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瓶爆炸案例

气瓶爆炸案例

气瓶爆炸案例
气瓶爆炸案例

气瓶爆炸案例

【篇一:气瓶爆炸案例】

1.事故经过 1992年2月17日,山东省某农药机械厂发生一起氧

气瓶爆炸事故。事故当日上午9时,某氧气厂送来17个氧气瓶;下

午1时50分,制作车间从仓库领出其中2个准备使用,2名气焊工

站在氧气减压表前,打开气瓶阀门放气时,2个氧气瓶爆炸,1个溶

解乙炔气瓶爆炸着火,气焊工等3人当场死亡,在医院抢救过程中

又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30余人,全厂停车。 2.事故分析事

故发生后,有关部门派人参加了调查分析,排除了人为破坏、碰撞、震动、受热、超温、超压、回火、瓶体缺陷等爆炸因素,认为这是

一起瓶内混入了可燃性气体,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的重大责

任事故。通过调查发现,当时社会上氧气瓶管理混乱。因氧气生产

供大于求,各制氧企业为招揽用户,片面强调简化手续,对用户送

来的空瓶和拉出的充氧气瓶都不做任何检查登记,将不属于本厂的

气瓶也拉回使用,使得多数气瓶在不同的制氧企业和用户中循环周转。因此,各制氧企业和用户都不愿为氧气瓶的维修花钱,使得氧

气瓶的胶圈、瓶帽等安全附件缺损,得不到及时更换修理,气瓶外

表严重脱漆,有的气瓶瓶色已难以辨认,也无人重新进行喷涂;有

的气瓶已超出安全检测周期,也无人送检验部门检测,甚至已检测

判废的气瓶也被从废品收购站卖出重新在社会上流通使用;一些使

用瓶装氢、氧、氮等多种气体的企业,气瓶使用、保管、运输管理

不严,存在混存、混放、混装、混卸现象,都容易酿成事故。农药

机械厂这起事故,先后有2个氧气瓶爆炸。一个气瓶为粉碎性爆炸,瓶体炸碎为300余块,有的碎片离爆炸现场158.4m,碎片总质量比

氧气瓶设计质量少4kg;另一气瓶受到第一个气瓶爆炸热辐射和冲

击波影响而发生物理性殉爆,瓶体炸成4块,每块边缘呈膨胀减薄

撕裂状,4块碎片质量与气瓶设计质量基本相等;一溶解乙炔气瓶被

氧气瓶爆炸碎片击穿4个孔洞,乙炔气、丙酮逸出着火,产生大量

浓烟。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调查组认为,第一个爆炸气瓶,是因为

内部混入了可燃性气体,在操作工打开气瓶阀门放气时,高压气体

与瓶嘴摩擦,达到点火能量而引起化学性爆炸。瓶内存有何种可燃

气体?瓶体质量如何?钢瓶是哪个单位送入厂内的?这是了解气瓶

爆炸原因、找出事故直接责任者的关键问题,但供货氧气厂进出气

瓶不做任何检查登记,因而对瓶体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在安全检测

周期以内,气瓶前一使用周期用户是谁,瓶内有何种可能气体等问题,都无法回答。从工艺上看,该厂在生产氧气时不可能有可燃性

气体充入气瓶,那么瓶内可燃性气体从何而来?分析认为,是来自

用户的气瓶。氧气厂气瓶管理不细,收进了用户的含氢气瓶,而误

当成氧气瓶进行了充氧,使瓶内原来单纯的氢气,变成了可燃性的

氢氧混合气体,在用户使用时发生爆炸。该氧气厂用户中,不少企

业同时使用瓶装氢、氧、氮等多种气体,如果气瓶保管、使用、运

输管理不严,会误把氢气瓶当作氧气瓶送入氧气厂内;另外春节期间,一些个体户用钢瓶充氢后作气源充装彩色气球销售,节后如果

不对瓶内气体进行置换,就当作氧气瓶送入氧气厂内,氧气瓶检查

不认真,就可能误将氢气瓶当作氧气瓶使用。供货氧气厂现存气瓶,有的严重锈蚀,油漆剥落,气瓶颜色已无法辨认,有的涂色很不规

范(现场就有涂绿色和红色油漆的氧气瓶),存有将氢气瓶误作氧

气瓶收入厂内的可能。另外,气瓶多数爆炸碎片上没有残留物附着,只在瓶嘴根部有少量积炭。瓶嘴根部积炭,是将瓶嘴放入钢瓶时所

加密封填料爆炸燃烧后的残留物,而其他碎片上,因瓶内氢、氧混

合气体爆炸后形成的水分被加热蒸发,不会有残留物附着。当然,

在春节期间,农村有个别人用氧气瓶充装石油液化气,或用氧气和

石油液化气当作气焊割金属的企业,在设备出现故障或操作失误时,石油液化气也会串入氧气瓶中。混入石油液化气的氧气瓶,使用时

也会发生化学性爆炸,但石油液化气含碳元素较多,爆炸后会有较

多的碳残留物附着。因此,可以推断,该事故不是瓶内混入石油液

化气引起的。通常,瓶内有可燃性混合气体时,在充氧过程中也可

能发生爆炸,但此氧气瓶为何在充氧过程中没有爆炸?是否与当时

的温度、压力和充氧速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篇二:气瓶爆炸案例】

一、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后,市安委会、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市质

监局领导和区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了解事

故情况,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国务院25号令规定,在当天成

立了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市、区有关部门派员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分成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管理3个小组,开展了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事故次日成立了区委副书记任组长、

两位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乡政府干部组成的社

会稳定、善后处理领导小组,专门召开区党政联席会议,对事故善

后处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分工,迅速开展工作。市安监局及时向

市委、市政府和省安监机构汇报了事故情况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进

展情况。

二、事故原因

事故调查组为查清事故原因,专门派员到爆炸环乙钢瓶的产权单位、最近一次环乙的充装单位进行了调查。市安委会还专门委托某市化

工研究所有限公司2位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证,2位专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到现场进行了数次勘查,并对现场钢瓶残片上

的结垢物进行了仪器分析测定;提出了专家意见。

1.直接原因

(1)某钢瓶检验站站长违章指挥,在确认气瓶内存在残液的情况下,

指挥工人松开底部易熔座塞泄放瓶内环乙气体,且明知环乙气体为

易燃易爆气体,却听之任之,未采取任何措施,导致环乙气体大量

泄放,因环乙气体比空气重,沉伏于地面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最终酿成爆炸事故。

(2)工人无知操作,3名职工在清理地烘炉时,由于对环乙气体易燃

易爆的危险特性缺乏了解,在存在环乙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环境条件下,使用铁锹清理煤渣,因摩擦、碰撞等原因,导致了混合气体的

爆炸。

2.间接原因

(1)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处理时的安

全措施不到位,对现场操作工人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到位。

(2)专职安全员未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管不力。

(3)该检验站挂*的主管部门对安全工作不问不闻,疏于管理,从而使

该站安全工作无人过问。

(4)该站未按国家标准(gb/12135—1999)关于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

条件之规定,到公安消防部门报审,单位安全“三同时”不到位,从

而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

(5)市有关专项安全监察的职能部门,虽能按国家规范标准核发证照,但缺乏日常的监察力度。所在区、乡对该站安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

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安全管理疏漏。

[nextpage]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

(1)该钢瓶检验站站长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建议司法

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2)该钢瓶检验站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对事故

的发生负主要管理责任,建议开除公职处理。

(3)该站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不到位,应对该起事故负管理责任,建

议质监部门吊销其气瓶检验员资格证书,今后不准再从事气瓶充装、检测、管理工作。

(4)该区燃料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区物资局对挂*的单位安全工作不问

不闻,疏于管理,区燃料公司应对该起事故负管理责任,建议给予

公司法定代表人行政记过处分;区物资局对下属单位的安全管理监

督指导不力,应对该起事故负管理责任,建议给予原物资局副局长

现经贸局副局长行政警告处分。

(5)市质监局对钢瓶检验站虽在核发和换发许可证过程中按国家规范

标准进行,但平时缺乏日常的安全监察,应对该起事故负一定责任,建议市质监局向市人民政府作出深刻书面检查。并立即报请省质监

局吊销钢瓶检测站检验许可证。

(6)区政府、乡政府疏于管理,应对该起事故负一定责任,建议区政

府向市人民政府作出深刻书面检查。

(7)导致事故的3名职工无知操作,是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鉴于

该3人已死亡,不再予以追究。

四、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1)立即开展全市安全大检查,市安委会已发出紧急通知,部署“五一”期间安全工作,要求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要求领导带队,对重点地区、关键部位进行认真检查,排查和整改

事故隐患,对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措施进行督促落实,确保节日期

间的安全与稳定。

(2)区政府在抓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同时,要立即召开安委会会议,通报事故情况,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针对本区企业多、行业杂、管

理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组织全面认真细致的安全检查,对不符合

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要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再发生意外事故。

(3)市质监局立即召开全市气瓶充装、检测单位负责人会议,通报事

故情况,对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要求,组织一次认真细致的安

全检查,重点要检查残液处理装置的完好性,要对充装检测单位的

所有职工进行各类介质的理化参数、危险特性、处理方法等内容的

专门培训教育。按省安委会确定的土锅炉和气瓶专项整治的要求,

严格审查气瓶检验站建站条件,对经检查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取证单位,要采取果断措施,吊扣或吊销其充装、检验许可证,以杜绝类

似或重复事故的发生。市质监局要针对这起事故,专题向国家局、

省局汇报,并建议修改《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要增加残液和介质

处理的安全措施、单位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气瓶充装介质的理化参数、危险特性、处理方法等)内容。

(4)区经贸局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下属单位的外来挂*企业进行一

次彻底清理。对于同意挂*的单位要严加管理。对于不同意挂*的要立

即采取果断措施,中止挂*关系,杜绝人情挂*,以免再发生类似情况。

(5)区各乡镇要加强对位于本地区范围所有单位的安全管理(无论是租

用厂房、土地、还是挂*的),以防止安全管理出现死角,避免出了事

故由乡政府来承担责任的情况再度发生。

(6)各级公安消防等安全管理部门都要加强对所有气瓶充装、检验单

位的监管,由于气瓶本身具有危险性,充装的介质也大都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体,因此,建议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将气瓶充装、

检验单位列为重点监督对象。

【篇三:气瓶爆炸案例】

2007年5月14日18时10分,滁州市琅琊乙炔气厂发生一起氧气

瓶爆炸事故,造成重伤2人、轻伤2人。

一、事故概况

5月14日滁州市乌衣镇气体经营户李军送40余只氧气瓶充装氧气,在其中1只气瓶充装完毕时,突然发生爆炸。在场4人受伤,其中,充装工杨路平下身烧伤,气体经营户李军左手被炸飞,另2人轻伤

住院治疗。

二、事故调查

爆炸现场一片狼迹。屋顶石棉瓦被震碎,窗户玻璃被冲击波震碎。

爆炸的氧气瓶碎成两片,瓶底向充装间西部飞去,撞到窗户铁栏杆后,砸落至车间的西南角。瓶体上部也向西飞去,穿过车间上部水

泥窗栏,跌落至车间之外。站在充装排侧的充装工的下身烧伤(烧

伤面积达70%),送南京医院治疗。气体经营户左手被炸飞,他翻

过车间窗户,跌跌撞撞向外跑去。1名轻伤员(气体经销户业务人员,女)头部受伤,住院观察。另1名轻伤员腿部灼伤,住院观察。关于事故发生的过程,当事者有两说:乙炔气厂业主说:气瓶充装完

毕后发现一只气瓶泄漏,气体经营户李军用扳手敲击阀门时爆炸。

气体经营户李军说:气瓶充装完毕在关闭阀门时,突然起火,随即

爆炸。两说都关系到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

事故现场零落着被炸毁的充装阀门、扳手和伤员衣物。爆炸气瓶的

漆色表明,这是一只氧气瓶。现场发现气瓶外部沾有油脂,一只气

瓶外部有燃烧痕迹。爆炸气瓶底部碎片内有明显积碳痕迹。爆炸气

瓶底部断口和上部断口有明显氧化燃烧痕迹。

三、事故分析

上述证据可以表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气瓶内底部沾有油脂,在充装终了时遇激发能量(可以是关闭阀门,也可以是外力击发),造成爆炸。氧气瓶混入油脂是气瓶安全的大忌,此类事故不断发生。去年5月6日,来安县发生的充装氧气瓶爆炸事故与此次事故原因

相同。氧气与油脂接触,都能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同时放出大量

热量,最后导致燃烧爆炸。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关于气瓶充装七严禁的规定,就是对安全规

律和血的事故教训的总结。《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61条规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应先进行处理,否则严禁充装:

1、钢印标记、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对瓶内介质未确认的;

2、附件损坏、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

3、瓶内无剩余压力的;

4、超过检验期限的;

5、经外观检查,存在明显损伤,需进一步检验的;

6、氧化或强氧化性气体气瓶沾有油脂的;

7、易燃气体气瓶的首次充装或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置换或

抽真空处理的。

因此,充装前检查是气瓶安全的重要关口。

四、事故结论

从上述情况看,这是一起严重违法违规的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

因是氧气瓶沾有油脂,在遇到激发能量时发生剧烈反应爆炸。管理

上的原因有:

1、充装人员无证作业。

2、违规作业,没有按照安全技术规程进行充装前检查。

3、充装超检验周期气瓶。

4、管理混乱,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场所。

至于油脂是从何而来,滁州市正在调查,有三种情况应引起各地重视。一是在使用中没有保证有剩余压力,其他介质倒灌入氧气瓶。

二是与co2气瓶混用,虽然co2是不可燃物质,但co2气瓶充装使用中容易带有油脂进入,一旦这种气瓶再充装氧气,必然爆炸。因此严禁气瓶混用。三是气体经营市场竞争激烈,不排除有恶意加入油脂的可能。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省达州市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 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 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事故造成 4 人当场死 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 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 事故原因分析: 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对同批气瓶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部存有油脂。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 2016年11月2日上午,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 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3月24日早8时50分该焊工在做焊接准备工作时将减压器安装于乙炔气瓶,在开启阀门时乙炔瓶发生爆炸。当乙炔气和被突然减压而气化的丙酮与空气形成爆燃性混合气体后,被车间的电器火花再次引爆,其造成的破坏是可以想象的。爆炸的气瓶已成上封头、下封头和展成平板的筒体的三块。气瓶的填料已大面积散布于车间。事故造成4人死亡,14人重伤(其中2人重度烧伤);设备受损61台,厂房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300~1600万元。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 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 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 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事故造成4人当场死 亡,2人重伤,其中1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

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 事故原因分析: 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 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气瓶爆炸案例

近十年气瓶爆炸伤亡事故及教训 90年代,我国气瓶爆炸致人伤亡、财产遭损的事故较多。经查阅1990年至2000年《深冷技术》及个人行业情报笔记和有关报刊资料,仅仅了解到的致人死伤的气瓶爆炸就有47起,死亡74人。未了解未记人的气瓶爆炸死亡事故肯定还有。为吸取血的教训,也作史料记述,特以气瓶爆炸事故发生先后,作一个典型的气瓶爆炸实例汇编(仅收入有伤亡的、重大的事故,并以氧气钢瓶为主,不涉及液化石油气钢瓶与液氯钢瓶),并归纳了几条教训。“人命关天的事,一定要慎之以慎,确保万无一失。”望引以为戒,高度重度;预防为主,杜绝事故。 1 气瓶爆炸伤亡事故实例 (1)1990年3月22日,大庆油田建设公司第九分公司一中队在切割作业中氧气瓶突然爆炸,2人被炸死。原因为以氢气瓶作氧气瓶进行充装,为化学性爆炸,瓶色漆色为深绿色,气瓶瓶阀型号为QF—30,出气口螺纹为左旋,该瓶是哈尔滨灯泡厂的氢气瓶,氧气厂未认真检查就给充装氧气。 (2)1990年7月12日,山东省莒南县玻璃厂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死2人,伤1人。为化学性爆炸。 (3)1991年10月23日,在上海J1[沙县高南乡小梁山废品堆放处,某公司临时工黄某以十几元钱买下一只气瓶,又借管子钳等工具欲拆下另一只氧气瓶阀,没拧几圈就喷出一团雾气,黄某被击倒在地,反冲出去的氧气瓶把黄某身后20多米处的一妇女当场撞死。无知闯下大祸! (4)1992年1月14日上午9时35分,抚顺某合资企业铆焊厂一只正在进行氧炔焊作业的氧气瓶发生粉碎性爆炸,爆炸碎片击穿两只溶解乙炔气瓶,同时引发火灾,厂房、物品损坏,爆炸声震惊3公里以外的人。两名工人耳膜击穿。经分析氧气瓶中有积炭,含甲烷(7.7%,曾装过),属化学性爆炸。 (5)1992年6月4日下午2时45分,江西瑞金县沙洲乡制氧站氧气瓶爆炸,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车间损坏。原因是瓶内混入乙炔气。 (6)1993年2月1日,扬州制药厂一操作工在开氢气瓶阀时发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后查明为氢中含氧量高达11%~18%所致。 (7)1993年2月21日9时30分,山东沂南县大庄镇氧气经营处4只气瓶同时发生爆炸,当场炸死2人,重伤1人。经分析,4只气瓶均为充装氧气的氢气瓶,是由村办厂沂水氧气厂充装的。由大庄镇氧气经营处购回,因用户无法装上氧气瓶减压阀(氢、氧瓶螺纹不同,当然装不上),曾三次退回沂水氧气厂,沂水氧气厂又三次发货到大庄。2月21日大庄建筑公司工人装运时,两人叼着香烟开瓶阀,引起爆炸。这是无知违章的典型事故! (8)1993年6月8日晚9时25分,浙江苍南县制氧厂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死亡1人,炸毁厂房7间。查明为氢氧混充引发的化学性爆炸。由于不符合氧气厂站生产条件,温州市劳动局将其关闭。该厂建厂只一年多时间。 (9)1993年11月26日,扬州市卫生防疫站的操作者(检验科副科长)在开氢气瓶阀时,发生爆炸事故,该操作者当场被炸死。经分析,该瓶氢气系扬州晶体管厂氢氧站1月28日充装的,同扬州制药厂2月1日那只爆炸的氢气瓶为同一批,扬州制药厂氢气瓶事故亦致1人死亡。这两次爆炸事故使扬州制药厂和扬州卫生防疫站分别损失200多万元和60多万元。事故的原因为氢中含氧量高达11%~18%。1995年6月7日,经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判定被告扬州晶体管厂赔偿损失63.7092万元。 (10)1993年12月7日8时45分,黑龙江肇东市涝洲粮库进行气割作业,当电焊工气割地磅时,氧气瓶突然爆炸,碎片当场击死2人,击伤11人。原因:二氧化碳气瓶冒充氧气瓶充

气瓶安全事故案例

气瓶安全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2003年9月16日上午9时许,非法经营户何××,在西塘翠南船厂氧气瓶仓库打电话通知位于陶庄镇陶庄村的天凝氧气充灌站陶庄新站的沈××,称其将派李××(死者,安徽人)来充装氧气。9月16日12:00时多,非法运输户李××由沈××为其充装20瓶。9月16日下午13:00时左右,李××将自备车(车号为安徽K48555)驶入位于原西汾公路北侧的西塘镇新胜村陆家浜铁场内的项××堆场。当李××卸第一瓶氧气瓶时突然爆炸,李××被炸死亡。当时周边幸无他人伤及。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1)在卸瓶作业过程中运输车左后轮胎爆裂,造成车辆左倾氧气瓶掉落与地面废钢材发生碰撞,瓶阀中间断裂且遇油渍引发化学爆炸。(2)氧气瓶本身有缺陷。据调查知,属何××产权的32只氧气瓶与其它瓶相比,明显黑不溜秋,七长八短,手轮等附件残缺不全。据市质监局特种设备检测院现场勘察报告,爆炸的氧气瓶底部正中部位已被机械钻孔,直径为42mm, 且该孔周围有明显电弧焊接痕迹(贴焊)。属报废钢瓶。 2、间接原因氧气充灌及流转管理混乱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1)个体运输户李××未经交通部门批准,运输及装卸危险化学品,违反了国务院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属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2)爆炸的氧气瓶产权属何××,而何××经营、运输氧气未经政府任何职能部门批准,违反了国务院344号令第二十七条及第二十九条规定。(3)陶庄充灌新站在明知何××钢瓶有缺陷的情况下,仍多次为其充装,包括原来的天凝氧气充灌站,违反了《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 三、事故类别:化学爆炸。 四、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五、事故责任:

气瓶事故案例,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

气瓶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了解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至少掌握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 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 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事故造成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 事故原因分析: 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

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 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微信订阅:每日安全生产) 案例四: 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3月24日早8时50分该焊工在做焊接准备工作时将减压器安装于乙炔气瓶,在开启阀门时乙炔瓶发生爆炸。当乙炔气和被突然减压而气化的丙酮与空气形成爆燃性混合气体后,被车间内的电器火花再次引爆,其造成的破坏是可以想象的。爆炸的气瓶已成上封头、下封头和展成平板的筒体的三块。气瓶内的填料已大面积散布于车间内。事故造成4人死亡,14人重伤(其中2人重度烧伤);设备受损61台,厂房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300~1600万元。

液化气罐爆炸四大原因

液化气罐爆炸四大原因 1、事故案例 5月20号凌晨4点30分左右,长春桃园路与东天街交会附近,一快餐店发生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燃。 事故发生时,附近不少居民都闻声赶来,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和119火警电话。记者赶到时,散落在路面上的大部分杂物都已被清走。但在马路对面,还有一些碎玻璃,环卫工人正在进行清理。而事故发生的快餐店门脸损坏严重,两侧商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据了解,这次事故是因为,快餐店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燃导致的。 2、液化气罐为什么会爆炸? 液化气罐是用来储存液化气的储罐,其内部有液化气时压力很大,稍有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液化气在20摄氏度压力为0.8兆帕,40摄氏度的压力可以达到1.59兆帕。液化气钢瓶的最大承受压力为2.1兆帕。若液化气体积不变,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压力就增加0.04兆帕,所以每只钢瓶只能灌85%,也就是14.5千克。在空罐时也不要用温水加热钢瓶,否则会引起物理爆炸。 管道天然气一般不会爆炸,除非泄漏的天然气在密闭空间里达到一定浓度并遇明火。

3、液化气罐爆炸四大原因 01过量充装 液化石油气具有受热膨胀的特性,液化石油气的比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体积则增大。 液态体积膨胀率比水的大10~16倍。液化石油气温度每升高一度,体积膨胀约为0.3%~0.4%,气压增大 0.02~0.03MPa。由于液体实际是不可压缩的,倘若容器的全部容积充满石油气,即使温度升高不多易能因液体膨胀而产生很大的压力,造成容器的变形爆炸。如果受到火焰烘烤,温度升高到大约60度罐内会充满液态,罐体的膨胀力将直接作用于罐壁,经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满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温度升高1℃,瓶内压力增加10~20个大气压。当超过储罐的安全设计压力,易引起储罐薄弱处形成裂缝导致液化气泄漏,如果裂口过大、泄压过快或超量灌装或满液,遇到阳光照射或其他情况使温度升高时就引起蒸汽爆炸。过量充装引发的蒸汽爆炸事故为数不少,西班牙发生的一起液化丙烯槽车爆炸事故的原因就是充装过量。

4起混合气体气瓶爆炸事故原因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4起混合气体气瓶爆炸事故原因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953-50 4起混合气体气瓶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事故简介 20xx年1月29日和20xx年3月29日,江苏省泰州市、南京市先后发生两起盛装混合气体的钢质无缝气瓶爆炸事故。事故调查期间, 20xx年5月20日和20xx年5月21日上述两地又各发生1起同类气瓶爆炸事故。经现场勘察, 4起事故在气瓶类型、盛装介质、工作状况、爆炸原因和气瓶残留物形貌等各方面极其相似:钢瓶公称容积70L、设计压力15MPa、瓶体材质37Mn、盛装介质50%N2+42%Ar+8%CO2、工作压力15MPa (G,下同)、投用年限3~4年、使用期间均未进行过定期检验。 现以20xx年3月29日气瓶爆炸事故为例,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建议。

氧气瓶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氧气瓶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本文来自:互联网浏览次数:时间:2009-12-25 14:03:40 [打 印] 【字体:大中小】 [关闭] 一、事故情况概述 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二、事故破坏情况 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0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其角阀为氩气阀。 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1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 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三、事故原因分桥及结论 从爆炸碎片的内外表面颜色看,其中1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内表面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被检回的内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人”字纹,均为脆性断裂。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内残余有氢气。充装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1%—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 另外2只被撕裂的气瓶内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断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内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说明这2只气瓶距爆炸点很近,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呈受力,失稳破裂,属物理爆炸。 [NewPage] 直接原因: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错充氧气)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瓶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案例(1) 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事故案例(1)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年某月某日13:00过后.某钢瓶检测站站长指挥6名职工将1只400 L的待检测环氧乙烷钢瓶滚到作业现场进行残液处理。工人将瓶阀门打开后未见余气和残液流出,于是把阀门卸下,仍没有发现残余液体和气体流出,即将阀门重新装上并关好。工人再将环氧乙烷钢瓶底部的1只易熔塞座螺栓旋松后,即听到“滋波”的漏气声,随后工人们都去干其他工作了。15:20左右,检测站作业现场的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正在作业现场的4人受伤,伤者立即被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经抢救无效,有3人先后在6日内死亡。公安消防部门接报后立即派出7辆消防车、43名官兵赶赴现场,投入扑救抢险工作。爆炸导致站内大部分厂房和围墙倒塌,并造成周围一部分民宅门窗玻璃不同程度损坏。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组为查清事故原因,专门派出人员到发生爆炸的环氧乙烷钢瓶的产权单位及最近一次充装环氧乙烷的单位进行调查。市安委会还专门委托某市化厂研究所有限公司的2位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论证。2位专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数次到现场勘查,并对现场钢瓶残片上的结垢物进行了仪器分析测定,提出了意见。 1.直接原因 (1)某钢瓶检验站站长违章指挥。在确认气瓶内存在残液的情况

下,指挥工人松开底部易熔塞座泄放瓶内环氧乙烷气体,且明知环氧乙烷气体为易燃易爆气体,却听之任之,未采取任何措施,导致环氧乙烷气体大量泄放,因环氧乙烷气体比空气重,沉伏于地面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最终酿成爆炸事故。 (2)工人无知操作。3名职工在清理地烘炉时,由于对环氧乙烷气体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缺乏了解,在存在环氧乙烷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环境条件下,使用铁锹清理煤渣,因摩擦、碰撞等原因产生火花,导致混合气体的爆炸。 2.间接原因 (1)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处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对现场操作工人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到位。 (2)专职安全员未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管不力。 (3)该检验站挂靠的主管部门对安全工作不闻不问,疏于管理,从而使该站安全工作无人过问。 (4)该站未按GB 12135-1999国家标准关于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的规定,到公安消防部门报审,单位安全“三同时”不到位,从而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 (5)市有关专项安全监察的职能部门,虽能按国家规范标准核发证照,但日常监察缺乏力度。所在区、乡对该站安全管理体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安全管理疏漏。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一三起成都加气站案例 1、事故经过 2008 年2 月25 日,锦江区龙舟路成都公交压缩天然气有限公司成仁加气站天然气泄漏。 2008 年3 月6 日,金牛区营门口北一段151 号长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泄漏。 2008 年12 月28 日,一私家车在武侯区草金CNG 加气站加气时,钢瓶发生爆炸,造成站内部分设施和3 辆机动车不同程度受损。 2、事故原因 (1)高压储气罐排污阀连接管冲脱。 (2)违章指挥、违规操作更换储气罐压力表。 (3)违规加装的非法钢瓶。 3、事故分析 上述事故的原因在于: (1)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培训不到位。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法制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章指挥、违规操作,日常监管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技能知识,违章作业现象严重。 (2)安全设备、设施隐患严重。一些企业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设备设施的技术规范要求,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排查、分析、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完善本企业内部相关安全生产制度、预案、设施设备的检修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安全设施经费投入不足,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技术规程、设备、设施、储存场所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机器设备的维护、检修、保养状况不到位。 (3)CNG 加气站与周边建筑安全距离不足。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造成部分企业与周边单位、居民建(构)筑物安全距离不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而这些隐患整改周期长、协调解决难度大。 (4)车辆违规加装CNG 气瓶行为严重。自武侯区草金CNG 加气站发生违规加装非法钢瓶加气时发生爆炸事故以来,市内加气站工作人员在加气前进行的检查工作中,陆续发现部分违规加装CNG 钢瓶的机动车辆。 4、事故分析结论 加气站要确保作业场站的安全附件、安全联锁、安全保护装置处于完好状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防雷防静电及规定送检的仪器仪表要定期监测和送检;建立健全运行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等台账。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真正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此外还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管理人

二氧化碳气瓶充装爆炸事故案例

二氧化碳气瓶充装爆炸事故案例 1999年5月13日下午13点20分,徐州铸造总厂发生了一起二氧化碳气瓶爆炸事故,所幸的是该气瓶爆炸发生在午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爆炸现场的破坏程度相当严重。 1)事故概况 (1)爆炸现场及破坏情况 1999年5月13日上午10时许,徐州铸造总厂收到本市金陵气体供应站送来的15只二氧化碳气瓶,该批气瓶由江苏泰兴二氧化碳充装站充装,直接卸存在其露天仓库内。下午13点20分,其中一只气瓶发生爆炸,瞬间产生的冲击波将15只气瓶全部推到,其中一只气瓶向南飞出52m,砸在机修车间的大门上,旋转进入车间,冲坏地坪,打翻工作台,翻落在墙根下。一只气瓶向西约15角飞出43m,撞击在西墙上落地。一只气瓶被气浪冲倒后,向西南方向飞出15m,翻越1.2m矮墙落地。还有一只气瓶向南飞出11.3m造成瓶阀折断,落地泄压。气浪附近砖墙(8m2m)被推到。距爆炸点l0m处有二层楼机房,门窗玻璃全部震碎,紧靠存瓶处有一砖瓦结构平房,工人在房内午休,所幸的是平房外停放一辆3吨铲车,缓解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平房没有倒塌,避免了人员伤亡。现场有5只气瓶报废。 (2)爆炸气瓶及残体基本情况 爆炸气瓶残体距爆炸点西南方向约5.6m,落在块石结构的墙根下,残体瓶口向上,瓶底向下,呈直立状,瓶体展开,内壁面向东。 爆炸气瓶的基本情况:气瓶编号02265,水压试验TPl8.8,公称工作压力WPl2.5,重量W45.1,容积V41.3,瓶体壁厚S4.5,气瓶制

造代号JP,制造年月97年2月,制造厂检验标记(检)。气瓶标注字样明显、清晰、完整。材质为碳锰钢、钢号为37Mn2A。 2)事故原因分析 (1)爆炸气瓶数据分析 对爆炸气瓶从轴向、径向进行了密集点测厚,其数据见表5-5。 表5-5爆炸气瓶数据 编号壁厚(mm)编号壁厚(mm) 15.197.1 25.7107.5 36.3117.3 47.3126.3 56.4135.3 64.9145.2 76.8155.5 86.7165.6 ①最小壁厚处于钢瓶腰部,即瓶口向下500mm处的断口边缘。 ②最小壁厚处在同一横截面上,断口边缘处的壁厚由于爆炸瞬间的拉伸作用明显减薄。 ③断口形态分析:断口呈撕裂状态,颜色呈暗灰色纤维状,端口不齐平,而且与主应力方向呈45爆炸瓶体没有产生碎片;气瓶内、外无明显腐蚀;实测壁厚均大于气瓶标注壁厚。 光谱分析表明:爆炸气瓶的材质基本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要求。 (2)爆炸原因

气瓶爆炸事故案例

氮气瓶地面滚动遭撞击,发生爆炸致人死亡 --南京市一五金厂“”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7月6日上午,南京市某单位将一台锌合金压铸机送至某五金制造厂进行维修、补充氮气。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于11时10分出发,使用一辆皮卡车(货厢无遮盖)运输设备,并于11时40分抵达五金制造厂。随后,工作人员 将氮气瓶从皮卡车上卸下并滚运到车间内待修的锌合金压铸机旁。经检查发现锌合金压铸机的储能器氮气压力不足,需要补充氮气;维修工人对锌合金压铸机的储能器进行检查时(储能器尚未与氮气瓶连接),氮气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两名维修工死亡、两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该爆炸事故为气瓶缺陷引发的脆性断裂事故。气瓶遭受局部强烈撞击且存在表面裂纹缺陷,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扩展;该气瓶在运输过程中承受烈日暴晒时间达30分钟以上,滚运至锌合金压铸机旁边后又受熔融状态锌合金的环境温度影响,致使瓶内气体压力逐渐上升;车间地面不平整(地面铺设有铁皮,但不平整,凹凸明显),该气瓶滚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震动影响,相当于对气瓶增加能量,致使气瓶内应力增大,裂纹相应扩展。当瓶内气体压力超过裂纹尺寸的临界压力后,在内应力作用下产生突然断裂,导致气瓶爆炸。 (二)间接原因 1.物的不安全状态:气瓶腐蚀严重,使用超长服役,气瓶残体瓶肩部有一处明显的撞击凹坑,说明气瓶曾遭受过局部强烈撞击,外表产生裂纹缺陷,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扩展。 2.人的不安全行为:气瓶运输和搬运的过程中,未按照气瓶运送的相关要求操作,运输气瓶时未遮盖,搬运气瓶时采取滚运等方式,野蛮装卸。

3.管理上的缺陷:气瓶使用单位和五金制造厂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未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要求对气瓶进行定期检查和管理。 三、事故警示与预防 (一)事故警示 在充装、运输、使用气瓶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要求,发现气瓶可能受损时应当及时进行检测。 (二)事故预防 1.使用特种设备需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对顶,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 2.发现设备受损或可能受损失,应当及时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3.对气瓶的重装、运输和使用人员要定期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强化其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同时,采取正向激励等方式,鼓励员工上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全员参与,消除事故隐患。 四、专家点评 事故气瓶外表涂覆层基本脱落,腐蚀比较严重,显示该气瓶己有较长的使用时间,且气瓶残体瓶肩部有一处明显的撞击凹坑,说明使用方法不当。这种气瓶很有可能存在缺陷,甚至是至命的缺陷。 在气瓶充装、运输、使用气瓶等压力容器时,一定要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违章。同时,必须要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按期检验,发现腐蚀、凹陷等问题是要及时处理,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气瓶使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禁止冲击、碰撞; 2.不得靠近热源,可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米; 3.不得用电磁起重机搬运; 4.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晒; 5.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 6.运输和储存是要进行固定,卧放时要防止滚动。

气瓶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气瓶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本现场处置方案针对组份气间储存的易燃气体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或可能由于违章动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所指定的应急处置措施。该事故预警信号、应急响应级别设定为二级。 1、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 本公司组份气储存间用于储存公司经营的危险化学品,其中一部分属于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丙烷、环氧乙烷等物质,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1.2 事故类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易燃气体的火灾、爆炸事故。 1.3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和装置 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场所为组份气间。 1.4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程度,对厂房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社会影响较大。1.5 事故可能发生前兆 (1)气瓶泄漏,仓库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焊接操作,特种作业时未经审批,作业时未按照相应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未加强安全监管等。 (2)烟气的味道:火灾发生时,烟气会向远处蔓延。烟是最明

显的火灾征兆,看见烟,同时又意味着情况可能非常危险。 (3)可燃气体检测器发出警报声。 (4)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 发生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时,总指挥立即启动二级响应, 6个应急行动组立即投入应急行动。其组织架构及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应急小组名单及联系方式等见附件。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 见第3.3节指挥机构及职责。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 事故报警 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报告给车间主管或应急抢险组长,非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相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作出判断,明确事故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同时按预定方案展开行动。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 3.1.2 扩大应急响应 当事故不能有效处置,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影响到企业周边社区时,应及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级别,即:由单位负责人报请高新区应急救援中心启动政府级应急预案。 政府相关部门及周边企业和社区联系电话见附录。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1】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2】江苏淮安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2005年2月16日(正月初五)20时30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淮安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15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内的许多建筑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施河镇顾王村村民、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刘××夫妇和同村年仅27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行人杨××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某和施某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某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进行安全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业混合交叉的现象发生。 【案例3】哈尔滨某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事故破坏情况: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

乙炔气瓶爆炸原因及措施

乙炔气瓶爆炸原因及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 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 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 详细阅读内容。 溶解乙炔具有纯度高、适用范围广、安全 性高、操作简单、送气稳定性好等特点。因 此,气焊(割)除了用乙炔发生器制取外,也 可采用专门工厂制造的用乙炔瓶盛装的溶解乙炔。乙炔瓶采用焊接气瓶,其设计压力为2.94 MPa,水压试验压力为5.88 MPa。 ①乙炔瓶爆炸原因。除与氧气瓶基本相同外,还有:气瓶内许多填料下沉,形成净空 气;由于乙炔瓶横卧放置,或大量使用时丙酮 随之流出;乙炔瓶阀漏气等。 ②乙炔气瓶防爆技术措施。

除与氧气瓶防爆技术措施相同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使用乙炔时,必须配用合格的乙炔专用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 B、瓶体表面温度不得超过40℃。 C、乙炔瓶存放和使用时只能直立,不能横躺卧放。 D、开启乙炔瓶的瓶阀时,不要超过1.5圈,一般情况下只开启3/4圈。 E、乙炔从瓶内输出的压力不得超过 0.15MPa。瓶内乙炔气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表13-2规定的剩余压力。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CNG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1. 事故案例 1995年,川东某CNG加气站一钢瓶炸裂并飞至50m远,由此还引起钢瓶库的15支钢瓶发生喷射燃烧,焰柱高达20余米。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自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三年时间内,四川省的六个CNG加气站先后有8个钢瓶产生爆炸事故;此外,2004年7月10日在成都、2004年12月13日在郑州分别发生车用复合材料气瓶爆裂事故。 这几起典型的CNG加气站火爆事故,集中反映了火灾、化学及物理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的严重危害性。 2. 事故原因 通过分析研究CNG运作过程中的事故案例,分析CNG站发生火灾和钢瓶发生燃烧爆炸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钢瓶的材质问题。首先,通过对CNG钢瓶的抽样检验和对爆炸钢瓶的宏观检查,断口扫描、电子控针和X射线质谱分析发现,钢瓶材料的抗拉强度值偏高,屈强比偏大,塑性指标偏低,说明强度高而塑性差;其次,通过对钢瓶材质的纯净度分析得知,部分CNG钢瓶中的有害杂质元素(如S、P、0)的含量超过了安全技

术要求的控制指标,即S、P含量>0.01%;第三,钢瓶在制造工艺上存在问题,由于目前此类钢瓶生产的专门厂家装备及技术水平和CNG专用钢瓶的制造工艺所限,一些钢瓶的表面存在气泡、裂纹、结疤、折叠、分层、夹杂、光洁度、麻点和凹坑等较为突出。表明这些钢瓶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制造精度难以满足技术要求,更不可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同类钢瓶相提并论。 (2) CH4的气质问题。实质上是介质中的H2S和游离水问题。天然气目前有深层和浅层两种,无论使用未经脱硫的浅层天然气还是使用经过脱硫的深井天然气,H2S的含量一般都控制在20mg/Nm3以下,而总硫化物的含量则控制在270mg/Nm3左右。这个控制指标仅适合于工业与民用燃气的输配气系统,而不适合于CNG的运行设备。这是因为,若CH4中的游离水尚未脱净(实际也不可能脱净)的情况下,硫化物中的H2S则是导致钢瓶积水腐蚀的祸根。从已被炸裂钢瓶的检查情况看,瓶内积存伴有刺鼻气味的黑水,有的达到了2.5~5kg/支(其中积水里的H2S含量超过了8.083mg/L)。从理论上讲,这种H2S的水溶液(即氢硫酸)在高压状态下对钢瓶或容器的腐蚀,比在4MPa以下的管网中进行得更快、更容易。 (3) CNG技术的规范化问题。CNG技术目前有井储式和瓶储式两种。为方便用户,节约成本,有的提出建设油、气共用站的主张,

乙炔气瓶爆炸的原因分析11

An acetylene cylinder explosion:A most probable cause analysis q John W.H.Price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Monash University,PO Box 197,Caul?eld East,Vic.3145,Australia Received 12July 2004;accepted 4April 2005 Available online 15September 2005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explosion of an acetylene gas cylinder,which occurred in 1993in Sydney.The failure caused severe fragmentation of the cylinder and resulted in a fatality and property damage.This failure is outstanding in two respects:the violence of the failure which occurred and the fact that the explosion occurred where there were no appar-ent ignition sources present and several days,possibly weeks after ?lling.There is no other recorded failure of this type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acetylene cylinder tra?c.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failure and the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it,examines the nature of the explosion which occurred and seeks an explanation of the events.Since there is no physical evidence remaining of how the failure occurred,the analysis concentrates on an evaluation of the most probable cause of the incident. ó2005Elsevier Ltd.All rights reserved. Keywords:Acetylene cylinder;Explosion;Fragmentation;Most probable cause analysis 1.Introduction 1.1.The acetylene gas cylinder explosion In 1993,an explosion occurred in a suburb of Sydney causing the death of a driver of a truck who was loading acetylene and oxygen cylinders at a transport yard.The force of the blast caused damage to build-ings and nearby equipments.Fragments were found up to 200m away [1]. 1350-6307/$-see front matter ó2005Elsevier Ltd.All rights reserved.doi:10.1016/j.engfailanal.2005.04.014 q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Lisbon,Portugal,12–14July 2004).*Tel.:+61399032868;fax:+61399032766. E-mail address:john.price@https://www.doczj.com/doc/cc18145850.html,.au .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13(2006) 705–715 https://www.doczj.com/doc/cc18145850.html,/locate/engfailanal

氧气瓶爆炸应急预案

氧气瓶爆炸 & 应急预案 )充装不当引起事故。 气瓶的正确充装是保证气瓶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 起爆炸事 故时有发生。 表现在这方面的最危险的因素是用盛装过可燃气体 来充装氧气和氧气充 装过量。 (二) 气瓶的材质、 制造质量不符合要求。在充装氧气和使用过程中, 也往往 发生爆炸 事故,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制作气瓶的材料脆弱、瓶壁厚薄不均匀,瓶体出现夹层等。 (三)气瓶维护、 保管不当造成事故。 主要在于瓶体严重腐蚀或使用中将气瓶置于烈日 下长时间的曝晒,或将气瓶靠近高温热源,这是气瓶爆炸的常见的直接原因。据试验, 氧气 瓶在盛夏的阳光直接曝晒下,瓶壁温度可达 200 ℃。通常情况下,充装氧气的条件是温度 20 ℃、压力为 150 大气压。 瓶内气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P =150 ×273 +t /273 +20 (式中, P 为瓶压, t 为瓶温)。 (四) 气瓶操作不当也会导致火灾或烧坏气瓶附件等事故。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是打开氧气瓶的瓶阀时, 因开得太快, 使减压器或管道中的压力迅速提高, 温度也会大大升 高、严重时会使橡胶垫圈等附件烧毁;另一方面,开气速度太快,因气体内含有水珠、铁锈 等微粒(气焊与气割用的氧气纯度一般为 一、二级,一级纯度的含氧量不低于 99 .2%,二 (五)气瓶瓶阀没有瓶帽保护、受振动或使用方法不当,造成密封不严、泄漏、甚至瓶 阀损坏,致使高压气流冲出引起燃烧爆炸。 (六)瓶阀或其他附件(如阀门杆、减压器)沾有油脂等也常常会引起着火燃烧事故。 二、氧气瓶燃烧爆炸的危害性 因上述种种原因引起氧气瓶燃烧爆炸, 其破坏力是相当大的。 如上所述, 氧气瓶是高压 容器,瓶内要灌装压力为 150 大气压的氧气,同时,还要承受搬运时的振动,滚动和碰撞 由于充装不当引 如氢气) 的气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