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习题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习题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习题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习题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课后作业

1.两球相向运动,发生正碰,碰撞后两球均静止,于是可以断定,在碰撞以前()

A.两球的质量相等

B.两球的速度大小相同

C.两球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的大小相等

D.以上都不能断定,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

验。把两个小球用等长的细线悬挂于同一点,让B球静止,拉起A球,

由静止释放后使它们相碰,碰后粘在一起。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测量A球

被拉起的角度θ1,及它们碰后摆起的最大角度θ2之外,还需测量________(写出物理量的名

称和符号)才能验证碰撞中的守恒量。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碰撞中的

守恒量应满足的关系是。

3.“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入射小球m1=15g,原来静

止的被碰小球m2=10g,由实验测得它们在碰撞前后的x-t图象如

图,可知入射小球碰撞后的m1v′1是________,入射小球碰撞前的

m1v1是______,被碰撞后的m2v′2是________。由此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寻找碰撞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

10次,图中O是水平槽末端口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P,

为未放被碰小球B时A球的平均落点,M为与B球碰后A球

的平均落点,N为被碰球B的平均落点.若B球落点痕迹如

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OP,,米尺的零点与

O点对齐.(注意M A>M B)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为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填选项号).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5.某同学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如图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探究物

体间相互作用时的守恒量。

(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需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mv为所探究的守恒量,需要验算的表达式如何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因为下落高度相同的平抛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的飞行时间相同,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可以用________作为时间单位。

(2)本实验中,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是()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斜槽轨道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

C.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

D.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 a>m b,r a=r b

(3)图中M、P、N分别为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应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实验中要验证的关系是()

A.m a·ON=m a·OP+m b·OM B.m a·OP=m a·ON+m b·OM

C.m a·OP=m a·OM+m b·ON D.m a·OM=m a·OP+m b·ON

7.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a)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人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如图(b)所示,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人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越过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⑥先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下图所示:

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g;试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前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_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试说明(2)问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答案:两球质量m A 、m B

m A 1-cosθ1=(m A +m B )1-cosθ2

3答案:0.0075kg·m/s 0.015kg·m/s

0.0075kg·m/s 碰撞中mv 的矢量和是守恒量

4.[解析](1)将l0个点圈在圆内的最小圆的圆心作为平均落点,可由刻度尺测得碰撞后B 球的水平射程约为64.7cm .

(2)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飞行的时间t 相同,而水平方向为匀速运动,故水平位移s=vt ,所以只要测出小球飞行的水平位移,就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平抛初速度,亦即碰撞前后的速度,通过计算m A ·OP ,与m A ·OM+m B ·ON 是否相等,即可以说明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各自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之和是否相等,故必须测量的是两球的质量和水平射程,即选项A 、B 、D 是必须进行的测量。

[答案](1)64.7cm(64.2-65.2cm 均可);(2)A 、B 、D

5答案:(1)刻度尺天平(2)两物体的质量m 1、m 2和两木块落地点分别到桌子两侧边的水平距离s 1、s 2(3)m 1s 1=m 2s 2

6.答案:(1)平抛时间(2)B 、C 、D (3)C

解析:(1)在此实验装置中两球的飞行时间相同,实验中可用平抛时间作为时间单位,从而变比较速度大小为比较水平位移的大小。

(2)选B 、C 、D 。此实验要求两小球平抛。所以应使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B 对。要求碰撞时入射小球的速度不变,应使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即可,C 对,A 错。为使入射小球不返回且碰撞时为对心正碰,应使m a >m b 且r a =r b ,D 对。

(3)选C 。实验中要验证m a v 1=m a v 1′+m b v′2,取平抛时间为时间单位,则变为m a OP t =m a OM t

+m b ON t

,即m a OP =m a OM +m b ON 。7.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放开滑块1

0.6200.618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空有摩擦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1、蒸馏有何应用?恒沸混合物能否用蒸馏法分离? 2、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液面上或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在蒸馏头侧管下限的水平线以上或以下,是否正确?为什么? 3、蒸馏前加入沸石有何作用?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1、答:蒸馏过程主要应用如下: (1)分离沸点有显著区别(相差30℃以上)的液体混合物。 (2)常量法测定沸点及判断液体的纯度。 (3)除去液体中所夹杂的不挥发性的物质。 (4)回收溶剂或因浓缩溶液的需要而蒸出部分的溶剂。 恒沸混合物不能用蒸馏法分离。 2、答:都不正确。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应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保证在蒸馏时水银球完全被蒸气所包围,处于气液共存状态,才能准确测得沸点。 3、答:蒸馏前加入沸石的作用是引入气化中心,防止液体过热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决不能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因为这样往往会引起剧烈的暴沸泛液,也容易发生着火等事故。应该待液体冷却至其沸点以下,再加入沸石为妥。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因排出部分气体,冷却后孔隙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失效,不能继续使用,应加入新的沸石。 1、测定熔点时,若遇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不洁净。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5)加热太快。 2、为什么要求熔点的数据要有两个以上的重复?要达到此要求,操作上须注意些什么? 3、两个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熔点和将它们按任何比例混合后测定的熔点都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 1、答:结果分别如下: (1)熔点管壁太厚,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 (2)熔点管不洁净,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熔程变宽。 (5)加热太快,将导致熔点偏高。 2、答:为了减少误差。要达到此要求,不可将已测样品冷却固化后再作第二次测定。每次应更换新的样品管,重新测定。 3、答:这说明两个样品是同一化合物。 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 分,共46分) 1、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0 厘米,挂上物体以后弹簧会变长,每挂上一千克物体,弹 簧就会伸长1.5厘米,如果所挂物体总质量为X (千克),那么弹簧伸长的长度y (CM可以表示为 ________ ,在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_____ ,因变量是_____ ;如果所挂物体总质量 为X(千克)那么弹簧的总长度Y(CM可以表示为_______ ,在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_______ ,因变量是 ____ 。 2、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共划出84米 2 的土地修建4 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花坛,如果每个 花坛的一条边为X (米),那么另一条边y (米)可以表示为______ o 3、一辆汽车正常行驶时每小时耗油8 升,油箱内现有52 升汽油,如果汽车行驶时间为t (时),那么油箱中所存油量Q (升)可以表示为___ ,行驶3小时后,油箱中还剩余汽油 _____ 升,油箱中的油总共可供汽车行驶 ____________ 小时。___________ 4.一圆锥的底面半径是5cm,当圆锥的高由2cm变到10cm时,圆锥的体积由cm3变到 _______ cm3. 5.梯形上底长16,下底长X,高是10,梯形的面积s与下底长x间的关系式是 ____________ .当x = 0时,表示的图形是_______ ,其面积_________ . 4、如图6—1,甲、乙二人沿相同的路线前进,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 (1)刚出发时乙在甲前面____ 千米。(2)两人各用了_____ 小时走完路程。 (3)甲共走了___ 千米,乙共走了______ 千米。 5、如图6—2 是我国某城市春季某一天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 中,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 时,温度为_____ °C,在______ 时到 ____ 时的时段内,温度持续上升,这一天的温差是_____ ° C o 图6—1 图6—2 图6—3 6、如图6—3,a//b,直线c与a、b分别交于A、B两点,当直线b绕B点旋转时,/ 1 的大小会发生变化。直线a为保证与b平行,相应的/ 2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如果 / 1度数为x度,那么/ 2的度数y可以表示为 _______ ,在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____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摘要] :把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首先要弄清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实验中的变量、现象及预测实验结果等。 [关键词]: 注重设计重视过程解题技巧 会考实验题的创新设计,正在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突破和发展,已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验命题的方向和热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取得优秀的分数呢?这就必须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生物实验能力测试中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获得高分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 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专题三:气体实验定律_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专题三: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基础回顾]: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 1.温度: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________;在微观上是________的标志. 温度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表示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T = ________.而且ΔT =____(即两种单位制下每一度的间隔是相同的). 绝对零度为____0 C,即___K ,是低温的极限,它表示所有分子都停止了热运动.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 2.体积:气体的体积宏观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观上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摩尔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均为_________. 3.压强:气体的压强在宏观上是___________;微观上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压强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①气体分子的__________,②分子的_________. 二.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压强跟体积成______;或者说,它的压强跟体积的________不变.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查理定律(等容变化) (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 C ,增加(或减少)的压强等于它在___________.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采用热力学温标时,可表述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______.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3)推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初状态(P ,T )开始,发生一等容变化过程,其压强的变化量△P 与温度变化量△T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 3.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 (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 C ,增加(或减少)的体积等于它在___________.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采用热力学温标时,可表述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______.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3)推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初状态(V ,T )开始,发生一等压变化过程,其体积的变化量△V 与温度变化量△T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 能够严格遵守___________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从微观上看,分子的大小可忽略,除碰撞外分子间无___________,理想气体的内能由气体_____和_____决定,与气体_____无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实际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 2 2111T V P T V P = 3.密度方程: 2 22111ρρT P T P = [重难点阐释]: 一.气体压强的计算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题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李老师骑车外出办事,离校不久便接到学校到他返校的紧急电话,李老师急忙赶回学校.下面四个图象中,描述李老师与学校距离的图象是( ) 2.已知变量x ,y 满足下面的关系 则x ,y 之间用关系式表示为( ) A.y =x 3 B.y =-3 x C.y =-x 3 D.y =3 x 3.某同学从学校走回家,在路上遇到两个同学,一块儿去文化宫玩了会儿,然后回家,下列象能刻画这位同学所剩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 A. B. C. D.

系的是() 4.地表以下的岩层温度y随着所处深度x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个地点y与x的关系可以由公式20 y来表示,则y随x的增大而 35+ =x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某校办工厂今年前5个月生产某种产品总量(件)与时间(月)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对于该厂生产这种产品的说法正确的是()A.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生产总量逐月减少B.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均产总量与3月持平 C.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均停止生产 D.1月至3月生产总量不变,4,5两月均停止生产 图2 6.如图2是反映两个变量关系的图,下列的四个情境比较合适该图的是()

A.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它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 B.一辆汽车从起动到匀速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C.一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速度与时晨的关系 D.踢出的足球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7.如图3,射线l 甲 ,l 乙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中所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则图中显示的他们行进的速度关系是( ) A.甲比乙快 B.乙比甲快 C.甲、乙同速 D.不 一定 8.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 A.太阳光强弱 B.水的温度 C.所晒时间 D.热水器 9.长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其中一边为x (其中0>x ),面积为y 平方厘米,则这样的长方形中y 与x 的关系可以写为( ) A 、2x y = B 、()212x y -= C 、()x x y ?-=12 D 、()x y -=122 10如果没盒圆珠笔有12支,售价18元,用y (元)表示圆珠笔的售价,x 表示圆珠笔的支数,那么y 与x 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A )y=12x (B )y=18x (C )y=2 3 x (D )y=32 x 二、填一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小题3分,共30分) 1.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2%,存入100元本金后,则本息和y (元)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主要从复习目标、知识储备、典型例题、操作步骤及精选的探究题习题专练,希望本篇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的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知识储备】 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 【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

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

气体实验定律及应用参考答案

第2节气体实验定律及应用 知识梳理 一、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分子很小,间距很大,除碰撞外不受力. (2)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3)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4)温度一定时,某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确定的,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多,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2.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 (1)体积;(2)压强;(3)温度. 3.气体的压强 (1)产生原因:由于气体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大量的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压力. (2)大小:气体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气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公式:p=. (3)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帕斯卡,符号:Pa,1Pa=1N/m2. ②常用单位:标准大气压(atm);厘米汞柱(cmHg). ③换算关系:1atm=76cmHg= 1.013×105Pa≈1.0×105Pa. 4.气体实验定律 (1)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②公式:p1V1=p2V2或pV=C(常量). (2)等容变化——查理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②公式:=或=C(常量). ③推论式:Δp=·ΔT. (3)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 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 ②公式:=或=C(常量). ③推论式:ΔV=·ΔT.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 ①理想气体是一种经科学的抽象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②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力,不存在分子势能,内能取决于温度,与体积无关. ③实际气体特别是那些不易液化的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时都可看作理想气体.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或=C(常量). 典例突破 考点一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地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 2.决定因素 (1)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2)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 3.平衡状态下气体压强的求法 (1)液片法: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面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 (2)力平衡法: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液柱(或活塞)的受力平衡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三类模型问题”

专题强化十四 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三类模型问题” 专题解读 1.本专题是气体实验定律在玻璃管液封模型、汽缸活塞类模型、变质量气体模型中的应用,高考在选考模块中通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命题. 2.学好本专题可以帮助同学们熟练的选取研究对象和状态变化过程,掌握处理三类模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本专题用到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有:受力分析、压强的求解方法、气体实验定律等. 命题点一 “玻璃管液封”模型 1.三大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p 1V 1=p 2V 2或pV =C (常数). (2)查理定律(等容变化):p 1T 1=p 2T 2或p T =C (常数). (3)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V 1T 1=V 2T 2或V T =C (常数). 2.利用气体实验定律及气态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玻璃管液封模型 求液柱封闭的气体压强时,一般以液柱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列平衡方程,要注意: (1)液体因重力产生的压强大小为p =ρgh (其中h 为至液面的竖直高度); (2)不要漏掉大气压强,同时又要尽可能平衡掉某些大气的压力; (3)有时可直接应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内静止的液体,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各处压强相等; (4)当液体为水银时,可灵活应用压强单位“cmHg ”等,使计算过程简捷.

类型1 单独气体问题 例1 (2017·全国卷Ⅲ·33(2))一种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如图1(a)所示,玻璃泡M 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两竖直玻璃细管K 1和K 2.K 1长为l ,顶端封闭,K 2上端与待测气体连通;M 下端经橡皮软管与充有水银的容器R 连通.开始测量时,M 与K 2相通;逐渐提升R ,直到K 2中水银面与K 1顶端等高,此时水银已进入K 1,且K 1中水银面比顶端低h ,如图(b)所示.设测量过程中温度、与K 2相通的待测气体的压强均保持不变.已知K 1和K 2的内径均为d ,M 的容积为V 0,水银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图1 (1)待测气体的压强; (2)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 答案 (1)ρπgh 2d 24V 0+πd 2?l -h ? (2)πρgl 2d 24V 0 解析 (1)水银面上升至M 的下端使玻璃泡中气体恰好被封住,设此时被封闭的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等于待测气体的压强p .提升R ,直到K 2中水银面与K 1顶端等高时,K 1中水银面比顶端低h ;设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1,体积为V 1,则 V =V 0+1 4πd 2l ① V 1=1 4πd 2h ② 由力学平衡条件得 p 1=p +ρgh ③ 整个过程为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 pV =p 1V 1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p =ρπgh 2d 2 4V 0+πd 2?l -h ? ⑤ (2)由题意知 h ≤l ⑥ 联立⑤⑥式有 p ≤πρgl 2d 24V 0 ⑦ 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为

化工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基础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为什么要使高位水槽的水保持溢流? 答:保持溢流可使流体稳定流动,便于读数,同时伯努利方程只在流体稳定流动时才适用。 2、操作本实验装置应主意什么? 答:1)开启电源之前,向泵中灌水 2)高位水槽水箱的水要保持溢流 3)赶尽玻璃管中气泡 4)读数时多取几组值,取平均值 实验二流体流动形态的观察与测定 1、在实验中测定的雷诺数与流动形态的关系如何?如果出现理论与实际的偏差,请分析理由 答:1)层流时,理论与实际符合 2)过渡流测量值与理论值稍有偏差 偏差分析:(1)孔板流量计的影响 (2)未能连续保持溢流 (3)示踪管未在管中心 (4)示踪剂流速与水的流速不一致 2、本实验中的主意事项有那些? 答:(1)保持溢流 (2)玻璃管不宜过长 (3)示踪管在中心

实验三节流式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1、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流速较大或较小时,流量系数C并不稳定,所以性能并不很好 2、实验中为什么适用倒置U型管? 答:倒置的U形管作压差计,采用空气作指示液,无需重新装入指示液,使用方便 实验四连续流动反应器实验流程图 1、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方法有哪几种?本实验采用的是哪种方法? 答: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示踪法。本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 2、模型参数与实验中反应釜的个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模型参数N的数值可检验理想流动反应器和度量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返混程度。当实验测得模型参数N值与实际反应器的釜数相近时,则该反应器达到了理想的全混流模型。若实际反应器的流动状况偏离了理想流动模型,则可用多级全混流模型来模拟其返混情况,用其模型参数N值来定量表征返混程度。 3、实验中可测得反应器出口示踪剂浓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此曲线下的面积有何意义? 答:一定时间内示踪剂的总浓度。 4、在多釜串联实验中,为什么要在流体流量和转速稳定一段时间后才能开始实验? 答:为使三个反应釜均能达到平衡。 实验五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1、实验误差主要来源那几个方面? 答:1)读数不稳定

(完整)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

变量之间的关系 1.如果一盒圆珠笔有12支,售价18元,用y(元)表示圆珠笔的售价x,表示圆珠笔的支数,那么y与x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A.x y12 = B.x y18 = C.x y 3 2 = D.x y 2 3 = 2.在一定条件下,若物体运动的路程(s米)与时间(t秒)的关系式为1 2 32+ + =t t s,则当4 t=时,该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 A.28米B.48米C.57米D.88米 3.在某次试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 m 1 2 3 4 v0.01 2.9 8.03 15.1 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 A.22 v m =-B.21 v m =-C. 33 v m =-D.1 v m =+ 4.“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5.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C0 37左右,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尽相同,如图1反 映了一天24小时内小红的体温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晨5时体温最低B.下午5时体温最高 C.这一天小红体温T C0的范围是36.5≤T≤37.5 D.从5时至24时,小红体温一直是升高的 6.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个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输入… 1 2 3 4 5 … 输出 (1) 2 2 5 3 10 4 17 5 26 … 那么,当输入数据8时,输出的数据是( ) A. 8 61 B. 8 63 C. 8 65 D. 8 67 7.如图2,图象(折线OEFPMN)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第3分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B.第12分时汽车的速度是0千米/时 C.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行驶了120千米 D.从第9分到第12分,汽车的速度从60千米/时减少到0千米/时 8.向高为10厘米的容器中注水,注满为止,若注水量) (3 cm V与水深 36.5 17 12 5 T/()C0 t/h 24 37.5 图1 图2 图3 图4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题带答案(绝对原创)

1、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得A),为了弄清它得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您与她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就是CH4; 猜想Ⅱ:全部就是CO; 猜想Ⅲ:就是CO与CO2得混合气体;猜想Ⅳ:就是CH4与CO2得混合气体。 【实验与推断】将A中得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 ① ②③ 图1图2 (1)要将A中得气体通入后面得装置中,应选图2中得(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得气体中含有气体。 (3)装置C作用就是. (4)若D处倒扣得就是涂有澄清石灰水得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得就是干冷得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得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就 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得措施就 是 。 (5)采取(4)中得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得烧杯与涂石灰水得烧杯,分别出现水雾与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得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得名称:a ,b . (2)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得发生装置就是(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就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得发生装置就 是(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得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得实验就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得化学方程式就是;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得水中加入。 3、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与 气体X,该反应得化学方程式为2NaNH3+N2O=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 气体使用得试纸就是湿润______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得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得质量分数设计如图 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得作用就是_____。设计得实验步 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⑤再次称量装置C。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得可能原因_______.

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典型例题

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典型例题 【例1】一个气泡从水底升到水面时,它的体积增大为原来的3倍,设水的密度为ρ=1×103kg/m3,大气压强p0=×105Pa,水底与水面的温度差不计,求水的深度。取g=10m/s2。 【分析】气泡在水底时,泡内气体的压强等于水面上大气压与水的静压强之和。气泡升到水面上时,泡内气体的压强减小为与大气压相等,因此其体积增大。由于水底与水面温度相同,泡内气体经历的是一个等温变化过程,故可用玻意耳定律计算。 【解答】设气泡在水底时的体积为V1、压强为:

p1=p0+ρgh 气泡升到水面时的体积为V2,则V2=3V1,压强为p2=p0。 由玻意耳定律 p1V1=p2V2,即 (p0+ρgh)V1=p0·3V1 得水深 【例2】如图1所示,圆柱形气缸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重量为G。当大气压为p0,为了使活塞下方密闭气体的体积减速为原来的1/2,必须在活塞上放置重量为多少的一个重物(气缸壁与活塞间的摩擦不计) 【误解】活塞下方气体原来的压强 设所加重物重为G′,则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变为

∵气体体积减为原的1/2,则p2=2p1 【正确解答】据图2,设活塞下方气体原来的压强为p1,由活塞的平衡条件得 同理,加上重物G′后,活塞下方的气体压强变为 气体作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

得 p2=2p1 ∴ G′=p0S+G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误解】从压强角度解题本来也是可以的,但 免发生以上关于压强计算的错误,相似类型的题目从力的平衡入手解题比较好。在分析受力时必须注意由气体压强产生的气体压力应该垂直于接触面,气体压强乘上接触面积即为气体压力,情况就如【正确解答】所示。 【例3】一根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长L=30cm,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深h0=10cm处,用手指按住上端,轻轻提出水银槽,并缓缓倒转,则此时管内封闭空气柱多长已知大气压P0=75cmHg。 【分析】插入水银槽中按住上端后,管内封闭了一定质量气体,空气柱长L1=L-h0=20cm,压强p1=p0=75cmHg。轻轻提出水银槽直立在空气中时,有一部分水银会流出,被封闭的空气柱长度和压强都会发生变化。设管中水银柱长h,被封闭气体柱长为L2=L-h。倒转后,水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1. 是否可以测摆动一次的时间作周期值?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一次测量随机误差较大,多次测量可减少随机误差。 2. 将一半径小于下圆盘半径的圆盘,放在下圆盘上,并使中心一致,讨论此时三线摆的周期和空载时的周期相比是增大、减小还是不一定?说明理由。 答:当两个圆盘的质量为均匀分布时,与空载时比较,摆动周期将会减小。因为此时若把两盘看成为一个半径等于原下盘的圆盘时,其转动惯量I0小于质量与此相等的同直径的圆盘,根据公式(3-1-5),摆动周期T0将会减小。 3. 三线摆在摆动中受空气阻尼,振幅越来越小,它的周期是否会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吗?为什么? 答:周期减小,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因为本实验测量的时间比较短。 [实验二] 金属丝弹性模量的测量 1. 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的灵敏度? 答:优点是: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提高放大倍数即适当地增大标尺距离D或适当地减小光杠杆前后脚的垂直距离b,可以提高灵敏度,因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2D/b。 2. 何谓视差,怎样判断与消除视差? 答:眼睛对着目镜上、下移动,若望远镜十字叉丝的水平线与标尺的刻度有相对位移,这种现象叫视差,细调调焦手轮可消除视差。 3. 为什么要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答:逐差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实验所得的数据,减少随机误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因为对有些实验数据,若简单的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中间各测量值将全部消掉,只剩始末两个读数,实际等于单次测量。为了保持多次测量的优越性,一般对这种自变量等间隔变化的情况,常把数据分成两组,两组逐次求差再算这个差的平均值。 [实验三]

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及答案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0厘米,挂上物体以后弹簧会变长,每挂上一千克物体,弹簧就会伸长厘米,如果所挂物体总质量为X(千克),那么弹簧伸长的长度y(CM)可以表示为___,在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___,因变量是___;如果所挂物体总质量为X(千克)那么弹簧的总长度Y(CM)可以表示为___,在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___,因变量是___。 2、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共划出84米2的土地修建4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花坛,如果每个花坛的一条边为X(米),那么另一条边y(米)可以表示为___。 3、一辆汽车正常行驶时每小时耗油8升,油箱内现有52升汽油,如果汽车行驶时间为t (时),那么油箱中所存油量Q(升)可以表示为___,行驶3小时后,油箱中还剩余汽油___升,油箱中的油总共可供汽车行驶___小时。4.一圆锥的底面半径是5cm,当圆锥的高由2cm变到10cm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__变到_________. 5.梯形上底长16,下底长x,高是10,梯形的面积s与下底长x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当x =0时,表示的图形是_______,其面积________. 4.如图6—1,甲、乙二人沿相同的路线前进,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 (1)刚出发时乙在甲前面___千米。(2)两人各用了___小时走完路程。 (3)甲共走了___千米,乙共走了___千米。 5、如图6—2是我国某城市春季某一天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中, 最低气温出现在___时,温度为___°C,在___时到___时的时段内,温度持续上升,这一天的温差是___°C。 10121416182022 1 2 B A c b a 图6—1 图6—2 图6—3 6、如图6—3,ay=100+ B. y=100+ C. y=1+136x D. Y=1+ 2、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v和m的对应数据如下表,则v和m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 关系中的()。

焦耳定律实验典型例题含答案及解析

中考物理复习焦耳定律 一.解答题(共12小题) 1.(2010?广西)如图就是小明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有 质量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的____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液体,瓶中各放置一根电阻丝,且R甲大于R乙,这样的装置可以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来比较电阻丝发热量的多少;如果所用液体仅水或煤油,为使实验现象明显些,应选择_________来进行实验. 2.(1999?绍兴)如图,有二个电阻R1、R2分别以串联与并联的方式接入相同电压的电路上,则相同时 间内产生热量较多的就是图中_________图的电路(填“a”或“b”). 3.(2012?德州)小明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 装有质量与初温都相同的煤油,甲瓶中铜丝的电阻比乙瓶中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小. (1)实验中煤油吸热的多少就是通过_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明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就是因为煤油的比热 容_________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或“小于”). (3)通电一定时间后,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就是_________. (4)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法就是_________. 4.(2012?肇庆)如图(甲)所示,两只相同的烧瓶里装有同样的煤油,它们的初温相同,实验小组同学利 用该装置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两电阻串联、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可以改变且 连线不得交叉) (2)两烧瓶中电阻丝的材料、横截面积均相同,由图可知:两电阻丝的阻值R a_________R b(选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