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而所谓的中心力量主要指一些国家和国家集团,他们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金融实力、市场控制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并能够对世界经济事务进行主导或施加重大影响。这些中心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构成了国际经济格局。随着中心力量经济实力的消长和关系互动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中心力量的经济实力对比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态系统。

布雷顿森林协定:1944年7月,由美国发起和组织的联合国家及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44国家或政府派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基金汇兑本位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美元和黄金的自由兑换,另一个是美元以及其它货币的固定汇率制。这就意味着美元成为了主要的国际储备贷币,可替代黄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确立了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为美国进行对外经济扩张,控制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布雷顿森林协定”损害了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但对战后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雅尔塔体系:

1.含义:雅尔塔体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就如何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处理战后问题达成的一系列协议。

2. 基本内容

(1)欧洲一分为二(西欧—资本主义东欧—社会主义)

(2)德国一分为二(西边—美、法东部—苏联)

(3)调整了欧洲国家领土(压缩波兰的领土面积,扩大苏联领土面积)

(4)确认巴尔干半岛的实力范围(苏联的势力范围)

(5)在远东地区划分势力范围(日本—美国占领美国势力范围)

(6)建立联合国问题

3. 影响

(1)积极作用:雅尔塔体制的最终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清除德日法西斯势力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为了共同利益,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是可以实现有效合作、和平共处的。

(2)消极作用:雅尔塔体制具有美、英、苏三国根据自己实力争夺和瓜分胜利果实的性质,一些国家的主权由此遭到了践踏。

(3)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发展中国家:从狭义角度看,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哪些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后来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的国家。从广义的角度讲,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与发达国家相对应得概念。如果一个国家不属于发达国家,那它就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

世界政治格局:指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一种格局的形成,是国际主要力量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与分化组合,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形成一种相对稳定态势的结果。而格局的解体,则是源于力量对比逐渐失衡,态势难以维系。根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可以分为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四种形式。

休克疗法:

1、杰佛里·萨克斯发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用来称谓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所谓“休克疗法”就是以激进的一步到位的方式实现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2、休克疗法主要内容:经济自由化、经济私有化、经济稳定化。

自由化:废除过去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使经济一步到位地市场化。

私有化:把原有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大规模迅速地改造为以私有制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稳定化:通过采取严厉的财政金融紧缩政策来维持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

3、休克疗法作用:摧毁旧制度,使向资本主义制度演变不可逆转,作为稳定宏观经济的办法,在具备条件下可以取得成效,作为快速实现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并不足取。独联体:独立国家联合体,是由前苏联的11个原加盟共和国作为独立国家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比较松散的国家联合体 简称“独联体”。此后格鲁吉亚也加入其中。

独联体成为接替苏联的一个组织,或者说独联体作为冷战时期遗留的产物,起一个过渡作用。后来土库曼斯坦和格鲁吉亚退出后,独联体现有10个成员国。独联体现状不容乐观。独联体在现在已经签署了数千份文件,但基本上都毫无作用。俄罗斯的一些太过于“霸道”的行为已经侵犯到了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再加上独联体各国又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结成了大大小小的内部联盟,这样的国际机构已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在西方国家积极渗透和拉拢“颜色革命”迅速蔓延,欧盟、北约又在东扩独联体正处于危险之中。经济全球化:第一,它指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经济全球化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主体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这样一种历史过程。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世界经济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一个新阶段。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容: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经济运行规则全球化。

第三,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1)积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因而它有利于各国生产要素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各国可以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形成,发展中国家可以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而发达国家也可以利用产业的全球梯度转移,改善和更新自己的产业结构。正因为如此,经济全球化促使了全球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全球经济的发展。

(2)负面影响:a产生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c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召开、讨论与亚非各国有关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亦称万隆会议。万隆会议的召开象征着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的觉醒,标志着亚非国家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南北关系:南北关系即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南北关系既充满矛盾与对立又存在依存与合作,南北关系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与美日欧的关系,其实质在于打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剥削。南北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根源在于国际经济旧秩序。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南北关系的良性互动有赖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话,求同存异,共谋合作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它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1948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实施普遍的最惠国待遇,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以便充分利用各国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广泛就业,以及提高生活水平。为实现此宗旨,各缔约国须接受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最惠国待遇原则。第二,无歧视待遇原则。第三,关税

减让原则。第四,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五,透明度原则。第六,互惠即对等原则。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世界贸易组织与规则的诞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各国政府间国际货币金融组织,1945年12月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在经营上实行独立运作。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

币体系的核心。宗旨是:第一,在国际货币问题上进行磋商与合作,促进国际金融的发展。

第二,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第三,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第四,为经常性交易建立一

个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第五,为会员国融通资金。第六,争取减轻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

平衡。

经济外交:一般来说,狭义的外交指的是传统的外交,广义上的外交则包括三个部分:传统

外交、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现在外交是广义的外交,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开展的国际协作和

斗争。其中经济外交是主导。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外交不是经济,而是外交,它属于外交内

部的一个分支,但这种外交的个性特点在于它的经济性。具体地说,经济外交是指由一国政

府或代表本国政府的机构或官员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的对外交往活动,或以经济力量

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国家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上发表咨文,宣称世界已划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 要求国会批准拨款援助希腊、土耳其重

建经济生活 并派人到希腊、土耳其去帮助它们的政府稳定当地局势,以抑制共产主义的扩张,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和援助自由世界国家“复兴”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

主义”。标志着冷战政策的正式形成和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

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援欧演说,提出了“复

兴欧洲计划”,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此计划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谈判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

的关系。(内容与关系)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一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第二项原则“互不侵犯”,就是在处理国家间和国家关系中排除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三项原则“互不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第四项原则“平等互利”,是要求在

国家之间的各种交往中,彼此以主权国家平等相待;第五项原则“和平共处”,是前四项原则的目的和必然结果。(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作为处理我国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准则,扩展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准则。

尼克松主义:1970年,尼克松提出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 作为美国全球外交三原则 从而形成了所谓“尼克松主义”。其内容包括(1)把建立同盟国

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 在

经济上相互让步 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2)以实力为后

盾以谈判为手段 通过谈判制约苏联 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3)打开对华关系大门 利用

中国制约苏联。(4)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 加强重点。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

物和表现,其实质是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国内外压力,通过缓和对苏关系,扭转战略上的被动;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加强对苏的制约;通过牺牲盟友,延缓自身的衰落;通过维持均势

确保美国的霸权。

六方会谈: 2003年8月开始的六方会谈是中国为缓解危机,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是中国为缓解危机而促成的中美韩朝日俄六方会谈。2002 年朝鲜宣布要发展核武器,希望和美国进行双方会谈。美国拒绝这个会谈方法,觉得会谈应该包含所有有关的国家。

两国最后同意六国会谈的方法,但是也同意在会谈中间有朝鲜和美国直接会谈的可能影响:

六方会谈是一种多边会议模式,它具有进一步发展成长的潜力,如果能通过六方会谈进程最

终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就可能形成某种安全机制,为解决东北亚安全的其他问题创造条件。

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并能够为中国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

欧洲一体化:是欧洲特殊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同时地区一体化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从市场一体化到经济一体化再到政治一体化,是欧洲推进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其中以欧盟经济领域中各种超国家性质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体化措施为标志欧盟成为战后最有成效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它不仅深刻影响了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而且吸引了其他地区的国家走上联合的道路,并向世人提出了继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第三世界:泛指取得政治独立的原帝国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这些国家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谈话中曾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邓小平在1974年就“第三世界”概念的含义和特征做了解释,后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它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第一章案例

案例1、富国勿打黑算盘

世界贸易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正在墨西哥的坎昆召开,目前谈判最艰难的问题,莫过于富国降低关税和停止农业补贴问题。其难,就在于它触及了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两把黑算盘。

现行世界贸易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贫穷国家,只能得到世界贸易收入3%的收益;而占世界人口14%的富裕国家,得到了世界贸易收入的75%。贸易体制的不公平使最穷的国家每年损失1000亿美元。

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呢?进口税是富国的一把黑算盘。英国《独立报》说,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货物,其关税比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税平均高4—5倍。例如,一件孟加拉国工人生产的衬衣在进口美国市场被征高额关税后,比从英国进口的还贵。又如,从印度进口美国的服装,被课以19%的税,而从法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进口的服装,只收0—1%的税。美国从越南进口的货物的平均税率是8%,而从荷兰进口的货物只收1%的税率。

富国常常把穷国贸易收入低归因于其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但实际上,他们在用歧视性关税限制穷国增加其附加值。例如,可可豆原料是发展中国家能够免税出口到欧洲和美国的。但是,如果他们出口可可油,其税率在欧洲就要增加到10%以上,如果他们加工成可可粉,税率就超过15%。如果他们加工成巧克力,税率就超过20%。这就是为什么不出产可可的德国,比科特迪瓦加工更多的可可;不出产可可豆的英国加工的可可粉比加纳多。发展中国家生产类0%的可可豆,但只能加工不到5%的巧克力。

农业补贴是富国的另一把黑算盘。富国政府现在平均每年给农场主的补贴达1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给穷国援助的6倍。这些补贴导致了食糖、棉花等农产品的大量剩余,然后把它们倾销到世界市场上,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结果,第三世界的农民因没有能力竞争这样的价格而停产。富国依靠着补贴挤跨了穷国的生产者。例如,美国的棉农一年得到超过3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根据国际棉花顾问委员会的数字,这些补贴导致世界世界市场棉花的价格降低了约25%,这对穷国的棉农是灾难性的。实际上,发达国家政府的农业补贴也未见得真正补贴给本国贫穷的农场主。2001年,美国给最穷的50%农场的补贴只占政府农业支出的5%,而最富的7%大农场则得到了政府农业支出的一半。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中劈啪做响的这两把黑算盘使穷国的财富继续向富国集中;富国在给穷国援助时,又从穷国赚回了双倍的利润。用这两把黑算盘在国际贸易中大赚特赚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正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市场被欧洲和美国的低价产品毁掉。南亚几百万生产服装的女工因为高关税忍受着极低的

薪水或者失业。

《独立报》的文章说,西方在向别人推广自由贸易的同时,自己行的却是贸易保护主义。该是富国们放弃保护主义黑算盘的时候了。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说,多哈协议第一次把发展中国家放到了中心位置。现行贸易体制的改革,已经是全世界27亿生活在一天2美元水准之下的人能否继续生存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只有互惠才能互利。多哈回合谈判是一个机会,真正降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税高峰”和平均关税,就可以创造5200亿美元的收入,富国和穷国均将从中受益。这样能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还可再帮助1.4亿人在2015年前脱贫。放弃穷国的农业补贴,则既可以减少本国纳税人的负担,还将减少世界市场不公平的竞争。

讨论题:

1.怎样才能促使富国不打或少打黑算盘?

2.贫国如何利用国际组织保护自己?

案例点评

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的不平衡,突出的反映在南北差距的拉大。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在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比率,政府政策等方面都处在完全不同的层次,发展中国家总体看发展水平低下,产业结构雷同,人口增长过快,政府政策失当。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各有不同,表现各异。然而探究差距扩大的关键原因,应主要归咎于发达国际针对发展中国家极不平等的贸易政策。

②在2003年坎昆会谈中,最艰难在于富国降低关税和停止农业补贴。对发展中国家征收高额的进口货物关税,及对本国农业的大量补贴,实是富国针对贫国所打的黑算盘,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所倡导的“自由竞争”和“自由市场”的绝大侮辱,更是对相信“自由竞争”和“自由市场”的愚弄。

③富裕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占尽了世界财富,本应悬崖勒马,为发展中国家创造起码的平等贸易机会,而事实正好相反,正应了所谓的恩将仇报。虽然近些年来富国在缩小南北差距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真正解决问题差距很远。

附录:

《富国勿打黑算盘》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坎昆世界贸易组织第五次会议谈判难点介绍,向学生说明导致南北贫富进一步拉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富国所打的黑算盘;让学生认清富国是导致贫困的根源。

本案例可用于第四节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内容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是一个“介绍——分析”型案例,其结构是:首先介绍会议议题;其次说明两把黑算盘如何黑;最后说明黑的危害和改变黑的好处。

三、本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本案例虽然讲解富国如何打着黑算盘,但对于各种缩小南北差距的意愿和行为还是应以鼓励和欢迎的姿态来对待,哪怕是富国做出的一点点让步。

2.本案例叫富国勿打黑算盘,所谓勿打,应该是贫国积极主动阻止其勿打黑算盘的意思。不能多寄希望于富国的慈善心。利益是挣来的。贫国主要是学会利用国际组织保护自己。

案例2、趁我们还在这,赶快来看看我们吧!

这是马尔代夫群岛旅游部对外宣传用语,的确,如果你想找一块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马尔代夫群岛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这片由珊瑚和砂质礁组成的毫末之地,位于印度正南方大约1000英里的印度洋上。那里有怡人的亚热带气候和舒适的沙滩,还有27.5万居民,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确保你在这个群岛上感到彻底的放松和满意。有兴趣的话,赶快去订票吧。这个岛国的最高点不过才海拔5英尺。珊瑚虫的死亡,海平面的上升,以及海水对海滩的冲蚀,使得这些小岛似乎眼瞅着就在消失。1987年,莫蒙·阿卜杜勒·加尧姆总统的汽车还差点被突如其来的海浪卷走。自此之后,这个岛国的居民对全球气候变暖及两极冰川融化之类的话题一直十分关注。

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加尧姆总统告诉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再上升几英尺,我们国家就末日来临了。”不用担心,布什答道,不自觉地模仿起了克努特国王的腔调,“美国决不

允许马尔代夫发生这样的事。”随后,这位总统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领导人一起作出承诺,自己的国家一定要采取措施,将所谓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降下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可以想象,当小布什政府2001年3月28日宣布美国不支持签署旨在缓解全球变暖趋势的《京都议定书》时,这个印度洋中部的岛国是何等的震惊。这份议定书是经过艰苦的谈判,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拟订的。议定书要求,到2010年,各签署国要将对气候有影响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7%。尽管这一减幅远远小于使马尔代夫免于淹没所必需的60%~80%,马尔代夫人及其它低地国家的居民却变为总是聊胜于无。而此时布什的环境保护局局长克丽斯廷·托德·惠特曼则认为,就本届政府而言,京都议定书已经“寿终正寝”了,她还声称,如果欧洲人和日本人想达成协议,就必须采用别的方式。如果说马尔代夫人为这个消息而沮丧万分的话,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尤其是欧洲,则被激怒了。

讨论题:

1.为什么说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恶化中应负主要责任?

2.全球如何协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案例点评

①读罢本案例,再看看标题,令人对马尔代夫国家有说不出的伤感悲泣,看到一个堂堂大国为了一己之私,是何等的不负责和霸道,再次印证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不平坦。

②《京都议定书》是继里约会议后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开始了世界各国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第一步。但就是这一步因美国政府的态度使之停滞不前,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所谓世界最发达的大国是何等的贪得无厌。

③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合作,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应承担起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应该在资金技术上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治理环境的支持。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绝对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已经贪婪过的美国,应该是不能还贪婪的美国。可惜的是应该不是现实。我们希望美国更弦易张,重新回到可持续发展与合作的全球轨道上来。

附录:

《趁我们还在这,赶快来看看我们吧!》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马尔代夫群岛事例印证教材中所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平坦;让学生明白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时,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应对美国不负责任的做法予以抨击。

本案例可用于第四节中“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内容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是一个“叙事——说明”型案例,结构和分析思路相同,按照自然段落分三方面:一是介绍马尔代夫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二是美国在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的保证;三是美国出尔反尔不支持《京都议定书》。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在讲可持续发展中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时,也应强调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重要责任。不能因美国出尔反尔而不履行自己的责任。

2.应鼓励探索一条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又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由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1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水平上平均减少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目前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美国排放二氧化碳占全球25%,排放最大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和“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第五章案例

案例1、日本的“二战”历史教育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三省;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和亚洲许多国家人民犯下了罪行。可是,战后50多年来,日本在侵略问题上一直反省不够,其在国内右翼势力屡屡为当年的侵略罪行辩护,企图歪曲历史。

对50年前历史反省不够,也意味着日本50年间历史教育的失败。最近20年间的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记载,一再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谴责。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就在有关侵略的字眼上做过文章,把“侵入”改为“进入”。这两个词在日本语中发音相同,但含义却不一样,按日本讲谈出版社《日本语大词典》(彩色版)解释,“侵入”就是不法地进入别国领土。近年来,在日本几种版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在记载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及亚洲各国的侵略事实时,只有一本使用了“侵略”一词,其余都用“进入”、“进出”等掩饰、否认侵略战争的性质。

日本很多教科书就在国际与国内关系上精心组合,把一副“侵略—反抗侵略”的历史画面涂改为“反抗—扩大战争”,凡是日本扩大侵略战争的事件,在小标题下总是这样组合。例如:张学良成为国民政府委员---日本占领东北;中共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后国共接近---卢沟桥事件。这样组合是妄图表明,只要中国人民不反抗,日本是不会发动和扩大战争的。同样的组合方法也出现在对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中:中日战争长期化的压力---日苏中立条约的缔结----ABCD包围圈(指美国America,英国Britain,中国China,荷兰Dutch)的压力----袭击珍珠港。这种因果组合法,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很难揭示日本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

日本的教科书都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战争而带来的人类灾难的记载。但是或多或少、有意或无意地避免而不谈日本侵略罪行,相反,重视诸如美军空袭和原子弹对日本和平居民的损害等。原子弹作为战争时期残酷武器的一种,其使用是遭到世界舆论非议的,例如,《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就对东京遭到空袭和美国使用原子弹造成日本和平居民损害作了记录,连抗战中受创伤甚深的中国也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记下“城市顿成一片瓦砾,人员死伤惨重”这样一幕原子弹造成的惨剧。但是日本历史教科书却错在下列三点:一是少记录或不记录日军暴行;二是过重地扩大日军遭受损失的记载比例;三是根本不涉及美国空袭与使用原子弹的军事意义。至今,日本的学校教育把对战争与和平的讨论集中到美军空袭和使用原子弹上,这是在日本学生的视野中人为造成盲区。

与之相反,日本的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这样国际公认的日军战争罪行放在非常不适当的注解位置,甚至不认帐的迹象。首先表现在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称谓上,有的教科书称“虐杀”(既“惨杀”),而多数教科书却称“南京事件”,大大减轻了罪恶分量。其次是在注解文字说明上,很多教科书遮遮掩掩,如有一本仅这样写道:“战后东京审判时,谴责日军在南京杀害了包括非战斗人员的很多中国人(南京事件)。”造成一种似有似无的印象,其恶劣程度到了连自己都骗不过去的地步,在后来修订时不得不改为:“当时,日军在南京杀害了包括非战斗人员的很多中国人,战败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中成为很大的问题(南京事件)。”

更有一种不负责任的教科书,不仅不承认战争罪行,甚至美化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如关于日本侵略东南亚国家的记载:“最初日军被当做殖民地的解放者受到欢迎,但后来为维持治安和获得资源而军事占领,军政当局无视历史、文化,实施日语教育、神社参拜、强制劳动、禁止集会等,加之初期在新加坡的许多残虐行为,导致居民强烈反感,日军陷入各地抵抗运动的烦恼。(注:另一方面,战争中的日军在东南亚殖民地驱逐欧美势力,成为战后阻碍旧宗主国重新统治、东南亚取得真正独立的开端。)”这样颠倒黑白的记载,只会给日本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造成严重伤害,这是各国人民应当加倍警觉的。

讨论题:

1.日本军国主义为何阴魂不散?

2.针对日本的“二战”历史教育,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案例点评:

①本案例为我们陈述了战后50多年来,日本在侵略问题上一直反省不够,其国内右翼势力屡屡为多年的侵略罪行辩护,企图歪曲历史。如教材中所讲,中日关系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其中日本对侵略战争反省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

②日本很多教科书对内容做了精心谋划,如淡化词语、刻意组合、有意注释,这种掩盖史实、颠倒黑白的记载只会给日本青少年一代在思想上造成严重伤害,也无视受伤害的各国人民的感情。尤其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并表示今后仍要继续参拜,这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家的公开挑衅,引起了广大亚洲受害国的严重批驳。

③对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猖獗和军国主义的复活,受害各国人民以及全世界各国人民应加倍警觉,并与之斗争到底。

附录:

《日本的“二战”历史教育》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日本的“二战历史教育”向学生讲述了日本很多教科书所精心炮制的文词及其组合,要求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本来面目,加倍警觉和时刻提防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本案例可用于第七节“西欧、日本的对外关系”内容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事件——剖析”型案例,其结构为:一是关于侵略战争的写法;二是关于战争灾难的写法;三是关于战争罪行的写法。

本案例的教学思路:第一是日本很多教科书对侵略历史的淡化处理;第二是对战争灾难有意回避;第三是对侵略罪行的歪曲说明。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中日关系总体良好,但日本防范中国的倾向也在加强,这正是必须认识到的。

2.针对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獗和军国主义复活,除了加倍防范,还应联合起来,共同声讨,坚决回击。

案例2、日右翼势力炮制“中国威胁论”

据考证,“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是日本防卫大学副教授村井友秀,他在1990年5月号的日本《诸君》杂志上发表题为《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的文章,认为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大国,说“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国防战略开始发生大的变化,中国正计划同美苏一样,建立一支专业化和机械化军队”,进而推断中国要称霸:中国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战国时代的模式”,即有力量者将成为霸主和统治世界。因此,邓小平领导下的当今中国希望通过实现四个现代化重新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成为21世纪的世界大国。其国家领导人总是在努力创造可以成为霸主的条件,他们绝对不允许放弃作为霸主的条件。

村井友秀对地理政治学的理论推崇备至,他在分析日本和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国力后得到一个结论:日本和中国都是东亚地区的大国,具有给邻国施加影响的能力,它们正在摆脱对美苏力量的依赖,转而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并明确双方的上下位置关系,因此日本和中国若同时对第三者施加影响,就很可能发生冲突。中国对已在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村井友秀,1999年)

村井友秀的文章说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心里话,纷纷吹捧他的文章,不惜歪曲事实,造谣污蔑,千方百计设法寻找“中国威胁论”的证据,有的甚至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制造证据、力图掀起鼓吹“中国威胁论”的狂潮。199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纪念日,日本各大报纸便纷纷发表文章,更为起劲地兜售“中国威胁论”。

作为日本极右翼势力代表人物的东京都知事、作家石原慎太郎,更是“中国威胁论”的极力鼓吹者。众所周知,此人是一名偏激的国家主义者和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其对外言论和政

治思想均从以大日本为中心的利益出发。日本《文艺春秋》月刊2002年3月号刊登他的题为《战胜中国重建日本的道路》一文称:日本所处的地位是极其严峻的。本来是日本的强项的制造业正在被日益抬头的中国迎头赶上--------日本在被时代的浪潮推来推去。要想使已经跌入深渊的日本经济复苏,必须摆脱战后的那些腐朽陈旧观念的束缚,使观念发生转变。他认为他们提出的亚洲日元基金构想和中枢机能构想等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如果通过推动这些构想能同金融、信息战略方面的前门虎美国对峙,又能遏制在制造业方面挡住日本的后门狼中国,那么日本的经济就有可能得到复苏,日本就有可能作为战略国家而得到重建。(石原慎太郎,2002年)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2002年1月26日一期刊登记者中田和彦的一篇文章,题为《“一枝独秀”的中国与东亚形势》,则露骨地鼓吹周边国家应对中国进行牵制以阻止中国迈向超级大国。文章说,自古以来,当一个国家得势的时候就会与周边国家之间产生很多摩擦或反作用。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

如果冷静考虑的话,中国没有成为可以抵抗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的可能性,但如果使其恢复了微妙的“中华帝国(盟主)意识”,也将很难办。因此,周边国家恐怕需要进行牵制。(中田和彦,2002年)

总之,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的“中国威胁论”像瘟疫一样荡漾。财经界、企业界少数人士及部分媒体散布中国“威胁”的论调甚嚣尘上。

讨论题:

1.“中国威胁论”的实质是什么?

2.中国应该怎样回击“中国威胁论”?

案例点评:

①谎言说上千遍也无法成为真理,面对日本诸多右翼势力所炮制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中国越发展,世界的和平越靠得住。兜售“中国威胁论”,不但是肆意歪曲,更是居心叵测。日本右翼势力的目的是借“中国威胁论”让人们的目光转移;借“中国威胁论”实现政治大国、进而实现军事大国的图谋;借“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实现二战亡灵的邪恶目的。

②谎言说上了千遍也可以使事情变乱。对于歪曲事实真相者,只有无情揭露其丑恶面目,严辞批驳其邪恶行径,郑重声讨其险恶用心。见一打一,不能让其得逞。中国政府要多宣传、举证据、狠批驳,不能让日本右翼势力的阴谋得逞,不给其喘息的机会。

③“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在于牵制并阻止中国迈向超级大国。应指出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谁也阻挡不住。“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实际上是在为日本作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作铺垫,恢复日本军国主义的亡灵,企图达到称霸东亚的目的。

附录:

《日右翼势力炮制“中国威胁论》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日本右翼势力炮制“中国威胁论”的一系列丑恶言论,向学生指出了日本军国主义仍旧阴魂不散;要求学生时刻警惕中国周边的不安全环境,尤其是日本在日美安全体制中的位置已从受保护型变成参与型的时候。

本案例可用于第七节“西欧、日本对外关系”中日本部分内容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观点——叙述”型案例,其结构是:一是“中国威胁论”的出台;二是“中国威胁论”的扩散;三是“中国威胁论”的注释。

其教学思路为:一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威胁论”提出的依据;二是“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对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挑战;三是“中国威胁论”认为自古以来一个国家得势就会对别国构成威胁,中国也不例外;四是“中国威胁论”目的在于遏制中国

崛起。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中国在现阶段的总体国际环境是好的,尤其是在中国同各大国深刻调整的条件下。但中国仍然面临许多不安全因素,这是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

2.不可低估日本右翼势力的作用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要联合亚洲各受害国家共同声讨这股势力。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 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 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 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 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5分) 6、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5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答:(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2分)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2分)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2分)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解答:正确。 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国际经济协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本身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民族国家壁垒的限制。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界,都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追求的经济目标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世界经济中运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因此,彼此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协调来消除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和民族国家壁垒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出面进行,也可以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协商进行,如两国或数国之间不定期的贸易谈判、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的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合作和协调的目的。 (2)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经济全球化虽然导致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但没有保证协调结果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国际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际经济协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涉及国家间根本利益的对立,任何国家都不会做出妥协或让步,还有可能引发冲突。现存的各个经济集团之间多少具有一些排他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带来困难。而且,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进行的,其基础仍然是国家实力,主权国家仍然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参与协调的,最终还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长期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它们的活动和规则往往更多反映西方大国意志,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从短期或局部看,还有可能受到损害,引起南北矛盾激化,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2.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答: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难以捍卫其“信息边疆”。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和促使政府倒台。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方面依附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在区域集团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答案

1.世界经济全球化长期以来为发达国家所主导,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最大的利益,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机遇。 正确(T)错误(F) 2.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 正确(T)错误(F) 3.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确(T)错误(F) 4.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其目标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正确(T)错误(F) 5.在1971年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国申请加入了联合国。 正确(T)错误(F) 6.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正确(T)错误(F) 7.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 正确(T)错误(F) 8.一位美国学者说:“美国之所以繁荣是因为美国民主,而美国之所以民主是因为美国繁荣。”这个说法正确揭示了美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正确(T)错误(F) 9.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对苏“一边倒”和联美反苏的政策。 正确(T)错误(F) 10.“一国两制”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实施的错误构想。 正确(T)错误(F) 1. 金砖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和( )。 A.法国

B.南非 C.俄罗斯 D.德国 2. 1980年,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埃及从以色列手中收回了()。 A.苏伊士运河 B.沙姆沙伊赫 C.巴勒斯坦 D.西奈半岛 3.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是( ) A.《行动纲领》 B.《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C.《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D.《不结盟理论》 4. 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苏联和中国采取() A.等距离外交 B.全方位外交 C.多边均衡外交 D.多边自主外交 5.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 ) A.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单项选择题 1.1949年,西方成立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的组织是(B)。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巴黎统筹委员会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华盛顿统筹委员会 2.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D)。 A.1960年战后的第一次美元危机B.1968年美国实行"黄金双价制" C.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D.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3.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具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是的(A)。 A.乔治·凯南B.享利·基辛格C.斯坦利·霍夫曼D.莫顿·卡普兰 4.科索沃战争让欧盟得到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C)。 A.完全脱离北约B.和美国分享领导权C.建立独立防务D.维持现行体制 5.宣告"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的条约是(C)。 A.《罗马条约》B.《布鲁塞尔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 6.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C)。 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清算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 7.万隆会议通过内容广泛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D)。 A.五项原则B.八项主张C.九项声明D.十项原则8.提出"和平共处"、"和平共渡"、"和平竞赛"的"三和"路线的是(B)。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9.最终结束越南战争的美国总统是(A)。 A.尼克松B.约翰逊C.卡特D.肯尼迪 10.我国首次向海外派出维和民事警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的任务区是(B)。 A.塞拉里昂B.东帝汶C.中东D.埃及边界11.1989年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获得独立的是(C)。 A.安哥拉B.津巴布韦C.纳米比亚D.莫桑比克12.1971年7月为打破中美关系僵局而秘密访华的美国人是(A)。 A.基辛格B.布热津斯基C.布什D.万斯 13.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是(D)。 A.安全理事会B.国际法院C.秘书处D.联合国大会 14.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C)。 A.1958年B.1960年C.1971年D.1973年15."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从解决(A)问题而开始提出的。 A.台湾B.香港C.澳门D.香港及澳门 16.日本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1973 17.2001年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城市是(B)。 A.莫斯科B.上海C.东京D.墨西哥城 18.在东欧各国中率先走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是(C)。 A.匈牙利B.捷克斯洛伐克C.南斯拉夫D.波兰19.当代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A)。 A.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B.商业资本的全球化 C.借贷资本的全球化D.产业资本的全球化 20.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思想路线是(C)。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21.美国最早正式提出"人权外交"的是(C)。 A.杜鲁门政府B.尼克松政府C.卡特政府D.里根政府 2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D)。 A.1989年B.1991年C.1993年D.1995年 23.下列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属于制度机制导向型的是(A)。 A.欧盟B.东盟C.亚太经合组织D.北美自由贸易区 24.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陷入严重困难,被称之为"失去的10年"是指(C)。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南南合作的形式有(ABCE)。 A.建立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 B.积极开展货币金融与合作 C.进行技术合作 D.进一步加强政治与外交合作 E.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加强贸易合作 2.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期间就台湾问题发表的观点包括(ABCDE)。 A.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B.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C.不支持台湾独立 D.不支持"一中一台" E.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3.1947年5月开始实施的《日本国宪法》,对日本天皇的规定包括(ABD)。 A.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 B.天皇地位以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C.天皇总揽统治权,神圣不可侵犯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名词解释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 国家:是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遍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其活动遍及国际社会的一切领域和一切过程,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国家利益: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世界经济:指世界经济行为体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 布雷顿森林协定: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布雷顿森林召开了 有44国参加的“联合国家国际贷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其主要内容是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使美元成为了主要的国际储备贷币,可替代黄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从而确立了美元在战后世界贷币金融领域中的中心地位,为美国进行对外经济扩张,控制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贸总协定: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其主要目的是使各国努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和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其性质是一个多边性的国际贸易协定。它一直起着一个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对推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起了一定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制:关贸总协定作为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制。 马歇尔计划: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扶植政策。1947年6月5日,美 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援欧演说,提出了“复兴欧洲计划”,后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 军事安全网:指建立美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多边或双边的共同军事安全条约体系,美国向西欧国家和日本提供“核保护伞”。 经济安全网:指美国向西方国家提供稳定的美元和自由汇兑制度,提供开放的市场和贸易制度,以及提供廉价的石油稳定供应制度。 欧盟:即欧洲联盟(EU)。它是目前最为完备、最有成效的区域化集团。1993 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施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四大自由流通”,成为经济集团化的最高层次。1995年1月1日欧盟扩大到15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8%,是美国的2.4倍,日本的4.3倍。1995年 12月,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欧盟从1999年起实行单一市场,即“欧元”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确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Ⅰ、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①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⑥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习资料

依篇也纯粹个人乱写,同老师UP噶也有D出入,唔好当真!!有咩唔岩就发去班群讨论,又或者+我Q348288332。 1、(多)1947年春天美国借口希腊、土耳其的威胁,需要对他们进行援助以填补真空,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同盟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多)大西洋联盟政策: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 3、(多)1971年7月,尼克松首次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论,即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 4、(单)1958年,法、意、荷、比、卢几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经济开始起飞。 5、(单)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 6、(多)以美元为中心(即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7、1969年10月28日伯兰特正式提出“新东方政策”。 8、(单)戈尔乔夫写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核心内容是: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9、(单)华沙军事条理组织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同盟。 10、(单)在东欧国家中最早被“清除”出去的国家是南斯拉夫(1948年6月)。 11、(单)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2、(多)发起及讨论不结盟运动噶五条友:A多托、B纳赛尔、C尼赫鲁、D恩克鲁玛、E苏加诺。 13、(单)伊朗是政教合一制。 14、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战略(内向发展战略)是把发展本国制成品的生产放在优先地位。 15、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6、(多)冷战期间,东西方关系有哪几个特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德国问题是东西方关系的焦点,集团间的对峙是东西方斗争的重要形式,东西方关系有时紧张到了极点。 17、南北关系包括南北经济关系和南北政治关系两个范畴。在当前,经济发展问题是其核心问题。 18、(单)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核心是北方国家属于垄断和主导地位,控制与剥削南方国家。 29、(单)不结盟国家在其第一次首脑会议上,就进一步发展了亚非会议“经济合作”的原则。 20、(单)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联合宣言》,“77国集团”就此形成。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目考 查卷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任课教师:曹晓飞 姓名:学号:成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讨式教学之我见 【摘要】针对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本文介绍了专题式研讨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随后对该课程进行了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最后分析了该门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教学设计 一、何谓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 (1)、专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 (2)、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

简单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该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研讨式教学方式正可以从多个方面为为这门课程服务。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一)、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经过一学期来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真学习,我总结出它所涵盖的三大特点: 1、理论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起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的概念,不明白自己学这本书的意义何在,更甚至有学生会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 (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5、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这些中心力量主要是指一些国家与国家集团,它们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金融实力、市场控制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并能够对世界经济事务进行主导或施加重大影响,这些中心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经济格局。随着这些中心力量经济实力的消长和关系互动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下,中心力量的经济实力对比总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态系统。 2、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的背景下,为建立一个围绕美国经济和黄金运转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而进行的一种尝试。1944年,由美国发起与组织的联合国家与联盟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最后协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2个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体系对战后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利于美国对外扩张和掠夺,利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和维持。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美、苏、英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的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势力范围划分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其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雅尔塔体系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中小国家的合理利益与诉求,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开了先河。 4、发展中国家:狭义上来看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后来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的国家。广义上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立,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是后发国家,发展起步晚;历史上曾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压迫和剥削;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强,但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市场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无论在经济贸易上还是政治军事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5、世界政治格局: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主要指一些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些政治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政治格局,随着这些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世界政治格局是一个动态系统。根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世界政治格局可分为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四种形式。 6、休克疗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 萨克斯为解决玻利维亚的经济危机而提出的一套激进的经济转型方式,并广泛应用于东欧中亚一些国家,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稳定化为必要条件。由于这种经济转型方式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把它称为“休克疗法”。实践证明,“休克疗法”作为一种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

世界经济学概论期末名词解释和论述

1.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由于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因此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 2.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3.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4.欧元:是由1992年为建立欧洲经济货币同盟(EMU)而在马斯特里赫特签订的《欧洲联盟条约》所确定的。欧元是欧盟中17个国家的货币。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系统负责管理。 8.发展中国家:(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即指经济上较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9.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心得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心得本学期,我学习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课程,到今天课程结束了,但是我却有了很深刻的感触。 对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这门课本身,很容易上让我们去了解并熟悉的政治知识,这学期中,我们接触了很多跳出条条框框的对现实世界、政治、制度等的评述与考量。将一副真正场景展示给我们。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上有了一个大概而全新的理解。以前看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之类的一些东西时,往往觉得是套话空话,很无聊,现在通过这门课,我倒是开始能在这些言语中读到一些弦外之音,让我自己也感觉很欣喜。而上课时,并不是仅仅讲制度,老师也讲了很多制度现状,说实话,真的有很多东西是以前没有接触过,或者说有些东西,以前并未能联系起来看,现在通过上这门课,打破了这种区隔化,使得我对世界政治有了更深层次的看法,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以前那种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状况。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世界格局》为我开启并引导了相关知识的理解,将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学习和更新这方面的内容。在还没有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就已经充满了很大的好奇心,因为从小跟着爸爸一起看实时政治,所以对政治这方面充满了极大的兴趣。我很有信心,能将这门课学好。 这门课程从社会学一样,都是由马惠平老师讲授给我们的老师,两节课的讲课形式都差不多,但是对于讲社会学老师更加温和,讲国际关系,老师更加严肃,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对这门学科有了更大的兴趣。在家里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大都一样用PPT和图片给我们展示,老师能教实时新闻用用得恰当自如,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课本上的执行而且还能给我们讲述很多课外知识让我们有了新的收获和体验。并且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了解,发现老师也是一个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她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提倡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和对待政治上的问题。针对这门课程,我们拥有一个叫做国际关系的演讲,每个同学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时事政治进行演讲,并且每个人准备一个视频来对自己的演讲加以补充。和社会学不同的是,国际关系,并没有社会学那么温和语气平缓,而是更加激愤。大家都基本上是脱稿演讲,每个人都有精彩的内容,听完以后你会有自己的想法,你会更加激动。有了激动的演讲,再加上令人振奋的视频,你会觉

名词解释

1.全球一体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 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是指是世界各国由国 别差异所带来的制度障碍逐步被消除的过程, 表现在经济领域,是指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产 生的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它依据各国间的协定 而建立,以集团的形式而存在,并拥有一套超 国家的机构。 2.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 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一般由母公司 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组成,是世界经济舞 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各种经济功 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3."新经济":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 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 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 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在新经济时代,经 济活动的中心由物质生产转向知识生产,知识 本身成为生产中的首要因素,知识、智力等无 形资产的投入对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因为 如此,"新经济"也被称为"知识经济"。 4新大西洋主义:美国布什政府提出的关于 建立欧洲新秩序的构想。1989年12月,美 国总统布什在北约总部发表演说时首次提 出。80年代末,由于苏联、东欧局势的变 化、德国统一提上日程已经欧共体影响日 增,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防止具 有地缘优势的苏联在影响欧洲未来的进程 中取得主动权,美提出新大西洋主义,以 图建立一个在美国领导下的欧洲。5.小布什 的单边主义:2001年1月小布什上台之后,美 国政府依仗它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国际 事务中为了谋求美国的私利,在所有事务上都 要以美国利益为重,从美国的实力地位与国家 利益出发来决定美国的政策走向,而不是通过 同国际社会保持密切的合作来实现美国的利 益。具体来说,美国要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判断,而不是根据国际社会的需求和意见来做有关 全人类利益与安全的政策决定。在国际社会中 我行我素,不理会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考虑及 国际舆论的批评与谴责。这是美国追求世界霸 权的一种表现。 6.欧洲一体化:是欧洲特殊社会历史条件的产 物,同时地区一体化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普遍 意义。从市场一体化到经济一体化,再到政治 一体化,是欧洲推进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其中 以欧盟经济领域中各种超国家性质的具有法 律约束力的一体化措施为标志,欧盟成为战后 最有成效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经济集 团。它不仅深刻影响了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 而且吸引了其他地区的国家走上联合的道路, 并向世人提出了继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7.第三世界: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一系列 民族独立国家群体的统称,是指那些在历史上 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 际经济政治中处于被动的无权地位,在地域上 大多数国家位于南半球的广大亚非拉国家。 8.联合国:主权国家建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具有一定的超越成员的行动能力、肩负全球使 命且是世界各国宣传其对外政策的国际讲坛 和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场所,是一支维护和 平、促进发展、管理全球公共事物的重要力量。 9.八国集团:1975年西方国家法国、美国、日 本、意大利、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为对资 本主义经济实行超国家国际调节的需要以及 维护发达国家在旧经济体制中的优势地位而 形成7国首脑会议。在此基础上,俄罗斯在1997 年以正式成员国身份加入该组织而成为八国 集团。 10.国际组织:凡是两个以上的政府、民间团 体或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以一定的协议 形式建立起来的跨国机构都可以称为国际组 织。国际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际 组织包括政府间组织,也包括民间团体或个人 组成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狭义的国际组织仅 指若干国家或其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而设 立的政府间机构,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 作用高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1.尼克松主义 70年代初,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尼克松提出要以实力为后盾,以伙伴关 系为核心,以谈判为主要手段的对外政策原 则,人们一般将其称为“尼克松主义”。2.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安排,因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和 签订条约而得名。其主要内容是各个国家的货 币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并同美元挂钩,而美元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台海局势 提纲: 一、台海现局势分析 (1)大陆对台政策 (2)台湾政局 (3)国际环境 二、影响台海局势的内外因素 (1)台湾当局的策略 (2)美国因素 (3)日本与日美同盟 三、台海局势发展与两岸关系展望 (1) 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和推动力都吸引我去探求,同时我对军事的爱好也促使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主导军事行为的经济和政治;二、懂得经济知识和与其紧密相关的政治是极为必要的,不管我未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经济政治都会与我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我的生活,我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我是带着求知来上这门课的,虽然课时很少,但还是获益颇多。 先是每晚课开始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罗列一周发生的国际大事,并同我们一起讨论这些事件,给我们分析这些事件,并点出这些事件中流露出来的信息。老师这是在引导我们该如何阅读时事,启发我们如何从这些事件中获取信息。 再就是老师与我们分享搜罗来的一些视频,视频都是一些事件的记录及媒体或专家关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内容都非常丰富且精彩,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时事,也很好的缓解了4节课的疲劳,在放松之余又汲取了很多知识。同时,老师也是在培养我们关注时事的习惯。 还有在课堂余下的时间中,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还推荐了很多有益的书籍。譬如老师曾给我们介绍了记忆法,谈到了简历并以此来警醒我们要抓紧不多的时间学习,通过双手相握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习惯,讲了一个大学生用家里囤积的豆子致富的例子。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习惯、看待事物的方法、经济生活的方式。在我看来,老师对于我们生活上的引导是会让我获益终生的,其意义远大于教授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特别,几乎没有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最后花了一点时间简单带过。虽然这样无法让我们从课堂上获得很多经济政治方面的基础知识,但老师对时事的讲解让我们更能清晰的体会经济政治的实用意义,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和政治。事实上对于短短的16节课并不能教授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通过时事这样实例化的讲解对于我们的启蒙意义更大,比起枯燥的书本教学更易于接受,如此的授课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让同学们更快的了解对这门学科并对它产生兴趣,才是这16节课来最重要的,让同学们今后能够主动去学习经济政治方面的知识,远要好过讲授那么一点点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让同学们对这学科感到厌烦。这样才让这16节课发挥了最大的意义,对我更是意义非凡。 这些公共必修课会让大多数同学们感到无意义,但经济政治于我却是非常重要的,并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你的得分:100 完成日期:2016年05月20日10点09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卢萨卡会议 2.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B.石油输出国组织 C.南方首脑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 E.西非经济共同体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A.宗教问题 B.水源问题 C.石油问题 D.巴勒斯坦问题 E.民族问题 4.首次提出第三世界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卡翁达 D.阿尔弗雷德-索维 5.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达国家的发展 C.北方国家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6.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7.第一次亚非会议又名()。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新德里会议 D.吉隆坡会议 8.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是在()。 A.1959年 B.1960年 C.1961年 D.1962年 10.77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