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韪良:古老帝国的觉醒和重生

丁韪良:古老帝国的觉醒和重生

丁韪良:古老帝国的觉醒和重生
丁韪良:古老帝国的觉醒和重生

提要:地球上只有五个帝国具有足够广阔的疆界,可以出现在外太空的地图之中,中国即是这五个帝国之一。它的人口是俄国的三倍,国土差不多同样辽阔,其自然资源堪称无与伦比。……,我们很难想象它未来将会变得多么强盛。中华民族是通过兼并小国才逐渐变得强大的。它从中亚高原的涓涓细水,一路汇合溪流,逐步壮大成河,最终成为汹涌辽阔的大江,流入无垠的东海。中国历史上多次惊心动魄的革命:有的就像秦代的长城那样,将统一的印记烙在整个民族之上;有的就像是1644年的满人征服那样,使整个或部分中华民族屈从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而且这个帝国正在发生的转变,它与宗教、商业和军事等领域所受到的西方影响之间的关系,都值得我们讨论。

中国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最伟大运动的舞台。与其相比,俄国的骚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它并非政治舞台,而是一个社会舞台。它的目的既不是变换朝代,也不是政府形式的革命,而是具有一个更为崇高的目标和更为深刻的动机,它所承诺要做到的事情是让这个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最保守的帝国得以彻底振兴。南北半球上难道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此视若无睹吗?

大约三十年以前,当日本采纳了西方文明的外部形式时,它的行动被许多人视为一种玩弄把戏——出于一种临时目的而采用的拙劣模仿。但是当看到各国内阁和商会都不得不认真对付这个北太平洋上的不列颠指日本,因为它的国土形状和在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地位与英国相仿。时,他们现在又会怎么想?日本这个巨大邻国的觉醒,肯定会产生同样惊人的结果,而且所产生变革的规模将会大得多。

政治骚动,无论是像潮汛那样是周期性的,还是像飓风那样是未曾预见到的,总的来说都是表面和暂时的,然而中国的社会运动却源于地面之下足以造成沧海桑田的力量。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来解释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这些力量。

正是出于对这种辉煌景观的憧憬,使我在短期访问了自己的祖国之后又回到了中国——而且是在华中诸省生活了几年之后又回到了京师。倘若中国人民仍像半个世纪以前那样麻木不仁的话,我也许会对他们的未来感到绝望,然而当我看到他们像今天这样众志成城,怀着

告别往昔的坚定信念,想通过采纳西方文明的精华来寻求新的生活,我感到自己对于他们未来的希望已经实现过半;我对于能够利用自己的声音和笔来帮助他们的事业而感到高兴。

他们的爱国主义情绪中也许确实掺杂了对于外国人的敌意,但是随着智力的增长,他们的思想难道不会变得更加开阔?他们难道不会意识到他们的利益,与他们谋求加入的国际大家庭的利益是不可分割的吗?

我对于中国改革运动进程的深度和真实性的见证与日俱增。昨天,规模盛大的秋季军事演习刚刚结束。这些演习显示,在铁路运输的帮助下,中国能够聚集起一支训练有素的十万人大军。可是政府对于这支令人畏惧的庞大陆军并不感到满足,它还下令打造一支包括八艘装甲巡洋舰和两艘战舰的精锐海军,其中有五艘军舰和三个海军基地将装备有无线电报设备。

跟重振陆军和海军同样重要的还有下列事实,即几天前有一些在国外大学完成了学业的中国留学生得到了进士(相当于民法博士)的头衔,这意味着他们将会被任命到一些重要的职位上。假如说在军事检阅仪式上大炮的轰鸣声宣告了弓箭时代的结束,那么这另一个事实是否也宣告了在教育领域中,吟诗赋词和书法已经让位于科学和各种语言?今后,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将会争先恐后地奔赴日本的大学,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将会去大洋彼岸的西学源头寻求知识。

更为令人惊叹的是中国在妇女思想解放这一方面所采取的步骤。学部的一位最高官员前几天已经向我保证,他将推动女校的建立。中国生活中的这一阴暗部分将会被暴露在阳光之下,在不远的未来,中国青少年所受的教育将会从母亲的膝盖上开始。

政务处的连日商议证明五大臣出洋考察团所提出的改革方案并未被束之高阁。作为改革派领袖之一的端方刚刚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他有一个实现其进步思想的“白皮书”;直隶总督袁世凯在秋季军事演习之前向慈禧太后告别的时候,请求她不要听从那些曾经于1900年酿成巨大灾难者的劝告。

鉴于以上这些事实,中国的报纸目前正在讨论国教一事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古老祭坛上的火焰已几近熄灭,在那些公开宣称采纳基督教,以作为开明的国民之唯一信仰的人中间,最著名的一位居然是个和尚。

我们是否可以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确信中国将成为基督教国家中的一员?

丁韪良

1906年10月30日于北京

前言

不同国家的地质构造可谓是五花八门,它们所代表的不同时代更是难以计数!而占据地球表面的人类也同样种类繁多,他们的进化时期也不比地球的年龄要短多少。追溯人类发展和衰退的阶段,解释其所经历的大起大落,是一位富有哲理性的历史学家的职责。

假如说在数月内便经历卵、虫、蛾等三种不同生存形态的蚕,其生命历程颇为耐人寻味的话,那么从野蛮状态进化而来,其发展进程长达数千年的人类社会不知道该更有趣几倍。除了人类大家庭中我们自己这个分支之外,我们所最关注的就是隔着太平洋与美国遥相呼应的黄种人的历史。也许是由于习俗和环境的陌生,以及经验和情绪的对比或偶合,所以黄种人的历史在我们眼中显得更为神奇。他们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跟美国社会的反差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会怀疑那个使他们与我们脚心对脚心的地心引力是否令他们的思维方式也跟我们正好相反。

要进行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必须去发掘像尼尼微(Nineveh)是古代亚述帝国的首都,现已不存,其遗址在如今的伊拉克北部。或巴比伦那样的古墓里,因为与西亚那些已经消亡的昔日帝国墓地不同,中国是一个具有无穷精力之民族的故乡,它如今之伟大和未来之繁荣都足以令人仰慕不已。

倘若其他星球的居民可以俯视我们,正如我们仰望月球那样,那么地球上只有五个帝国具有足够广阔的疆界,可以出现在他们的地图之中,中国即是这五个帝国之一。它的人口是俄国的三倍,国土差不多同样辽阔,其自然资源堪称无与伦比,假如把美国排除在外的话。一旦它采纳基督教文明,用蒸汽和电力将这个庞大国家的所有成员都凝聚在一起时,我们很难想象它未来将会变得多么强盛。

中华民族是通过兼并小国才逐渐变得强大的。本书将追溯它成长发展的历史,演示它如何从中亚高原的涓涓细水,一路汇合溪流,逐步壮大成河,最终成为汹涌辽阔的大江,流入无垠的东海。书中将会记载许多次惊心动魄的革命:有的就像秦代的长城那样,将统一的印记烙在整个民族之上;有的就像是1644年的满人征服那样,使整个或部分中华民族屈从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最后,书中还将有相当的篇幅来描述当代中国的历史;而且这个帝国正在发生的转变,以及它与宗教、商业和军事等领域所受到的西方影响之间的关系,都将给予忠实的描述。

由于要理解或透彻地研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脱离他们所处的环境,所以作者将对这个国家作一番粗略的描述。

第一章中国本土

五大地区/气候/地域和人口/十八行省

关于中国本土作者此处所指的“中国本土”指的是清朝的“十八行省”,而未包括东北、新疆、蒙古和西藏的广大地区。——编者注,可以断言,在太阳所照耀到的地方,从来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地区能够享有支持一个富足而繁荣的民族所必需的这么多的优越条件。处于北纬十八度到四十九度之间,它的气候既没有热带的骄阳似火,也没有寒带的冰天雪地。在中国本土的所有省份中,没有一个是不能够种植小麦、水稻和棉花这三种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但是在南方,有一半的小麦产量被水稻所取代,而在北部,棉花则让位于桑蚕和麻类植物。棉花和水稻在南方被分别比喻为“后”和“王”。

在分布均匀和高度适中的众多山川丘陵的山坡上,梯田的形状宛如空中花园;中国还拥

有相当数量的肥沃山谷和堪与美国大草原相媲美的广阔平原。一条条江河贯穿大陆,为灌溉和运输提供了充沛的水力,因而在中国本土,贫瘠的土地数量很少。

三千英里长的海岸线蜿蜒交错,分布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海湾,它们为来往船只提供了无数的港口,世界上只有为数很少的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便捷的海上贸易条件。

关于它的国界,十八行省中有六个位于东部的沿海省份,濒临太平洋;在南部它与印度支那和英属殖民地缅甸接壤;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构成了比北方长城更为坚固的天然堡垒。作为人类最伟大工程的长城,现在仅仅是一个地理标志。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中华帝国”的肥沃土地而建造的长城,在当初几代人身上也许发挥过作用,但很难说它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成功范例,因为在它建成后的二十二个世纪中有一半多的时间,中国均全部或部分地处于鞑靼人的统治之下。

中国拥有一百五十万平方英里的领土,相当于半个欧洲;它还拥有将近四亿的繁忙人口,但后者非但没有耗竭这个国度的资源,反而通过改进农业、制造业、矿业和交通运输,使它无疑还能够轻而易举地养育比目前人口多一倍的勤劳人民。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大自然的产物和由人类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产品种类丰富,竞相斗妍。假如逐一列举出来,那读起来肯定像是一部地名索引,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有一长串枯燥的数字。如果想要大致估量这种物产的富饶,你必须至少花一年的时间一个接一个地走遍这些省份。但要是没有闲暇来作这等切身的体验,那么通过那些已经作过这样的旅行,并在上述地区进行过专门调查之人的视角来了解它们,也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四章浙江省

舟山群岛/普陀和海盗/奇特的渔夫和渔船/宁波/功成名就/招魂/中国人的心理学/杭州/钱江大潮

与福建北部相邻的省份便是浙江,在十八行省中浙江省是最小的一个,仅仅只是上一章中所提到的那些山地的一部分。它的面积与印第安纳州大致相当,而中国的一些省份则是它的四或五倍。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省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或许是因为这里的江河都流向北方,或许是古代的越国早就已经划定了它的疆界,也可能是当地人的语言与钱塘江出海口处那个大平原居民使用的方言十分接近。仅仅为了一个诸侯国的利益,帝国征服者总是把一个自然形成的区域划分得支离破碎,真是可悲可叹!

与东海岸遥相呼应的是舟山群岛,那里有两个岛屿值得一提。最大的那个舟山岛(群岛也因此得名)相当于纽约州罗得岛的一半大,它的名字来源于其形状像一艘平底船,岛屿的两头各有一个地岬。岛上有十八条山谷——这跟十八行省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在一段真实反映当地居民伦理道德的民谣中有这种提法,于是便流传了下来。这个岛四面被海包围,同时跟大陆又很接近,能轻而易举地从任何一处向对岸发起攻击,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队就发现这里是一个安全的驻扎营地。

舟山岛的东边是神圣的普陀岛,即中国沿海地区的衣阿华州。普陀岛上有高耸的山岭,同时它的面积极小,不会吸引人们出于世俗目的到来此地,难怪佛教徒们会选中这块地方作为修身养性之地。许多个世纪以来,普陀便以其佛教寺院而闻名遐迩,其中的一些寺庙是用

建造皇宫的木材修建的。以前邻近海港城市的传教士们常常到普陀岛上来避暑,但现在已经没人再来了,因为这一带海域海盗猖獗,岛上无法躲避小股海盗的骚扰。

1855年,陆赐(William Armstrong Russell,1821—1879)是英国安立甘会的传教士,1848年来到宁波传教,二十四年后被选为主教。先生(他后来当上了主教)和我在去普陀岛的路上被海盗抓获,他们是我所听说过的最有绅士风度的海盗。他们邀请我们在我们自己的平底船甲板上共进早餐,但他们不仅拿走了我们的所有食物,也抢走了我们的平底船。他们用一条小船把我们送到了目的地,还答应会来岛上探望我们。他们中的一个海盗拿了我朋友的手表,并向他打听该如何上发条。宁波长老会传教使团的创建人娄理华(Walter Lowrie,1819—1847)是1842年来华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1847年因受到海盗袭击,落水而死。牧师就没那么幸运了。几乎在同一地点遭到海盗的袭击后,他因被抛入大海而丧生。

经过了这些岛屿之后,我们便看到了甬江。在甬江的出海口处有一座小城称做镇海,再溯流往上走十二英里,就是宁波这个贸易中心。与我们所想象的不同,这种奇特的布局使在华的西方人强烈地意识到自然法则的规律性:广东、上海、福州和天津等地全都是按照这个布局。用一座小城作为大量运输船只的锚地,而放弃了这一优势的大城市却坐落在更为内陆的地方,那里可以不受海盗和外敌的侵扰。

在逆江而上时,我们见识了许多特殊的捕鱼方式。我们看到一些鸬鹚栖息在一条小船的船舷上,不时会有一只潜入水中,然后叼着鱼回来。如果捕到的是一条小鱼,它会直接吃掉作为酬劳,但如果是一条大鱼的话,在鸬鹚咽下去时会被套在它脖子上的环卡住,从而成为渔夫的收获。这些鸟似乎都经过良好的训练:它们敏锐的目光能穿透水面。另一种新奇的捕鱼方式是使用一种装置让鱼自投罗网,它并不是用渔网和鱼钩,而是让鱼跃过一块白色的板自己跳进船舱。更奇怪的是那些捕鱼人像鸬鹚一样潜入水中,然后手里拿着一条鱼浮上来,有时还是两只手各抓一条。这些渔夫在潜入水中捕鱼时,他们的双脚总是搁在岸上,沿着岸边向前移动身体。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时,还以为是出了意外,急忙跑向河边去救那个可怜鬼的命,然而,他刚刚从水中抬起头,又一头扎了下去。我因为缺乏判断力而成了旁边一群人的笑柄,他们大喊道:“Ko ng!Ko ng!宁波方言:“柯鱼!” “柯鱼!”他是在抓鱼。”

第七章直隶省

大沽/天津/北京/颐和园/八大处/天坛、地坛、先农坛/外国使馆区/

紫禁城/京汉铁路/保定府

穿过大连湾,我们就到了位于白河河口的大沽,再经过那些被摧毁的要塞,便溯河而上来到了天津。

1858年,我由于参加了当时一个冗长的谈判而在大沽和天津度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天津,我熟悉了去往作为谈判地点的那个庙宇的一条布满泥沙的道路;在大沽,我亲眼目睹了要塞被英法联军所攻破的情景。第二年在同一个地方,我又见到了英法联军被中国军队所击退,并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他们用在1860年夺取北京城的方式对于这次失败进行了报复。

在庚子拳乱期间,八国联军在天津遇到了顽强的抵抗。然而,这个地方又从它几乎被毁了一半的废墟中获得新生,而且现在是中国最有权力的直隶总督的一个主要的驻地。它有河流与海洋相连,又能靠大运河与南方好几个省份保持联系,还有铁路通向北京、汉口和满洲里,因此天津控制了华北的主要运输干线。就贸易而言,它在开放口岸中的重要性排名第三。

我们坐上三小时的火车以后,便来到了北京的城门前。以前需要再花一个小时才能进城。由于迷信或猜疑,火车站被建在离北京城很远的地方,然而现在它就建在大前门。与南京不同,北京在地理位置上并无风景如画或虎踞龙盘的地形。城市西北部大约十到二十英里外的地方,有一条条蓝色的山脉从地平线跃入眼帘。而在此范围之内,视野所及处只有平坦的田野,上面点缀着一个个树丛,遮蔽一些家族的陵园或高官的坟墓。

在城市与山脉之间是1860年被焚毁的皇帝旧夏宫圆明园,那里现在仍是一堆丑陋的废墟,以及慈禧太后的新夏宫颐和园。颐和园的院子里有两三座漂亮的山丘,并与一条高耸的山脉相邻,后者的景色之美堪称惊世骇俗。它还享有充沛的山泉。至少有二十四眼泉水从其中一座山的山脚处涌出,给一个美丽的湖泊和众多的运河提供了水源。在1860年被部分焚毁之后,这座夏宫有很多年跟巴尔米拉(Palmyra)是叙利亚的一座古城,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9世纪。公元7世纪时该城被灭亡。如今从它的遗址中仍能看出当年的宏伟规模。的宫殿一样寂静。我经常漫步穿越这个被人遗忘的皇家夏宫。现在那里每一块凸现的岩石上都建起了宝塔和亭子,然而有些东西即使拥有阿拉丁神灯也难以办到——那里缺乏高大的橡树或松树来增添该处景色的王者之气。

第十一章西北地区省份

山西/陕西/中国人最早居住的地方/甘肃

在西北三省中,最富裕的是山西省。山西享有比其他两省更宜人的气候和更肥沃的土地,人口也更加稠密。它与直隶之间只有一条山脉相隔,地形多丘陵,但这些小山海拔并不高。高地带来了温度的多样化——山丘有利于水汽凝结,能提供用于灌溉的雨水。山谷地区土壤非常肥沃,可以引用乔布的话来说:“至于地,能出粮食,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见《圣经·旧约·乔布记》第28节第5段。这里的土地不仅出产小麦和小米,而且地底下还储藏着高品质的丰富的煤炭资源,那里还发现了大量的铁矿。自古以来山西一直有采矿活动,而随着蒸汽机的引进,又给采矿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当然,山西省拥有众多的经营钱庄业者也是顺理成章的。山西的钱庄垄断了所有邻近省份的金融交易。

西面毗邻的是陕西省。“陕”意为地岬或山涧(不同于“山”),“西”则是指“西边”。

根据文献记载,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定居地。西安城位于构成两省边界的黄河之滨。公元前12世纪的周朝将此地定为国都。从那时起,有许多朝代都选择这里作为都城。虽然历代王朝的宫殿现已不复存在,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留下了碑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一段连续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最有意思的纪念碑是一块立于公元800年左右的石碑,它是用来纪念某些来自西亚,将基督教引入中国的聂斯脱利派传教士的。

相比之下,甘肃省就比较贫瘠。它的边界一直延伸到蒙古人部落所居住的领地,而且与

其相邻的大沙漠使得甘肃省气候干燥,对农业生产非常不利。甘肃省的许多居民是来自中亚的移民,是信奉穆罕默德的伊斯兰教徒。甘肃几乎被黄河围住,就像是装裱在镀金画框中的一幅画,提醒人们时刻不忘那条“围绕金子之城哈腓拉”的天堂之河。甘肃境内是否有金矿我们还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那里的流沙中也许可以发现某些贵重金属的颗粒。

第十六章周朝

缔造者文王/文化的兴起和进步/公社井田制/“中国”一词的起源/周公和成王/喜爱旅行的穆王/厉王和幽王:两个邪恶的国王

作为周朝的“好文士”(Beauclerc)“Beauclerc”是一个中古英语的复合词。“Beau”是表示“好”的意思;“clerc”则表示“学者”。英国中世纪的国王亨利一世(1100—1135在位)曾经有过“Beauclerc”的绰号。,文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作为一名诸侯,他通过睿智的谋略,而非凭借武力,成功地扩展了他的领地,使他成为全帝国三分之二国土的拥有者。他在仍然臣服于羸弱的商王这件事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受到了后人的称赞。而后者却不得不对他抱有很重的猜疑心,甚至将他投入监牢,只是在得到了一笔数目很大的赎金之后,才使文王恢复了自由。文王显然已经预见到了一次殊死的斗争,因为据史料记载,他有一次在看见一位老人钓鱼的时候,发现后者原来是一位怀才不遇的卓越将才。他说道:“吾太公望子久矣!”并且马上就像耶户对待乔纳达那样耶户(Jehu)是以色列王;乔纳达(Jonadab)是辅佐他消灭位于撒玛利亚的亚哈家族的一位顾问。参见《圣经·旧约·列王记下》10∶15—17:“耶户从那前行,恰遇利甲的儿子乔纳达来迎接他,耶户问他安,对他说:‘你诚心待我,像我诚心待你吗?’乔纳达回答说:‘是。’耶户说:‘若是这样,你向我伸手。’他就伸手,耶户拉他上车,耶户说:‘你和我同去,看我为耶和华怎么热心。’于是请他坐在车上,到了撒玛利亚,就把撒玛利亚亚哈家剩下的人都杀了,直到灭尽,正如耶和华对伊莱贾所说的。” (中国基督教两会:《圣经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2006年),他为即将来临的胜利有了保证而感到欢欣鼓舞。这位钓鱼者就是姜太公,即山东姬周王族的祖师爷。他虽然已经八十一岁,但仍然能率领骑兵,并且主持他新主人的顾问班子。

正是这位文王才最适合于被称做周朝的缔造者,因为那些过去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象征现在已经像鲜花一样含苞怒放,人们将从中收获学问和哲学的果实。周朝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兴起和发展出一种慷慨大度的文化。文王除了鼓励文字的复兴之外,还对新的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被公认为是《易经》的注释者,孔子曾经称《易经》是一部最深奥的古代经书——他自己从未能理解透彻的一部书。

从理论上说,在周朝及其之前是没有个人所拥有的土地的。耕地被分割成像井字一般的九个方块:

这其中的八个方块被分给人民自己去耕种,而中间的那个方块是为周王室所保留的,由大家共同来耕种。据说当时心地质朴的人民都祈祷上天将雨水首先降到公田上,然后才降到私田上。

在周朝之后,这种公社井田制已经变得不那么完美,据说是因为公德的衰败。一位名叫商鞅的政治家将井田制改成了屯田制,即把交纳贡赋改成了交纳地租——这种改革虽然只是一种自然的进化,但在当时仍然被视为过于激进,从而使商鞅招来了人民大众的咒骂。

上面表现井田制的那张图,似乎也一目了然地反映出了周王室对于国土的控制范围所作的安排,即把以前那种不规则的封建分封制改造成了一种对称的系统。周王室的领地位于图的中央,而诸侯国则依次排在了它的四周。中间的部分被称做“中国”,这个称号后来被应用于整个帝国,当然也暗示了中国周围的所有国家都是诸侯国。

在按照军营的样子来规划和用打仗的精力来统治的周朝,最初几任国王的统治还都算繁

荣昌盛。然而到了后来,作为心脏的周王室开始式微,于是作为其四肢的诸侯国也开始不听头脑的命令。周朝历史的最后几页上写满了“衰败”和“诸侯混战”等字样。

第二十二章唐朝(618—907,二十个皇帝)

一个黄金时代/诗圣与诗仙/基督教的传入/武后/科举制度

我曾经见过一条大河流入一个峡谷之后便消失了。在地下运行了好几英里之后,它又以比先前更大的水量和更强的势头冲出了地面。没有人看见它是从哪里获得了新增的力量,但这一事实是无可辩驳的。这就是中国在唐朝所发生的事情。

中国人在经历了这么多世纪的动乱之后并没有沉溺于战争和劫掠,这一点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唐朝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黄金时代。文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振兴,其完美的程度超过了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唐朝散文作家的作品至今仍被当做写文章的范文。无数的诗人出现在文坛,其中杜甫和李白这两位格外耀眼的明星堪比中国文学中的德莱顿和蒲柏。

下面这段诗歌出自李白之手,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诗歌天才的诗人。即使被译成西方的文字,其特殊的诗歌才能也是显而易见的:

月下独酌该诗的英译文引自丁韪良的《中国的传说及其他诗歌》。——原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太宗是在杀掉了两位正在阴谋除掉他的兄弟之后登上皇位的。尽管有这个不吉利的开端,但他还是成为了一位能干而著名的君王。他在位的那二十三年间是唐朝最为辉煌的时期。

在唐朝的首都,即陕西的西安,有一块石碑记录了聂斯脱利派教徒从叙利亚引入基督教的故事。由于得到了皇帝的宠幸,这种新的信仰在中国发展很迅速。在随后的五百年间,聂斯脱利派教堂都高举着十字大旗。最终,由于无知和亵渎,这些聂斯脱利派教徒逐渐堕落成为异教徒,并销声匿迹了。早期在中国传播福音的努力就这样烟消云散,只剩下了这块石碑,这叫人回想起来真有点悲哀。

在唐太宗的葬礼上,高宗瞥见了他父王过去的一个妃子武则天,随即迷恋上了她,并且不顾伦理和宗法,把她带进了后宫。武则天不但被立为皇后,而且还为高宗生下了一个儿子。在高宗死后,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长达二十一年之久。开始的时候只是个摄政者,后来便自立为女皇帝。

在汉朝随着学问的振兴而出现的科举考试制度到了唐朝已经臻于完善。无论是好还是坏,它统治了全帝国人民的心智整整十二个世纪。然而现在的思想领袖们开始怀疑这种科举考试制度已经过时。新式的教育需要有新的考试方式,但是有什么能阻碍人们将新的考试方式结合到旧制度中去呢?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的做法具有危险性,对于现在的政府来说,如何改造科举制度是一项相当微妙的任务。

学者应该像士兵那样,随时准备为国家服务,这已经是一种共识。正是唐朝的政治家们把科举考试制度改造成为政府的主要动力。把科举考试建设成刺激文学发展和为国家选送优秀人才的制度,这一项荣誉属于唐代的政治家们。这种制度的另外一种功德就是使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都专注于钻研学问,这样他们就不会走上参与政治阴谋的危险道路。

对于文学来说,没有再比科举考试制度更为行之有效的赞助手段了。国家在不用花钱建学校的情况下就可以宣布:“假如你们获得了必要的资格,我们将保证你们的努力会得到适当的奖赏。请抬头看一下那些闪闪发光的高官厚爵——看那些向你们洞开的大门,还有那些等待着在金榜题名时将给你们戴上的花环!”

第二十七章中国的开放,一部五幕正剧——历史中的上帝

序幕/第一幕:鸦片战争/关于太平军叛乱的注释/第二幕:亚罗战争/第三幕:中法战争/第四幕:甲午战争/第五幕:义和拳战争

序幕

假如有人被要求说出过去一个世纪里,在亚洲所发生的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他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前两件事,它们分别为印度的扩张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但他上哪儿去找第三件事呢?也许他会举出土耳其、波斯,或亚细亚俄国的某个动乱。然而在我看来,中国是唯一的选择,其历史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难题。这个庞大帝国对于其他国家无节制交往的开放并不是来自其内部的一个逐渐的演变过程——它是远东保守力量跟西方进步力量之间一系列碰撞的结果。

这些碰撞每一次都演绎为战争,并滋生出扑朔迷离而又转瞬即逝的文献,研究者很容易在这个迷宫中找不到北,因为材料是如此的浩瀚,以至于需要一位高寿者献出毕生精力才能够有希望穷尽。因此我认为,假如能够简要地叙述一下这些战争的来龙去脉,对读者来说将会有很大的便利。因为这种叙述不仅能使他们警惕各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而且也能够提供一部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现代历史教材。

在过去的七十年中,中华帝国至少有五次跟外国列强发生了冲突,而且每一次,它的政策都会经历一些多少有点广泛的修正。在逐一叙述这五次冲突时——并不涉及帝国内部像潮水一样此起彼伏的政治动乱——我想请读者将中华帝国设想为一个戏剧舞台,在迄今还活着的人们的记忆里,这里上演了一部可以分为五幕的悲剧。该戏剧的名称为“中国的开放”,而它的第一幕就是所谓的鸦片战争(1839—1842)。在1839年以前,这个被中国人骄傲地称做中央帝国,其人口数量几乎相当于欧洲和美洲全部人口总量的国家实行闭关锁国的方针,只留出广州的十三行这么一个弹丸之地作为它跟外国交往的场所。

这种情景在一部叫做《聊斋志异》的通俗小说集中得到了极为精彩的描述。其中一个故事描述一位旅行家在深山老林里遇见了一个身穿明朝服装的老人,他的全家是在明朝覆灭之前为避战火而逃难到此的。这位老人甚至还没有听说过清王朝的建立。虽然他十分渴望了解新闻,但是转眼间他又消失在自己藏身的睡谷之中,身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位作者无疑是在讽刺中国的闭关锁国,即对外部世界别无所求,只想使自己的清闲不受别人的干扰。

另一本书并非讽刺作品,而是一种谨慎的暗示——也许是无意识的预言——题为《红毛魔毯》,“红毛”是对欧洲人的一种蔑称,因为他们跟自称是黑头发“黔首”的中国人正好形成对比。据说在明朝时,有一艘不知从哪儿来的船到达了中国,船上的那些人很想跟中国人进行贸易。他们的请求遭到了拒绝。然而当他们请求准许在海边晾晒他们的货物,并且只需要一块地毯大小的地方时,中国人轻易地满足了他们的请求。于是他们便展开地毯来晾晒货物;接着,他们抓住地毯的四个角往外拉,直到它占据了好几英亩的面积。一大队全副武装的人出现在地毯上,并向四面八方开始出击,直到占领了整个国家。这条有弹性的地毯令人回想起狄多(Dido)是弗吉尔著名史诗《埃涅阿斯纪》中的一个人物,即迦太基的创始人。她逃到非洲以后,假称要想从当地人手中买下一块跟牛皮一样大的立足之地。当对方同意之后,她便命令手下人将牛皮剪成了一根很长的牛皮筋,并用它来圈了一块足够她建立城堡的地。的那张牛皮,后者所覆盖的面积足以使她创建迦太基城。

第一幕:鸦片战争

从1644年便开始征服中国的鞑靼人自然会怀疑已经在印度获得立足之地的其他外国人,因为鞑靼人的一个分支,即莫卧儿人,仍然在名义上还统治着印度。中国的皇帝们曾经允许外国人在宁波等地开设的贸易站后来都被关闭,只有唯一的一处对外贸易点仍然还留着,那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广州十三行。我们将会看到,十三行地方之小,仅够展开一张“魔毯”。当时的外国贸易,要是跟现在已经大大扩展的对外贸易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它主要掌握在英国人的手里,现在仍然是这样,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贸易是由来自印度罂粟产地的鸦片所组成的。虽然有禁令,但是这种毒品还是被运到了每一个海湾和渔村,几乎连表面的伪装都没有。鸦片贸易向中国输入了英国人从不涉及的吸食鸦片的恶习,然而英国人却试图美化这种贸易。

据说道光皇帝因自己的一个儿子不幸染上鸦片瘾而下旨禁烟,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制止这种给臣民们带来如此危害的鸦片贸易。原籍福州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从湖广总督的位置上调任两广总督,并被赋予了特命全权,来执行这项禁烟的谕旨。为了理解林则徐执行皇帝旨意的方式,人们必须记得,当时的中国尚无外交途径来处理此事,因为中国把所有对外关系都一律视为宗主国对附庸国的关系。清朝官员们拒绝与任何外国商务监督进行直接的对话——而只是接受请愿和制定那些垄断了对外贸易的十三行行商作为其代理人。

1834年,律劳卑勋爵被任命为英国驻中国商务监督这一卑微的官职。他于同年7月15日抵达澳门。他用致信两广总督的方式来宣布自己的任命,并亲自将公函送到了广州的城门处——这是任何外国人都不准逾越的一道障碍。这封公函被通过行商退回,后者并没有带来任何响应,只是信封上写有一行字,通知“夷眼”(领事)该文件被“掷回”,因为信封上面并无“禀帖”的字样,其意思就是“谦卑地请愿”。

这件事既是中国人苦难的开端,也是律劳卑苦难的开端。后者没能成功地在平等条件下与清朝官员进行交涉,只好退回到了作为葡萄牙人租界的澳门,并因抑郁得病而死。著名的美国政治家约翰·昆西·亚当斯在鸦片战争后期发表评论时宣称,这次战争的原因并非鸦片,而是因为“禀”这个字反映出了中国方面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

1839年,新任两广总督到任后不久的一天早晨,平时晚上都把自己锁在洋行里,以保证安全的驻广州外国人起床后发现,自己已经被一队士兵所包围。后者威胁他们,如果不全数交出存储在港口外停泊处鸦片囤船上的那些伤天害理的毒品,就将遭受格杀勿论的命运。

当这些外国商人正在辩论该采取什么方式来应对时,新任英国商务监督义律从澳门赶来,坚持要与他的英国同胞们分担被监禁的命运。他把商人们召集在一起,以英国女王的名义请求他们把鸦片交给他,以作为赎金来换取英国公民的生命,并向他们保证,英国政府将负责对他们的损失进行补偿。两万箱鸦片被转交给了两广总督(后者用把生石灰跟鸦片在水池里掺杂在一起的方式销毁了毒品),于是被囚的外国商人们得以释放。

此后英国向中国派出了一支强大的舰队,以迫使中国为销毁的鸦片支付一笔赔款。此举是为了捍卫英国皇室的荣誉,以及对中方在试图禁烟时所采取的武断方式进行惩罚。骄傲的广州为了避免被炮火击毁的命运,被迫支付了六百万英镑的赎金;甚至连扬子江上的岛屿和港口城市也被英军所占领;古都南京也只是在无条件接受了璞鼎查爵士(Sir Henry Pottinger)所提出的强制性条件之后才避免了沦陷的屈辱。

这些条件就是,除了赔偿被销毁的鸦片之外,中国为英国贸易开放五个口岸城市,并且把当时作为渔民和海盗栖息之地的一个多岩石的小岛,而今以吨位计算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的香港割让给英国。

第一幕戏剧在1842年就已经落幕,对此我怀有一种个人的兴趣,因为正是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的隆隆炮声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中国,从此便认定它是一个传教的好场所。中国此时尚未开放,但是已经有五扇门违背它的意愿,被打开了一半。

第三十一章排外风潮

美国在远东的影响力/官员与抵制行动/拜谒罗斯福总统/英租界的暴乱/治外法权/殊途同归/一个严重的错误/南昌惨案/迷信的危险

排外精神是中国人意识形态的正常思维,绝非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然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它又有了新的形式,并且用新方法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目标。因此,它在20世纪中国的新发展中占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地位。

在一切都在变化的大环境中,人们的性情也经历了一种变化。他们变得像大海一样焦躁不安,像气候风向标一样变幻无常。昔日的朋友变成了今天的敌人,一点轻微的小烦恼就足以让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变得面目全非。动辄就出人命的骚乱在过去极为少见,如今却多得让人习以为常,以至于去年堪称是排外暴乱年。仅过去的九个月就已见证了四起这样的骚乱。在四个相隔甚远的省份里,人们受共同的仇恨所驱使,并出于同一个目的,把愤怒相当公平地发泄在来自四个不同民族和所有职业的人身上。如果说他们有共同目的的话,那么它就是要迫使外国列强重新调整不平等条约中的关系。

美国有幸成为第一个受到攻击的靶子。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要从美国和抵制行动开始说起,正如我在纽约出版社联盟1905年11月8日会议上的致辞中所陈述的那样。现将那次发言中一个较长的片段摘录如下:

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

主席先生和在座的各位先生:

如果让我来找一个支点,在那上面装一个机器来移动地球,我将会选择纽约出版社联盟。那个机器将不是别的,而是电动印刷机!我接受你的邀请,不仅仅是因为你以前的热情好客给我所留下的愉快回忆,而是因为发生了一些新的事件,它们足以激发每一位好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这些争议超越了党派,它们涉及我们民族的特征以及另一个民族的安康,我们对那另一个民族负有正义和人道的神圣职责。

当我同意来向你们演讲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应该有一个来自日本的代表跟我们在一起,我期望能平均地介绍一下这两个不同的帝国。我很高兴能将其中的一个帝国托付给史蒂芬先生。

因此我就不想再深入介绍日本,只想提一下佩里海军准将于1854年以其睿智的忍耐力,

没放一枪一炮,就迫使幕府政权打开港口这个事实,他的做法赢得了日本人民的感激,所以日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于我们和我们国家的好感。例如他们称英语为“美语”等。他们对于美国在日俄战争中没有支持他们而感到失望,但那只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乌云。除此之外,没有什么能够损害这两个隔着太平洋遥望对方的民族和谐相处的事情发生。佩里所开的一个好头在具有同样智慧的哈里斯手里得以延续。在其他领事和公使到达日本之前,他就应邀来到江户(Yeddo)是东京的旧称。,为幕府政权出谋划策。

美国的影响力就是这样通过一大批公使、领事和传教士的努力,在日本扎下了根。美国在与日本的交往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屠杀或谋杀在过去五十年中唯一被杀的一名传教士是在与入室抢劫者搏斗时被刺身亡的。——原注的情况,与美中交往过程中的悲剧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这说明了法治的力量。

我对日本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四十六年前,与此同时我和日本驻中国的每一任公使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其中一位公使最近赠送给我一个美丽的丝巾扣,它充分说明了美国的影响力,这个丝巾扣的图案是美日两国的国旗友好地悬挂在同一根旗杆上。作为回赠礼物,我写了以下这些诗句:

太阳与星星遥相呼应!

相距虽远,但志同道合,

它们和睦地相互缠绕,

形成一颗明亮的新星。

东方的太阳冉冉升起,

将东边天际照得通明!

而迎风招展的星条旗

将荣耀洒向西方世界!

星条旗首先唤醒黎明,

在这旭日升起的帝国;

愿友谊团结万古长青,

为此我们要高呼万岁!

我现在要将话题转向美国在中国不那么受欢迎的影响力。这让我想起了一位自然科学家,他把自己书中的一章命名为“冰岛的蛇”,而整个章节的内容都是在说“冰岛没有蛇”。虽然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力最初就像银河的一个星群那样闪亮炫目,但现在却已消失得无影无

踪,用显微镜都很难看到。当美国商品受到抵制,被大众仇恨而非立法行为拒之门外时,我们又有什么影响力可言呢?

抵制行动

是的,最近所提劝告的效果是这种抵制行动终于结束了。我在两个多月前就预见并预言这一事件就其性质而言是不会持续很久的。它仅仅是投石问路——这一鼓舞人心的证据表明东方人正在学习运用我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中日这两个国家实施时的区别难道不令人感到难过吗?在一个国家,人人都识文断字,每个人手中都拿着报纸。从罢工或抵制行动宣告结束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都会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一切都会照常进行。而在另一个国家,能识字的人不到二十分之一;除了一些开放口岸之外,很少会有人知道报纸;就算有报纸存在,它们也会被酷吏专制或暴民恐怖主义所左右。所以当一个行省发生战争时,邻省的人们可能对此一无所知。铁蒺藜也许能把货物拦在一个港口之外,而后者有可能在其他港口是多少被允许公开进入的。不仅如此,这种被利益冲突所引发的敌对情绪并没有在阳光下消失,而是会像疫情那样在没有报纸可读和尚未涉及对外贸易的广大地区蔓延开来。

请看在广东廉州美国传教士遭到屠杀的事件。我不想再细述这令人震惊的暴行,也不想老是抓住这件事不放,只是想要指出,尽管这场抵制行动早在9月14日就结束了,但当地民众的愤怒仍然难以平息,这使得那些传教士在十四天之后依然觉得处于危险之中。我在11月5日《纽约太阳报》的头版发现了这次悲剧的受害人之一——皮尔牧师的一封信的部分内容,写信日期正好是悲剧发生的一个月以前。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11月4日。——名叫A.L.威尔逊的一位普林斯顿神学院的学生几天前收到了J.R.皮尔牧师的一封信,后者是位传教士,他与妻子于10月28日在中国的廉州被杀。这封信是9月28日写的,而信到达美国的那一天皮尔与妻子正好遇害。该信的内容为导致他们遇害的骚乱提供了线索。信的部分内容如下:

“传教士们对于抵制美国的行动极为关注。此前美国人在中国总是享有特惠待遇,悬挂美国国旗就意味着受到保护,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还没有发生针对个人的暴力事件,但人们已变得不那么真挚和更加多疑。中国人并不请求允许让中国苦力进入美国,他们只要求美国人停止蔑视中国人,以及允许华商和学生跟其他外国人享有同样的特权。”

皮尔于去年5月从普林斯顿神学院毕业。

当火花引起爆炸时,使爆炸发生的硝酸甘油来自于抵制行动,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他们不仅抵制堆积在海关的那种可触摸到的货物,而且还把禁忌延伸到了思想和感情。这场抵制运动的领导者以前曾是尚贤堂(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na)是美国传教士李佳白(Gilbert Reid,1857—1927)于1897年在北京创办的一个提倡中国改革的组织,其成员中有许多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中国士大夫。的积极支持者,这个组织提出要开设免费讲座,使有思想的中国人与西方学者在一起交流。他现在反对尚贤堂,其原因就是因为它是由一位心胸博大的美国人李佳白发起和管理的。

,你们还会因为听说你们的出版物,即远东地区最好的学校课本,被列入禁书书单而惊讶吗?最近有一些这样的书籍就是以禁书的名义被退回,因为这些书中印有美国出版社的名称。

假如我接着说那些政府官员,无论职位高低,都为这种所谓的民族情绪而沾沾自喜的话,你们也许会回答:“民族情绪!是的,官员们有责任要培养这种民族情绪。”但我们是否知道这种民族情绪在中国是怎样培养起来的?仇外是否被误认为爱国,或受到秘密煽动,以抵抗外来侵略?然而这一次,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们有这样的动机。这次运动完全是由我们这一方所挑起的,其目的是为了强迫美国政府修改或废除我们无礼的治外法权。在过去三年里,我曾经跟湖广总督张之洞朝夕相处。他是改革的先驱者,比任何人都更为努力地教导人民要尽自己的责任,并维护自己的权利。当我工作合同期满,即将返回美国时,武昌道台这个广东人给我写了封信,请求我在美国总统面前为他的人民作辩护。张之洞总督在跟我会面时提及了这封信,并且亲口重复了这一请求。他举办宴会为我饯行,有众多幕僚作陪。在宴会上,他又一次提出了这一请求,而所有其他人也纷纷随声附和。当我答应愿尽全力为他们说话时,我也在他们受伤的感情上抹了一些疗伤的油膏。

我说:“你们的人民因受到一些委屈而义愤填膺时,忘了他们应该感激美国一些什么。他们对于疏远一位最亲密朋友的危险置若罔闻。在义和拳战争中,当北京被八国联军攻占时,是美国第一个提出自制条例,禁止任何列强瓜分中国的任何一部分领土。在这个问题上,它受到了大英帝国的支持;其他列强也跟着同意了,就这样使中国领土的完整得以保全。还有,当中国处在被拖入日俄战争旋涡的危险时,正是美国确保中国得到了保持中立的特权,又一次保护了中国的主权。但现在你们却反过来与美国作对。这不正是中国古代诗人所谴责的下列行为吗?”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诗经·小雅·谷风》

如果消除了引起冒犯的根源,我们有理由期望中国人能够记住美国在上述两次重要关头曾经做过的好事,并且会导致中国把美国国旗视为在危急关头可以得到保护的羊皮盾牌。直到那时候,目前几乎已丧失殆尽的美国影响力才会对中国真正具有其完整的价值。

(本文是《中国觉醒》的章节节选,题目为共识网编辑所加)

丁韪良其人:

■沈弘质疑顾长声:谁说丁韪良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他是一位对中国人民充满友好的文化使者。

■青年毛润之是否读过丁韪良的著作?两人都把中国喻为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

■“中美劳工风潮”的危急关头,丁韪良拜访罗斯福总统,为中国劳工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慷慨陈词。

丁韪良其言:

■中国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最伟大运动的舞台。……它的目的既不是变换朝代,也不是政府形式的革命,而是具有一个更为崇高的目标和更为深刻的动机,它所承诺要做到的事情是让这个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最保守的帝国得以彻底振兴。南北半球上难道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此视若无睹吗?

■中国是一个具有无穷精力之民族的故乡,它如今之伟大和未来之繁荣都足以令人仰慕不已。……用蒸汽和电力将这个庞大国家的所有成员都凝聚在一起时,我们很难想象它未来将会变得多么强盛。

■假如能去掉对中国人民心智的禁锢,并鼓励他们去自由地发明和想象,谁又能怀疑这个曾经发明过罗盘的国度也许哪天就会产生一个牛顿或爱迪生呢?

■所有的改革都归结于新式的教育,而中国已经义无反顾地开展了教育改革。……只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就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据一个主要的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