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案例(1) 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事故案例(1) 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事故案例(1) 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事故案例(1) 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事故案例(1)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年某月某日13:00过后.某钢瓶检测站站长指挥6名职工将1只400 L的待检测环氧乙烷钢瓶滚到作业现场进行残液处理。工人将瓶阀门打开后未见余气和残液流出,于是把阀门卸下,仍没有发现残余液体和气体流出,即将阀门重新装上并关好。工人再将环氧乙烷钢瓶底部的1只易熔塞座螺栓旋松后,即听到“滋波”的漏气声,随后工人们都去干其他工作了。15:20左右,检测站作业现场的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正在作业现场的4人受伤,伤者立即被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经抢救无效,有3人先后在6日内死亡。公安消防部门接报后立即派出7辆消防车、43名官兵赶赴现场,投入扑救抢险工作。爆炸导致站内大部分厂房和围墙倒塌,并造成周围一部分民宅门窗玻璃不同程度损坏。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组为查清事故原因,专门派出人员到发生爆炸的环氧乙烷钢瓶的产权单位及最近一次充装环氧乙烷的单位进行调查。市安委会还专门委托某市化厂研究所有限公司的2位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论证。2位专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数次到现场勘查,并对现场钢瓶残片上的结垢物进行了仪器分析测定,提出了意见。

1.直接原因

(1)某钢瓶检验站站长违章指挥。在确认气瓶内存在残液的情况

下,指挥工人松开底部易熔塞座泄放瓶内环氧乙烷气体,且明知环氧乙烷气体为易燃易爆气体,却听之任之,未采取任何措施,导致环氧乙烷气体大量泄放,因环氧乙烷气体比空气重,沉伏于地面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最终酿成爆炸事故。

(2)工人无知操作。3名职工在清理地烘炉时,由于对环氧乙烷气体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缺乏了解,在存在环氧乙烷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环境条件下,使用铁锹清理煤渣,因摩擦、碰撞等原因产生火花,导致混合气体的爆炸。

2.间接原因

(1)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处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对现场操作工人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到位。

(2)专职安全员未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管不力。

(3)该检验站挂靠的主管部门对安全工作不闻不问,疏于管理,从而使该站安全工作无人过问。

(4)该站未按GB 12135-1999国家标准关于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的规定,到公安消防部门报审,单位安全“三同时”不到位,从而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

(5)市有关专项安全监察的职能部门,虽能按国家规范标准核发证照,但日常监察缺乏力度。所在区、乡对该站安全管理体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安全管理疏漏。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

(1)该钢瓶检验站站长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建议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2)该钢瓶检验站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对事故的发生负主要管理责任。建议给予开除公职处分。

(3)该站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不到位,应对该起事故负管理责任。建议质监部门吊销其气瓶检验员资格证书,不准再从事气瓶充装、检测、管理工作。

(4)该区燃料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区物资局对挂靠单位的安全工作不闻不问,疏于管理。区燃料公司应对该起事故负管理责任,建议给公司法定代表人行政记过处分;区物资局对下属单位的安全管理监督指导不力,应对该起事故负管理责任,建议给原物资局副局长、现经贸局副局长行政警告处分。

(5)市质监局对钢瓶检验站虽在核发和换发许可证过程中按国家规范标准进行,但缺乏日常的安全监察,应对该起事故负一定责任。建议市质监局向市人民政府作出深刻书面检查,并立即报请省质监局吊销钢瓶检测站检验许可证。

(6)区政府、乡政府疏于管理,应对该起事故负一定责任。建议区政府向市人民政府作出深刻书面检查。

(7)导致事故的3名职工违规操作,是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鉴于此3人已死亡.不再追究责任。

四、整改措施

(1)市质监局立即召开全市气瓶充装、检测单位负责人会议,通

报事故情况。对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要求,组织一次认真细致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残液处理装置的完好性。要对充装、检测单位的所有职工进行各类介质的理化参数、危险特性、处理方法等内容的专门培训教育。按省安委会确定的土锅炉和气瓶专项整治的要求,严格审查气瓶检验站建站条件,对经检查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取证单位,要采取果断措施,吊扣或吊销其充装、检验许可证,以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市质监局要针对这起事故,专题向国家局、省局汇报;并建议修订《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增加残液和介质处理的安全措施、单位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气瓶充装介质的理化参数、危险特性、处理方法等)内容。

(2)区经贸局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下属单位的外来挂靠企业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对于同意挂靠的单位要严加管理;对于不同意挂靠的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中止挂靠关系,杜绝人情挂靠,以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3)区各乡镇要加强对位于本地区范围所有单位(无论是租用厂房、土地的,还是挂靠的)的安全管理,以防止安全管理出现死角,避免出了事故由乡政府承担责任的情况再度发生。

(4)各级公安消防等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所有气瓶充装、检验单位的监管。由于气瓶本身具有危险性,充装的介质也大都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体,因此,建议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将气瓶充装、检验单位列为重点监督对象。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省达州市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 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 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事故造成 4 人当场死 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 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 事故原因分析: 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对同批气瓶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部存有油脂。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 2016年11月2日上午,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 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3月24日早8时50分该焊工在做焊接准备工作时将减压器安装于乙炔气瓶,在开启阀门时乙炔瓶发生爆炸。当乙炔气和被突然减压而气化的丙酮与空气形成爆燃性混合气体后,被车间的电器火花再次引爆,其造成的破坏是可以想象的。爆炸的气瓶已成上封头、下封头和展成平板的筒体的三块。气瓶的填料已大面积散布于车间。事故造成4人死亡,14人重伤(其中2人重度烧伤);设备受损61台,厂房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300~1600万元。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 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 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 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事故造成4人当场死 亡,2人重伤,其中1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

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 事故原因分析: 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 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气瓶爆炸案例

近十年气瓶爆炸伤亡事故及教训 90年代,我国气瓶爆炸致人伤亡、财产遭损的事故较多。经查阅1990年至2000年《深冷技术》及个人行业情报笔记和有关报刊资料,仅仅了解到的致人死伤的气瓶爆炸就有47起,死亡74人。未了解未记人的气瓶爆炸死亡事故肯定还有。为吸取血的教训,也作史料记述,特以气瓶爆炸事故发生先后,作一个典型的气瓶爆炸实例汇编(仅收入有伤亡的、重大的事故,并以氧气钢瓶为主,不涉及液化石油气钢瓶与液氯钢瓶),并归纳了几条教训。“人命关天的事,一定要慎之以慎,确保万无一失。”望引以为戒,高度重度;预防为主,杜绝事故。 1 气瓶爆炸伤亡事故实例 (1)1990年3月22日,大庆油田建设公司第九分公司一中队在切割作业中氧气瓶突然爆炸,2人被炸死。原因为以氢气瓶作氧气瓶进行充装,为化学性爆炸,瓶色漆色为深绿色,气瓶瓶阀型号为QF—30,出气口螺纹为左旋,该瓶是哈尔滨灯泡厂的氢气瓶,氧气厂未认真检查就给充装氧气。 (2)1990年7月12日,山东省莒南县玻璃厂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死2人,伤1人。为化学性爆炸。 (3)1991年10月23日,在上海J1[沙县高南乡小梁山废品堆放处,某公司临时工黄某以十几元钱买下一只气瓶,又借管子钳等工具欲拆下另一只氧气瓶阀,没拧几圈就喷出一团雾气,黄某被击倒在地,反冲出去的氧气瓶把黄某身后20多米处的一妇女当场撞死。无知闯下大祸! (4)1992年1月14日上午9时35分,抚顺某合资企业铆焊厂一只正在进行氧炔焊作业的氧气瓶发生粉碎性爆炸,爆炸碎片击穿两只溶解乙炔气瓶,同时引发火灾,厂房、物品损坏,爆炸声震惊3公里以外的人。两名工人耳膜击穿。经分析氧气瓶中有积炭,含甲烷(7.7%,曾装过),属化学性爆炸。 (5)1992年6月4日下午2时45分,江西瑞金县沙洲乡制氧站氧气瓶爆炸,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车间损坏。原因是瓶内混入乙炔气。 (6)1993年2月1日,扬州制药厂一操作工在开氢气瓶阀时发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后查明为氢中含氧量高达11%~18%所致。 (7)1993年2月21日9时30分,山东沂南县大庄镇氧气经营处4只气瓶同时发生爆炸,当场炸死2人,重伤1人。经分析,4只气瓶均为充装氧气的氢气瓶,是由村办厂沂水氧气厂充装的。由大庄镇氧气经营处购回,因用户无法装上氧气瓶减压阀(氢、氧瓶螺纹不同,当然装不上),曾三次退回沂水氧气厂,沂水氧气厂又三次发货到大庄。2月21日大庄建筑公司工人装运时,两人叼着香烟开瓶阀,引起爆炸。这是无知违章的典型事故! (8)1993年6月8日晚9时25分,浙江苍南县制氧厂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死亡1人,炸毁厂房7间。查明为氢氧混充引发的化学性爆炸。由于不符合氧气厂站生产条件,温州市劳动局将其关闭。该厂建厂只一年多时间。 (9)1993年11月26日,扬州市卫生防疫站的操作者(检验科副科长)在开氢气瓶阀时,发生爆炸事故,该操作者当场被炸死。经分析,该瓶氢气系扬州晶体管厂氢氧站1月28日充装的,同扬州制药厂2月1日那只爆炸的氢气瓶为同一批,扬州制药厂氢气瓶事故亦致1人死亡。这两次爆炸事故使扬州制药厂和扬州卫生防疫站分别损失200多万元和60多万元。事故的原因为氢中含氧量高达11%~18%。1995年6月7日,经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判定被告扬州晶体管厂赔偿损失63.7092万元。 (10)1993年12月7日8时45分,黑龙江肇东市涝洲粮库进行气割作业,当电焊工气割地磅时,氧气瓶突然爆炸,碎片当场击死2人,击伤11人。原因:二氧化碳气瓶冒充氧气瓶充

气瓶安全事故案例

气瓶安全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2003年9月16日上午9时许,非法经营户何××,在西塘翠南船厂氧气瓶仓库打电话通知位于陶庄镇陶庄村的天凝氧气充灌站陶庄新站的沈××,称其将派李××(死者,安徽人)来充装氧气。9月16日12:00时多,非法运输户李××由沈××为其充装20瓶。9月16日下午13:00时左右,李××将自备车(车号为安徽K48555)驶入位于原西汾公路北侧的西塘镇新胜村陆家浜铁场内的项××堆场。当李××卸第一瓶氧气瓶时突然爆炸,李××被炸死亡。当时周边幸无他人伤及。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1)在卸瓶作业过程中运输车左后轮胎爆裂,造成车辆左倾氧气瓶掉落与地面废钢材发生碰撞,瓶阀中间断裂且遇油渍引发化学爆炸。(2)氧气瓶本身有缺陷。据调查知,属何××产权的32只氧气瓶与其它瓶相比,明显黑不溜秋,七长八短,手轮等附件残缺不全。据市质监局特种设备检测院现场勘察报告,爆炸的氧气瓶底部正中部位已被机械钻孔,直径为42mm, 且该孔周围有明显电弧焊接痕迹(贴焊)。属报废钢瓶。 2、间接原因氧气充灌及流转管理混乱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1)个体运输户李××未经交通部门批准,运输及装卸危险化学品,违反了国务院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属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2)爆炸的氧气瓶产权属何××,而何××经营、运输氧气未经政府任何职能部门批准,违反了国务院344号令第二十七条及第二十九条规定。(3)陶庄充灌新站在明知何××钢瓶有缺陷的情况下,仍多次为其充装,包括原来的天凝氧气充灌站,违反了《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 三、事故类别:化学爆炸。 四、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五、事故责任:

案例家具厂火灾爆炸事故分析完整版

案例家具厂火灾爆炸事 故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案例42某家具厂火灾爆炸事故分析某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第一层楼的一端是车间,另一端为原材料库房,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第二层楼是包装、检验车间及办公室。第三层楼为成品库。第四层楼为职工宿舍。 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7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多万元。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什么、不得做什么? 参考答案 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的是: (1)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不应当做的是: (1)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2)不得故意破坏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2.该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事故调查组应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2)该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 ①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②查明事故原因。 ③确定事故性质。 ④确定事故责任。 ⑤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⑥提出防范措施。 ⑦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气瓶事故案例,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

气瓶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了解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至少掌握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 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 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事故造成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 事故原因分析: 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

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 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微信订阅:每日安全生产) 案例四: 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3月24日早8时50分该焊工在做焊接准备工作时将减压器安装于乙炔气瓶,在开启阀门时乙炔瓶发生爆炸。当乙炔气和被突然减压而气化的丙酮与空气形成爆燃性混合气体后,被车间内的电器火花再次引爆,其造成的破坏是可以想象的。爆炸的气瓶已成上封头、下封头和展成平板的筒体的三块。气瓶内的填料已大面积散布于车间内。事故造成4人死亡,14人重伤(其中2人重度烧伤);设备受损61台,厂房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300~1600万元。

氧气瓶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氧气瓶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本文来自:互联网浏览次数:时间:2009-12-25 14:03:40 [打 印] 【字体:大中小】 [关闭] 一、事故情况概述 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二、事故破坏情况 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0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其角阀为氩气阀。 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1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 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三、事故原因分桥及结论 从爆炸碎片的内外表面颜色看,其中1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内表面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被检回的内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人”字纹,均为脆性断裂。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内残余有氢气。充装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1%—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 另外2只被撕裂的气瓶内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断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内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说明这2只气瓶距爆炸点很近,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呈受力,失稳破裂,属物理爆炸。 [NewPage] 直接原因: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错充氧气)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瓶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案例(1) 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事故案例(1)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年某月某日13:00过后.某钢瓶检测站站长指挥6名职工将1只400 L的待检测环氧乙烷钢瓶滚到作业现场进行残液处理。工人将瓶阀门打开后未见余气和残液流出,于是把阀门卸下,仍没有发现残余液体和气体流出,即将阀门重新装上并关好。工人再将环氧乙烷钢瓶底部的1只易熔塞座螺栓旋松后,即听到“滋波”的漏气声,随后工人们都去干其他工作了。15:20左右,检测站作业现场的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正在作业现场的4人受伤,伤者立即被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经抢救无效,有3人先后在6日内死亡。公安消防部门接报后立即派出7辆消防车、43名官兵赶赴现场,投入扑救抢险工作。爆炸导致站内大部分厂房和围墙倒塌,并造成周围一部分民宅门窗玻璃不同程度损坏。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组为查清事故原因,专门派出人员到发生爆炸的环氧乙烷钢瓶的产权单位及最近一次充装环氧乙烷的单位进行调查。市安委会还专门委托某市化厂研究所有限公司的2位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论证。2位专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数次到现场勘查,并对现场钢瓶残片上的结垢物进行了仪器分析测定,提出了意见。 1.直接原因 (1)某钢瓶检验站站长违章指挥。在确认气瓶内存在残液的情况

下,指挥工人松开底部易熔塞座泄放瓶内环氧乙烷气体,且明知环氧乙烷气体为易燃易爆气体,却听之任之,未采取任何措施,导致环氧乙烷气体大量泄放,因环氧乙烷气体比空气重,沉伏于地面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最终酿成爆炸事故。 (2)工人无知操作。3名职工在清理地烘炉时,由于对环氧乙烷气体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缺乏了解,在存在环氧乙烷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环境条件下,使用铁锹清理煤渣,因摩擦、碰撞等原因产生火花,导致混合气体的爆炸。 2.间接原因 (1)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处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对现场操作工人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到位。 (2)专职安全员未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管不力。 (3)该检验站挂靠的主管部门对安全工作不闻不问,疏于管理,从而使该站安全工作无人过问。 (4)该站未按GB 12135-1999国家标准关于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的规定,到公安消防部门报审,单位安全“三同时”不到位,从而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 (5)市有关专项安全监察的职能部门,虽能按国家规范标准核发证照,但日常监察缺乏力度。所在区、乡对该站安全管理体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安全管理疏漏。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一三起成都加气站案例 1、事故经过 2008 年2 月25 日,锦江区龙舟路成都公交压缩天然气有限公司成仁加气站天然气泄漏。 2008 年3 月6 日,金牛区营门口北一段151 号长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泄漏。 2008 年12 月28 日,一私家车在武侯区草金CNG 加气站加气时,钢瓶发生爆炸,造成站内部分设施和3 辆机动车不同程度受损。 2、事故原因 (1)高压储气罐排污阀连接管冲脱。 (2)违章指挥、违规操作更换储气罐压力表。 (3)违规加装的非法钢瓶。 3、事故分析 上述事故的原因在于: (1)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培训不到位。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法制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章指挥、违规操作,日常监管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技能知识,违章作业现象严重。 (2)安全设备、设施隐患严重。一些企业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设备设施的技术规范要求,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排查、分析、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完善本企业内部相关安全生产制度、预案、设施设备的检修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安全设施经费投入不足,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技术规程、设备、设施、储存场所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机器设备的维护、检修、保养状况不到位。 (3)CNG 加气站与周边建筑安全距离不足。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造成部分企业与周边单位、居民建(构)筑物安全距离不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而这些隐患整改周期长、协调解决难度大。 (4)车辆违规加装CNG 气瓶行为严重。自武侯区草金CNG 加气站发生违规加装非法钢瓶加气时发生爆炸事故以来,市内加气站工作人员在加气前进行的检查工作中,陆续发现部分违规加装CNG 钢瓶的机动车辆。 4、事故分析结论 加气站要确保作业场站的安全附件、安全联锁、安全保护装置处于完好状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防雷防静电及规定送检的仪器仪表要定期监测和送检;建立健全运行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等台账。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真正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此外还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管理人

二氧化碳气瓶充装爆炸事故案例

二氧化碳气瓶充装爆炸事故案例 1999年5月13日下午13点20分,徐州铸造总厂发生了一起二氧化碳气瓶爆炸事故,所幸的是该气瓶爆炸发生在午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爆炸现场的破坏程度相当严重。 1)事故概况 (1)爆炸现场及破坏情况 1999年5月13日上午10时许,徐州铸造总厂收到本市金陵气体供应站送来的15只二氧化碳气瓶,该批气瓶由江苏泰兴二氧化碳充装站充装,直接卸存在其露天仓库内。下午13点20分,其中一只气瓶发生爆炸,瞬间产生的冲击波将15只气瓶全部推到,其中一只气瓶向南飞出52m,砸在机修车间的大门上,旋转进入车间,冲坏地坪,打翻工作台,翻落在墙根下。一只气瓶向西约15角飞出43m,撞击在西墙上落地。一只气瓶被气浪冲倒后,向西南方向飞出15m,翻越1.2m矮墙落地。还有一只气瓶向南飞出11.3m造成瓶阀折断,落地泄压。气浪附近砖墙(8m2m)被推到。距爆炸点l0m处有二层楼机房,门窗玻璃全部震碎,紧靠存瓶处有一砖瓦结构平房,工人在房内午休,所幸的是平房外停放一辆3吨铲车,缓解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平房没有倒塌,避免了人员伤亡。现场有5只气瓶报废。 (2)爆炸气瓶及残体基本情况 爆炸气瓶残体距爆炸点西南方向约5.6m,落在块石结构的墙根下,残体瓶口向上,瓶底向下,呈直立状,瓶体展开,内壁面向东。 爆炸气瓶的基本情况:气瓶编号02265,水压试验TPl8.8,公称工作压力WPl2.5,重量W45.1,容积V41.3,瓶体壁厚S4.5,气瓶制

造代号JP,制造年月97年2月,制造厂检验标记(检)。气瓶标注字样明显、清晰、完整。材质为碳锰钢、钢号为37Mn2A。 2)事故原因分析 (1)爆炸气瓶数据分析 对爆炸气瓶从轴向、径向进行了密集点测厚,其数据见表5-5。 表5-5爆炸气瓶数据 编号壁厚(mm)编号壁厚(mm) 15.197.1 25.7107.5 36.3117.3 47.3126.3 56.4135.3 64.9145.2 76.8155.5 86.7165.6 ①最小壁厚处于钢瓶腰部,即瓶口向下500mm处的断口边缘。 ②最小壁厚处在同一横截面上,断口边缘处的壁厚由于爆炸瞬间的拉伸作用明显减薄。 ③断口形态分析:断口呈撕裂状态,颜色呈暗灰色纤维状,端口不齐平,而且与主应力方向呈45爆炸瓶体没有产生碎片;气瓶内、外无明显腐蚀;实测壁厚均大于气瓶标注壁厚。 光谱分析表明:爆炸气瓶的材质基本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要求。 (2)爆炸原因

气瓶爆炸事故案例

氮气瓶地面滚动遭撞击,发生爆炸致人死亡 --南京市一五金厂“”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7月6日上午,南京市某单位将一台锌合金压铸机送至某五金制造厂进行维修、补充氮气。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于11时10分出发,使用一辆皮卡车(货厢无遮盖)运输设备,并于11时40分抵达五金制造厂。随后,工作人员 将氮气瓶从皮卡车上卸下并滚运到车间内待修的锌合金压铸机旁。经检查发现锌合金压铸机的储能器氮气压力不足,需要补充氮气;维修工人对锌合金压铸机的储能器进行检查时(储能器尚未与氮气瓶连接),氮气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两名维修工死亡、两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该爆炸事故为气瓶缺陷引发的脆性断裂事故。气瓶遭受局部强烈撞击且存在表面裂纹缺陷,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扩展;该气瓶在运输过程中承受烈日暴晒时间达30分钟以上,滚运至锌合金压铸机旁边后又受熔融状态锌合金的环境温度影响,致使瓶内气体压力逐渐上升;车间地面不平整(地面铺设有铁皮,但不平整,凹凸明显),该气瓶滚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震动影响,相当于对气瓶增加能量,致使气瓶内应力增大,裂纹相应扩展。当瓶内气体压力超过裂纹尺寸的临界压力后,在内应力作用下产生突然断裂,导致气瓶爆炸。 (二)间接原因 1.物的不安全状态:气瓶腐蚀严重,使用超长服役,气瓶残体瓶肩部有一处明显的撞击凹坑,说明气瓶曾遭受过局部强烈撞击,外表产生裂纹缺陷,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扩展。 2.人的不安全行为:气瓶运输和搬运的过程中,未按照气瓶运送的相关要求操作,运输气瓶时未遮盖,搬运气瓶时采取滚运等方式,野蛮装卸。

3.管理上的缺陷:气瓶使用单位和五金制造厂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未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要求对气瓶进行定期检查和管理。 三、事故警示与预防 (一)事故警示 在充装、运输、使用气瓶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要求,发现气瓶可能受损时应当及时进行检测。 (二)事故预防 1.使用特种设备需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对顶,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 2.发现设备受损或可能受损失,应当及时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3.对气瓶的重装、运输和使用人员要定期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强化其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同时,采取正向激励等方式,鼓励员工上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全员参与,消除事故隐患。 四、专家点评 事故气瓶外表涂覆层基本脱落,腐蚀比较严重,显示该气瓶己有较长的使用时间,且气瓶残体瓶肩部有一处明显的撞击凹坑,说明使用方法不当。这种气瓶很有可能存在缺陷,甚至是至命的缺陷。 在气瓶充装、运输、使用气瓶等压力容器时,一定要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违章。同时,必须要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按期检验,发现腐蚀、凹陷等问题是要及时处理,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气瓶使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禁止冲击、碰撞; 2.不得靠近热源,可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米; 3.不得用电磁起重机搬运; 4.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晒; 5.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 6.运输和储存是要进行固定,卧放时要防止滚动。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1】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2】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2005年2月16日(正月初五)20时30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15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的许多建筑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施河镇顾王村村民、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夫妇和同村年仅27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行人××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某和施某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某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进行安全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

业混合交叉的现象发生。 【案例3】某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事故破坏情况: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0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碎片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其角阀为氩气阀。 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1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事故原因分析及结论:从爆炸碎片的外表面颜色看,其中1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表面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被检回的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人”字纹,均为脆性断裂。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残余有氢气。充装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1%~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 另外2只被撕裂的气瓶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

CNG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1. 事故案例 1995年,川东某CNG加气站一钢瓶炸裂并飞至50m远,由此还引起钢瓶库的15支钢瓶发生喷射燃烧,焰柱高达20余米。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自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三年时间内,四川省的六个CNG加气站先后有8个钢瓶产生爆炸事故;此外,2004年7月10日在成都、2004年12月13日在郑州分别发生车用复合材料气瓶爆裂事故。 这几起典型的CNG加气站火爆事故,集中反映了火灾、化学及物理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的严重危害性。 2. 事故原因 通过分析研究CNG运作过程中的事故案例,分析CNG站发生火灾和钢瓶发生燃烧爆炸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钢瓶的材质问题。首先,通过对CNG钢瓶的抽样检验和对爆炸钢瓶的宏观检查,断口扫描、电子控针和X射线质谱分析发现,钢瓶材料的抗拉强度值偏高,屈强比偏大,塑性指标偏低,说明强度高而塑性差;其次,通过对钢瓶材质的纯净度分析得知,部分CNG钢瓶中的有害杂质元素(如S、P、0)的含量超过了安全技

术要求的控制指标,即S、P含量>0.01%;第三,钢瓶在制造工艺上存在问题,由于目前此类钢瓶生产的专门厂家装备及技术水平和CNG专用钢瓶的制造工艺所限,一些钢瓶的表面存在气泡、裂纹、结疤、折叠、分层、夹杂、光洁度、麻点和凹坑等较为突出。表明这些钢瓶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制造精度难以满足技术要求,更不可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同类钢瓶相提并论。 (2) CH4的气质问题。实质上是介质中的H2S和游离水问题。天然气目前有深层和浅层两种,无论使用未经脱硫的浅层天然气还是使用经过脱硫的深井天然气,H2S的含量一般都控制在20mg/Nm3以下,而总硫化物的含量则控制在270mg/Nm3左右。这个控制指标仅适合于工业与民用燃气的输配气系统,而不适合于CNG的运行设备。这是因为,若CH4中的游离水尚未脱净(实际也不可能脱净)的情况下,硫化物中的H2S则是导致钢瓶积水腐蚀的祸根。从已被炸裂钢瓶的检查情况看,瓶内积存伴有刺鼻气味的黑水,有的达到了2.5~5kg/支(其中积水里的H2S含量超过了8.083mg/L)。从理论上讲,这种H2S的水溶液(即氢硫酸)在高压状态下对钢瓶或容器的腐蚀,比在4MPa以下的管网中进行得更快、更容易。 (3) CNG技术的规范化问题。CNG技术目前有井储式和瓶储式两种。为方便用户,节约成本,有的提出建设油、气共用站的主张,

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1)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石油化工厂渣油罐爆炸提要: 违章输送渣油,造成油温过高,罐区形成可爆性气体。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石油化工厂渣油罐爆炸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4年3月31日,某市石油化工厂渣油罐发生爆炸火灾事故,波及20余米处的两个容积为1800立方米的汽油罐发生爆炸起火,造成16人死亡,6人重伤。炸毁油罐三个,烧毁渣油169吨,汽油111.7吨,还有电气焊具、管道等,直接经济损失45万余元,全厂被迫停产达两个多月。 1984年3月初,该厂为解决燃料渣油的质量问题,决定将原液控塔搬迁到500立方米燃料渣油罐南侧8.3米处,此项工程由保定合成鞣剂厂承包施工。在工程即将结束的3月31日16时25分,施工人员在液控塔最上一层平台的北侧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点燃了从渣油罐顶部放空孔溢出的可燃气体,引起渣油罐爆炸起火,摧毁距离8.2米远的防火墙,进而引起距该罐20米远的两个汽油罐(各1800立方米)起火爆炸,火灾覆盖面积5000平方米,当晚9时35分扑灭,历时5小时10分。 二、事故原因分析 1.违章输送渣油,造成油温过高,罐区形成可爆性气体。锅炉车间450立方米渣油罐,原为锅炉燃料油罐。在今年3月30日用此罐改非常压渣油前,该厂领导对此方案未交设计部门按有关专业国家规范进行设计,也未经热力学计算,未加任何换热、冷却装置及其它安全防范措施,违反了石油部炼油厂油品贮运工艺设计第二节“油罐内油品的贮存温度一般不高于90℃,如操作上有特殊要求,热油可以进罐,其进罐温度不高于120℃,热油罐的基础应加特殊处理”的要求。当3月30日10点365℃高温的热渣油从常压塔底出口通过管道输入该罐时,虽经管道自然降温,但经30个小时输送,进入油罐时温度仍然过高,因此产生大量瓦斯,与罐内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气体这种气体充满油罐后,即从罐顶透光孔、量油孔、排气孔向罐外溢出,形成爆炸危险区域。

焊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焊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二) 实例14:焊补柴油柜爆炸 1.事故经过 某拖拉机厂一辆汽车装载的柴油柜、出油管,接近油阀的部位损坏,需要补焊。操作人员将柜内柴油放完之后,未加清洗,只打开入孔盖就进行补焊,立刻爆炸,现场炸死三人。 2.主要原因分析 油柜中的柴油放完之后,柜壁内表面仍有油膜存留并向柜内挥发油气。油气与进入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被焊接高温引爆。 实例15:非气焊工违章操作,酿成事故 1.事故经过 某厂气焊工甲与水暖工乙进行上、下水管大修工作。乙开启减压器上的氧气阀门,氧气突然冲出,将接在减压器出气嘴上的氧气胶管冲落,正好打在乙的左眼上,氧气胶管将眼球击裂失明。 2.主要原因分析 (1)瓶内氧气压力较高,开启阀门过大,使氧气猛烈冲出。 (2)氧气胶管与减压器的连接部位扎得不牢。 (3)水暖工乙不懂气焊安全操作知识,开启阀门过猛,且又站在氧气出口方向,属违章作业,酿成事故。 实例16:在喷漆房内施焊引起火灾 1.事故经过 某厂电焊工在总装车间喷漆房内焊接工件。电焊火花飞溅到附近较厚油漆膜的木板上起火。在场的工人见状惊慌失措,有的拿扫帚扑打,有的用压缩空气吹火,造成火势扩大,后经消防队半小时扑救才熄灭。

2.主要原因分析 (1)房内油漆膜未清除,又未采取任何安全防火措施。 (2)灭火方法不当,错误地用压缩空气吹火,助长了火势,扩大了事故恶果。 实例17:用风铲清渣未戴防护镜造成左眼失明 1.事故经过 某厂工人用风铲清理工件焊缝时,毛刺飞起,打入左眼,重伤失明。 2.主要原因分析 (1)操作方法不当,致使焊缝毛刺打入眼睛,造成事故。 (2)工人未戴安全防护镜。 实例18:登高焊接作业发生高空坠落 1.事故经过 某厂电焊工在12m高的金属结构上焊接,为安全起见,登高时带着尼龙安全带上去。在施焊过程中,安全带被角钢缠住。当他转身去解开时,尼龙安全带被高温的焊缝烧断,人从高处坠落,造成终身残废。 2.主要原因分析 安全带不符合安全要求。 实例19:无证操作 1.事故经过 某单位8层职工宿舍基建工地因电焊工请假,影响了施工,基建科副科长朱某着急,就自己顶替焊工焊接,他攀上屋架顶,在未挂安全带,又无助手帮助的情况下,也不戴面罩,左手扶着钢筋,右手抓焊钳,闭着眼睛施焊。但他毕竟不是焊工,终因焊接质量差,焊缝支持不住他的体重,而从12.4m高处坠落,当即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朱某不是焊工,焊接技术差,又未经安全技术培训。 (2)登高焊接未系安全带。 (3)地面上无人监护。 实例20:焊工在更换乙炔气瓶时引起着火 1.事故经过 某焊工因乙炔气瓶用空,换瓶时将气瓶卧放滚动到工作地点,即投入使用。因乙炔气瓶内丙酮流出而着火,焊工惊惶失措。 2.主要原因分析 (1)焊工严重违反《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 (2)使用前未竖立置放20min。 实例21:焊工在容器内焊接、错用氧气置换引起火灾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关于粉尘爆炸事件及安全分析 事故概况: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目前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1、粉尘爆炸概念? 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2、粉尘爆炸产生的条件? 粉尘爆炸条件一般有三个: (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悬浮粉尘;具有爆炸性粉尘有:金属(如镁粉、铝粉);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林产品(如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某些厂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一些有机物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 (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3、粉尘爆炸的爆炸原理? 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大致有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这些物料的粉尘易发生爆炸燃烧的原因是都有较强的还原剂H、C、N、S等元素存在,当它们与过氧化物和易爆粉尘共存时,便发生分解,由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者气体量虽小,但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一般认为燃烧热越大的物质越容易爆炸,如煤尘、碳、硫黄等。氧化速度快的物质容易爆炸,如果这类粉尘产生在油雾以及CO、CH4、煤气之类可燃气体中,也容易发生爆炸。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4、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物理化学性质 物质的燃烧热越大,则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也越大,例如煤、碳、硫的粉尘等;越易氧化的物质,其粉尘越易爆炸,例如镁、氧化亚铁、染料等;越易带电的粉尘越易此起爆炸。粉尘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互相碰撞、磨擦等作用,产生的静电不易散失,造成静电积累,当达到某一数值后,便出现静电放电。静电放电火花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粉尘爆炸还与其所含挥发物有关。 颗粒大小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

案例一三起加气站案例 1、事故经过 2008 年2 月25 日,锦江区龙舟路公交压缩天然气成仁加气站天然气泄漏。 2008 年3 月6 日,金牛区营门口北一段151 号长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泄漏。 2008 年12 月28 日,一私家车在武侯区草金CNG 加气站加气时,钢瓶发生爆炸,造成站部分设施和 3 辆机动车不同程度受损。 2、事故原因 (1)高压储气罐排污阀连接管冲脱。 (2)违章指挥、违规操作更换储气罐压力表。 (3)违规加装的非法钢瓶。 3、事故分析 上述事故的原因在于: (1)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培训不到位。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法制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章指挥、违规操作,日常监管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技能知识,违章作业现象严重。 (2)安全设备、设施隐患严重。一些企业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设备设施的技术规要求,组

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排查、分析、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完善本企业部相关安全生产制度、预案、设施设备的检修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安全设施经费投入不足,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技术规程、设备、设施、储存场所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机器设备的维护、检修、保养状况不到位。 (3)CNG 加气站与周边建筑安全距离不足。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造成部分企业与周边单位、居民建(构)筑物安全距离不能满足相关规要求,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而这些隐患整改周期长、协调解决难度大。 (4)车辆违规加装CNG 气瓶行为严重。自武侯区草金CNG 加气站发生违规加装非法钢瓶加气时发生爆炸事故以来,市加气站工作人员在加气前进行的检查工作中,陆续发现部分违规加装CNG 钢瓶的机动车辆。 4、事故分析结论 加气站要确保作业场站的安全附件、安全联锁、安全保护装置处于完好状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防雷防静电及规定送检的仪器仪表要定期监测和送检;建立健全运行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等台账。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化、常态化,真正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此外还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管理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