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1)(DOC)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1)(DOC)

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一、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定义:在较长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2、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阶段):农业活动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第二阶段(起飞前阶段):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经济企业家阶层形成、金融制度开始建立);

第三阶段(起飞阶段):农业经济商品化;劳动力和资本流动加速,资本大量向工业集中;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其它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中,劳动力高学历、高技能化,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第五阶段(高额消费阶段):消费结构显著变化,耐用消费品需求大增、企业竞争

异常激烈、垄断倾向日趋明显,社会化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需要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来诱导需求增长,政府调节和干预并存;

第六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科教文卫和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新的主导部门。

3、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1)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

(2)速度、比例、效益之间的关系:

一致性:高效益,必然带来高速度,比例也一般是协调的;

不一致:高速度,如果比例失调,可能是低效益、不可持续的增长;

4、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资源充裕程度,中东地区和俄罗斯)、劳动量(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日本)、生产率(投入产出效率,德国);

(2)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形成(投资及投资的外部效应)、技术进步;

(3)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三驾马车(中国的三驾马车)

(4)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分工和专业化

分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

专业化——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5、配套视频

二、充分就业

1、基本定义

(1)充分就业:在既定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基本上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充分就业≠全部就业,允许自愿失业、摩擦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存在;

一般认为,“自然失业率”范围内的失业,都是充分就业

(2)非充分就业(失业):指在既定工资水平下,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者,通过

努力寻找工作,仍然无法实现就业的现象。

2、失业分类:

(1)根据失业的原因,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根据失业的表现,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其中,隐性失业的表现形式包括:就业时间不足、低效就业、以接受教育方式延期就业、提前退休,等

(3)根据求职者意愿,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3、正确认识失业者的社会价值

三、物价稳定

一、通货膨胀:

1、定义: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或者货币周转速度过快,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

附表: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

2013年通货膨胀率为:2.60%

2014年通货膨胀率为:3.32%

2、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速度分:温和的通货膨胀(年均10%以内);急速的通货膨胀(年均10-100%);恶性通货膨胀(年均100%以上);

(2)按原因分:需求接动型、成本推动型、混合型(书上所讲输入型或结构型通货膨胀实际上也可归入上述三类)。

3、通货膨胀的影响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

(2)对就业的影响(有人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负相关,也有人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正相关(典型的如“滞胀”条件下失业增加));

(个人认为:上述争议根源于:不同通货膨胀率影响不同)

(3)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影响(议定的工资购买力下降,利率标准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实质影响);

(4)通货膨胀削弱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功能(通货膨胀因其对价格的扭曲而影响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通货膨胀的治理

(1)控制货币供应量(规模和速度);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影响物价);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包括降成本、降能耗、提效益、调整产业结构等);

(4)其它政策措施(如政府定价、限价、减税等措施)。

二、通货紧缩

1、定义: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跌现象。

2、通货紧缩的原因

(1)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双紧)(紧缩财政政策即增税节支,紧缩货币政策即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增加票据发行以回笼货币,导致消费和投资从而总需求减少);

(2)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市场需求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导致通货紧缩);

(3)有效需求(消费或投资)不足(增加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消费不足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而投资增加可能导致供过于求、产品滞销,从而导致投资低迷、总需求不足;

(4)结构失调(社会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符,导致供求结构错误,产品的无效供给导致价格低迷、经济衰退,导致通货紧缩)。

3、通货紧缩的影响:

(1)导致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既是通货紧缩的原因,而通货紧缩也会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强化居民储蓄意愿,从而加剧通货紧缩);

(2)影响货币的正常运转(通货紧缩-价格下降-币值上升-融资实际成本提高-投资需求下降-通货紧缩加剧);

(3)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通货紧缩导致消费者消费积极性受挫,投资者融资成本提高,债务人实际负担加重,国家经济衰

退加剧,从而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4、通货紧缩的治理:

(1)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

(2)鼓励消费和投资,恢复消费和投资信心;

(3)合理引导出口,促进经济复苏;

三、配套视频(货币集)

物价下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资料

物价下降对我国经济 的影响

物价下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物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物价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价格的变动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物价上涨过快会引发通货膨胀,而持续下降又会带来通货紧缩,这两者对我们经济生活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而本文主要是从物价下降的角度来谈谈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物价的变动是怎样形成的?有着什么样的规律?我们都知道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而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从这种规律看,物价下降是时有发生的事。 影响物价下降的主要因素有:(1)供过于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供求情况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当商品供过于求时,物价就会下跌。(2)货币价值的变动。货币所表现的价值是商品的相对价值,即商品价值量同时发生等方面等比例的变动,商品的价格不变。但如果二者任何一方的价值单独发生变动,都会引起价格的涨跌。如果货币价值不变而商品价值提高,或者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降低,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如果货币价值不变而商品价值降低,或者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商品价格就会下跌。(3)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某种商品生产

率普遍降低,该种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如果劳动生产率普遍上升,则价格就会相应下跌。(4)技术革命。技术进步,一方面使有关产品中凝结的人类复杂劳动增多,从而导致其价值增加,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使原有产品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价值受贬,价格下跌。(5)竞争。竞争引起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促使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通常为价格下跌。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以及物价的稳定正是通过物价波动实现的,物价波动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波动过于频繁剧烈,则会破坏市场供求的平衡,阻碍经济正常运行,而持续的物价下降会给我国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 这段时间,市场上的鸡蛋价格涨了不少,对此不少老百姓都有抱怨。其实原因很简单,母鸡产蛋量下降,鸡蛋价格自然就会上涨。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希望物价下降。物价下降,对普通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能够用更少的钱买更多的物品,既然能用更少的钱换来更好的生活,他们自然很乐意。但是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从长远来看,物价的持续走低,对老百姓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老百姓在价格降低的时候,可能会得到一些好处。但持续的价格降低,会有一种买涨不买落的预期。他们希望推迟他们的消费需求,推迟他们购买的愿望。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从企业来看,持续的价格降低会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利润水平的下降。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以后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一个是工人工资的降低,

做好明码标价工作 稳定市场价格秩序

做好明码标价工作稳定市场价格秩序 明码标价工作是价格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强制性的行政措施,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能有效防止价格违法行为的发生,稳定市场价格秩序,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它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价格部门必须常抓不懈。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要求经营者规范商品和服务的明码标价。 根据《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但目前明码标价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标价率低、准确率不高,把打码签当明码标价签使用;采取不标价,而是当面议价的方式;虚构原价、惊爆价、会员价、超低价、优惠价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经营者缺乏明码标价的意识,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商品和服务价格应该随行就市,标不标价已经无所谓,而价格部门的监管方式和力度未跟上时代的需要。种种因素直接导致市场价格比较混乱,滋生了价格违法行为产生的隐患。如何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进一步做好明码标价工作,是我们价格部门必须深思的课题。 (一)严格要求经营者做好明码标价工作,诚信经营。 按照《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或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

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同时《价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经营者违法明码标价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经营者在标价时应逐项标明,而不能“各取所需”,误导和欺骗消费者。价格主管部门必须要求经营者无论商品大小、价格高低,所有商品均一律实行明码标价,严格按照《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执行。只有这样,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只要一看标价签就可知道商品的价格,非常方便;经营者才能显示自己的诚信,得到消费者的信任,提高了经营效率,增加了经营收入。 (二)指导经营者正确使用标价签。 标价签的使用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正确使用实价、降价、议价标价签。实价就是经营者的诚信程度,不包含任何虚假成份;降价要说明原因;议价要真实。这样才能取信于消费者。 各经营者要做到:填写标价签时,标价签的内容与价格有关的基本指标和数据必须真实、准确无误,不能漏标、错标。第一,字迹清晰。所标示内容的字迹要工整规范,清晰明确,不得随意涂改乱画,模糊不清,误导消费者。第二,货签对位。经营者根据商品经营需要,标价签无论采用陈列式、摆放式还是悬挂式,均应做到商品陈列与标价签对位,做到有商品有价签。第三,标示醒目。标价签、价目表等应在醒目位置予以标明,做到直观大方、一目了然。 商品和服务价格发生变动时应及时更换标价签、价目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1)(DOC)

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一、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定义:在较长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2、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阶段):农业活动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第二阶段(起飞前阶段):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经济企业家阶层形成、金融制度开始建立); 第三阶段(起飞阶段):农业经济商品化;劳动力和资本流动加速,资本大量向工业集中;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其它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中,劳动力高学历、高技能化,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第五阶段(高额消费阶段):消费结构显著变化,耐用消费品需求大增、企业竞争

异常激烈、垄断倾向日趋明显,社会化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需要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来诱导需求增长,政府调节和干预并存; 第六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科教文卫和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新的主导部门。 3、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1)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 (2)速度、比例、效益之间的关系: 一致性:高效益,必然带来高速度,比例也一般是协调的; 不一致:高速度,如果比例失调,可能是低效益、不可持续的增长; 4、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资源充裕程度,中东地区和俄罗斯)、劳动量(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日本)、生产率(投入产出效率,德国); (2)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形成(投资及投资的外部效应)、技术进步;

稳定物价工作管理方案

稳定物价工作管理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一、实行价格调控目标管理责任制控制物价过高过快上涨,管理好通胀,事关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物价问题,充分认识控制物价的紧迫性,把控制物价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采取非常措施,以非常的力度,坚决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势头。(一)实行价格调控目标负责制。各相关部门要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下半年价格预期调控目标任务,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价格预期调控目标实现。(二)加强督查和实行目标考核。为确保价格预期目标实现,县人民政府将把价格调控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部门今年工作目标考核范

围,对价格调控效果进行全面考核,并适时通报考核结果。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年上半年,我县物价总水平过快过高上涨,主要表现在以猪肉、食用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为主的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并在高位上运行。因此,要遏制价格总水平过快过高上涨,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一是大力发展生产。综合采取财政、信贷等多种措施,大力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全力抓好粮食生产,重点抓好肉、禽、蛋、奶、果、蔬等主要“菜篮子”品种的生产,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物价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增加市场供应量。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影响重大的猪肉、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水产品等商品,农业、畜牧水产、粮食、工商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特别是规模以上生产者和经营者加大市场投放力度,并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控制外流量,确保我县市场供应总量增加,价格平稳。

医院物价工作总结

医院物价工作总结 目录 第一篇:医院物价工作述职报告 第二篇:物价工作总结及物价工作计划 第三篇:物价工作总结及物价工作计划 第四篇:XX年物价工作总结 第五篇:XX年全县物价工作总结 正文 第一篇:医院物价工作述职报告 医院物价工作述职报告 医院物价工作述职报告 昨天,上海市发改委网站公布最新出台的《上海市物价局办理价格举报工作规则(试行)》,市民可向市物价检查所举报13种价格违法行为,医院物价工作述职报告。 该规则是市物价局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行使举报价格违法行为的权利,规范市物价局对价格违法行为举报的处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而制定的。该规则规定,在上海行政区域内发生的下列13种价格和收费违法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检查所举报,检查所应按照本规则予以登记、受理和办理。

这13种价格违法行为包括: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行为;利用虚假的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采取抬高等级或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的行为;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行为;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行为;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行为等。 商业零售、银行、电信等行业及私立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价格收费问题举报件都属于价格举报,按照该规则办理。 市物价局规定,检查所在举报受理后,须及时开展调查。承办人不得少于2人,应主动向被调查人出示执法证件,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承办人调查应制作《调查询问笔录》、《检查登记表》等法律文书,并提取相关证据。检查所应自收到举报材料之日起60日内,以电话或书面形式主动向举报人告知办理情况四川省骨科医院乱收费情况举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物价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2011年物价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物价局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促生产、畅流通、增储备、建机制、保民生”,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全力应对凝冻、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物价上涨,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效发挥了价格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一、2011年价格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受凝冻、干旱自然灾害、翘尾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市物价总体保持较高位运行。根据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数据显示,10月份,我市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5.9%,1-10月累计上涨5.9%。综合分析今年以来我市价格运行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CPI始终处在高位运行,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但总体保持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二是结构性上涨仍然十分明显。虽然从构成CPI的八大类来看,虽然不少月份八大类普涨趋势较为明显,但食品类价格上涨依然是拉动CPI上涨的最主要因素。1-10月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14.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3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72.9%。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4.2%,粮食上涨18.6%,菜类上涨7.4%。三是翘尾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推高了CPI指数。1-10月,翘尾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3.04个百分点,影响程度为51.5%。 二、2011年物价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以赴,夺取了“一抗三保”的胜利。2011年初,我市遭遇了持续20多天低温凝冻天气,给市场物价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物价局始终按照“用干部职工的辛苦,换市场物价的稳定”的要求,切实采取多项措施,全力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一是紧急部署,迅速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低温凝冻天气出现后,我局立即启动各项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对保障粮油、肉、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和强化市场价格监管进行了安排部署,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09-07-21 遏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单单控制通货膨胀并不过分困难,困难的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又不遏制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在理性上,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和币值的稳定,扩大就业,应当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一般而言,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对经济增长的扰动因素,与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相统一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或过慢增长给社会再生产带来的种种严重弊端,全面持续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但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是有一定的矛盾的。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为:失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即经济增长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经济增长率下降,则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即高经济增长率一般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会大量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物价大幅度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如果降低速度过快,虽然价格可能趋于稳定,但同样会带来问题;一方面会减少供给,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职工生活失去保障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再一方面,物价上升,特别是物价大幅度上涨会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为物价大幅度上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国家会采取紧缩措施抑制通货膨胀。紧缩速度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虽然由于经济运行自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超前或滞后的关系,或者在一段时间内相关关系不显著,但这一规律仍然起作用。 分析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并找到一条既抑制通货膨胀,又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就业的途径,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难以为继。从2003年到200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依次为10.0%、10.1%、10.4%、10.7%。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延续了2003年以来两位数加速增长的势头,经济繁荣期不断延长。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增长型经济,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来支撑,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占较大比重。2007年上半年,我国GDP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要素分配偏向于资本、偏向于企业、偏向政府(因为政府通常是资源要素的最终所有者),而劳动要素的比重低下,劳动收入部分和资本收入部分的相对比重降低。此外,政府主导经济模式使得经济建设型职能替代公共服务型职能,政府必然将资源更多地用于竞争性领域,而保障整个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由于得到政府财力支持相对较少而建设严重滞后。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消费增长始终低于投资增长,由此陷入一个“高投资、高储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起点,没有适当规模的投资,经济就不可能发展。但是我国的问题常常出现在投资需求过旺,规模过大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可以引起基础产品特别是投资品价格的上涨,并最终传导到其他产品的价格上。加之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瓶颈产业的推波助澜,短缺现象严重,促使价格进一步上涨。而一旦控制投资增速过度,又极易引起明显的经济增长幅度下滑,失业人数增长,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等经济萧条现象。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同时进入“高增长期”和“高成本期”。高增长需要不断的更高的投入,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速度型的,即以高投入、高消耗换来较高的产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受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 遏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单单控制通货膨胀并不过分困难,困难的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又不遏制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在理性上,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和币值的稳定,扩大就业,应当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一般而言,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对经济增长的扰动因素,与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相统一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或过慢增长给社会再生产带来的种种严重弊端,全面持续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但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是有一定的矛盾的。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为:失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即经济增长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经济增长率下降,则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即高经济增长率一般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会大量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物价大幅度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如果降低速度过快,虽然价格可能趋于稳定,但同样会带来问题;一方面会减少供给,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职工生活失去保障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再一方面,物价上升,特别是物价大幅度上涨会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为物价大幅度上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国家会采取紧缩措施抑制通货膨胀。紧缩速度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虽然由于经济运行自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超前或滞后的关系,或者在一段时间内相关关系不显著,但这一规律仍然起作用。 分析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并找到一条既抑制通货膨胀,又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就业的途径,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难以为继。从2003年到200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依次为10.0%、10.1%、10.4%、。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延续了2003年以来两位数加速增长的势头,经济繁荣期不断延长。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增长型经济,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来支撑,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占较大比重。2007年上半年,我国GDP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要素分配偏向于资本、偏向于企业、偏向政府(因为政府通常是资源要素的最终所有者),而劳动要素的比重低下,劳动收入部分和资本收入部分的相对比重降低。此外,政府主导经济模式使得经济建设型职能替代公共服务型职能,政府必然将资源更多地用于竞争性领域,而保障整个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由于得到政府财力支持相对较少而建设严重滞后。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消费增长始终低于投资增长,由此陷入一个“高投资、高储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起点,没有适当规模的投资,经济就不可能发展。但是我国的问题常常出现在投资需求过旺,规模过大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可以引起基础产品特别是投资品价格的上涨,并最终传导到其他产品的价格上。加之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瓶颈产业的推波助澜,短缺现象严重,促使价格进一步上涨。而一旦控制投资增速过度,又极易引起明显的经济增长幅度下滑,失业人数增长,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等经济萧条现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同时进入“高增长期”和“高成本期”。高增长需要不断的更高的投入,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速度型的,即以高投入、高消耗换来较高的产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能源资源等因素的制约。2003年至2005年,GDP年均增长10%,但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6%。 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是高增长高储蓄。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接近

物价工作总结及 工作打算

2011年物价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物价局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促生产、畅流通、增储备、建机制、保民生”,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全力应对凝冻、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物价上涨,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效发挥了价格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一、2011年价格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受凝冻、干旱自然灾害、翘尾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市物价总体保持较高位运行。根据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数据显示,10月份,我市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5.9%,1-10月累计上涨5.9%。综合分析今年以来我市价格运行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CPI始终处在高位运行,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但总体保持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二是结构性上涨仍然十分明显。虽然从构成CPI的八大类来看,虽然不少月份八大类普涨趋势较为明显,但食品类价格上涨依然是拉动CPI上涨的最主要因素。1-10月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14.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3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72.9%。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4.2%,粮食上涨18.6%,菜类上涨7.4%。三是翘尾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推高了CPI指数。1-10月,翘尾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3.04个百分点,影响程度为51.5%。 二、2011年物价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以赴,夺取了“一抗三保”的胜利。2011年初,我市遭遇了持续20多天低温凝冻天气,给市场物价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物价局始终按照“用干

经济增长与就业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通过表 2.1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对比关系,自1978 年以来我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是相对较弱的,虽然经济的发展保持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高增长态势,但是就业增长的变化在30 年间并未与高速的经济增长保持一致。主要表现在:1.在1978-1989 年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平均达到了9.6%,平均就业增长为2.96%,从各年的数据来看,经济增长和就业基本保持了大致的波动幅度,尤其是1984 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了15.2%是该时期的最高值,同时,就业增长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3.79%,说明在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经济发展的就业拉动效应是明显的。 2.在1990-1999 年期间,经济增长依然强劲达到平均9.7%,然而在九十年代的平均就业率下降为 1.09%,在这个时期,经济的增长呈现的是先急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就业的增加十分有限几乎保持水平的趋势。例如在1992 至1995年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均超过10%,然而同时期的就业增长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就业增长率仅仅维持在1%左右,说明在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开始变得微弱。 3.2000 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十年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6%,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增加,从十年间的数据可以看出,就业的增长徘徊在0.5%左右,始终没有突破或超越改革开放之初的就业增速。可见,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加,经济发展的就业效应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呈现不一致的趋势,经济的发展带来就业效应有限,最近十年间的促进效应在逐渐减弱。尤其在我国就业人口持续增长的今天,虽然经济的总量增长一直保持良好的态势,然而带动的就业增长率及其微小,因而未能更好的促进就业总量的相应增长。 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进 产业结构是就业的载体,产业结构和就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反映在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变动上来。从我国三次产业产值和实际的就业情况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是很明显的,就业结构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出现相应变动。根据表 2.2 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总体上,从产值构成的变动趋势来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构成由1978 年的28.2:47.9:23.9 演变到2010 年10.1:46.8:43.1,第一产业的产值构成明显下降,三十年间下降了18.1 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增加了19.2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则是在波动中的微调,在整个产值结构的变动中并不明显。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来看,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相对应,我国的就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出现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相互转换:三十年来,第一产业的就业构成下降了33.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则增加了2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增加弥补了其间的差额。通过将就业构成与产值构成的变化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就业结构的转化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转化。以2006 年为例,当年我国第一产业产值结构只有11.1%,但它所承担了近乎全部就业的一半,第二产业产值结构重高达47.9%,而它只容纳了略强于1/4 的就业量。在目前的状况下,只有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大致接近,并且,第三产业扩张就业的能力一直是不断增强的。 从国际经验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既是产业结构转化过程,也是就业结构的转化过程。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各个产业的构成比重与相应的就业结构都会由第一产业占绝对比重,向第二产业转化,并最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支撑的增长格局。因此,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生产资源产业间配置的转化过程,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和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将占居绝对优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就业结构转变严重滞后的原因之一在于产业

2020年物价所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物价所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为塑造政府部门良好形象做了一些有益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国家体制的深化改革,市场经济已完全主导市场,经济贸易迅速与国际接轨,商品经济和消费活动也由过去的硬性管理处罚转变为引导规范公示。我们需要改变工作方向,认真学习上级指示精神,武装好队伍本身,同时迅速完成新的工作任务,因多年形成的社会消费模式,有些居民无法立即适应,对政府的物价调控不理解,生活公共性服务的宣传需要我们更加耐心的做好政策引导。 今年,按照领导指示要求,我们具体的做了一是“创卫、创城”双创工作;二是东郊饭店旧城改造项目工作;三是遍访“民企”的工作。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创卫、创城”双创行动开展以来,党工委办事处做出部署要求,我们物价所包干下沉到燕山综合市场,按照工作要求:1、我们重点对农贸市场环境卫生保洁、占道经营、食品检测、除“四害”措施等进行整改详细的督导检查。针对活禽宰杀的经营户坚决取缔。联合市场管理和业主对农贸市场实行全天候管理,对标作战、查漏补缺、逐一整改,全力以赴开展“双创”工作,确保无乱堆乱放、无出摊经营、无卫生死角、无污水横流。2、强化

市场周边管理,在规范市场内部的同时不间断地巡查和清扫市场外部环境卫生,杜绝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达到规范、整洁、美观。维护了整体市容环境,助推“双创”攻坚战取得胜利。 二、东郊饭店旧城改造项目是历下区重点项目,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召开全办人员大会动员推进实施,我们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到项目指挥部报到,迅速投入到入户摸查工作。对住户的诉求,我们耐心细致热情的作了政策性解答,顺利完成初期工作进度。 三、遍访“民企”工作室区委、区政府为进一步打造历下“金牌”营商环境,构建“亲”“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党工委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分工部署,我们接到任务后,在不影响创城工作进度的同时,利用午休、周末时间走访民企,目前已顺利完成所有任务。 明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队伍建设、强素质、树形象,开拓创新各方面的工作能力。 (二)坚决执行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的各项工作指示任务。完成

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物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物价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状况是好的,但由于受国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态势还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正确处理好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理论上讲,根据货币恒等式MV=PQ,推导P=MV/Q;所以,假如Q增加,货币供给M和货币周转率V不变,那么物价就会下降;假如Q减少,M和货币周转率不变,那么P就上升。理论上来讲,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并不简单。 实际之中,经济增长在长期内由资源投入和资源使用效率决定,所以在长期内如果上述两项内容未变,则Q不变,P的变动和经济增长无关,只会和M和V的变动有关。 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和P相关,当P上升时,由于工资刚性,企业的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家雇佣劳动增多,进而提升产量Q。所以在经济增长时,PPI领先或与经济增长同时好转,而后CPI 上升。 总结:如果分析10年20年之类长期的价格变动,那么与经济增长无关;分析年度的物价变化,则和经济增长有关。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理论界对此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增长。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势头。一般而言,劳动力增加,资本形成并增加,加上技术进步等因素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货币总支出的增加。由于生产率是随时间的进程而不断发展的,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也是随生产率而增加的。只要物价稳定,整个经济就能正常运转,维持其长期增长的势头。这实际上层供给决定论的古典学派经济思想在现代经济中的反映。 2.轻微物价上涨刺激经济增长。这种观点认为,只有轻微的物价上涨,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因为,通货膨胀是经济的刺激剂。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凯恩斯学派认为,在充分就业没有达到之前增加货币供应,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而

保持物价稳定的工作方案

保持物价稳定的工作方案 为应对当前物价过快上涨,切实保障市场供应,依法加强价格监管,确保我县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市关于进一步保障供应强化监管保持物价稳定的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认真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要求,紧紧围绕“促生产、畅流通、增储备、建机制、保民生”,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管,保持全县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保障人民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重点防止我县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力争20XX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全县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秩序规范有序,低收入群体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

活水平。 三、主要措施 (1)强化调运储备,积极组织货源。一是做好货源地信息收集、农业、发改、工商等部门要加强与我县主要货源地的产销衔接,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加大采购力度。二是把握粮油储备轮换节奏和时机,加大粮油备货量和市场投放量。要继续引进大型粮油企业进一步扩大大米、食用油、面条等重要商品的商业库存,用于应急储备。三是鼓励和支持蔬菜、生猪及屠宰市场等自建冷链物流和“活储”体系,确保紧急情况下重要农副产品不断档、不脱销。四是在阳光、青西农贸市场适时启动农产品调运应急补贴机制,确保在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充分调动商贩组织货源的积极性,确保市场货源充足。五是确定一批商场和重点企业(包括运输企业)组建县重要生活品应急供应和运输网络,落实紧急状况下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征购、加工、投放工作,并做到每年清理调查一次,确保保供网络正常运转。 (2)稳定政府定价,减免部分收费。一是对列入我县政府定价目录的商品价格进行严格管理。20XX年,在物价平稳回落前,原则上不上调此类价格。二是继续严格执行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摊位费两年内不得涨价的要求,确保农贸市场摊位费和市场秩序的稳定。三是认真落实贯彻落实国家、省、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的关系

经济增长中的就业变动问题研究 -以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 田小宝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一名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室副主任 李永捷四川省成都市就业局局长 经济增长与一国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工业化早期,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或长或短的粗放型增长期,体现“要素积累—集约管理—知识创新”的演变路径;产业结构经历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变化过程。从中国的实际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以年均8%-9%的高速度增长,但是近年来,就业增长的速度却趋于缓慢。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促进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就业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论文以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分析成都市在经济总量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其就业数量、就业结构与就业质量变化的情况。从中得到的结论是:成都市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为充分就业的实现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就业政策的实施为充分就业提供了制度环境;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也为成都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长期可靠的保障。 一、经济总量的提高与就业数量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更是促进就业增长、吸纳劳动力的根本。有关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问题,迄今为止,以增长促进就业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奥肯法则”,即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反向变动。该法则被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经历所证实,并被我国长期奉为追求GDP高增长的主要依据。然而目前尴尬的是,中国的高增长并未带来应有的高就业。这种情况并非传统理论能解释,理论来源于各国发展实践,而中国面临的人口、区域关系、体制转型、经济结构的复杂性是举世无双的,因此成都市的就业情况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成都市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七五”时期GDP 年均增长率为7.4%,同时期就业总量年均增长率为 2.64%,而同时期就业弹性系数为0.36;“八五”时期GDP年均增长率为16.04%, 同时期就业总量年均增长率为 1.33%,同时期就业弹性系数为0.08; “九五”时期GDP年均增长率为10.82%,同时期就业总量年均增长率为-1.03%, 同时期就业弹性系-0.09;“十五”时期GDP年均增长率为13.26%,同时期就业总量年均增长率为 2.24%,同时期就业弹性系数为0.17,可见经济增长与就业并不总是存在同向的因果关系,这其中固然有体制转轨的原因,但也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 对成都市经济增长数量和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成都市的有效就业和经济增长在短期可能表现为非一致性,但就长期而言,经济增长和有效就业表现出协同变化的一致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成都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加(见图1)。因此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图1:

价格变化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措施和原因

1. 价格变化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措施和原因 (1)价格变化的原因 答题要素:价值+供求+货币供应量+市场缺陷+经济政策+流通环节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2)稳定物价的措施 答题要素:科技管理+发展生产+货币供应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流通环节①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答题要素:物价影响生活+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市场规律+以人为本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2.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答题要素:2 消费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的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措施 答题要素: (发展经济、宏观调控、收入公平、社会保障、消费环境) +企业+个人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②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③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 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答题要素:经营战略+自主创新+信誉形象+社会责任+联合兼并+科学发展+对外开放①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③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⑤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⑥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

稳定市场基本物价交流材料

稳定市场基本物价交流材料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是物价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新时期物价部门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作为县政府物价主管部门,要坚持做到“四个到位”,确保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维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价格是重要的经济杠杆,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作用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就会出现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政府必须通过价格、税收、信贷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其中价格是市场调节机制的基础和核心,政府只有把市场调节和价格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其次,价格调控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在现代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职能中,物价工作占有重要地位。价格杠杆是政府实施经济调节的主要手段,市场价格监管是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管理则是社会管理职能在物价工作中的体现。其三,价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价格工作政策性强,一头连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一头牵涉到商品生产、经营者和群众利益。政府通过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

通过调整价格政策,规范市场行为,通过市场监管化解价格矛盾,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我们面临的价格形势严峻,物价上涨速度过快,今年前9个月,我县物价涨幅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达%,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价格监管工作责任重大,难度更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市场监管要到位。坚持实行领导分工包保责任制和行业负责制,对11个乡镇和十个行业的物价监管工作实行包保,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企业、城镇居民、乡村干部中聘请106名市场价格监管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同时,不断加大对粮油、肉禽蛋、蔬菜、蜂窝煤等涉及群众生活的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力度,由“月报制”改为“周报制”,特殊时期实行“日报制”,为县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坚持在服务中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大力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服务实践活动,将其与强化市场物价监管有机结合,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坚持从基层、从农户抓起,从公示、公开做起,从基础资料建起,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进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通过创新机制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一是强化价格预警机制。大力推行说理式执法,更多地运用提醒、告诫、劝阻、警示等方式,变事后检查为事前宣传,事后管理为事中告诫,引导经营者自觉规范自身价格行为,共向各类经营者发放提醒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分析 一、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特征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因此深入地认识它们的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其中:ut是当期失业率,ut-1是上期失业率,是实际增长率,是潜在增长率。 它也可以表示为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离与产出缺口(即实际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的关系,如式(2): 其中y是实际产出,y*是潜在产出。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如何呢?由于1978年以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我们对中国1979-200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结果 ut-ut-1 =0.0045×gt - 0.1428 (0.161)(-0.510) r2=0.0013(-0.0486);s.e=0.3997; 资料来源: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8)》。回归模型系数下面括号内的值是该系数的t统计量。 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与城镇失业率之间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因此,从中国的统计数据来看,现有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关系的论断与中国的实际很不一致。 我们认为中国的失业数据的确可能存在问题,但是并不能因此断定真实的失业数据能满足奥肯法则。另外,该方法在潜在产出水平的估计上值得商榷,因为潜在产出的估计需要假定一个自然失业率,但中国的自然失业率是什么,是多少都不好解决。如果假定它为城镇的非加速通货膨胀时的失业率,那么在既定的城镇失业率下,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而使产出增加,是潜在产出的增加,还是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如果通过估算农村的隐性失业率而得出一个总的失业率,那么自1979年以来,该失业率基本处于单边下降的过程,那如何知道什么时候实际失业率偏离了自然失业率呢?所以我们认为用该方法来研究中国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并不合理。 由此,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与现有理论的不一致,不是现有理论本身的逻辑有问题,而可能是现有理论假设前提在中国不适应。因此,要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必须将现有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 二、形成我国高增长、低就业的原因 如前所述,虽然我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但就业却并未与之相应增长,而是出现了就业率下降的局势,虽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体制转轨就是带来大批农村和城市失业队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有体制下我国农村的过剩的劳动力在户籍制度的掩护下一直没有显现出来,呈隐性失业状态,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户籍制度的淡出,农业富余劳动力开始显现,而城市过去在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下也掩盖了失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富余人员分离出来成为了现实的失业人口,农村和市场的两支失业队伍加在一起就大大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 此外,造成我国高增长、低就业的另一部分原因是内生性的,如: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带来就业率的相对下降。一方面,有些传统产业已不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逐渐走向衰落,从而出现失业增加的局面;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向基础产业和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