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适用年级:初中八年级

设计者:刘升权

所在学校:郑州市经开区实验中学

一、教学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以我们五河县教体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女同学爱学上进,但部分男同学虽很聪明,但学习劲头不足,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基础知识及书写方面对他们来说是弱项,究其原因是认识不到位,这还有待于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学以致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

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对个别的学生不是十分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与日常交往中,进一步了解、分析、及时发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分为两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教学难点是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和理解网络提供的新空间。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尊重他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他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

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规则,礼貌诚信待人,同时也要在理解违法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预防犯罪。教学难点是理解各个规则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违。

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分为两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积极奉献社会。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服务。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分为三课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情感。

四、实施

(1)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种文件格式的新闻资料。

来源:网络(新华网、大河网、时事一点通等)、电视(中央电视台)、报刊(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大河报、半月谈等)

3、相关人物资料: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动中原年度人物

4、优教通

(2)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对比法、情景教学法、小品表演法、小组

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师生谈话法、社会实践法等。

五、评价

(1)过程性评价

由小组长、课代表、任课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做出及时评价。根据每次的活动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累积,学期末计算总分

(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允许带练习册和教材以及参考资料,但禁止交流。期末考试城建实际的分80%计入学期个人总评。

(3)学期总评

1、过程性评价占总评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80%算出总分。

2、总分为85分及以上的为优秀,70—84分的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

3、将学期总评分数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手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感受社会生活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 (二)在社会中成长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我们是怎样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亲社会行为的作用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2.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3.网络怎样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4.网络中的陷阱(弊端)有哪些?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二)合理利用网络

八上《政治》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详细版复习提纲 习水八中黄跃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2.社会关系可分为哪几类? (1)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2)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 (3)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二、亲社会行为 1、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怎样正确认识网络是把双刃剑?(利+弊)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利) ①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利)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网络是把双刃剑(弊)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二、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迷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秩序和规则 1、社会秩序的作用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 (1)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事丰富的社会生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哪些?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3.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2)意义: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积极作用?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网络是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 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4.网络是如何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的?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5.网络是如何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的? 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③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6.网络存在哪些弊端?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7.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②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③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④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8.沉迷于网络是如何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①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②碎片化信息影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适用年级:初中八年级 设计者:刘升权 所在学校:郑州市经开区实验中学 一、教学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以我们五河县教体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女同学爱学上进,但部分男同学虽很聪明,但学习劲头不足,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基础知识及书写方面对他们来说是弱项,究其原因是认识不到位,这还有待于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学以致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 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对个别的学生不是十分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与日常交往中,进一步了解、分析、及时发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分为两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教学难点是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和理解网络提供的新空间。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尊重他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他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1我与社会 一、感受社会生活 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途径)有哪些?P3 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日常观察。等等。 2.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表现在哪里? P3 ①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⑤观看升旗,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特点)。 3.为什么要感受社会生活?(或参与社会生活对个人的意义)P4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4.个人与社会有什么关系?(或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 P4-5 P7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同一个人,身份不同的原因) 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④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P7) 5.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不同的身份。 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6.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或社会关系的类型有哪几种?)P5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 ①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③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1)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 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如果把每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 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3.“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1)通过父母的 抚养,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 时期,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2)亲社会的行为有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5.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1)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

践(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6.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1)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 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已的过程。(2)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的特点:(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 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空间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体现:(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 的活力(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网络交往的负面影响:(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2)沉迷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 我与社会 1.感受社会生活 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生活空间的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也会越来越丰富,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身份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主要包括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和业缘关系(同学、同事)。 二) 在社会中成长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课堂中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我们的衣食住行、研究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和作用

亲社会行为包括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我们可以通过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来养成亲社会行为。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 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 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同时,网络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网络还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归 纳总结(全册) 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下面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 年级上册的道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道德与法治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道德、法律的定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秉持的一种行为准则,它对个体的行为具 有规范作用。道德的实质是一种内心的自觉遵循,是人们的精神追求。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准则,是社会行 为的最基本准则。法律的实施需要依靠国家的力量,违反法律会受到 相应的法律制裁。 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道德是法律的前提 和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和规范。道德要求高于法律,法律对道德 有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第二单元:道德与人生 该单元以人生起步点为主线,介绍了人生的价值追求、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以及法律与人生的关系等内容。

人生的价值追求是指人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和意义。人生价值追求应当遵循道德规范,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与尊严。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核心是个人与社会的共生关系。个人通过履行 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障。 法律与人生的关系体现在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必须遵守法律规范。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使人们能够在社会中安全、平等地生活。 第三单元:道德与公平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公平的概念、公正的原则以及公平与正义的关系。 公平是指对待每个人都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公平的原则 有平等原则、公正原则、权益平衡原则等。 正义是指在社会中实现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公平与正义是相辅 相成的,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 第四单元:道德与秩序 该单元介绍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范和法律的作用以及人们 的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等内容。 社会秩序是人们在社会中遵守共同的规范和准则,平等尊重他人权 利的基础。维护社会秩序需要每个人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 社会规范是指社会成员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规范的遵守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基础。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学科课程纲要规范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道法课程纲要【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巩义市河洛镇实验学校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适用年级:八年级 设计教师:郅文杰 设计时间:2018年8月 【课程元素】 [课程背景] 学情分析: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走进生活,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能够正确参与社会生活。 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知道XX行为的含义,认识一般XX的危害,自觉依法规X自己的行为。知道责任的含义及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学会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和防X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中学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思想品德课有着天然的优势,“其知识是生活的升华,其内容

是学生身边的实践”,“与学生联系紧,时代性强”。因而如何用“课本知识来解释社会现象,用社会现象来论证课本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学以解惑、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与社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观察、思维、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作为中考毕业生,经过以前的学习,对相关知识已经初步了解,已经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一原则。但知识综合起来,学生理解运用难度增大,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并学会分析归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育四有新人的目的。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本册教材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对自我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基础上,八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我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遵守规则和法律意识,树立勇于承担责任的观念;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知识点集锦】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2.置身社会之中,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 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

1)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 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 交往。 3)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促进了人财物 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XXX。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3.网络是把双刃剑,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研究、工作和生活。 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二)合理利用网络】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要学会“信息节食”。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 3)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和利益。 2、尊重的表现: 1)不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 2)不歧视、不轻视他人。 3)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二)诚实守信 1、诚实守信的含义:诚实是指说话做事真实可靠,不虚假、不欺骗。守信是指信守承诺,不食言、不背信。 2、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1)是人们交往的基础,缺乏诚信会破坏人际关系。 2)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缺乏诚信会破坏社会秩序。 三)关爱他人 1、关爱的含义:关爱是指关心、照顾、帮助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

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大纲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1.1 课程背景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掌握基本的道德原则和法律知识; 2)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培养守法意识和法治意识; 4)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 5) 培养辨别和解决道德和法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2.1 课程内容 本课程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2) 法律知识和法治概念 3) 个人道德与公共道德

4)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5) 基本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案例分析 2.2 课程安排 本课程为全年级必修课,每周上课2小时。具体的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学期: 1) 第一周:课程介绍与目标讲解 2) 第二周至第五周: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3) 第六周至第九周:法律知识与法治概念 4) 第十周至第十二周:个人道德与公共道德 第二学期: 1) 第一周至第四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 第五周至第十一周:基本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案例分析 3) 第十二周:课程总结与回顾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3.1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提高实际 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并提供 解决方案。 3.2 评估方式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 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项目作业。 四、参考教材与资源 4.1 参考教材 1) 道德与法律教育教材(教育出版社) 2) 道德与法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4.2 教学资源 1) 互联网资源: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网站和文章 2) 多媒体资源: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必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复习流程 一、出声朗读知识点总结并整理笔记。(朗读两遍以上,特别是不要求背诵但标记的知识点;根据知识点总结确认笔记是否正确) 二、完成自主学习(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巩固检测知识掌握) 三、背诵并默写要点问题(确定是否掌握知识和字词) 四、制作思维导图(包括知识结构、问题和答案要点,制作时要求默写从而检查是否有遗漏不清的知识) 蓝色字体是选择题,红色字体是主观题,下划线是核心要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A我与社会 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 A到农村、社区、工厂、商场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博物馆;观看升旗仪式。 B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广播;上网网查询等 C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一、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1、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2、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4、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A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B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A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 B个人离不开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使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社会对个体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C社会离不开个人,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并不是说个人只能消极地依附于社会,而是能够积极主云动地认识、创造社会,从而推动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社会关系 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社会关系。 B在社会中成长 1、社会化 A含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B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一、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提纲 【完整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提纲 第一单元 1、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P3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P6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P5 3、社会关系有哪几种?P5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p7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P7 4、什么是亲社会?为什么要亲社会行为?如何养成亲社会的行为?P8 5、你参加过哪些亲社会活动?(义务植树、义务劳动、义捐灾区、帮扶老人、宣传环保等) 6、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P8 7、为什么说网络改变世界?P10~12 8、网络丰富了哪些日常生活?P10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P12 9、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P12 10、网络对保障公民的哪些权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13网络存在哪些消极作用?P15 1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P15怎样防范网络谣言?(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 12、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有哪些?P16侵犯个人隐私会造成哪些危害?P16 13、如何合理利用网络?P17如何做到信息节食?P18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P19 14、如何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P19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19~20 第二单元 15、什么是社会秩序?P23社会秩序包括哪些?P23社会秩序的重要性?P23

16、什么是社会规则?社会规则的种类?社会规则的重要性?P25 17、谈谈你对自由的理解?P27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P28 18、怎样自觉遵守规则?P28怎样维护规则?P30为什么要改进规则?P31 19、什么是尊重?P32尊重他人的表现?P32 20、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3(1.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2.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21、怎样尊重他人?P35 22、平等待人的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23、什么是礼?P37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7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37 24、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P39 25、什么是诚信?P41诚信的重要性?P42不讲诚信的危害?讲诚信的好处?P42 26、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怎样践行诚信)P43一个企业只有怎么做才能赢得客户?P43 27、如何对待承诺?P43 28、如何处理诚实与保护隐私的关系?P44(诚信为什么需要智慧?) 29、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几类?P48 30、举例:民事违法行为(如:欠债不还、合同违约、侵犯肖像权、侵犯他人著作权)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 刑事违法行为(如:故意杀人、盗窃他人财物、制做地沟油、绑架他人等) 31、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共同特点??P48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课程纲要 一、基本概况 首先,我来说一下这个学期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八年级上册总共分为四个单元,十节课,22个框题,总共耗时34个课时。 这个学期的总目标分为两点:第一、通过半年时间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第二、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接下来,我详细的给大家说一下各课的目标: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分为三个框题,分别是1、我知我家2、我爱我家3、难报三春晖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分别是: (一)、知识目标: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辩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分为两个框题,分别是1、严也是一种爱2、两代人的对话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分别是: (一)、知识目标: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二)、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能力;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分为两个框题,分别是1、同学朋友2、男生女生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分别是: (一)、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现象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知道男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教学计划八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教学计划八年级道德 与法制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一 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思想也比较活跃,但由于新改版的教材,许多能力还有待培养,课改实施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加大课堂改革力度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一、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的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总目标确定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的分类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维度。“三维目标”不是彼此独立的三大块,也不

是分别完成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整体。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这三维目标,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的教育教学宗旨。 “知识“是道德与法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的基本条,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能力”是体验情感,形成正确态度与价值观所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学生实践自己道德认识的能力是道德知识和提高道德水平不可缺少的基本条。 这次课程改革,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这里需注意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无法通过课堂讲授来实现,它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学生有了体验后,自然就 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会再轻视他人,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越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越需要通过亲 身体验和思考来实现。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合奏好生活的乐章、第二单元:人身权,受教育权:美好生活最相关、第三单元:拥有合法财产 保护消费权益、第四单元:走进社会 亲近社会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提纲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提纲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是什么?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 4.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养成亲社会行为。 (2)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4)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我们应该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3)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4)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6.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 利:(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搭建新平台。 弊:(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学习手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学习手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感受社会生活有何重要意义? (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2)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何重要意义? (1)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1)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误区:怎样理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剖析: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我们具有的身份也是不同的。如:在学校里,我们的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教案

马关县金厂镇中心学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王正恩 第一单元成长的空间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能力: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知识:理解父母的爱,懂得尊重孝敬父母,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 教学重点: 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与父母同呼吸,共甘苦,体会日常父母付出的爱。 教学难点: 1、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 2、树立分担家庭重担的勇气和责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提问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案电子白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 提问: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母亲父亲的生日是那天吗? 2、母亲节、父亲节分别是什么时候?你是否给父母过过此节日? 二、讲授新课: (一)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 活动:听音乐,说感受 播放音乐《天亮了》,同时让学生看歌词,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说一说心里的感想。 设置问题:大家还听过、见过或读过哪些父母爱孩子的故事,有哪些表现亲情之爱的场面令你至今难忘?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 ——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 过渡: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生活中的危难时刻毕竟是少数,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当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 阅读角:《拐弯处的回头》 设问:此处的父母之爱和《天亮了》当中的父母之爱有何不同? 设置问题: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细微之处流淌出父母对你的绵绵爱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