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处理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摘要:物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物价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状况是好的,但由于受国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态势还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正确处理好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物价稳定;经济增长;通胀预期;改善结构

一、国际国内现状分析

(一)国际现状分析

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尽管出现经济恢复增长的迹象,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许多主权国债务危机日趋加剧,国家财政赤字严重;国际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另外,世界经济正在面临一些新的变化:一是某些国家与地区政局的动荡,推动了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二是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对日本及周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亦是显而易见的;三是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国内现状分析

从国内看,尽管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很多,但面临的挑战也不

少,除体制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长期性影响外,由于受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经济运行中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与遏制,具体表现为部分商品物价不够稳定、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面临的压力比较大。

二、保持物价稳定的意义与作用

(一)保持物价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市场物价的稳定是分不开的,当物价发生剧烈波动时,会向人们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就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物价的快速上涨,它会导致投资需求猛增,资源供应紧张,投资需求的增加以及资源供应紧张反过来又会推动市场物价更加猛烈地上涨,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物价稳定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根本

物价的不稳定,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供求关系失衡,甚至会导致整个流通领域混乱,出现部分组织或个人恶意囤积商品,哄抬物价,造成社会的急剧动荡。因此,保持物价稳定,把物价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三)保持物价稳定是进一步改善民生的需要

物价的高低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在我国,食品消费支出在居民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如果食品价格不稳定,将会直接影响到工薪阶层、离退休人员特别是低收入

群体的生活。特别是物价的持续大幅上涨,将会使困难群体范围增大,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因此,保持物价稳定,防止物价持续快速上涨,是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重要因素。

三、影响物价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流动性过剩是引起物价变动的直接原因

流动性过剩,就是流通领域的货币过多,货币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二是货币的不断升值,致使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进行新的调整,大量外资的涌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加剧。(二)成本提高对物价上涨的助推作用

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攀升,致使生活消费品生产成本上升;“用工荒”会导致高工资高福利时代的提前到来;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所有这些都会对物价波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影响

由于受全球流动性增强、美元持续走软、日本地震灾害、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的影响,目前石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超过美国次债危机前的水平。特别是在全球流动性宽松、投机活跃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金融化特性增强,单纯靠市场供求关系已难以对市场价格平进行

衡。由于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的影响,国际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水涨船高”,对各国下游产品传导的压力会不断地加大。

四、如何正确处理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综合运用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汇率等多种金融工具,将社会融资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加大银行对重点领域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科学合理地调节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分配比例,只有这样才能既消除通胀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支持的合理需求。同时要充分估计金融政策支持的滞后效应,避免由于政策原因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从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物价波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健康协调发展,必须以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为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其他需要,就必须从发展生产、保障供应以及搞活流通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防止物价大起大落。

市场的基本关系是供求关系,供求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则是决定

商品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反过来价格又是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诱因,但是无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还是价格引导供求关系,它们都是建立在原材料采购、商品的生产及销售等环节处于完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自由竞争的结果会导致垄断现象的发生。因此,强化对价格的监管,打击人为哄抬价格行为,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就能够有效地防止垄断,杜绝人为因素对物价的控制。

(三)大力实施产业转移政策,降低产品的出厂价格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内需的进一步拉动是关键,而市场内需的潜力或主战场主要集中在相对落后的国家与地区。另外,该地区还具有生产要素成本低、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加大向落后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有利于降低生产产品的成本,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

综合所述,引起市场物价波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际食品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是引起物价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但亦不能排除经济增长不平衡、劳动力成本增加、货币投放过多、消费增速加快以及投资过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上述因素形成叠加效应的话,有可能引起市场物价的剧烈波动。因此要正确认识物价稳定的重要意义,妥善处理好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适时采取一些必要的调控措施,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乃武.2011通货膨胀的走势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1(8).

2.刘涛.当前我国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走势[j].宏观经济管理,2011(8).

3.盛毅.当前推动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调控策略[j].经济体制改革,2011(4).

4.祁京梅.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分析[j].中国物

价,2011(7).

5.王小广.当前物价形势及调控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

坛,2011(6).

6.祝宝良.当前通胀形势对经济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1(11).

物价下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资料

物价下降对我国经济 的影响

物价下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物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物价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价格的变动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物价上涨过快会引发通货膨胀,而持续下降又会带来通货紧缩,这两者对我们经济生活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而本文主要是从物价下降的角度来谈谈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物价的变动是怎样形成的?有着什么样的规律?我们都知道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而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从这种规律看,物价下降是时有发生的事。 影响物价下降的主要因素有:(1)供过于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供求情况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当商品供过于求时,物价就会下跌。(2)货币价值的变动。货币所表现的价值是商品的相对价值,即商品价值量同时发生等方面等比例的变动,商品的价格不变。但如果二者任何一方的价值单独发生变动,都会引起价格的涨跌。如果货币价值不变而商品价值提高,或者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降低,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如果货币价值不变而商品价值降低,或者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商品价格就会下跌。(3)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某种商品生产

率普遍降低,该种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如果劳动生产率普遍上升,则价格就会相应下跌。(4)技术革命。技术进步,一方面使有关产品中凝结的人类复杂劳动增多,从而导致其价值增加,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使原有产品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价值受贬,价格下跌。(5)竞争。竞争引起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促使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通常为价格下跌。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以及物价的稳定正是通过物价波动实现的,物价波动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波动过于频繁剧烈,则会破坏市场供求的平衡,阻碍经济正常运行,而持续的物价下降会给我国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 这段时间,市场上的鸡蛋价格涨了不少,对此不少老百姓都有抱怨。其实原因很简单,母鸡产蛋量下降,鸡蛋价格自然就会上涨。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希望物价下降。物价下降,对普通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能够用更少的钱买更多的物品,既然能用更少的钱换来更好的生活,他们自然很乐意。但是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从长远来看,物价的持续走低,对老百姓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老百姓在价格降低的时候,可能会得到一些好处。但持续的价格降低,会有一种买涨不买落的预期。他们希望推迟他们的消费需求,推迟他们购买的愿望。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从企业来看,持续的价格降低会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利润水平的下降。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以后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一个是工人工资的降低,

西方经济学 第二章 价格理论

第二章价格理论:需求与供给 一、重要概念 需求需求曲线供给供给曲线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均衡价格均衡产量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弹性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二、填空题 1 、需求表示某种商品的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 、需求曲线是一条向________倾斜的曲线。 3 、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 、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________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________方向变动。 6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变动叫________,需求的变动表现为________。 7 、供给曲线向________倾斜,表明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成________。 8 、在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________,供给的变动表现为________。 9 、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________的变动,而生产技术变动引起________的变动。 10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________与________相等时的价格,它在图形上表现为________和 ________相交时的价格。 11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_______方向变动。 12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_______方向变动。 13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________。 14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________。 15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________变动对________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根据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类,其弹性系数分别、 17 、需求缺乏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________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富有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________价格变动的比率。

西方经济学--成本理论习题

成本理论 一、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 2、显形成本与隐含成本 3、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4、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5、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6、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 (二)难点 1、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2、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的区别 3 、生产函数与成本方程的区别 4、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区别 二、关键概念 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沉淀成本 成本函数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长期成本二、习题 (一)选择题 1、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 ) A.增加 B .减少 C.不变 D .先增后减 E.无法确定 2、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 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D ) A. 1 元 B . 19 元 C. 88 元 D . 20 元 E.无法确定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 A.外部经济问题 C.规模收益问题U型,是因为(A ) B ?内部经济问题 ?边际收益(报酬)问题

E.固定成本 4、 关于长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是( A. 长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与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B. 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在长期平均成本线上 C. 长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着某一条短期平均成本线的最低点 E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 假定两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 200公斤大饼,六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 400公斤 大饼(A ) B. 平均可变成本是上升的 C. 边际产量比平均产量高 D.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200公斤 E. 以上说法全不准确 6. 对于一个既定的产量,长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比长期边际成本大 (B ) A. 长期平均成本在上涨 B. 长期平均成本在下降 C. 短期平均成本处于最小点 D..短期平均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E.只有C 和D 正确 7、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A 固定成本 C 会计成本 8、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 LAC 曲线是( A 上升的; C 垂直的; 隐性成本 生产成本 下降的; 水平的 9、 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与 TC 的切点上,AC ( A ) A 是最小的; 等于MC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1)(DOC)

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一、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定义:在较长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2、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阶段):农业活动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第二阶段(起飞前阶段):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经济企业家阶层形成、金融制度开始建立); 第三阶段(起飞阶段):农业经济商品化;劳动力和资本流动加速,资本大量向工业集中;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其它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中,劳动力高学历、高技能化,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第五阶段(高额消费阶段):消费结构显著变化,耐用消费品需求大增、企业竞争

异常激烈、垄断倾向日趋明显,社会化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需要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来诱导需求增长,政府调节和干预并存; 第六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科教文卫和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新的主导部门。 3、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1)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 (2)速度、比例、效益之间的关系: 一致性:高效益,必然带来高速度,比例也一般是协调的; 不一致:高速度,如果比例失调,可能是低效益、不可持续的增长; 4、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资源充裕程度,中东地区和俄罗斯)、劳动量(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日本)、生产率(投入产出效率,德国); (2)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形成(投资及投资的外部效应)、技术进步;

西方经济学界几种流行的消费理论

答:消费理论是经济学中,在研究简单的国民收入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理论,即:在货币市场上利率和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主要认为,在不考虑货币市场条件下,国民收入可以通过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来进行调节,并实现均衡。通常在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常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来完成。而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考虑货币市场情况下,消费需求主要受国民收入影响。 1、西方经济学界几种流行的消费理论: 1)凯恩思的绝对收入理论,其主要理论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居民现期的、绝对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且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其主要观点为:消费并非取决于现期的绝对收入,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其主要观点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居民消费主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消费者的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以上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

是影响国民经济均衡的重要因素,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收入具有多种形式,不同的收入形式对消费的影响有所侧重。 2、我国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采取合理的消费政策,为此,必须借鉴西方经济学者对消费理论。 1)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可以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因为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函数关系,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由此,对国民经济中的消费扩大贡献比高收入者更大。同理,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比较高,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现金购买能力。 2)依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应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新制度,树立消费者信心,引导消费者的支出预期。因为人们是依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消费与储蓄的比例,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则消费的比例会越高,从而刺激现期的消费,反之则减少,我国的国企改革、医疗改革和住房改革加剧了我国这几年的储蓄额增加,消费减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依据以上的理论,还可以采取鼓励性的消费政策,拓展新的消费领域增加消费品的品种,刺激消费;加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西方经济学考研重点整理(微观部分为主)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材料 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一章 导 言 重点掌握内容: 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绝对性: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的同时,又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产生了经济学。 生产可能线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结合形成的线。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 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 ?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 ?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 点上?---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既稀缺又浪费 ?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 点上?---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 其中资源配置又称为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包括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 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都是实证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是坏的判断。 两者区别: 1.是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前者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而后者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2.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而规范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两者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 大炮 黄油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 遏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单单控制通货膨胀并不过分困难,困难的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又不遏制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在理性上,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和币值的稳定,扩大就业,应当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一般而言,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对经济增长的扰动因素,与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相统一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或过慢增长给社会再生产带来的种种严重弊端,全面持续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但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是有一定的矛盾的。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为:失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即经济增长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经济增长率下降,则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即高经济增长率一般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会大量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物价大幅度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如果降低速度过快,虽然价格可能趋于稳定,但同样会带来问题;一方面会减少供给,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职工生活失去保障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再一方面,物价上升,特别是物价大幅度上涨会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为物价大幅度上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国家会采取紧缩措施抑制通货膨胀。紧缩速度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虽然由于经济运行自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超前或滞后的关系,或者在一段时间内相关关系不显著,但这一规律仍然起作用。 分析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并找到一条既抑制通货膨胀,又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就业的途径,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难以为继。从2003年到200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依次为10.0%、10.1%、10.4%、。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延续了2003年以来两位数加速增长的势头,经济繁荣期不断延长。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增长型经济,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来支撑,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占较大比重。2007年上半年,我国GDP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要素分配偏向于资本、偏向于企业、偏向政府(因为政府通常是资源要素的最终所有者),而劳动要素的比重低下,劳动收入部分和资本收入部分的相对比重降低。此外,政府主导经济模式使得经济建设型职能替代公共服务型职能,政府必然将资源更多地用于竞争性领域,而保障整个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由于得到政府财力支持相对较少而建设严重滞后。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消费增长始终低于投资增长,由此陷入一个“高投资、高储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起点,没有适当规模的投资,经济就不可能发展。但是我国的问题常常出现在投资需求过旺,规模过大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可以引起基础产品特别是投资品价格的上涨,并最终传导到其他产品的价格上。加之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瓶颈产业的推波助澜,短缺现象严重,促使价格进一步上涨。而一旦控制投资增速过度,又极易引起明显的经济增长幅度下滑,失业人数增长,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等经济萧条现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同时进入“高增长期”和“高成本期”。高增长需要不断的更高的投入,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速度型的,即以高投入、高消耗换来较高的产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能源资源等因素的制约。2003年至2005年,GDP年均增长10%,但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6%。 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是高增长高储蓄。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接近

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物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物价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状况是好的,但由于受国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态势还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正确处理好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理论上讲,根据货币恒等式MV=PQ,推导P=MV/Q;所以,假如Q增加,货币供给M和货币周转率V不变,那么物价就会下降;假如Q减少,M和货币周转率不变,那么P就上升。理论上来讲,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并不简单。 实际之中,经济增长在长期内由资源投入和资源使用效率决定,所以在长期内如果上述两项内容未变,则Q不变,P的变动和经济增长无关,只会和M和V的变动有关。 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和P相关,当P上升时,由于工资刚性,企业的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家雇佣劳动增多,进而提升产量Q。所以在经济增长时,PPI领先或与经济增长同时好转,而后CPI 上升。 总结:如果分析10年20年之类长期的价格变动,那么与经济增长无关;分析年度的物价变化,则和经济增长有关。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理论界对此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增长。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势头。一般而言,劳动力增加,资本形成并增加,加上技术进步等因素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货币总支出的增加。由于生产率是随时间的进程而不断发展的,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也是随生产率而增加的。只要物价稳定,整个经济就能正常运转,维持其长期增长的势头。这实际上层供给决定论的古典学派经济思想在现代经济中的反映。 2.轻微物价上涨刺激经济增长。这种观点认为,只有轻微的物价上涨,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因为,通货膨胀是经济的刺激剂。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凯恩斯学派认为,在充分就业没有达到之前增加货币供应,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而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经济”这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经济学研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第一,事实上,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充分知识。第二,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或者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胀。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在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由于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进行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及其变动对各个单位的经济决策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的价格

价格变化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措施和原因

1. 价格变化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措施和原因 (1)价格变化的原因 答题要素:价值+供求+货币供应量+市场缺陷+经济政策+流通环节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2)稳定物价的措施 答题要素:科技管理+发展生产+货币供应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流通环节①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答题要素:物价影响生活+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市场规律+以人为本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2.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答题要素:2 消费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的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措施 答题要素: (发展经济、宏观调控、收入公平、社会保障、消费环境) +企业+个人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②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③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 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答题要素:经营战略+自主创新+信誉形象+社会责任+联合兼并+科学发展+对外开放①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③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⑤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⑥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

第二章价格理论(正确)

第二章 价格理论 一、名词解释 需求: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每个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函数:一般就是需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供给:一定时期内厂商在每个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供给函数:供给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均衡价格: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交点所对应的商品价格。 需求弹性: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和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关系。供给弹性:一定时期内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和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关系。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某种商品的消费者的负斜率需求曲线和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的正斜率供给曲线都是表明了他们愿望的最大限度? 答: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如果都是直线,则斜率越大,表明弹性越小,斜率越小,表明弹性越大。若供给弹性不变,需求弹性越小时,政府对每单位商品征税时,生产者就越有可能把这种税收加到商品价格中转嫁给消费者,因为需求弹性小,商品因征税而涨价时,消费者也不得不买。再假定需求弹性不变,供给弹性越大时,政府对每单位商品征税时,生产者也越有可能把这种税收加到商品价格中转嫁给消费者,这是因为,供给弹性大,表示怔税使成本上升,生产者可大幅降低产量,市场上就会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升。这就是说,对单位商品征说时,税收负担不大可能由生产者负担很多,而会大部分转嫁到商品价格中由消费者负担。 2、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左移、

右移、还是不变?为什么? (1)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 答: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2) 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 答: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种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3)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答: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4) 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3、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 答:成本降低,供给量增加。 (2) 在产品x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 答:供给量减少。 (3) 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 答:生产成本增加,供给减少。 (4) 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 a.供给减少(降低产量)。 五、计算题

浅谈对稳定物价的思考

浅谈对稳定物价的思考 内容摘要:稳定物价具有保障民生和稳定经济全局的双重意义;物价稳定事关国计民生,关系经济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关系社会和谐;物价水平的高低走势牵动着经济发展的神经;面对居高不下的物价,应如何化解。 关键词:稳定物价民生维护政治经济 稳定物价就是要抑制住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维持币值的稳定,因此又常把这一目标称之为“稳定币值”。物价稳定事关国计民生,关系经济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关系社会和谐,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做好稳定物价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维护政治经济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也在持续的增长,对此人们深感忧虑。的确,从近期来看价格都是只见涨不见降。什么粮油价格上涨了,什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了,什么水价上涨了。等等,反正涨价有很多理由,可是涨上去了从来没听说现在粮价下降了油价下降了。还有对近来全国各地的粮油价格持续上涨,专家的说法是“属于恢复性上扬”,“在正常范围以内,不值得大惊小怪”,“对老百姓生活影响不大”。可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物价的只涨不降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它能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说稳定物价意义重大。 第一,从财经角度出发,稳定物价工作具有深远的政治眼光。它更能起到稳定军心、巩固工农联盟、凝聚向心力、调动各个阶层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等政治和社会效益;第二,从治理的手段来看, 稳定物价采取的是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方式。如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集中资源进行重点打击、始终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根本点等,其中各种手段的特征、作用及关联,值得认真总结;第三,物价的稳定,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第四,稳定物价对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和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加强金融管理,建立中国的金融运行机制、统收统支的财政集权制、贸易领域的集中管理等,这种商业和财政金融管理集中统一化,为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第五,稳定物价具有保障民生和稳定经济全局的双重意义。一方面,价格是晴雨表,是风向标,是民生问题的直接体现。近期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及住房价格上涨较快,物价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时间,“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玉米疯”、“糖高宗”、“辣翻天”等次第登场,最困扰百姓生活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肉鱼鸡蛋蔬菜和房子价格的居高不下了,这让“稳定物价”成了老百姓常议的“关键词”。另一方面,亢奋的物价走势,成为影响中国诸多经济政策目标能否完成的最大悬念。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而通胀的压力会加剧资源不合理配置和泡沫程度,冲击中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水平,继而影响“稳增长”、“调结构”目标的实现。经济经济,经世济民,如果社会萧条,何来百姓安居?因此,妥善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关系,既是对经济规律的尊重,更是对民生负责。稳定物价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找准了“七寸”,把准了“脉”。基于宏观和微观的民生考量,稳定物价的具体措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基于中国目前的形势,稳定物价刻不容缓了,要保持物价的稳定,需要把握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部门经济是指()。 选择一项: A. 厂商与外贸 B. 家庭与厂商 C. 家庭与政府 D. 厂商与政府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家庭与厂商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的分析方法是()。 选择一项: A. 最优分析 B. 规范分析 C. 边际分析 D. 实证分析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规范分析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是()。选择一项: A. 结构分析 B. 存量分析 C. 流量分析 D. 总量分析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总量分析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属于存量的是()。 选择一项: A.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B. 每年的出口量 C. 某一时期的钢产量 D. 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属于流量的是()。 选择一项: A. 某人2001年共得工资5万元 B.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C. 某人在2001年底存款5万元 D. 6月31日的钢材库存量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某人2001年共得工资5万元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决定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均衡是商品或要素的()。 选择一项: A. 以上三项 B. 供给量 C. 价格 D. 需求量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价格 题目7

教案:第2章-第3节-均衡价格理论

《经济学原理》教案 授课时间__2012年_3_月_8__日第_4_次课

2、均衡价格的形成 (1)均衡价格的模型: ? ? ? ? ? = = = ) ( ) ( P Q Q P Q Q Q Q s s d d s d 。 例题:已知某商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50-P,S=2P-10,那么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是多少?答:P=20 Q=30 (2)均衡价格的决定过程或决定机制 ①↓ → →P Q Q P P d s 1 ; ②↑ → →P Q Q P P d s 2 可见,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不仅是均衡的,而且也是稳定的,是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在一种相对静止、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均衡也是一种暂时的状态,随着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变化,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会发生位移,使得旧的均衡遭到破坏,从而形成新的均衡。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均衡价格既然由供给与需求决定,那么,随着供给与需求的变动,均衡价格也将变动。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当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反之,当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时,均衡价格降低,均衡数量减少。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引起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平移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供求其他形式的变动引起的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变动情况,可以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具体的考察。 3、供求规律 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动,但与供给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与需求和供给都为同方向变动。这就是供求规律。 4、供求分析的基本步骤 在分析某一事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状态时,一般可以按照三个步骤进行: (1)确定事件是对需求还是对供给带来了影响。 (2)确定事件对需求或者供给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供求关系图形,确定曲线移动后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 三、价格控制及其影响 市场经济其实并不像理论描述的那么完美,所以有时候需要政府的调控。 可以以冰激凌市场为例。 支持价格: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的最低价格,因此又称为最低限价。 限制价格: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须品价格的上涨而规定的这些商品的最高价格。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理论界对此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增长。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势头。一般而言,劳动力增加,资本形成并增加,加上技术进步等因素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货币总支出的增加。由于生产率是随时间的进程而不断发展的,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也是随生产率而增加的。只要物价稳定,整个经济就能正常运转,维持其长期增长的势头。这实际上层供给决定论的古典学派经济思想在现代经济中的反映。 2.轻微物价上涨刺激经济增长。这种观点认为,只有轻微的物价上涨,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因为,通货膨胀是经济的刺激剂。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凯恩斯学派认为,在充分就业没有达到之前增加货币供应,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而物价上涨比较缓慢。并认定资本主义经济只能在非充分就业的均衡中运行,因此轻微的物价上涨会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美国的凯恩斯学者也认为:价格的上涨,通常可以带来高度的就业,在轻微的通货膨胀之中,工业之轮开始得到良好的润滑油,产量接近于最高水平,私人投资活跃,就业机会增多。 3.经济增长能使物价稳定。这种观点则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价格应趋于下降,或趋于稳定。因为,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生产要素的投入,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生产的增长,一方面意味着产品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所以,稳定物价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并不矛盾。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马克思在100 多年以前,分析金本位制度下资本主义经济的情况时所论述的观点。 实际上,就现代社会而言,经济的增长总是伴随着物价的上涨。这在上述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时,曾予以说明,近100 年的经济史也说明了这一点。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分析,即把世界上许多国家近100 年中经济增长时期的物价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除经济危机和衰退外,凡是经济正常增长时期,物价水平都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情况更是如此。没有哪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时期,物价水平不是呈上涨趋势的。就我国而言,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也说明了这一点。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阶段以后,有的国家甚至在经济衰退或停滞阶段,物价水平也呈现上涨的趋势。 从西方货币政策实践的结果来看,要使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并不容易。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往往较多地考虑经济发展,刻意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譬如采用扩张信用和增加投资的办法,其结果必然造成货币发行量增加和物价上涨。使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出现矛盾。

西方经济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2、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4、引致需求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所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5、消费函数通常,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及收入增加的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为:C=C(Y)。 6、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二、简答题 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简要说明需求变动的诸因素。需求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2.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乘数理论在凯恩斯就业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凯恩斯认定,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造成的总需求不足,主要靠投资来弥补;在私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尤其要靠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投资支出来解决,在这里,说明增加投资或政府支出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的增加的理论就是乘数理论。 条件:一是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四是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 3.简述西方宏观的财政政策及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策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三、论述题 1.分析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答:商品的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我们知道,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在此假定厂商的商品销售量等于市场上对其商品的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