合” (1 )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 _______________ 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 _______________ 阻碍了社会发展。 ______________ 成为大势所 趋。商鞅变法后,_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不断兼并邻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 年, _______________ 中 大破六国中最强的赵国军队。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元前230 —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 、六国,建立 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定都_、秦王赢政自称 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 以来诸候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至一个崭新的阶段。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的疆域东到 ____ 、南至y _______ 、西至y ________ 、北至y 。 2、陈胜吴广起义 (1 )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 负担十分沉重、 _____________ 繁重、 ____________ 严酷,使社会矛盾尖锐起来,最 终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而失败,沉重打击了秦的统治。 (3)继陈胜吴广起义之后, 公元前 __________________ 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在 ______________ 大败秦军主力,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率 军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3、楚汉战争 ____ ,封刘邦为 。后来双方为争夺皇位,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 争,历史上称为 ____________ (2)楚汉战争的性质是统治阶级为争夺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战争,最终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 都 __________ ,史称西汉。 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这是诗人李白对哪位统治者统一过程的形象描述( A 、秦始皇 B 、汉高祖 C 、唐太宗 D 、隋文帝 2、 秦朝建立的时间是( ) (2)公元前209年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在大泽乡揭竿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后建立起 政权;后因寡不敌众 (1)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 202年建立汉朝,定 )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优秀教案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上述图片,你能想到什么?你知道图片中故事的由来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阿拉伯帝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创立背景: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6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 2.学生自学:阅读教材,说说伊斯兰教建立的时间、创立人、发源地及主要传教活动。 提示:①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初;②创立者:穆罕默德;③发源地:阿拉伯半岛。 主要传教活动:①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②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③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目标导学二:阿拉伯帝国 1.学生自学:结合教材地图《阿拉伯帝国》,描述阿拉伯帝国的形成过程。 提示: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控制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攻克埃及,横扫北非;西南占领西班牙。 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扩张广为传播。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2.问题思考:如何理解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提示: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目标导学三:阿拉伯文化 1.教师讲述: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阿巴斯王朝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宫”。 2.学生自学:阅读教材说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提示:数学、医学典籍、文学等。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三、课堂总结 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和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利用伊斯兰教进行掠夺战争建立起来的阿拉伯帝国,由于各种矛盾的激化,迅速走向分裂。阿拉伯人民吸取了境内各族人民的文化成就并加以发展,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和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古以来,阿拉伯人民同中国人民就有着广泛的文化交往。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教义、传播以及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按时间顺序,引导学生梳理基本要点,并重点探讨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以及阿拉伯帝国形成中的作用。在阿拉伯文化部分,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从不同方面归纳阿拉伯文化成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2课阿拉伯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伟大的悲剧》 教师在教授本课时要注意布置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快速阅读课文,毎分钟争取不少于400字。基本问题设置方面要注意提示学生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这篇课文贯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有选择地阅读一些重要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斯科特和伙伴们的精神令人感动,可以重点突出他们团结合作、为他人业绩做证,勇于探索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伟大的悲剧》自学资料。 一、故事导入: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o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第21课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

第21课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理解封建帝国出现危机的原因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概括、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了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认识人类的科学文化总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若脱离交流,就会被世界潮流所抛弃。 【教学重点】 “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清朝康熙乾隆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这时,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经济迅速发展。然而,盛世之下却潜伏着深刻的社会危 机。乾隆中期以后,危机逐渐凸显,奏响了泱泱大清帝国由盛及衰的悲歌。为什么强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一、吏治败坏

教师:1、说说乾隆后期吏治败坏的表现。 学生:乾隆后期,上层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各级官吏几乎是无官不贪腐,无吏不行贿,官吏普遍敷衍塞责,不求进取,将国家大事置于脑后。(2)军队腐化,军纪松懈,军备废弛,战斗力削弱(3)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和反清斗争此起彼伏 教师:2、想一想,吏治的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吏治败坏加重了社会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二、人口膨胀与耕地不足的矛盾 教师:1、议议人口增长曾是清初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表征.为什么到清朝中期以后却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加深社会危机的原因呢? 学生:清朝中期以后,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到道光时(19世纪前期),人均耕地面积下降2.25亩,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尖锐。 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再加上剧烈的土地兼并,致使整个社会日益动荡不安。18世纪末,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教师:2、议一议人口膨胀与耕地不足的矛盾带来的影响? 学生: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教师:3、从清朝向上回溯,历代强盛的王朝发展到其鼎盛时期都会盛极而衰,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导致灭亡。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这是不可避免的吗? 学生:统治者开始贪图安逸享受,而不能居安思危,不重视政务和民生。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这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居安思危,爱恤民力,注重民生和勤于政务。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三、“闭关锁国”政策 教师:1、说说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学生:(1)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违禁者处以死刑 (2)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王朝又施用“海禁”旧招。乾隆帝下令加强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行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细节中的情感。 4、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学习重点与难点: 1. 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体会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坦然和勇敢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 2. 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走进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罗曼罗兰》《精神疗法》;传记《三位大师》《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背景追溯】 本文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点聚焦】 伟大的悲剧“悲”在哪,伟大在哪? 悲壮、伟大;①失败之悲——精诚团结;②作证之悲——诚实守信;③孤独之悲——坦然乐观; ④死亡之悲——赤子之心;⑤世人之悲——超越极限. 【难点突破】 题目中的“悲剧”与“伟大”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 题目中的“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但其实并不矛盾。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题目点明主旨。 【图解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